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

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

举报
开通vip

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 31 46 47 „„„„„„„„„„„„„„„„„„„„„„„„„51 绥德实验中学是一所县办初级中学,于2001年9月在绥德师范旧址创办, 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7人,设有31个教学班,学生2722人。学校机构健全,周边环境好,学习风气浓,管理严格规范,是一个理想 的读书育人场所。短短5年,实验中学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4年10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同月,又被陕西省教科所授 予“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200...

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
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 31 46 47 „„„„„„„„„„„„„„„„„„„„„„„„„51 绥德实验中学是一所县办初级中学,于2001年9月在绥德师范旧址创办, 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7人,设有31个教学班,学生2722人。学校机构健全,周边环境好,学习风气浓,管理严格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是一个理想 的读书育人场所。短短5年,实验中学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4年10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同月,又被陕西省教科所授 予“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2005年12月又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榆林市示范初中”„„自2002年课改以来,学校不仅加强了各 级各类制度建设,而且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如今,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名,有五个市级课题,9个县级课题,已有400多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在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37篇,省级62篇,市级102篇,县级158篇。有5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 此外,由郝东亚、高崇贵、张二东、李杰、马宏武等七位教师编辑的《初中 数学竞赛培优“举一反思”》和由张丕荣、李少华、郝鹏飞、汪晓波、马宝江 等老师编辑的《中考物理优化训练》均已出版发行。从2005年起,我校就与基层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有刘咏梅、王娜、李杰、宋飞、田凤虎等40多名教师与所帮扶的对象进行了听课、评课,专题研讨,小型讲座等形式多样 的手拉手活动。此外,我校几年来还热情接待了来自定边、靖边、府谷、米 脂、子洲、清涧等县14所兄弟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到学校考察,在频繁的校际 交流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锻炼了队伍,很好地促进了校本教研 的发展。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 实的重要保障。为了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 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 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 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 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1、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 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 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 2、在学校中——学校自身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 决,由学校校长、教科室、教务处组织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 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只“等”(等专家指导)、“靠”(靠 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现象。 3、基于学校——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 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 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本研究的工作指向。 “以校为本”的目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 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1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 1 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课程改革的要 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与工作方 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 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 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 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 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2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 师成长的必然要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 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 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 成为学习化组织。 2)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组长等各方面的作用。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 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 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 方式。 教师集体: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 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提高教学 研究水平。 教研组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以各种方式 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 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 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 2 高和完善自己。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 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 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 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人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 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 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 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 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四、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 1)有效地组织教师团队工作: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 的核心。如灵活运用同质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教师形成若干小组一起检查 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检查的结果和他们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目的不仅 提高个人的教学工作水平,并且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2)推进听课文化发展:强调建立良好的听课文化环境,教师之间在教学 上的开放和互相支援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专 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 长处在于,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集体研究课堂教学的效果。注意从 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来加以开展,而不流于教学规范。教师之间的相互指 导,如“老带青”、“结对子”等,强调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示范课展示,基于合作基础的学校、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3)建立学校与教研机构的伙伴关系:教研机构和学校组成发展共同体,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我反思:它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 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反思过 3 程中教师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 教育承担者。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 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5)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 师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 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交谈、协作、帮助。教师群体的 差异很大,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压抑,教师普遍缺少批判反思与整合能力, 开展校本研究不但要注意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合作精神。 6)专业引领: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 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 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 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 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五、校本研究具体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教研 工作在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以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 研组、教师组成的多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 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 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级——(校长室、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 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 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 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 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4 2、根据形式发展,制定学校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3、发动全校师生员工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 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 理,组织校、区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 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 本校教研工作情况。 5、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 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 校本教研风气。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 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 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 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 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教研组学习活动计划,并严格执 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 教研组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 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组织好教学研究活动。 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组织进行教学反思 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 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 和活动记录。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 5 纲、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 教好每一个学生。 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 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组织一次教师论 坛活动.通过以上形式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提升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 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 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 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学期结束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 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 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 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 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 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 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 6 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及教师个人论坛活动。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七个一”活动。即:教师每节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 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各案,每学期上一堂校级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 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质量较高的课件或教具。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 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 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 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7、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坚 持不懈地学习,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8、要增强研究意识。教师研究以自我反思为主,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 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形成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7 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 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 专业发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基础上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 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关工作要求,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 教师是教研员”的办学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根据我校教学、教研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 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为全员教师提供教学研究更广 阔的思维空间和个人才能更好展示的平台。我校校本教学研究将紧紧围绕“为 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大内涵,坚持“立足教学,贴近教师, 直面问题,全面提升”这一重点,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和 内容,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总体目标 l、通过校本教研,组织教师自主研讨、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教研,改变多年来已形成的教师被动教研的习惯,探索一条 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 教师队伍。 3、通过校本教研,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我校建设成为 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方向 1、课程研究,即新课程改革目标、教材开发与教材评价、课程管理、课 程资源与教师等研究。 2、教材研究,即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处理、课后思考与练习、阅 8 读内容的处理与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3、方法研究,即指教与学的方法研究。 4、手段研究,即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 5、考试研究,即考试组织与管理,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心理与策略等 方面的研究。 6、心理研究,即学与教的心理的研究。 7、课堂研究,即课堂结构、课堂实施、课堂效率、师生关系、教学活动、 教学机智等方面的研究。 8、“两特”研究,即特长生和特尖生培养的模式、方法、策略等方面的 研究。 四、基本过程 校本教研既然是一种研究,就得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与基本程序, 从而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地说,校本研究总是要涉及到以 下几个环节或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 ——教学总结和反思。 1、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是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校本教研所指向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是在 学校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 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但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 课题,只有当持续地“追踪"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比较细心地“设 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课题”。 2、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设计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 设想、策划,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研 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时间上离 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 教研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踪的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 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形式方法。 3、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对 教师而言, “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解决问题, 9 而且意味着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 4、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这个环节主要 做以下几件事:?整理和描述。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问题、设计和行 动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意对有意义的细节 或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评价和解释。 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设计与行动的过程 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 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 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根据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 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进一步的 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1、课题研究形式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核心和龙头,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 式,我们要求各课题组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其带有共性的问 题进行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 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在校本课题研究中,坚持围绕课题学理论,围绕课题搞 教学、围绕课题说课案,把校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2、课例分析形式 它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轮反思、三次研讨。其基本过程是:原行为(自 我设计——实施教学——自我反思——合作研讨)——新设计(再次设计——合作研讨)——新行为(实施教学——共同研讨——自我总结) 3、案例捕捉形式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能给人以思考,它有利于促使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反思。它的来源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课 外,不仅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成长等方面。 4、活动与交流形式 ?教学比武活动。 ?经验交流活动。每学期举行包括教学经验、德育经验、教育科研、课 10 程开发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 发挥同伴的互助与专家的引领作用。 ?教研论坛。每次论坛活动由组织人确定主题,形式不拘一格,方式灵 活多样。 六、校本教研成果的认定和奖励 1.校本教研成果经学校校校本研究评价小组评定后予以推广。 2.对校本教研的工作情况,每学期进行全面考评。 3.考评结果可按考评方案予以奖励。 七、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1.积极推行以年级组为管理主体,备课组为校本教研核心的新型教育教 学研究管理形式。 2.建设一支以教研处、教务处为主体,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为重点的校 本教研骨干队伍。 3.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统筹校本教研工作。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革命,其理念是全新的,改革是彻底的, 对教师的要求是崭新的,因此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 办学质量,结合校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1、构建以“领导为核心,骨干为先驱,语文组为龙头”的培训体系。 2、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的原则。 3、采取“分层培训、外出取经、课程带动、优化管理”的办法。 1、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纲领性文件,了解课改的背景、指导 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和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逐步转变教育观念。 2、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了解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要 求,掌握新的教材的结构、内容、要求和特点,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逐 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教师必须将课改新理念循序渐进地渗透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能于 同学科教师一起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式。 4、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承担课改实验的主要学科教师还必须 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和教研方式,并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 以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1、积极开新课程教研、教改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召开培训会,指 定专人进行专题讲座或课改汇报,商讨有关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 困惑或难题。 2、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公开课、研 讨课、观摩课的方式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定期进行现代技术教育培训,掌握电子表格的应用、文字的处理、多 媒体课件制作和资料查阅、下载及利用等。 4、外出培训:利用省、市、县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派出骨干教师 进行学习,归来后须作学习汇报。 5、定期邀请市、县教研人员来校作课改信息动向、学科培训或教研培训 的讲座。 12 6、抓住上级部门来校调研的机会,允许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参加上级调 研的座谈会,借机咨询、商讨有关问题,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安排自学任务:按学期定任务,有计划地学习有关课改或教研的专业 书籍,必须做学习笔记,学校将定期进行评检。 培训组主任: 张丕荣 培训组副主任: 慕煜斌 高崇贵 培训组成员: 刘延德 刘咏梅 李元生 李国平 王彩霞 延 燚 学校每年将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校本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给予保证。 13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则是整个教育评价 中极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 调整的不断追求者,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根据学 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任务,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使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有所追求、有所启发、有所发展,为学校提供更科学的管 理手段。 一、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 1、力求民主性 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 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 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在评价活动中,我们尽可能的广罗信息, 多角度地征求意见,使评价有较为客观公正的群众基础,以便达到令人信服 的目的。 2、凸现实事求是,全面评价。 不凭感觉印象,严格按照客观标准进行。同时对教师的全部工作进行多 指标、多方位的综合分析和判断,使教师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更能反映教 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3、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产品,教师也不是机械操作的熟练工。教 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师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一个 严肃的教师和一个幽默的教师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因此,我们在教师 评价中虽提出了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却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 性的空间。评价标准如果太笼统,会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而如果 评价标准太琐细,往往会把教师整齐划一,丧失良好教学的“精华”,并可能 成支离破碎的“食谱”式教学。 二、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 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的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 14 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评价的标准 1、职业道德。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公正、.诚恳; 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科知识。准确掌握去学科的有关概念,灵活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了解本学科动态与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 3、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 性差异;能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 4、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学生的 经验、水平与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 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能精心计划教学形式,使之有趣而又有效,比如: 两位教师最终的教学成绩相差不大,但其中一位教师教法新颖,学生学得轻 松,减轻了学生负担;另一位则主要靠强硬的手段、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获 取成绩,那么对第一位教师的评估自然就该高一些。 5、教育效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舒畅;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不断 提高;学习目的正确,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气氛浓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逐渐形成;实践意识不断增张,创新精神日益形成。 6、反省与计划性。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具有随环境变化调整 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并 有意识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反省习惯,可以分为天、周、月、 学期等不同形式进行,在反省结果和下一期计划之间应建立联系。 四、教师评价的方法 1、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 这是我校定期开展的一项活动。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 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师生交往 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这样的活动不仅给教师的评价提供了依据,而且 从外部加强了教师的警惕心和责任心,使教师不再高枕无忧,工作懈怠,这 种危机感会变成压力,但也会变为动力。同时,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 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根据学生的直接反馈,及时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在 研讨中提出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困难和疑惑。通过这样的自我检查、自我激 15 励、自我调控,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教师在 自愿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见附表1)。 2、家长评价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往往无法直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 家长的评价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量。 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看法也常常会告诉父母,因此,这对教师的 改进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对于因认识上的差异性或局限性而 作出的评价,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及时听取来自家长的想法、意 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 (见附 表2)。 3、质量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考 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但仍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将每学期学校 组织的两次大型测试(期中、期末)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见附表3)。 4、综合素质评价 该评价由教研组、教务政教教研处、校委会进行评价。由于在教育教学 目标、方法及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相似性,教研组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 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教研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务处、教研 处、政教处、校委会则根据教师素质;教师职责以及教师工作效果作出综合 性评价,(见附表.4)。 为了使教师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我们采取了将以上评价策略相结合的 办法。这种综合评价,更有利用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 总之,教师评价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运用教育 理论指导教师评价工作,从而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师 的整体素质,应该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奋斗目标。 16 附表1 实验中学 年级 班 科目 科任教师 时间 评价内容 学生评价(打“?”) 意见和建议 端正 基本端正 不端正 教学态度 ( ) ( ) ( ) 强 较强 不强 教学能力 ( ) ( ) ( ) 恰当灵活 基本恰当 陈旧死板 教学方法 ( ) ( ) ( ) 好 一般 差 教学效果 ( ) ( ) ( ) 多 少 很少 电教使用 ( ) ( ) ( ) 认真 较认真 不认真 辅 导 ( ) ( ) ( ) 好 中 差 对学生 教 育 ( ) ( ) ( ) 祥细 较细 不细 作业批改 ( ) ( ) ( ) 坚守课堂 不迟到早退 有时迟到早退 经常迟到早退 教学岗位 ( ) ( ) ( ) 好 较好 不太好 为人师表 ( ) ( ) ( ) 综合评价 优 良 中 差 结 果 ( ) ( ) ( ) ( ) 17 附表2 实验中学 年级 班 科目 科任教师 时间 评价内容 学生评价(打“?”) 意见和建议 端正 基本端正 不端正 教学态度 ( ) ( ) ( ) 对学生 关心 基本关心 不关心 关心程度 ( ) ( ) ( ) 学生学科知大 中 小 识获取量 ( ) ( ) ( ) 学生解决实 明显 一般 不明显 际问题能力 ( ) ( ) ( ) 的提高 学生学习该主动 一般 被动 学科的态度 ( ) ( ) ( ) 作 业 过量 适中 较少 布置量 ( ) ( ) ( ) 教师是否 经常 偶尔 不 经常与 ( ) ( ) ( ) 家长联系 综合评价 优 良 中 差 结 果 ( ) ( ) ( ) ( ) 18 年级 班 科目 科任教师 时间 期 中 期 末 项 目 项 目 参加人 参加人 平均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低分 100?n?120 100?n?120 90?n?100 90?n?100 80?n?90 80?n?90 70?n?80 70?n?80 60?n?70 60?n?70 50?n<60 50?n<60 n<50 n<50 级平均名次 级平均名次 综 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结 果 结 果 19 年级 班 科目 科任教师 时间 教务处 项教研组校委会 教研处 具体评价内容 分值 总分 政教处 目 评价 评价 评 价 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师德修养) 8 业务知识(教育与心理知识、所任学教8 科专业知识) 师 心理品质(一般心理品质、职业心理素5 品质) 质 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教育能力、10 教研能力、协调能力) 组织教学(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作10 教 业批改、晚修辅导、教学评价) 思想教育(与学生谈心)在教学活动6 中渗透德育教育 师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指导学生进行体5 质训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课外校外活动(指导兴趣小组活 5 动、开展社会实践) 职 协调关系(家访、召开家长会、进行 5 社会调查) 教研改革(教学经验、教学研究、教责 10 学实验) 工作数量(教学工作量、职务工作量、教10 社会活动量) 师 工工作质量(学生德智体提高情况、升10 作级升学、个人集体奖) 效科研成绩(论文发表数量、质量、获8 果 奖等级、教研成果、获奖等级) 评 教研组评价占25%,教务、教研、政教价得分 结处评价占50%,校委会评价占25% 果 20 为了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和参加教学竞赛活动,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我校教学质量作贡献,特制订本奖 励办法: 一、经评赛后获各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称号者,学校给予奖 励,标准如下: 校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80元 150元 300元 500元 800元 二、参加各级教学竞赛的教师,学校给予奖励,标准如下: 级别 校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一等奖: 50元 100元 200元 400元 500元 二等奖: 30元 80元 150元 300元 400元 三等奖: 20元 60元 100元 200元 300元 优秀奖: 10元 40元 50元 100元 200元 注:未获奖的教师按优秀奖计发奖金。 三、学校对教师撰写的教育、管理、教学总结、教材研究等学术论文(不 含文艺作品、文学评论和通讯报道)和仪器制作,经上级部门选用后,给予 奖励。 1、发表论文 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专门学术刊物和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分 别发给奖金100元、80元、60元、40元。 2、获奖论文 级别 校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一等奖: 20元 40元 60元 80元 100元 二等奖: 15元 30元 50元 60元 80元 三等奖: 10元 20元 40元 50元 60元 优秀奖: 5元 10元 30元 40元 50元 3、宣读论文 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专业学术会作指定宣读的论文,分别发 给奖金100元、80元、60元、40元。 四、学生参加教育部批准的面向全国中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并获奖,任 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按以下金额计奖 级别 校级 县级 市级 国家级 21 一等奖: 100元 200元 300元 400元 二等奖: 80元 150元 200元 300元 三等奖: 60元 100元 150元 200元 优秀奖: 30元 60元 100元 150元 注:(1)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含省级),团体优胜奖者,奖给该科目 任课教师2000元,按获奖比例发放。竞赛获省级第一名者,奖给该科任教师 1000元,市级第一名者,奖给该科任教师500元。 (2)任课教师按奖金总额的90%计奖,学校专门指定的辅导教师按10%计奖。 (3)中途调走的教师不计奖,因工作需调整的按比例计奖。 五、县对抗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县办中学初中语、数、外对抗赛,是对县办中学教学质量高低的一次大 检阅,影响面大,社会效应强,应加强 管理。 1、学生个人单科获县一、二、三等奖,每生抽取奖金50元、30元、15元奖给当时的任课教师。 2、所教学学生单科平均成绩超过县第一名学校平均1—5分,奖给任课教师50元;超过第一名学校平均分5分以上每分加20元(参赛人数少于应出赛人数的80%者,按50%计奖),低于县第三名学校平均成绩扣任课教师30元。 3、年级单科成绩获县团体第一名,对该年级的该科任课教师加奖500元,以班级分配。 4、所带班级学生的各科对抗赛平均成绩均超出县第二名学校的平均成 绩,且出赛人数达到规定比例,分别奖给班主任200元、100元。 5、获得县上评出的优秀指导教师奖给50元。 六、其它 1、教师指导学生发表或论文获奖,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分别奖 给指导教师50元、40元、30元、20元。 2、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书活动、开卷竞赛活动中获奖,不论何种级别, 按一、二、三等奖,奖指导教师30元、20元、10元。 3、对合著作品,第一作者分奖金2/3,第二作者分1/3 4、参编论著,主编200元,副主编100元,编委50元。 5、对同评选过程的按最高等级计奖。 6、以上奖金经教研处提案,报主管校长批准后,由总务处发放。 22 23 [备注]各项累计得分:85分以上为优,84-71分为良,70-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4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戮力以赴。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奏响了序 曲,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给老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 不可多得的机遇。潮来潮往,在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涌现了一大批锐意进 取,敢于创新的教师,为了鼓励他们,促进他们专业的成长,学校特制定“课 改之星”评选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解析新课程 彻底吃透新理念 切实指导新课堂 量身打造新教师 二、根本目的 为了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实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的融合,切 实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 三、方法措施 1、确定此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 2、确立参赛对象 凡年龄在37周岁以下,未获得过“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课改之星” 称号的任课教师均可参加。 3、参赛名额分配 根据各教研组人数(去掉已获称号人数)多少,按10%左右的比例去分 配。各参赛教师自愿报名,然后在组内举行初赛后,推荐参加校级比赛。 4、参赛内容及要求 ?课堂教学(100分) 课堂教学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上能够做 到基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够时时注 意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要有特色,学生的 个性张扬与教师的有效引领和谐统一,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关注个别差异, 25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所得。重视生成性内容,能够密切联系科学、社会和 生活实际。讲普通话,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正确、合理、恰到好处。 ?平时教案(10分) 平时教案要完整、规范、节次齐全,能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 学目标全面、准确、恰当,有新意、有创见,实用性、操作性强,还要有教 后反思。 ?赛后反思(10分) 参赛教师对于自己参赛的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自我感触 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省视、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形式不局一格,内容 可长可短。 ?问卷调查(10分) 依据教务处每半年对各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去评价,满意率100%得 10分,95%以上得9分,90%以上得8分,85%以上得7分,80%以上得6分, 70%以上得5分,70%以下得1—4分。 ?作业布置和批改(10分) 依据教务处每半年对各教师的作业检查情况去评价,要求作业布置量适 中,题型灵活,紧跟时代步伐,批改全面,细致认真。 5、打分规则 课堂教学竞赛实行评委现场打分的办法,每项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其平均值。最后将五项分数汇总,确定获奖教师并 授予“课改之星”荣誉称号。 6、参赛教师的讲课顺序和讲课内容均由抽签决定,先抽顺序签,再抽内 容签。每位参赛教师的内容签均在讲课前一天抽取,以确保备课时间均等。 四、“课改之星”评选竞赛组织机构 组织委员会主任: 张丕荣 组织委员会成员: 高崇贵 慕煜斌 刘咏梅 延燚 26 为了提高实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课改赋予的使命,我校特举行 “教科能手”评选。使教师们在所任学科中一展风彩,形成自己的特色,继 而引领本学科的潮流,塑造特长加专家型教师。看眼学校的发展,我校特举 办“教科能手”评选活动。 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并贯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了深入课程改革,选拔出类拔萃的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发现 “教科能手”,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最终使大多数教师创获, 成为专家型教师。 1、确定每学期举行一次 2、条件 凡任教教师均可参加,只要在本学科内有所建树,并有新的教学理念为 指导,在课堂上形成自我特色。教案有观赏性,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连续三 年居于全级前三名,论文至少连续三年获奖。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 方可参加。 根据要求,符合条件者均可参加,首先在各备课组内产生,通过评议, 推荐教务处,进行课堂教学。 ?教研成果汇总 作为一个“教学能手”,首先必是研究型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对其中的 困惑或名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体办法为: A、每半年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以时间为准) B、每单元至少有一篇教后反思,教后反思能整体把握,文本主题,不搞 形式,需在新课改理念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诸如学生 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独立的判断力等)进行探索,切忌无病呻 27 吟,一句话,写教学反思,必须有教师的思想。 C、为了体现“教科能手”的素质水平,需有教学随笔,每周至少完成一 篇教学随笔。作为对教师育人能力的参照。 D、要求“教科能手”每学期至少听18节以上的课,并能品评出课的得失。 E、被提名的“教科能手”必须能洞察到近年来的中考动向,对中考题作 出自己的看法,并有材料可查。 “教科能手”的评选,我校当处于探索阶段,在未来的教学中,必将加 大这一工作的力度,力争在教育的苗圃中开出一朵朵灿烂的鲜花来。 ?课堂教学,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 律,认识特点,已有的学习兴趣、经验、基础及时代和环境等)和需要及阶 段目的,要求任务,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取教学内容及突破口,发挥教师 本人的特长或优势,综合考虑,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以及一定的层级性,尽量适合 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素质水平,同时适当兼顾优等生和差生,以求得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讲普通话,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平时教案 教案要求完整,书写规范,能突出个性化,防备学生,又备教材,新课 改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而易见,有创意,设计合理,易操作实用 性强,并每次课后有教后反思。 ?问卷调查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主管领导评议。 ?作业布置和批改 作业布置合理适量,突出本学科特点。批改认真,突出重点,奖掖后进, 选拔尖子生。 评先“教科能手,”任重而道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虽然我们刚刚起步, 但我们坚信,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涌现出一部分用任十特长,敬业十专业 的优秀教师。 28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校第二个五年规划和 本学期教学需求,我校将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 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实现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 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全体任课教师和各处室人员必须参加。 2、每位教师培训课时不得少于25节。 3、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 计算机教室。 :第八周——第十一周,每天晚自习。 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 指导教师:张亚峰 培训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及原理、计算机各部件介绍、 常用术语、操作系统基础。 2、文字处理、电子表格。 二、网络基础 指导教师:高 明 培训内容: 1、 信息的浏览、搜索与下载 2、课件的搜索与下载 3、电子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4、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 5、杀毒工具的安装、使用与升级 6、 IE浏览器的修复、上网记录的清理 7、校园网应用 29 三、课件制作 指导教师:冯 磊 培训内容: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2、课件资料的搜索、整理及准备工作。 3、 PowerPoint的制作、使用方法。 四、考核 培训结束后,将对每位教师的考核得分进行评比。每位教师考核满分为 100分,上机操作占50分,课件制作占50分。 五、培训安排表(附后) 30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 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集体备课更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 互助”的精神,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及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使我校集体备课充分体现其目的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特制订如下实施 方案。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 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解决 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2、集体备课把教师从以前彼此孤立、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为教 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间的合作开阔了教师的专业视野,让 教师从彼此身上汲取灵感和创意,从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 3、集体备课可以使老师们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自觉地 带着研究的眼光从事教学。 二、操作方法 请各备课组务必按照以下流程认真积极地开展活动。 1、确定集体备课次数 [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教师人数相符,如:组内教师 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 2、确定备课内容 [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可 以是一课,也可以是一个课时。] 3、个人准备 [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前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 到认真地备课中去。] 4、集体研讨 [大家就自己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彼此成为教 31 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来源。] 5、优化设计 [通过交流讨论,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6、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老师承担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 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机会。] 7、听课评课 [组内成员都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可 以提,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不能避而不谈。] 8、自我反思 [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 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 三、强调事项 1、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入地交流研讨是 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 不是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思考。研讨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争辩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 2、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老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 大家拿着相同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 提升和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 视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 3、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我反 思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老师 们要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使只言片语也 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四、制度与措施 1、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由备课组承担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 3、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 导及教务、教研处。 32 4、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 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末同 本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 5、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总之,在开展集体备课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也许这一 过程是缓慢的,而且可能伴随着很多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走下去,以我们 辛勤的付出推动我校集体备课活动不断走向成熟。 2006年2月 33 教师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 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该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 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教研组是学校 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工 作是推动学校教改的主阵地,而教研工作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 的发展。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参加每星期的教研活动,带着问题参加教研,形成书面材料, 教研过程中积极发言,求同存异达到资源共享。每周教研前做到“三到”:人 到、心到、问题到。教研组活动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二、抓好教育理论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目标, 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做到“定时间、定专题、定内容”。树立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立足于 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求发展。期末教师每人撰写一份教研反思,反思要具有 前瞻性、批判性、发展性。 三、坚持开展“个人反思、同律互助、专业引领”活动。以教学反思, 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为教研制度的基本形 式。 1、撰写教学反思,设立教学反思专簿,互相听评课,从中吸取经验和不 足。 2、抓好教学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轮流听课、观摩课,通过实践总结 规律。加强教师间的周律互助。 3、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写教学后记。 4、抓好专题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 四、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 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学期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 研计划。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 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2、认真制定好每一学期的授课计划。每个教师都应有参考资料。 3、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 既备知识能力点,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 34 践材料。 4、抓好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 差生的转化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备课组集体备课、研究解决 教学疑难问题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 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备课组 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 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 言、板书、课后反思、案例分析、信息搜集、笔记、经验总吉等。 (4)作业或练习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测试题,考试题 的质量。 七、课题组的活动,必须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每两周进行一次交流, 课题组成员在平时授课时,及时发现问题,在写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挖掘问 题,具体内容: (1)课题组成员定期将教学中的疑难提出来,然后集体讨论。 (2)把课题有关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整理,然后同学之间达成共识。 (3)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材料进行认真搜集,每次要有“主打”材料, 严格对待,不能敷衍了事。 (4)论文整理,需以教学实际为主,绝不搞空中楼阁式的假“大、空” 材料。 (5)每次活动,需以“教后反思”为参照,把课堂教学作为检验课题研 究的练兵场。 总之,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是学校实现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有这三 驾马车齐头并进,我校才能迅速发展,跻身于名校行列。 35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 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 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 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我校在新课程实验 中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保证教学反思在教师中顺利开展,特制定如 下制度: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 队伍。 1、 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每一个新课后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并在教案本上做好记录。 2、 要求每一单元(章节)内必须有一篇教学反思。 3、 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在期中、期末由教务处两次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把优秀的教学反思保存到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中。 4、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尽可能的写出有水平的教学反思。 5、 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6、 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 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7、 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 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8、 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 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 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36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的研 究质量和水平,使我校的基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 度化,切实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行先导作用,促进 我校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 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方向,体现教育 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注重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实用性和 实效性,努力实现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与创新。 1.课题研究是提高学校层次和促进教师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 水平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 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学校课题研究应遵循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激励性的原则, 并在实施的全程中应体现有序的管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步入科学、 规范、高效的轨道。 3.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坚持服务教学、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课题研 究成果的先进、公正、客观、有效和可行。大力提倡广大教职员工基于本 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校级课题。 二、课题研究管理的机构 1.成立课题研究管理评估小组。 组 长: 张丕荣 副 组 长: 刘咏梅 成 员: 由相关教研员、教研组长组成。 2.课题研究管理评估小组的职责: A.负责课题研究的申报、论证、审批,过程管理的跟踪分析、矫 正,档案管理和成果的评估验收、推广工作。 B.定期研讨、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行协调解决。 C.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 出相关的研究课题,以提供教师参考。 D.向上级教科研机构推荐优秀课题。 37 三、课题组的组建 1.原则上,每个科研课题组的全部人员不应超过8人,其中包括课题组长1人、课题秘书1人、课题组一般成员。必要时可以聘请1~2名 业务指导或顾问。 2.课题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具体组织 实施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指导、督促课题组其他成员按计划开展课题 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 3.课题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及时认真填写课题管理的有关手册,做 好课题会议记录,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及时报送教研室存档,负责课题 组各种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 4.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的职责: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应在课题负责人和 课题组长的领导下,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的其他 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组长有权撤换不称职的课题组成 员。 四、课题的申报与管理 1.课题申报审批规定如下: A.上级教研部门审批确认的课题研究的申报程序按上级有关文件 规定办理。 B.学校确定的课题研究由教研室安排好负责人,并办理好相关的 承接手续。 C.教师自报的课题研究按下面程序进行申报审批: ? 课题申报: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 题,提出学科中心研究课题,并提出若干供教师研究的子课题,由课题组 长填写课题申报表向学校申报,并准备好开题报告。 ? 课题论证:课题研究管理评估小组根据开题报告,从理论依据, 实践前景和意义,研究条件、研究人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证。 ? 课题审批:经过论证后,确认该课题研究项目确有研究、创新、 推广价值的,由课题研究管理评估小组批准后,安排实施。 2.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规定如下: A.课题研究项目一经批准,管理评估小组督促课题组进行攻关研 究;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做到五有:一有课题总方案;二有阶段 实施计划;三有过程资料积累和研究活动记载;四有阶段性总结或成果论 文;五有终结性总结和成果报告。 B.过程检查:教研室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评估(如听课检查、调研活动与咨询等),抽查课题档案建设情况,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 38 研究进展情况的交流,纠正偏差,鼓励先进。 C.课题研究管理评估小组有权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取消相关课 题。 五、课题经费 科研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承担, 六、课题结题与鉴定验收 1.课题研究每学期由教研处牵头,课题管理评估小组负责评估验收 一次,主要依据是: A.课题研究申报审批表。 B.课题总方案和课题研究阶段实施计划执行情况。 C.过程资料积累和研究活动记载。如教案、反思、公开课、学生 作业与作品、课外活动和竞赛等等。 D.阶段总结或成果论文。 E.终结性总结或成果报告。 2.评估验收结果上报教研室和学校领导,并作为学校对课题研究常 规评估奖励的主要依据。 七、课题研究的激励办法 1、每学年教研处组织一次课题成果评奖活动,召开教研成果汇报会, 评选优秀论文、优秀课题组、优秀课题组长,并给予表彰、奖励。 2、课题研究成果奖励的规定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省、市、县奖励 的,学校按规定发放奖金。其中课题组长可获1/3份额奖金,其余部分在由课题组其他成员中分配。 3、已经通过结题评审的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列入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评优或其他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验中学教研处 2003年9月1日 39 编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备注 杨智勇 《语文新课导入的研刘鹏举 雷海东 1 2005.12-2006.12 县级课题 黄亚琴 究》 霍慧灵 刘 彤 郭永前 《数学课堂教学中捕延晓云 刘延德 2 2005.12-2007.10 县级课题 徐红艳 捉学生信息的研究》 白玉萍 周 毅 庞永泉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刘金忠 马 静 3 2005.12-2006.10 县级课题 雷海平 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王 义 党海利 杨孚力 《作文评改与培养学王 琼 田亚波 4 2005.12-2006.10 县级课题 蒋 磊 生作文能力的研究》 马乐乐 《提高中学生英语单郭改玲 白晓华 5 赵 敏 2005.12-2006.12 县级课题 词记忆效果的研究》 王福梅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霍建荣 李雪峰 6 马君利 2005.12-2006.10 县级课题 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王晓慧 张 婷 《校园网的建设与应 7 延 燚 高 明 张亚峰 2005.12-2007.12 县级课题 用的研究》 《初中生学习生物兴李少华 马亚琴 8 李 泉 2005.12-2007.10 县级课题 趣的研究》 霍晓宁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 9 王庆慧 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白绥生 2005.12-2007.10 县级课题 究》 40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参加人员 立项时间 王春霞 “多层次话题式”刘宏雄 英语教学的研究王彩霞 2004.3 董 波 与实践 白钰云 李少华 在理、化、生课堂 李海源 上培养学生探究郝鹏飞 2004.3 性学习能力的研马宝江 究 郝亚飞 慕煜斌 高建光 影响初中学生学 习主动性的心理郭 鸿 2004.3 宋 飞 因素探讨与研究 田彩霞 延 艳 高崇贵 黄联芬 在数学教学中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张二东 2004.3 郭 强 的研究 马宏武 李 杰 刘咏梅 王 娜 初中语文课堂教 学中学生自主学李元生 2004.3 耿 苗 习的研究 李巧艳 霍晓园 41 获奖 获奖 序号 论文题目 论文类别 活动类别 作者姓名 获奖时间 级别 等级 《如何学拓展学生的素质积累空间》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省 贰 刘咏梅 2002.6 《拓展思路,创建时空理念解立体几何问题》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省 叁 郝秀梅 200.6 《注意教学的效率性原则》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国家 壹 冯胜利 2002.5 《曲径通幽启心扉》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国家 壹 刘鹏举 2003.5 《一日只记数语,累年便成万言》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国家 壹 王军宁 2002.12 《板书的魅力》 教 学 论文评选 国家 贰 王 娜 2002.12 《走出困惑,走进新课程》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省 壹 张丕荣 2003.4.25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教学 论文评选 国家 贰 王 义 2004.4 《整体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 论文发表 国家 壹 高崇贵 2004.5 《语文教学要有个性》 教育教学 论文发表 国家 壹 李 敏 2005.1.20 42 时 间 内 容 2003 邀请教研室冷主任作了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2003.11 举办了首届“课改之星”评选大赛 2004.5 邀请教研室丁玉民老师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 2003.11 靖边四中一行二十多人来我校学习交流 2004 我校耿苗、李杰等四位教师荣获县“教坛新秀”称号,耿苗、李杰分获语数第一名. 2005.5.3 郝校长一行5人赴榆林听取魏书生的报告 2005.10.13 邀请江苏教育出版社徐主任作课题研究报告 2005.12.5 米脂一中一行18人来我校交流研讨课改工作 2005.12 郝校长一行四人赴江苏学习考察 2006.4 张校长一行九人赴崔家湾中学,开展手拉手帮教活动 43 姓 名 所任科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级别 培训内容 2003.10 郝东亚 数学 北京 国家 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 2003.4 张丕荣 化学 西安 省级 学校管理及评价 2003.5 王军宁 语文 延安 市级 课改下的语文数学 2002.5 慕煜斌 地理 西安 省级 新课程通识培训 2002.5 李少华 生物 西安 省级 新课程通识培训、学科培训 2004.9 高崇贵 数学 西安 国家 课改研讨与中考命题研讨会 2002.5 延晓云 数学 西安 省 数学学科培训 2003.10 刘延德 数学 定边 市级 数学年会 2002.5 刘咏梅 语文 西安 省级 新课程通识、学科培训 2003.8.20 李 泉 生物 榆林 市级 学科培训 44 姓 名 所任科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级别 培训内容 2002.5 张二东 数学 西安 省级 通识培训 2003 延 燚 地方教育 西安 省级 地理学科培训 2004.7 王 娜 语文 西安 省级 通识培训及语文学科培训 2002.5 王维利 体育 西安 省级 新课程通识培训 2002.5 王永平 语文 西安 省级 新课程通识培训 2002.5 马宝江 物理 西安 省级 学科培训 2002.7 刘宏雄 英语 榆林 省级 新课程通识培训 2002.10 延安 省级 听取了魏书生学术报告会 2005.3 王彩霞 英语 西安 省级 2005年中考研讨会 2005.3 郝鹏飞 物理 西安 省级 2005年中考研讨会 45 姓 名 科 目 级 别 授课内容 授予时间 获奖情况 2004.12 李杰 数学 市级 《三角形内角和》 市教坛新秀 2004.9 李巧艳 语文 县级 《甜甜的泥土》 县教坛新秀 Lesson 4 2004.9 白晓华 外语 县级 县教坛新秀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 2004.12 耿 苗 语文 市级 《故宫博物院》 市教坛新秀 榆林市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2005.6 刘咏梅 语文 市级 《变色龙》 新与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三等奖 榆林市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2005.6 杨孚力 语文 市级 《小石潭记》 新与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三等奖 王维利 体育 市级 体操比赛辅导 市广播体操比赛辅导奖 榆林市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2005.10 郝鹏飞 物理 市级 《磁场》 赛”(初中组)评选活动中荣获贰等奖 2006.9.8 张二东 数学 省级 《数轴》 陕西省青年教师说课竞赛 榆林市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2005.6 白玉萍 数学 市级 《有理数的减法》 新与实践活动数学学科三等奖 46 姓名 所任科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内容 2004.12 延晓云 数学 班上、实验室 为靖边三中教师及我校教师作公开教学、经验交流 2003.11 耿 苗 语文 班内 为府谷二中教师作公开课《夏》 2003.11 白钰云 英语 班内 为靖边四中教师作公开教学 2004.3 杨孚力 语文 多功能教室 为靖边中学教师和实中教师上公开课《沁园春?雪》 2004.12 班内 为靖边三中,实中教师上公开课《明天不封阳台》 2004.12 闫 琴 英语 班上 为靖边三中、实中教师作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了研讨 2003.11 张二东 数学 班上 为靖边四中及本校教师作公开教学 2004.12 庞永泉 数学 班上 为靖边三中教师及本校教师作公开课一节 2004.3 汪晓波 物理 班上 为靖边席麻湾中学及本校教师作公开课一节 2003.9 马君利 英语 班上 为神木中鸡中学作公开课一节 47 姓名 所任科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内容 2004.12 王 娜 语文 班上 为靖边三中及本校教师作公开课《诵读欣赏一文笔精华》 2003.11 霍晓园 语文 多功能教室 为请边清阳岔、席麻湾中学及本校教师上公开课《有的人》 2004.12 田凤虎 物理 班上 为靖边三中及本校教师上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4.12 李 敏 语文 班上 为靖边三中及本校教师上公开课一节 2003.11 田彩霞 政治 班上 为靖边四中及本校教师上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4.12 李海源 物理 班上 为靖边三中及本校教师上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5.12.5 王 娜 语文 本班 为米脂县第一中学教师及本校部分教师上公开课一节 2005.12.5 杨智勇 语文 本班 为米脂县第一中学教师及本校部分教师上公开课一节 2005.12.5 孙艳宁 英语 多媒体教室 为米脂县第一中学教师及本校部分教师上公开课一节 2005.12.5 高建光 政治 本班 为米脂县第一中学教师及本校部分教师上公开课一节 48 姓名 所任科目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级别 培训内容 2003.11 慕煜斌 地理 吴堡 校级 赴吴堡郭家沟中学就实中课改情况作了报告 2002.11 刘咏梅 语文 子洲 市级 就《繁星》课进行公开教学 2004.10 耿 苗 语文 靖边 校级 作公开课《父母的心》 2003.9 张二东 数学 吴堡郭家沟 校级 上了公开课 2003.9 马君利 英语 吴堡郭家沟 校级 进行示范教学 2005.8 王 娜 语文 清涧 县级 就《济南的冬天》进行了公开教学 2006.3 李 杰 数学 崔家湾中学 县级 公开教学并进行交流 2006.3 马宏武 数学 崔家湾中学 县级 公开教学并进行交流 2006.3 孙艳宁 外语 崔家湾中学 县级 公开教学并进行交流 2006.3 宋 飞 政治 崔家湾中学 县级 公开教学并进行交流 2006.5 赵 敏 外语 定仙焉中学 县级 教学研讨 49 5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 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 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提升办学品味, 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 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 —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 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 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教 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教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 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 备课、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高 崇贵、刘延德主任分管数学;李少华主任分管理、化、生;刘咏梅副主任分管 语文;慕煜斌主任分管政、史、地;工会主席霍建荣分管外语;薛东红主任分 管音、美、体。三位校级领导则按级分包,郝东亚校长分管九年级;张丕荣副 校长分管八年级;王军宁副校长分管七年级。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 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并把教师 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 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洪 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 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 1、抓好教师读书工程。 51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 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老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目中的洋思中学》、 《敬畏教育》、《走进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论专著或刊物,是学校要 求教师必读的内容。我们还创办了《教师学习园地》、《班主任学习园地》及《实 验中学报》,以便老师们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关注教育动态,开阔教学视野。 老师们每人每学期完成一本学习笔记 ,学校定期检查,量化评比。 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实现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我们认为它决不能只局限 于本校,参与者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 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会产生低 水平反复的危险,自然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因此,我校曾先后邀请市教研室 刘兴国副主任、丁玉民科长,县教研室冷永良主任、耿永君副主任多次来校作 专题报告、县教研室教研员雷小明、马向星老师作了教科研专题讲座,邀请教 研员雷海平、徐红艳、马勤武等几位老师来校听课指导。邀请远尘而来的江苏 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辑部徐然主任作了校本教研的专题报告。专家们的来校 指导帮助老师们揭开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解开了不知从何处入手开 展课题研究的困惑,进一步加深了我校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坚定了老师 们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信心。 此外,我们还诚聘教研室教研员蒋磊、雷海平、徐红艳、黄亚琴四位老师 加入我校《作文评改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 情境的研究》等四个县级课题的实验研究行列,并同时担任负责人。教研员与 我校一线教师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研室几位老师的参与无疑 可以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能给同组研究人员以智 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启动了“115实中教师外出培训工程”。 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扩 大了培养范围,拓宽了培养对象,将全体教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列。迄今为 止,我校共花费8万多元,先后派出70多名业务能力强,善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赴江苏、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共138人次。而且 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归校后都必须当好“二传手”,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详细 52 的汇报,说认识、谈体会,将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经验为我所补,为我 所用,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有力地促进 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课改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必定难以 取得成功,因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强化教研、备课、课题组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一)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让教师从彼此身上汲取灵感和创 意,从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操作方法 ?确定集体备课次数 [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教师人数相符,如:组内教师 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 ?确定备课内容 [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可 以是一课,也可是一个课时。] ?个人准备 [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前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 到认真地备课中去。] ?集体研讨 [大家就自己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彼此成为教 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来源。] ?优化设计 [通过交流讨论,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老师承担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 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机会。] 53 ?听课评课 [组内成员都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可 以提,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不能避而不谈。要求评课做到“三个一”,即: 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自我反思 [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 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 2、强调事项 ?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入地交流研讨是提 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 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思考。研讨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 者、商榷者 ,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 ?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老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大 家拿着相同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 升和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视 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 ?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我反思 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老师们要 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老师们通过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 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途径,将课改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进行教学 反思。着重思考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思失败之处,寻找改 进措施;思机智之处,留下瞬间感悟;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课堂上出现的问 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使只言片语也都是极有 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制度与措施 ?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由备课组承担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 ?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导 及教务、教研处。 ?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 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末同本 54 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 ?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 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二)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教学 校本教研必须有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 高,而最有价值的课题,则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 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我要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 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 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 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很有潜质,但为什么竟对上学如此的深恶痛 绝?又如:课堂上,我们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为何硬是听得昏昏欲睡? 再如:课后作业布置不少,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费尽心血, 可为何仍在老师考查时脑中羞涩?在教学实践中,有太多这样类似的问题需要 我们去解决,而这解决的过程,便成了最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过程。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实质,我们就更坚定了广泛开展研究的信心。自课改实 施以来,我校教师连续申报立项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14 个,参与研究者共106人,基本达到科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目标。 为了将课题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室专家来校指点迷津, 并积极召开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座谈会。教研、教务处随时进行督导检查,要求 各组积极开展调查分析,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同类课题研究的动 态,忽忘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小结,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付诸于笔端,用 文字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能围绕所研究的课题,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课题的立项到现在,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深深地感觉到,开 展课题研究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始终相信,它必将对解决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 实际问题,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 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专题研讨,经验交流 我们要求各组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经常性地进行专题研讨。要 围绕课改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 55 每一周活动一次,有计划、有计录、有总结。学校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通 过组建,“学科教研论坛”“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 学术氛围,一个好的经验,变成了多个人的经验;一个新的尝试,大家一起关 注完善;一个新的观点,大家一起铭刻于心。一次次的“共鸣”与“争鸣”使 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理论,与收获了反思与实践的勇气与信心,使我们深深地感 到要使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就必须落到实处。 (四)成立“青蓝工作室”,“以中带青,以师带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 的“温情小屋” 根据不同的学科,我们成立了语文、教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 史七个“青蓝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由同一教研组内经验稍有欠缺的青年教 师与业务精湛、又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组成,每室四、五人,按照要求 开展活动,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上课——评课全程参与,全 员参与。案例研讨、论文评点、形式多样,茶座式、沙龙式不一而足。 “精品课”:发挥作为导师的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每一单元提供一 堂观摩或研讨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教学争鸣课”:工作室内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 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会诊课”:组内指定一青年教师上课,针对其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 面,组内讨论诊断后,该教师再上直至满意。 “录相反思课”:学校将分批、有序地为所有科任教师自选的一节课进行 全程实录,以便授课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得意之举, 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青蓝工作室”的成员将有优 先录制权。 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改变了以往“师徒结对”的一对一,研讨气氛不浓, 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弊端。“学而无友必然孤”,这样一个工作团队,大家相 互请教,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导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学员没 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维在这里碰撞,操作在这里完善。年青老师找到了自己 学习的方向和讨教解惑的对象,而导师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 价值体现点,暗中较劲,发挥个人所学,把本工作室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 个团队喊出自己的口号——“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你的成功里有我的 付出,我的成功里有你的汗水!”。团队成员之间努力建立一种视彼此为工作伙 56 伴和朋友的全新观念。学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从“输 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定期举办“课改之星”评选大赛,重建评选制度,凸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在常规课堂教学、平时教案两大评比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和丰富,增加了教师平时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赛后反思、平时作业布置及 批改三个部分,使其评价更加全面。 亮点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力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课改新理念,除了 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因素之外,更着重去关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交往、思维以及目 标达成状态。 亮点三:通过三届比赛激烈地角逐,学校共有耿苗、李巧燕、李杰、高建 光等16名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锤炼骨干、树立典型 仅是我们举办这一比赛的目标之一,同时,我们也力求借此活动来推动全校听 课、评课教研活动的积极开展。所以,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在组内通过预赛 后产生,凡具备参加“课改之星”评选大赛条件的教师均需参与组内预赛,于 是,听课、评课活动蔚然成风。“课改之星”竞赛的平台,不仅为老师们提供 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整体素质 地提高。 1、从2005年起,我校就与定仙墕中学、崔家湾中学结成了帮扶对子。本着“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原则,先后有王娜、马宏武、宋飞、田凤虎等 40多名教师与所帮扶的对象进行了听课、评课、专题研讨、小型讲座等形式 多样的手拉手活动。这样的校际帮扶不仅提升了别人,更使我校教师得以不断 成长。 2、热情接待了来自定边、靖边、府谷、米脂、子洲、清涧等兄弟学校领 导及老师们的学习考察,在频繁的校际交流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 锻炼了队伍。 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目的在于:记录教师的校 57 本教研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 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个人成 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 断进取;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个人档案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内容:1、内容清单:即每一项的具体名称,可 使记录档案一目了解;2、教师基本情况(个人简历);3、荣誉证书;4、自己最信奉的教育格言;5、教育感悟;6、工作计划和总结;7、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获奖论文、教案、发表作品等;8、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 例(教育教学中的小故事);9、课例研究;10、业务学习笔记;11、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情况;12、教育教学业绩。 在对传统考评制度反思的基础上,我校重建了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的教科研考评制度。在原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之星”、“学科带 头人”的台阶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学术带头人” 的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及《先进集体和个人 评选办法》,对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教研、备课、课题组及时予以表彰奖 励。而且把教研成果也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职称晋级,甚至是能够参加外出培 训的重要条件。 考评办法包括了教师本人在内的多元参与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结合的 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教育观念、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情 况,促进教师有效反思,不断进取。主要评价方法:?教师自我评价(10%)。?教研组评价(10%)。?教科研领导小组评价(20%)。?学生评价(10%)。?家长评价(5%)。?教学成绩评价(45%)。 在与校本教研同行的探索中,我们实验中学上下一心,努力实践,收获了 令人欣慰的成果: (一)学校的飞跃 短短五年时间,一所刚刚起家的初级中学竟一跃成为一所有口皆碑的“市 级示范初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教科研 58 能力的增强有着莫大的关系,与学校建立的“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 科研兴学”这一运行体系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的成长 老师们勤于钻研,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已有近40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37篇,省级62篇,市级102篇,县级158篇。有5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此外,由郝东亚 校长、高崇贵主任以及张二东、李杰、马宏武等七位老师编辑的《初中数学竞 赛培优“举一反思”》和由张丕荣副校长、李少华主任以及郝鹏飞、汪晓波、 马宝江三位老师编辑的《中考物理优化训练》均已出版发行。 更多的教师跻身于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行列,特色教师得以迅速成 长。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名。此外,延晓云老师获得了陕西省数学老师说课竞赛 二等奖,马宏武老师在全国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国二 等奖,陕西赛区一等奖。李杰、张二东、王娜老师在市“教坛新秀”评选中独 占鳌头。刘咏梅、耿苗老师被评为县级“课改先进个人”,由他们执教的《变 色龙》和《哈尔威船长》被评为省级优质课。杨孚力、白玉萍老师均获榆林市 信息技术与实验活动评选竞赛三等奖。郝鹏飞老师荣获榆林市首届中学物理改 革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学生的发展 教科研的深入开展,让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学业成绩更是辉煌喜人。2004年中考,我校学生语、数、外及总分平均 成绩均居城区第一,有300人上线;2005年中考,数、外、理化总分平均成 绩仍居城区第一,上线人数358名;2006届毕业生的择优保送,我校入选41 人,占全县总数的1/5。在全国数理化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数学省级一等奖 7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9人,优秀奖8人,并获陕西赛区团体奖;获物 理省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10人,优秀奖10人;获化学省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7人,优秀奖3人。 课堂上,艰难生涩少了,生动鲜活多了,愁眉苦脸少了,会心微笑多了。 学生们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 达,尽情体验着与老师、与其他伙伴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 59 当然,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行为,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在开 展校本教研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还存在有许多困惑和不尽人意之处。 1、校本教研中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 2、教师间虽然有了同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但仍需更多纵向的引领。 3、少数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仍很肤浅,认为开展研究就是要著书立说 而且还会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仍处在 “要我做”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即研究”的内涵。 4、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还不善于发现而总结, 这是很可惜的,这就更需要加强学习,丰富我们的头脑,培养我们的研究精神, 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5、校本教研经验不足,急需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来提高校本教研的质 量。 1、继续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索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绝大多数教师对此在理论上是明晰的,但在实 际教学中,传统的经验管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我的书”的苦干作 风,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科研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仍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 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 点,生根于老师们的教学需要,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外在约束是基础,内在激励是升华。我们将继续努力激发教师发展的欲望 及潜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 一个不可或缺内容。不断地引导老师们坚持终身学习,在危机意识中超越自己; 坚持教育叙事,在教学智慧中发现自己;坚持行动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 己;坚持教学交往,在师生沟通中发现自己;坚持参与现场,在关系活动中提 升自己;坚持合作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坚持协同跟进,在借鉴他人 中完善自己。 2、重视案例研究,倡导深入反思中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它的来源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 课外,不仅包括教法、学法,还包括教师、学生的成长等方面。针对我校过去 案例研究浮于表面的不足,我们将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到 两次案例分析,以便对自己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或故事进行追述与反思。这些 60 故事如果不加以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 从中感悟到某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 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 践进行反思,以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今年,我校将投资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为了提高多媒体设备的 利用率,切实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我们将定期组织全校教 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除了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校外教育教学 先进理念,教育科研的实践创新等相关内容外,也需积极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 优秀设计、优秀案例、教学实录等放到学校网页上,同教研组的教师网上跟帖 评论。 4、“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的服务,包括专业支持、校本培训经费、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保 障,就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是建立教师教研专业支持制度。 学校要创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支持环境,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 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教研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并通过开展深入且频繁的 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和学校教研的整体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 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 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 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61
本文档为【绥德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成果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4KB
软件:Word
页数:6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