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一)皇帝·万岁 人皆有姓名。姓氏,从祖上传承而来,除非特别例外,一般是不改易的;名(包括等于别名的字、号等)则由长辈或自己取,也有死后由他人议定赠送的,例如谥号。 大凡有点墨水的,取名讲究选个好字眼,似乎古今皆然。恨不得用尽天下好字眼的,自然是政治权力垄断者皇帝。“皇帝”作为最高的专称,其本身就是嬴政精心选择的好字眼。《谥法》云:敬民则法曰皇,德蒙天地曰帝。显见,这是仅次于“神”的两个最高级褒奖词。嬴政自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子子孙孙永远独霸天下。皇帝梦做得太美也太贪...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一)皇帝·万岁 人皆有姓名。姓氏,从祖上传承而来,除非特别例外,一般是不改易的;名(包括等于别名的字、号等)则由长辈或自己取,也有死后由他人议定赠送的,例如谥号。 大凡有点墨水的,取名讲究选个好字眼,似乎古今皆然。恨不得用尽天下好字眼的,自然是政治权力垄断者皇帝。“皇帝”作为最高的专称,其本身就是嬴政精心选择的好字眼。《谥法》云:敬民则法曰皇,德蒙天地曰帝。显见,这是仅次于“神”的两个最高级褒奖词。嬴政自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子子孙孙永远独霸天下。皇帝梦做得太美也太贪,无奈却被二世而亡的严酷现实将其击为齑粉。 皇帝俗称“万岁”,当然也是好字眼。不过,代谢有规律,百岁已难期,加之皇帝们沉溺声色,纵欲过度,透支生命,能挣扎活到中年就很不易了,寿至耄耋者绝对稀有,屈指可数,仅萧衍、武则天、赵构、爱新觉罗·弘历等几人而已。为了谋求长寿,万岁万万岁,皇帝们前仆后继地表演着求仙问药、上当受骗的闹剧和铅汞中毒的悲剧。只此一端,亦足见天子并不圣明。 (二)国姓与政治奖惩 姓氏原本无所谓好与坏,譬如张、王、李、赵,似乎就很难区分彼此的高下。然而,原本平平常常的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便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矣。能和皇帝同姓即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就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王莽做了皇帝,内心总觉底气不足。他急需抬出一个阔祖宗以压倒刘氏,乃自谓黄帝、虞舜之后,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既是黄帝虞舜之苗裔,王氏为国姓就显得堂堂正正,丝毫也不逊于刘姓了。 刘备来自社会底层,靠编席贩履糊口,凭他这身份参与逐鹿中原,实在没有什么资本。但是,因为他姓刘,三百年前与皇帝是一家,便可“先姓夺人”,赢得政治筹码:天下是俺老刘家的,是俺祖爷爷的祖爷爷高皇帝刘邦三尺剑马上打拼得来的。现如今要坐江山,也该我“汉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唯我才是正宗龙种,你姓曹的姓孙的,算什么玩艺?靠边去! 西晋末,匈奴人刘渊起兵,高举的也是汉朝国姓“刘”这面大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依高祖称汉王。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东晋末,草头王勃勃原是匈奴右贤王的后代,本姓铁物,自谓其祖从母姓为刘,非礼也。他认为氏族无常,乃改姓赫连氏,取徽赫与天连之义,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国姓,勃勃甚至连曾经的国姓“刘”也不放在眼中。 皇帝奖赏功臣,除了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封地赏钱以至赠送美女外,还有一种荣誉性奖品:赐国姓。恩赐你国姓,与皇帝成为“一家”,那是最高看得起你,政治上信任你,堪称高规格、很庄重的政治大奖。 娄敬建议刘邦都关中,为刘邦所纳,刘邦便赐娄敬姓刘。待王莽称帝,王姓成了香饽饽,而刘姓已然残汤剩羹矣,王莽拿了国姓王赏赐刘氏有功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被赐姓曰王。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北齐文宣帝高洋尽诛诸元,定襄令元景安为保命,欲请改姓高氏,其从兄景皓曰:“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诛之,赐景安姓高氏。本来的国姓元,因为国家的衰亡非但不再高贵,反而变成了要命的罪名,聪明人元景安选择了弃旧图新——主动请求姓高,以此表示与新政权保持一致;其堂兄元景皓不愿改姓新的国姓,结果掉了脑袋。 唐开国功臣徐世勣被誉为“纯臣”,赐姓李,遂名李世勣,后避太宗世民讳,又改名李勣。和徐世勣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幽州总管罗艺、吴王杜伏威、石州总管刘季真、蔚州总管高开道、代州总管胡大恩、云州总管郭子和等。 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朝的鲤魚可真是跃过龙门,好造化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武家。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武姓政治股票急遽飙升,前景诱人,盖过了昨日皇皇第一姓李氏,马屁精傅游艺立即投资“武股”,上书请改国号,赐皇帝姓武氏,傀儡皇帝睿宗李旦很识相,也顺应舆情主动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不能责怪李旦数典忘祖,实在是时势使然,不得不尔。 明武宗朱厚照整天泡在“豹房”,懒得亲自过问朝政。陪皇帝玩的除了宦官,还有许多小人,朱皇帝玩高兴了,就收他们为义子,赐国姓。其中一个叫钱宁的自称“皇庶子”,备受宠信,言无不听。认皇帝做老爹,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明清之际那位收复台湾的郑大英雄,本名森,曾被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改名成功,人因以“国姓爷”称呼他。 赐国姓,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唐昭宗天复二年(902),皇帝拿出他的特殊政治奖品李姓赐给大臣朱温,讵料朱老三竟不给皇帝面子,当即予以拒绝。此何故?此时李唐王朝大厦将倾,岌岌可危,一派末日败亡气象,实权已转移到朱温手中,李姓含权量远不及朱姓多,朱温当然不稀罕你那个劳什子“国姓”了。 皇帝既然可以赐赠国姓,当然也就有权剥夺或曰开除反对派的国姓,以为惩罚。三国吴国孙秀乃孙权之后,正宗皇族,因见恶于末帝孙皓,惶恐不安,乃率兵降晋。孙皓盛怒之下,追改孙秀姓“厉”,那是极其严厉的政治处分。不过,孙皓的这个处分其实是一纸空文,无由实施;孙秀政治避难到敌国,照样姓孙——对方看重和炒作的也恰恰是他的“国姓”——官做得比在吴国还大。 唐朝那位备享尊荣的重量级元老李勣,子孙们借他的光,自然也姓国姓了。可待其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对其惩处,且累及已经作古的李勣: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撤销生前一切职务头衔),发冢斫棺,复姓徐氏——老老实实姓你的徐去吧;姓李,你不配! 李勣们被改姓徐,实际上是恢复了原姓氏,遭遇姓氏处罚更惨的,是李千里。这个李千里和在位皇帝唐中宗同辈,同是唐太宗的孙子,一样的龙种,只因参与了太子李重俊的夺权斗争,事败,遭到视权力为命根子的皇上的严厉处罚:开除李姓,改姓“蝮”氏(这是中宗从他母亲武则天那里照抄来的),而后砍头——做鬼,你也不能做李家鬼,只配与虫豸为伍! 围绕国姓进行的奖惩,标准只有一个:政治上和最高始终保持一致,绝对忠诚(愚忠尤佳),就奖;反之,则惩。 国姓作为崇高的政治荣誉,除了可用于政治奖惩,还限定着皇族种群的贵族圈。因为姓沾上“国”字号,就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总有人冒充“与皇上一家子”。在皇族内部争夺中,也会在姓氏上做文章,指责对手是“野种”。 东晋的皇帝是否姓司马,似乎也需要划个问号。据说晋元帝司马睿,就是琅玡王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和牛姓小吏私通所生,名义上姓“司马”,而实际却是姓“牛”,故称“牛继马后”。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八卦,房玄龄领衔主编的《晋书》,白纸黑字记载着,不会是无稽之谈吧。那么,东晋的国姓就该是牛而不是司马氏。不过,东晋皇帝还是承认他们姓司马,或简称“马”——不然就是“姓不正,言不顺”。《晋书·恭帝纪》:“帝幼时……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皇帝司马德文悔悟不玩射马游戏了,并不能挽救国姓被改换的命运,因为想“射马”、换国姓的人多的是,前有王敦,中有桓玄,后有刘裕;还有苏峻、祖约、孙恩、卢循,等等。 五代后唐石敬瑭有不臣之心,上表称:“皇帝是养子,不应该继位,请把皇位传给许王李从益。”实质也是扭住姓氏不放,那意思很明白,末帝李从珂的那个李姓是冒牌货。 突厥与唐和亲,武则天派侄孙武延秀去当女婿,讵料突厥竟不买账。突厥默啜对唐朝使者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由此引发了一场外交冲突。默啜致书数朝廷之过,其中就有“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一条,突厥可汗竟认为红透了中国的武氏是小姓,根本不配娶可汗女,这让武则天很没面子。 明武宗时,宁王朱宸濠用重金贿赂皇帝左右,党羽甚众,觊觎大位久矣;而公开宣称的造反理由却是:当今皇上朱厚照并不是已故先皇孝宗之子(原是野种,而非正宗龙种!),今奉太后密诏,令我起兵讨贼。那时候没有DNA技术作亲子鉴定,最后说了算的还是实力,谁胜了就依谁说的为准。 (三)国讳——皇帝之名“不敢说” 取了名又不让直接叫出来,而要“讳”,实在是陋习。谁来讳?那要看你是什么人。是平民,晚辈讳之,是为“家讳”。是官员,下属替你讳。五代冯道四朝为相,位极人臣,自号“长乐老”,典型不倒翁。一日,冯宰相命一门客讲《道德经》。经文一开头便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大官人之讳,老先生乃读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宰相之名尚且如此,贵为君主,其名更是举国“不敢说”,故曰“国讳”。 国讳,给日常生活及说话作文平添了许多麻烦。容我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秦始皇讳政,正月改为“端月”;汉朝文帝讳恒,恒山改叫“常山”;景帝讳启,《史记》就得把微子启写成“微子开”;武帝讳彻,彻侯更名“通侯”,蒯彻也得改名“蒯通”;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秀才乃称“茂才”;避明帝刘庄讳,“老庄”改称“老严”,那位拒绝做官的严光,本来姓庄,也改姓“严”了;晋景帝讳师,京师改称“京都”;晋文帝讳昭,王昭君改名“王明君”;梁武帝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白绢”;隋朝避文帝杨坚讳,遇“坚”则代以“牢”“固”“至”、“刚”等字;隋炀帝讳广,广陵改名“江都”;唐开国皇帝李渊之祖父讳虎(按:这位李虎大人和司马师、司马昭一样,也是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凡言虎率改为“猛兽”,或代之以“武”,如虎贲改叫“武贲”,韩擒虎被改“韩擒”;避李世民讳,凡言世,皆曰“代”,“民部”改为“户部”,民风改为“人风”;唐高宗讳治,凡言治皆曰“理”,如“无为而治”作“无为而理”;梁太祖朱温父讳诚,遂改城曰“墙”(“攻城”写成“攻墙”,不啻搞笑),以其字类似于“戊”,司天监甚至上书请求改戊己之“戊”为“武”;晋高祖讳敬瑭,姓“敬”的就分别改成姓“苟”、姓“文”;辽国因避太宗耶律德光讳,改光禄寺为“崇禄寺”;等等。夫尊妻自贵,国讳还包括了第一夫人皇后在内,汉吕后讳雉,雉得称“野鸡”;晋朝避简文帝母郑后阿春讳,改“春”曰“阳”,孔子所著《春秋》遂为《阳秋》,富春改为“富阳”;武后讳曌,诏书改称“制书”,鲍照改名“鲍昭”。此外,还有为太子讳的,唐避章怀太子李贤讳,改崇贤馆为“崇文馆”。更有甚者,为皇后之父也要避讳。唐代有个刺史窦从一,初名怀贞,避中宗韦皇后父玄贞讳,更名从一。 明天启元年(1621)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改“洛”为“雒”),从木加交字者,俱改为“较”(改“校”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庙讳御名者,悉改之。为避先帝光宗朱常洛与今上朱由校名讳,政府专门发文,让犯讳者改了个不亦乐乎,只是“学校”改“学较”太觉别扭,可特例处理。 有的国讳,实在避不开怎么办?“若写经史群书及撰录旧事,其文有犯国讳者,皆为字不成”(《唐六典·礼部尚书》李林甫注)。“为字不成”,说白了就是故意写一个错别字。如清代刻书,凡“玄”皆改“元”或缺末笔,所以避玄烨讳也。 误犯国讳,那可是要依法惩处的。《唐律疏义》明文规定:“诸上书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文书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误犯者,徒三年。”误写误说一个字就要打屁股;取名犯讳,劳改三年! 宋朝有个叫吴倜的书生大考夺魁,颇负文名,徽宗皇帝亦有意提携一把。但吴倜书生意气,不会讨好权奸蔡京,蔡故意为吴倜仕途使绊子。他强加给吴的罪名是“傲狠无上”,皇上惊问其详,蔡京说:“该吴明明知道陛下御讳(佶)而不肯改他的名,只是用一圈围之,这不明摆着是目无圣上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蔡京所以能在“倜”和“佶”两字上无限上纲做文章,所凭据的正是避国讳陋习;不然,吴秀才就是径叫“吴佶”,又有何妨? 近代史上很著名的“苏报案”,也和国讳有关。1903年6月29日,《苏报》头版刊出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直呼光绪之名:“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专制者雷霆震怒,认为章太炎“诋毁今上圣讳,呼为小丑,立心犯上,罪无可逭”。倘依了清廷,如此“恶攻”罪足可砍头,但迫于舆论压力,只给章太炎判了三年监禁。比起同样犯圣讳的王锡侯来,章太炎算是很幸运了。王写了一本《字贯》,为《康熙字典》正谬,在处理“玄烨”、“胤禛”和“弘历”等名讳时都作了缺笔处理,只不过未用更为严格的改字法、空字法,但乾隆还是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及阅其进到之书,草一本序文后凡例竟有一篇,将圣祖、世祖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甚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王锡侯及其十六岁以上之亲属被处死,其妻妾及十六岁以下之孩子发配流放并送与某大员为奴。还有周克开等几名官员也因此书被治罪。 由于皇上、陛下、万岁、至尊、“国家”等称呼替代了本名,本名长期无人敢叫,以致连皇帝本人都淡忘了自家名讳。电视剧中,刘墉直呼乾隆本名弘历时,乾隆居然不知“弘历”是何人,这固然属于艺术的“真实”,然细思之,它又未尝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 皇帝取名大多也选用常用汉字。由于宫廷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汉宣帝曾被迫流落民间,生活在社会底层,因而所取的名字也是平民式的——病已。及至做了皇帝,考虑天子之名,须体现“难知易讳”之原则,才改名“询”。尽管这样,战国时期大儒荀卿为避刘询讳,在当时还是被改姓“孙”了。三国吴主孙休认为:取名欲令难犯易避,把常用字如“伯”、“仲”当作好名好字,其实是没有文化品位,很可笑。所以他特为四个儿子之名创造了四个字。孙休“欲令难犯”的愿望倒是实现了,只是他造的字谁也不认识,这一来反而增添更多麻烦。 至于那些平民出身的皇帝,诨名透露出的平民本色更不待说。后周太祖郭威诨名“郭雀儿”,显系寻常百姓“贱名”。原本贱民出身的朱元璋阔为皇帝后,为其龙子龙孙取名,可就大有讲究了。其子都用单名,皆从木旁,如:长子朱标,四子朱棣。其孙辈往后,取双名,其第一字按辈分依次用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其第二字可随意选择,但须从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如: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思宗朱由检。 更有个别皇帝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惜为自家取名生造出一个汉字来,以显示其与众不同。武则天造一“曌”字以为名,取日月凌空,以天为则之意。五代十国南汉主原名刘岩,据《易经》“飞龙在天”意,生造一个“ ”字用为名,堪称超级追龙迷。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文盲,他居然明令:“朕的名字有两个字,但只要不连称,都不需避讳。”在避讳问题上,这位李皇帝还是很开明的。 不过,有一个臣下可以直呼帝后之名而不必避讳的朝代,那是元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考证出,郝经上世祖书中直呼宪宗蒙哥之名和逯魯曾经称武宗皇后珍格(真哥)之名的史实,认为元代帝后生前皆无徽称,臣下得直呼其名,盖国俗淳朴,无中国繁文缛节也。 (四)别名: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观历代皇帝本名,除了开国之君及少数杰出能干或者残暴昏聩从而“知名度”较高外,大多数的反而鲜为人知。即令声名显赫、现今又荧屏一再走红的所谓“康熙大帝”,倘非读过史书,甚至都不知道他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盛唐诸帝,人们能叫出名字的,大抵也就是从李渊到李隆基五代中的几个,其他十几个,恐怕也是知其名者寡。所以然者何?盖皇帝之名史书直称者少,常见并被视同“別名”的多是其他徽号:一曰年号,二曰尊号,三曰谥号,四曰庙号。 1.别名之一:年号 年号是在位皇帝自己敲定的,从中很可揭橥皇帝的政治用心。年号作为皇帝的别名,至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几乎取代庙号而成为皇帝第一称号,例如,史书多称康熙皇帝、光绪皇帝,反倒很少叫清圣祖、清德宗。 总观中国皇帝年号,自汉武帝建元始,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终,凡七百零四个(据《辞源》附录),依其表意,可大致分类如下: 其一,表示新君即位改元。如:建元、始元、初元、建始、元始、初建国、黄初、正元、开皇等。 其二,表示君权神授,代天牧民,龙凤相伴,渲染神秘。年号用字最多的是“天”字,以“天”字作为首字的就有六十六个,还有八个年号中使用了“天”字,如:天玺、天成、天启、天保、天安、天和、天复、天祐、天福、天宝、天祚、天圣、天赞、天禄等;用“龙”“凤”字的年号二十四个,如:青龙、神凤、五凤、凤凰、龙飞、龙昇、凤翔、神龙、龙德等。 其三,期盼天下太平,国家永久稳定最好是超稳定,以便让皇帝们做“无忧天子”,恣意享乐。如:太平、永平、永宁、永和、永兴、咸宁、永安、太宁、咸安、太安、长乐、永定、太平兴国、永乐等。 其四,用以炫耀所谓文治武功。如:武定、武平、大业、武德、武成、大德、至治、洪武、建文、弘治、崇德、顺治等。 其五,出于特殊的政治需要。个别皇帝由于政治根底浅,缺乏自信,就借助这类文字游戏不断翻新花样,制造舆论,以图维系人心,延长统治。有如当代国际上某些政客惯玩的“新口号”、“新思维”的把戏一样。最典型的就要数女皇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作为主流意识的时代,武则天以一个异姓的“牝鸡”爬上权力巅峰,傲视李唐皇族,驾驭唐室旧臣,内心究竟不那么踏实。为缓和严重对立气氛,转移臣民视线,她在年号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她立为皇后改元显庆(656),到神龙元年(705),五十年间,更换年号之频繁,堪称“历史之最”,今年才叫“垂拱”(垂拱而治),一年未满,却又改元“长寿”;是犹不足,复盼“延载”,更不惜推出“天册万岁”、“万岁登封”、“神功”、“神龙”等,以期借助天、神之尊来壮雌威。 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便是“改元”,新君即位一般也要改元。取义当为:从一开始,刷新政局。即使是草头王、临时天子只要称孤道寡,改元是一定要做的。 十六国时代,前赵主刘曜杀戮过度,逼迫巴地民众尽反,推巴酋句渠知为主,自称大秦,改元曰平赵。“平赵”这个年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战斗性。 唐德宗时,朱泚竖起叛旗,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改元天皇。他打的也是“天”字牌。 黄巢建国,年号金统,唐僖宗则改元“广明”,黄巢认为唐室这个新年号,“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原来,繁体广字是“廣”,那么,从文字角度看唐家天下已姓“黄”矣。 改元也还有其他用途。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春,正月,上以疾久不平,改元。皇太子会四方朝贺者于东宫,并受贡物。这是把改元当成了禳灾治病的药方,顺便还收了一大笔贺礼。 三国吴末代君王孙皓以掘地得银尺,上有刻文,改元天册。这个纪念年号才叫一年,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册为天玺。人心丧尽、摇摇欲坠的孙皓王朝,也只能靠这祥瑞迷信、频改年号来苟延残喘。天玺称完不到四年,孙皓就彻底玩完了。 北魏太延六年(440)六月,魏皇孙拓跋浚生,改元太平真君。这是为了纪念皇孙降生,图个吉祥。 562年,北齐青州上言河水清,齐武成帝遣使祭之,改元河清。这是纪念当年河水少泥沙而变清。 后梁朱友珪弒其父太祖朱温而夺得帝位,时在乾化二年(912)六月。翌年正月,他也依照惯例,正经八百地改元凤历,以示开启新时代。然而仅过了一个月,朱友珪就在与同胞朱友贞的皇位争夺战中兵败身死,半年多的皇帝资格即被剥夺——废为庶人,短命的凤历年号也就鲜为人知。胜者朱友贞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待后唐灭梁,朱氏政权被称作“伪梁”,唐庄宗下令追废朱温、朱友贞为庶人,毁其宗庙神主。整个梁朝都被“彻底否定”了! 元朝的世宗没有年号,则是一个特例。 年号随着政权更迭而变,围绕年号的政治斗争也就顺理成章。朱棣打着“清君侧”(帮助皇帝搞政治大扫除)的旗帜,干着夺帝座的营生,用暴力推翻了合法的惠帝,自己取而代之,惠帝的年号“建文”也被废止,而改用太祖的洪武年号,这一废一改,就等于宣告朱允炆政权之“伪”,也就是要把那段历史抹掉。当然,抬出“洪武”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自己“永乐”。 值得一提的是明万历年间农民起义领袖李文所使用的年号“天真混”。历朝历代,皇帝在确定年号用字时,无不选用吉祥的字,而李文却公然称“天真混”,体现了对天威亦即皇权的蔑视。 2.别名之二:尊号 尊号,旨在为皇帝表功彰德。上尊号,说到底是给在位皇上戴政治高帽子。讨好至尊,自然要选用最好的字眼,且不惜其滥,有如当代的“最最最”、几个“伟大”一样。帽子奉上,既能让皇帝开心,咧着大嘴傻笑,大臣们也可凭此多捞几千两俸银或赏赉。早期的尊号,也就“皇帝”或“皇后”二字。《汉书·高帝纪》:“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宜。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从唐代起,又在皇帝、皇后称号前再加高级褒奖词,而且越加越多。尊号也要避讳。唐玄宗朝宰相姚崇原名元之,因避玄宗尊号开元讳,乃改此名。 尊号,多为大臣“请上”——你不“请”,他还想“自加”哩!——皇上批准后实施。底下我们看看唐朝几个皇帝的尊号吧。高祖、太宗都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加尊号。武则天正式称帝后,称过的尊号依次是: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再加上唐中宗复位后为她上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一共六个,一个比一个尊崇,一个比一个伟大。武则天自己也不“伟大谦虚”一下,而是满脸堆笑,高帽子一顶接一顶只管戴,感觉好极了,进而便明令全国,举人不再学习传统的经典著作《老子》,改读女皇编撰的“重要著作”《臣轨》。于是乎,学“武著”,言必称“臣轨”,成了官场一时之髦。官场习俗,跟风媚上,唯权是从,自来如此。一俟女皇下台,《臣轨》谁还再读?立马送它去废品收购站了! 玄宗的尊号,始称圣文皇帝,继而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后又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最后则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达十四字之多。尊号极颂其英明伟大,越来越“最最最”,李隆基的骄傲糊涂指数也随之狂升,终于不可救药,将李唐王朝从“开元盛世”推入“安史之乱”的深渊,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晚节不保的悲剧性人物。 德宗朝政局动荡,有术者上言:“国家厄运,宜有变更以应时数。”群臣请更加尊号一二字。德宗问陆贽,陆贽上奏,以为不可,其略曰:“尊号之兴,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已累谦冲,袭乎丧乱之时,尤伤事体。”又曰:“嬴秦德衰,兼皇与帝,始总称之。流及后代,昏僻之君,乃有圣刘、天元之号。是知人主轻重,不在名称。损之有谦光稽古之善,崇之获矜能纳谄之讥。”又曰:“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祗天戒。”陆贽不愧为一代名臣,他的“尊号观”可谓一语中的,“人主轻重,不在名称”,在动荡时期,欲借增加美称来应对危局,那只能进一步丧失人心,无异于自己添乱;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废弃那些“英明伟大”的虚名,多做实实在在的关注民生、维系人心的善事。德宗纳其言,在“罪己诏”中明令今后不准使用“圣神文武”的尊号,但改年号而已。 也有群臣请上尊号而皇帝谦让推辞的。唐顺宗中风失语,不能视事,继位仅八个月即传位太子李纯,自己做了太上皇。新一代权力核心唐宪宗才开始运作,众臣又要竞相表现一番:请上上皇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孝道皇帝。唐宪宗只对他老爹的尊号画了圈,自己的则谦辞了一回。实际上,这种谦逊只是一时作秀罢了,骨子里,最高权力拥趸者,几乎个个都喜欢天天有人舔他的耳朵,收获甜言蜜语的颂圣词,这是他们永远的精神需求。唐宪宗不受尊号刚过了两年,便愉快地接受了群臣请上尊号的强烈要求;其后,龙椅坐得更稳了,就将尊号由“睿圣文武皇帝”提升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翌年,又一次上尊号,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呢。专擅巧媚邀宠的宰相皇甫镈力主更添“孝德”二字,另一个宰相崔群则认为,“言圣则孝在其中矣”,再“孝德”就显得重复了。皇甫镈立马上纲上线参了一本,说崔群在万岁您的身上竟然不愿用“孝德”两个字,用心何其毒也!李皇帝闻奏龙颜大怒,随便找个碴就将崔群左迁湖南做地方官去了。 最高权力之诱人,赛过任何珍宝,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最高权力之迷人,强过特效迷魂药,坐上天下第一把交椅,真能以史为鉴,保持清醒,慎始而善终的,严格说一个也数不出来。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