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 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 《经济界》2008年第02期 浏览 5 人次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由于农村生产和生活形成的面源污染和由于乡镇企业、乡村集约化养殖业形成的点源污染。防治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意识滞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法制建设滞后、体制建设滞后等。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应有相应的全面、系统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 农村 农业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承受着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工业和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相比,当前...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 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 《经济界》2008年第02期 浏览 5 人次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由于农村生产和生活形成的面源污染和由于乡镇企业、乡村集约化养殖业形成的点源污染。防治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意识滞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法制建设滞后、体制建设滞后等。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应有相应的全面、系统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 农村 农业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承受着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工业和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因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情况到北京、四川、江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经过调研,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总体情况看,我们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解决,将制约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延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根据我们对目前我国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和特性分析,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大类。 1、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分布范围大与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农业部的数据,2005年我国农药的施用量高达146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到4.766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达到2,200多万吨,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农膜生产量达176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农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致使白色污染日趋加重;各类农作物秸杆产生约6.5亿吨,有4成未能利用,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別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城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是农村生活的污染。主要指村镇等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生活污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使乡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因基础设施和管理差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问题。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2.8亿多吨,大部分随意堆置或倾倒进河湖或沟渠,致使蚊蝇滋生、臭气弥漫;农村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并且具有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的特点,造成了严重水体污染。据卫生部的数据,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为32.31,,其中有1.8亿多吨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国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仍有11.373万户农民只能使用非常简陋的厕所,甚至无厕所可上:我国现有高达5亿的蛔虫患者,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着“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而“室内 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则是我国一些富裕地区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2、农村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城镇企业和乡村集约化养殖场因布局不当、污染治理不力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开发区、王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的兴建,造成了城镇工业污水和王业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目前全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达3亿亩,约占现有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被污水灌溉污染的耕地3,250万亩,因固体废弃物堆存占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200万亩。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水中,造成了水体的污染。据水利部的数据,目前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2亿,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5,085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为289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为3,855万人、铁锰等其他饮用水水质超标人口为4,410万人,人为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为9,084万人。由于城镇工业与乡村畜禽饲养业具有污染点多面广、排污种类多、浓度高的特点,因而其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3、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指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荒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破坏。一方面,在发展县域经济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以牺牲农村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野蛮开采,使得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和耕地质量下降:一些牧区仍然在实行过度放牧,使得草原退化与沙化加剧,造成水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外来物种入侵:一些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仍然有农户散居在谷底中、河道旁、沟坎间、山脊上,砍树烧柴、开荒种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也面临着来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由城市迁移到了农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没有建设相应配套处理工业垃圾和污水的设施,因而给当地农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损害了工农关系。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从我们对农村面源污染与农村点源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控制的难易程度进行对比分析,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的范围更广泛,不确定性更大,成份和过程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控制。 二、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五个滞后”的问题,困扰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1、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滞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重城镇轻农村”的环境保护观念,因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低下,许多富裕的县、镇可以耗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新建高档的办公大楼和大型广场,但按要求建一座造价3,000万元以内、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却以各种理由久拖不建;二是广大农民的环境污染危害意识十分淡薄,不发达地区的农民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生产习惯与不良生活陋习难以改变,而发达地区的农民则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保护事业,如江苏的一个经济发达农村,村里有11户1,000万元以上、53户500万元以上和97户100万元以上的居民,他们为建设村里的公园捐献了100多万元,但村里要建设一座2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施,却要向省政府部门申请投资;三是城镇居民对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不强,逢年过节到农村旅游、度假或走亲访友时,经常发生随意丢弃垃圾、折断果枝、践踏幼苗、猎杀益禽等不道德的行为。 2、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目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仍然是我国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因而不按科学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下载怎么下载操作规程眼科护理技术滚筒筛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使用农药和肥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加上施肥、施药的配套技术和器械也不完备,不仅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现象,直接污染了土壤和环境,而且使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病虫害的天敌种群 数量锐减,生态食物链受到破坏,导致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严重,如四川省由于使用化肥、农药量大、利用率低,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及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目前至少有520种害虫、113种杂草对农药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使得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有益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使用仍然普遍以农村家庭承包方式为主,因而不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购买和使用低价的劣质化肥、农药和种子,不仅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降低,作物品质下降,而且使农业与农村的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治理难”的特点,要大力推广使用科学有效的农村污染防治技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3、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成因复杂、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潜伏性与滞后性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一方面,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缺乏对农村环保的全局性、战略性与长期性的考虑,将大多数环境保护政策主要用于解决工业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严重制约了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国家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到了工业企业和城市,致使国家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环保的技术支撑严重匮乏,增加了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难度。 4、农村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虽然国家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一些也涉及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一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一些重要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体系很不健全,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区域性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和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填埋标准等。二是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改善农村环境的现实需要不配套或滞后,对破坏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远低于城镇,对损害农村环境的民事赔偿尚 无法律依据,对农村环境损害的社会保险法规缺失。三是基层环保机构存在着监测能力弱、人员不足、机构不健全的问题。目前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有1/3的县级环保局还没有建立监测站,部分监测站的监测仪器和装备十分陈旧落后,甚至不如中学的实验室;在30,000多个乡镇中,大多数没有环保员,基本处于无人、无经费、无装备的“三无”状况,因而对农村环境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测与评价。 5、农村的环境保护体制建设滞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基于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建立的,所以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一直重视不够,已建立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也很不完善。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的特点看,单靠哪一个部门都是难以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必须建立起一个上下统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一致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落实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而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存在着“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重大缺陷。这种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决策主体、投资主体、执行主体、监管主体不很明确,上下左右互相牵制,造成了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决策迟缓、投入不畅、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导致了部门之间、官员之间“责、权、利”的不统一,有利则相互争权,无利则互相推诿,各行其是,无从考核,谁的责任追究不清。 三、搞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个突出的矛盾:一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缺乏农村资源环境支撑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农村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繁重艰巨的农村环境保护任务与需要大量财力投入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矛盾十分突出。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要解决好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实现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改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入 手,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村环境相和谐,遏制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与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环境友好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 1、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增强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加快高效节约机械的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三是大力开发农业环保适用性技术,重点开展农业废弃物(秸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开发、农村生态卫生系统、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四是积极开发生物质资源,培育生物质产业,提高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因地制宜地推广北方的“四位一体”和南方的“猪一沼 果”等能源生态模式,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六是建设一批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的示范项目,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养殖用水循环与废水处理技术,降低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七是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建设,积极推广工业向发展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点源污染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2、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对污染实施“全程控制”的新型生产管理方法,将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之中,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短缺资源代用、二次能源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能有效地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洽,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因而应 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第一,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应从整体环境的战略高度认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将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中,从源头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发展;第二,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应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认证和评价的指标,编制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和审核标准,开展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标志认证;第三,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条例,并完善对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产业鼓励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第四,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体系。应重点突破具有农业清洁生产共性的关键技术,创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并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第五,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应把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投入作为增加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建立政府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为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时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友好型的农业技术相挂钩,对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规模化养殖场也应给予补贴,使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利用政策和税收等手段,解决绿色农产品被大量廉价消费和浪费的问题,实现全社会对农村生态保护的“环境共享,责任分担”。 (二)加强农民自我环境保护能力的建设。 一是加强对农民群众从事生产的指导与服务。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农资部门、农机部门和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应当主动深入到田头、农村和农户,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化肥和农药科学使用的指导、农机技能的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及时为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为他们搞 好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提供周到的服务。 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各级宣传部门、环保部门、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和灌输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主保护环境的能力,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与生活习俗,培养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是加强对农民群众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各级卫生部门、农村卫生防疫部门应当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卫生知识的宣传、良好卫生习惯的教授、农村常见病的防治等活动,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做到统一收集、集中运输和卫生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应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治本措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既符合农户意愿又与农户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改造模式,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的建设。 1、摸清我国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应尽快开展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调查,查清包括农村土壤、水和大气在内的农村基本环境要素质量的情况,以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污染类型、分布特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种类及其来源,为制定好保护农村环境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农村多元化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它主要以满足当地环境标准为前提,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元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筹措机制,来解决乡镇和农村聚村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分为集中处理、就地处理和分散处理三种模式。目前,集中污水处理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和SBR等人工处理 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分为生态处理系统和人工处理系统两类,生态处理系统又分为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三类。此外,还有其他强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如: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包括新型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芳烃化合物等高效基因工程菌和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LIVING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出现,用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蚯蚓生态滤池技术”,适用于50,300户左右集中型农户的污水处理系统;日本的膜一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出水的水质优良稳定、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系统流程紧凑、剩余污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2)农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模式。它主要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秸秆和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利用与处理。在农村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特征、环境资源状况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低成本运行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农村地区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投入。 以上简单描述的技术支撑体系在我国一些省(区、市)都有实际运用的成功范例。这里,需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应着力加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环境保护的道路;二是应尽快组织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从目前已经成熟、成效显著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中选定类型,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科学的、节约的、生态的、替代的、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的防治污染技术,使更多的农村和农民群众早日受益。 (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能力的建设。 1、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图片展览、网络媒体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范围、多层次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公开发布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宣传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唤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强全 民的环境道德意识和参与意识。应在中小学开设农村环境保护的课程,组织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切身体验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情况,从小树立爱护农村环境的意识。应组织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国有企业的经理、民营企业的老板到一些由工业企业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的典型地方进行考察,以事实教育他们重视治理好企业的污染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持好工农关系,减少给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2、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应加大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和地方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如《土壤污染防治法》、《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利用促进条例》、《地下水保护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约束各级政府干扰环境执法行为等方面的法规,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以法律形式确定城乡居民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利害关系,明确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收运费等不属于乱摊派、乱收费的范围,将交纳环境治理的相关费用规定为城乡居民应尽的环境保护义务。 3、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建设。一是应统筹全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党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国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对搞好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二是应建立统筹全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体制,明确决策主体、投资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明确分工、权限与责任,实行目标考核、责任追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三是应实行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各部委应形成对城乡环境保护实行联合、统一、协调的工作联动机制,并着力加强城乡基层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站点和队伍的建设,开展区域性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模式的研究,开展对城乡固体污染、水体污染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把控制城乡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生态治理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避免产生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最少的治理投入取得最好的治理成效。 4、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亨业的投入。应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省级财政补贴、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社会融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与外国政府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投入:一是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资金的渠道、用途和部门责任,落实资金,加强监管;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研发农村环保新技术的投入,主要用于研发适合我国区域农村特点的、低成本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三是制定政策,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各类企事业的经济活动和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环保事业投入,对主动治理和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 5、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题:(1)农村饮水安全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问题:(2)农村污水灌溉的标准制定与检测问题;(3)农户的污水处理问题:(4)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低成本运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充分发挥稳定溏、湿地、土地系统的净化功能:(5)秸杆 还田、气化、垃圾发电的技术问题;(6)大型畜禽场的粪便处理、沼气发电问题;(7)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问题,包括土壤污染的治理、测土配方的施肥、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等;(8)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能否做到分检一回收一肥料一填埋的生态化处理;(9)控制好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的扩散问题。这些难点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治理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使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真正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本文作者:专题调研组负责人:路明专题调研组成员:吴晓青、倪晋仁、陈巳、张冬平、庄文忠、李赶顺、梁祝、郭群峰(执笔人) 责任编辑:姚开建
本文档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