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举报
开通vip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口 谢国先 云南本无汉族。司马迁称此地为西南夷地区。常瑰说“ 南中云南等地在昔盖夷、越之地” , ?夷和越都是与汉族相对而言的少数民族。楚人庄矫王滇, 为云南人口增添了新的因素, 但楚人亦被视为蛮夷。汉武帝征服了云南地区, “ 募豪民田南夷” , ?这是进人云南的首批汉族移民。此后陆续有汉族迁入。但由于移人的汉族在数量上毕竟不多,尚不足以以汉化夷, 而只能变服从俗。所以,三国两晋时期的云南地区仍是夷汉合流, 鬼教...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口 谢国先 云南本无汉族。司马迁称此地为西南夷地区。常瑰说“ 南中云南等地在昔盖夷、越之地” , ?夷和越都是与汉族相对而言的少数民族。楚人庄矫王滇, 为云南人口增添了新的因素, 但楚人亦被视为蛮夷。汉武帝征服了云南地区, “ 募豪民田南夷” , ?这是进人云南的首批汉族移民。此后陆续有汉族迁入。但由于移人的汉族在数量上毕竟不多,尚不足以以汉化夷, 而只能变服从俗。所以,三国两晋时期的云南地区仍是夷汉合流, 鬼教风行, 迫耶纵横, 香老议论。隋唐曾对云南进行有效经营, 扩大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南诏与唐朝间互有攻守, 数以万计的汉族军民或被俘, 或被虏, 进人云南。然而他们同样也只可自称“ 本皆华人” 。?元代蒙古贵族统治云南, 移人云南的人口包括蒙古族、回族、契丹人及汉族官兵。但汉族大量移人云南而较好地保留其民族属性, 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代移人云南的汉族人口究竟有多少这恐怕难有准确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哪怕是要作出一个恰当的粗略估计, 也不能不考虑当时全国人口流动的大背景。 元末中原战乱, 民生凋敝, 而江南相对安定, 人丁兴旺。明朝建立后, 北方蒙古贵族虎视耽耽。为了加强北方经济建设, 增大防御力量, 并且改变南北人口布局的不合理状态,洪武、永乐两朝都在北方进行了大规模屯田。明代三种方式的屯田, 军屯、民屯和商屯, 其重点都在北方。 明代汉族进人云南, 主要在明初洪武、永乐两朝, 而且绝大多部分是以军屯形式迁人的。 明史? 兵志》载, 明代在云南共设二十卫, 二十二千户所。这些卫所基本上都是在洪武、永乐年间设立的。《明史? 兵志》还说“ 天下既定, 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 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 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 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 普遍认为, 卫所军士都带家属前往驻地。因为明史? 兵志》说“ 军士应起解者皆金妻” 。 但如以每卫五千六百人、每人皆有家口这样一种定例来计算出以军屯形式迁人云南的汉族人口数, 则未免过于简单化。 关于卫所数。据解炳昆同志统计, 洪武年间云南共设有二十一卫, 二十一千户所。?万历《云南通志卷七兵食志载万历时云南仍存军卫数为二十, 千户所十二, 御三, 与明史? 兵志》所载大致相同。可以认为, 洪武年间所设卫所即奠定了明代云南卫所的根本布局, 洪武以后不过略有增损变更。如洪武二十四年年分别由千户所改置而成的永平、通海、鹤庆三卫, ?在万历时已降为御。另外, 每卫一般下设五个千户所, 但要害地方卫辖千户所则可多达十二个, 如大理?其它地方则可少至二个, 如平夷卫。?关于各卫所军士数。虽然《明史? 兵志》已对每个卫所的军士人数有说明, 即每卫五千六百人, 每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实际情况往往不符。洪武二十三年年六月, “ 遣尚宝司卿杨顺阅武云南左、右、前、临安、曲靖、金齿、大理、洱海、楚雄九卫军马? ?。杨顺所阅者官一千三十五, 士卒八万七千三百七十人” 。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每卫官兵达九千八百二十二人, 超额。。大概因为当时云南多有叛乱, 濡重兵驻镇的缘故。卫所官兵超额的现象持续并不久。随后设立新的卫所时, 往往从上述已有卫所调拔军士。洪武二十四年年三月, 原永平、通海、鹤庆三个千户所改为三卫, 每所原有军士二千。改所为卫, 并没从省外调进官军, 而是“ 调临安等卫军士益之。’, 嘶陇安等卫军士调出一部分之后, 是否添补, 如何添补, 则不得而知。洪武二十九年年冬, “ 赐云南左、右、前三卫并楚雄、大理、临安、曲靖四卫军士三万五千人钞凡七万锭” 。。每卫军士已由六年前的九千八百二十二人降为五千人。实际上,在洪武二十三年年时, 作为长期屯驻的军事力量而留在云南的官军数量, 很可能就是杨顺所检阅的近九万人八万八千四百零五人。直到正统七年年三月从沐昂之请设永平军民指挥使司, 仍以广南卫官军实之。但因为赖翼的建议, 皇帝同意不在永平设卫。赖龚说“ 永平地狭田少, 原有二所守御, 累年缺食。若又将广南全卫男女六万余口调去设卫, 实难全活。上命不必立卫。惟将广南卫精壮官军委官管领, 前去轮番操备, 家口不动或别于附近卫所摘发官军轮流哨守? ?” 。永平设卫一事颇能说明些问题。永平本已于洪武二十三年年由千户所升为卫, 明太祖还命令调临安等卫军士去补充其兵员。但赖翼仍说永平原有二千户所。当初调兵益之或成空言。那么, 洪武年间的永平卫其实只有两个千户所。可以说, 至洪武末年云南虽设立了二十一卫, 但军士并不足额。要害地点每卫兵员或不止五千六百人, 但平均每卫则不足五千人。实际上,洪武年间京城重地每卫军士也未达到五千六百人。洪武四年年, 京营有四十八卫, 士卒之数为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 。平均每卫四千三百二十九人, 实际兵员仅占编制的。 关于卫所军士的来源。明史? 兵志》说“ 其取兵, 有从征, 有归附, 有滴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 既定其地, 因以留戍归附, 则胜国及膺伪诸降卒滴发, 以罪徙隶为兵者” 。既然兵源多样, 也就不能认为明代在云南设卫驻屯的士兵都是外省人。实际上, 元代在云南屯驻时就已有奚焚白族军人、落落罗罗彝族军人及和泥哈尼族军人等。。明代在云南屯驻的士兵中, 从征者与请发者来自省外, 归附者是云南土著。“ 云南土军, 原系各州县民。国初纪纲未定, 权借百姓暂操以威四夷, 遂至久假不归, 成籍莫变? ?。”。这些土军即来自土著少数民族和明以前迁人的汉族。正统七年科年, 丁璐向朝廷报告说, 洪武时屯守金齿的汉军不下二万余, 艾人白族土军不下千余。后来逃亡大半, 汉军仅余三千, 土军仅余六百。。成化十二年年, 云南清军御史黄本等奏“ 清出云南该解内地军丁, 畏惧远戍, 俱欲逃之夷境。乞如兵部旧所拟奏凡边境清出军伍自乞充军者, 仍留本地, 以便征调。事下兵部, 言云南、贵州去京师万里, 其人有焚人子、百夷、罗罗、蒲蛮, 种不一。俱无乡贯可稽, 难于清解。间有解者, 往往中途死亡, 无济于用。宜从本言, 移文二处清军御史并三司官, 自后清出军丁应解千里之外者、及其家人、养子、赘婿侨居年久自乞充军者, 就编人附近边卫。仍行原卫除其名籍。若其人不系夷、撩, 不论远近, 仍如旧解补” 。。这些难于清解者, 正是英人子白族、百夷傣族、罗罗彝族和蒲蛮布朗族、德昂族等“ 夷、撩”土兵中的逃兵。明代军士逃亡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明初兴起的军屯, 其盛况只维持了五六十年宣德以后军屯制度即日渐破坏。。明代从外省来云南屯驻的士兵因勾补之优和交通之难, 所以少有逃回故乡, 大多落籍云南。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还可以说, 明代云南各卫所因逃兵而产生的缺额也没从省外调兵添补, 而是招募土兵充数。万历云南通志卷七兵食志》虽未说明土兵的数量, 但所用骑操军马的来源则表明土兵数量并不少。当时三分马步旗军总数为二万七千八百三十八,军马总数为六千七百五十六。平均人才有一匹马。其中, “ 汉军马五千八百七十二匹, 借倩土军不支料马八百八十四匹。”土军马匹占总数的。这说明土军在三分马步旗军中的比例并不小。值得注意的是, 在云南内地, 土军马匹所占比例很大。依同书同卷所载, 云南左卫汉军马一百五十匹,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土军马五百五十八匹云南右卫汉军马一百一十一匹云南中卫汉军马一百七十匹, 土军马一百八十匹云南前卫汉军马二百八匹, 土军马一百一十六匹云南后卫汉军马一百三十匹。五卫中, 汉军马共七百六十九匹, 土军马共八百五十四匹。全省卫所的土军马几乎都集中在云南府境内的五个卫。云南的土军亦当以这五卫为多。天启《滨志》卷七《兵食志》也是客汉土兵并载。最后要说明的是, 即便是从外省请发充军来?云南者也没有全部落藉云南。有些立功赎罪者, 或者得还原处。洪武二十六年年, 朱元璋“ 命兵部复留守等卫指挥申敬以下四百七十九人官。先是敬等咸坐罪滴云南, 体立功以自赎。至是, 上念其祖、父旧劳,及敬等亦能立功, 故召还复其官。’, 。关于卫所军士的家属。明史? 兵志》概言“ 军士应起解者皆金妻” , 似乎每个军人都带着妻子奔赴驻地。但实际上军士娶妻有两种选择, 既有从原籍带来的, 也有在驻防地区新找到的。进驻云南的卫所军士娶妻的情况亦如此。洪武十七年年, 朱元璋命令把屯驻云南大理等地的军士的家属送往云南。洪武二十年年, “ 诏在京军士戍守云南者, 其家属俱遣诣戍所。户赐白金十两, 钞十锭。令所过军卫相继护送。” 。洪武二十四年年, “ 赐 , 。云南大理、陆凉诸卫士卒妻子之在京者白金人十两、钞十锭, 仍给以官船送往戍之所。’这些材料说明部分士卒在解戍前确已成婚。政府为了使他们安心驻屯, 也积极创造条件遣送其妻子前去与之团聚。还有一部分士卒则并未成婚。洪武二十年年九月, “ 命西平侯沐英籍都督朱铭靡下军士无妻擎者, 置营以处之。令滴徙指挥千百户镇抚管领, 自楚雄至景东, 每一百里置一营屯种, 以备蛮寇” 。。永乐四年年, “ 刑部右侍郎金纯言西平侯沐最不案命于朝, 擅以籍没罪人妇女给配军士, 男子安置广西, 马牛给军屯操? ?。”。既然以妇女给配军士, 说明这些军士原来并无妻子。 明代以军屯形式迁人云南的人口数量虽无直接了当的记载, 但亦能寻出些端倪。洪武十四年年底至次年二月, 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了云南。由于云南土官的叛乱, 三将军并未立即撤回。洪武十六年年, “ 诏友德及玉班师, 而留英镇滇中。’, 洪武十七年年春, 朱元璋“ 命工部以战衣九万给云南将士。’, 可以理解为, 沐英留镇云南, 所领将士即九万人。这九万人就是在云南设卫驻屯的基本力量。后来为征麓川而频繁调兵进云南, 屯种听征, 是为短期驻屯。洪武二十一年年三月“ 平思伦发叛, 斩首三万余级。” 同年冬进讨东川, 次年春击败越州阿资。至此,云南土官叛乱基本平定, 屯种听征的将士撤离云南。所以洪武二十三年年杨顺检阅云南左、右、前、临安、曲靖、金齿、大理、洱海、楚雄等九卫军马时, 官军数量为八万八千四百零五人。。这些官军与洪武十七年年春接受战衣的九万将士很可能是同一群体, 即是在云南长期驻屯的基本力量。洪武十七年后云南新增卫所不少, 但仅有平夷卫是“ 往辰阳集民间丁壮五千人” 充实兵员, 其余多是从旧有卫所调拔军士添补。至洪武二十六年年, 云南军士数量达九万五千五百二十七名。明太祖实录卷二一四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年云南户数为七万五千六百九十, 口数为三十五万四千七百九十七而《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年云南户数为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 口数为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相隔两年, 人口不仅没增加, 反而减少了九万五千五百二十七人。原因在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统计中 洪武二十六年时确定长期驻屯云南的军士数量即是九万五并未包括军户人口在内。换言之, 千五百二十七人。与三年前杨顺检阅时的数相比, 增加了七千一百二十二人。这些新增军士, 除从省外调人汉兵添补者外, 系就地签拔土著充任。洪武以后则不再从省外调人汉族军士。正德八年年, “ 改安南长官司为新安守御千户所, 调临安卫中所官军戍之” 。。万历十三年年平定者继荣叛乱, 罗雄州改土归流, 并建定雄守御千户所, 实际上是“ 调曲靖中左所为定雄所。” 。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或以为除卫所之外在云南还广设骚站、军堡、哨戍, 驻扎在上述地方的官兵构成了除卫所军兵之外的另一个汉族移民群体。这种说法亦缺乏根据。 关于释站及军堡。释站为明代释递机构之一。每个异站都驻有释官、释夫。“ 边境地区和土司境内情况特殊, 有些地方的骚官和释夫与内地不同。如‘ 居庸关外抵宣府, 骚递官皆百户为之。陕西环县以北抵宁夏亦然’陆容菠园杂记卷一。‘ 贵竹卫所之军与四川、云南皆役之为释夫’ 王士性广志绎》卷五。’,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 释堡说“ 云南有释无递, 故以堡代之。有释必有堡。堡主递送, 领以百户, 也职其事实以军士, 世役其事。官军皆国初拔定人数, 环堡居住, 有田无粮” 。由此可知骚站的骤官骚夫实为军堡的官兵, 他们是由卫所调拔去的。所以正德《云南志各府释站、军堡虽然并列, 但释下无夫, 堡下则注明隶于何卫所。如云南府之板桥堡, 系云南左卫安宁堡、禄肤堡、炼象关堡、禄丰堡, 俱安宁守御千户所。大理府之下关堡、漾备堡, 俱大理卫白崖堡、普溯堡, 俱洱海卫。万历云南通志卷七兵食志则径直将军堡列于各卫所“ 军实”一栏中,是强调其人员隶属在同书卷五建设志》中也列出军堡, 是强调其位置所在。关于军哨。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哨戍》说“ 云南地方夷汉杂处, 盗贼出没无常, 故于各道路每十里或二三十里各设哨戍以守之。大哨五十人, 小哨或二三十人, 俱以指挥千百户等官主之。官及各哨兵俱连家小住扎, 一年一换。亦有民哨, 与军哨相兼守哨。”所谓军哨之一年一换, 即由卫所派官军轮流戍守之意。所以, 该书在列出各府军哨后都注明了是何卫所官军驻守。如云南府的竹将哨、南冲山哨、鹤鹤山哨、赤水鹏哨, 俱云南左卫官军驻守南平官哨、北寒场哨、石关哑口哨、普吉村哨则为云南右卫官军驻守。民哨则由土民或民兵戍守。如云南府呈贡县黄土坡哨由本县土民戍守, 临安府之南床哨则由建水州民兵戍守。万历《云南通志卷七《兵食志将军哨列于各卫所“ 军实”一栏中,表明其人员隶属关系。哨戍的设置均在卫所建立之后, 是为保障交通骚递而采取的措施。由此可知, 云南各交通路线上军堡军哨的官兵都是由卫所派遣去的民哨的戍守任务则由当地老百姓完成。释站本应由地方政府承建和管理, 但因云南情况特殊, 所以释站附近往往有军堡。?驻守军堡的官兵不仅承担军事防卫任务, 而且还充当释夫释卒。 另外, 明代释递机构中还有递运所和急递铺。在云南, 递运所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或由释站兼领急递铺则称为铺舍, 主司文件传递。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 铺舍》说“ 云南铺舍大概与江南、中州不同, 江南、中州铺司兵俱民户轮充, 一年一换。云南或以民户, 或系国初调来军士。俱环铺居住耕作, 子孙世役。” 张统, ’也说, 洪武二十一年年朱元璋派钦差至云南, 要傅友德和沐英征发老百姓去攻打白夷麓川思氏, “ 除当马站急递铺口使了的, 余外的见一户要一丁, 自备枪刀根跟大军下营征白夷。” 可见明代云南铺舍的铺司兵亦称为铺丁、铺夫等仍以民户为主, 即使有军士, 亦是明初即调来而世役其事者。 总之, 卫所是明代以军屯方式向云南移民的基本据点。有的千户所由卫分兵设立,有的千户所则直隶都指挥使司。军堡、军哨和铺舍中的军士, 则是由卫所调拔去的。军堡、军哨和铺舍的设立表明军士分布面的扩大, 而不能说明从省外调人的军士数量的增多。洪武二十三年年云南左、右、前、二‘临安等卫每卫官兵近万人, 而后来逐渐减少,原因之一就是化整为零、广泛散布的结果。 以民屯方式进人云南的人口数量亦被过分夸大了。明代的民屯主要实施于洪武, 永乐两朝, 分布地区主要在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等地。。在全国的迁民背景下来认识云南的民屯规模,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就可能得出一个较客观的估计。 迁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垦荒, 发展生产。洪武元年年, 朱元璋对开封知府宋冕说“ 今丧乱之后, 中原草莽, 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 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 而云南对中央王朝的意义, 从来就不因经济贡献闻名, 而以政治边防著称。所以,洪武二十年年朱元璋对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张统训话时即首先肯定张统“ 言出则诸蛮耳人, 令布则诚信相孚, 奠安黔南” , “ 功居考内” , 。“ 治行为天下第一。’, 安定团结为云南要务。但云南毕竟人少地多, 所以, 设军屯垦之外, 也有少量民屯户进人。洪武二十年年十月, 即“ 诏湖广常德、辰州二府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 往云南屯田。’, 至于谢雄栩所谓“ 高皇帝既定滇中, 尽徙江左良家间右以实之及有罪窜戍者, 咸尽室以行。’, 。则属捕风捉影。良家间右、有罪窜戍已包括了江左今江苏一带的大部分人口。于史无征, 于理难喻。明初为了保证赋税收人, 人口管理较为严格。江南地区曾编制鱼磷图册, ’不仅描绘土地形状、写明面积, 还要注明业主。。迁移有路引, 留住需占籍。。洪武十四年又在全国编制赋役黄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应该有记录可查实。至于无名氏之云南世守黔宁王沐英传附后用十四世事略》对洪武期间沐氏父子迁人云南的外省人口的记载, 更是让人难以置信洪武二十二年年冬, 沐英人朝, “ 英还镇, 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人滇, 给予籽种、资金, 区别地亩, 分布于临安、曲靖、云武、姚安、大理、鹤庆、永昌、腾冲各郡县。? ?又奏请移湖广、江南居民八十万实滇, 并请发库架三百万两。帝均允之” 。。该文还说沐英守滇期间总共“ 移民至四百余万” , 其子沐春也曾“ 再移南京人民三十余万”人滇。洪武二十五年蛇年, 沐英卒。次年, 朱元璋同意云南父老央守臣所作奏请, 立庙祀之。二十七年年庙成, 程本立作庙记。其言沐英功绩, 是平定云南和屯田垦辟。而于屯田垦辟一事, 程记仅说“ 岁校屯田收人增损以为赏罚, 计远近垦田至九十七万亩。’, 还疏浚滇池云云。无只字提友迁民事。程记是在沐英死后最早写成的传记, 程本立自己又是沐英、张统提拔起来的。对于沐英, 程虽不会有过必书, 却完全能做到有功必录。因为沐英根本就没有迁民人滇, 所以程记才无此类美言。王景常《黔宁昭靖王祠堂碑》说“ 王在镇十年, 初内江外攘, 人卒流亡, 内无宿储, 外绝炯运。王分军垦田九十七万亩, 且耕且战, 招抚携贰。纳士不吝资予,民始知有生。” 则明确告诉我们沐英镇滇垦田九十七万亩是军屯的结果, 与民屯无涉。“ 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 谓之商屯。’, 。而且, “ 有明盐法, 莫善于开中。’, 开中之法,即是号召商人纳米于边卫仓储, 发给商人纳粮凭证及应支盐引票据。商人以此为据, 到盐运司照数支盐, 贩卖取利。洪武年间, 中盐济边为应急措施。为征麓川, 除调集大量军队到云南各平坝地区进行短期垦田、屯种听征外, 还准盐商于云南纳粮中盐。永乐、宣德间, 中盐济边渐成定制, 而辽东、宣抚、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六镇已成为中盐所保证的重点。。“ 明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 筑台堡自相保聚, 边方寂粟无甚贵之时。” 。开中商人召民垦种, 这大概就是开中之所以被称为商屯的原因。从明朝建立时起, 北方和茜北方蒙古军事贵族的威胁一直存在。明朝在这一线重点设防, 官军数众多, 军屯尚不能满足粮食之需。开中商人为免转运之累, 于是有募民垦屯之举。但正统时即有纳马中盐的情况, 成化、弘治间又有纳银中盐的条例。。此外还有纳草中盐。盐引似乎成了一种特殊商品, 边卫需要什么就用它去换取。所以,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商屯获利渐少, 撤业者多。 就云南而言, 虽不断有召商纳粮中盐的记录, 但是否有商人募民至云南垦种则值得怀疑。有明一代, 西北至东北一线是边防重点。《明经世文编中, “ 边”这一概念多为这一线所专用, 有时甚至专指“ 九边” 。而西南似不属统治者们心目中的边防线之列。因为, 西南民族众多, 其争斗多为自相残杀, 最多危及地方, 而难以患及腹里。这是云南屯兵不多的原因之一。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南屯军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坝区, 粮食应能自给。云南外夷也未曾对明王朝构成任何经常性的威胁, 所以云南用兵是临时性的、地方性的。。召商中纳在云南虽也成了长期性的活动, 但规模不大。而且, 云南在中央统治者和中原老百姓眼中是烟瘴地方, 充军处所, 商人欲在云南招募土著垦种或有可能, 要从外省募民到云南长期 屯种则难度极大。更为重要的是, 目前还没有见到商人从外省募民到云南屯种的确切史料。所以, 因商屯而移人云南的外省人口恐怕仅仅是一种莫须有的推测。 至于以普通商人而非盐商身分进人云南而留家不归者, 为数亦不多。因为云南边远而蛮荒, “ 商贾万里来投, 能有固志哉” 。 明代落籍云南的外省人中, 还有一部分是仕宦。这部分人对于汉族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贡献极大。沐氏家族是这群人的代表。但身为仕宦而落籍云南者究属少数。朝廷命官, 左迁右除本是常事。明初陕西富平人张统、明末福建长乐人谢肇渊都是游宦云南的例子。尤其因为云南为官并非胜境肥缺, 官员们也多不愿在此仕老卜坟。“ 故滇夙号远方, 为士人所不乐居。其除补兹方者, 非以滴迁, 则以劣考, 则又以他途, 盖十而七矣。’, 。浙江崇德人程本立于洪武二十年“滴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 , 留家大梁,携一仆之任” 。四川新都人杨慎嘉靖中远戍永昌, “ 前后归蜀者再, 晚欲长归, 不获。竟死滇, 归冀葬新都北门外数百武” 。。或无长往之念, 或有归葬之举, 都是滴戍者的典型。 总之, 明朝政府有计划大规模地向云南移民的时期仅限于明初。移民中又以军人及其家属占了绝大多数。明初移人云南的外省人口大致在三十万左右。此后或有滴戍, 或有仕宦, 或有捕逃, 或有贸迁, 但为数不多。正因为明初移人云南的汉族人口的数量并不象部分学者所推测的那样多, 所以, 尽管明代云南内地众多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汉族化的道路, 但终明一代云南境内仍以少数民族户口占绝对多数。嘉靖年间, 桂粤《云南图序》说云南“ 城郭人民, 夷居十七” 。。陈全之在蓬窗日录》中也说“ 大抵云南一省, 夷居十之六七”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三十一册《云贵?滇志仍说云南人口中“ 汉人三之, 夷人七之。”直到清朝乾隆年间, 云南还是夷多汉少。乾隆二十二年年, 云南巡持抚刘藻奏“ 滇省二十三府属,或邻外夷, 或接夷疆, 即腹里地方, 亦大率夷多汉少。故言吏治, 必以安静无扰为上。’, 。明末清初云南夷汉人口的总体格局更坚定了我们对明初汉族移民规模的认识。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本文档为【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