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

举报
开通vip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摘 要: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部队与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会战,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统率下,奋勇抗战,取得了这次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对中日双方的军事以及政治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薛岳在作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第一次长沙会战;《大公报》;薛岳;胜利原因 中图分类号:K2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摘 要: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部队与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会战,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统率下,奋勇抗战,取得了这次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对中日双方的军事以及政治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薛岳在作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第一次长沙会战;《大公报》;薛岳;胜利原因 中图分类号:K2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23-0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第一次长沙会战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大多都是将其放入整个长沙会战中论述。本文拟以《大公报》为资料来源,重新梳理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便探讨中方指挥官薛岳在其中的作用。 一、会战的背景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德军迅速席卷欧洲小国,攻陷法国,轰击英国,使欧美各国应之不及,无法亦无力抽身顾及中国。而日本的注意力却紧紧盯着中国不放,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吞并中国的好时机。而且纳粹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对日本是不利的,是日本外交上的失利,“《苏德协定》发表以后,大家都以为是日本外交的大失败,日本外交的大破产”。 二战的正式爆发为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提供了机会。1939年9月4日, 首相阿部便声明“日本已确切决定不干预欧洲战事,而集中全力解决中国事件”。为了加快对中国的侵略步伐,日本特成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1939年5、6月间,日本关东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联红军击败,迫切希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华作战以恢复士气。同时,日本国内饥荒严重,发动战争夺得粮食,也可缓解其军粮困难的处境。而事实上,发动一场大规模对华作战以取得更大的利益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1938年10月,国民党军队从武汉撤退后,接连在长江前线进行了南昌战役、鄂北会战,国民政府虽然放弃南昌,但鄂北一役,国民党军队“歼其精锐,毁其攻势,使其不再向襄樊蠢动”,日军经过4个月的调动补充,蓄积力量,“始转其凶锋于湘北地区”。日军自以为该地区兵力不强,其海军可以溯洞庭湖与湘江水路而抄袭国军后背,其形势较鄂北有利,便打算乘西尾板垣来华之际,一举攻下长沙,壮其士气。 至1939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已逾两年,所谓“速战速决”、“速和速结”以及“以战养战”等战略,均已被先后粉碎。“师老无功,泥足愈深”,日本国民痛苦不堪,反战情绪愈烈。国际上,日本处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包围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进退维谷的绝境之下,焦躁苦闷,不堪言状,便阴谋会攻长沙,“借此来镇压其国内之反战运动,也可以迷惑国际之视听”。 实际上,日本打算发动对长沙的战争是处于多方面考虑的。政治上,为汪精卫叛国集团撑腰打气,在华中地区“树立(汪伪)中央政权的气势”,以促进亲日伪政权的尽早建立;经济上,湖南物产丰富,素有“湖南稔,天下足”之称,是战时中方粮食、物资和兵员供应地,日军占领此地既可 扩大经济掠夺,又可威胁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当然,日军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军事方面。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粤汉铁路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广州失陷后,长沙成了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对峙的最重要城市,屏蔽西南诸省的门户,战略位置益显突出。日军正是看到长沙对其的重要性,制定全面部署,在国际形势非常有利的时候掀起战争。 日本迫切发动长沙会战,也有新内阁上台试图以此刷新局面的原因。武汉会战以来,日本经济枯竭,政治动摇,而尤以军事上一年来毫无进展,以致其国内纷纷反战,内阁迭经改组,且国际上早已丧失地位。阿部内阁为掩饰其弱点,乃多方进行对华政治阴谋与军事投机,适时欧战爆发,乃利用各国无暇东顾之时机,“遂图投机取巧,趁火打劫而达到早日结束对华战争之迷梦”。 面对日本业已形成的侵略计划,国民党政府并不是坐以待毙,其军队已在长沙地区做了大量的军事工作,负责该区防务的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在长沙及其周围地区派驻了52个步兵师及其他特种部队和游击队,“兵力之多,居当时中国各战区之首”。 针对日军的阴谋,薛岳上任后即与参谋人员研究地形,认为长沙以北无险可作防守之助,若仅凭借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等天然屏障设置数道防线,很显然不足以抵抗日军,但其东西两侧由幕府、九岭、万洋诸山构成的山岭地区可作为转兵之用,对作战深为有利,薛岳等据此制定了“天炉法”,打算与日军后退决战。 二、会战的经过 1939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其第6、第33、第101、第13等六 七个师团的兵力,及长江联队舰艇300余艘,配合海陆空联队,飞机百数十架,化学部队若干,合计18万余人,准备大举进攻。9月14日,日军分由赣北、鄂南、湘北三线同时进犯,企图六路会攻长沙。由于日军的三路进攻,将此次长沙会战分为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战场。但总观整个战局,日军在赣北进攻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湘北战场,“赣北方面敌军系佯攻,其主力在湘北”。 9月14日,赣北战场首先开战。日军第106师团一部2000人,向驻会埠的国民党第60军的184师发起进攻,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15日,日军第106师团突破第184师的防御阵地,攻占会埠后兵分两路:一路向阴山村、罗坊西进;一路转而向南,直奔战略要地高安。17日,西进之日军则进占罗坊、治城,随后也转向南犯。至18日,日军完全占领了高安附近的前街村、斜桥、祥符观,从三面包围了高安,并和已占领会埠一线的日军形成了对中国第60军、第58军的包围。在情势十分危急之时,两军军长为避免被歼厄运,奋力拼杀突围,退之宜丰、凌江口一带。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不成,便从东、西、北三方面进攻高安。守城的国民党第32军退出高安。由于高安在双方的战略运用上都有重要作用,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立即电令罗卓英,要以守为攻,打击敌人,恢复高安。薛岳也令前线高安万不可放弃。在得知高安失手后,严令第32军夺回该地,同时派第74军前往增援。该军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即与第32军一起逐渐形成对高安的反包围。22日拂晓,中国军队全面反攻高安,“高安城垣先为我军拆毁,故此际敌亦无法固守,经我某部反复冲锋,敌守城部队伤亡过半,我仍于21日辰时克复高安”。 在进攻赣北的同时,日军也向湘北和 鄂南发起进攻。9月18日,日军集中了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的一部约5万人,在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向新墙河以北的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进攻,企图拔除新墙河北岸的所有据点。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寸土不让,战斗异常激烈。中方守卫湘北的是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官兵本着逐次抵抗、消耗敌人的方针,顽强作战。最初几天,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不少阵地“冲锋肉搏百余次”,失而复得者数次。在草鞋岭阵地,守军战至“剩一年仅二十之新兵任连长仍在原地作最后支持”。至22日,第52军被迫撤退到河南岸,新墙河以北的地区完全被日军占领。21日,驻鄂南通城的日军第33师团攻击国军第140师驻守阵地,鄂南战场亦发生战争。 长沙会战爆发后,日军力求速战速决,便在三个战场同时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大力牵制、消耗敌人,最终转被动为主动。23日,日军106师团主力开始向修水方向西进。25、26日,日军第106师团一部攻占上富、横桥、甘坊,目的是和从通城南下的第33师团协力围剿中国第27集团军、第30军。中国军队为了粉碎敌军企图,调集第184师、第183师、第15师的兵力向甘坊反攻。 同日,湘北方面的日军第6师团5000多人在80余门重炮的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新墙河。中国守军乘敌人行至河中央时,轻重火器齐发,日军死伤无数,联队长山村治雄被击毙。日军先后8次渡河,均未成功,“乃以气球升空俯瞰,导重炮远击,毒气烟幕弥漫,飞机13架游弋掷弹,步兵五六千乘时强渡,我军浴血杀敌,浮尸满河,水流阻塞”。日军最后渡过新墙河。日军在正面渡河作战的同时,又以上村支队一部在海军支援下, 从洞庭湖东岸登陆,准备腰袭坚守新墙河一线的中国军队。洞庭湖岸多为沼泽地带,重型地面武器难以使用,日军便用飞机轰炸。中国虽数次派去援兵,终因敌火力太猛,营田失守。新墙河防线已有被日军南北夹击的危险,难以再守,薛岳要求各部队于新墙、汨罗两河间地区予敌以彻底打击,以减少敌之战斗力,“达成消耗目的后,转移预定地区,续求消耗,不求一地得失”。 25日、26日两天,日军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强渡汨罗江,攻击设在汨罗江南岸的中方第二道防线,遭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激战竟日,迭次受挫,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薛岳制定了《在长沙以北地区诱敌歼灭战之指导方针》,作战指导方针确定:“战区以一部埋伏于福临铺、桥头驿附近及其以北地区,以有力部队控制于金井及福临铺以东地区,待敌进入伏击区域,突起包围敌人而歼灭之。”而鄂南战场开战几天内,日军即迅速南下占领了麦市、龙门厂等战略要地,将战火烧至湘鄂赣边区。国民党军队亦顽强抵抗。 薛岳领导第九战区将士对日军成功实行阻击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反攻。9月27日,薛岳令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长沙,其本人则带领少数幕僚设指挥部于株洲,亲自指挥各部队重新集结,并于同日令各部队向日军发动攻击。 28日,敌军分三路大举进攻,直扑长沙。但各路均遭遇我军顽强抵抗:第27集团军和第79军阻击日军第33师团加奈良支队,使之在长寿街一带迟滞,毫无进展;第195师于福临铺伏击日军第6师团,使之损失惨重;后得增援继续南进,29日在上沙市遭遇第60师阻击,寸步难行;上村支 队一路也在三姐桥一带被第73军击败,无法前进。 至于鄂南方面,薛岳早有歼敌以保湘北的计划。29日,薛岳命令第20军(军长杨汉域)、第79军(军长夏楚中),要求他们将敌第33师团阻击于嘉义以北,命令称“如两军作战不利,使敌窜过以西以南,影响湘北之决占昔,唯夏杨两军长是问”。于是,双方在长寿街、嘉义一带展开残酷的拉锯战,日军已无法在湘北方面将国民党军队歼灭。 至此,日军的三条防线已有两条汇合起来,长沙以北的湘北地区大多为其占领。但作战过程中,敌军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伏击,已耗时近半月,战力损失也颇重。而中国军队采取较为灵活的战术,既不轻易放弃阵地,又不固守死守,机动作战。日军战前计划在最短时间捕捉国民党第九战区主力部队的目标,在时限和地域上都无法实现。同时,日军又探知大量的中国军队正在向长沙集结,有被围歼的危险。冈村宁次决定停止攻击,撤回原驻地。 冈村宁次深知薛岳难以对付,便决定全线暂时撤退,但10月5日全线撤退的命令引起湘北日军的恐慌。薛岳果断下达了全线追击的命令,首先采用大炮袭击撤退的日军,给日军致命的打击。日军后尾的部队被打得死伤大片,幸存者东逃西散,一片狼藉。中国军队奋勇直追,越战越勇,在肃清了长寿街、龙门厂一带残敌、攻占了平江县城后,又渡过湘江,收复了夏营田、湘阴、新墙、杨林街、荣家湾等地。10月9日,薛岳鸣锣收兵,停止追击。10日,中日双方隔新墙河对峙。 至10月15日,赣北、湘北、鄂南各战场均已恢复到战前状态。从会战的过程来看,我军在战役中奋勇抵抗,至死也要守卫阵地,士气不断增 强,而日军却是节节败退,全军溃败,“毙敌三万余人,虏获无数”。第一次长沙会战以日军的失败而落下帷幕。 三、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了国民党自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此次会战也是二期抗战胜利的前奏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士气,“我军愈战愈强,敌人愈战愈弱,我们到了转败为胜的阶段”。国民党在会战中获胜并不是偶然的,是与士兵的坚决抵抗和薛岳的灵活、恰当的指挥分不开的。 1.薛岳的主战与正确指挥。在长沙守与不守的问题上,薛岳坚持防守到底。长沙虽属战略要地,但限于地势,守之不易,故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在该城的弃守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蒋介石也有放弃长沙的打算。但薛岳主张坚守,他认为在湘北地区作战有三点优势:一、我军在湘北有15个军的兵力可参战,第5战区不需要参战,仅自己的9战区投入,兵力就足够对付;二、我军熟悉湘北的地形,可进可退,行动自由;三、湘北水多山多,敌人机械化兵团行动受限。1939年4月17日,薛岳在长沙第6次纪念周上作题为“化路为田,运粮上山”的演讲,谓:“择地而战,或许在学理上说得通的,但在事实上看来,蛮打却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因为我们不打,敌人绝不会自动回到东京去的。我们牺牲,敌亦牺牲。如此死拼下去,敌人的兵器虽好,但是没有用兵器的人,最后胜利必然要落在我们手的”,坚决主张守卫长沙。 在长沙会战开始之前,薛岳根据地形制定了后退决战的“天炉战法”。在战争过程中,薛岳指挥所部运用快速机敏的运动的战术,适时调整战略,诱敌于险要之地以围歼,沉重打击 日军。“湘北战役,与其谓为军事之胜利,不如谓为战略上之成功。” 2.日军指挥官战术失误,并为国民党军队所利用,也是国民党军队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战役,日本投入兵力达七个师团,大致粤汉正面三个师团,平江方面一个师团,赣北方面三个师团,战线自洞庭湖东,迄锦河流域,长达五百华里。日军仍采用一贯的“包围歼灭”战术。 日军战线的延长为薛岳所洞察,便以分段包围,各个击破相对,大败日军此次敌以七个师团的兵力,置配于长达五百里之战线,自不能收到策应联络的效果。而此战线的大部分地区,又均为险峻重叠之山岭,一切接济都极为困难,所以旬日之间,即以呼应不灵、接济困难而全线动摇。继以我军“各个击破”战略之压迫,遂不旋踵而总崩溃。 3.日军战斗力的下降和中国军民的合作抗战。在战斗力方面,日军已大不如前。日军所投兵力中有三个师团属于新编,战斗力尤为脆弱,多望风而溃。而自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残酷的战争中增强,一些高级将领把实际的作战经验,经过整理分析,作为训练新兵的课程。这样,老兵在战斗中得到锻炼,新兵在未上前线已明知日军的软肋。而且中国军队的力量一直在补充,兵员的训练持久而坚实,兵源也源源不断。 湘北战役中表现出来的军民合作精神,“已臻佳境,堪为全面抗战中之楷模”。在前线,乡民协助军队构筑工事、担任运输。日军入侵后,则如入荒檄,以致所掠食粮告罄,来源断绝,造成溃败结果。而日军的奸淫暴行也极深地刺激了当地民众,引起大规模的反抗。“军队所在地曾有数十家子女要求入伍杀敌,其同仇敌忾之情绪,是令人感动至深。”在长沙会战中,对于自动参战阵亡的民众,薛岳均令从优抚恤,“兹经查实在敌 我激战时自动担任抗敌工作不幸阵亡者,以其忠党爱国,光荣殉难,至为悲哀,特令该县从优抚恤,以慰忠魂。” 第一次长沙会战击退强敌,使日军放弃其攻掠长沙的战略目标,成为抗战军兴以来之创举。此次会战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中国军队顽强抗敌的精神产生深深敬佩,同时也说明了日本这个军事强国是可以战胜的,胜利永远属于不畏强敌,敢于抗争的国家。 ―――――――――― 参考文献: 〔1〕长沙会战概述[N].大公报,1939-10-27(3). 〔2〕某长官谈湘北歼敌经过及感想[N].大公报,1939-10-10(3). 〔3〕赣北敌系佯攻亦遭受顿挫[N].大公报1939-9-21(2). 〔4〕董副部长纵谈湘北战役 与其谓之军事上之胜利,毋宁谓之战略上之成功[N].大公报,1939-10-27(2). 〔5〕白主任国庆论文 述湘北我致胜因素[N].大公报,1939-10-10(2). 〔6〕湘北战役 自动参战阵亡民众,薛主席从优抚恤[N].大公报,1939-10-27(2). 〔7〕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档为【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4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