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学前教育101廖晓韵 1008110036 第一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学前教育101廖晓韵 1008110036 第一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一)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1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三个最为重要的美学概念:立意、达意和意境,指的也就是指主观感情与客观 环境互相结合,理性与感性互为转移,并产生共鸣的心理过程。“立意”是指审美主体的美学追求和情感目标;“达意”是指将个人目的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将个人 情感融入审美客体并产生共鸣的情感升华过程和途径;“意境”则指的是完成“达意”的审美过程之后,在审美主体的精神上所形成的融合了情感和客观环境的,同 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特征的一种情境。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情感两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 所谓的“意在言外”、“象由心生” (二)布局 建造园林首先要选择园址,包括园址的现场勘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园林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选择,山岭、水体的位置和大体轮廓的确定,不同功能用地的划分和衔接,活动和安静景区的布置,园林主景的位置、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安排等。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各国园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风格,式样上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布局时采取何种艺术形式,要随建园意图和基地环境而定。一般说来,一个园的艺术形式应该统一和谐,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过渡衔接上要处理得顺理成章。有时可用“园中园”手法或集锦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把不同的形式风格布置在一个整体园林中。 2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风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静观效果,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使游人在行进中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三)造景 造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建造所需要的景观。 “景”,即风景,指境域的风光。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 ,“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景随形” 造景方法主要有: 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 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 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 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 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 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8.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3 (四)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的内容有以下几类: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2.借人为景物。 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区中,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很多。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五)廊和亭 4 廊和亭都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丰富了中国建筑宝库的内容。 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短暂休息。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的游廊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中国的廊按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的关系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著名的游廊例如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全长728米,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把万寿山前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 “亭”是一种点缀景物的小型建筑物。几乎是有园必有“亭”。中国各地,大凡风景优美的地方,均有极为精巧的亭子点缀,构成美丽的格局。当然,同样是亭子,其特色和设计,也不尽相同,有的注重观赏价值,有的具有象征意义,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六)雕塑 园林雕塑配合园林构图,多数位于室外,题材广泛。园林雕塑通过艺术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会时代精神,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既可点缀园景,又可成为园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 中国古代园林很早就有雕塑装饰。现在颐和园宫门前的铜狮,庭院中布置的铜鹤、铜鹿,既是造型优美的艺术珍品,又是庭院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中“特置”的山石,虽然不是人工雕塑物,也起雕塑物的作用。在自然风景区常利用天然岩壁洞穴雕凿佛像。帝王陵园前则以石人、石兽列队甬道两侧,增加中轴线的气势。近年来,中国各地园林中也设置了各种类型的雕塑。 园林雕塑按内容可分为: 1.纪念性雕塑。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像等。 2.主题性雕塑。表现一定的主题内容,如广州市的市徽“五羊”、南京莫愁湖的莫愁女等。 3.装饰性雕塑。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器物都可作为题材,如北京日坛公园曲池胜春景区中展翅欲飞的天鹅和各地园林中的运动员、儿童及动物形象等。 5 按形式分有圆雕、凸雕、浮雕、透雕等,使用材料有永久性材料(金属、石、水泥、玻璃钢等)和非永久性材料(石膏、泥、木等)。园林雕塑常用永久性材料的圆雕,至于凸雕、浮雕、透雕则常与建筑结合。冰雕、雪塑是东北园林冬季特有的一种雕塑艺术。 雕塑可配置于规则式园林的广场、花坛、林荫道上,也可点缀在自然式园林的山坡、草地、池畔或水中。在园林中设置雕塑,其主题和形象均应与环境相协调,雕塑与所在空间的大小、尺度要有恰当的比例,并需要考虑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与背景的关系,使雕塑与园林环境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七)匾联 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是诗词的演变。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如苏州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表达了“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孤芳自赏的思想。楹联中如苏州沧浪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拙政园梧竹幽居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都写景、写情,发人联想,即使游人在无风、无月、无蝉、无鸟时到此,也觉得似有这一境界。济南大明湖中一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杭州观海亭上一联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写景抒情,概括性很强。又如镇江焦山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小屋三间,门上联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抒发简朴幽雅的情景。所以匾额楹联,特别是名联、名匾,不但景观添色,而且发人深思。 第二题 1、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6 2、中国园林艺术与英国园林的差异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风格的造园艺术在许多地方有着相似的特征。 (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园林艺术的观念和法则是从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中 来的,中国思想的主流是儒、道、释,即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儒家思想虽然在政治上和社会伦理上的影响远大于道家,但它在艺术上的影响却不及道家。同时, 作为中土佛教的分支的禅宗,在艺术上也仅仅是处于配合补充道家思想影响的位置。因此,中国景观艺术的根本艺术法则主要来源于道家的“道法自然”。受这种思 想的影响,中国的造园艺 7 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同时,“道 法自然”中的“法”不是指照搬照抄自然,这个“法”包含有提炼、升华的含义。在道家思想中,大自然有其内在规律性,有“道”之人必须要在变化无常的自然界 静心体验,以感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因此,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很善于从大自然抽象出本质性的东西,然后用石头、植物、水体等加以表现。在中国文人 的内心里。只有这样的艺术才堪称上品。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里所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在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设计中,也同样强调与 中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相似的观念。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伊甸园 被描绘成一片自然风光,自然被赞美“具有青春活力”“恣意驰骋”“新鲜泼辣”“洋溢了无限幸福”。这种讴歌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是英国学派重要的美学思 想。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颖。这 种观念在英国学派的中、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这种观念很接近于中国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观点。 (二) 两种艺术都强调情感的表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的知识分子(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花有义,流水含情,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 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这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中国 的园林主人以这种 8 方式来排解个人生活的感伤和政治理想的失意,园林成为中国文人阶层宣泄感情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向来重视情感的表达。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三个最为重要的美学概念,立意、达意和意境,指的也就是指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互相结合,理性与感性互为转移,并产生共鸣的心理过 程。“立意”是指审美主体的美学追求和情感目标,“达意”是指将个人目的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将个人情感融入审美客体并产生共鸣的情感升华过程和途径,“意 境”则指的是完成“达意”的审美过程之后,在审美主体的精神上所形成的融合了情感和客观环境的,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特征的一种情境。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 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情感两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意在言外”、“象由心生”。 反观西方,与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在西方园林艺术中也一直居于次要地位。传统的欧洲艺术,一直是在基督教的控制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其内容多是圣经故事和宗教事件的描述。西方古典绘画大多数是“圣婴诞生”、“耶酥受难“之类的画面沉闷、颜色单一、光线较暗的作品。这种风格的作品长期统 治着西方美术界,直到17世纪康斯泰勃和透纳等浪漫主义大师出现,才真正改变以欧洲古典绘画表情冷漠的乏味面貌。他们描述大自然的四时之变,雷电雨雪的雄 浑震撼以及不同地域独特的大自然风光,这些作品饱含画家的个人感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 如钱伯斯的画意式园林艺术,中世纪的废墟、残垒、断碣在园林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1日的情愫,充满了野趣、荒凉、情调忧郁的罗莎式绘画成为园林设计的蓝 本,崇高感在园林设计被广为鼓吹。 9 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 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0
本文档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