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庄子的无为

浅谈庄子的无为

举报
开通vip

浅谈庄子的无为浅谈庄子的无为 浅谈庄子的“无为思想” 摘要:庄子在大自然中得到“无为”的启示,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体系,并且运用到政治之道、个人修身和对社会的热切关注之中。一直以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今天的日常生活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庄子,无为,《庖丁解牛》 庄子的“无为”思想在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深刻阐发了人类和社会发展与大自然呼应统一的规律性。尤其借以批判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和揭露社会混乱的根源,同时 “无为”思想对个人修身和现代生活的意义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根于现实、自然的“无为” 庄子的...

浅谈庄子的无为
浅谈庄子的无为 浅谈庄子的“无为思想” 摘要:庄子在大自然中得到“无为”的启示,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体系,并且运用到政治之道、个人修身和对社会的热切关注之中。一直以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今天的日常生活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庄子,无为,《庖丁解牛》 庄子的“无为”思想在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深刻阐发了人类和社会发展与大自然呼应统一的规律性。尤其借以批判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和揭露社会混乱的根源,同时 “无为”思想对个人修身和现代生活的意义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根于现实、自然的“无为” 庄子的“无为”思想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毫无作为”;第二,“不恣意妄为”。主?张第一种说法的如康有为,他说:“庄子极智,心热极,特不欲办事”。而主张第二种说法的大有人在,可以说是对庄子“无为”思想解释的主流,其代表如徐复观先生,他说:“‘无为’也是一个共同命题:但儒家的内容是‘恭己正南面’,‘笃恭而天下平’;道家的?内容是虚静;法家的内容是法与术吟。” 在读《庄子》的过程中带着好奇和疑问,同时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意识,那就是把庄子的“无为”思想回归社会历史现实,在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来看待庄子的“无为”,这也是尊重庄子本人。 1.1“无为”思想产生的背景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生活于战国中期。这是一个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转型期。从今天的社会角度看,这是历史的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统一都必须要经历的混乱时期。 这种社会形势深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质条件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社会分工等。物质条件又为政治的深刻变革打下基础,贵族势力强大,诸侯放肆,弑君窃国,称雄争霸,战争不断,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物质条件和政治上的发展又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所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而庄子,他没有孔子周游列国,制作礼乐的壮举;也没有孟子游说诸侯,雄辩滔滔的辉煌;更不像墨子那样摩顶放踵,为万民之利而疾呼的呐喊。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庄子或西边垂钓,或泽畔行吟,或流连于山中,或放荡于狂野。在这社会矛盾无比尖锐,政治阶级昏庸无道,人欲横流的世间,庄子像一位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平平淡淡地存在着,无拘无束地生活着。然而,庄子正是用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阐述自己的生活观,哲学观,世界观。 1.2 “无为”之道 1.2.1“无为”基于道法自然 庄子认为,对于天地万物而言,自然之道体现为在对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感悟中,体验到天地万物在其本性上都是“无为”的。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至乐篇》)庄子通过对宇宙天地,自然世界的观察,悟到自然界的运行和相互作用,都是自然而然,和谐有序的,这种和谐有序的自然运动,也就是目的的实现。山高水深,四时运行,春去秋来,万物生长,也都是自然而然的,和谐有序的。宇宙 天地并没有苦心劳力,却生长化育着自然万物。庄子从中悟出,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才能和谐发展;顺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才能达到目的;人类社会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实行自然无为之道。 这里“无为”之道的基本涵义是,社会、人生的存在发展,都应该适应、遵循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乃是合乎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本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知北游》)庄子连用“大美不言”、“明法不议”、“成理不说”来彰显自然无为的最高境界。宇宙天地,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本,并且自然万物各有其性,自然地存在和发展着,因此不要人为地索取和雕琢,要循天之道,顺物之性。庄子欣赏这种自然的生命状态,反对人为的扭曲。是故“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是故“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1.2.2 “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 庄子借肩吴言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逍遥游》)庄子借这个故事告诉统治者“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不吃五谷,吸风饮露,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她精神宁静,是万物繁茂,五谷丰登。这其实是暗示统治者不应该蚕食百姓的劳动成果,应该顺应万民,心胸开阔,精神高尚。而不是以“物以事”、“弊弊焉以为天下事”,(《逍遥游》)执着于“有为”的现实功利;也不是打着“有为”治天下的口号在“有为”之中为自己谋私,在“治”当中争权夺利。统治者规定的许多政策措施,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权力的膨胀。这些“有为”实际上是扰民,害民,所谓的“有为”已经异化。 庄子对统治者的“有为”异化有许多深刻揭露和无情的批判。例如《徐无鬼》“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目鼻口”;在《则阳》中,“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尔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最后导致“民智力竭,则以伪续之”。这些都无情地讽刺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利,滥用权力;而天下饥乱,人们作伪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因此,庄子对在政治上“有为”的鲁侯描述了心中的理想国:“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山木》)庄?子这是对老子心中的理想国的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从表面上看,庄子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退化,无所作为的乌托邦理想。但是从庄子所处时代背景看,这是庄子通过对历史以及现实的复杂和混乱进行深刻的反省之后,对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刻骨铭心的痛楚之后对人类之初原始人性的质朴和善良回归的一种呼唤,对原始生活的和平的向往与回归。如果庄子没有对人生,对社会的热爱,又怎么会如此深刻地去反思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去描述理想中的“至德之治”和“至德之国”;一再强调“天人合一”,遵循自然,顺应民心,民性不以私欲而任意妄为的统治方式。这实在不是庄子的所谓无为的冷漠,而是对人生、社会积极热切的关注和以独特方式发出的呼吁。 1.2.3个人的“无为治身”和温暖情愫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述的庄子生平实际上只有三件事:著述十余万言,曾为漆?园吏,不愿就聘楚相。庄子曾为漆园吏,俸禄微薄,而且干的时间并不长。庄子辞官后居住在偏僻狭窄的陋巷,生活十分贫穷,家中有时甚至连柴米油盐都难以为继。庄子虽然如此贫穷,却依然保持严肃、清高、冷峻并拒绝与社会同流合污的傲慢态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庄子钓于濮水。庄子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拒绝就聘楚相,“宁生而曳尾于涂中”。从庄子不愿就聘楚相一事看,庄子并非志大才疏之人,而是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 首先,庄子对社会环境的清醒认识。例如《山木》中,庄子以平时独霸一方,从不惧怕羿和逢蒙,跃腾的猿猴为例表明自己:不管猿猴多有本事,一旦掉到荆棘之中,身处困境,也无法逞能。就好像他自己处在昏君奸臣当道的黑暗社会之中一样,即使 再有才有德、有宏大的抱负,也不能够施展自如。同时运用比干被挖心这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一片赤诚,只是生不逢时。 其次,庄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当时各诸侯国间各自为政,为强大自己的诸侯国势力,广纳贤才,能者用之。因此各家之间的争斗不仅仅表现在政权内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也表现在各诸侯国之间人才的争斗。例如,庄子的好友,名家的代表人物,魏国的宰相——惠施,也不免有“被张仪计逐于魏”的下场,这正如庄子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再次,庄子对名利欲望的淡泊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在庄子的《德充符》中记载着一些形态与常人不同的人,他们或残疾,或受过刑罚,如: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并且动辄殃及无辜,可见庄子非常关注下层百姓的生活。庄子用反面的方法对当时推行残酷和不平等刑罚的统治阶级的严厉控诉。这是庄子采用看似消极无为的“明哲保身”来表达对天下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关怀。 这正如庄子所描写“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相濡,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这种心情是多么复杂无奈:若是江湖可以优哉游哉,鱼儿又怎么愿意相呴相濡呢,人世间若是平静安详,又怎么需要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呢,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又何况是区区的刑罚呢,百姓唯能藏起恐慌,隐起哀伤,,提高自己的警惕,保全自己的性命,苟活在这个人世间。庄子在残酷冷峻的环境中所表达的最无奈、矛盾、复杂的心情,更是透露出庄子对人世间的热切关注,以无所为的视角和态度表达内心炽烈磅礴的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这种深沉与定力实在是令人敬佩~ ?自然无为与生命的意义 庄子的《养生主》讲了一个非常熟悉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慧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令人感到非常感动和震撼:那是从内心发出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已经忘了庖丁是个宰牛的厨师,而庖丁本人似乎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超过了解牛的技术层次,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庖丁在自己忘情的表演之中,不只是在做只为解决温饱问题的技术活,而是在自己的领域享受美好的逍遥过程,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 这样精湛的技术是怎样做到的呢,庖丁解释说,始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嘗,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庖丁。庖丁从择业到他到达游刃有余的?境界,都是我们人生中从开始就业所要面临的阶段。 庖丁的择业和执着的追求。面对择业,我们都会考虑职业的性质,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庖丁给了我们最佳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庖丁其实就是个屠夫,在读书求取功名的年代,宰牛是个极其卑微的职业。但在庄子的笔下,庖丁善于衡量自己的位置,并不因为职业的卑微而看不起自己,而是安于自己的工作,保持平常的心态。同时,庖丁努力拼搏,勇于克服困难,扫除障碍,找到做事的规律,提高做事的效率,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 无为的探索,生命的坚持。从故事中所知,庖丁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且坚持着这份热爱,用生命的热情去浇灌这份事业,进行无为的探索,达到心领神会,游刃有余的境地,在自己的领域中享受自己生命逍遥的快乐。如果做事时心无旁骛的程度达到形如槁木, 心如死灰,呆若木鸡的境界,那么我们做什么事情会不会成功,又怎么会感到生命的茫然和寂寞呢,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人间世》)庄子所说的“无用”,不过是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都有它的自然生长特点,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规律,只要遵循它的自然规律,我们的人生就可以像庖丁用了整整十九年,越用越新,越用越锋利的牛刀一样。这样看似“无为”的人生实际上是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在平凡中享受生命的快乐和逍遥,在平凡中体悟生命的意义~ 注释: ?姜义华/吴根梁编校.康有为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366。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384。 ?司马迁著.史记?老庄申韩列传.[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555。 ?刘庆华/陈方释注.老子?庄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8。 ?司马迁著.史记?老庄申韩列传.[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555。 ?于丹著.庄子心得.[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38。 参考文献: [1]刘庆华/陈方释注.老子?庄子[M] .广州出版社.2001。 [2]傅佩荣著.庄子心得[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 [3]于丹著.庄子心得[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7。 [4]姜义华/吴根梁编校.康有为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 [6]司马迁著.史记?老庄申韩列传[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本文档为【浅谈庄子的无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06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