首页 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

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

举报
开通vip

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 灵寿县志 清 卫秦龙 修 傅维橒 纂 清 康熙十一年修订,二十五年刊本 灵寿县志序 灵寿于真定三十二州县中最为瘠壤,其民遇豊,岁 敢灵羹,仅免沟壑,一遇水旱虫雹之灾,流离转死,不可救药,盖在前代已然,兵灾之后,元气益复衰耗,已故文献散逸,微按史传所记故事,询之土人,无有能道之者。大禹治卫,疏~何所,鲜虞中山之时,疆理若何,武灵惠文屯兵何方,昌国君遗址安在,乐叔继封何乡何里,丕候食来第宅何存,何年始废曹武惠韩忠献父子,聚族何村,始迁何代,大圣大贤之故迹如烟云过目,不可复求。穆然徒见滹沱流...

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
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 灵寿县志 清 卫秦龙 修 傅维橒 纂 清 康熙十一年修订,二十五年刊本 灵寿县志序 灵寿于真定三十二州县中最为瘠壤,其民遇豊,岁 敢灵羹,仅免沟壑,一遇水旱虫雹之灾,流离转死,不可救药,盖在前代已然,兵灾之后,元气益复衰耗,已故文献散逸,微按史传所记故事,询之土人,无有能道之者。大禹治卫,疏~何所,鲜虞中山之时,疆理若何,武灵惠文屯兵何方,昌国君遗址安在,乐叔继封何乡何里,丕候食来第宅何存,何年始废曹武惠韩忠献父子,聚族何村,始迁何代,大圣大贤之故迹如烟云过目,不可复求。穆然徒见滹沱流而太行时而已,即户口之盛衰,赋役之繁简,典礼之废兴,自明以前亦淹没不可考,岂不可慨也哉,过学生傅君维枟悯旧志之残缺,网罗放失旧闻,累辑成编,藏于家塾,笔削详略,具有法度不~不滥,然其已淹没者亦未如之何也。适余奉户部檄征县志,因取其书,稍微更定,附以管见,分为十卷,聊以备采择云尔。阅是,编者见其土,瘠民窥慨然,思为政者宜安静不宜纷更,宁损上勿损下,宁便民勿便官,则可矣。若曰一方之文献在是,则余与傅君皆不能无愧焉。 康熙乙丑仲夏 赐进士出身直隶真定府灵寿县知县当湖陆陇其谨序 1 凡例 一真定府。志分为表记志传,今总谓之志,其人物志即传也,而表纪则缺失焉,盖一邑之小,文献残缺,不能如府志之详。 灵寿土瘠民贫,居官者知此,然后不敢以纷更聚饮为事,土著者知此,然后不敢以侈靡争竞为能,纲领所在,故随处提醒。 一郡邑。志例有八景,悉数凑合,曲阳志独删之,差强人意,盖观山川者当知其原委形势,沾沾于景抑末矣,况又牵合乎,今系不载,即县境一图亦止,以山川为径,村落为纬,无取于景。 旧志凡官廨昔有今无者不取 牌坊之事。盖表缺宅里之意,所重在人不在坊,买椟还珠无取乎尔,故名臣贤士既表章于各传中,不复载其坊额。 辟邪崇正,为政之大防,故佛老寺观,既不敢载,如鲁柏祁林止事而见。 天下逋行,如文庙儒贤位次,边豆牲帛之数,仪注祭文,详在会典者,俱不载。 赋役关系,民生休戚,故备详沿革,不厌其烦。 官师选举,止详本朝,亦本旧志段自明初之例,非敢擅削也。 名臣言行,如乐昌国、曹武、恵、彰,彰于正史着止,存其略,俱不详载。 名贤著述,如朱仲福之折中厝法,因兵灾散失,访求未得,亦从缺知。 灵寿旧志修于万历丙子者,缺略不全,修于康熙壬子者,草创未就,国学生傅君维橒因前二志益己所闻见,序次成书,详略有法,取舍不 2 苟此编。虽稍有更定,然大半本于传书前后序论,则系常见,亦有出自传君者,求当理而已,不复分别某人之言,中间随笔所记不成,论者则皆以一字冠之。 陆陇其 识 重修县志姓氏 明嘉靖庚寅创修 知县 豊城 李廷璋 教论 汝阳 张 绎 举人 王维番 董宗鲁 监生 李 鳌 张 复 生员 彭舜乡 吴纯仁 尹钦德 申舜臣 明嘉靖丙申校刊 知县 湘潭 石如鳌 训导 洪洞 范 登 生员 赵景赐 杨希哲 万历丙子重修 知县 南阳 张 照 教论 昌乐 王纟赞 训导 聊城 王 基 进士 胡鸣全 举人 杨胜芳 耿德章 生员 董尚纯 马朝用 杨腾奇 候三聘 马思远 尚东儒 3 王慎行 贡继志 国朝康熙壬子重修 知县 韩城 卫秦龙 训导 安舟 姬弘基 广顺 知州 傅维橒 贡生 康国胜 监生 傅维橒 官生 傅燮调 生员 吴奇光 董朝英 马鸣勋 灵寿县志姓氏终 康熙丙寅秋校刊 灵寿县志 地图 灵寿旧志地图简甚~康熙十三年春奉上谕命天下绘舆图~因编历境南山川~考其原委~纂成是图~一邑之经纬~昭然在目矣~然欲明其大事~非观几幅全图不可~按几幅之水~惟永平之藻渝诸河自入海~其余皆归于卫、白二河以入海~白河即潞河入天津~三岔口与卫河合流入海~大名之水如氵亘如淇~皆自入卫~顺德广平之水如滏~阳如淳~~如泒~如~~~为高阳河~保定之水如涞如易~~自为沟~河如徐如雹~~为长流河~皆会于任丘县~赵北口之四角~河东又至霸州。保定县为玉带河~又东入白顺。天之水如拒马~如琉璃~皆会于浑河~合玉带河而入白。大抵千支万流~而卫白二河其纲也~卫入诸水~滹沱其 4 纲也~入白之水~浑河及赵北口之四角河其纲也。以禹贡之迹~言之则洚水大陆九河~衡漳恒卫大伾皆在畿辅~洚水在冀州大陆~在任县巨鹿隆平宁晋一带。凎阳~漳水之所经也~九河在南皮~衡漳即漳水之和滹沱者也。恒水在唐县~或云即泒河~卫即灵寿之卫~非发源卫辉者~大伾山在 县东南~不与西北诸山相接~谨列其大略~附于图~未 有心者所考云。 灵寿县志目录 康熙乙丑重修 卷之一 地理志 沿革 疆域 分野 山川 风俗 古迹 社里 集市 纪事 方音 卷之二 建置志 官舍 关卡 丘墓 卷之三 祀典志 秩祀 群祀 灾详志 物产志 卷之四 5 田赋志 上 卷之五 田赋志 下 卷之六 官师志 动封 邑令 师爷 僚属 卷之七 人物志 后妃 名臣 仕绩 孝义 隐逸 列女 卷之八 选举制 卷之九 艺文志 上 卷之十 艺文志 下 卷之末 附录 修 陈 志义 灵寿县志目录终 康熙丙寅秋校刻 6 灵寿县志卷之一 地理志 康熙乙丑重修 地理之变迁多矣,微史家之记述,后人孰从而辩之,故自禹贡职方而外二十一家之史,盖莫不兢兢焉。虽严尔,邑在宇宙中特太仓之一粟,然分封有沿革,疆域有广义,星野有分属,山川有原委而为风俗,久而为古迹,至乡舍街市废兴不一,皆为政者所不可知也。 沿革 灵寿禹贡之域,春秋时属鲜虞国,威烈王时建中山国,属中山。魏乐羊伐中山,取之,文候封乐羊于灵寿。中山复国,桓公徙都灵寿,其后不恤国政,为赵武灵王所灭。汉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晋、北魏皆因之。后周立,哺吾郡,隋开皇中废郡为县,隶恒山。义宁元年以县置燕州。唐武德四年州废,改立并州。贞观十七年,并州废,还立恒山。大历三年置汦州于行唐,以县及恒阳立之。九年,泜州废县,迁故属。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改恒山为郡,州县仍立焉。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行唐,八年复置县,金因之。元至元中以曲阳为恒州,立元帅府领县,后恒州废,立真定路。明洪武元年改路为府,遂为真定府县,国朝因之。 按:灵寿在战国时属中山~然中山世次国都~史无明文。《左转〃定公四年》“晋荀寅调诸侯~方贰中山~不服中山之名”见经传始此。杜预云“《中山鲜虞考》昭公十二年~杜汁云: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则今之新乐县也。汉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国~治庐奴~则今之定州~岂鲜虞旧都新乐~至定哀之际~迁都定州欤,”《史记〃六国表》“威烈王五十二年~中山武公初立”徐广谓是~西周~桓公之 7 子~则鲜虞既灭~周乃以封武侯之世~赵又与中山战于房子~其实益已复国。《汉书〃地理志》谓“灵寿~中山桓公居此”是中山既复国之后徙都灵寿也。合而观之~自新乐而定州而灵寿者~中山之国都也。自白狄别种而武公而桓公者~中山之世友也。 论曰:灵寿晋以前皆隶常山郡,然汉常山治元氏,晋常山治真定,隋唐以来,或隶并州,或隶泜州,或自为郡、或省为镇,沿革之故,亦不一矣。自为政者好纷争而郡邑变易无常者,不可胜记。本朝定鼎,悉因前代之旧,岂不善乎, 疆域 灵寿县在府治西北五十里,至京六百五十里,东至行唐县界一十五里,至行唐县治三十里。南至平山县界八里,北至阜平县界七里,至阜平县治一百五十里,东南至真定县界十五里。西南至平山县界十五里,东北至行唐县界二十里,西北至山西五台县界一百九十里,至五台县治二百九十里。 论曰:前史但载郡县之名,而不载其疆域,故莫得考焉。据今所至列于篇,自汉以来,其即如是邪,其不如是邪,不可得而知矣。若夫民心无常,惟感之怀,封疆虽役,可以限地不可限民,是又在长民者加之意也。 分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辩九州岛岛岛之地所封,所封分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汉书》云:“昴、毕,冀州”《月令章句》曰:“自胃一度至毕,六步谓之大梁之次,清明谷雨居之,赵之分野。”《帝王世纪》曰 8 “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二说,度数稍异,而星次则同,昔举全赵言也。《晋书》云,“赵郡入毕八度,真定入毕十三度”。《新唐书》云,“自浊津之北处,中山真定逾众山,尽代郡为毕,分则徙真定府,而西北专属毕,舍,不得,既以冀之昴、毕,赵之谓昴、毕例之。”又自奎至胃曰“仔娄之次为鲁分野,自毕至东井曰实,洗之,次为晋分野。”灵寿居真定西,在禹贡为冀州域,在全赵为西北隅也,东去鲁远而西与晋邻,详稽诸说,悉在毕宿所属。 论曰:分野之说,贾公言谓:“古者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僧一行谓是。山河之首尾与云汉之升降相应,论者往往疑其不同,余以为二说一也。贾公彦言其流,僧一行推其源而已。惟山河与星汉旁之列宿相应,故岁星在其地则受封,虽于百世皆如是,占可也。 山川 卧龙岗在县东北二里。 赤岸在县西二里,土色如丹砂。 白马岗在县东八里,相传岗下有白马害稼,隐见,不详,民祷于神而逋之,害遂寝。 长岗岭在县西北十五里,势如伏龙。 圣佛岭在县西北六十里。 文山在县西北六十里,上有周文王庙,今按此地,不应有周文王迹, 9 或云是赵惠文王。 鲁柏山在县西北六十里东,峰若翔凤,名凤凰石,西峰若卧象,名卧象石,石有穷人,可偻而过,又名玲珑岩,两峰对峙,飞瀑山悬,崖下为潭,谓之龙门,中建禅定寺,寺后有骊,毂石绝顶,有通慧庵,东山有太子峪,相传为春秋时鲁世子修道处,不见经传,不可信,山多产柏。 楸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多产楸,有古刹。 横山岭在县西北八十里灵邑山,凡东西连亘者,总名曰前山,后山独横,岭横枕两山间,自富豪山发,脉长陆平,岗南止慈滨,若虎豹踞而龙蛇走也。 漫石山在县西北八十里。 石佛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山溪北向,抵石壁乃折,西流注于慈河。 石门山在县西北八十五里,北倚富豪山,叠嶂巉峭,壁立万寻,分为十岗,作九石门,皆悬崖中,断溪流湍,激深寂幽,目睽隔人世,山居数家,柴门茅茨,其男女蠢蠢与鹿豸尔汝焉。 富豪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山势峻拔,高山云表,下视楸柏,诸山培塿尔。初从山麓,有鸟道可通,至半则峭立如壁,仅生石乳攀萝,侧足而过者,数十步渐远,达于顶乃平,广可耕。向在兵革,邑人避难,其地多获全焉,北属阜平。 朱山寨在县西北九十里,旧志谓朱买臣艾薪于此。买臣吴人,不在此,相传之误也。 佛护山,旧志在县西北一百里,今查在县西北七十五里。 10 祁林山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北齐赵郡王高睿历选太行胜迹,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置僧舍一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人居之。齐亡,寺亦荒废。继盛于元之大德间。今殿宇规制虽无当日之盛,而奇峰四列,林溪幽丽,山灵固自无损焉。 滴水趟沟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流泉为塘,其水甘以清,居民多取用焉。 沙岭山,旧志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今查在县西北一百十里,产解玉砂,砂隐于石,石剖而砂始出色,置以碧质,坚以润玉,工用之治玉。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者是也。内府制晶玉器必须之,每逾数岁,工部辄檄县,采解动至二万斛,开签驮运举艰,费鉅,灵民一大累也。 五母山,旧志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今查在县西北一百五里,上有五母庙,与平山县接壤,即古房山,汉章帝元和三年幸赵,祠房山。 大嗷水山,小嗷水山,两山相连,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山北即团萡口。 银洞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 四岭山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 六岭山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按:平山县有六岭~皆与晋地接壤~非此山也。 赤陉岩,飞吴岩,见《宋史?地理志》,今不详其处。 松阳河,发源柳家庄万里村诸处,历县治西南两关外。东南入滹沱河。《府治》云:“源发楸山”按今楸山之水,其东者如慈河,其西者合 11 平山之南店河入滹沱,皆与松阳河隔远。大抵万里村诸处皆系楸山之麓。康熙七年秋,水溢决堤,自是几岁为民患,今且浸及城垣矣,宜修治。 又按:松阳河~河宜去“阳”字~旧作“嵩阳”者~亦误。按《水经广注》及束鹿县滹沱堤碑~皆作“松”~曰“松阳”者~邑之别名也~邑治居松之北~水北曰阳~故曰“松阳”~以“嵩”误“松”~复以邑名误水名~竞两失矣。 淤泥河在县东关外,南入松阳河,有桥有亭,皆名曰“文兴”,环亭皆种莲。 滹沱河,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县,历代州埻县、忻州定襄、五台孟县入直隶境。南至牛城村,折而东过,忽冻胡庄、木佛、同下诸村。南入真定县界,在本县境内自五觉至同下,约共长十七里,皆与平山县隔河为界,在县西十五里,县南五里。《礼记》曰: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滹沱。《山海经》曰:大巉之山,滹沱之水出焉。自真定府城南,历藁城、晋州,束鹿,至冀州,会淦漳二河,过衡水武邑、青县岔河口,入运河,计流经直隶地方共长七百七十六里,迁徙无常,光武水合处在深州,今深州无水。 按:《汉书〃地理志》以滹沱为禹贡九河之徒骇~蔡九峰谓滹沱不与古河相涉而取郦氏称氏之说~谓九河之地~已沦于海。《深州志》载:嘉靖时~深州知州~山阴钱梗云:班固以滹沱为徒骇~未必无据~禹时冀河北流西山诸水~皆 入河滹沱~其一也。滹沱正在大陆北~不 12 得谓与古河不相涉。九河即恒山以东诸水~逆河即易水~“逆”与 “易”音相近~呼稍讹尔。黄河自南而北~易自北而南~故曰“逆河”~相合~东行赵入直沽~故曰同为逆河~入于海。盍真以今保定、真定诸水为九河。逆河皆天作之川~禹特疏而合之~而非分河之谓也。又谓汉唐诸儒以九河在沧州、南皮、东光间者~皆非沧州、南皮、东光~皆在大陆正东且滨海矣~又何藉于分播耶,其说似是~但禹贡九河既道之~文应在冀州~不当在兖州矣。先儒求之南皮、东光之间~又求之碣石之海而之。事本难臆断~存之~以备说~可也。 卫河在县东十里,南入滹沱河。禹贡曰:恒、卫既纵。《后汉书?地理志》曰:灵寿,中山桓公居此,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滹沱。府治云:俗呼雷沟河。今按其源,在县北良同村,泉广一亩,云其深莫测。相传良同多富室,驾马骡者百余家,以饮畜多溺,遂捐草数万束,里土辇石而塞之。兹后富者顿贫,堪与家言,水去而气随之,理或然也。事在明成弘间。今泉虽尚存,然甚微。 慈河,一名滋水,在县北五十里慈峪镇北。旧志发源山西灵丘县,自枚回山流入本县境。府治云“发源山西枚回山,经灵寿入行唐县张茂村,伏流不见,至府城三十里南孟社,复出旋遥,绕汤至河间府,入甸水。 按:“甸”乃“淀”字之讹。“淀”~浅水也~北方水草之地皆谓之“淀”~与“甸”同音~因讹。 在本县境,滨河之田藉以溉。自康熙七年,山水泛涨,绿畴黄壤皆化为平沙巨浸,蓄泄之法宜求焉。 13 按:《山海经》云:“高是之山~滋水出焉。”郭璞注:“滋音慈~今在北地灵丘县。”则旧志谓慈~发源灵丘~非诬矣。及考《灵丘志》~则云滋水出县西南回岭~悬流五丈~东入溏河。又云:旧志有之~今不知其处~若有若无~且云流入溏河~溏河历曲阳、定州而东~岂流灵寿邪,或遂疑灵寿之滋~又别为一水。且据今灵寿滋水~自五台交界之墨黑驼山而来~墨黑驼而上不可考~然则旧志之言岂误欤,穷疑滋水之源本不一~自灵丘而来者~特其一支。昔盛今微~且灵丘之滋亦不书~经灵寿其上流~或分入溏河~亦昔盛今微~皆不可知。 枚回府治原本作放回~《金史》繁峙有枚回镇。 又按:《行唐志》云:滋河~其源不可尽述~举其大者言之~一自白蛇岭流出~斜行五十里~至灵寿县北义头村南流,一自五台山之南流出~曲行百余里至义头村~南与白蛇之水合流~南行至五河村之东,一自灵寿县北山五岳寨发源~行九十里至五河村之北~与东河会,一自王母山北峪发~出行八十里至五河村之北~与东河会,一自王母山东峪发~出行七十里至五河村~与东河会。五河合流~故名其村曰五河村。至滋峪之东南~又有西山之小河入焉~因名为滋水~东过行唐~逾新乐~经藁城东北抵祁州~与泒水、沙水浑流至河间~入甸水~过直沽入海。按《行唐志》官载水源甚详~但五岳寨股至漫严村~即与墨黑驼之流合~非至五河村。始会出自五母山者~河流亦在五河上。 又按:墨黑驼一山~四县交界~东阜平、西平山、北五台、南灵寿~旧志失载。 氵义河在县西北七十里,发源阜平县之白蛇岭,至义头镇,与慈水合。 14 大明川在县西北九十里。府治云“横山岭西,团萡口东,呼为锦绣大明川”按此即慈水之上流也。旧志与慈水分为二水,今因之,此两山夹峙中,有平原数十里,多产花木,故其水有此名。明弘治中,灵寿人李某以大明川民田献太监李广,民讼于朝,户部判未决,赖吏部侍郎周经等执奏,卒以田归民。 论曰:余闻之太行绵亘数千里,傍真定诸县之山,大抵皆太行也,今志列之,曰某山某山者,犹江汉之分为沱潜、河济之分为滩沮也,好奇之士见其一峰一岭,往往惊骇而皆异之,而况观太行之势者乎,滹沱、慈水皆穿太行而入海,在灵寿者特其上流尔,山川者,其勿囿于一隅哉。 风俗 乡饮,岁以正月望,十一月朔遵制,举行酬宾,歌诗读诰,读律皆彬彬可观。然向者例有鬼遗,人多避讳,是以本俗之不古也,即令元日拜神祭祖,卑幼拜尊长,上元俗贫不张灯,端午、中秋、重阳、东至在昔绅士之家,例有鬼送宴乐,今贫年荒歉,谋生维艰,其事亦久废矣。 冠成,则加帽,古三加礼久废。 婚,男家通媒妁达定启始,具会亲宴,送钗帘,女家谓之定亲。遇节令,有鬼疑,谓之送节。纳币,亲迎女家,致回奁,然贫不能具者则略焉。间有因丧扶娶,疏属恶俗。 丧亲。丧居厅,事三日,大殓,朝夕上食,讣告于亲友。亲友乃弗致祭焉,共为络旌以赠于葬日,刻志,以纸竹作明器及窆,乃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主遵制, 15 持服二十七月,商民之家多拘忌时日,崇尚浮屠马,介愍、淮、紫阳家礼而即略之,着四礼,辑宜,人多善之,渐复古礼焉。 祭。邑俗务先祠,奉主于家,清明、中元十月朔则祭墓。 士勤诵读,尚质,村贫或亲耕锄间,有奔竞逐末,人咸言之,然绝无鼓众劫持伺议时政者,绰有古之淳风焉。 农灵民全无逐末,专务力田,供赋养家,皆仰于此,且土地绕,确力费而获薄,是以不能尽藏。语曰:“股之斯瘠,抚之斯股。”为民牧者可勿慎乎,至若赌博、女巫、工匠、自食其力,自兵焚之,后人鲜与作,世习者亦多别业矣。 商,其大者曰盥,曰典,皆非土著之民,其余菽、粟、布缕,鸡豚酒蔬之属,不过随时贸易,以谋朝夕,视都会之地,百货萃焉者,相去霄壤矣。 论曰:故老云灵寿在明成弘间,民安简陋,冠、婚、蜡、社外无游逸之饮,兵灾以来,人无乐生之心,务必外而枯,中策肥。曳绮者家率无担石蓄。呜呼~民生之习尚,岂有一定哉,禹贡记山川而不记风俗,风俗因乎上而已。汉地理志谓恒阳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隋地理志则云: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伤于达重。彼各记其所见,岂定论邪, 古迹 烽台在县西北二里,高九丈。 倾井在县西六里。旧志云汉世祖经此,马渴,求水,不得器,马以蹄扳井,井水欹而水出焉。考《后汉书》,世祖未尝至灵寿,然击中山, 16 拔虏奴之后,南徇新市、真定、房子、元氏皆下之,因入赵界,意此时偶经过邪,事属不经,或亦好事者附会之尔。东鹿县南亦有倾井村。 狗台在县西八里,高八丈。旧志云梁王醉卧草间,遇野烧起,狗以身濡水,环洒卧处。王得免,狗死,王感其德,为营北丘。按《搜神记》载,襄阳李信纯事同此,且业为梁王,必不独行野卧,仅一犬自随也,无世代可考,恐误。 纪信台在县东十里,高五丈,有纪信庙。 按:《定州志》又有纪信城~在州南五十里~是汉高帝筑以封纪信者。 忽冻在县西南二十里。旧志云:汉光武渡兵水合处。按《后汉书》光武自饶阳南出,星夜兼行,至滹沱河,无船。适遇水合,得过,未必,数骑而解进,至下博,则水合处当在饶阳之南矣,此恐误。府志深州有凌霄村、芜蒌亭、赉饭亭云是光武渡处。 按:史书之言亦多讹谬~如《光武纪》云“渡滹沱至下~博是自此而南”《冯异传》先云至南宫~后言至滹沱~南宫在滹沱南叉~但自南而北。纪传两文相背~注史者多疑之而不能决~则水合之事~安知其不实~纵灵寿而讹于饶阳邪,疑则传疑~可也。 赵王城在县西南十五里,颓垣尚存,周十余里。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邳彤传》云,灵寿故城在今恒州,灵寿县西北即此城也,土人每于雨后得铜刀、铜镞、古钱等物。 赵王台在故城内,周百余部,高五六丈也。世传为赵武灵王所筑,上有武灵王庙。或疑《史记?赵世家》云: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此即野台邪,然为野台,乃在中山未灭之前,必非此也。 17 养鱼池在故城内,赵王台东里许。 八角井在赵王台下,今湮,相传池井俱武灵王遗迹。 圣水窑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峻岭之巅,有寺曰龙泉,其佛殿前鹙泉为方,池清澈可鉴。戚旱,取水祷雨,辄有应焉。 菖蒲村在祁林山之阳。《本草》云石菖蒲一寸九,即产灵寿者,隹今无。 韩信台。旧志云在县西十五里,今县西北九十里,有韩信台,未详。 示衣坂,按《新唐书?颜杲卿》为范阳户曹参军,安禄山表位常山太守,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屯土门,杲卿指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着此,”履谦悟,乃谋图贼。示衣坂,即谓此也。旧志载之,不着其处,今按复制云:示衣坂在藁城西北三十里,旧志误载于此。又按:《后汉书〃耿纯传》注云:蒲吾故城在今恒州~灵寿县南~今亦不详其处。 论曰:古迹信而有,微斯足贵焉,如汉世祖滹沱水合之事,谈着皆言在饶阳南,而灵寿又有忽冻村,兵行间道,亦或有之,然不可考矣,疑则传疑,可也。万历中,知县周官立碑于河上,大书特书曰“光武坚可渡处”。此岂《春秋》书夏五郭公之意哉,至若《宁晋志》云“邑有名胜,可以登眺游览,以云雅致韵事,得矣。”然往往有一丘一壑之奇,一峰一石之美,一亭一台之异,一水一碑之隹,而宾客络绎,上司往来,供仪费烦,地方受累,甚至释道募楼,士女之乐游,损财诲瑶,废时失业恒因之,故古迹鲜少,地方一幸,斯为民生利病起见。故君子之言哉,然果系古迹,亦何忍听其淹没也,使好奇之士闻此言 18 而栗然不宁,勿以游览,病民致忧时,君子归怨于古迹则可以。 社里按《平山县志》云:明洪武初曰里~寻改为社。 在城社 在城坊 四关 东合村 吴家庄 岗上村 同下社 同下村 木佛村 安定村 胡庄 岗头村 南合村 北托社 北托村 东托村 南托村 西托村 三圣院 朱食村 北湖村 南湖村 白马岗 南纪城 北纪城 青廉社 青廉村 秋山村 北漂村 河西托 南漂村 北寨村 南寨村 院同村 北岗上 慈谷社 黑山村 土骨村 漥里村 北贾良 南贾良 董家庄 文城社 文城村 潭庄村 康家庄 霍营 南霍营 慈峪镇 义头社 义头镇 东义头 陈庄村 程家庄 山门口 司家庄 东台头 西台头 燕川社 燕川村 南燕川 徐家疃 刘家庄 五河村 西五河 南五河 东湖社 西湖社 万儿里 苏家庄 石坎里 高岸村 岗南村 19 柳家庄 庄里村 鲁柏院 冯家庄 营儿里 营庄 洞儿里 左家湾 白头山 白家沟 望山村 楸山庄 上庄 蔡家庄 羊圈村 白石社 白石村 南白石 良同村 韩家洼 青同村 东青同 南青同 胡家疃 安家托 朱乐社 朱乐村 中朱乐 北朱乐 南朱乐 凡同村 西凡同 南凡同 南营社 营 村 贾家庄 光化村 北光化 南光化 贯 庄 岗北村 赵家庄 万里村 南家湾 梁家庄 松阳上 李家庄 任家庄 塔 上 索家庄 马家庄 东马庄 西马庄 桑家庄 金山村 阜安村 中阜安 北阜安 南阜安 西阜安 河东村 曹家庄 孙家庄 薄北村 牛城社 牛城村 景上村 堤下村 故城村 城南村 城东村 城西村 东漥里 狗台村 西狗台 王觉村 西王觉 倾井村 南倾井 北倾井 忽冻村 东关社 新安社 旧编十二社,后增东关、新安二社,惟东关、新安二社无专属之地。分十二社如江南板图之法,东关、新安二社如江南活图之法。今则十 20 二社皆相互过,割此社之地科推入彼社,不独东关、新安为然,非复旧志矣。大抵里社之制有板,有活板,则地亩不乱,活则征粮便宜,二法各有利弊,随其敝而救之,可也。 又按:旧志所载各村庄,自陈庄以下则略焉,如寨头、团萡口,漫撒诸村,皆不载,不知原隶何社,今姑仍旧,阙之而详于图内。 又按:本县之地既分为十二社,又即十二社之地而分为十五牌社,则里甲长主之而丁赋出焉。牌则地方乡长保长主之,地方管亲务,乡长保长管保甲,保甲为弥盗安民之计,历来旧法。康熙十年、十一年抚院今 复请旨,命各村庄周团筑打垣墙,挑泸壕沟,两头设立栅栏,夜则上锁。今乡长掌管,各备防盗之器,俱按门轮,派乡民为支更巡防。康熙十九年,抚院于 又颁行保甲条约,用意之周密矣,然宽严缓急之间,在奉行者之斟酌焉,法行而民不扰,斯善乎。 论曰:社里,社之盛衰,国计所关也。故夫子式负版者而观卫之庶,则慨然思富教焉。灵寿自兵灾以来,户口亦耗矣,村落之星罗棋布于各社里者,不过寥寥数家,鸠形鹄面之人,楼于其中耳。呜呼,庶犹需富教而况未庶乎。 集市 在城市,今改南关,逢一日 东关市逢八日 北关市逢六日 西关市逢三日 南寨市逢二七日 青廉市逢四九日 慈峪市逢五十日 义头市逢四九日 陈庄市逢二七日 21 论曰:集市,熙攘之所也。古日中为市,懋迁。有无之风尚矣。曹参谓无扰狱市,而周礼司市、司号、司稽、贾师、胥师唯恐其踈不扰,不踈为政者亦有道焉,至若牙侩之滥鱼度之,欺屠宰牛驴者多而田芜不耕,亦或由之此,挽近集市之弊,尤忧时,所当留心也。 纪事事不可无纪~然不能自成一卷~是以复之地理末。 赵惠文王三年,主父灭中山,迁其主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徙代,道大通。按:《史记〃乐毅传》云“魏文侯封乐羊于灵寿~”则是时已有灵寿之名。《赵世家》云“主父起灵寿者~”起犹《左氏传》~晋南阳之起自使~扩地至此也。 汉元和三年三月己卯,章帝幸赵,庚辰祀房山于灵寿。 晋隆安元年,夏五月,魏主珪自将,围中山。慕容宾及其弟贺驎先后遁走,城内立慕容普邻为主。五月,魏主命诸军罢围南徙,以待其变。秋七月,普邻遗乌丸,张骧率五千余人出城求食,寇灵寿,杀害吏,民贺,驎自丁零中如骧军,囚其众,复立中山,杀普邻而自立。 唐蔚粥刺史苏祐为沙陀所攻,乞师于幽州,屯美女兵谷,不利祐,将出奔,会诏徙濮州刺史,拥兵之官道于镇,镇帅王景崇馆于灵寿。祐肆,其下剽夺景崇,杀之。 汉杜汉徽率兵戍镇州,破契丹于灵寿,获车马甚重。 周太祖开国除,命李晋卿领所部兵戍于灵寿。 金置慈谷镇 明崇祯十二年,戊寅,十一月,我大清兵自京师至真定,真定有备,乃自行唐攻灵寿城,拔之,虽至获鹿。 22 崇祯十七年,逆闯使伪令郭廉持符至灵寿,逼乡绅捐饷,肆克暴,士民愤,击之,伪权将军马拐子击诸倡议者百余人,将被杀,会国朝兵大至,乃得免。 国朝顺治十三年,晋寇高开就抚灵邑,西通晋鼎,倚险聚众,出没太行山焚劫,居民自义头镇西卢舍,凋残田土皆不耕,井陉兵备道,陈安国单骑入山,抵贼巢,譬以祸福,鼎遂降,自是百姓渐复业。 康熙七年十月十五日 皇上幸灵寿,驻驿北关外。二日,艹鬼于近郊外、凡同、故城、南寨诸村,銮舆皆至。 论曰:自战国至今,灵寿之事见于史册者,如此而已。观赵中山、北魏、五代之际,民之涂炭,亦甚矣哉。其间幸际、承平得安于无车者,皆庙堂燮理绸缪之鹿也,享康宁之福者,岂可忘报效哉, 方音 学读作鸮 司读作西 极读作畿 禄读作路 郁读作於 色读作洒 格隔读作潔 客读作怯 欲玉毓读作愈 俗宿粟肃读作须 虐读作要 麦读作买 给读作纪 获读作槐 阔读作渴 锡读作洗 墨读作美 额读作叶 萡读作镳 乐落读作劳去声 郭合读作葛 一读作以 德的读作堆上声 屋读作乌 上声 亲读作咱 局读作居 突读作堵 23 入读作肉 史读作石 阁读作稿 笔读作彼 国读作鬼 苔读作蒨 来读作雷 雹读作包 其读作起 厦读作纱上声 疃读作团 峪读作右 阜读作富 湖读作呼 欧读作偶 胞读作抛 宦读作焕 耕更读作经 耿读作景 糜读作梅 鞘读作俏 蜀熟属赎述秫菽读俱近南音儒 伏读近南音腐 足读近南音沮 托读近南音套 壳读近南音巧 族卒读近南音左 泉全读近南音川 轴粥读近猪 福读近府 物勿读俱近五 役读近异 论曰:为政务近人情,今筮仕者,往往多东西南北之人,语言未通,何论人情焉。故略采方音,附地理末,所不及详者,推而广之,可也。若夫同义异之字,北方往往相乱。余读《金史?张觉传》,谓觉亦书作尽,盍作觳盍,其所由来,是又风俗之陋,难责备而不正考乎。 灵寿县志卷之一 终 康熙丙寅秋校刊 24
本文档为【整理灵寿县志第一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2-20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