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

举报
开通vip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 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 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 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 的事情。等看到孩...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 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 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 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 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 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 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 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 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 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 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 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 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 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8.第?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 杂的目光。 答: 19.第?2?4?8?9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四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孩子;二是 。 20.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 18.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大成一棵大树;另一方面母亲为残疾 孩子的未来忧虑。(意思相符即可得满分) 19.突出孩子的自强(或:志坚)(回答“做事努力、有毅力、认真或执着”等均可) 20.以树喻人。体现了小孩不向命运低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母亲对他的关爱。(意思相符 即可得满分) 江苏省淮安市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 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 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 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 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 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 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 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 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 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 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 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 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 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 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 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 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 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9.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分) 10.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答: 11.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美。(4分) 选句序号:[ ] 答: 12.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3.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题。)(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4分) ?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答: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 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答: 9.答案: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的花。 10.答案要点:?“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意对即可) 11.?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地 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 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意对即可) 12.表观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 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意对即可) 13.?答案要点: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不及待的情形)?答 案要点: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符合老年祖母的特征。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高招卷 (11分)乡村教师 岳 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 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 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 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 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 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 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 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 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 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 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 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 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 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 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 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 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常州市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心灾》一文,完成13~17题。(共16分)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 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 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 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 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 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 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 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 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 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 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 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 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 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 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 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 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作者:孙荪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6月绿版,有删改) 13.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14.第4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 间三个阶段的情节。(3分) 听说鬼子进村?( )?(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15.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16.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3分) 17.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3分) (1)作者孙荪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那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 要弥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 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 13.答题要点:(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3分。答到第一点得1 分,答到第二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4.依次为:孙子忽然降生?急烙(贴、勒)油饼?躲进野坟地。(3分。一处1分,意对即可。) 15.(1)写出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2分。意对即可)(2)既写出了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2分。答到一点得1分,若只答奶奶的年龄大得1分。) 16.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3分。视分析是否有理,语言是否通顺 分3、2、1给分。若持反对意见,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 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若有 其他独到见解且理由阐述不脱离文本,亦可得3分。) 17.不设统一答案。答案要点:(1)被侵害的一方,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侵略者带来的伤害和灾难; (2)对负有侵略罪责的一方,只要能真诚忏悔、谢罪,也应给予理解与尊重。(3分。答对一点得2 分,答对两点得3分。) 南京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18分)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 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 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 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 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 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 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 “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 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 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 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 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 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 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 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 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注:?[休 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6.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3分) 17.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9.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 )句赏析: 20.“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 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21.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 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3分) 16. (3分)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消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 17. (3分)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18. (3分)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饭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 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2分)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1分)(意同即可) 19. (3分)A句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塔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 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意同即可) B句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 或: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意同即可) 20. (3分)D 21. (3分)答案略。能在描述中运用一定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 扬州市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9分) 月光晒谷 罗西 ?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 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 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 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 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 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 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 一分钱都不能要。 ?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 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 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 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 失在晨曦里。 ?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 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 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 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 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 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 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 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 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 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 的世界。 (选自《今日文摘》2006年第1期,有改动) 22.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并填写下表。 (4分) 详写? ? 略写? ? 23.文章第?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 隐不安”?(3分) 24.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4分) 25.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请你拟一则标语用于布置教室。(3分)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5分) 22.参考答案: 详写?“我”掏钱买农妇的草莓?朋友策划活动救助人 略写?“我”不与搬运工讨价还价?“我”给失学儿童寄学费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答“卖菜男子追„我?还钱”,未扣住“月光晒谷”,该空不得分。 23.答题要点:卖菜男子与农妇生活穷苦,为生计奔波,“我”同情他们的境遇,很想接济他们,但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因而隐隐不安。 评分标准:3分,回答不全面酌情扣分。 24.答题要点:?月光虽然晒不了谷,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温柔的月光虽不如阳光热烈,但也 能给需要的人以爱和体恤。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要紧扣“月光”来答,只笼统回答“爱心”、“奉献”等至多得2分。 25.(1)答案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请伸出你我的双手,让更多受助者走出贫困。(语意符 合“月光晒谷”的主题即可) 评分标准:标语设计能紧扣主题,营造氛围,有创意得3分;能扣主题,但创意一般得2分;与主 题无关不能给分,其它情况酌情扣分。 (2)评分标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洁明了,要有感染力。字数 不足,酌情扣分。 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2分) 过 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 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它是那样怕水。 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 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 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 界限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 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固执于 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 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个独木 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 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 约需再走二十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 完事再来取。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 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 至少有八十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 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诉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挽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 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 ______________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 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 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 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 它欲转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地转化为前进的力,踏踏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 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 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 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8、为何我最初觉得马“愚蠢”,后来又说它“不愚蠢,倒是灵性大的过分”?(3分) 9、老太太示意我扶她上马鞍,我却以为她的神经“不对劲儿”,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在文中横 线处补写一段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3分) 10、文章在写法上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条列举出三处对比。(3分) ? ? ? 11、有人认为这位老太太身上有一种令人感动的胡杨树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种精神的主要 内涵。(3分) 相关链接:胡杨树是生长在沙漠恶劣环境中的一种树。作家余秋雨曾经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 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8、觉得它“愚蠢”是因为这马不敢过河,怕水;说它“灵性大”,是因为我从它的表现看出来,“它完全懂得骑在它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谁是真正的骑手;说它“过分”是说我觉得它先前是在欺负我。 9、示例: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得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 10。、示例:?我骑着马时,它的前后反应不同,走平原,“极轻快而平稳”,看到河流就不敢走了。?我骑它与老太太骑它时,马的表现不同。?老太太在马下和骑在马上的精神状态不一样。?我对老 太太前后的态度不同。 11、老太太虽然枯瘦衰老,到了垂暮之年,连上马、过桥都需要别人搀扶,但是,一旦上马,就立 刻精神矍铄、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马背上的民族的那种雄强的生命意识,那种 无坚不摧的个性精神,那种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执著的气概,让人感动。 烟台蓬莱市毕业题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5分) 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 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 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 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 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 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 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 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 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 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 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 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 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4分)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13、“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40字以内)(3分) 11、(3分)?要我唱歌(或唱戏曲);?要我喝茶;?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12、(分)害怕、理解、怜惜 严厉、期盼、敬畏(意思对即可,每小题2分,答错一处扣0.5分) 13、(3分)答题要点: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所举的例子能说明父亲的性 格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14、(2分)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15、(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内容2分,语言通顺1分)
本文档为【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汇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