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考纲: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 的诸侯.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 供军赋和力役。 . ?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 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1(必修1)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考纲: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 的诸侯.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 供军赋和力役。 . ?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 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的等级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二、考纲: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 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 (1)秦的统一: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 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皇帝制度的创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从“三皇” 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 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 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影响: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其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设置。其形成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 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 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统一,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1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总之,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基本上 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 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此后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三、考纲:、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朝刺史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2 四、考纲:、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标志着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落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 ?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 ?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制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3 (2)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考纲: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强侵华: (1)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 战争 签约国 时间 条约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 影响 鸦片战争中英 1840-1842 南京条约(184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 年) 社会 第二次鸦中与英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片战争 法 条约 甲午中日中日 1894-1895 马关条约(1895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战争 年) 度 八国联军中与德1900-1901 辛丑条约(190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侵华战争 奥美法年) 社会 英意日 俄 (2)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广州、宁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波、上海) 关税中英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后三国干涉还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的 4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瓜分野心 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举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工厂 ?《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 两 规模勒索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 派兵保护 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帝斗争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 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 ? 三大不平等条约比较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趋势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澎 割地 湖列岛及附属增多 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赔款 计9.8亿 增加 开放口岸 五口通商 重庆、沙市、 开放 苏州、杭州 口岸 深入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其他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拆除炮台,允许各国 驻兵 (3)列强侵华原因:内因:?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尖锐?面积大,人口多。外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在全球抢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也是根本原因) (4)结果与影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5 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是列强未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元里抗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扰斗争的壮丽诗篇。 二、考纲:、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日军侵华罪行: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 ? 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12月,占领南京; ?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南京大屠杀 ?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蹂躏中国妇女(慰安妇)和掠夺中国劳工 6 ?血腥的殖民统治与掠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形成: (1)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年12月12 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由内战走向和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呼吁国共亲密合作,并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5)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提出要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6)1937年9月,国民政府发表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正式合作。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结束国共间长达十年的内战,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7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考纲:、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 主要过程: 年代 事件 影响 纲领 1851年 金田起义 开始的标志 前期:《天朝田亩制 度》 1853年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建国纲领 度》 北伐、西征 走向全盛 1856年 东征 天京变乱 由盛转衰 后期:《资政新篇》 1859年 编写《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 1864年 天京陷落 失败的标志 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二、考纲: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从兴中会的成立到武昌起义: ?成立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成立同盟会:1905年、东京。 ?武昌起义:19112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8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三、考纲: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 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 ?爆发的原因 ?经过: 时间 中 心 主力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北 京 学 生 月初 第二阶段 6月初,6月底 上 海 工 人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经过:1919年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6月初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2、 五四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 9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4、 中共“一大”、“二大”内容: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1上海(后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宣告中共成立 “一大” (7(23 转移到嘉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兴) 政,消灭剥削阶级,实 现共产主义。 1922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第一个彻底的 “二大” (7 上海 义。 反帝反封建的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民主革命纲领 领):打倒军阀,推翻 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5、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考纲:、概述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历史条件: a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教训 b国民党:孙中山的转变(原因) c共产国际指导 ?合作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0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意义:性质、功绩: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探索:?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失败。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起义中建立)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失败) 教训:走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 .10 毛泽东 )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 ?土地革命:a范围:在革命根据地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 ?武装斗争: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被迫长征)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 3、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 11 ?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本:“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重要事件:遵义会议(1935.1) 背景:长征初期由于王明等人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损失惨重。 意义:A、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的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4、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解放战争经过 ?防御阶段(1946年夏—1947年6月)国民党全面进攻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区土地改革(时间、意义) ?全面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8月)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年4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意义:?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12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考纲: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阐述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通过施政纲领《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并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宣告新中国成立。 3、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9月后,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然存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 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13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 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国家而言,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2)民主集中制(人大)。 (1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二考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和艰巨性。 1、 践踏表现: ? “文革”期间,江青一伙煽动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1967年1月,由张春桥等策划,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此后,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都遭到造反派夺权袭击。各造反派打、砸、抢、抄,处处违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力。 ?林彪、江青一伙支持“砸烂公检法”,使公安部门、法院和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 ?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2、经验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三、考纲: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战略的确定,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 公司章程范本下载项目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 ;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 14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四、考纲: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 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一国两制”的理论。 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内涵: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分别是,,,,年,月,日、,,,,年,,月,,日 (2)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见三个不平等条约,教材注释;澳 门为葡萄牙占领) (3)回归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4)回归意义:?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对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两岸间的真正停火——,,,,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 ?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年后。 15 ?“九二共识”:,,,,年,,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 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达成协议, 史称“九二共识”。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 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 ?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年,月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和前提。 ?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台湾岛内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祖国完全统一国强民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考纲: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 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1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 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16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日内瓦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4、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考纲: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恢复原因: (1)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长期坚持和平外交,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详见课本P80) 3、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 (3)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二、考纲: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2)中国战略需要: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给中国带来威胁; 17 (3)直接原因:美国战略需要——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简况: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同时发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公告;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建交三原 则:撤军、废约、断交); 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阻碍中美关系的关键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打开了5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困境,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2、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原因:(1)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 (2)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3)日本要求取得政治经济上与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简况: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影响中日关系的障碍: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 影响: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8 考纲: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 展所做出的努力。 1、联合国: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推动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 2、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提出积极的倡议和主张。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十三次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年、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形成了《上海共识》。 3、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中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挥了主导作用。 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 考纲: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 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文化的影响: ?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有利于吸收亚非文明。 ?平原少,土地贫瘠,但优良港口多,其地形特点限制了粮食生产,只适宜种植葡萄和橄榄等,促进了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古代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山岭(水域将陆地隔成小块,有利于城邦的形成; 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有助形成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19 总之,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公民勇敢,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积极参政;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2)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有助于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希腊城邦在政治上彼此分立,在文化上又保持认同。他们通过共同的语言、风俗、信仰、文字等因素组成统一的希腊世界。 2、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 (2)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3)平等互利的观念。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考纲: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 。 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 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公民大会的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 行“公职津贴制”。 2、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雅典民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 最大的历史局限。 三、罗马人的法律 20 考纲: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 地位。 1、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犯罪刑罚等方面。 地位:第一部有章有循的成文法,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2、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2)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考纲: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 主立宪制的特点,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 的作用。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1)《权利法案》: ?制定时间1689年 ?内容: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及军事指挥权;保证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及集会权。 (2)任制内阁的形成: 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 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形成责任内阁。 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形成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2、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1 (2)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权力中心; (3)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人。 3、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权利法案》的作用: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的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逐步形成。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积极作用: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发展模式 二、美国1787年宪法 考纲: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 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 用。 1、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确立了联邦体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既可 以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能充分的调动地方的主动性。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所以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他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有权任命政府官员,但要经国会同意;?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因此,美国总统的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故称总统共和制。 国家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法律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国会的立法被总统否决后,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再次通过该法时,即为有效。?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 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它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22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不同点: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政府官员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选举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内阁) 立法权 国会 议会i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 立 负责,受议会监督 相同点 ?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 的议会; ?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 3、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体现“分权与制衡” 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考纲: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由议院选出,任期7年,有极大的权力。 ?)立法权:归议院——分参议院和众议院。议院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 ?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 动摇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国体:德意志是联邦制国家。 23 ?确定政体:德意志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拥有极大权力; B、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C、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 帝国性质: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纲: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 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考纲: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 训。 1、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际工人运动的推动。 2、经过: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政治、经济)。 (1)政权建设: ?除旧: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布新:代之以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 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规定工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2)经济政策: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 4、巴黎公社革命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的经验教训。 24 (1主要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2主要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 导。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考纲: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历史意义。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1)原因:客观原因: ?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主观原因: ?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5 (2)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3)革命措施:?政治上:一切权力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经济上:颁布《土地法令》 ?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冲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考纲: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北约、华约、朝鲜战争的主要史实,认 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即“杜鲁门主义”,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也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1、 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 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北约: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4、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从而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既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26 5、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派兵直接 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自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 门店谈判,朝鲜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 部战争。 6、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 (1)、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威胁着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 (2)、为争夺势力范围,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美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 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影响: (1)、也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4)、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考纲: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 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经济发展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 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3、中国的振兴: (1)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 经济;抗美援朝;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年,完 成“一五”计划。 27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直发展(1956-1978): (3)改革开放后(1978—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 盟运动正式诞生。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1973 年,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二战后以冷战为背景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走向多极化 考纲: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 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1)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欧洲——欧盟成立(1993),欧元启动(1999),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有军事实力,经济好转;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28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1(必修1)高考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