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举报
开通vip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 项目名称: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承担方(乙方):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事证第144000000366号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 城规编(141195) 院 长: 张少康 总工程师: 马向明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15年03月 主编单位: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 项目名称: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承担方(乙方):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事证第144000000366号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 城规编(141195) 院 长: 张少康 总工程师: 马向明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15年03月 主编单位: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审定: 温春阳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博士 城市规划 技术审核: 王 浩 高级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陈 满 高级工程师 本科 市政工程 项目负责人: 杨 嘉 高级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杨高华 高级工程师 硕士 市政工程 项目组成员: 王 敏 高级城市规划师 本科 城市规划 单双成 高级工程师 硕士 道路桥梁 唐 峰 高级工程师 本科 给水排水 周祥胜 高级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陈钟卫 高级工程师 硕士 给水排水 陈龙喜 中级工程师 本科 给水排水 石莹怡 中级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魏冀明 助理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黄 浩 助理城市规划师 硕士 城市规划 林思旸 助理城市规划师 本科 城市规划 詹龙圣 助理城市规划师 本科 地理信息系统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条 规划目标 .............................................................................1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3 第四条 规划期限 .............................................................................4 第五条 规划范围 .............................................................................4 第六条 规划目标 .............................................................................4 第二章 主要灾种判断 ................................................... 5 第七条 灾种确定 .............................................................................5 第三章 主要灾种防灾规划 ............................................ 6 第八条 消防规划 .............................................................................6 第九条 防洪排涝规划........................................................................8 第十条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 14 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17 第十二条 抗震减灾规划...................................................................... 18 第十三条 人防规划 ........................................................................... 26 第十四条 突发事件预防规划 ................................................................ 27 第四章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 31 第十五条 防灾系统规划...................................................................... 31 第十六条 避灾系统规划...................................................................... 34 第十七条 救灾系统规划...................................................................... 40 第十八条 灾后重建规划...................................................................... 45 第十九条 防灾分区规划...................................................................... 47 第五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 55 目 录 第二十条 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 55 第二十一条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5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标 为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管理,指导城市综合防灾设施的建设发展,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危害,建立和完善城市防灾减灾安全体系,增强城市抗御和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根据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威海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1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01) (14)《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15)《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 2、 技术标准与规范 (1)《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征求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稿) (2)《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3)《城市消防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4)《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GA/T 623-2006) (5)《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GB152-201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征求意见稿) (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8-2006)2014版 (10)《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 2008) (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6)《危险化学品仓库建设及储存安全规范》(DB11/755-2010) (17)《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2009年1月) (1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9)《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DZ/T0220-2006) (2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22)《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及建设标准》 (2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5013-2014) 3、 相关规划 (1)《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55号) (2)《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气发〔2010〕7号) (3)《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安委办〔2011〕50号) (4)《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6)《山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 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威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 (9)《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0)《威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修编版》 (11)《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 (12)《威海市人防工程规划(2008-2020)》 (13)《威海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 (14)《威海市城区防洪规划报告》(2009) (15)《“十二五”期间威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6)《威海市各类应急预案》 4、 相关政策文件 (1)《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3)《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建城〔2013〕98号) (4)《关于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意见》(建质〔2007〕170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 5、 规划参考 (1)《威海市区城乡建设用地规划(2013-2030)》 (2)《威海市里口山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 (3)《威海双岛湾科技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4)《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提升暨启动区城市设计》 (5)《威海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 (6)《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防洪排水与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3~2030年)》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预防为主,综合防御;平灾结合,突出重点,全面设防,依法监督。以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相关应急预案为依据,以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为 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龙头,以新建工程设防、现状工程鉴定加固和基础设施系统防灾建设为主线,以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和应急救灾体系为保障,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以人为本,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第五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含环翠区、经区、高区和临港区等四个区,总规划面积约991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域,综合考虑了区域性防灾减灾设施的布局和影响。 第六条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威海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韧性”和“智慧”的城市。 分项目标: )城市工程设施抗灾设防、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城市应急救灾体系的(1 常态化建设与管理顺利进行; (2)城市重大工程及生命线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全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防灾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防御大灾的要求,基本建成防御重大灾害的安全体制; (3)具有完善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紧急处置体系基本完善,重要设施设置紧急自动处置系统; (4)城市防灾设施满足防御大灾的要求,具有合理有效的避难疏散设施; (5)市民具有良好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意识。 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二章 主要灾种判断 第七条 灾种确定 本规划对威海市主要灾种的判断,主要依据三个方面: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潜在影响大。 结合灾害风险评估,规划确定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火灾、人民防空和突发事件为威海市中心市区的主要灾种。 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三章 主要灾种防灾规划 第八条 消防规划 1、 规划目标 建立、健全消防法规和监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加强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的灭火、救灾装备,提高城市防灾、减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增强城市抗御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逐步形成现代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2、 火灾风险评估 以火灾危险性大、损失大、伤亡大及社会影响大为划分依据,将中心市区划分为以下3类重点消防地区。 A类重点消防地区: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B类重点消防地区:以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C类重点消防地区:以地下空间和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3、 用地安全布局 (1)A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1)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2)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3)规划威海市中心市区内不设置危险品集中存放点,中心市区内危险品集中存放在威海市域内远离建设区的位置另行选点。 (2)B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 (3)C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地下空间消防布局要求提高空间自防自救能力,特别是自防能力。 4、 消防站布局规划 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规划49座消防站,其中现状11座(含1座特勤站),新建37座(含新建特勤站4座、水上消防站2座),在建1座。 5、 消防用水规划 (1)确定威海市城市消防用水量为300L/s。 (2)市政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的设置数量或密度,一般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要求。 6、 消防通信规划 建设消防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利用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由威海市消防指挥中心集中接警,并保证威海市各消防中队同时能够接听到本地区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全过程。 7、 森林防火规划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1)地面巡护 规划区内应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伍进行地面巡逻值守,地面巡护路线要在巡护前根据所管辖地区的各地段的火险等级的高低和火源的多少进行确定。 )瞭望台瞭望 2 按照“每1万亩林地建设一座森林火情观测瞭望台”的标准,加大防火瞭望(塔)台建设力度。 3)远程监测系统 按每1万亩林地建设一处林火视频监控点进行布设,已建立监控系统的区要增点加密,增设红外、除雾、自动报警功能。 4)检查站 在每个进山路口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站,加大对各林区的巡查力度。要逐步取消活动板房式的简易检查站,建设与环境匹配、规划许可、有取暖照明功能的设施较齐全的固定式检查站。 5)森林防火通道建设 各区需按照“消防专业队伍徒步3公里半径作业圈”的标准,加快建设防火通道。在威海市内各林区周边道路进出口处设置停车场,停车场供救援车辆 7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临时停放及救援车辆掉头使用,当灾情发生时,社会车辆不得占用。林区内增加环山路,并严格控制环山路两侧的建设,防止建设的无序蔓延。 6)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 按照“每100公顷开设一条隔离带”的标准,开设物理防火隔离带,建立起单片面积不大于100公顷的林火阻隔网络。在林区内建筑物周边建立10米救援隔离带,同时林区禁止新增建设用地。 7)森林防火林带建设 威海市林区内有适合造林地段的均应营造乔木或乔灌木结合的防火林带。 8)完善消防供水管网、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 全市所有重点林区和景区都要求埋设供水管道和消防栓,形成山顶有蓄水囊、水窖、水池,山腰有蓄水池及输水管网,山脚有水库、塘坝等水源地的立体化模式。各区重点林区和景区都要求确定可供航空灭火取水的水库、塘坝等水源地,按标准建设临时直升机起降点,林区内停车场设计时宜考虑兼顾直升机停机坪的使用。 9)森林防火物资储备 市、区级森林防火储备库建设规模分别不少于80、30平方米,国有林场、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也不少于30平方米。 (2)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要求 1)广泛开展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宣传报道。 2)大张旗鼓开展典型案例宣传。 3)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 4)深化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宣传。 5)加强森林火灾应急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6)继续做好效果显著的传统宣传工作。 第九条 防洪排涝规划 1、 规划目标 结合“蓄、排、挡”的防洪排涝方针,构建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洪体系,使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 8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使威海市在防涝方面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在遇超标准洪涝时,有预定方案和切实措施,不致产生重大影响,保障威海市经济活动和社会的防洪安全。 2、 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表1 防洪标准一览表 类别 设防标准 城市防洪 50年一遇 水库 100年一遇 干流 50年一遇 河流 支流 20年一遇 海潮 100年一遇(100年一遇风暴潮位校核) (2)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 1 按100年一遇标准扩容、加固崮山、所前泊、冶口、武林、小阮及郭格庄等6座水库;新增泊于水库以及逍遥湖。其它山塘水库按20~50年一遇标准加固。与文登区协调,建议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米山水库。 按50年一遇标准对五渚河、涝台河及逍遥河等20多条主要河流进行扩宽河道、清理河床及加固河堤;按10~20年一遇标准对各河流上游支流进行扩宽河道、清理河床及加固河堤。 规划按100年一遇标准对威海湾海堤、孙家疃海堤等进行加固,按100年一遇风暴潮位校核;在涝台河、逍遥河及五渚河等受潮水位影响的河口设置防潮闸。 规划以“高水高排”为山洪防御原则,沿建设区外边界设置截洪沟。 表2 防洪工程措施一览表 类型 名称 建设标准 工程措施 崮山、所前泊、冶口、郭水库 100年一遇 按100年一遇加固、扩容 格庄、武林、小阮 9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类型 名称 建设标准 工程措施 按100年一遇标准新建,考虑调泊于水库 100年一遇 蓄功能 五渚河、涝台河、逍遥河、 戚家庄河、城南河、望岛 河、羊亭河、海峰河、渤 海河、 按50年一遇标准扩宽河道、清理河流 徐家河、钦村河、初村河、50年一遇 河床;望岛河、涝台河及五渚河 石家河、东母猪河张村河、等同时按标准加固加高河堤 寨子河、柳沟河、岳家河、 杨家滩河、母猪河 涝台河、逍遥河、五渚河、结合海堤设置防潮闸门,抵御风防潮闸 100年一遇 钦村河的河口 暴潮 高水高排,修建截洪沟拦截山体山洪 城区上游山体 20年一遇 洪水,避免洪水排入低洼地区 2)非工程措施 建立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雨雪量、河道水位、内涝点水深及视屏等自动监测系统,搭建城区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建构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预警、管控及辅助决策的信息化。 制定防洪预案、抢险预案,明确超标准洪水时的巡逻、疏散及部队支援等防御对策。 3、 排涝规划 (1)防涝标准 规划确定威海市防涝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2)排涝管理分区 城区划分为4个排涝管理区,分别是中心城区、东部滨海新城、临港区及双岛湾科技城。本规划将规划区范围内雨水排放划分为十七个大的区域。 (3)工程规划措施 1)中心城区内涝治理措施 , 绿色屋顶改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10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对中心城区内公共建筑物及有条件的私人建筑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并由政府做好配套的奖励政策和宣传,实现源头雨水减量和错峰。 , 逐步升级现状排水管渠 随道路改造雨水管道,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由现状1年一遇提高到3~10年一遇。 , 设防潮门、排涝泵,实现雨水联排 中心城区主要雨水排出口应设置防潮门。局部地势较低处,设横向连通渠及排涝泵站,实现联排。 规划中心城区共需设置5座排涝泵站。 表3内涝点解决措施一览表 序号 内涝路段 内涝成因 改造方案 对现有排水管道清掏,改造1 威胜商厦西门 汇水面积大,排水管径偏小 低标准管渠,修复管道断 面,设置横向连通渠箱、排 华联百货门前雨水口不足、排水管道断面侵涝泵站,实现联排,应对排2 路段 占 水能力不足及潮水顶托问 题 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 3 哈工大路路口 河流水位受潮水位顶托 适当改造河床标高,增大行洪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 4 威韩商城路口 断面,设置控制闸,增设应急河流水位受潮水位顶托 排涝泵。 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 5 东、西涝台村 受潮水位顶托,雨水无法排出 世昌大道威高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河水管线改造,并适当改造河床标6 集团路段 顶托 高 烟威高速北海7 地势低、无排水管道 敷设排水管道,根据路面标高立交桥 与潮水位关系,适当设施排水 泵站。 8 经区海埠路 无排水管道 敷设排水管道,河道清淤并9 江苏西路东端 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适当改造河床标高,满足排 水坡度要求。 10 省道S303与开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1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序号 内涝路段 内涝成因 改造方案 元西路口 省道S202张家11 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瞳村以南 正气路温阳花12 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园路段 中韩路与省道13 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S303路口 2)新城区内涝防治措施 ?建设要求 ,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新建地区硬底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雨水综合径流系数小于0.5;采用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可渗透地面等雨水设施。 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5~25cm,形成下凹式绿地;新建道路采用下凹式绿化带形式;在居住小区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等调蓄措施,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建设300~400m?的雨洪调蓄池;适当设置雨水过滤及利用实施;在城市公共建筑、居住小区、行政办公区推广绿色屋顶。 , 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采用3~10年,结合下垫面解析,计算各地块及道路等的雨水量,确定管渠尺寸。 , 开河造湖,提高雨水行泄调蓄能力 河网密度控制,适当增开河道或采用生态草沟,增加雨水通道,加快雨水排放;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湖体,水面率提高至8%以上。 ?分区规划措施 , 东部滨海新城 源头减量:利用9处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城市竖向控制:按100年一遇潮水位提高五渚河、逍遥河及石家河河口两岸用地标高。 1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河网密度控制:逍遥河东岸新增1条南北向生态草沟或河道。结合规划,设置1处大型雨水调蓄湖(逍遥湖),通过水位控制实现雨水调蓄。 , 临港区 源头减量:利用5处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河网密度控制:沿铁路绿化隔离带新增1条生态草沟。 , 双岛湾科技城 源头减量:利用5处较大型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河网密度控制:沿凤凰山及枣山山脚新增2条生态草沟(河道)。 4、非工程规划措施 , 信息化建设:建构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GIS软件及模型库管理软件,最大限度地提供可视化的内涝模式信息,为城市内涝预警及决策提供支持。 , 管理与应急:完善管理架构,制定应急预案及人员安排。 , 政策保障:透水地面等指标控制体系纳入城市控制强条,并制定相关保障政策。 1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条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1、规划目标 在遭遇较大气象灾害时,满足设防要求的建筑和工程设施主体结构基本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重要生命线工程不发生严重的破坏,少量受损设施经应急抢修后即能很快恢复使用;在遭遇重大气象灾害时,城市建筑工程边坡和高挡墙不发生严重的失稳破坏,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发生严重危及功能的破坏,城市不发生严重积水,城市功能基本正常。 2、大风防御措施 (1)健全监测站网。 (2)建立科学的大风灾害防御服务体系。 (3)避免在行蓄洪区、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地、风灾入口处等易灾地带重建住房。 (4)对大风来袭时紧急避难场所进行合理的选址、规划与建设,配备一定的防灾抗灾物资设备。 (5)对于建设结构及建设标准都达不到防御强大风的标准,应进行合理监督,督促对于房屋建筑的整改,加强高空建筑、架空设施和广告牌等安全检查,及吋采取加固、下放和或拆除工作。 3、风暴潮防御措施 加强防灾工程设施建设的防灾等级,提高近期防御水平,同时着眼长远,注重并强化海岸带生态防御体系建设和防灾管理体制完善,提高威海市的长期防御水平。 (1)科学建设防潮堤和辅助工程; (2)建设完善海洋灾害的预报、预警体系; (3)健全沿海的防风暴潮体系,加强管理,提高防御水平; (4)加强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生态防护; (5)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控制地面沉降; (6)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 (7)强化海洋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 1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8)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4、暴雪防御措施 (1)完善应急预案设计 组织制定雪灾应急预案,明确等级划分、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规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2)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每个镇都要建设至少一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建立以3G通信为主,卫星通信为辅的移动气象观测网络,实现全天候、综合立体性连续观测,提高预报预警的精细度、时效性和准确率。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业务系统,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 (3)强化部门协作,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环卫、交通等除雪作业单位及时采购调运补充融雪剂等物资设备。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制定详细的客运保障计划,储备应急抢险车辆,提前做好车辆防滑措施,确保雪天交通安全运营。供电、供热、燃气、水务、通信等相关部门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和线路加强巡查和检修。建设工地加强防护,避免出现高坠事件。卫生部门提前部署现场急救、病人转运和呼吸系统疾病、冻伤、骨折、一氧化碳中毒等重点伤病诊治的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提前部署市级救灾物资、储备物资调运准备工作。工商部门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并对重点保障企业进行了检查。农业部门做好防雪抗寒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平稳有序。区县加强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大危旧房屋的巡查力度,各街道、乡、镇做好群众安全防护工作。 (4)部门分工明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威海市应急部门及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雪天交通保障应急预案及电力、供热、燃气、新闻发布、气象保障、医疗救援保障等相关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市相关部门、各区(县)分别启动扫雪铲冰、交通疏导维护、生活必需品供给、受灾群众救助等各项应急预案与工作方案。各级领导和责任人迅 1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速到岗到位,落实各项预警响应和应急准备措施。 (5)加强相关设施雪灾防御能力 1)做好重点行业雪灾防御工作。提高工业厂房、输电设施、农业设施的抗雪压能力。 2)加强电网低温冰冻防御。对电线覆冰高风险区,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建设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冰冻造成的损失。 3)严格管理城市市政管线埋设,确保面临雪灾正常工作。 (6)暴雪灾害中的交通保障措施 划分道路重要等级,优先清扫市区内的主干道、十字路口、道路转弯、公交线路以及危险路段,保障道路畅通。主要集中在环翠区与高区山地区域道路坡度在8%以上的道路,在在暴雪冰冻天气中应该进行优先处理。 表4 雪灾危险路段一览表 雪灾危险路段 环翠区 环山路陶家夼隧道南出口至马家疃路段、环海路靖水湾至北崮头路 段以及环海路辅路、北山路孙家疃社区至戚谷疃小区路段、翼海路、高 尔夫路、成龙线。 高区 环海路麻子港至金海湾国际饭店路段、福山路李家山至西河北社区 路段以及学府花园至环海路路段、科技路。 1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 规划目标 建立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 2、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将规划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A)、低易发区(B)和不易发区(C)三个大区。 3、 地质防治分区 将规划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 4、 防治措施 采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具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参照下表要求: 表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览表 防治类型 工程手段 非工程手段 ?采用SNS柔性防护技术或框架预应力锚?建议企业厂房与山体保持一崩塌 索生态复绿技术。 定的安全距离。 ?对边坡进行监测。 ?设置警示牌。 ?优化道路线形进行合理避让。 ?对塌陷区进行土方回填或灌浆等措施,地?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并在此处基强度达到道路及建筑物对应的承载力要采空塌陷 设置警示牌。 求。 ?选择减小地表变形值的开采?进行变形及沉降监测。 方法和顶板管理方式 17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二条 抗震减灾规划 1、 规划目标 (1)当遭遇与基本烈度7度以下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历史风貌建筑保持完好,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2)当遭遇相当于中心市区地震基本烈度7度的地震影响时,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建筑工程变坡和高挡墙不发生严重的失稳破坏,重要的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 (3)当遭遇罕遇地震影响时,抗震设防的建筑工程基本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功能不瘫痪,避震疏散场所基本安全。 2、 总体抗震设防要求 (1)威海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城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抗震设防要求除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抗震设防的法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划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划有关规定。 (2)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抗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3)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实施工程选址、方案评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防灾管理,威海市有关主管部门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和审批时应同时进行抗震设防审查。 (5)对于重大项目,威海市有关主管部门在立项、审批、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应与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加强抗震审查。对超过规范限制的建筑工程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家和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抗震专项审查。 (6)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下列建筑工程组织抗震专项论证: 18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1)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2)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枢纽、二级及以上医院等重要城市生命线工程; 3)需要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工程; 4)加层改造的工程; 5)建筑结构体系特别不规则的工程。 3、 建筑抗震减灾规划 (1)建筑设防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文物或传统历史建筑类,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其中,特殊设防类包括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政府、三级医院、传染病及疾控中心、特勤消防站、存放有毒危险品建筑、电力调度中心、作为一级避难场所的中小学、剧毒危险品加工厂等;重点设防类包括主要包括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普通消防站、避难建筑、物资储备建筑、应急保障物资库、消防站、交通及通讯枢纽、核心市政设施(净水厂、污水厂、燃气厂)、市、县通信公司网络中心大楼(数据中心和信息枢纽中心)、大型公建(体育馆、剧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大型商贸及会展中心、幼儿园及中小学、水库及其附属建筑等。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设防类别及要求一览表 设防 定义 设防要求与措施 类别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特殊 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础的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设防类 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确定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其地震作用。 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重点 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求加强其抗震设防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设防类 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 19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文物或传文物普查名录中文物建文物或者传统历史建筑应优先列为抗震统历史建筑和挂牌的历史文化建筑。 加固对象进行加固。 筑类 大量的除了特殊设防类、应按7度的抗震烈度来确定其抗震施和地标准 重点设防类和文物或传统历史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 建筑类以外的按照标准要求设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设防类 防的建筑 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规划区内的村镇公共建筑、生命线工程、中小学校舍、幼儿园、乡镇企业建筑及其他二层以上建筑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抗震设防;两层及以下农民自建房屋应按《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 2008)等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保证抗震防灾能力。 )对超高层建筑设置地震反应观测系统,长期进行监测。同时按照《高层(3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设置相应的紧急避难层。 (4)在城市建设中避让地震断裂带,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消除安全隐患。 4、 基础设施抗震减灾规划 (1)基础设施设防要求 生命线系统中的新建建筑,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设防类别和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对未经抗震设防或未达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设防类别的已有建筑,应进行抗震鉴定,对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且有加固价值的,应制定抗震加固计划,并纳入各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一并实施。 (2)给水系统防震要求 1)给水系统中,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库、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管网及相关设施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2)水源到水厂、水厂与构筑物之间,水厂到市区必须保证双管连接; 20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3)地震后若管网漏损严重导致供水压力不足,应考虑在管网中设置消防车进行两个消火栓之间的临时加压。在震后需要提高加氯量,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居民,尽可能自行消毒自来水并确保煮沸引用 (3)电力系统防震要求 1)电厂、枢纽变电站中各类建筑物和场内氧气站、油库、油罐及主变压器等设施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安全防护距离和疏散通道。其中,室外变、配电站与周边厂房、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 2)高压配网以220千伏变电所和110千伏电厂为电源,110千伏电网采用互供型网络。220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宜采用架空敷设,沿道路、河流并结合现有高压走廊设置,避免随意穿越规划用地。 (4)电信系统防震要求 1)在一定的覆盖区域内建设的骨干站点,其选择应尽量结合中心疏散场所位置,采用室外一体化基站,并利用卫星做传输备份,提高抗毁能力。 2)地震发生后,应采用可搬移微波设备,微波设备可随工程车开到被损坏的地段,迅速架起微波通道。 (5)燃气系统防震要求 1)地震发生后,燃气系统应紧急自动切换系统与采用分区域供气的模式。震后应及时切断毁坏严重区域的燃气供应,应及时检测主干管燃气的大量泄漏的位置,在管道破裂或断裂时应能自动关闭切断阀,减少震后灾害。 2)对位于威海市地震多发区的燃气中低压管网,应制定可行的剔旧更新计划,采用耐腐蚀、抗震性能好的聚乙烯管道逐步替换超过服役年限甚至已有泄露迹象的铸铁管道。 (6)其他生命线工程及相关建筑防震要求 对下列生命线系统的工程设施及相关建筑,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 1)属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工程; 2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2)结构复杂或者采用隔震减震措施的大型城镇桥梁和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直接作为地面建筑或者桥梁基础以及处于可能液化或者软粘土层的隧道; 3)超出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适用范围的道路交通、供水、燃气等工程设施。 4)国家或者地方还有其他相关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5、 住宅小区防震措施 在住宅小区项目开发中,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该联合地震局,加强对住宅小区报建成果中防震内容的审查。 住宅小区抗震设防工作除了要对单体建筑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应地震加速度区规定进行抗震设防外,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加强建设场地和建筑形式的选择 抗震设防的重点地区居住小区规划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选择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稳定基岩、硬土和中硬土等有利场地,尽量避开软弱土、液化土条形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不均匀的土层等不利场地,让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以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提倡平面和立面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形式,尽量不使用有薄弱层的结构、突出屋面的塔楼和不规则平面的建筑形式。 (2)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包含能够通达政府机构、医疗救护机构及小区外支援机构的应急通道,地震发生时能够确保救灾的消防、医疗等救援车辆的通行;同时,结合居住人口的密度进行合理分布具有地震应急避难功能的广场、绿化草地、室外体育运动场等。 (3)完善小区生命线工程系统 1)道路系统:道路系保证有通畅的疏散通道,并在因地震诱发次生灾害时,能保证消防、救护、工程救险等车辆的出入。小区内道路系统尽量形成环形网络,对外与城市主要道路衔接。 2)供水系统:给水管网要呈环状,并应尽量避免通过断裂带和沿河湖、沟、坑边缘地带和地基土液化地段进行规划。 2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3)电力系统:变配电站的选址建设要满足抗震要求,应注意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等不良地质构造地带。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的污秽区。各类变配电构筑物和设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和疏散通道,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4)通讯系统:通信枢纽不宜集中设置,应视情况逐步建立多个通信中心。通信网应该是多路由化,主干路一般是双路由化,并采用多种通信手段,如有线、无线、短波、微波和卫星通信等,具备互相连通,互为备用的技术性能。重要的电信设备应自成一体(具有自备电源。 5)燃气系统:燃气建构筑物应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规范要求进行规划。煤气设施应保证地基基础和罐壁的抗震能力,对螺旋罐同时还应加强顶环、钢水槽平台和各塔节升降滑动部分的抗震稳定性。石油液化气罐不允许重叠堆放,平台边缘应有围栏,防止液化气罐滑倒造成的危害。 6)供热系统:居住小区供热系统规划要对锅炉房、机房、总控制室以及管网等供热设施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段,供热管道尽量埋地敷设。 (4)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住宅小区次生灾害主要来源于供暖、供气管道,规划中要确保这两类管道要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提高抗震性能,防止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6、 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1)次生火灾防御措施 1)高层民用建筑,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建筑出入口、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2)房屋抗震薄弱区,控制减少区域的人口密度及房屋建筑密度,加快城市改造工作。 3)燃气设施应合理选材,提高燃气管网的使用寿命及抗震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燃气管网无线控制技术。 4)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2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5)人员集中、易燃物较多的商场、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应提高设防等级与耐火等级。 6)人口集中区域及易燃易爆生产单位周边地区不能新建重大危险源,并对该区内现有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有计划的搬迁。 (2)次生水灾防御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大坝内部隐患监测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和加固,对水库、湖泊、河流沿岸的滑坡、泥石流危险区段要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和维护城市排水体系,以便能够在发生次生水灾时进行有效调蓄。 (3)次生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地震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为崩塌和山体滑坡,要注意日常对山体的生态保护和植被养护,提高其自身的自然抵御能力。应对山体下方的建设进行控制。在威海市区,崩塌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经区崮山镇皂埠村东丘陵地带,应该重点控制。 在较大地震发生前和发生时,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 (4)有害物质泄漏防御措施 1)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抢险救援人员达到现场进行处置;及时、有序、有效地对伤员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率。 2)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根据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消除危害后果;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次生灾害进行监控和处置。 (5)堰塞湖防御要求 堰塞湖形成之后,首先由专家进行堰塞性质判断和危险性评估。对于危险性大的堰塞湖,必须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逐步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灾。在排险的同时,堰塞湖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应立即开展对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湖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溃决时间及泛滥范围,撤离居住在泛滥范围内的受灾群众,安置抢险救援人员 2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的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2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三条 人防规划 1、 规划目标 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完善人防工程配套设施和防空防灾一体化指挥、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城市防空防灾能力,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符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特点的控制与管理体系。 威海市属于国家二类重点人防城市,规划确定具体的目标为:规划期末,实现人均1平方米的人防建设工程指标。 2、 人防指挥体系 威海市区建立市、区、街道三级指挥体制,隶属于济南军区、省人民防空指挥部领导。 3、 人防片区划分 据规划区行政区划,结合作战的要求,把规划区划分为4防护片区:环翠区、高区、经区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防护片区自成一个防护体系。 2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四条 突发事件预防规划 1、规划目标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措施 (1)完善监测系统。包括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常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根据需要开展主动监测。市安监局、市政府食安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各级医疗机构负责承担各自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任务。 (2)加强应急预案演习与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原则上每年演练1次。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应急基础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对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救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由威海市卫计委指定符合条件的医院为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定点医院,在(3 出现特别重大、重大传染病疫情或者某些特殊传染病的病例时进行集中救治。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按预警级别分别启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强度启用相应数量的病床,分别收治临床确诊及疑似患者。 3、反恐减灾措施 突发事故发生后,属地市区政府(管委)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属地市区政府(管委)负责人应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动员当地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群众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 4、核泄漏减灾措施 泄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要立即报告属地市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单位,由其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市指挥部和市政府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抢险救援人员进行处置;及时、有序、有效地对伤员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 27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率。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根据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消除危害后果;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次生灾害进行监控和处置。 5、燃气爆炸防御措施 (1)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事故预测预警系统,设立预测预警数据库,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燃气事故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各供气企业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系统,对燃气设施设备进行监控和综合分析,对可能引发突发事故信息及时上报。 (2)燃气事故发生后,供气单位和属地燃气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并立即进行先期处置,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驻威部队、武警支队和预备役部队根据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需要和上级命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危险化学品防御措施 (1)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对市内主要危险目标并根据危险因素分析、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建设相应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健全危险源数据库并及时进行分析预测。 (2)加强应急预案演习与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原则上每年演练1次。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应急基础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对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救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事故发生后,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立市现场指挥部,协调指挥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事故发生单位主管部门和属地市区(含高区、经区、临港区,下同)政府(管委)等多个部门,成立技术专家组、抢险救援组、若干工作组、人员疏散和安置组、治安保卫组、通信保障组、应急监测组、新闻发布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等若干专项工作组行现场工作。 (4)危险品运输路线规划 危险品运输24小时通行路线:规划由烟威一级路、环山快速路、嵩山路以 28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及威荣路等组成。 危险品限制通行路线:规划主要由初张路、沈阳路、世昌大道、海滨路、疏港路、崮山路以及成大路组成。通行时间由24?00至次日凌晨6?00。 (5)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2) 加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打非治违”工作力度。 3) 进一步加大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力度。 4) 加强对车辆改装拼装和加装罐体行为的监管。 5) 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力度。 6) 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和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 7、海上事故防御措施 (1)搜救专业化措施 1) 应强化部门联动和区域搜救合作,以各种形式深化专业救助力量、渔业、通讯、气象、海事及驻威部队等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2)按照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图书配备标准”,结合海事履约审核,完善标准图书参考资料、完善提升海上搜救标准化水平。 3)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值班人员、社会搜救力量等进行信息化装备、应急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 4)加快“成山头溢油设备库”的建设进程,完善并提高海上溢油应急能力。 (2)搜救信息化措施 建立由公共信息播发、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等系统组成的预警支持系统,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播发。完善遇险信息接收与核实机制,明确信息报告、核实、评估、通报等相关程序的标准流程,并加强与省海上搜救中心以及邻市海上搜救中心的协调。加大对LRIT、北斗系统、S-AIS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搜救信息辅助支持作用。 (3)搜救社会化措施 加强海上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海洋与渔业、海事、边防、海警等部门加强 29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合作,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的能力。 (4)搜救国际化措施 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国际交流,并广泛参加搜救联动合作业、海上联合演练、操作级别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 30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四章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第十五条 防灾系统规划 1、 城市防灾空间结构 规划从城市空间布局、防灾避险交通体系和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综合防灾避险空间结构,构建了一个具有安全性、可达性、网络性和均衡性的防灾体系。 规划利用避难场所、避难通道、重大基础设施、海岸线、河道、防灾公园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防灾空间结构。 (1)“点” 1)避难场所 城市中避难场所分为室内和室外避难场所,并划为三个等级。室内避难场所主要选择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建筑、会展建筑、文化建筑)、医疗建筑、部分商业建筑、教育科研建筑、中小学建筑等;室外避难场所主要选择主要的公园、滨河开放空间等。 2)防灾据点设施 以政府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消防站、应急治安设施、应急医院、排涝泵站、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作为防灾据点,以强化城市遭受紧急或重大灾害时的救灾能力。防灾据点作为避难与收容物资的据点,除了实体空间的存在外,借由灾害预防应变指挥机制的倡导教育,对民众而言,防灾据点可以提供正确、有效、迅速的防灾消息,使其发挥作用。 (2)“线” 1)防灾轴 规划以道路、防灾公共设施及沿途阻燃建筑物形成一体化的防灾轴,构建具有阻燃功能和作为避难通道的城市空间,以提高地区的整体防灾效率。防灾轴一般是不同类型的防灾空间组成的,例如具有防灾功能的空旷地带、防火带、避难通道、避难场所、自然水利设施等。 3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本规划选择威乳高速、烟威一级路、内环高速路、成大路等高速路及快速路,连同世昌大道、文化路、科技路、古寨东路、海滨路、望岛路、初张路、锦山路、凤凰山路、海埠路、齐鲁大道、青岛路、福州路、永兴路、俚李线、兴达路等城市主、次干道作为城市防灾轴。 2)防灾绿带 规划将绿带公园与防灾据点结合,并将城市内的主要河流绿带规划为防灾绿带。绿带可作为城市大火的阻燃带。 本规划选择羊亭河、张村河、望岛河、徐家河、五渚河、逍遥河、石家河、桥头河、山马河、母猪河等河流及其两侧绿地作为防灾绿带。 3)避难通道 规划将城市道路作为主要的救灾和避灾通道,提出海陆空应急救援的疏散布局,同时对避难通道的城市出入口、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要求、城市疏散道路宽度控制指标、避难通道与避难场所以及桥梁提出相关控制要求。 (3)“面” 建立在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上,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分区的防灾特性进行组合,制定防灾要求,划定环境敏感地区,进行防火区划、保护自然生态、防灾用地与设施配置,以及旧区更新等。 2、 用地安全布局 (1)基于地震地质灾害用地安全布局 1)逐步迁出中心城区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危险源; 2)新区应该严格控制地震带上用地的开发密度,尽可能安排非建设用地; 3)建设用地合理避开地质灾害点。 (2)基于易燃易爆企业用地安全布局 1)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主要为火灾造成的损失大、伤亡大、社会影响大的区域,此部分区域处于中心市区。 2)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此部分区域与周边建设用地相邻,火灾会因风向等问题向周边蔓延,需要 3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设置防火隔离带与周边用地隔离。 规划威海市中心市区内不设置危险品集中存放点,中心市区内危险品集中存放在威海市域内远离建设区的位置另行选点。 (3)基于生命线系统用地安全布局 规划对中心市区5处水源保护区开发建设提出以下规划控制要求: 1)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增、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用地。 2)二级保护区:不准新增、扩建向水体排污的工业或商业建设用地;现状用地不符合要求的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 3)准保护区:若有居住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须控制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3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六条 避灾系统规划 1、 避难场所规划 (1)需求量预测 规划避难场所需求量按人均2-3平方米计算,至少需要446公顷的避难场所用地面积。 (2)配置标准 在《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及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增加避难场所的配置标准。 表5 避难场所标准一览表 ?级应急避难场所 ?级应急避难场所 ?级应急避难场所 类别 室外 室内 室外 室内 室外 室内 避难时间 100 10-30 10天以下 人均面积 2-3 3-5 2-3 2-3 2-3 2 (平方米) 容量(万人) ?5.0 0.5-5.0 ?0.1 ?0.2 有效避难面(特殊地区中心城区及生产10.0-20.0 1.0-5.0 积(公顷) 区可采用道路作为应急避难 所,面积不限) 疏散距离 1.5-2.5 1.0-1.5 0.5-1.0 责任区服务5.0-20.0 3.0-10.0 0.1-3.0 人口 周边疏散道4条及以上 2-4条 2条 路数量 周边道路出至少设4 个不同方向至少设2 个不同方向至少设2 个不同方向的敞入口数量和的坡道式主要进出口,的坡道式主要进出,开坡道式主要进出,?50米 宽度 ?33米 ?50米 (3)总体布局 根据标准,规划一、二级避难场所共164个,比现状增加121个。其中: 一级避难场所现状23个,规划新增36个,合 59 个; 二级避难场所现状20个,规划新增85个,合105个; 3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表6 避难场所规划一览表 一级室内避难场二级室内避难场一级室外避难场二级室外避难场分区 所 所 所 所 环翠区 12 17 6 7 经区 9 17 7 16 高区 9 15 6 10 临港区 5 13 5 10 总数 35 62 24 43 (4)分级配置提升要求 各级避难场所分级配置要求如下表所示,其中?级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提升7处,?级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提升4处,?级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提升6处。 表7 应急避难场所提升一览表 ?级室外应急 ?级室外应急避?级室外应急 避难场所 难场所 避难场所 序号 设施与设备 旧 新 旧 新 旧 新 1 生活临时用房 ? ? ? ? ? ? 2 临时医疗防疫设施 ? —— ? ? ? ? 3 排污管网 ? ? ? ? ? ? 4 供水管网 ? ? ? ? ? ? 5 供电系统 ? ? ? ? ? ? 6 污水处理设施 ? ? ? ? ? ? 7 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 ? ? ? ? ? ? 8 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 ? ? ? ? ? ? 篷宿区周边和场所内按照防火、卫9 ? ? ? ? ? ? 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 10 篷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 ? ? ? ? —— ? 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11 ? —— ? —— —— ? 施 设置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12 ? ? ? ? —— ? 无线通信等应急管理设施 13 应急停车场 ? ? —— —— —— —— 14 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 ? ? —— —— —— —— 设置图板、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场15 ? ? —— —— —— —— 所功能介绍设施 16 场所管理点及规模要求 —— —— —— ? —— ? 3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级室外应急 ?级室外应急避?级室外应急 避难场所 难场所 避难场所 序号 设施与设备 旧 新 旧 新 旧 新 17 应急休息区布局要求 —— ? —— ? —— ? 区域位置指示、警告标志和场所功18 —— ? —— ? —— ? 能演示标志 应急宿住区规模配备应急保障基 19 础设施和辅助,并考虑专业救灾队—— ? —— ? —— —— 伍和设施的配置 20 应急指挥区 —— ? —— —— —— —— 应急医疗卫生区应单独设置医疗21 —— ? —— —— —— —— 垃圾应急储运设施 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区、应急医疗卫22 —— ? —— —— —— —— 生区及其相应配套设施 应急宿住设计应符合长期避难场23 —— ? —— —— —— —— 所的要求 2、 疏散通道规划 (1)疏散救援形式 结合威海市实际情况,设置陆地、海上和空中三位一体的应急疏散通道体系。 (2)疏散系统总体布局 1)空中救援通道:主要是依托威海国际机场和24个一级室外避难场直升机救援点构建“威海国际机场+直升机”的空中救援体系。直升停升降区建议与避难场所集中布置,长宽不小于25×25m。 2)海上救援通道:主要依托远遥渔港码头、威海港客运码头、威海华能电厂码头、威海赵北咀深水码头、皂埠村东码头等5个客货运码头构建而成。 3)陆路救援通道: 包括铁路和道路疏散救援通道规划两部分内容。 ? 铁路疏散通道规划 , 规划桃威铁路市区段改变原有线形,温泉镇以南段铁路裁弯取直,变单 线为电气化复线。 , 在草庙子镇西侧规划大型客货运站,将现状威海城区货运站搬迁至此。 , 加快国铁荣烟线的建设。预留烟台,草庙子,荣成,石岛线路,用地以 3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绿化形式预留控制,并协调草庙子客货运站统一布置。 , 加快建设“青岛—海阳—荣成”城际铁路,在城区东部高区和南部经区 分别设立威海北站和南站,并联合建设公交及客运枢纽,以便疏散换乘。 ? 道路疏散通道规划 道路疏散系统主要依托公路和城市道路为救援通道,形成救灾主干道、疏散主通道、疏散次通道、疏散一般通道四级系统。 救灾主干道:在大灾、巨灾下需要保障城市救灾安全通行的道路,与城市现有和规划出入口相连,联络灾区与非灾区,城市局部地域与区域内其他城市,连通各防灾分区,能够到达城市各主要救灾指挥中心、城市中心避难场所、医疗救护中心以及城市边缘的大型外援集散中心等主要防救据点。 疏散主通道:在大灾下保障城市救灾安全通行的城市道路,主要连接城市中心、主要避难场所、指挥中心、重要机构或设施等,构成城市防灾骨干网络。 疏散次通道:在中震下保障城市救灾安全通行的城市道路,是避难人员通往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路径,并可作为没有与上两级道路连接的防灾据点的辅助性道路。 一般疏散通道:用于居民通往紧急疏散场所的道路。 表8 疏散通道分类表 有效 道路 等级 分类 作用 宽度 类型 对外公路交实现城市内外救援运输,保证城市局部地通,高速公一 救灾主干道 域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人力物资救援畅?15m 速、城市主通,为城市防灾组团分割的防灾主轴。 干道 一般为城市 二 疏散主通道 用于城市内部运送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 ?7m 主干道 吸纳避难市民,并保证避难市民进入以后 则可获得救助,且沿轴行进可达到防灾紧一般为城市三 疏散次通道 急避难场所。还起到中灾情况下的疏散通?4m 主、次干道 行和大灾情况下的次生灾害蔓延阻止的 作用。 疏散一般 保障居民快速进入从居住聚集区内进入四 城市支路 ?4m 通道 救灾据点、临时避难场所。通过疏散通道 37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居民可快速进入救灾主次干道,达到进一 步进入固定避难场所的目的,并保证生活 区内部的消防通道要求。 ?震时陆路疏散通道规划 , 规划原则 保持道路疏散系统结构不变。 对疏散结点采用永久和临时相结合的设防措施。 充分利用疏散次通道、疏散一般通道,构建“微循环”救援通道,尽量避开桥梁、隧道、地震断裂带节点。 , 疏散通道节点分析 疏散通道节点主要分为地震断裂带节点、建筑物退距不足节点、过河桥梁节点、隧道节点、立交桥节点五大类。 , 节点处理措施 对于地震断裂带节点,应采用临时便桥的形式,以裂缝两端为支撑点建立临时桥梁,构建临时救援通道。 建议采用避让的方式处理,并利用其它通道形成“微循环”救援通道系统进行救灾。 建议采用永久和临时相结合的设防手段。永久性手段是指救灾主干道上的桥梁的抗震等级应按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进行设计或考虑桥梁垮塌后通行宽度满足救灾主干道要求来设计,以满足大灾时的通行要求。临时设防手段是指万一救灾主干道桥梁破坏严重不能通行时,而采用临时浮桥保证救援通道连续性的手段。 建议采用永久设防为主,临时避让为辅的原则设防。永久设防是指对位于救灾主干道上隧道的抗震等级应按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进行设计。临时避让是指避开隧道节点,利用其它通道进行救灾。 对于立交节点,建议采用三种方案:一是对位于救灾主干道上隧道采取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二是建议在设计时模拟桥梁坍塌后的范围,并在此范围外考虑临时通道,此通道要与两侧道路标高能够对接;三是建议利用其它通道 38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避开立交节点。 (3)疏散通道设计要求 1)城市出入口要求 城市出入口应保证灾时外部救援和抗灾救灾的要求,每个防灾分区至少有2个出入口,对外出入口不应少于8个。 2)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要求 对外交通枢纽是保障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联系转换的关键点,包括铁路站场、立交枢纽等,必须进行重点防范。 3)城市疏散道路宽度控制指标 城市疏散道路应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的通行,并满足有效宽度的最低要求,疏散道路的抗震有效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救灾主干道不小于15m;疏散主通道不小于7m;疏散次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小于4m。 4)桥梁控制要求 疏散主通道上的桥梁设计,应考虑桥梁垮塌后符合最小通行宽度的要求;救灾主干道的桥梁应采取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或考虑桥梁垮塌后通行宽度满足救灾主干道要求,满足大灾时的通行要求。 5)疏散通道与避难场所连接要求 连接I级场所的应急疏散道应在不同方向上最少设置4条,包括两条疏散干道;II级、III级场所的应急疏散道路应最少设置2条。 39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七条 救灾系统规划 1、 应急指挥系统规划 规划威海市以市-区-街道组成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其中,对现状各分区内年代久远的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采取适当的加固改造措施,同时整治周边环境。 规划拟搬迁区级应急指挥中心2所,原址扩建区级应急指挥中心5所。其余现状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建筑加固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本次规划范围共划分1个市级应急指挥中心,4个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和23个街道级应急指挥中心。 表 9 应急指挥设施中心规划一览表 市级 区级 街道级 张村镇 羊亭镇 温泉镇 孙家疃办事处 环翠区 环翠楼办事处 竹岛办事处 鲸园办事处 刘公岛办事处 威海市政府 嵩山办事处 初村镇 田和办事处 高区 怡园办事处 双岛湾办事处 崮山镇 泊于镇 经区 桥头镇 凤林办事处 40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市级 区级 街道级 西苑办事处 皇冠办事处 草庙子镇 汪疃镇 临港区 苘山镇 黄岚办事处 2、 应急消防设施规划 规划远期威海市消防站总数49个,其中现状11座(含1座特勤站),新建37座(含新建特勤站4座、水上消防站2座),在建1座。 表 10 陆上消防站规划一览表 序号 区域 规划(座) 现状(座) 在建(座) 新增(座) 1 环翠区 13 4 1 10 2 经区 13 2 0 11 3 高区 9 3 0 6 4 临港区 10 1 0 9 3、 应急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共设置了34所医疗设施,其中区域性急救中心共6所,医疗急救站点共28所。 表11 应急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等级 总数 新增 具体名称 现状:市立医院、市立医院高区分院、经1 区域性急救中区医院、威海卫医院新院区 6 2 心 规划新增:双岛湾综合医院、泊于综合医 院 现状:解放军404医院、孙家疃卫生院、 口腔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市职工医院、 威海卫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传染病医院、2 医疗急救站点 28 6 张村医院、羊亭卫生院、温泉医院、康宁 医院、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威海市眼耳鼻 喉专科医院;金海湾医院初村卫生院、崮 4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山卫生院、泊于医院、桥头医院、汪疃卫 生院、苘山卫生院、草庙子卫生院 规划新增:双岛湾医疗急救站、黄岚医疗 急救站、刘公岛医疗急救站、西苑医疗急 救站、乐天北医疗急救站、凤林医疗急救 站 4 总计 34 8 4、 应急治安设施规划 规划公安局为5所,派出所规划总量为45所,新增9所。其中,环翠区规划派出所18所,新增4所;经区规划派出所9所,新增1所;高区规划派出所9所,新增1所;临港区规划派出所4所。 表12 规划公安局和派出所数量汇总表 规划公安规划派出新增派出所 序号 行政区划 备注 局数量 所数量 数量 1 1 18 4 环翠区 2 1 9 1 经区 3 2 14 4 高区 威海市公安局和高区分局 4 1 4 临港区 —— 5 5 45 9 总计 5、 应急物资保障设施规划 规划应急保障物资库5座,其中在建1座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4座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与各区政府结建)。 6、 生命线防灾对策 (1)给水系统防灾对策 1)给水系统建设标准 水源、原水管线、水厂的主要设施和主要供水管线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4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2)供水平时措施 ?按照供水系统管理措施对主要水源及水厂进行抗震加固。针对客水水源地地震对威海供水系统的影响,进行水源调配规划。 ?按照供水系统管理措施对水库进行抗震加固,城市供水水库(米山水库、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泊于水库等)平时储水按常年蓄水量蓄水,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在各个小(二)型以上水库设置应急取水口,以备地震时紧急供水。 (2)供电系统防灾对策 电力调度中心、本市火电厂、风电厂、220kV变电站及为避难中心场所供电的110kV变电站等重要供电设施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3)通信系统防灾对策 1)通讯系统建设标准 通信枢纽机楼、长途通信机楼、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广播电视中心、中波和短波广播发射台等重要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2)通讯安全保障建设技术要求 ?提高通信设施的抗灾能力 构建完善的通信机楼及管网系统,使之在满足通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满足防火、防爆、防洪、抗震等安全设防要求,其中城市重要的市话局和电信枢纽的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广播电视、邮电通信局所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防洪、抗震等条件要求。 ?实施通讯线路地下化 实施城市通信线路地下化,在通信管道设置中,应避开容易塌方和冲刷的地段。 (4)燃气系统防灾对策 1)设防标准 所有燃气系统的主要设施、管线、控制系统及其消防系统,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4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2)气源储备 规划LNG液化天然气气源列为威海市燃气规划的应急备用气源。 4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八条 灾后重建规划 1、灾后重建策略 (1)当城市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破坏数量在20%以下时的恢复重建策略: 1)中等破坏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程设施应在7日内完成灾害评估及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其他建筑由产权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单位在一月内完成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 2)轻微及轻微以下破坏程度的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可纳入日常的维护加固,不列入重建规划范畴。 (2)当城市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破坏数量在20%-60%时的恢复重建策略: 1)中等破坏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程设施应在7日内完成灾害评估及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其他公共建筑应在15日内完成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其他建筑由产权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单位在一月内完成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 2)轻微及轻微以下破坏程度的工程设施可纳入日常的维护加固范畴,不列入重建规划范畴。 3)恢复重建任务以城市自救、同时积极争取外援的方式来完成。地方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尽快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拟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 (3)当城市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破坏数量在超过60%时的恢复重建策略: 1)经确认是严重破坏程度以上的建筑应及时拆除;中等破坏程度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程设施应在15日内完成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其他建筑由产权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单位在一月内完成处理意见或加固方案。 2)轻微及轻微以下破坏程度的工程设施可纳入日常的维护加固,不列入重建规划范畴。 3)恢复重建以外援和自救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4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2、设防标准与技术措施 (1)当城市遭受到大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恢复重建的设防烈度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审定。当城市遭受到小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其恢复重建设防烈度仍按原设防烈度执行。 (2)在城市建筑破坏在60%以上时,其是否对城市或部分城区实行原地或异地重建应进行专门研究确定。需异地重建的,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选址定点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经有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3)在城市建筑破坏在60%以下时应原地恢复重建。 (4)恢复重建中应满足本规划中对城市布局、疏散场地、建筑间距、人口密度和单体建筑抗灾的各种指标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4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十九条 防灾分区规划 1、 防灾分区划分 根据威海市行政管理、用地适宜性布局、城市结构形态现状、城市道路交 通系统以及总体规划布局要求,考虑城市防灾的需要,将威海市防灾空间结构 分为一级防灾分区(区级)和二级防灾分区(街道),中心市区形成4个一级防 灾片区,23个二级防灾片区。 表13 防灾分区划分一览表 一级防灾分区 二级防灾分区 张村镇 羊亭镇 温泉镇 孙家疃街道办事处 环翠区 环翠楼街道办事处 竹岛街道办事处 鲸园街道办事处 刘公岛管理区 嵩山街道办事处 初村镇 田和街道办事处 高区 怡园街道办事处 双岛湾街道办事处 崮山镇 泊于镇 桥头镇 经区 凤林街道办事处 西苑街道办事处 皇冠街道办事处 草庙子镇 汪疃镇 临港区 苘山镇 黄岚街道办事处 47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2、 防灾分区规划 (1)环翠区综合防灾规划 环翠区防灾设施及控制要求如下: 表14 环翠区综合防灾规划控制一览表 二级 一级防主要 防灾分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预防灾种 区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1座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1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洪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3处应急治安设施、涝、地震、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2座消防站、1座防张村镇 大风、风暴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潮闸、1座排涝泵潮、暴雪 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站、1个一级避难场、突发事件 动;张村河、柳沟河、寨子河按50年一遇防所、7个二级避难场洪标准加固堤岸、清理河床;截洪渠按20年所、8条救灾主干道 一遇标准修建;防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1座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火灾、洪1座应急医疗设施、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涝、地震、2座应急治安设施、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羊亭镇 大风、暴3座消防站、2个一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雪、洪涝、级避难场所、1个二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突发事件 级避难场所、8条救动;羊亭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岸、灾主干道 清理河床;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环翠区 1座应急指挥中心、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 2座应急医疗设施、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火灾、地2座应急治安设施、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大风、3座消防站、2个一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温泉镇 暴雪、洪级避难场所、4个二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涝、突发事级避难场所、12条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件 救灾主干道、1处应动;冶口水库按100一遇防洪标准加固;截 急物资保障设施 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1座应急指挥中心、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 3座应急医疗设施、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火灾、地1座应急治安设施、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孙家疃震、气象灾4座消防站、2个一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镇 害、突发事级避难场所、5个二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件 级避难场所、2条救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 灾主干道 动;防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环翠楼火灾、洪2座应急指挥中心、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 48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二级 一级防主要 防灾分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预防灾种 区 办事处 涝、地震、4座应急医疗设施、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大风、风暴1座应急治安设施、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潮、暴雪 1处应急物资保障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突发事件 设施、3个一级避难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 场所、2个二级避难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 场所、6条救灾主干动;城南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清理河床、 道 拓宽行洪断面;防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1座应急指挥中心、火灾、洪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2座应急医疗设施、涝、地震、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2座应急治安设施、竹岛办大风、风暴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3座消防站、3个一事处 潮、暴雪 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青年河、戚家庄河、级避难场所、3个二洪涝、突发望岛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清理河床、拓宽级避难场所、4条救事件 行洪断面;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防灾主干道 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2座应急指挥中心、 3座应急医疗设施、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火灾、地4座应急治安设施、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震、大风、1座消防站、1处应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鲸园办风暴潮、暴急物资保障设施、3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事处 雪、洪涝、个一级避难场所、1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突发事件 个二级避难场所、6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 条救灾主干道、1个动;防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排涝泵站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1座应急指挥中心、火灾、洪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1座应急医疗设施、涝、地震、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嵩山办3座应急治安设施、大风、暴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事处 1个一级避难场所、雪、洪涝、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1个二级避难场所、突发事件 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6条救灾主干道 动;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 的要求进行建设。对旅游景区和文物保护单火灾、地1座应急指挥中心、位等这些地区往往消防车难以迅速到达,而震、大风、刘公岛1座应急医疗设施、且消防水源缺乏,建议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消风暴潮、暴办事处 1座应急治安设防安全。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雪、洪涝、施、、1座消防站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突发事件 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 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 49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二级 一级防主要 防灾分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预防灾种 区 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防潮堤按 100一遇标准校核; (2)经区综合防灾规划 经区防灾设施及控制要求如下: 表15 经区综合防灾规划控制一览表 一级防二级防主要预防灾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种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格执 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座应急指挥中心、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火灾、洪涝、2座应急医疗设施、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地震、大风、2座应急治安设施、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崮山镇 风暴潮、暴5座消防站、2个一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雪、突发事级避难场所、4个二设活动;崮山水库按100年一遇标准加件 级避难场所、7条救固;五渚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清理河灾主干道 床、拓宽行洪断面;防潮堤按100一遇 标准校核;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1座应急指挥中心、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2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洪涝、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4座应急治安设施、地震、大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座消防站、1防潮经区 泊于镇 风暴潮、暴(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闸、4个一级避难场雪、突发事的相关规定;泊于水库按100年一遇标所、16个二级避难件 准建设;石家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场所、12条救灾主堤岸、清理河床;防潮堤按100一遇标干道 准校核;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章 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建筑1座应急指挥中心、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1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地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座应急治安设施、大风、暴雪、(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桥头镇 1座消防站、4个一洪涝、突发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级避难场所、3个二事件 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级避难场所、8条救所前泊水库按100年一遇标准加固;石灾主干道 家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岸、清 理河床;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50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一级防二级防主要预防灾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种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格执 1座应急指挥中心、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火灾、洪涝、2座应急治安设施、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 凤林办地震、大风、1座消防站、1个一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 事处 暴雪、洪涝、级避难场所、2个二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 突发事件 级避难场所、7条救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 灾主干道 设活动;徐家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清 理河床、拓宽行洪断面; 1座应急指挥中心、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格执2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洪涝、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3座应急治安设施、地震、大风、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皇冠办1座消防站、1座防风暴潮、暴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事处 潮闸、1座排涝泵站、雪、突发事筑类型的相关规定;徐家河按50年一遇3个一级避难场所、件 防洪标准清理河床、拓宽行洪断面;防5个二级避难场所、潮堤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7条救灾主干道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格执2座应急指挥中心、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座应急治安设施、火灾、洪涝、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2座消防站、2个一西苑办地震、大风、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级避难场所、2个二 事处 暴雪、洪涝、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拆除各断裂带级避难场所、3条救突发事件 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裂带上方的建灾主干道、1处应急设活动;岳家河、曲阜河按50年一遇防物资保障设施 洪标准加固堤岸、清理河床; (3)高区综合防灾规划 高区防灾设施及控制要求如下: 表136 高区综合防灾规划控制一览表 一级防二级防主要预防灾种 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对1座应急指挥中心、 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1座应急医疗设施、 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火灾、洪涝、地2座应急治安设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震、大风、暴雪、1座消防站、2个一高区 初村镇 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级避难场所、5个二突发事件 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级避难场所、6条救 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按50灾主干道 年一遇防洪标准清理河床、拓宽行 51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一级防二级防主要预防灾种 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洪断面;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 建;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对 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1座应急指挥中心、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行2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洪涝、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座应急治安设施、震、大风、风暴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双岛湾4座消防站、6个一潮、暴雪、突发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办事处 级避难场所、8个二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事件 级避难场所、9条救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严格控灾主干道 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防潮堤 按100一遇标准校核;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 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执1座应急指挥中心、 2座应急医疗设施、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火灾、地震、大2座应急治安设施、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田和办风、暴雪、洪涝、1座消防站、1个一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事处 级避难场所、3个二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突发事件 级避难场所、4条救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严格控 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截洪渠灾主干道 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 2座应急指挥中心、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座应急医疗设施、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 4座应急治安设施、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火灾、洪涝、地3座消防站、2座防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步震、大风、风暴潮闸、2座排涝泵站、怡园办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严格控潮、暴雪、突发7个一级避难场所、事处 制断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钦村河、 9个二级避难场所、事件 涝台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 6条救灾主干道、1岸、清理河床;防潮堤按100一遇 处应急物资保障设标准校核; 施 52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4)临港区综合防灾规划 临港区防灾设施及控制要求如下: 表17 临港区综合防灾规划控制一览表 主要预防灾一级防二级防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种 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此 部分区域与周边建设用地相邻,火灾会因 2座应急指挥中心、风向等问题向周边蔓延,需要设置防火隔 2座应急医疗设施、离带与周边用地隔离;严格执行《建筑抗 2座应急治安设施、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火灾、地震、 草庙子大风、暴雪、4座消防站、1处应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洪涝、突发事急物资保障设施、4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镇 个一级避难场所、10步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件 个二级避难场所、6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郭格庄水库按100 年一遇标准加固;东母猪河按50年一遇条救灾主干道 防洪标准加固堤岸、清理河床;截洪渠按 20年一遇标准修建; 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严格1座应急指挥中心、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座应急医疗设施、50011-2010)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火灾、地震、1座应急治安设施、大风、暴雪、类标准》(GB50223—2008)中所涵盖建临港区 汪疃镇 1座消防站、2个一洪涝、突发事筑类型的相关规定;小阮水库按100年一级避难场所、3个二遇标准加固;王家产河按50年一遇防洪件 级避难场所、6条救标准加固堤岸、清理河床;截洪渠按20灾主干道 年一遇标准修建; 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此 部分区域与周边建设用地相邻,火灾会因 风向等问题向周边蔓延,需要设置防火隔1座应急指挥中心、离带与周边用地隔离;严格执行《建筑抗1座应急医疗设施、火灾、地震、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1座应急治安设施、大风、暴雪、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4座消防站、4个一苘山镇 洪涝、突发事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逐级避难场所、8个二步拆除各断裂带上方的建筑,严格控制断件 级避难场所、4条救裂带上方的建设活动;武林水库按100年灾主干道 一遇标准加固;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 修建;母猪河、东母猪河按50年一遇防 洪标准加固堤岸、清理河床; 53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主要预防灾一级防二级防综合防灾设施 其他控制要求 灾分区 灾分区 种 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此 部分区域与周边建设用地相邻,火灾会因1座应急指挥中心、风向等问题向周边蔓延,需要设置防火隔火灾、地震、1座应急医疗设施、离带与周边用地隔离;严格执行《建筑抗黄岚办大风、暴雪、1座应急治安设施、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建 洪涝、突发事1座消防站、2个二事处 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级避难场所、3条救件 2008)中所涵盖建筑类型的相关规定;母灾主干道 猪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岸、清 理河床;截洪渠按20年一遇标准修建; 54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第五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 第二十条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队伍 (1)建立城市综合防灾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以威海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总牵头单位,市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卫计委、市公安局为综合防灾管理小组成员,会同发改委、国土、建设等其他职能部门对本市的综合防灾规划工作进行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2)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防灾管理体制,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和行政管理。市、区、镇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和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如防汛抗旱应急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地震应急队伍、森林消防应急队伍、海上应急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等等。 第二十一条 健全体系,强化管理,落实项目 (1)完善综合防灾体系,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 1)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包括完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和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威海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和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 3)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市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物资储备基地、储备库的建设,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 4)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应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和提高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5)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6)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如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调查评估能力建设、城乡建筑的抗灾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健全恢复重建的社会动员机制。 55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7)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技术支撑条件建设和应急关键技术研究。 8)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体系建设。开展应急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加强专业培训演练基地建设。 9)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在推进和完善第一、二批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新建示范项目备选方案。 (2)加强综合防灾建设管理,特别是工程选址、方案评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防灾管理,消除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规划区内的大中型独立化工、纺织企业,应编制企业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并与本规划相协调。 (3)加快落实威海市重点应急项目。 落实《“十二五”期间威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加快建设如下重点应急项目: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市海洋灾害应急救护体系、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市地震地质信息平台、市社会治安综合监控系统、市应急疏散避难体系、数字威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市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市城市管理装备综合保障系统、市紧急交通综合保障系统、市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市中小学教师应急知识培训基地和其他项目。 第二十二条 依法管理,建立规章,健全制度 (1)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东省有关城市建设和防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划的要求,制定必要的地方性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定期修订制度。根据城市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基础资料的变化、防灾设防标准的调整以及执行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可进行局部和全面修订。全面修订一般为五到十年。 (3)建立各职能单位协调会议制度,协调执行规划中互有交叉、影响的重大问题,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三条 加强宣传,组织培训,增强意识 (1)建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机制,负责面向全社会组织实施宣传 56 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 文本 普及防灾知识,提供市民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自救能力。建立宣讲材料的编制、准备和定期更新制度。 (2)对现有的防灾设施进行管理与维护,落实责任人。划定安全隐患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使其按照规划、规定配建相应的避灾防灾设施,对于达不到配建标准的,应缴纳易地建设费。防灾设施的利用不得影响灾难发生时的使用。配建在单位的防灾设施,由单位负责日常维护与管理,保证功能正常。 第二十四条 建立资金,政策支持,引入保险 (1)综合防灾规划宜纳入城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关经费应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市政府按程序由财政部门建立防灾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按项目列入年度计划,使防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保证。 (2)防灾设施的投入由政府主导,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投资,但投资主体使用防灾设施应不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必须服从抢险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政府应加大对防灾设施的投入,督促建设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其应配建的防灾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防灾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为更有效地开展城市防灾工作,可引入并逐步完善灾害保险机制,以分散灾害风险,减少受灾居民的经济损失。与周边城市相关部门和企业签订灾时物资有条件救灾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57
本文档为【威海市中心市区综合防灾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6KB
软件:Word
页数:6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