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

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

举报
开通vip

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 本文档由无尘大哥上传至豆丁网 三年级上册 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
科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 本文档由无尘大哥上传至豆丁网 三年级上册 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 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 “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一、教学要求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 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 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 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 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 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捡来的树叶带到学校。 2、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3、学生记录纸。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各种各样的叶。 2、小组交流、统计。 一共捡了几片树叶?有几种树叶? 小组有几种树叶?(学生写好统计记录) 3、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把数量最多的一种树叶拿出来。 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 你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4、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观察。 问:这么多的树叶,你还想研究什么? (1)颜色的观察: 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你该怎么回答? 给你的树叶按颜色排列顺序好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排的。 (2)形状的观察: 给你的叶按形状的不同分类。 介绍一下你的分法。 (3)叶的大小观察: 拿出最大的叶和最小的叶。 怎样来描述这一大一小的叶? 学生用方格纸来比较叶的大小。(大的几个方格?小的几个方格?)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 5、作业: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树叶拼贴一幅图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纷繁美妙。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记录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入 1、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 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 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 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 (注意点: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学生可以捡到哪 些落叶?数量如何?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 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 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收集情 况。) 三、小组交流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 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 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 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 注意点: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 出充分的估计。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 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其次,像柏树之类的叶很难进行数量统计,教 师事先要作指导准备。 四、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1、铺垫引导 准备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 其中一片,设问:这是怎样一片叶?再出示另一片,设问:这又是怎样一片叶? 学生观察并描述。 再设问:两片是同一种叶吗?学生讨论。 2、判断分析 请学生将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设问: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 注意点:学生的分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二” 中的分类结果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五、作业 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 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中的小动物。 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 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会想到哪些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会想起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又会想起哪些动物? ?我们一般是怎样来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呢? 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 我们到校园里观察小动物,去观察哪些地方呢?能观察到多少种动物呢? ?教师板画(准备好的卡片)学生说一种,教师画(贴)一种。 ?在我们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小动物栖息和活动的地方? ?九月如果让我们进行一次寻找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留意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不全面、不完整,教师补充。 ?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来观察? ?我大概能观察到多少种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完成这项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3、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的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定。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 或设计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等,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给 予适当的调整、指导和启发) ?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或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 如:?关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 ?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还有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 4、观察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讨论:?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从安全考虑,我们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 ?关注和爱护小动物。?从爱护小动物的角度出发,我们在活动中应注意什么? 5、作业。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蜗牛,经历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过程。 2、了解一些有关蜗牛身体及吃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笔纸、供蜗牛食用简单的食物、放大镜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同学们见到过蜗牛吗?说说蜗牛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2、观察蜗牛身体 a)分发蜗牛给学生 b)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c)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d)尝试描述蜗牛各部分的特点 3、蜗牛壳的观察 师述:关于蜗牛壳,你能观察到那些信息呢?引导讨论蜗牛的好处,蜗牛壳上 螺线的秘密,蜗牛壳与蜗牛身体的重要关系。 4、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a)提问:蜗牛如何进食,你看到过吗?清学生简单描述一下。 b)验证观察:蜗牛吃食物。师准备几样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选择哪几样食物, 将蜗牛放入食物盒里观察,同时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 c)交流:蜗牛靠什么来吃食物?它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d)延伸:很远的地方的食物蜗牛发现吗? 5、交流小结 说出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出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 圆的纸、玻璃片。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2、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3、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4、想办法做 1)谁能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 引导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 2)谁能让几只蜗牛进行一次蜗牛比赛呢? 引导用棉线作路苹果作饵拨动蜗牛爬行比赛。或者画一个同心圆来进 行蜗牛爬行比赛。 5、交流、小结 蜗牛使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 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 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 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 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 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 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 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 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 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 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 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这节课不在于 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 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教学目标: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 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重点难点重点: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难点:如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来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课前准备环境布置成 新闻发布会课前适量安排发言学生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星期,同学们一定有许 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向大家 发布“我的观察研究”。老师特地请来了我们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的摄像师,把我 们的发布会拍下来,挑选一些播放给全校的同学们看,希望大家好好表现。在这 堂课中,老师还要评出哪些发言最积极的小组。现在发布会开始,有请主持人上 场 二、新闻发布会内容1、“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A、第一位:随机挑选。B、第二位:事先安排C、找两位同学发言的优缺点。2、发布其它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A、发布成员中插入事先安排人员。B、请同学们评哪位同学发布的好,为什么?3、提出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 解决的问题。4、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5、展示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6、评选出优秀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三、动物单元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新闻发布会很成功,老师祝贺大家。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 的小动物就只有这一些吗?虽然动物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 动物等我们去研究、去观察。如果同学们在课外有什么新的发现,希望你带来 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教学要求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我们的身体。 2、尝试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能通过看、听、摸等手段对自己和同学的身体结构 有个粗略的了解,并由此产生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 3、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4、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5、在对人体的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 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准备:白纸、全身图投影片、残疾人图片、放大镜、尺子、纸筒等。 教学活动过程 1、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我们来画人。先想一想你准备画谁?画些什么?然后仔细观察一下再画一画。 先说一说画了身体的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再让大家猜一猜:你画的是谁? 出示人体全身图(投影),认识人体各部分名称:头、颈、上肢、下肢、躯干等。 观察同桌同学身体各部分的特点,然后介绍给大家。 2、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好处。 出示一张残疾人的图片,观察描述残疾人身体外形的特点。 说一说:图片中的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体验:只用一只手拉衣服上的拉链。只用一条腿走一段路。 想一想:以前你遇到过哪些残疾人?怎样做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3、感知身体里面有什么。 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关于身体里面有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如: 心脏在哪个部位? 肋骨在哪个部位?有多少根? 你还能用眼睛的观察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在小组里 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我们小组想出了这些办法:„„你对他们小组的办法有什么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得到的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各种问题,像以前一样 做好观察记录。 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了身体里面有„„。我们用的方法是„„ 4、后续活动。 哪些问题我们在课内不能解决,但可以在课余用查资料的方法解决? 抽时间到校图书室或街上的书店里查一查,看看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同学间 互相交流,用摘录的方法向老师汇报。 教学要求 1、采用举例的方法描述自己在生长变化。 2、经历和体验测量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活动的过程,激发今后 继续测量、分析的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测量前讨论、分工,测量后及时记录数据4、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情况。 教学准备 生长变化图投影片、空白表格、钢卷尺、直角三角尺、纸筒、带指针的手表、 贴有刻度的大可乐瓶或雪碧瓶(250ml)、可弯头的吸管、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出示6幅生长变化的图片(投影),观察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是怎样发现他 在不断长大的? 说说从哪些现象感觉自己也在不断长大?记录学生举的事例。 揭示课题:我们在生长 2、身体的哪些方面在生长变化。 分小组讨论:刚才同学们例举的事例可以分成哪个方面? 交流归纳:身高、胸围、体重、肌肉、骨胳、心脏、肺 3、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分小组讨论:怎样精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生长变化的情况? 交流汇报。(不一定有统一的结果,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胸围、鞋的尺码等数据,以后 定期测量、记录,比较这些数据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4、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 (1)测量身高。分小组进行。小组先讨论一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怎样测得 准、怎样分工,然后相互合作测量(测量过程中可吸收其他小组的测量方法), 并讨论一下怎样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格中(教师提供空白表格)。 班级 姓名 (2)测量胸围。 先集体讨论确定胸围测量的位置,然后按测量身高的合作模式进行测量胸围, 记录测得的数据。 (3)测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先安静一会儿,使自己全身放松,心情平静。 让学生说说怎样测量心跳的次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主要是两种方法: 用纸筒听和数脉搏的次数,让学生找到脉搏的位置)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让学生讨论分工:听纸筒数数、计时、记录。 测三次,取中间的一次记录下来。 按上面的合作模式测呼吸的次数。教师强调并示范呼和吸为一次。 (4)测定肺活量。 拿出带有刻度的瓶子,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倒过来放入盛水的盆内,瓶口朝下。 移去玻璃片,插入吸管(短的一头)。 深吸一口气,衔着吸管用嘴呼出气,让气进入瓶内,把瓶内的水排出让瓶子竖直, 从瓶子上的水面刻度处读出数,就是自己的肺活量,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5、后续活动。 制定一份以后定期测量、记录的计划表。(主要是时间)保管好表格,以后使用。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观察自己体形及五官的特征的兴趣。 2、能细致地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述,并用较准确 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征。 3、体验帮助别人和获得别人的帮助。 教学准备 集体照片投影片、白纸片、小镜子。 教学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出示一张集体照片(投影),观察照片中的人长得有什么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今天,我们就利用自己的特征来做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名称就叫做:猜猜我是谁。 2、做游戏的准备。 集体讨论: 这个活动要做得成功,要让大家容易猜到是谁,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身体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特征? 交待游戏的程序: (1)观察自己的体形和外貌特征,写在纸片上; (2)先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听自己描述的像不像,能不能根据描述的特征 猜到是谁,请小组里的同学帮助提出些修改意见,在卡片上作一次修改。 (3)在卡片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推选几名游戏的主持人,轮流主持游戏。 (5)主持人、念卡片,大家猜猜卡片上说的是谁。 学生按游戏程序做准备。 3、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主持人轮流担任。 4、拓展。 集体讨论: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可以做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5、后续活动。 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这个游戏。 教学目标: 1.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2.通过实验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3.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有感觉的功能。 4.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核心之美。 5.体验身体残障所到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 人。 6.观察自己的指纹,了解指纹的用途。 教学重点: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手 (教学准备:袜子和衣服,用针扎或用颜料点成的盲文数字,冷热、软硬、轻 重、光滑等不同的物体,有褶皱的饮料管、能套住手指的圆筒,胶带纸,有关 图片和人体骨骼标本等) 一、引入。 谜语导入。 二、手的用途。 师:我们的手能干什么? 学生讨论手的用途。 学生展示手的用途。比如:在投影机的灯光下做手影的游戏等。 三、提出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1、师:我们的手为什么能做这么多的事? 让学生产生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手的结构和形态,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 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 学生探索活动:触摸手了解它的内部,如有多少块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 学生观察手作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的变化。 2、师出示手的骨骼照片,数一数手部的骨头数量。 四、分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 学生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验证的题目和验证的办法记在本子上。 五、验证。 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验证。 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褶皱,其作用和饮料管上的褶皱相似,具有帮助活动的功 能。除了用胶带纸粘住这些褶皱去体验手指是否容易弯曲外,还可以给学生准 备一些饮料管,让学生用手分别去弯折有褶皱的地方和没有褶皱的地方,比较 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手部骨骼模型,观察手部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体验关节的作用,可用小木片和胶带纸把手指的某个关节固定住,就象骨折时 上夹板一样。也可以用圆筒套住手指,体会缺少关节将会怎样。 体验大拇指的作用。把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并排紧靠在一起,不单独分开。 或者把大拇指收在掌心,体验一下手还能灵活地去使用工具吗? 六、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 师:下面我们来做“猜一猜”游戏。要求不用眼睛看。 利用桌子上事先准备的物品,以及学生自己书包和衣袋里的东西,挑选一些放 在一个布袋里,请一个同学蒙上眼睛,用手去拿出里面的物品,并说出是什么, 为什么?接着在每个小组用若干信封或其他袋子分别装上废电池、塑料泡沫、 海绵等不同的,让学生猜。 七、训练手的感觉。 让学生区分袜子和衣服的正反连忙两面;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各种各样的树叶 (如表面光滑有蜡的、有茸毛的,新鲜的、压干的,不同形状的—— 师准备一些用油漆或乳胶画点在纸上的盲文,学生辨认盲文。 在次基础上再介绍分别代表哪个数字,介绍人民币上的盲文数字。 八、拓展。 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么不同?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器具利用了手指关节处的褶皱结构? (教学准备:铅笔、透明胶纸、白纸、印泥、颜料、有关指纹的课件或录象、 表格等。) 一、质疑激趣。 放一段录象是公安人员收集现场作案人的指纹,最后破案的故事。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研究指纹。 二、拓印指纹。 1、师: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指纹拓印在纸上?或参照书上的方法。 2、方法和步骤:(1)、正像:用铅笔反复在纸上涂抹,把手指放在铅笔印上摩 擦,用透明胶带纸覆盖在有铅笔印的手指上,把胶带纸揭下来贴在干净的白纸 上。 (2)、反像:取印泥或调好的颜料,手指放上去,粘上颜料后,印在白纸上。 (拓印指纹的方法还有几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拓印 指纹) 3、学生完成十个手指的拓印。 三、研究指纹 1、师:警察同志能用指纹来侦破案子,你今天打算怎么来研究指纹? 2、学生先说一说研究的问题,老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供学生选择。(除书本上 之外,如:杯子上的指纹如何取下来?指纹有什么作用? 3、每位学生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相同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 先讨论研究的方案,然后共同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结果要做好笔记。 四、展示和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前对大家说说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可以在 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五、拓展 1、全班同学的手印图。 2、人们是怎样利用指纹的特点来解决问题的? 3、指纹会遗传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综合地运用感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眼、耳、鼻、舌、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并了解眼睛 比其它感官接收的外界信息多; 3、培养体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投影片,苹果、桔子、西瓜各两只。 学生:每人带苹果和桔子各一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装在布袋中的苹果和桔子让学生猜是什么。 2、不用眼睛,你能用什么方法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3、你刚才运用了哪些感官?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哪些感官吗? 4、这学期以来,你运用哪些感官学到了哪些知识? 5、导入,板书课题。 二、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1、你认为在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中,哪一个获取的信息最多?(猜测) 2、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1)、拿出准备好的苹果。(2)、布置观察要求。 (3)、学生进行观察苹果,并记录好观察记录。(见表) 运用的感官观察到的现象 眼 耳 鼻 舌 手 (4)、比较得出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三、体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综合运用感官。 1、分别对桔子进行观察。(小组内成员除一人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外,其他 人分别用单个感官进行观察。) 2、组内进行比较,谁获得的信息最多? 3、分析:为什么部分人获得的信息多?得出结论。 4、综合运用感官去判别西瓜的生熟。 四、体验两只眼睛的优越性。 1、猜测人为什么要用两只眼睛看物体。 2、体验两只眼睛的优越性。 (1)两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大。(眼睛正视前方,比较一只眼和两只眼看到的范围。) (2)两只眼睛看得清楚。(用视力表进行比较) (3)两只眼睛看到物体的位置比较准确。(用一支笔竖在自己眼睛的正前方,分别用左、右和双眼看笔,进行比较。) 五、拓展知识。 1、教师演示情境。(摔了一跤,手不能动了,该怎么?) 2、怎样才能知道骨头有没有断? 3、你还知道人们发明了哪些器材来帮助我们去观察。 4、教师投影补充。 六、体会保护五官的重要性。 1、通过蒙住眼,塞住耳朵等活动来感受五官的重要性。 2、讨论五官给人带来的好处。 3、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 生安全意识。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 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注意点: 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尝前要有安全意识。 通过比较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东西。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 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红 旗塘水 分辨演示: 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引入课题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二、用感官观察水 1、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2、现在,请二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 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3、学生实验,师巡视。 4、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的相关学生用 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 多的水的秘密吗? 2、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 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3、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 视指导。 4、汇报交流。 5、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透明) 6、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 指导。 7、汇报交流。 8、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 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9、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 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1、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 理由。 3、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总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3、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 一杯水的观察 眼睛 看: 没有颜色 透明 鼻 闻: 没有气味 舌 尝: 没有味道 手 捻摸: (不腻、粘) 耳 听: 好听(爽,脆) „„„„„„„„„ 教学目标: 5、比较水与木块、玻璃形状上的不同,通过倒入不同水杯,画一画水的形状, 认识水的形状随容器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6、通过实验感受水的流动特性,通过观察和画一画认识水面的特性。 7、通过对水的比较观察研究,认识水(液体)的一些特性。 教学注意点: 小学生喜欢水、爱水、玩水,早已有了对水的一些不完整的认识,水的形 状的特性在潜在的意识里有多种先期固定认知定式,用画一画来观察事实,纠 正潜意识里的直觉或表象,对今后发展液体的特征与体积认识,有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实验: 清水、各形透明容器、脸盆、水杯、半瓶装矿泉水、透明容 器图片、横斜等矿泉水瓶图片(画一画用)、透明玻璃管。(一小瓶高锰酸钾) 分辨演示实验: 透明玻璃、木块等固体、冰(配合水容器的形状)、橡皮管。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6、我们学习了一杯水的观察,通过我们的观察研究,已经知道了水的哪些知识? 7、出示玻璃与木块等,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8、水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今天一起来研究。引入课题板书:水是什么形 状的。 二、水的形状研究。 5、拿出清水、杯瓶等各形容器,将清水倒入杯、瓶等容器,说说杯中或瓶中的 水是什么形状的?分组实验。 6、实验交流汇报。 7、你能将杯中或瓶中水的形状画出来吗? 8、总结:与木块玻璃等比较,谁来说,水是什么形状的?(没有固定形状) 三、水的流动性观察。 10、给你一脸盆水,你准备怎样让水动起来? 11、分组动手试一试,你发现水动起来的秘密了吗?说说看。 12、水运动起来的时候,请另一位同学滴几滴红药水在水中,仔细观察,水是 怎样流动的? 13、小结: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14、总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四、水平面的观察。 4、出示半瓶矿泉水,你想研究瓶里的水面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研究? 5、观察瓶里的水面,我们有什么发现?分组实验。 6、现在你能把瓶里的水面用一条线画出来吗?观察同学画的水面,你认为对不 对?水面有什么特点? 7、同一个瓶中的水面有这样的特点,观察不同容器中的水面,我们有什么发现? 8、分组实验,汇报。(同一容器中的水面是平的。) 9、动画片断,小木匠,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猫修好长颈鹿家的桌子?(放平) 10、分组讨论方法。 11、汇报小结,介绍木匠泥水匠用装水的玻璃管或橡皮管。 五、总结。 4、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5、我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 水是什么形状(液体) 水没有固定 会流动 水面是平的 „„„„„„„„„„ 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对沙与水进行观察,以及对油与水进行比较,以及对日常生活液体的了解,来提高对液体的认识; 2.通过动手,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来培养认识液体的能力. 教育准备: 沙.水.食用油.碘酒.酱油.白醋.玻璃杯.盘子.农药水.盐酸 教育过程: 一.导入: 谁能说说液体是怎样的?能举例说明哪些是液体? 二.比较沙与水 1.请各小组认真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沙和一杯水,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汇报各组观察到的内容,并讨论沙与水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们倾斜一下杯子,看看沙与水又有什么不同? 4.请同学们倒入盘中,又有什么不同? 5.请同学们堆堆看,沙和水各有什么不同? 6.两滴水合起来与两粒沙合起来又有什么发现? 三、比较油和水 1、出示油,问:它是液体吗? 2、请各组同学观察油和水,同时倒倒玩玩看,你有什么发现?把发现到的内容 记录下来。 3、汇报油与水的异同。 四、了解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体 1、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液体? 2、讨论这些液体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3、出示不标明的酒精、白醋以及标明的碘酒、饮料。小组讨论:面对不知明的 液体,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标明的液体我们又怎样去了解它? 4、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 五、了解一些危险液体的注意事项 1、出示农药水、盐酸,问:你们将怎样了解这些有毒液体呢? 2、我们应如何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不同杯子盛水的多少,通过估计,提高学生的 目测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比较、观察、统计的能力。 准备材料:每组三个不同的瓶子、水槽、漏斗、一次性杯子、量筒、儿个小瓶 盖、生理盐水瓶、观察记录单。 一、导入 出示分别装着水的三个瓶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让学 生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的容器中水的多少。 1、究竟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三瓶水的多少,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想出 的方法多,方法好。 3、根据情况出示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瓶、儿个小瓶盖、漏斗、量筒,问:你 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吗?适时地对量筒的使用做介绍。 4、汇报交流:比较水多少的不同方法及其用到的器材。 5、你们觉得哪个组设计的最好?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 少?以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三、实验验证 1、到底是哪种方法最好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2、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3、教师巡视适时地做好实验中安全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四、尝试估算水的多少 1、结合实验结果表扬猜对的同学。 2、请猜对的同学说说你面对这三瓶水时,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想到了哪些, 能判断水多少,有关系的东西? 3、再出示装有不等量水的不同容器,请各组先讨论,再猜一下,哪个容器里的 水多? 4、请各组同学用量筒来揭底,并填好统计表。 5、各组汇报. 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不同杯子盛水的多少,通过估计,提高学生的 目测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比较、观察、统计的能力。 准备材料:每组三个不同的瓶子、水槽、漏斗、一次性杯子、量筒、儿个小瓶 盖、生理盐水瓶、观察记录单。 五、导入 出示分别装着水的三个瓶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让学 生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六、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的容器中水的多少。 6、究竟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7、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三瓶水的多少,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想出 的方法多,方法好。 8、根据情况出示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瓶、儿个小瓶盖、漏斗、量筒,问:你 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吗?适时地对量筒的使用做介绍。 9、汇报交流:比较水多少的不同方法及其用到的器材。 10、你们觉得哪个组设计的最好?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 少?以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七、实验验证 5、到底是哪种方法最好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6、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7、教师巡视适时地做好实验中安全指导。 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八、尝试估算水的多少 6、结合实验结果表扬猜对的同学。 7、请猜对的同学说说你面对这三瓶水时,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想到了哪些, 能判断水多少,有关系的东西? 8、再出示装有不等量水的不同容器,请各组先讨论,再猜一下,哪个容器里的 水多? 9、请各组同学用量筒来揭底,并填好统计表。 10、各组汇报. 教学要求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2、通过对纸的观察和探究,能不断地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的问题。 3、学会在小组内交流信息和整理信息,提高综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白纸、放大镜、挂历纸、报纸、直尺。 教学活动过程 1、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出示一张白纸,它是什么颜色的? 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外,它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 张,我们比赛一下,看谁发现得多? 学生对白纸进行独立观察,并及时记录纸的特点。(如果学生对前面学习的观察 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可先复习一下。) 小组内交流,并把不同的特点集中起来,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一一板书。 2、比较两张纸的主要不同。 比较书写纸和卡纸,它们主要有什么不同?小组内讨论后集中意见参加全班交 流。 比较挂历纸和报纸,它们主要有什么不同?小组内讨论后集中意见参加全班交 流。 出示语文书和数学书,猜一猜:哪一种书的纸要厚,哪一种书的纸要薄?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哪一种书的纸要厚,哪一种书的纸要薄。 用手摸的方法试一试。 看一看语文书和数学书各有几页。用直尺量一量分别有多厚。 算一算;语文书每张多厚?数学书每张多厚?得出什么结果? 3、观察纸的纤维。 猜想:这些外形特征不同的纸,它们会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做一做:把一小片纸轻轻地撕开,直接用眼睛观察纸的边,有什么发现?再用 放大镜观察,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撕下的半张纸揉成团,再小心地把纸团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会有什么 发现? 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讨论:面对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想到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提出想到的问题? 讨论:面对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 4、后续活动。 想办法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搜集有关纸的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为下次亲手造一张纸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2.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纸的制作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 2、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象、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课前,请大家去查阅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二、古人是怎样造纸的?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什么时候发明了造纸术?古代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 学生介绍收集的古人发明造纸术的过程。 2、是出示古人造纸的工艺流程图,学生看图说说古人造纸的大致过程。 师播放现代手工造纸的影象资料。 三、我来造一张纸。 1、师:你想不想造一张纸?请问造纸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说一说。 2、师演示造纸的基本过程: (1)、调制纸浆:把一块纸巾浸湿,揉成纸浆团(或先把纸巾撕碎)放在杯里, 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 (2)、滤水压平纸:把稀纸浆到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也可以 用旧报纸来压平吸水)。 (3)、加热,烘干: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放在金属铁片上,用酒精灯加 热,把湿纸烘干。然后,小心地把纸从金属铁片上揭下来。 3、师:如果你的纸想加工成彩色的,怎么办? 4、学生制作纸。 5、交流、制作书签: 师:纸制成功后,可把它加工成贺卡、书签或其他的。 (1)、比一比谁的纸、贺卡、书签制作得漂亮。 (2)、谈谈你制作时的体会,或制作时你发现了什么? 四、了解现代工业造纸。 1、师:现代造纸厂,也像我们这样造纸吗?学生回答。 2、观看影象或阅读文字资料,了解现代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 五、作业:课外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并搜集一些纸样,带来观察研究。 教学要求:1、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纸的选择,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 发表、交流各自的观点,并能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 3、学会做之前先考虑怎么做,做时不断调整,做后能看到优点和不 足,并能及时改进。 4、体验和别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辆纸车的乐趣。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种厚薄不一、颜色各异的纸(尽量多上一 些)、各种车辆图片、自制一辆纸车。 教学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辆车(纸车),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谁愿意玩一玩? 你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纸车吗?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做一辆漂亮的纸车。 2、观察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做好一辆纸车,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已经让你 们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纸了。再想想看,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看看老师做的纸车,这辆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同桌讨论一下,你们俩准备合作做一辆什么车?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老师 这里有很多车型的图片,可以供大家参考,你们也可以做一辆老师没见过的稀 奇古怪的车。 3、做一辆纸车。 车型我们已经选择好了,接下来该考虑什么问题了呢?还是让我们发挥两个人 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们的计划简单地记一记,以免等会儿忘记了。 不知道这几个问题大家想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1)选用什么纸来做车厢?理由? (2)选用什么纸来做车轮?理由? (3)轮轴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车的细节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 小组的合作等等) 看来大家考虑得很周到,那么我们就开始动手吧。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愉快。 4、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纸车终于做好了,真想来一场比赛。比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建议。 确定几项: (1)比谁介绍的纸车特点多。(2)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3)比谁想的改进方法好。(4)最后比谁的纸车跑得远。 大家先分组准备一下,3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 下面我们分四个大组进行比赛。 5、后续活动。 你们想对自己的纸车作些改进吗?说说你们的计划。好好干吧,你们一定行! 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摸、看、捏等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稻谷、糙米的特点,能 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与精米的不同。2.学生在小组观察、探究的活动过 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体会研究的乐趣。3.通过观察认识稻谷、糙米、精米 的不同特点,知道什么是胚芽。 教学重点:学生用摸、看、捏等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稻谷、糙米的特点,能够用 比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与精米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稻谷的胚芽,知道什么是胚芽。 教学准备:赤豆、大豆、稻谷、瓜子、蚕豆混合4人小组1份放大镜每人1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4分钟)1.师:你们桌上都有个袋子,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2.师: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知道?3.师:用你们的方法去知道袋子你有什么吧。 4.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袋子里有什么?1.学生回答。2.学生想办法,发表 意见。3.学生用想到的办法知道袋子里的东西。4.学生认识袋子里的种子。 二、研究稻谷:(12分钟)1.师: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了吗?想一想,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稻谷?2.师:你们尽可能地想办法,观察稻谷的特点, 我们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3.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怎么观察的?1.学生说研究方法。2.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三、研究糙米:(12分钟)1.师:剥掉壳的稻谷是怎么样的?想不想研究?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呢?3.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剥的稻谷给大家看一下。4.师:我们把去掉壳的稻谷叫糙米。1.学生把稻谷的壳剥掉,观察糙米。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3.学生把稻谷放到实物投影仪下,认真观察,认识胚芽。 四、研究糙米与精米的不同:(9分钟)1.师:这糙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吗? 2.师:老师把我们家吃的大米带来了,你们怎么做就可以知道这糙米是不是我 们平时吃的大米?3.师:那你们比较一下吧。4.师:这糙米是我们平时吃的大 米吗?5.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糙米变得和老师带来的米一样?怎么做? 6.师:我们把去掉胚芽和表皮的糙米叫精米。1.学生估计。2.学生说出用比较的方法。3学生观察比较。4.学生发言。5.学生想办法。 五、延伸:(3分钟)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的?还想研 究什么?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区分不同种大米,能够通过寻找差异 按自己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2.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实践活动中, 相互合作交流,体会研究的乐趣,发展仔细辨别、细致观察的能力。3.知道有不同种大米,同一种大米也有不同的米粒。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区分不同种大米和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寻找差异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混合2人小组1份放大镜每人1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3分钟)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发现了些什么? 2.师:这节课想不想继续研究大米? 1.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 二、区分不同种大米:(18分钟)1.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用 什么方法研究?2.师:拿出桌子抽屉里的大米,观察研究一下,我们看哪个小 组发现得多?3.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发现?4.师:那你们能把这4种米区分开来吗?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2.学生观察研究。3.小组汇报。(教师从形状、颜色、大小、长短方面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有4种不同品种的大米。)4.学生试着把不同品种的米分开。 三、寻找差异将同一品种的大米分类:(16分钟)1.师:不同品种的大米在形 状、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品种的大米是不是都一样 呢?2.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3.师:任选一品种的米,把另外三种米放好, 观察同一品种的米有什么不一样?4.师:把你认为不同的米粒分开,并作好分 类记录。5.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6.师:通过刚才的分类, 你有什么疑问吗?7.师:同一种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1.学生回答。2.学生估计。3.学生观察、交流、汇报。4.学生分类。5.学生汇报。6.学生提问。7.学生估计、推测。 四、延伸:(3分钟)师:通过这节课的观察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还想研究什么?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比较米饭与米粒的不同特征,观察研究不同的米粒变成 的米饭是不一样的。2.通过对米饭味道的品尝,引起学生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 会发生变化的关注。3.通过观察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米饭与米粒的不同特征,研究不同米粒变成的米饭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米饭中含有不甜的糖类——淀粉。 教学准备:每2人小组一小碗米饭和一些大米每组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碘酒,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师:前两节课我们都研究了大米,谁来说说大米是怎么 样的?都有些什么用?2.教师出示米饭:大米加水加热后可以变成米饭,那这 节课你想研究什么呢?1.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 二、比较米粒与米饭的不同:(8分钟)1.师:米粒与米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2.师:那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看米饭和米粒 到底有什么不同? 3.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1.学生发表意见,表明要仔细观察,教师提示用多种感官观察。2.学生自由观察,交流。3.学生小组汇报。 三、研究米饭:(10分钟)1.师:米粒和米饭有那么多的不同,那米饭会不会 也有不同呢?2.师:到底相不相同?怎么办?3.师: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4.师:刚才有的同学尝到了米饭的味道,请尝了的同学说说米饭到底是什么味 道呢? 5.师:有没有尝到这种味道?怎么样才能尝到这种味道?6.师:尝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7.师:是啊,为什么咀嚼米时开始不觉得甜,后来就觉得甜了呢? 8.教师课件出示“米饭是甜的吗?”段落引导学生了解米饭变甜的过程。1.学生估计。2.学生回答用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3.学生小组汇报。4.学生说。5.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慢慢咀嚼品尝米饭变甜的过程。6.学生提问。7.学生估计。 四、认识淀粉:(16分钟)1.师:什么是淀粉呢?你们知道吗? 2.师: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小包淀粉,观察一下,淀粉是怎么样的?3.师:下面老师为大家表演个魔术。(教师在手上涂上碘酒,然后去接触淀粉,让学生 观察淀粉变化。)4.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5.师:是啊,淀粉为 什么变蓝了?6.师:刚才说米饭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变成有甜味的 糖类了,米饭中真的有淀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7.师:那大米中有没有淀粉呢?怎么证明?2.学生观察、交流、汇报。4.学生提问。5.学生推测,教师及时说明手上涂的是碘酒,引导学生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6.学生想办法,并实验证明米饭中淀粉。7.学生证明。 五、延伸:(3分钟)1.师:这节课我们在米饭和淀粉的观察研究中,你收获了 些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发言,提问。 教学目标: 1、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会运用预测的方法。 2、通过碘酒与淀粉、滑石粉混合物的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并能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特点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课前准备:教师: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试管、白纸、牙签、米饭、小瓶子 学生: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米饭,请几个同学帮助分发下去。(注意卫生,用碘酒水洗手。) 2、为什么会把米饭都弄“脏”了? 3、导入,板书课题。 二、寻找淀粉的踪迹。 1、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借助放大镜对两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外观。 (2)、用手和鼻子感觉两种粉末。 (3)、用什么方法来区别最容易? 2、体会事物中含有淀粉的多少,遇到碘酒后的反应也不同。 (1)、把淀粉和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2)、体会淀粉数量的不同,遇到碘酒后的颜色也不同。 (在相同数量的滑石粉中加入不同的淀粉,滴入碘酒进行观察。) (3)、猜测:当淀粉数量很少时还会变色吗? (4)、实验了解淀粉数量很少时的变化。 (5)、小结,知道碘酒可以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巩固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 (1)、出示一张白纸,涂上碘酒。(米粉老虎实验) (2)、为什么纸上出现老虎的脚印? (3)、讨论米粉老虎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可以用来做什么? 三、学会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拿出自己带的食品,猜测一下哪些食品中含有淀粉? 2、用碘酒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做淀粉消失的实验。 1、分装淀粉糊。 2、实验:(1)、往一号瓶中直接滴入碘酒。(2)、往二号瓶中先加入一些唾液,摇匀后再加入碘酒。(3)、观察两瓶液体的变化。 3、讨论:为什么二号瓶没有变色/ 4、教师简要归纳。 五、课余查阅资料,了解加入唾液后二号瓶中发生的变化。
本文档为【科学教案 - 播种者社区(河北教育出版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