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特编制《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1)以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适应环鄱阳湖生态区发展新机遇,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提升城市在 区域中的战略地位,促进樟树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3)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推动樟树产业向集群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
樟树市城市总体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特编制《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1)以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适应环鄱阳湖生态区发展新机遇,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提升城市在 区域中的战略地位,促进樟树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3)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推动樟树产业向集群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延续城市文化,体现山水体色,提升城市环境品味,建设宜居城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6]第146号) (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5)《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宜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市域:包含樟树市下属街道和乡镇,面积1290.99km?。 1 规划区:鹿江街道、淦阳街道、福城街道、张家山街道、大桥街道、阁山镇、 洋湖乡、观上镇横里村、洲上乡溪西村、洲山村、榆树村、严埠村,面积约为 33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赣江两岸的城区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42km?。 本规划条款中带“黑体字”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照本规划实施。若确需修改调整,必须严 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调整。 本规划是樟树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 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2 (1)工业新城。发挥樟树药、酒、盐和保险设备生产集群的优势,实现轻 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打造江西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生产服务业和生活 服务业,实现二产三产长平衡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布局契合,实现就业岗 位与居住空间协调,实现职住平衡。 (2)文化名镇。体现樟树作为江西省千年名镇的重要地位,打造中国药都, 延续和保持樟树文化,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发展文化产业,丰富群众生活;打造 成为环鄱阳湖生态区内重要的休闲旅游胜地。 (3)宜居城市。合理利用赣江、芗溪河等水系资源,建设舒适的居住环境, 建构和谐社区;加强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现代服务业高地;提供充 分的创业、就业机会,保障各阶层的需要,实现和谐社会。 (4)生态城区。提高产业门槛,保护湿地和沙洲,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公 园绿地和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绿地系统,形成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城区; (1)抓机遇,做准备,融入区域发展 (2)抓全局,铺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3)抓新区,强中心,引导空间增长 (4)抓环境,提品质,构建宜居城区 (5)抓战略,留通道,强化门户地位 (6)抓时序,按规律,推动跨越发展 (1)准备阶段(2008-2015年)。这一阶段樟树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重 点向重工业发展倾斜,以盐化工基地的建设为重点,人均GDP达到4800美元,GDP总量达到200亿人民币;这个阶段主要为樟树的工业重化做准备。 3 (2)启动阶段(2016-2020年)。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樟树的经济总量已 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实现轻工业和重工业齐头并进,人均GDP达到7400美元,GDP总量达到322亿人民币。 (3)完善阶段(2021-2030年)。樟树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发展加速, 人均GDP达到1.46万美元,GDP总量达到695亿人民币。 4 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59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62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68万人。规划期间市域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为1%。 近期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54%,城镇人口32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60%,城镇人口37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70%,城镇人口48万人。规划期内市域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1)以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 (2)优先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城镇。 (3)突出特色,完善职能,提高城镇化质量。 (4)提升城镇人口整体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1)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策略是强心聚点、沿江沿路。进一步集聚和强化 中心城区职能,服务和带动市域发展。并依托铁路、公路、航道,优先发展重点 城镇,集聚人口与产业。 (2)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城两翼两带三轴”的空间结构。“一城”指中心 城区,为市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两翼”包括临江和盐化工基地,其中临江镇发 展成为市域副中心;盐化工基地是江西省重点产业基地。“两带”指以浙赣铁路、 沪昆高速公路沿线为赣江西侧的发展轴带;以滨江105国道沿线为赣江东侧的发 5 展轴带。“三轴”指南北向的S314、S220省道等为辅助发展轴。 按照主要职能,市域城镇划分为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农贸型城镇、旅 游型城镇四种类型。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 类型 职能 樟树市区 综合型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临江 综合型 市域副中心,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以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 商品集散流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 阁山 工贸型 为盐化工基地、四特“两城”提供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工贸型城镇 黄土岗 工贸型 以粮食、药材加工及商贸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永泰 工贸型 以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集散流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观上 工贸型 以保险设备制造、粮油加工、药材种植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昌傅 农贸型 市域生猪养殖基地,以粮食加工、生猪养殖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店下 旅游型 南昌都市圈的休闲旅游基地,以生态旅游业、绿色农业为主导的旅 游城镇 吴城 旅游型 以文化旅游、粮食加工为主的旅游城镇。 经楼 农贸型 以粮油加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义成 农贸型 以粮油加工、药材种植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中洲 农贸型 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刘公庙 农贸型 以粮油、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洲上 农贸型 以生猪养殖、药材种植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为中心城区、重点镇和一般镇。规划临江、黄土岗、 永泰为三个重点发展城镇,其他为一般城镇。重点镇的规划人口规模在0.5万人以上,其中临江镇的人口在3-5万人,黄土岗和永泰在0.5-1万人之间,一般城镇的人口在0.3-0.5万人,其中昌傅和经楼现状城镇人口规模较大,规划人口规 模按照0.5-1.0万控制。 樟树市域城镇人口规模结构 城镇 规划城镇人口(万人) 规划等级 中心城区 40 市域中心 临江 3-5 重点镇 黄土岗 0.5-1.0 重点镇 6 永泰 0.5-1.0 重点镇 昌傅 0.5-1.0 一般镇 经楼 0.5-1.0 一般镇 阁山 0.5-1.0 一般镇 店下 0.3-0.5 一般镇 刘公庙 0.3-0.5 一般镇 观上 0.3-0.5 一般镇 吴城 0.3-0.5 一般镇 义成 0.3-0.5 一般镇 中洲 0.3-0.5 一般镇 洲上 0.3-0.5 一般镇 形成以樟树中心城区为枢纽,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 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乡镇之间的便捷联系,与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空间布局相协调,运输组织合理、设施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可持 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1)规划完善樟树东站的建设,争取樟树东站等级由四等站升为三等站。 规划建设京九铁路货站,建设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 (2)完善樟树站及张家山货运站的建设,结合樟树汽车总站,提升樟树站 的客运能力;结合赣江河西港区泊位建设,在张家山货运站发展铁路和港口联运。 (3)结合铁路发展规划,争取客货车在樟树设站,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4)妥善处理好市区内铁路专用线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建设处理好交叉口, 既确保铁路专用线的畅通又确保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 江西省区域性重要港口、赣江中游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依托赣江、 7 融入长江、干支直达、江海相通的总体格局,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 港口基础设施与赣江主通道通航等级相匹配,水陆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现代化港 口,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构筑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赣江二桥以下航道为三级航道。水源保护岸线位于规划赣江二桥上游 1000米以上岸线。 河东港区主要为樟树市河东地区水运物资及盐化工基地服务。河西港区为城 北工业园区和樟树市河西地区水运物资流通服务,并作为周边城市水运货物的中 转港口。 (1)国道105线南移,构建赣江东岸交通走廊。 (2)改造清萍公路,构建赣江西岸交通走廊。 (3)改造清高公路,改善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联系。 (4)增加跨江大桥,加强樟树市域中部与高安的联系。 (5)拓宽樟观公路,增加与丰城、抚州的联系通道。 (6)增加联系道路,加强主要旅游景点交通。 (1)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按照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坚持把节流放在首 位的方针,立足节水,深化节水工作,以节水求发展,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 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缓解和改善供需用水矛盾。 (2)通过工程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规划期内有步骤的改造现有 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通过必要的工程措施,使水资源在区域之间 可以相互调配。 (3)水资源利用优先排序。在枯水年,水资源优先供给生活用水,其次保 障基本农产品的用水,再次保障生态和工业用水,最后供给一般农业。 8 中心城区扩建现状三座水厂,以赣江水为水源。市域内其他乡镇单位独立建 设供水系统,分别自建给水处理厂,以优质地表水作为水源。农村地区采用地下 水为水源,建设一体化给水处理设施,保证供水安全。 规划扩建中心城区现状污水处理厂,并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使得中心城区 总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日。 规划在每个乡镇内都建立污水处理站,使其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规划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一体化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节约污水处理成本。 规划扩建现状220kv清江变,新建张家山与盐化工2座220KV变电站,使得总主变容量达到990MVA。以该三座220KV变电站为电源点,强化与外部赣西电 网联系,以便输送电力进入樟树。 规划扩建现状2座110KV变电站,其中张家山变主变容量扩大为94.5MVA,樟树变主变容量扩大为94.5MVA。并在整个市域新建8座110KV变电站,形成樟树市域的110KV高压环网,提高供电可靠性。 规划期末,市域内有昌傅、黄土岗、刘公庙、经楼、吴城、观上、让山7座35KV变电站,为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 规划期末,整个市域形成220/110/35/10kv的四级电网结构,符合樟树市域 整体的发展需求。 规划樟树市域远期电话普及率为60部/百人, 远期规划人口68万人, 市话用户将达到40.8万户。规划保留现有邮政局、支局(所),增添设施,提高服务 功能,以加快邮件传递时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运邮能力为重点,建设快速、高 效邮运网。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 9 (1)赣东大堤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赣西消江堤、袁河堤、蒙河堤、 清丰堤按20年一遇防标准设防。 (2)贯彻“上蓄、中通、下泄”的原则,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加强水库 的控制作用,加快泄洪道建设,疏浚内河,建立高标准的防洪体系。 (3)对大面积圩区及水库要重点设防,进行加固处理。 到2015年,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进一步改善。 到2030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效 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 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按地形地貌、生态服务功能等要素将市域划分为4类生态功能区,制定相应管制措施。 (1)赣江水源涵养与洪涝防治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洪 涝防治,辅助功能为水土保持。 (2)西北部与南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为山林养育、 生态保持和治理水土流失,辅助功能为旅游开发。 (3)东北部平原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本区位于市域东北部,以平原地貌 为主,是樟树市主城区的建成区和规划扩展区范围,是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 区域。 (4)西南部丘陵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改善农业和农村生 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 10 鼓励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结合药、酒、盐、机械等主要产业,加快城南应用 教育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城西中学教育园区,吸引先进技术, 鼓励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区域性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 好更快的实现产业现代化进程。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布局于市域中心城市的城南和城西教育园区内,结 合高教园建设,保障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形成高等院校聚集区。中等教育主要 布局于中心城市和重点镇,提高教育水平。一般镇主要发展初等教育,适度发展 中等教育。普及义务教育。 市级以上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艺术中心等应布局于樟树 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如樟树博物馆、樟树艺术剧院、 樟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樟树古城展示区,服务于整个市区,满足群众的文化生 活需求。重点镇应设立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一般镇应设立图 书馆、文化站、老年活动站。 中心城区配备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市级体育中心,能够承办省级运动会单项 赛事,主要承办市级体育赛事。重点镇力求拥有一处体育场馆设施;一般镇配备 健身设施,主要服务于居民日常体育锻炼需要。 中心城区配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医院、防疫站。重点镇配置中心医 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血防站等设施。一般镇配置卫生院、防疫站,血防站。 11 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樟树建成江西省以药文化、养生保健为主题的新兴旅游城 市,到2030年,把樟树建成驰名中外的中国药都和中国休闲养生保健胜地。 樟树市的旅游生产力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山、一江、两镇、两城”。一 山为閤皂山(含玉华山),一江指赣江,两城分指吴城和筑卫城,两镇各为樟树 镇(即樟树市区)和临江镇。形成以閤皂山为龙头,以市区为核心,以“吴城” 和“筑卫城”为两翼的旅游开发框架和格局。 (1)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星级酒店、购物、 娱乐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商务酒店、度假宾馆、旅游宾馆、大众旅社、家庭旅馆 等各种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住宿类型;逐步形成具有樟树特色的餐饮购物体系。 (2)推进区域城市协作,接轨旅游城市网络。加强与省内重点城市的合作, 集中开发培育旅游辐射区,形成服务于全省的旅游中心城市网络格局。 (3)严格保护旅游资源,调节旅游开发力度。保护赣江水体旅游资源,保 护湖库水体旅游资源,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水面养殖与水源库水质保护的关系, 要严格遵守不破坏水质的原则,旅游度假设施只能在严格保护水体的前提下适度 开发。 12 著名的药都、酒乡、盐化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文化底蕴 深厚的滨江宜居城市。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 江西省重要盐矿和盐化工基地 , 江西省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流通基地 , 全国重要的医药种植、研发、生产、流通基地 , 具有历史人文、山水景色特征的区域性旅游胜地 , 樟树市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25万人,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29万人,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40万人。 22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7.5km;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1.5km; 2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2km。 13 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利用优质农产品进行高附加值 的深度加工,带动绿色有机农业和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延伸拓展食品产业链, 重点发展饮料制造、绿色食品深加工、食盐开采加工业,并与医药产业关联发展 以生物保健为方向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现状的中成药制造业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上游进行拓 展,重点培育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产业,并依托和关联精细化工产业,重点拓展化 学药品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医药物流、会展、研发、保健及配套产业,打造现 代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从化学原料品的制造,逐步向日用化工、精细化工、新 型化学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构建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机械设备制造集群: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壮大和拓展保险设备制造产业的 规模和范畴,以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向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打造 先进机械设备制造集群。 (1)江西省医药产业组织与服务中心。依托樟树药都的品牌,争取成为国 内外大型医药企业的总部基地。进一步提高樟树药交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适应 市场需求趋势,积极扩展和提升福城医药园、医药交易中心的服务能力,强化医 疗器械与药品集散、展示、流通、交易职能。 (2)赣西绿色农产品集散流通中心。充分发挥樟树及周边地区在农业、农 产品上的传统品牌优势,以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基础,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条 件和物流服务能力,建设赣西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成为赣西区域的绿色农产品 集散与流通中心。 (3)赣西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依托樟树火车站、樟树港、沪昆高速公路, 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物流企业,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完 善产业供应链,构建公路-铁路-港口联动的物流体系。 14 禁建区指依法确定、区内严格禁止城镇建设及与限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的 地区。禁建区主要包括地形低洼区、坡度大于20%的区域、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 军工企业防护距离、文物核心范围、自然保护区、蓄滞洪区等区域。该类区域主 要有赣江沿线,规划区南部坡度大于20%的山体,军用机场相关区域,筑卫城遗 2址保护区等,面积约为70 km。 限建区限建区是指需要限制建设行为的地区,不宜进行城市建设,主要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影响范围、坡度在10%-20%之间的区域、机场净空控制等 2区域。规划区内分布于适建区以外除禁建区的广大区域,面积约为156 km。 适建区指在在城乡规划确定的空间增长边界或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 依照城乡规划进行的地区。主要是指禁建区和限建区以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赣 2江两岸,机场净空以北的区域,是适宜城市进行建设的地区,面积约为76km。 已建区指规划基期确定的已有城镇建设用地的地区。主要包括现状城市建设 2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8km。 2(1)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8km。对中心城区内的城 市建设用地,应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要求。 2(2)农业用地。规划区农业用地规模160 km。主要集中城市增长边界外围 的农业用地。对于农业用地,应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樟树市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进行管理,以保障中心城区外围需要发展保留村庄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 2(2)生态用地。规划区生态用地规模65 km。主要是主城区公共绿地、河 流水系及湿地公园、规划生态绿地、生态廊道、山体等。保证中心城区生态用地 15 边界,保护山水资源格局,满足生态涵养要求。 2(4)其它用地。规划区其它用地47 km。其他用地主要为山体林地或园地。 (1)划定保护范围,加大遗址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筑卫城遗址保护规划三 级保护范围(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范围)的保护要求。 (2)规划遗址公园,实施遗址整体保护。采用公园式遗址博物馆类型整体 性保护,在一般保护区范围内设立造型、体量、色彩与筑卫城遗址相适应的服务 区。 (3)丰富展示方式,宣扬筑卫城文化。在筑卫城遗址外围设保护大厅在一 般保护区还原历史聚落等方式。 (4)强化周边协调,维护遗址背景条件。明确周边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分 区、开发强度、道路布局、建筑格调、市政安排等遗址背景环境的控制性要求 (1)配套居住用地,解决就业人员生活问题。规划部分居住用地,作为部 分就业人员以及拆迁住户的居住用地。 (2)提供快速公共交通,方便居民通勤。采用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和基地内 部公共交通系统相互结合的方式,保证中心区与盐化工基地之间的快速公交通 道,方便居民通勤。 (3)严格控制遗址周边的建设活动,减少对历史文物的冲击。严格依照筑 卫城遗址保护范围,来安排盐化工基地的建设活动。对于已经对遗址构成影响的 建筑物,要采取改善或者拆除的方式,减少对历史文物的冲击。 (4)加快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预留足够的绿化带。加快推动盐化工基 地污水处理厂和变电站等设施建设,将盐化基地的排污应与城区的排污规划相结 合,支持盐化工基地项目建设,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 16 (5)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外运输体系。推动盐化工基地内京九 铁路的货运专用线建设,延伸开源路,跨江连接至高速公路连接线。 (1)整合阁山镇与四特城发展规划。调整阁山镇的发展规划,适应四特两 城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两城带来的产业发展机会,带动阁山镇的产业发展。 (2)协调与盐化工基地的关系。在两片区域之间设施较宽的防护绿带,加 强两个园区的之间的道路联系,整体提升中心城南部地区的实力和规模;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四特两城需要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与盐化工基地共用污水处理厂。 (4)增加居住服务设施。扩大阁山镇的人口规模,争取吸引部分的就业职 工在阁山镇居住。 到2015年,完成“城中村”和 “城边村”的综合治理改造,将其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地区。 到2030年,完成“城郊村”改造,实现中心城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全面改造城中村,构建现代化社区。以建成区范围内的村庄改造建设 为主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逐步推进改造,全面实施城市化。 (2)分期整治城边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近中期城市拓展空间,城市相 邻,与城中村一样进行城市化改造的村庄;远期城市扩张空间内的的村庄,引导 居民向城镇集中,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3)提升重点城郊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主要结合迁村并点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提升生活质量,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 17 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六通,全部享用城市交通、给水、排污、供电、通 讯、燃气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全部享用城市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 育等设施。 城边村和城郊村中的村委会基础设施实现四通,享用城市的交通、供电、供 水、通信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尽量享用城市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 育等设施。 城边村和城郊村中的自然村配套必需的给水、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 18 樟树空间发展战略为西扩、东调、南优、北进。“西扩”是指城市向晏公堤以西扩张,在晏公堤以西规划建设约8平方公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新城区;“东 调”是指加速中心城旧城改造步伐,逐步完善沿江路、四特大道、盐城大道沿线 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南优”是指适应南部盐化基地、四特“两城”建 设,优化城市向南拓展;“北进”是指加速启动樟树赣江公路大桥双桥建设、高 速公路连接线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桥北滨江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向北 推进。 中心城区整体的空间结构为“一江两岸,三园四区 ”。一江两岸指充分发挥过境穿城的赣江水系资源优势,按照沿江、滨江、跨江的发展时序,逐步将樟树 建设成为一个跨江城市;三园指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建设好誉 家洲水上公园、龙溪河湿地公园、草溪河湿地公园三大公园;四区是根据产业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定为城北区、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 构筑“两轴三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东西向拓展轴位于赣江南岸、药 都大道沿线地区。联系主城和西部新城,是引导老城行政、服务、居住职能跨越 晏公堤向西部新城方向拓展的重要通道。南北向联系轴跨越赣江两岸,旨在加强 赣江两岸地区的空间联系,促进生产性服务职能的向北转移。 “三心”是指老城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和城北片区中心。老城商业中心 以共和西路、药都大道、共和东路五路交叉口为核心,结合老城历史风貌的保护、 传承传统商业特色,疏解老城职能,塑造全市的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位于赣 19 江南岸、盐城大道以西地区,是新的行政中心、市民文化和活动中心。城北片区 中心是城北地区主要的生活服务中心。 根据现状空间结构、地区边界以及城市组团规模结构,将樟树中心城区划分 为9个组团,为城北区的汊口组团、张家山组团、桥头组团,城西区的洋湖组团、 龙溪组团,城中区的福城组团、老城组团、学院组团,城东区的站前组团。 20 樟树市中心城区的保障性住房户数占住房总量的30%-40%,商品住房占到60-70%。2015年、2020年和2030年住房建筑总量分别为800万平方米、958万平方米和1400万平方米。 依据樟树市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将樟树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分为四大片区、 9个居住组团,分别为城北区的桥头组团、张家山组团和汊口组团,城西片区的 洋湖组团和龙溪组团,城南的福城组团、学院组团、老城组团和城东的站前组团。 规划保障性住房用地1.54平方公里,结合主要交通干道,在中心城区范围 内均匀布局。 21 市级中心为老城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和城北片区中心。老城区商业金融 中心,主要为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等综合服务功能。行政文化中心主要承 担行政办公、商务会展等功能;城北片区中心主要承担商务办公、信息咨询、商 贸物流等生产服务功能。 各组团中心为本组团提供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体育、娱乐、办公等配 套服务设施,同时,考虑与市级中心进行错位布局,以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效能。 将主要行政办公用地集中搬迁至城西片区,结合未来的商业金融、文化娱乐 等用地,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加强居住区和社区级管理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发 展。 规划形成市级、组团级两级商业服务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包括老城商业中心、 汊口和洋湖两个商业副中心。 组团级商业中心主要辐射周边地区,包括福城组团、学院组团、站前组团、 张家山组团、桥头组团、龙溪组团等组团中心。 市级文化中心:老城文化中心,结合市图书馆、老博物馆以及其他娱乐设施, 22 依托药都公园、利用机构搬迁和旧城改造,形成集文化演出、展示、休闲、教育 为一体的文化中心。 分区级文化中心:包括城西片区文化中心、城北片区文化中心。结合各分区 中心集中布置分区级文化设施,形成包括图书馆、影剧院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 动中心。 适应城市建设速度和规模,新建和扩建一批普通中小学,对现有中小学全面 进行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强城区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新建 居民小区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配套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的中小学。旧城 改造时对占地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校要适度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标准化 学校,促进物质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规划期内城区义务 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100%。 加快城南教育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南昌理工学院樟树校区和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充分发挥现这些学校在全市农业科研和职业教育的 资源优势,实现服务于全市的目标。在城西片区的龙溪组团内新建城西高等教育 科技园区,引进新的高等院校。结合药、酒、盐、机械等主要产业,以产学研一 体化的目标,吸引先进技术,鼓励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区域性的技术创新 基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洋湖组团规划新的体育中心,建设一批重点体育设施项目,包括标准田径 场,室内球类馆以及一个大型市外健身广场(提供多个室外篮球场,乒乓球桌以 及建设器材)。对现有设施进行修缮,以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樟树市民。 加强片区和社区级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健身职能,按人均不低于0.2平 方米的用地指标。充分发挥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校体育设施的作用,在不影响正 常工作前提下,推动对社会开放。 在福城组团,城西片区和城北片区各新建大型综合医院一所。鼓励民营医院 23 建设,更好的实现医疗资源的空间分布。 构建以大中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两级社 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进行设立,对部 分现有医院和现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 制。 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对能力。 规划在阁山镇江背村新建社会福利中心一处,在张家山、大桥敬老院预留用 地。 24 城北工业园区。以仓储、医药、服装、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 市级综合工业园区。应严格控制有污染的企业进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提升产业 结构,控制用地规模;结合企业配套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产业,在园区内配置物 流园、科技研发中心。 城西工业园区。以医药产业流通及交易、盐化工产业的原料采集(采盐)为 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近期盐矿工业区可保留原址,远期应向盐化工基地搬迁; 控制、治理盐矿污染,周边预留100米宽安全防护绿带。 东村工业园区。以食品饮料、仓储物流、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 严禁布置污染较严重工业企业,对现状有大气污染的化工厂予以搬迁。对保险设 备生产企业进行空间整合,改善片区交通条件。 桥头工业园区。园区以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面积约0.7平方公里。与北侧农副产品物流园、农产品集贸市场共同组成赣西农产品集散基地。 城北工业品货物物流园。是城北工业区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产业,往高安、南 昌方向,面向赣江沿线赣西城市中远距离、水陆联运的工业品货物集散中心。 城北农副产品物流园。充分发挥樟树及周边地区在农业、农产品上的传统品 牌优势,以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基础,建设赣西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成为赣 西区域的绿色农产品集散与流通中心。 城西医药品物流园。扩展和提升福城医药园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医疗器械与 药品集散、展示、流通、交易职能,打造江西省医药产业组织与服务中心。 25 (1)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采取一个开放结构、灵活尺度的保护体系, 能适应其保护需要。 (2)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以三皇宫为中心,梳理改造历史街区。保护 构成历史风貌的环境要素,突出整体风貌的保护。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 施,改善环境和提升质量。采取分类对待,保护、拆迁,改造,重建相结合的原 则,对老城区历史街区进行改造。修缮毛泽东故居,使其重新开放。 (3)延续发扬非物文化遗产。建立樟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 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多重方式,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保护现存较完好的文化空间本体,努力恢复部分已消失的文化空间,如恢复戏楼的观演功能,恢复街道的传统庆典活动等。 (4)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积极开 发文化旅游产业,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延续提供积极的保障。 (5)扶持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在确保地方政府财政专向支出的同时,应多 争取国家的专项保护资金,辅以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多方合作,以确保文化保护工 作的资金支持。 传统街区保护范围:根据现状的文物分布和街区形态,划定新民路、市背街、 沿江路、淦阳路内的地区为历史传统街区,加强对该传统街区的保护性修缮改造。 三皇宫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建设,毛泽东同志故居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 建设,周边控制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在三皇宫与毛泽东同志故居之间开辟一条 历史休闲步行街,构筑具有历史风貌特色,反映樟树药文化、酒文化、商文化特 色,串联具有居住、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和旅游为一体的商业居住街区。大 码头与望津楼规划为旅游休闲广场,供游客和城市居民游览、休闲。 26 (1)突出政府主导,规范建设管理 (2)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土地效率 (3)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品位 (4)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 (5)梳理城市道路,增加交通设施 (6)改造危旧住房,提升居住质量 (1)对旧城区内的居住区/旧工商住混合区,采用优化维持、综合整治、整体改造等手段,改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条件,增加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方式, 提升旧城居住区整体环境质量。 (2)对旧工业区采用功能置换、升级转型和整合优化等手段,完善配套设 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通过统一的更新改造开发,改善工业区居民的居 住环境。 (3)对城中村采用加强廉租房建设, 完善城中村的管理体制和社区组织体系,分类分时序改造物质空间改造等手段,将城中村的土地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统 一利用,营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面貌。 27 总体目标:依据樟树市的自然条件,以生态绿化为基础,以公园绿地为重点, 以居住区和庭院绿化为普及环节,以街头绿地为点缀,以道路绿化和城市组团间 隔离绿带以及沿河、沿铁路防护林带、赣江生态绿带为网络,构建水绿交融的滨 江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和城市景观。 近期目标:初步形成省级园林城市的绿化系统框架,完善公共绿地建设。重 点提高老城区绿化景观品质,加强城市公园、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观节点以及沿 草溪河绿化带的建设,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地率25%,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7.5平方米左右。 中期目标:完善省级园林城市的绿化系统框架,提升绿地系统品质,实现城 市建成区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8.0平方米左右。 远期目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各类标准,实现城 市建成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左右。 (1) 依托赣江生态绿化,构建绿化系统格局。以赣江生态绿化为基础, 通江绿廊和环路绿化为脉络,大型集中生态绿地为核心,点状公园街头绿地为节 点的绿化系统格局。 (2) 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加快防护绿地建设。合理布置各级各类公园和街 头绿地,提高公共绿地总量,改善城市环境品质;重视并加快污染工业与居住区 间的防护绿带以及贯穿城区的部分铁路支线,如通往江西盐矿、富达盐矿的铁路 支线的防护绿带建设。 (3)重视近期实施策略,分步实现绿化目标。制定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及公 28 园节点项目库。加快滨江绿地建设,构建生态绿地基础;建设部分绿廊和绿环, 构建绿地系统骨架;建设一个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性绿心,迅速提升绿化系统品质;建设一个市 级和多个区级公园,塑造示范性节点,逐步实现滨江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和城市 景观。 (4) 融合山水人文资源,突出药都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和山水格局的提 炼,突出体现药都、酒乡、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构建独具樟树自然与人文特色 的绿地系统。 构建以赣江为纽带,形成带、环、廊、园的多层次绿地系统格局,形成“一 江两岸、两环三心、三园四廊”的绿地结构。一江两岸是指以赣江为母体,沿赣 江两岸建设生态绿地走廊及滨江公共绿地,形成沿赣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廊道。三 心是江心誉家洲生态岛、龙溪湿地公园和芗溪湿地公园;两环是指沿外环河内环 路绿化形成的绿环。四廊是指龙溪廊道、芗溪廊道、望江绿化廊道和汊口廊道; 三园是指城区内三个市级公园,分别指汊口公园、市民公园、药都公园。 市级综合公园一览表 序号 公园名称 定位 1 药都公园 位于老城中心,现状基础较好,深受市民喜爱。本次规划结合水系 疏浚和整治、旧城改造扩大药都公园用地,完善配置休闲、娱乐等 设施、建成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服务老城地 区。 2 市民公园 位于西部新城区,行政文化中心以北,用地面积约10公顷。规划 结合行政文化中心打造地区小高地,布置假山跌水等,共筑纵向通 江景观轴。 3 汊口公园 位于赣江北岸西区,清萍路和外环西路交叉口的东南角,用地面积 约47公顷。规划结合汊口湖25公顷的水面建设以观赏、水上游览 为主要功能的水景公园,服务城北生活区。 29 区级综合公园一览表 序号 公园名称 定位 1 站前公园 位于樟树火车站附近,环城北路与站前路交叉处,作为站前标识性 门户公园,用地面积约2公顷。 2 城东公园 位于阳明路、春光路交叉处,作为服务居住区的区级公园,面积约 9公顷。 3 洋湖公园 位于西部新城、药都大道与人民大道交叉口的西北角,用地面积约 10公顷。规划结合现状水面建设以休闲、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服务西部新城地区。 4 张家山公园 位于张家山油库西侧,五路交叉口东南角,是城北重要交通节点, 用地面积约3公顷。 5 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位于城区西侧、仁和路与体育路交叉口的东北角,用地面 积约14公顷。整合体育中心及草溪河等景观要素,规划以体育运 动为主题的休闲公园,服务城西地区。 6 学院公园 位于城区南侧,盐城大道和学院路交叉口东南角,用地面积约10 公顷。规划结合现状草溪河水面建设以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公园,服 务城南地区,主要服务人群为大学生和青少年。 7 薛溪公园 位于赣江北岸、城北地区,清萍路与清萍路交叉口东北角,用地面 积约7公顷。薛溪公园是重要的门户公园,起到展示地区风貌的重 要作用。规划建议通过设置标志性雕塑及布置图案形绿化的方式塑 造标志性门户公园。 8 柏里公园 位于城北地区,内环北路以北地区,服务柏里组团。 街头绿地一览表 序号 位置 面积(公顷) 1 振兴路与新民路交叉口 1.3 2 药都大道与新城路交叉口 0.7 3 药都大道与西城路交叉口 0.7 4 杏佛路与药都大道交叉口东南角 0.7 5 大桥路与沿江南路交叉口西北角 0.6 6 江盐路与药都路交叉口西南角 0.6 7 江盐路与药都路交叉口东北角 0.3 8 药都大道与药都路交叉口西北角 1.3 9 四特大道以南、近学院路 1.2 10 学院路与盐城大道交叉口东北角 2.0 11 学府路与阳明路交叉口东南角 3.0 12 园区四路与工业六路交叉口西北角 0.9 13 工业八路与沿江北路交叉口西南角 0.9 14 观下路与公园路交叉口东北角 0.5 30 (1)赣江生态绿带。沿赣江两岸建设生态绿地走廊及滨江公共绿地,形成 沿赣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廊道。 (2) 誉家洲生态岛。设置誉洲公园、滨水休闲区、艺术集中营、野炊等项 目。 (3) 龙溪湿地公园。作为老城和新区间的绿楔,提升龙溪河两岸环境品质。 (4)芗溪湿地公园。通过植物培育,成为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为一体的 芗溪湿地公园。 31 特色之城:构筑清晰、有序的空间意象,强化城市的个性特色,增强城市可 识别性。 有机之城:梳理城市空间结构与肌理,引导建筑的合理布局,形成生动有序 的空间形态。 宜居之城:梳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提高城市活力和生活品质,使樟树成为 适合居住、工作、休憩与旅游的宜居城市。 “三心四轴四廊”的总体设计结构。三心是指老城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 心和城北片区中心。四轴是指杏佛路景观轴、药都大道景观轴、行政中心景观轴、 城北片区中心景观轴。四廊是指龙溪绿化廊道、芗溪绿化廊道、汊口绿化廊道和 望江绿化廊道。 (1)老城片区:对三皇宫、大码头等历史文化地区整治修缮,保留和局部 复原千年古镇的风貌。 (2)城西区:生态新城、文化新城。充分利用滨江和生态绿地的环境资源, 塑造高品位、高标准的新城风貌。 (3)城北区:现代工业园区和生活配套区,通过塑造滨江地区生活服务带 提升城北区的整体形象。 规划建设3处景观性节点、3处功能性节点、3处交通性节点。景观性城市 节点是指大桥路与药都路交叉口、行政文化中心、城北商业文化中心;功能性城 市节点是指老城商业中心、体育中心、新城中心。 32 建立与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协调、支持樟树城市空间拓展、设施网络 完善、运输组织合理、内外交通枢纽顺畅衔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通 过合理的交通枢纽布局与场站设施建设,加强樟树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与对外 运输设施的衔接,强化樟树作为区域交通门户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成为区域性物 流中心城市,为赣中、赣西地区提供物流交换服务。 出行总量目标。城市交通系统能够满足全日8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 交通方式引导目标。市区居民出行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20%,非机动车出行50%,小汽车出行20%。 机动化发展目标。2030年中心城区私人小客车拥有量大约在4万辆,约千人100辆,机动车拥有总量在6万辆,千人拥有率约为150辆。 规划骨干路路网整体呈现“十字加双环”式骨干路网格局。“十字”指南北 向杏佛路-大桥路-高速连接线,东西向的药都大道;“内环”是指四特大道-赣江二桥-内环北路-赣江三桥,“外环”是指樟树大道-赣江四桥-外环北路-赣江五桥-外环五路。 规划新增4条跨江大桥,联系赣江南北城区。开源路向北,形成外环路东段, 建设赣江五桥;四特大道东段向北形成内环东段,建设赣江三桥;四特大道西段 33 向北形成内环西段,建设赣江二桥;樟店西路向北形成外环西段,建设赣江四桥; 改建现有赣江大桥,增加桥面宽度,提高通行能力。 快速路。包括外环路、国道105新线等道路,是四个功能片区主要的联系通 道,和货物集散快速通道,承担主要用地功能片区间的中长距离交通联系,严格 控制沿线的道路开口间距。 主干道。包括内环路、清萍路、药都大道、葛玄路等道路,主要是联系组团 的通道。其他的主干道包括城北区的工业二路、工业七路、油库路,城西区的人 民大道、盐城西路、新民路,城东区的仁和路、府桥路、盐城大道、学院路等。 次干路。改造城北工业区、老城区等已有的次干路网络,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改善路网的系统功能。新建区域应当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道路网。次干路包括城 北区的工业一路、工业三路、工业六路、园区二路、沿江北路、园区四路、工业 九路、张家山路等;城西区的建设路、沿江南路、新城路、龙溪路等,城东区的 新民路、江盐路、康民大道、楼门前路等。 规划国道105新线与外环西路(新樟店线)、外环东路(开源路)相交处设 置互通立交,大桥路与外环相交处设置立交。 樟树公交干线规划设置四条公交干线。在各个片区内,规划公交支线和社区 公交联系城市中心、社区中心和产业园区。 规划预留公交首末站2处,包括樟树火车站首末站、汽车西站。 34 樟树中心城区主要以赣江为水源,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2030年共有3座水厂向樟树中心城区供水,总供水规模为29万吨/日,水源取自赣江。第一水厂的供水规模15万吨/日,第二水厂的供水规模6万吨/日,盐化工水厂供水规模8万吨/日。 城市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城东区与城西区给水干管以东西向为主要敷设方 向,主要沿四特大道和药都大道敷设,给水主干管径以DN600-DN800为主。城北区主要沿清萍路由西向东敷设,给水主干管径以DN600-DN800为主;。 现状建成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逐步改造为分流制;规划新建区采用雨污完 全分流制。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以及河流水系的分布划分排水分区,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 的规模,优化污水管网系统,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2030年中心城区共有3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合计为20万吨/日。 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至10万吨/日规模,尾水排入赣江;新建城北污水处理 厂,设计规模4万吨/日,尾水排入赣江;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万吨/日,尾水排入赣江。 35 规划利用自然河道、泄洪通道,洪水季节蓄滞洪水,解决城市雨水排放问题。 规划电网中心的主力电源点为清江220KV变、张家山220KV变以及盐化工220KV变。 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共有220kV用户变电站3座,其中扩建现状清江 变、新建2座。220kV变电站向城区供电容量共计600MVA。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共有110kV变电站6座,其中扩建现状2座、改建1座、新建3座。110kV线路走廊宽度按25米控制预留;220kV线路走廊宽度按35米控制预留。 统筹规划樟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产业优化整合,实现信息资源 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 规划保留市电信局,在原址进行增容扩建改造,市区市话容量需增加5万门, 电信管道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节约使用地下管道的有 效线位,克服各类电信运营商的重复建设,解决道路地下乱开挖的无序竞争局面。 中心城区新建邮政分局7处,满足中心城区的邮政需求。 36 气源以西气东输忠武线天然气为主。 规划新建城西樟树天然气门站,设计规模0.6亿立方米。位于外环西路与药 都大道交叉口西侧,占地30000平方米。气源来自忠武线昌傅分输站。通过该门 站对樟树中心城区和工业企业供气。 中心城区规划采用中压A一级压力极制,中压管线运行压力0.4Mpa。中压管网的布置以环状为主,环支结合,保证供气的安全可靠性。燃气管道敷设在可 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城市道路的建设相结合。主干管布置尽量靠近大用户,管 线尽量减少穿越高速公路、大型河流。 实现垃圾收集分类化,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为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 理以卫生填埋为主(占60%),焚烧处理为辅(占40%)。规划新建一座以焚烧发 电结合卫生填埋的综合性垃圾处理场。 全市危险废物经预处理后,分类收集,统一运送至西侧的宜春市危险废物处 置中心进行处理处置。规划医疗垃圾送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37 中心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一般不设防,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按规范 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 新建、改建、扩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容易引发次生灾害的工程,要 对其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和容易引发严重次 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前期地震危险性论证,避开地震断裂带和抗震性能差 的地段;提高交通运输系统、供电、通讯、供水、供气和医疗卫生系统等生命线 工程的防震减灾能力。 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落实城市消防站及 消防装备、消防通讯、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 各项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 设施,保证消防通道,合理设置危险品通道。 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要逐步从中心城区迁出。规划安排在城市的边缘或 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远离居民生活区、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并处在常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和侧风向。 将占地大、货运量大、火灾危险性大、有一定污染的企业布置在规划区的外 38 围,易燃易爆、能散发可燃性气体、粉尘、腐蚀性物质的企业要布置在城市的下 风方向。 建成区和老城区,结合住宅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业仓储 用地调整规划安排消防站及相关附属设施,设置占地面积较小的消防站。新建区 必须与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站及相关公共消防设施。 规划新建4座标准消防站,占地均为3000平方米。 规划建设1座消防指挥中心。 贯彻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原则,综合协调城市地下空 间资源的平战结合利用,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重点、医疗救 护工程和防空专业队工程等专用工程相配套的完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全面提高 城市人民防空能力。 加强城市重要政治经济目标防护,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制定应急抢险抢修方 案。 保障城市道路畅通,为战时疏散、救援、抢险抢修提供必要的条件。充分利 用地下空间,建成地下疏散网络,人防疏散干道和连接通道要尽可能与城市地下 交通干线及其他地下工程结合修建。 人员掩蔽面积按留城居民1.0平方米/人,2015年中心城区员隐蔽工事总面积应达到25万平方米,2020年应达到29万平方米,2030年应达到40万平方米。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防空预警系统,城市报警覆盖率达到100%。 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相关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规划建设部门应将修建防空 地下室作为规划要求内容之一。 39 地下空间开发要兼顾人民防空要求。按照“远近结合、上下结合、平灾结合” 的原则,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 樟树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规划保留作为赣东大堤二级屏障的晏公堤;规划建设龙溪河西堤;规划建设 草溪河堤。规划在樟树中心城区形成四个独立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 城北防洪区:规划提高赣西大堤和肖江堤防洪等级,减少因赣江洪水而引发 的洪涝灾害。 城西防洪区:规划提高龙溪河排涝泵站能力,彻底改变赣江洪水倒灌现象; 规划提高龙溪河上游水库的蓄洪能力,非雨洪季节增加向下游的泄水量,以保证 龙溪河的水量,塑造高品质滨水景观。 龙溪河东,草溪河北防洪区:规划增加排涝泵站和雨水提升泵站数量,改变 该区的内涝现象;规划疏浚草溪河,开挖新的排水干渠,加高加固草溪河左岸的 圩堤,使其提高到20年一遇的标准。 龙溪河东,草溪河南防洪区:规划提高芗溪河西堤到20年一遇,整治清丰 溪进行,拓宽排水断面,增加排涝泵站,提高泄洪能力。规划将草溪河南岸防洪 堤的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计算。规划以自排方式为主,在部分 内涝严重的区块,设置排涝泵站进行强排。规划电排站主要沿草溪河设置。随着 洋湖片区的开发,规划在龙溪河西侧设置排涝站。规划新开、拓宽和清淤草溪河、 芗溪河、龙溪河等河道,拆除阻水建(构)筑物,新建、改扩建水闸,保留农田 低地和城市水面等措施提高排涝标准。 40 到201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到2030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效 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中心城区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划区内各河流水体的水质 目标可以对应国家标准的五类水体水质指标制定如下: ?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类水质标准):赣江樟树段、袁河樟树段。 III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III类水质标准):草溪河、龙溪河、芗溪河。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将规划区划分为四类声环 境功能区: 一类标准适用区域: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 的区域。 二类标准适用区域: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41 三类标准适用区: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四类标准适用区:城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 两侧区域。 42 近期(2008—2015)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启动阶段。以行政中心搬迁到城西片区的洋湖组团为契机,结合高校园区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项目可先 进入。城北片区整合现状工业用地,增加居住设施建设,大桥两侧启动部分项目, 浙赣铁路以北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城中片区南部保证稳定持续开发,满足 2城市住房正常供应。近期开发规划规模约在27.5km。 中期(2016—2020)是城市滨江发展基本成型的阶段。城西新区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各种公共设施投入运营,形成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城 北片区重点发展和完善工业园区的居住配套。在浙赣铁路北侧,高速连接线两边 区域开始启动物流市场和部分居住项目。城中区继续往南发展,在建设大型居住 社区的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和城市功能。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疏解部分公共服 务职能到城西片区,城中片区南部。城东片区对现有工业用地及工业职能调整和 2转换。中期开发规划规模约在31km。 远期(2021—2030)是完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目标阶段。樟树一主两副多中心的格局基本成型,基本实现工业新城,文化名镇、生态滨江 宜居城市等城市战略目标。加大调整中心城区内工业企业,逐步完善研发、物流 等配套职能。城西片区逐步完善新片区的居住、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公共 服务设施。老城区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和职能的外移疏解,完成龙溪河湿地公园和 草溪河湿地公园建设,完善赣江沿岸景观布局,提升核心区环境品质。城北片区 以工业发展为主,逐步完善研发、物流等产业配套,完善工业园区的居住、公共 43 服务设施。充分发展赣江的环境和景观优势,构建江北景观带,与江南相呼应, 以实现生态滨江宜居城市的目标,在高速连接线两侧实现均衡发展,加以配套服 务设施建设,形成新的桥头组团。城东片区则基本完成工业用地的改造、调整和 2置换,改造居住环境,增加服务配套设施。远期开发规划面积约42km。 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25万人。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27.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实现,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道路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城市 绿地景观系统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基本完善,城市建设重点西进。 (1)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空间西进空间格局基本实现,城市交通得以疏导, 老城区改造初步实现,城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管理科 学规范有序,形成现代宜居城市的基本框架。 (2)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GDP总量达到200亿,人均GDP达到4800美元,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3) 生态环境目标。实现城市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向建设宜居城市 迈进。 44 全面实现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将樟树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药都、 酒乡、盐化城”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滨江宜居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绿地景 观系统基本完善。形成相对完善的城市格局,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得到普遍提升, 城市活力与魅力显著增强。 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人,用地规模约50-60平方公里。 45 本规划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樟树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集和附件(规划说明书、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基础资料汇 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集具有法律效力。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樟树市人民政府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本规 划:(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二) 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三)因国务院、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建设 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 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规划修改前,市政府应当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并向原审批机关报 告;修改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 可编制修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樟树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46 指标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指标类型 2008年 2015年 2030年 GDP总量 亿元 引导型 100 200 695 人均GDP 元/人 引导型 18500 33900 102200 经济GDP 指标 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引导型 10-29 30-60 60以上 2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亿元/KM 控制型 人口规模 万人 引导型 54 59 68 人口指标 城镇化率 % 引导型 46 54 70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个 控制型 3 6 8 医疗指标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人 控制型 1.5 2 4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 米 控制型 500 500 500 教育指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控制型 75 85 9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控制型 - 40 60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2居住指标 M/人 控制型 1.5 10 20 用地面积 社会 就业指标 失业率 % 引导型 3.78 3 2以下 人文 公共交通 公交出行率 % 控制型 5 10 20 指标 2文化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0.02 0.8 1.38 2教育科研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3.68 3.7 3.4 2医疗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0.55 0.8 0.94 2体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 0.6 0.7 公共服务 2指标 老年活动中心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 0.1 0.2 2人均避难场所用地 M/人 控制型 - 1.0 1.0 2人员掩蔽面积 M/人 控制型 - 3.0 3.0 警报音响覆盖率 % 控制型 - 100 100 3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 亿M 控制型 4.18 水资源指 3标 万元GDP耗水量 M/万元 控制型 170 60 25 tce/万元单位GDP能耗水平 控制型 1.34 1.0 0.6 资源 GDP 能源指标 指标 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引导型 - 5 20 土地资源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人 控制型 112 110 105 指标 森林覆盖率 % 控制型 20.18 30 40 生态指标 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重 % 控制型 24 40 6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控制型 0 85 95 环境污水指标 指标 资源化利用率 % 控制型 0 40 5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控制型 40 85 100 垃圾指标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控制型 - 40 60 47 用地面积 比例 人均面积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公顷) (%) (平方米) 居住用地 R 729.02 26.49 29.16 1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729.02 26.49 29.16 公共设施用地 C 359.81 13.08 14.39 行政办公用地 C1 44.88 1.63 1.80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118.24 4.3 4.73 文化娱乐用地 C3 32.38 1.18 1.30 体育用地 C4 23.91 0.87 0.96 2 其中 医疗卫生用地 C5 15.94 0.58 0.64 教育科研用地 C6 122.35 4.45 4.89 文物古迹用地 C7 0.55 0.02 0.02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55 0.06 0.06 3 工业用地 M 619.16 22.5 24.77 4 仓储用地 W 176.21 6.4 7.05 对外交通用地 T 174.18 6.33 6.97 铁路用地 T1 106.66 3.88 4.27 5 其中 公路用地 T2 3.39 0.12 0.14 港口用地 T4 64.13 2.33 2.57 道路广场用地 S 412.05 14.97 16.48 6 道路用地 S1 392.92 14.28 15.72 其中 广场用地 S2 19.13 0.7 0.7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36.39 1.32 1.46 供应设施用地 U1 14.38 0.52 0.58 交通设施用地 U2 7.25 0.26 0.29 7 其中 邮电设施用地 U3 2.09 0.08 0.08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11.83 0.43 0.47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0.83 0.03 0.03 绿地 G 244.35 8.88 9.77 8 公共绿地 G1 203.07 7.38 8.12 其中 生产防护绿地 G2 41.28 1.5 1.65 9 特殊用地 D 0.66 0.02 0.03 10 总计 2751.82 100 110.07 注:2015年规划人口25万 48 面积 比例 人均面积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公顷) (%) (平方米) 居住用地 R 870.86 27.99 30.03 1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870.86 27.99 30.03 公共设施用地 C 399.64 12.84 13.78 行政办公用地 C1 45.96 1.48 1.58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140.36 4.51 4.84 文化娱乐用地 C3 33.2 1.07 1.14 2 体育用地 C4 24.26 0.78 0.84 其中 医疗卫生用地 C5 17.83 0.57 0.61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135.93 4.37 4.69 文物古迹用地 C7 0.55 0.02 0.02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55 0.05 0.05 3 工业用地 M 679.58 21.84 23.43 4 仓储用地 W 217.22 6.98 7.49 对外交通用地 T 174.17 5.6 6.01 铁路用地 T1 106.65 3.43 3.68 5 其中 公路用地 T2 3.39 0.11 0.12 港口用地 T4 64.13 2.06 2.21 道路广场用地 S 454.81 14.62 15.68 6 道路用地 S1 435.68 14 15.02 其中 广场用地 S2 19.13 0.61 0.6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38.62 1.24 1.33 供应设施用地 U1 15.68 0.5 0.54 交通设施用地 U2 7.25 0.23 0.25 7 邮电设施用地 U3 2.09 0.07 0.07 其中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12.28 0.39 0.42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1.31 0.04 0.05 绿地 G 275.76 8.86 9.51 8 公共绿地 G1 234.48 7.54 8.09 其中 生产防护绿地 G2 41.28 1.33 1.42 9 特殊用地 D 0.66 0.02 0.02 10 总计 3111.31 100 107.29 注:2020年规划人口29万 49 用地面积 比例 人均用地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公顷) (%) (平方米) 居住用地 R 1316.14 31.54 32.90 1 二类居住用地 R2 1316.14 31.54 32.90 其中 其中 R22 37.62 0.9 0.94 公共设施用地 C 518.89 12.44 12.97 行政办公用地 C1 55.16 1.32 1.38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204.48 4.9 5.11 文化娱乐用地 C3 55.25 1.32 1.38 体育用地 C4 28.32 0.68 0.71 2 医疗卫生用地 C5 37.66 0.9 0.94 其中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135.93 3.26 3.40 文物古迹用地 C7 0.55 0.01 0.01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55 0.04 0.04 3 工业用地 M 724.29 17.36 18.11 4 仓储用地 W 277.52 6.65 6.94 对外交通用地 T 184.18 4.41 4.60 铁路用地 T1 106.65 2.56 2.67 5 其中 公路用地 T2 12.39 0.3 0.31 港口用地 T4 65.14 1.56 1.63 道路广场用地 S 675.63 16.19 16.89 6 道路用地 S1 653.92 15.67 16.35 其中 广场用地 S2 21.71 0.52 0.54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43.86 1.05 1.10 供应设施用地 U1 18.53 0.44 0.46 交通设施用地 U2 7.25 0.17 0.18 7 邮电设施用地 U3 2.09 0.05 0.05 其中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14.68 0.35 0.37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1.31 0.03 0.03 绿地 G 431.54 10.34 10.79 公共绿地 G1 388.72 9.32 9.72 8 其中 生产防护绿地 G2 42.82 1.03 1.07 9 特殊用地 D 0.66 0.02 0.02 10 总计 4172.72 100 104.32 注:2030年规划人口40万 50 快速路横断面形式(建议)一览表 路名 红线宽度(米) 长度(米) 断面组成 10470 104国道 40 2+4+1.5+11+3+11+4+1.5+2 10005 外环西路 40 2+4+1.5+11+3+11+4+1.5+2 12378 外环北路 40 2+4+1.5+11+3+11+4+1.5+2 4716 外环东路 40 2+4+1.5+11+3+11+4+1.5+2 8577 60 5+2.5+6+2.5+12+4+12+2.5+6+2.5+5 四特大道 6050 内环西路 60 5+2.5+6+2.5+12+4+12+2.5+6+2.5+5 3761 内环东路 60 5+2.5+6+2.5+12+4+12+2.5+6+2.5+5 主干路横断面形式(建议)一览表 路名 红线宽度(米) 长度(米) 断面组成 清萍公路 46 8231 5+2+4.5+23+4.5+2+5 工业二路 40 2067 5+5.5+2.5+14+2.5+5.5+5 工业七路 40 848 5+5.5+2.5+14+2.5+5.5+5 油库路 40 2441 5+5.5+2.5+14+2.5+5.5+5 药都大道 50 11754 5+2+4.5+3+21+3+4+2+5 人民大道 40 3317 5+5.5+2.5+14+2.5+5.5+5 盐城大道 40 11579 5+5.5+2.5+14+2.5+5.5+5 葛玄路 28 3935 5+18+5 仁和路 42 3531 5+5.5+2.5+16+2.5+5.5+5 杏佛路 50 5394 5+2+4.5+3+21+3+4+2+5 学院路 30 1401 5+3+14+3+5 共和东路 40 2788 5+5.5+2.5+14+2.5+5.5+5 次干路横断面形式(建议)一览表 路名 红线宽度(米) 长度(米) 断面组成 2053 工业一路 30 4.5+1.5+18+1.5+4.5 2085 工业三路 30 4.5+1.5+18+1.5+4.5 1186 工业六路 24 3.5+1.5+14+1.5+3.5 3413 园区二路 24 3.5+1.5+14+1.5+3.5 9175 30 4.5+1.5+18+1.5+4.5 沿江北路 3775 园区四路 24 3.5+1.5+14+1.5+3.5 12363 沿江南路 24 3.5+1.5+14+1.5+3.5 新民路 30 7515 5+3+14+3+5 2926 龙溪路 35 5.5+5+14+5+5.5 1452 通盐路 32 5+4+14+4+5 3648 府桥路 28 4.5+1.5+16+1.5+4.5 1369 共和西路 24 4.5+1.5+16+1.5+4.5 51 康明大道 24 1718 3.5+1.5+14+1.5+3.5 1107 西堡路 24 3.5+1.5+14+1.5+3.5 规划区用地现状图 52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53
本文档为【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4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