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摘 要: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产生、发展、终结的嬗变过程,之后劳动价值论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所取代而游离于主流理论体系之外。马克思充分批判和继承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回归了古典学派的正确的传统的同时,在多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而彻底超越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为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价值论的渊...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 摘 要: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产生、发展、终结的嬗变过程,之后劳动价值论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所取代而游离于主流理论体系之外。马克思充分批判和继承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回归了古典学派的正确的传统的同时,在多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而彻底超越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为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价值论的渊薮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正是由于马克思继承了古典学派的正确传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超越,才形成了更为科学和完善的价值理论。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派 劳动价值论 回归与超越 一、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发展历程 这是威廉配 “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土地是财富之母。” 第的一个著名论断。当然,由于配第本人不知道劳动二重性,所以并没有就这里的劳动作出任何说明。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说,配第这里提到的劳动,不是作为价值源泉的抽象劳动,而是作为物质财富源泉之一的具体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所以,配第的上述论断正确地说明了劳动和自然物质都是形成物质财富的源泉,并正确地说明了劳动在形成物质财富的各种要素中是一种能动的要素。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他第一个提出了 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论点。他区别了“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这里的“自然价格”实际上是指价值。他所谓的“政治价格”是依照“自然价格”基础而计算出来的价格,而“如果将这种政治价格以人为的共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银币来衡量,就可以得到我们所寻求的价格,即真正的市场价格。” 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这里论证了商品交换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为他的其它理论奠定了基础。价值论和价格论是紧接着货币的起源和效应问题之后提出来的。斯密在说明了分工和交换的必要性以及交换的工具之后,接下来要讨论的自然就是交换的依据和基础问题了。正如斯密本人所言:“我现在要讨论人们在以货币交换货物或以货物交换货物时所遵循的法则。这些法则决定所谓商品相对价值或交换价值。” 。为全面分析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斯密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斯密虽然对价值理论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但是他没有建立一个前后一贯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但是,他确认生产所需要的劳动量与商品价值的直接关系,是有积极意义 的。马克思说“斯密的这种摇摆不定以及把完全不同的规定混为一谈,并不妨碍他对剩余价值的性质和来源的探讨,”因为斯密“实际上甚至不自觉地坚持了商品交换价值的正确规定。”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于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首章内容并以之贯穿其全部的经济理论。李嘉图的价值学说的主要功绩是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他排除了斯密在商品价值规定性方面的二元论。首先,李嘉图批判了斯密在肯定了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成为商品价值的源泉后又提出购买所得的劳动为尺度的不一贯性。其次,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交换价值在近代社会决定于社会三收入的观点。李嘉图认为,已经生产出的价值,无论如何分割,都不能改变其本身的量。价值是第一因素,收入是派生因素。价值可以分割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但是不能倒过来说价值是由这三收入决定的。最后,李嘉图知道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某商品的实际耗费掉的劳动量而是由其必要劳动量来决定的。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回归 (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之一:理性 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分析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上,强调自然秩序论和抽象演绎的方法。以重农学派为例,将自然秩序视为最高信条和方法的出发点。魁奈实际上已经指出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一样,客观存在这某种规律性,客观规律性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等人为法律存在的基础。在 自然的社会秩序下,组成社会的所有人都应该带来益处,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福利。同时,他们将理所当然享有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即每个人首先要享有自己劳动所获得的所有权,保证不动产和动产正当所有者的所有权。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了解最清楚,他完全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享受。要掌握和研究经济运动的自然规律,主要的方法是理性思维。魁奈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自然规律,所以经济学的研究中必须重视分析和演绎。到了斯密那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将推动经济发展、财富增长,为社会带来公益。在斯密的著作中,论述的体系上是总体演绎来安排的。他的论述问题中,多带有创立起始范畴和建立分析工具的作用。 这一传统的重要性在于它创立了把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社会经济受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范畴之间有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存在理论上的可预测性。马克思无疑非常重视古典经济学理性的传统,而且将其发挥至更高的水准,在马克思的研究中,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方法使其理论严谨而且比较完美地做到了理论体系的内部自恰。 (二)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之二:生产与分配的统一 马克思说:“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以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学派的理论标志着这个过渡的开端。配第要在“政治价格”后 面找出“自然价格”,布阿吉尔贝尔则要在“市场价格”后面找到“真正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政治价格”或者“市场价格”只是表象,必须将理论带入到生产领域当中。但是研究生产领域并不是说分配过程就不重要,生产和分配从来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分配是生产的起点同时也是生产的结果,而生产中已经包含了带有制度规定性的分配。而之后的约翰穆勒却提出了生产与分配的二分法。他认为生产规律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据社会制度改变。而分配规律取决于社会和法律的习惯,由人的意志决定,所以是可以改变的。这种二分法割裂了生产同分配的联系,导致了后来劳动价值论走向了两条道路。其中一派的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他们以对于交换领域的现象的描绘来代替古典经济学中对生产关系的研究。马克思坚持了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同分配统一的传统,使劳动价值论不会沦为分配的价值判断的学说,而后者无疑会导致劳动价值论成为一种过时的失效的学说。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超越 (一)价值,作为商品经济的范畴的确立 古典学派中只有交换价值而没有价值这一范畴,这导致了他们在论述中的诸多混乱和错误。马克思分析商品从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开始。马克思首先指出二者是商品的二要素,它们彼此对立同时又构成统一物。在考察交换价值时,马克思第一次将价值从交换 价值中抽象出来,从而确立了这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范畴,指出了两者的区别和相互联系。古典经济学家只注意交换价值的量,而忽略了不同物的量只有化为同一单位后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马克思从交换比例的表象深入到难以理解的相等的实质;从交换价值深入到劳动,从劳动进入价值。在明确了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物化,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后,才进一步考察价值量的测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李嘉图没有把商品生产的社会作为某种特定历史社会形态,不了解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被制约的范畴,所以将其视为永恒的范畴。而马克思通过价值这一范畴看到了其反映的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关系的本质,从而价值只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二)劳动二重性理论 古典经济学中,斯图亚特对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有二重性曾经有天才的猜想。他指出:“那种通过自身转移而创造出一般等价物的劳动,我称之为产业。” 斯图亚特称之为产业的劳动或创造一般等价物的劳动,实际上就是有别于实在劳动的特殊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评价说:“斯图亚特比他的前辈和后辈杰出的地方,在于他清楚地划分了表现在交换价值中的特殊社会劳动和获取使用价值的 实在劳动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指出,商品所包含的劳动一方面是个人的、具体的劳动,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抽象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在这方面前文提到的配第的名言中也说明了土地也是财富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是不因为自身的特殊形式,也不因产物的特殊品种而有所区分的、一致的、无差别的劳动,也就是说在质上没有差别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由于生产关系的转化,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这就赋予价值,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的表现,以复杂的情况和现代的意义。马克思进一步探讨了这一问题,从而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 首先,马克思发现了劳动力这一范畴,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怎样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问题。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没有劳动力这一范畴,他们认为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所以产生了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和利润存在的矛盾。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指出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这一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论证了在资本主义下,一方面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价值转化为工资,使它更具有劳动价值的形式,从而揭露了在资本生产方式下,货币“产生”货币的原因。其次,马克思提出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规律怎样以生产价格的形态发生作用。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不再围绕价值而围绕生产价格进行,但是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的。价值转化的理论证明了价值规律既是简单商品生产的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规律。这突破了此前劳动价值论所不能逾越的界限,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 四、结语 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产生、发展、终结的嬗变过程,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所取代而游离于主流理论体系之外。马克思充分批判和继承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回归了古典学派的两大正确的传 理性、生产和分配统一——的同时,在价值范畴、劳动二重统—— 性、价值的转化形式等多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而彻底超越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为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内部自洽的较成熟理论,成为直到今天仍然对现实具有巨大解释力的价值理论。 参考文献 [1] 陈岱孙:《陈岱孙文集》下卷,“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 于新:《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3期。 [3] 严冰:《劳动价值论分歧探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 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学习笔记》,《改革》,2010年第8期。 [5] 赵丽丽,邱红萍:《论价值论的演变》,《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8期。 [6] 张正翔:《马克思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辨析》,《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与超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