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举报
开通vip

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科学和艺术之间仅仅只是相互分离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不仅得出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差异,也发现了科学和艺术有其融合和互补的一面。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 艺术 关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拉契科夫给科学下的定义是:“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

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科学和艺术之间仅仅只是相互分离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不仅得出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差异,也发现了科学和艺术有其融合和互补的一面。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 艺术 关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拉契科夫给科学下的定义是:“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而艺术则一般被理解为人们以意识的直觉、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事物。尽管科学和艺术的内涵各不相同,但两者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李政道就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原因就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真理的普遍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思维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发现科学和艺术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协调。 1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分离 1.1两者之间的差异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对“科学”有这样的解释:“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可见,科学是人们用理性来把握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而艺术是人类以情感、想象为特征来把握世界,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情感。“„„科学的理论给予了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以理性的可靠性感觉,艺术给予了人类内在存在的想象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依托”。科学是理性的,讲求逻辑的抽象;而艺术是感性的,追求直觉的具体。爱波?爱伯斯费尔塔说:“艺术探索人的情感的深度,进而主要是表达信念和其他价值,而科学的目的是传达客观知识。这似乎是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差异”。科学对万事万物的解析则具有实在性、数学化与可确证性,而艺术对事物人情的阐释是再现性、表现性与人文性的,但正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使科学和艺术成为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体系。 1.2由此产生的后果 科学和艺术的差异性,使它们两者似乎存在着一个难以理解沟通或者说是敌对的空间。“查?斯诺在其《两种文化》一书中,对此进行过充分的阐述。”关于由科学和艺术的差异产生的后果的分析,其一,在科学认识中,科学家们必须用理论证明实际;而艺术不需要论证,审美的真实不在于逻辑的正确,只在于想象的可接受性以及情感的内在性。1979年出版的《辞海》描述“科学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由此体现出科学的方法是一种理性方法,即用实验观察来证实,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来推理。关于艺术,黑格尔说:“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从而体现出艺术的目的就在自身而不必外求,以自身感受为主,以形象思维为特征。因此,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很多人认为,科学与艺术是对立起来的,人为地使两者成为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领域。其二,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和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都主张分离科学和艺术。而将科学和艺术分化的思想误区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社会秩序中所建立的学院制度,即“把科学分析和哲学思辨分开,技术和科学分开,科学和艺术分开。”科学和艺术的分野,尽管体现了两大学科的成熟,但同时对两者分离的强调忽略了科学和艺术的共通,制约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不符合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 2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共通 2.1科学和艺术在本质上的美 其一,本质上的美是以对现象的观察为基础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要素的抽象,再通过对整体的思考,以此达到理性的具体。这是由感性上升到逻辑的过程,也是实现本质的美的过程。科学和艺术中都存在着这种本质的美,关于它们的本质美有如下特征:单纯性、均衡性、协调性、韵律性以及统一性。其二,艺术所具备的情感特征和美的内在规律是引起科学家共鸣的内在基础。俄罗斯著名的化学科学家在列宾、列维坦等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发现了许多令他思考的东西,他指出“我不能想象,作为一个化学家会不知道崇高的诗,不了解绘画大师的作品和优美的音乐。这样的化学家在其领域中未必能够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由此得出,艺术使科学家更敏感,也更富有探险精神。美是科学和艺术共同的基础和追求,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是因为自然的美,而这种本质上的美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美,因此,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美存在且体现在科学和艺术之中。 2.2科学和艺术在认识上的理性 在创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是主导,它起到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这也正体现了认识论中的“感受到的未必能理解,理解了的才能深刻感觉到”。思维心理学、大脑科学等的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科学和艺术需要左右脑全部思维能力的支持,每一个科学和艺术作品的诞生必然融合了人的全部创造力。逻辑思维在科学中的运用无疑是肯定的,而在艺术中同样也需要逻辑的指导。理性使艺术家以科学的逻辑从而加深了对对象的认识。康德指出:“所以审美的艺术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它是拿反思着的判断力而不是拿官能的感觉作为准则的。”黑格尔也在《美学》中指出:“艺术表现的普遍需要所以也是理性的需要,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由此可见,艺术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虽有其特殊的地位,但其内容、思维形式与科学是相互贯通、互相促进、融为一体的。 2.3科学和艺术在发展上的构想 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多年来一直倡导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共通。他提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艺术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有必要弄清楚科学与艺术为什么能够结合,结合的基础是什么,它们的结合对当代科学、艺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构想:其一,科学和艺术在本源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来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新;其二,科学和艺术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艺术通过人类的想象,以创新的方式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其三,科学和艺术是紧密的存在,科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学,它们是不可分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 3科学和艺术之间需关注的问题 3.1关于科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艺术标准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理性思维,与此同时,非理性思维也介入于其中。非理性思维具体表现为创造性思维,我们说科学发明发现中没有创造性思维是无法实现理论上的突破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有着相似的意识活动过程,正如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所言,“很多科学家都相信他们的审美感觉能够引导他们到达真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在于科学的判断是不需要听从于麦卡里斯特的审美感觉的。17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剧作家高乃依曾提出文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的核心思想,也就是“美即是真”。他把美与真直接等同起来,从而对感性中的理性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由此得出,真的事物比虚假的事物更具有美学价值,但这并不能因此推出“真也是美”。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地创造 着价值,而科学理论的价值是以事实为评判标准的,它是通过验证以理论符合于实际。而在科学研究中,若采用审美感觉即审美标准,则抛弃了理性对于科学的意义,从而扰乱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界限。 3.2关于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艺术和科学都是人类心智的创造物,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形态,两者之间不可能没有相似性,不可能完全没有相通的东西。„„然而,几乎没有什么疑问的是,艺术与科学又是这个大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的东西,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符号系统、表意系统、功能系统,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的需要。”人在现代越发注重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的自律性,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不同需求。通常我们说,科学研究源于形象思维,止于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源于艺术。但如果我们能辩证地看待在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中科学和艺术的先后顺序,具体表现为进行艺术活动的时候不一定要优先考虑到是否符合某种科学理论,从事科学研究时同样也不用首要关注其中所包含的艺术性。科学和艺术的两种行为之间是没有必要严格的区分开来的。贝尔纳对此指出:“科学情态本身并不企图教人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企图教人做这件事不做那件事则是更应该属于有同等社会性质的艺术情态的职务。艺术情态的作用之一,正在于使人对于特定动作先产生愿心,然后产生决心。这两种情态,缺此或者缺彼就都不完整,而且事实上,科学与艺术都没有缺此或者缺彼而存在着的。” 3.3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区别。科学是对自然的解释,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与方法,而艺术则是对自然的表述。本质上说,技术比科学更贴近艺术,技术也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桥梁。 其一,由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且广泛渗透于社会之中。因而艺术需要多种科技手段的参与和支持。艺术家们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运用于影视、戏剧、音乐、绘画、建筑等各类艺术形式上,塑造了传统艺术方法和人工所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同时满足了人们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而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艺术上的支撑。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于技术成果的相互利用,技术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协调和促进的作用。其二,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对于艺术形式的变革。古代手工制作是独一无二的,但如果在艺术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现代技术,则会使其成为批量生产的产物。是需要艺术品的少而精,还是保持艺术品的大众性,也是人类需要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3.4科学、艺术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世纪,精神生产成为物质生产的前提,成为人们需求的主要目标,而人类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关于现代工业社会,马尔库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异化的现实,证明了存在“单向度的人”。他认为当代极权主义的新技术的控制造就了“单向度的人”,即便这是一种科学理性。“在历史替代性选择的发展中似乎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力量会造成它自己的否定――即是说:会带来‘生活艺术’的发展吗,在已确定的范围内,随着一切社会的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强制性劳动的机械化,科学合理性的继续应用将会达到一个终点。”但这种仅由科学理性造就的人是不符合当今时代价值的。在知识社会中,一个被异化的单向度的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以及自主力,是不能生产知识产品的,社会需要的是生产产品的人,也就是具有整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乎于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其中和谐指的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黑格尔说:“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它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科学和艺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尽管在内容、思维、精神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整体上或更高层次上却实现了协调一致,而这也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怀特海说:“理性的功能在于增进生活的艺术,这是出于如下要求:要生活;要生活得好;要生活得更好。”为了达到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探索了新的出路,即美国的马克?第亚尼所编著的《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和技术》中提出的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所谓非物质社会,就是数字化社会、信息或服务型社会。在非物质社会中,信息的普及标志着社会已经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为一种“软件形式”。“随着信息的侵入,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似乎正在消失,随着这种对立的消失,工具理性以及这种理性依赖的逻辑原则也正在受冷落,严密的逻辑原则的失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这种变化体现在设计领域,即人们在产品中追求无目的性以及不可预料的一种情感价值。此外,那些以往被人们视为相互对立和矛盾的现象,不再呈现一边压倒的关系,而是共通及融合的关系。“然而在后现代社会,设计也努力向艺术靠拢,也要同艺术一样,随着不确定情感,制造一种不确定和时时变化的东西。因此,当今的设计,越来越变成下述两个领域之间的‘边缘领域’,一个是主要与物质打交道的科学的领域,另一个是与精神打交道的文学艺术领域。设计作为一个‘边缘领域’正在突破传统科学的框架,与‘非物质的东西’打交道,向主要与精神领域打交道的‘艺术领域’接近。”从技术化到艺术化,体现的是人类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景天魁.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李建盛.艺术 科学 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Eibl―bibesfeldt, I.,Human Ethology,New York:Aldine DeGruyter,1989. [5] [苏]苏霍金.艺术科学[M].三联书店,1986. [6] 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79. [7] [英]赫伯特?理德.现代绘画简史[M].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8] [苏]米?贝京.艺术与科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9] [美]阿?热.可怕的对称[M].苟坤,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77. [10] 康德.判断力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0:151. [11] 李政道.李政道文录[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12] [英]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3] [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译.科学出版社,1983. [14]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5] [英]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和技术[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6] 黄瑞雄.科学.科学评判标准和科学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7] 任云.科学与艺术互动辨析[J].文艺研究,2005(1).
本文档为【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