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

举报
开通vip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五、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内涵 余新武 吕宝兰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湖北黄石 435002 )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其终极目标,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展现大学名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大学风范。本文结合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介绍了对大学教学若干问题的认识、教学育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进入21世纪,一方面世界各国在科技、经济上的高速发展...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
五、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 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内涵 余新武 吕宝兰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湖北黄石 435002 )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其终极目标,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展现大学名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大学风范。本文结合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介绍了对大学教学若干问题的认识、教学育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进入21世纪,一方面世界各国在科技、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和竞争带动社会的快速进步并日趋国际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被要求更好地满足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层次的需要,这就促使各类高等学校根据市场要求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同构造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培 [1~4]养模式展开研究。具有特色类别性质的高等师范学校更必须具有教育改革的超前意识与胆略,以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优秀教师(以及科学后备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系统的改革与规范,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及教学组织能力、创造性思维及研究能力、对社会和自然的关注和协调能力、科学的世界观、和谐的情操观和审美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本文介绍了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探索其深刻教育内涵的认识与实践。 一、对大学教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1.1 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中心工作: 教育人、培养人 高等学校将学生培养为国家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身心健康和谐的社会人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也就毋庸质疑了。因此,高等学校尤其是教学型为主的大量普通类高等师范院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为教学服务,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改革都应落实到 “以教育人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上。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知识相互传递,思想相互碰撞、能力相互提高、人格和谐发展的主要过程,也可理解为教学过程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同追求体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美好生活的过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尤其需要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投身于深层次的教学及教学研究中,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1.2、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关于人才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著名的四会,即会认知,会做事,会协同 ,会生存。现在看来这四会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仍值得我们高等教育界去深刻领悟、挖掘。 (1)会认知:包括如何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 (2)会做事:包括生活态度、做人准则、敬业精神、职业素质与能力(市场更加需求复合性人才和具有特色素质群与能力的优秀人才); (3)会生存:包括人本身的生存(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方法)、就业生存、精神生存以及人与自然的协同共存等; (4)会协同:即和谐思想意识与能力,是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任何个人、群体、民族、国家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生存与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3 理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思想 当前中外教育思想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探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与发展,如何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许多学者意识到自然科学技术得不到人文科学的支持就很难解决好它为人类服务的问题,二者的结合是历史的趋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要融合,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没有永存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持久的国家凝聚力和发展动力;而没有一流的自然科学,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无同谈起。在此背景下综合性大学的逐步发展成熟,文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一些新学科的产生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些都是必要的宏观举措,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如何在大量理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思想,把人文教育与文理交融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得到丰富与充实,从而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和谐微环境。 二、 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无机化学是小学自然、中学化学及日常生活化学所涉及化学知识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化学专业(包括应化、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第一门专业必修(或专业基础)课,因此针对刚进校的新生,在教学中如何“以人为本”,体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学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 2.1 学习精神与奋斗目标的定位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应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作为一年级课程的无机化学,其教学对象是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及相关科学知识,而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与做人品质,就更为重要了,这也是评价教师教学的一个关节点。 2.2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尤其是当这些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时,这就是新教育理念带来的教育效益的延续性。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是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面临千变万化的反应现象,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化学反应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透过化学反应的现象去揭示联系、寻找原因、总结规律,领悟无机化学乃至整个化学、自然科学的本质,这就是教师的传道,也是时下教育界所提倡的知识牵擎。例如,(1) 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所决定(电子组态?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制备方式及其应用);(2) 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思路(立体思维方式)去分析;(3) 化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 如从热力学的能量角度(宏观)与化学键结构角度(微观)的关系分析质子酸碱反应、配位离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共同点,最后得到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原理及其应用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达到很高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利用学生实验研究室(现已建成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鼓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实验。近10年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已有数十人次公开发表论文和论文获奖。 2.3 化学与其它学科、化学与社会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理科应强调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这是社会进步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发散性、迁移性思维方法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内容的讨论中,老师进一步问:总结这个演变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同学们的讨论涉及创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理论的指导作用、学生要敢于突破老师的思维模式、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哲学思考、 科学思想与审美的关系等许多方面。又如在化学平衡的应用的讨论中,同学们讨论的话题十分广泛,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问题、 经济发展到饮食结构、情绪与健康、个人与集体等许多领域。 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化学迁移到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中,而且学会如何发现不同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相互间联系的桥梁与和谐即不同知识的节点,并能够对当前化学热点问题和新的社会问题做出积极而友好的反应,即科学教育应该定向于人而不是物~大学教育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对待科学,如何正确地运用科学为人类服务。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博大的胸怀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未来的热情关注和理解。为了配合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周边环境状况和市民环境意识调查、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生存意识。 2.4 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哲学、美学思想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且还要让学生领悟化学中的哲理性、艺术性以及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美。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Henripoincarl,1854—1912)曾说过:“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了解;如果自然不值得了解,生活也就毫无意义。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美,不是给我们感官以印象的美,也不是质地美和表现美„„我的意思是说那种深奥的美,这种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的确,他道出了所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的心声,一个搞科学的人,首先必定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一个崇尚美,愿意终身为美而努力探索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以一双审美的眼睛洞悉科学美,美中的科学性,同样,美学思想也是贯穿于整个化学科学中。例如,通过对各种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物质由等离子态变为气态、液态、固态的定型过程的渐进性的概念;通过对化学键理论、氧化还原理论、酸碱理论、配位理论的学习,掌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通过对大自然物质的存在及变化的研究(结合实验及实践活动),认识大量无机物(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下)在其运动定位中表现出简明、和谐、对称、均匀、节奏、色彩、新奇等美感。辨证思维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也是与创新精神紧密相联的,历史上许多化合物的合成,定律的发现,理论的提出,化学家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都充满着对美的追求。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的高明之处在于敢于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空位,提出了元素体系的“美中不足”,从而使化学家们萌发了使其臻于完美的创造激情。同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系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是对称统一的,周期、族与行列联系巧妙,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且元素从最活泼的金属过渡到最活泼的非金属、最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元素是量变到质变的最好释义, ,,1205元素周期的每一次轮回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同族元素最外层价电子结构 (nSnP) 的相似性中蕴涵着质的渐变。富勒烯、纳米管、分子开关等,看似深奥,其实它们都是由碳元素通过完美和谐精密地组装而形成的美的对称的物质,是美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当前,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日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这既是人类关注自身安全的结果,又是世人追求真、善、美意识提高的反映。通过教学,学生会逐步领悟自然科学中所隐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丰富的美学内涵,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这种将无机化学教学与哲学与审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对无机化学(或者说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与认识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5 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们的目的是将化学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光,愉悦的人生体验。因此,要提倡教师实施艺术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学中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使师生间有正常的情感交流,达到关系融恰。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爱而“爱乌及屋”,就会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学习会变自觉,会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智能水平的同时,在情感上得到美的熏陶;当教师在 教学中由职业的需要上升到职业情感时,当学生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时,教学就会超脱“有用”的功利观念,转向“移情”和“无我”的超功利意境,从而进入教学育人的和谐美境界。为了更好地营造育人微环境,结合课程建设,无机化学课程还建立了宣传橱窗,开办了学习园地,对每届学生宣传课程建设的成果,展示教学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教师的自编教材、优秀教案、自编学习资料、教学活动照片、优秀作业、实验报告汇集、优秀论文、课程学习体会以及已毕业学生的优秀事迹、来往书信等等。同时也举办优秀教师、优秀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对话与经验交流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成长生物链”。 三、 教学育人对教师的要求 要完成教学育人目标关键在教师。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作为21世纪的教师的职责,仍可用上述6个字概述,只是赋予了新的含义,提出的标准要求更高。根据新世纪的人才观,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协作、能集思广益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能与学生交流、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善于研究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执着、坚韧、心态稳定、勇于同挫折挑战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有效的班级组织能力以及较广泛的各种爱好的教师。这些优良素质的集合给学生展现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它对学生的成长所产生的终身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教学与育人并不是矛盾的,不可捉摸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创造优美的教学和谐环境,潜移默化的滋润,如水中的盐,无痕有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逐步成熟是顺理成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教学是最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华萍,韩映雄.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性差异[J]. 理工高等教育,2004, 23(4): 23~24 [2] 张德祥. 高等教育新跨越与大学“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J]. 中国高教研究 , 2004,(11): 3~4 [3] 潘 元 .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 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1,(9):19 [4] 郭小明 .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我国高师教育改革[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4): 35~4 0 [5] 刘湘溶. 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设[J]. 高教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5,3/4: 27 Education intention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Yu Xinwu Lv Baolan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 Abstract: The all works of university should be educating the talented person as centre, providing the excellent new citizen for variety of society strata. Teaching process are most important tache exhibiting education thinking of the famous scholar and educating the talented person. In this paper,the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bout cultivating excellent person were briefly introduced,thinking about some problems. Keyword: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ation, education, 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 面向21世纪探讨高师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 余新武、刘江燕、吕银华、杨水金、韩德艳、罗玉梅 (湖北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 本文分析了现行高师无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正确的学习方法~勤思、善问、会说、能做的基本素质~流畅而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让学生能 够领悟无机化学的深刻内涵和化学中丰富的哲理性、艺术性的美介绍了作者的教学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素质 能力 中图分类号:0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14(2003)02-0010-05 科学的学习方法、多相思维方法和审美、创新意识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和提高能力、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从教学理论上看,学习规律是教育规律的基础,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依据。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方法并加以科学指导,使学生会学习、勤思考、敢创新、能应用,方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教学质量,科学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落实到实处,从而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是“以培养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这对培养21世纪教育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尤为重要。 1 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从统一培育模式向特色化、个性化培养转变;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和从专业结构教育向类型结构教育转变,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整体上有了更广义的要求,即追求人才的高素质——会认知、会做事、会协同、会生存(To learn、to do、to live together、to be)。因此,未来高校的一切工作应该是以培养人为中心,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优秀的新公民,培养人才的质量成为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高等师范教育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对这类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具有其特殊意义。无机化学是小学自然、中学化学及日常生活化学所涉及化学知识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化学专业(包括应化、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第一门专业必修(或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更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从事化学教育及科学研究的优秀后备人才。目前我国高师无机化学教学正面临一些困难:(1)教学时数减少(由八十年代初的144学时减为90学时),教学内容相对增加,加之高考理科综合导致中学化学课时的减少,学生化学基础减弱以及扩招导致录取分数下调,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2)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对结论的掌握和对知识的验证,而忽视对内在规律的探索和导学功能的运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科学性较差,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不足;(3)缺乏有特色有新意的教材和指导材料,导致学生对学习无机化学热情不高,主动报考并愿意从事无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的学生人数不如其它专业;(4)针对刚进校的新生,在教学中如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献身于化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精神。面对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认为高师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观念综合方面入手,尤其是需要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投身于教学中,提升无机化学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2.1 四段式教学法 当前人类的知识总量以指数式的速度不断增加,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就促进人们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可见对学生进行学 习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的需要,是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 无机化学教学的对象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习惯于中学阶段那种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法,而对大学教学中的课时少、知识面广、思维跳跃性强的新特点感到不适应。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将使学生终生收益。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摸索出“设疑—讲授(自学)—讨论—总结”的四段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设疑即老师将精心设计的思考题事先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讲授即课堂教学,以精讲为主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讲清思路,突破难点;注重归纳对比,找出共性与特点。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讨论课,就是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每章都有化学热点问题及及无机化学新材料、新发现介绍),老师穿插讲解、点评与总结(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容量和形象直观性)。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思维个性。讨论中知识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信息量增加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当然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而正是教师知识、智慧、情感、个性的综合显示以及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各种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的勤思、善问、会说、能做的基本素质以及积极进取、相互学习等良好的精神面貌。当然,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的有些问题也会促进老师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老师的教学教研。 2.2 透析无机化学的学习思路 面对无机化学中千变万化的反应现象,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揭示联系、寻找原因、总结规律,领悟无机化学乃至整个化学的本质,这就是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中的核心,也即时下教育界所提到的“知识牵擎”。 ?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多层次结构所决定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学习原则。分析如下思路: 原子结构(重点是电子排布)?分子结构(重点在化学键和空间构型)?晶体结构(由微观到宏观)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用途 物性:熔点、颜色、形态等 性 质 (周期性) 酸碱电离、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离解 制备方式?存在 化性:与ΔG,ΔH,K,ε等 学生通过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交替训练,就会理顺无机化学的主要脉络,掌握无机化学内容本身的逻辑性结构,流畅而清晰的思考分析学习中的种种问题。 ?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思路(立体思维方式)去分析。如 3+MnSO与MnO生成Mn的反应: 42 3+2++ Mn + 2HO = Mn + MnO + 4H 22 2+53+2+可分别从Mn的3d半充满结构特别稳定;在自由能—氧化态图中,Mn位于Mn和MnO2,,3+2+2+3+连线的上方不稳定而歧化;Mn/Mn =1.51,MnO/Mn=0.95,Mn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2,,,93+logK=nε/0.0592, K=3.2×10,反应的程度很大;要使Mn稳定存在,可在浓HSO介质中,24 促使平衡向左移动等不同方面去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随着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而深刻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无机化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如关于反应方向的讨论: +H 强酸1 + 强碱2 弱碱1 + 弱酸2 争夺质子 强氧化型(剂)1 + 强还原型(剂)2 弱还原型(剂)1 + 弱氧化型(剂)2 争夺电子 - e 强酸/弱碱和强碱/弱酸被称之为共轭酸碱对;强氧化型/弱还原型和弱氧化型/强还原型被称之为共轭氧化还原电对,互为反比关系。 反应即为共轭酸碱(氧化还原)对之间质子(电子)的转移,反应方向:由强强变为弱弱。 从热力学的能量角度与化学键的关系看,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都是化学反应的活性物 ,质,分子中的化学键相对较弱,能量较高(?G值大),弱酸弱碱和弱氧化剂弱还原剂都是反应的f ,稳定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相对较强,能量较低(?G值小),反应的方向是由不稳定的高能量态物f ,质变为稳定的低能量态物质(?G< 0),这是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当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原r 理的这些内在规律,就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种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方法相平衡基础上的教学特征是符合“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重在培养科学素质”的思想观念的。 2.3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尝试双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的制高点,充分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利用世界网站资源优化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为此我们购买、编制了多种教学软件,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图片来充实教学,每章都布置有上网查阅资料的作业,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前必须完成从网上以及学院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的小论文。教学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求 异思考、个性化表达等良好的品质思维,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获取、分析、处理、交流信息、沟通感情。 双语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另一大热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理应加速双语化教学的尝试进程。我们积极购进了外文参考教材,在课堂教学以及期中考试卷中初步实行了章节、专业术语、定义、结论的英文化,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使用英文。 3 创造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培养 3.1 发散性、迁移性思维方法 作为科学素养中核心内容的创造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构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系)是人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师范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而发散性、迁移性思维方法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内容的讨论中,老师进一步问:总结这个演变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同学们的讨论涉及创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理论的指导作用、学生要敢于突破老师的思维模式、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哲学思考、科学思想与审美的关系等许多方面。又如在化学平衡的应用的讨论中,同学们讨论的话题十分广泛,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文化意识、人口问题、经济发展到饮食结构、情绪与健康、个人与集体等许多领域。下面是关系示意图: 化学平衡 文化饮食环境生态人口经济情绪与个人与意识结构保护平衡问题发展健康集体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人与环境国际化与民族性计划与市场营养均衡健身养生共同生活 示意图中各种因素构成一种相互关联的链。这样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从化学迁移到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中,而且学会如何发现不同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相互之间联系的桥梁与和谐,即不同知识的节点,并能够对当前化学热点问题和新的社会问题做出积极而友好的反应。为了配合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周边环境状况和市民环境意识调查、学生营养状况调查等,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生存意识。 3.2 课程结业小论文写作 从95年来我们尝试课程结业小论文写作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培养提供了最佳实践过程。同学们根据论文题目,有的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有的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利用双休日去实验室反复实验,有的去校外进行信息调查和获取数据,最后按照正规格式撰写出研究论文,举行论文报告会。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吸收到教师的课题组,直接参与教师的教研与科研。几年来,已有30余篇学生写作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在这种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科学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把这种教学思想称之为由串联法扩展到并联法。 Reformation and Think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Yu Xinwu, Liu Jiangyan, Lu Yinhua,Han Deyan,Yang Shuijin,Luo Yum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writer briefly analyzed some problems faced in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the reformation's necessity,and introduced our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teaching about how to educate the right study method, basic quality that think diligently, well ask, can say, can make, flowing freely but clear thought ability and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ability, to let student can comprehend the inorganic chemistry's deep intension and the beauty of abundant philosophy and artistry。 [Keyword]: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ation, diathesis, ability
本文档为【教师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8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7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