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举报
开通vip

【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第26卷第3期 2005年6月 温州I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J0IRNAL0F,)l,ENZH0UN0RMALC0LUBGE V_0l,26No,3 Jun.2005 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邱国珍,赖施虬 (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刀耕火种,是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方式.但中国畲族一直到1949年之前,都在 沿用这种生产方式. 关键词:畲族;刀耕火种;描述:分析 中图分类号:K8...

【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第26卷第3期 2005年6月 温州I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J0IRNAL0F,)l,ENZH0UN0RMALC0LUBGE V_0l,26No,3 Jun.2005 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邱国珍,赖施虬 (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刀耕火种,是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方式.但中国畲族一直到1949年之前,都在 沿用这种生产方式. 关键词:畲族;刀耕火种;描述:分析 中图分类号:K89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375(2005)03.0013.04 畲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体的民族,当代农业 生产方式基本与当地汉族相同.然而,1949年之 前,畲民的农业生产,仍沿用着原始的"刀耕火 种"的耕作方式.畲族的刀耕火种法,又可分为 两个不同发展阶晟前期采用食尽一山则他徙的 流动方式;后期(明清时期)则过着定居的耕山 生活. 刀耕火种,是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方式.在 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被自然火烧过的土地,植 物种子掉在上面,长得茁壮,果实也大.于是,人 类就采用了火种的办法.用木头,石头工具进行 刀耕火种,这是每个原始民族都经历过的历史阶 段.畲族也不例外.粤东在带"畲"字地名的地 方,发现新石器时代用的石斧,石斫,石刀,石 凿,石杵等,表明在这里的畲族先民自古就采用 这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畲族的刀耕火种如何 进行?畲族的刀耕火种为什么会延续到20世纪中 叶?以"畲"命名的民族与刀耕火种有什么关 系? 一 ,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描述 刀耕火种,也称"烧畲".旧时,在江西铅山 畲区,每年农历正月末二月初,畲家男女老少即 选择土质肥沃,树林较为稀疏的山坡地,将枯黄 的柴草砍倒,谓之"斫畲".待到四五月间柴草干 焦之时,畲民复至其地,清出四周"火路"(即隔 火带),然后生火将柴草焚烧殆尽,此谓"烧畲". 柴草成灰,俟其冷却,撒播下黄粟之类的种子.秋 收时节,即有一定的收成.第二年,拔除粟杆,改 种红薯.若仍种黄粟,则需另择他地斫,烧种植. 红薯一经收获,该地块即抛荒不种,至少要闲置 三年,方能重新使用.如果该地块水源充足,又 便于排涝,在红薯收获归窖之后,畲民便对其深 挖细垦,垒砌田塍,改成水田,栽种水稻.? 在浙江丽水畲区,每年年初,家家户户,男 女老少,一起上山,以户为单位,连片地劈倒草 木.小户十几亩,大户几十亩.成片被砍的草木 周围,还要砍出丈余不堆草木的"火路",防止烧 山时把边上的山也烧着.一月之余,草木干枯.挑 一 不刮风不下雨的日子,全村人一起去烧山.烧 山时,不从山脚点火,而是从山顶开始燃火,畲 语叫"落山火","坐火".火慢慢地往下燃,一是 利于控制火势,防止引起森林火灾.二是草木慢 慢地燃烧,不但把木头烧掉,同时还烧熟泥土,烧 死草根,防止杂草生长,又增加土地肥力.一村 人同一天烧山,几座山坡,甚至于方圆数里之范 围,烟火滚滚.待火灭土凉,撒种入灰.灰厚盖 籽,不耘而获.灰较薄者,用木锄翻灰土,使籽 入土,且又不伤种子.坡度较陡之处,惯用"包 罗杖",也就是把种子倒入一支与棒长短相似而通 收稿日期:2004-10-16 作者简介:邱国珍(1954-),女,江西鄱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赖施虬(1954-),男, 江 西景德镇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俗学,图书情报. ?l3? 温州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6卷 掉竹节的竹筒内,底端残留一竹节,穿一玉米种 子大小的孔子,竹筒下端削尖,无论陡峭岩缝或 石堆,杖往上一戳,种子便入土中.这一办法,不 伤地表,利于水土保持. 有的地不肥,畲民还烧石头作肥料,称之为 "石粪",用来肥田."石粪"是将一种青石,燔成 灰,因灰有火气,施于田中,使"田得其暖,阳 气乃生".屈大均据此写下《畲民诗》云:"畲客 石为田,田肥宜石粪,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火烧土膏暖,阳气发畲田,尽斩阴阳木,斜禾种 绝巅." "火田"多属缺水源的旱地,故所种大多为耐 旱作物,"种莳,薯,姜,苎,芋,茄,菜等".? 清杨谰《临汀汇考》载:"此外又有棱米,又名畲 米,畲客开山种树,掘烧乱草,乘土暖种之,分 粘不粘二种,四月种,九月收".康熙《长汀县志》 记载,畲民"所树艺日棱禾,实大且长,味甘香, 粪田以火土,草木黄落,烈山泽雨瀑灰浏田遂肥 饶,播种布谷,不耘籽而获".畲民普遍种植的番 薯,是明万历年间从吕宋传人福建的.1594年福 建发生饥荒,巡抚金学曾下令各地种植,畲民在 "近山之地,辄种薯芋,名日开畲".?畲民种植的 番薯产量高,亩产达十余石,可济半年粮. 畲民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史籍多有记载. 宋?范成大《劳畲耕》云:"畲田,峡中刀耕火种 之地也."宋?刘克庄《漳州谕畲》一文中称漳州 少数民族为"畲民"时,指出他们从事的是刀耕 火种的农业耕作技术,"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 也.南畲隶漳浦,„„二畲皆刀耕火耘,崖栖谷 汲".明?涮谢肇《太姥山志》载:"畲人纵火焚 山,西风甚急,竹木进爆如霹雳,„„回望十里 为灰矣.草木黄落,烈山泽,雨瀑灰,浏田递肥 饶,播谷布种,不耘籽而获."这反映了畲民放火 烧山,以灰作肥及播谷布种的全过程.顾炎武《天 下郡国利病书?广东》载:"畲蛮,岭海随在皆有 之,以刀耕火种为名者也." 清代记畲民刀耕火种法,以屈大均为最详. 他在《广东新语》卷七《人语》"畲人"条载:"其 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日刀耕.燔林 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日火耕, 是为畲蛮之类."吴震方《岭南杂记"湖之西北 山中,有畲户者,„„其俗易迁徙,畏疾病,刀 ?14? 耕火种." 方志中也有论及.《云霄厅志》记唐代"蛮 僚","可耕乃火田之余".《景宁县志》载,"然刀 耕火种之所得,未能卒岁,则掘茯苓自活,十九 务农".浙江处州畲民"僻时畲刀耕,举烧畲火 种". 明清时期,畲族开始由南N-4L,逐渐进行佃 耕水田,由刀耕向牛耕,火种向水种方向发展.但 与此同时,一些畲区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产习 俗. 畲民的"刀耕火种"一直延续N2o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在畲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畲民分得了土地, 农具等生产资料.至此,畲族基本停止了刀耕火 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二,畲族长期刀耕火种原因分析 畲族之所以长期刀耕火种,主要原因有--. 没有土地这一生产资料,这是畲民长期"刀 耕火种"的首要原因. 唐代初年,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在畲区设置郡 冶,推行封建统冶,强迫畲民承受"贡赋"和"徭 役",霸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产.畲民进 行反抗,唐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长时间的镇压, 反抗斗争失败,被迫向外迁徙.如刘克庄《漳州 谕畲》所云:"贵家辟产,稍侵其疆,豪干诛货, 稍笼其利,官吏又征求土物蜜腊,虎革,猿皮之 类.畲人不堪,诉于郡弗省,遂怙众据险,剽掠 省地."《海洋县志》云:"海洋县凤凰山诸处畲, 遁人山谷中,不供徭赋."被称为畲族史诗的《高 皇歌》中唱道"龙皇死了好受气,种山又要交山 租,交了山租毛(没)得食,财主日日来逼租' "开着地差难作食,开着地好官来争';"奈因官差 难作食,思量再搬掌浙江';"外面官府欺侮人,三 姓思量散来往".《景宁县志》云:"遇差役,县府 票致之,贫不能存,则亡徙以走."其实质,"是 一 个弱小民族,在一个强大的封建民族的迫使下 的一种逃避封建化的行动,是落后的原始生产力, 一 时无法适应封建关系而产生的自发性抗拒.' 之,一个没有土地的弱小民族,只能在不断的迁 徙中实行'游耕",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维持生 存. 第3期邱国珍等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 严峻的生存环境,是畲族"刀耕火种"的又字》中,"畲",三岁治田也.《易》云:"不蕾畲, 一 原因.田.从田,余声(以诸切)."《尔雅?释地》日: 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949"田,一岁日蕾,二岁日新田,三岁日畲."也有 年以前,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对畲族将二岁之田称为"畲"的,如郑玄注《礼记?坊 的生存和发展都十分不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记》时称"二岁日畲".不论二岁三岁,指的都是 由于当政者的民族歧视,畲族大都生活在闽,浙,刚开垦出来二三年的田地.作此解 时,其音念yu. 赣交界的山区.这些地区层峦叠嶂,交通不便,几音念she的"畲",意为刀耕火种《集.韵》:"畲, 乎与世隔绝,先进的生产方式难以进入.正是这火种也,诗车切."无论念何音,其意是开荒辟地, 种封闭性的环境,使刀耕火种的生产习俗能一直刀耕火种之意.于是,世人把刀耕火种者称之为 得以保持."畲民".宋?刘克庄《漳州谕畲》云:"畲,刀耕 畲族的生存环境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互为火种也." 因果.畲民在反抗压迫,失去土地并迁徙他乡之"畲"字的来历及涵义在畲族族谱中也有记 后,只能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维系生存.而刀载.福建省霞浦县水门茶岗等处所载的《冯翌郡 耕火种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又使畲族的生存环雷氏宗谱》有《释明畲字义》的一段文字:"十七 境日益严峻.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年,又蒙查明'畲'字义.广东,江西,广西,江 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刀耕火种有集体南未有'畲民'二字,惟浙江,福建固有'畲民' 性,粗放性,易迁性等特点.之称,'畲客'之号,不知何谓也?而字书不载'畲' 刀耕火种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以群体的方字,惟有字典内有'畲奢'二音,释为,三岁治 式进行.这主要是自然条件决定的.畲族的农业田日畲奢,又日火种也.其义近农民.命督抚部 生产一般都在深山老林中进行.自然条件十分恶院查核,督抚部院召问老叟雷有金云,'开山为 劣,"豺豹虎兕,间经其境".必须几户乃至几十田,以供赋税,高地无水之处种山苗'.山苗,我 户的火田,连成一片.们所谓'畲禾',该地邻人因我们业种奢禾,遂称 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简单,技术粗放,生产我们日'奢客(一作畲客)'.如今的采茶人俱 称 活动内容单一,自生自长,广种薄收.这种粗放日'茶客'之类."崇儒上水等处所存《汝南郡蓝 的生产,没有广阔的空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氏宗谱》也有《释明畲字义》,与上文相同. 就不可能进行,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只能是没有开德国学者史图博在《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 发的山区.东南沿海山区,正好给这种刀耕火种查记》中,对浙江省关于"畲"字含义几种有代 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条件.因此畲民的迁徙方向是表性的说法,进行了分析.第一家是丽水县教谕 向北,向山区扩散,从而使刀耕火种的生产习俗屠本仁的看法,他主张"畲应作畲,式车切,烧 不断得以延续.榛治田也".第二家是青田县令吴楚椿的看法,他 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与畲族的频繁迁徙形以为,根据中文字典,"畲''字可以解释为"新田", 成了一种循环.刀耕火种是休耕式种植,火后的是由于当地的汉人不愿意给土人一个体面的名称, 地,一般只能种三年,第二年产量最高,第四年从"畲"中一部分造成一个"番"字,从而使"畲" 再种则产量很低,因草木灰和泥土的肥力已基本字取得了"自番而人"的涵义.第三家是云和的 消耗完毕,必须另辟一地,重新"火田".?魏兰,字浮云,他主张"畲音蛇",从"番"从"入". 三,"畲族"的族称与刀耕火种的关系 "畲"字,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诗经》的 《周颂?臣工》有"新畲":《易?无妄》有"不耕 获,不蕾畲"之句."畲"字读音有二,一念yu, 二念she.读音不同,其含义也有区别.《说文解 畲之为畲,处州之人无所不知.有畲字,必有来 源,不得因字典未收,遂云捏造,因乃作"畲". 史图博作了综合的分析,肯定了前二家,并指出: 把"畲"解释为由"人"与"番"二字组成,是 有意歪曲和丑化这个民族. 事实上,"畲"一出现,即与"刀耕火种"联 系在一起,因此社会上称之为"畲民",畲族的族 ?l5? 温州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6卷 称也由此而来."畲客"之称,是因"业种畲禾". 这是因为,在畲语中,"稻"与"禾"同音,都念 作"wo'"畲"与"地"同音,都念为"xia".直 到如今,浙江丽水,福建罗源宁德等地,畲民还 保留这一古老的叫法,"种地",畲语为"种xia". 畲民在无水之处种山稻,称之为"xiaWO",水田 之稻,称之为"WO". "畲',字历史上有多种写法,而作为民族族称 要有一个统一的写法,确切的含义.民族政策是 "名从主人99o"1956年,畲民经过分析,认为写成 "畲"字为好,由"人","示","田"三部分构成, "人"和"示"组成"佘"字,这个字就念"she", 不会再是多音多义字.其含义是上面的"人"字, 是搭草寮的人字架;中间"示"字,表示这个古 老民族人民;下面的"田"字,有三层含义,第 一 表示这个古老民族不是游牧民族,而是靠游耕 为生存手段的民族第二表示这个古老民族迁徙 到哪里,就在荒无人烟的高山上坳里,山坡上,用 草木搭寮安下家,开始烧畲,垦畲,种畲;第三 表示这个古老民族受压迫数千年,如今实现民族 平等,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土地改革,都 分得一份土地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畲族是我国最主要的畲田民 族之一,但历史上的畲田民族,除畲族外,也包 ,瑶,壮等其 括一些以畲田为特征的民族,如苗 他许多南方少数民族. 明末清初,畲族逐步定居.此后,畲族农业 生产方式发生变化,"食尽一山即他徙"的游耕农 业,开始转向定居农业.汉族较先进的生产方式, 开始影响畲民.他们渐渐接受新的生产方式,用 猎物,柴薪等换得了锄,犁等铁制生产工具.于 是,一些有条件的畲族逐渐进行佃耕水田,由刀 耕向牛耕,火种向水种方向发展,取代刀耕火种, 狩猎,采薪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开始辟梯 田,整土地,引水源而种植水稻,同时,也沿承 了汉族的一些农事生产习俗,并加以变更,成了 具有畲族特色的佃耕生产习俗. 需要指出的是,勤劳坚毅的畲族先民,正是 凭'刀耕火种",为祖国东南山区的开发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当年,畲民离开故土之后,每迁居 至一地,没有土地,只能向他人承包山地.当地 人也正需要开发山地,于是,把山让给畲民刀耕 "点桐","点茶"还山, 火种.其条件是,火种后 或者是插杉还山,将荒山变成茶山或杉木林.也 有的要交一定的山租.因此,畲民实际上起着拓 荒者的作用.他们一代又一代,开了一山又一山, 成为东南山区杰出的拓荒者. 注释: ?《铅山畲族志》,第190页,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9. ?浙江松阳县靖居乡下寮儿村《蓝氏宗谱》. ?民国《古田县志》卷二一风俗志?畲民附. ?雷弯山:《畲族风情》,第2,4页,福州,福建 人民出版社,2002. ?对此,各地方志多有记载.顾炎武的《天下郡国 ,随山散处,刀耕火种, 利病书》云:"椎髻跣行 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福建通志》亦 云:"畲民巢居崖处,射猎其业,耕山而食,率 二三岁一徙."《长汀县志》中有:"其散处也, 随山迁徙,去瘠就腴,无定居." ?雷弯山:《畲族风情》,第11页,福州,福建人 民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施联朱.畲族研究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 版社,1987. [2]雷弯山.畲族风情[M].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2002. [3]吴永章.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M].福州:福 建人民出版社,2002. [4]汪华光.铅山畲族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9 OnSheNationality.S"Slash—and—BurnCultivation" QruGuo—zhen.LAIShi—qiu (InstituteofSocialFolkloreStudies.Wen抽 OUNormal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35) Abstract:Theancientslash—and— bumcultivationhas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humanlife.However,She Nationalityfollowedthelifestylebefore1949. Keywords:SheNationality;Slash--and--BumCultivation;description;analysis ?16?
本文档为【【doc】畲族“刀耕火种”生产习俗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