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宠绝笔考论

王宠绝笔考论

举报
开通vip

王宠绝笔考论王宠绝笔考论 薛龙春 2013-1-7 15:50:21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摘要:本文考证了王宠绝笔行草《赠王元肃诗卷》的受赠者、作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当面书写、明代的流传及评价等,对于理解这件作品以及王宠的社会交往皆有助益。本文还注意到评论者对于艺术家“绝笔”的偏爱,认为作为一种象征物,绝笔总让人联想起艺术家生命精华的完美释放,故其价值易被夸大。 关键词:王宠;《赠王元肃诗卷》; 常熟白雀寺; 王楫 作者简介:薛龙春,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王宠(1...

王宠绝笔考论
王宠绝笔考论 薛龙春 2013-1-7 15:50:21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摘要:本文考证了王宠绝笔行草《赠王元肃诗卷》的受赠者、作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当面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明代的流传及评价等,对于理解这件作品以及王宠的社会交往皆有助益。本文还注意到评论者对于艺术家“绝笔”的偏爱,认为作为一种象征物,绝笔总让人联想起艺术家生命精华的完美释放,故其价值易被夸大。 关键词:王宠;《赠王元肃诗卷》; 常熟白雀寺; 王楫 作者简介:薛龙春,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王宠(1494-1533) 行草《赠王元肃诗卷》,32.8 x 739c m,名款后连钤“王履吉印”、“雅宜山人”、“棱伽居士”三印,引首钤“御风亭”。卷上另有“有明王氏图书之印”、“太仆寺印”、“抚治郧阳等处关防”等印,皆属太仓王世贞。卷藏重庆市博物馆,见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七册,重庆出版社1986 年曾出版单行本《王宠行草诗卷》。 所书七古长诗《王子元肃有精庐在虞山,去白雀不数里,缄书报之,不在,反棹怅然,寄以长句》云: 昨来栖卧虞山云,抚枕中宵苦忆君。荒凉白雀古萧寺,钟声咒梵空林闻。朝云吐吞蛟蜃气,旭日滉漾波涛文。佛楼岌嶪列峰抱,海甸苍莽孤村分。楝花风动 雪乍卷,麦秋气爽天无氛。缄书报君君不遇,孤凤踯躅求其群。闻君山中有精舍,面势正直莲峰下。修篁万挺球玉鸣,悬泉百道飞龙挂。房廊窈窕闲且清,花木玲珑秀而野。清风澹荡堪挥麈,白日阴森可销夏。此中与尔静谈玄,快读数过逍遥篇。林间饱啜苍耳饭,石上一枕青苔眠。不知尘网在何处,翩翩自谓瑶台仙。差池万事总难料,振衣欲往空茫然。我今暂返越来溪,抱瓮山中还灌畦。秋高更礼虞峰顶,期尔纵蹑青云梯。(图1) 按,诗收入《雅宜山人集》,文字略有小异。 白雀寺在常熟,《(康熙)常熟县志》记该寺“在县治北三十里,宋端平三年僧如瑶建,万历间僧慧秀重修”。 王世贞《重修虞山白雀寺记》亦云:“去常熟之二十里,有寺曰白雀,其地东枕虞山,西沼大海,襟江带湖,盖羯磨之胜境也。” (图2)知白雀寺在城北郊外,虞山与湖荡之间。 王宠养疴兹寺,听说王元肃家有精舍在虞山中,欲前往造访,先作书相报,然未见回音。此时他打算暂返石湖越溪庄,待秋日重来白雀寺,期与王元肃共登虞山。在诗中,王宠据其所“闻”,将王元肃的精舍想象称一个谈玄习道的佳处。卷末署“癸巳四月廿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于白雀行窝”。 王宠应该当日就乘舟回石湖,李、王二位友人送其过虞山下。 十天后,卒于越溪庄,得年仅四十。 此卷即其绝笔。 王宠善病,《雅宜山人集》所收诗作卧病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甚夥。嘉靖辛卯(1531)秋,王宠在南邕罹患重病,尝休养于顾璘息园。 回苏州后,一直卧病石湖。 当年腊月,太仓陆之裘有函相慰, 然王宠以对方怀疑其因一第得失,遂壹郁得戾,认为“爱则渥矣,然未谅余衷也”,故于腊月廿五日作书辩驳。 但此时王宠病情加重,在给乃师蔡羽的信中,他提及本月“二十七日忽遇异僧,治以符水,二十九日腹中下积血,(次年)正月十三日方止,凡半月,烦热遂减。十六七腹乃空虚,但元气未复”。 (图3)这位“异僧”便是白雀寺的一位禅师, 王宠在另外一封信中也曾提到此人,嘉靖癸巳(1533)正月廿八日《答南墩》云:“薄命蹇劣,自鸡山婴疾,抵家殊殆,凡涉二寒暑未愈。今春来忽遇异医,数日间大势顿去八九,始有可起之状。” 二月十一日,王宠有家书与兄守,谈论病情甚详: 弟自正月十三日血止,至三十日复下血。今日是十一,(下血)凡十馀日矣,尚未止,又有许多凝成紫血,见之甚可惊。左腹尚有坚硬处,若尽消得,方绝祸根也。热亦渐减,尚未长肉,交夏或可渐愈。不意有此大灾,赖天,非人力也。(图4) 此时王宠正好收到王守十二月的来信,王守述及京中有饶、戴二公看命甚准。王宠在苏州本地也曾请术士算命,有人说他说“庚辰运底,庚子年四十七岁又有大难要死”,故王宠请求长兄与饶、戴二公仔细推详,决得吉凶之后, 立即写信回报。 大约就在此时,白雀寺僧碧峰禅师为王宠修葺“白雀行窝”,供其静息养病。 王宠本年三月曾两次到白雀寺。一为上旬。三月七日,王宠为白雀寺僧书小楷《曹娥碑》,时在白雀行窝,后为周天球所得。 (图5)一为三月晦日。苏州市博物馆藏王宠诗卷,行书《嘉靖癸巳三月晦日,将往白雀寺,与碧峰禅师虞山泛舟二首》及《宿白雀寺二首》,署四月朔日,在碧峰老师房。 (图6)王宠此次前往白雀寺仍为就寺僧求服符水。 在一首题为《四月八日》的诗中,王宠写道: “释迦产西海,李耳降东周。??白雀古道场,千载閟神丘。??普施一切众,士女填道周。而我抱沉瘵,龙堂愿精修。津梁倘有悟,永作逍遥游。” 从中颇可窥见病中的王宠从佛道修持中重获健康的企望。 四月上旬(或者中旬),常熟人王竹泉过访,谈其别墅之胜。 据《(康熙)常熟县志》卷十四:“竹泉精舍,王澄所构。” 知竹泉为王澄之号。从王宠诗可知,王澄的精舍在午桥庄,距寺大约十里。“仙庄自秘长生诀,笑我青山调水符。”王宠的自嘲也透露出他在白雀寺服用符水的实情。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元肃,即王澄之子王楫。《(康熙)常熟县志》卷二十:“王楫字元肃,澄季子也。家有茂林精舍。例授为郎,改永清卫,弃官归。博雅 游贤哲间,王雅宜居白雀寺,赠之长句,石刻行世,名《白雀帖》。” 王宠寓居白雀寺时,王楫已弃官归里。四月十九日,王宠有书与王楫,欲访其南市桥“茂林精舍”,《致元肃札》云: 往岁仆卧痾鸡鸣,君亦抱恙,彼此暌疏,不得一再握手,怅然耳。子先时时晤语,每怀玉度。九月东还,偃蹇石湖之上,凡再寒暑,病犹未减。今春遇白雀苑禅师,遂大脱重灾,死而复甦,但元气未能便复,乃四月朔日暂来白雀寓居,就其符水。孤客远羁空林中,益思吾元肃此邑人也,但未知华府何在,无由通问。昨邂逅令甥沈伯生,乃知仙庄在南市桥,仅仅数里耳,闻之喜跃。特遣人奉报,想元肃于小子或有扁舟出剡之兴。且野寺萧条,凡百所需皆无处寻觅,甚僻寂无聊也。君为地主,仆将有以累馆人矣。如何如何,馀面悉。(图7) 遗憾的是,写信的次日(二十日)王宠并未得到王楫的复书,怅怏之下返棹暂归石湖,临行作七古长诗,并于白雀行窝以行草书为长卷寄赠,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王宠绝笔。是卷拖尾有王世贞一跋,云:“王履吉先生养疴白雀寺,访故人王元肃虞山不值,作此歌,元肃拏舟追及之,因以二丈许桑皮纵笔满卷为赠。”王世贞认为王宠当日过访王楫未遇,后王楫追及,故有此书,也就是说两人最终见了一面。然王宠诗题并未谈到“访”,更没有提到“追”,而是明言“寄”。王楫之子王伯稠亦持此说,《王履吉白雀寺寄先君诗卷歌》小引云:“履吉与先君子相得也。养痾白雀,将归越来溪,缄书山中报先君不遇,遂作歌以寄。” 可知王宠与王楫缘悭一面,所谓“舟追及”云云,只是王世贞一面之词,并非实情。 关于此卷在明时的流传,我们只知道王楫曾请王世贞跋尾(不见于今卷),但很快转为他姓所有。按王伯稠的说法,在王家得到这件作品二十年后,他的姊丈周若年曾主动将之寿之贞石,颇传于世,为士林所重。不过周刻石之后,并未将原作归还给王家,后为王世贞购得。 而根据王世贞的跋文,王楫殁后二年,此卷已非王氏所有,有人典押给王世贞,旋即赎去,又过了数年,王世贞从另外一个人那里购得,所谓“流落宛转,真如传舍”。王世贞再次作跋,已是隆庆庚午(1570)的夏伏日。嗣后,王世贞将此卷转赠给游宦吴中的王叔杲。按,王叔杲字阳德,浙江永嘉人,据《(光绪)靖江县志》卷十二《良吏传- 知县》:“嘉靖四十二年以举人任,??逾一年调常熟去,后以宪使备兵吴中。” 故孙鑛云:“此卷书者,王姓,所赠者,王姓,购得者,王姓。今转赠者,又王姓,则是终未能去其楚耳。其后的递藏经过则不能尽知。至于石刻,据常熟学者王应奎(1683- ,)记载,乾隆时在宾汤门内质库中,不过已经是字面朝土,作阶除之用了。 这件王宠的绝笔,王伯稠视为家珍,对于诗、字皆评价甚高,前引诗云: ??歌甚清逸,其字奇古豪纵,变幻不一,平生临池所未有。不久履吉遂弃世,岂其绝笔而独神乎~??临池挥笔更奇绝,大小纵横非一法。矫如劲翮抟秋空,怪如游龙戏溟渤。千秋古色见周鼎,阿环妙态能倾国。平生错落多珠玑,此卷独称为第一。岂其超然将化去,故为同心至精发。文翁纤婉不足奇,便令京兆难雄雌。家鸡自喜传大令,醉墨欲压唐颠师。??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晚明学者也不约而同将这件绝笔之作视为王宠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最能体现其艺术造诣。如前所述,此卷曾为王世贞所有,王在《重 修虞山白雀寺记》中说:“余之乡先生王宠履吉,尝养疴兹寺,余得其诗二卷,词翰皆惊绝。” 本卷拖尾有王氏跋文亦云:“虽结法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凤千仞之势。” (图8)在另一件他所收藏的王宠《赠何氏(何良俊兄弟)诗卷》的题跋中,王世贞再次提到王宠末年书法“风骨遒逸,天真烂漫,交错掩映,有不可形容之妙”,而庚寅、辛卯之前,虽丰润秀美,字字取姿态,却不无“肉胜”(即骨力不济)之感。 本卷拖尾还有周天球万历己卯(1579)跋尾,云: 雅宜先生书学至三十后始成。初仿大令,稍进则类南宫,不知者谓南宫是雅宜之下者,未究米之成书,亦窃大令之一体。与南宫并驾,此雅宜之书之成也。此篇《与王元肃诗》,是垂尽之绝笔,平生力学之能事具见矣。真千卷中无如此者。 显而易见,周天球认为这件绝笔展现了王宠一生所有的功力与技巧,为他卷所不及。此外如陆应阳“王太学行书自有一种风度,而白雀寺临没之笔尤奇”, 孙鑛“全是大令风骨,微出入永兴,比之平日笔更觉顾盼有姿”, 皆意在揭橥这件绝笔的不同寻常。安世凤对王宠书法并无特别的好感,在一则题跋中,他指出王的楷书拖沓,多致而少骨,不得称其善;又好以正书法为行草,亦难言入二王之室。然后笔锋一转,“惟此《白雀寺寄王元肃诗》,则轹米轶苏,唐无敌垒,真平揖大令而与之抗行,浸浸(当为骎骎)乎内史之正嫡矣。其意兴淋漓,间架茂密,精神回伏,而光采陆离,千古来求一幅对偶且难,况据其右席,真足鼎立吴二君子之列,而无愧色。” 王宠因为这件作品而与王献之抗行,且千古书作无有其俦,这大概是我们所见到的对于王宠书法最高的评价,同样,这个评价没有施之于任何一件其他作品,而是这件去世前十天的绝笔书。 值得指出的是,《赠王元肃诗卷》明明是一件行草书作(且以行书为主),但王伯稠在诗中却将之与怀素的作品相提并论,在其他学者的笔下,这个诗卷也常常被描述成“狂草”。如顾复《平生壮观》卷五著录了这件《白雀寺诗》,他说:“狂草如怀素,颖圆锋正,开卷时以其为枝山,卷末款识则雅宜也。” 孙鑛也曾见到此卷的刻拓本,他指出通篇是径三寸馀行书,但章法上间用怀素《自叙》法,忽然出现一二行径五寸大字,不过米芾也时有此法,大多是书者纵笔中乘势为之。 顾复和孙鑛在讨论此卷与怀素草书的相似之处时,前者指出在于“颖圆锋正”,后者则认为是章法的突然变化。即便有这些相通之处,王宠此卷与怀素草书在形式特征上还是相去悬隔。相信今天的读者一定不会认为它是纯粹的草书,更难以称得上狂草。有趣的是,台北私人藏王宠《诗卷》也是一件高卷行草,赵宧光引首也赫然写着“雅宜佳草”四字。(图9) 不过,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艺术家绝笔的意义往往被夸大,除了书画绝笔之作外,一些文人的绝笔诗也常常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绝笔最能与人的生命达成某种潜在的联系,作为象征物,它总让人联想起艺术家生命终结之际,所有精华的一次完美释放。成熟、纯粹甚至悲凉,成为人们阐释艺术家绝笔旨趣的永恒主题。即使是去世前的其他作品,也总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文谈到王宠嘉靖癸巳(1533)三月七日, 在白雀寺临《曹娥碑》,后为周天球所得,翁方纲在跋文中说:“此临《曹娥碑》为其最后将绝笔时矣,宜寺僧与三十年前祝书同珍赏。” 翁氏在谈论此书值得珍赏的原因时,并非出于真实的审美感受,而是因为它是王宠的“将绝笔”。 王宠的绝笔是否真的是他一生最为精彩的作品,相信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从书法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正德、嘉靖年间大字立轴与高卷在书家中开始流行, 但那并非吴门书家最为擅长的形式。王宠有数件高卷作品传世,如定远斋旧藏《行书诗卷》(1528 年)、台北故宫藏《送李愿归盘谷序》(1529)、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荷花荡六绝句卷》(1532),(图10)以及前文提到的台北私人所藏王宠《诗卷》等(1532)。这些作品虽或意致奔放,亦不乏精彩的段落,但总体上浑融感不足,可以看出, 王宠对大篇章的操控能力尚有所欠缺。《赠王元肃诗卷》书于王宠病情危重之际,虽饶有稚拙趣味,赋形亦甚为奇特,但实多虚少,通篇显得有些拥塞。字形大小、点画粗细、情调庄谐的转换也缺乏过渡。一些颜字楷书捺画夹杂其间,与整体流畅的气脉显得凿枘。就其总体水准而言,并未达到他的小字那样混融无迹的境界。(图11)这与明中叶书家在“小大之变”中尚未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有关,吴门四家的大字作品,王宠失之壅,文徵明失之拘,祝允明失之野,陈淳失之纵,都称不上杰作。事实上,我们也很少将大字作品作为吴门书家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来看待。直到晚明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 璐、傅山诸人出,小字拓而大之的技法才真正成熟,他们的高堂大轴共同构成了晚明书法气象挥霍的视觉性特征。 虽说对一件作品的评价是见仁见智的事,孙鑛在讨论此卷时也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余在礼部时,与沈瑞伯、王家驭同观此帖(《赠王元肃诗卷》的刻拓本),瑞伯书法主赵吴兴,甚不取履吉,曰:‘此帖有何佳处,只是取媚时 眼,绝无古法。’瑞伯去,家驭曰:‘此终是佳笔,何得云尔。’” 按,孙鑛字文融,浙江余姚人,万历二年(1574)会试第一,起兵部主事,官至南兵部尚书。 他提到的沈瑞伯与王家驭,分别为秀水人沈元华与太仓人王鼎爵,万历间供职礼部, 与孙为同僚。面对王宠的绝笔,一个说“绝无古法”, 一个则认为“终是佳笔”。二者的矛盾表面上是审美趣味不同,其实乃出于地域的偏爱,盖赵孟頫吴兴人,而王宠苏州人也。笔者以为,在讨论王宠绝笔的艺术价值时,两种极端的评价皆不足为训,只有将其置于王宠本人书作之中、置于明代书法发展的历史序列之中,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客观的结论。
本文档为【王宠绝笔考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1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