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百家争鸣(一)

一 百家争鸣(一)

举报
开通vip

一 百家争鸣(一)学 案 装 订 线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一)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

一  百家争鸣(一)
学 案 装 订 线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一)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2. 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我成功,我快乐! 【问题引导】 一、百家争鸣 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上的不同。 2、原因 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说明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3、影响: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 1、孔子——创始人 ⑴地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⑵主张与成就 A、思想主张: 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 ②“礼”的学说:“仁”、“礼”( 思想核心)、“德” “仁”:仁者爱人(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进步性;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礼”:克己复礼(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德”:“为政以德”(即,以“德”治民,含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③世界观:对鬼神敬而远之;天命观。 B、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 C、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3)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继承发展 ⑴生平及地位: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 ⑵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君轻民贵(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B、伦理观:性善论(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3)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丰富完善 ⑴生平: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 ⑵主张: 性恶论 (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音乐,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君舟民水”的观点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 自然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号召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⑶评价: 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疑难解析】 一、百家争鸣 1、 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 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儒家言论 1、孔子言论 (1)什么是“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 (2)怎么实践“仁”?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与“仁”相对应的“礼”又是什么?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强调的其实是关于做人处事的规范和制度。 2.孟子言论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仁者无敌。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荀子言论: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君舟民水”的观点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四、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世界影响: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消极方面:(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舒服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的态度和仁爱的意识,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自学效果检测】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C ) 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          B反对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战争 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D 大量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产生 2.《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夫子问其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 C ) A.仁政,仁者爱人      B.非攻,仁者先难而后获    C.仁,为政以德    D.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B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C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5、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尤其重视                              ( A )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 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 C )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④人贵贱有“序”⑤“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8、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C ) A.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D.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9.(2007海南卷,历史?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孔孟学说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并对应了对社会热点“和谐社会”的考察。孔孟讲“仁者爱人”“民贵君轻”,这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关系;四个选项A相对合理
本文档为【一 百家争鸣(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9-04-09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