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举报
开通vip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2009年11月 第32卷第6期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9 Vo1.32No.6 ? 社会学研究?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李路彬,赵万里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通过同知识社会学其他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文章阐释了解释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贡献.解 释社会学以其微观发生学进路,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2009年11月 第32卷第6期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9 Vo1.32No.6 ? 社会学研究? 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李路彬,赵万里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通过同知识社会学其他思想传统的比较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文章阐释了解释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贡献.解 释社会学以其微观发生学进路,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非系统化的情境知识和日常知识,并采用描述取向 的经验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从而揭示知识与社会的辩证关联过程.文章认为,解释社会学是西方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之一, 其提出的知识以社会背景为产生条件的理论逻辑和共识真理观,为解释知识的社会相对性和知识社会学的自反问 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解释社会学;隐传统 中图分类号:C9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0—5935(2009)06—0015—09 一 解释学社会学作为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知识社会学以知识的社会决定为核心预设,讨 论知识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即什么知识与怎样的社 会条件如何关联.它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以 来,既没有间断其发展,也未成为社会学中的显 学.一方面,知识既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又是 社会科学研究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形式,因而对知识的社会学研 究同时关乎我们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的理解.另 一 方面,”知识”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外延,以及知 识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使得知识社会学视 角多元,思想纷繁,学派林立,难以形成共识.从学 科史的角度看,知识社会学起源于马克思(KarlMa. rx)的意识形态批判,此后的实践则以两种方式存在 和发展:一种是显传统,以曼海姆(KarlMannheim) 的知识社会学为起点,经过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 的知识论和社会学批判,发展到当代的科学知识社 会学;另一种是隐传统,分散于实证社会学,解释社 会学和批判社会学的理论思想之中.? 在对知识社会学的综述性研究中,解释社会 收稿日期:2009—09—04 基金项目: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知识社会学与当代社会理论研究”(2006,AS0606)以及教育部新 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7)资助 作者简介:李路彬(1982一),女,江苏东海人,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 赵万里(1965一),男,河南睢平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学 理论研究. ?由于当代知识社会的兴起,知识社会学中关于知识对社会的影响这一方面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这种”新的”知识社 会学拓展的涵义,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参见VolkerMejaandNicoStehr,eds.TheSociologyofKnowledge[C]. Northampton,Ma,USA:EdwardElgarReferenceCollection,1999. ?我们认为”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包含三个要素,非批判的,社会唯实论的和科学观察的.依此条件,反思知识内容的社会性 本身是挑战实证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科学知识的科学性的理论追求.那么只有默顿的考察社会体制和科学知识的生产 的知识社会学才是实证主义的.但是,我们这里取实证主义”非批判 性”和”社会唯实论”的特点,将关注宏观的社会学结 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文化同集体性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称为”知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另外,汉密尔顿(Hamilton, 1974)提出20世纪逐步形成实证,解释,批判三大知识社会学思想传统.参见PeterHamilton.KnowledgeandSocialStrue— ture:AnIntroductiontotheClassicalArgumentintheSociologyofKnowledg e[M].London,Boston:Routledge&K.Paul,1974.哈 鲁(Haru,1987)曾类似地将知识社会学分为三类:经验主义的(Empirica1),现象学的(Phenomenologica1)和辩证的(Dialec? tica1).参见 Haru,TerryT.BasicSociologiesofKnowledge:OntheNatureofPossibleRelati onshipsbetweenIdeasandSocial Contexts『JI.SociologicalFocus,Vo1.20,Issue1(1987):1—12. 15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学?一直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解释社会学关注能 动的行动者和解释获得的”意义”,所以行动者所持 有的”知识”在其思想中占据关键地位.可以说,解 释社会学是知识社会学的基础,知识社会学是解释 社会学的核心.在解释学社会学家中,除伯格(Pe. terBerger)和卢克曼(ThomasLuckmann)之外?,很 少有人宣称自己在从事”知识社会学”研究.知识 思想或许不是他们理论系统中的核心和主旨,也没 有直接参与到”知识社会学”的学术讨论和活动中, 并对该学科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三脉社 会学思想都有对知识问题的论述,并对知识性质的 揭示和对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既往的知识社会学综述中,这些理论思想都占据一 席之地;在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中,这些思想被作 为其理论基础和解释手段.他们关于知识与社会关 系的讨论不能不被视为知识社会学的组成部分. 解释社会学中的知识思想是对解释学的继承和 发展.从关于”如何理解”的学问变成关于”理解” 的学问的解释学,始终围绕着探究文字,话语,动作 等符号背后的意义,揭示意义的产生过程和性质,以 及该过程中各种要素与意义的关系,并强调社会历 史传统是解释意义的基本条件而不是需要克服的偶 然因素.解释社会学吸收了解释学对行动意义的关 注,并以意义和社会历史因素关联的观点作为基本 的理论视角.它以社会唯名论的立场,关注能动的 行动者和解释获得的”意义”,所以行动者所持有的 “知识”在其思想中占据关键地位.解释社会学以 其微观的视角界定社会,描写了”社会”中个体行动 和互动中运用的知识,探究这种知识的产生过程,提 供了对知识与社会如何关联的一种说明._l卜 解释社会学经历了逐步深入而贴近”意义”本 身的演进历程:从研究者视角中的意义发展到日常 生活中人们如何生产使用意义,从关注行动和意义 的关系,延展到发掘意识领域中意义的产生过程. 韦伯(MaxWeber)延续社会唯名论,历史主义和解 释学的哲学取向,新辟解释社会学的视角审视社会. 他将解释学”理解”的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关 注社会行动的”意义”,并将意义与行动关联起 来._2一他不仅将知识社会学引向了微观意义的视 域,而且他的研究中论及的诸多问题为后续研究开 辟了广阔的空间,他的研究中留存的预设提供了有 价值的有待深入挖掘的课题. 其后,解释社会学研究围绕社会制度和秩序如 何在微观行动的基础上形成而展开和推进.随符号 互动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兴起,具有本体论地位的 解释学思想进入社会学视野,解释不仅是研究方法, 而且作为社会行动的内容成为研究对象.这时的解 释社会学面向社会实践中的解释过程,这一过程中 知识的产生,运行和功能等受到关注.符号互动论 主要阐述了社会互动和知识的关系;现象学社会学 则直指意识世界,探究知识在意识领域的特征,强调 知识在主观和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 进入当代,吉登斯(AnthonyGiddens)的结构化 理论吸取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种思想,以解释 社会学为基本出发点,对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4? 他的理论呈现了对社会更为丰富而全面的说明.其 中,各类知识与更多社会要素的关系网络显现出来. 吉登斯的思想可以被视为对韦伯开启的解释社会学 思想阶段性的总结;它的重要价值在于这种总结不 是各种相关思想简单汇聚,而是以”实践”视角消融 各派思想之间的矛盾,将其整合为一体. 韦伯,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吉登斯在现 代解释社会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具 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流派.其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 象,基本预设,研究方法及其知识的社会相对性和知 识社会学的自反性问题等问题上既各有主张,又相 互关联,成为知识社会学隐传统的一支,共同为知识 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知识”与”社会”:解释社会学的特殊诠释 (一)解释社会学所关注的知识范围 什么知识经由社会建构而生,进而可以成为知 ?中文文献中”解释学社会学”,”理解社会学”,”诠释社会学”和英文 文献中”hermeneuticsociology”,”interpretativesociolo— gy”,”interpretivesociology”所指涉的内容在本文中都归于”解释社会学”. ?参见Berger,Peter&T.Luckmann,1966.这本讨论日常现实的社会建构的书,副标题就是”知识社会学”.参见PeterBerger, T.Luekmann.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ATreatiseintheSociologyo fKnowledge[M].London:AllenLane,1966.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主要在《社会的构成》一书加以集中阐释,但他对解释社会学的梳理评述则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方法 的新规则》中.参见吉登斯,安东尼.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M].田佑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第32卷第6期李路彬,等: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是知识社会学的根基问 题.纵观知识社会学的演进历程,各学术派别出于 不同的视角和研究动机,对该学科所要研究的”知 识”进行各自的认定,对其做出不同的分类,并阐释 各类别间的特定关系. 20世纪初期,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关注 道德,价值,宗教观念,基本的分类形式和思想范畴 等被称为”集体意识”的公共信仰,强调概念范畴都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稳定性和普遍性只能从社会 得到解释.集体意识在迪尔凯姆后期的社会学思想 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是用来解释大量社会事实的 重要变量.”集体意识,情绪,取向并非由个人意识 的特定状况所引发的,而是由社会群体的整体所处 的条件所造成的”,”集体表象(述)所表现的是集体 对作用于它的各种物的思想反映”.l5】120世纪 二三十年代时,舍勒(MaxScheler)以现象学为基础 区分了实证的科学知识,形而上学知识以及个体的 精神行动法则和价值的知识,它们都是知识社会学 的研究对象.而世界观具有不受社会影响的先验 性,是任何知识类型的预设.知识社会学是他通过 分析社会因素对各类认识的影响,呈现世界观的路 径..曼海姆将马克思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别关注 扩大到美学,道德,哲学体系,宗教信仰和政治原则 等专门知识,它们都是在一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产 生的,社会学的任务是说明这些背景如何影响了这 些知识.l7J60年代,伯格和卢克曼(Berger,Peter&T. Luckmann)坚持对13常知识和深奥文化一视同仁, 并且赋予日常知识基础性的地位,认为日常知识构 成社会赖以存在的意义结构,反映社会现实的本 质.70年代,布鲁尔(DavidBloor)为首的爱丁堡 学派将科学知识包含在知识社会学的范围内,以说 明知识社会学说明模式的普遍有效性.? 从上述知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历程看,知 识的范围从集体性的抽象概念范畴,道德观念和意 识形态,扩展到Et常知识,再到科学知识.其中,意 识形态知识是知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和批判理 论传统共同关注的对象.研究对象的拓展趋势涉及 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即什 么知识具有社会相对性,什么知识普遍有效;第二, 哪类知识的地位更为关键,对其他类别的知识有重 大影响,应该首先付诸社会学研究,日常知识还是系 统知识,抽象概念还是关于具体情境的知识.解释 社会学关注微观行动中的知识,大幅拓展了知识社 会学的研究界域.它直接深入知识生产过程,揭示 知识产生的性质,为确定由社会决定的知识的范围 提供了启示. 不同于早期的知识社会学,解释社会学更关注 非系统化的情境知识(符号互动论)和日常知识(现 象学社会学).这些知识的内容涉及行动者自身, 互动他人以及互动情境等.它们可能是针对特定的 社会情境的知识,也可能是为诸多社会成员共享的 知识.这一范畴大于解释学中的知识所指涉的范 围.解释学从探究文本的字面意义和文本作者的意 图发展到揭示日常生活理解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对理 解的影响,其中论及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理解他人他 物而获得的认识.除此之外,在解释社会学中,还涉 及行动者行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未被清晰意识 到的内容. 我们将解释社会学不同学派所说的各类知识置 于一个社会互动过程,可以看到其所关注的知识的 关联和差异.韦伯所关注的主要是行动之前行动者 的”动机”,即目的,他称之为”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 予的主观意义”,而且这种意义是关涉他人的.这 类知识是为行动者个人所认识的,也是社会学研究 者所要认识的.因为韦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明意 义,因而他笔下的”意义”才有”某个行动者在历史 既定情况下的主观意义”,”诸多事例中行动者平均 或相类似的意义”以及纯粹类型的意义的区分.l2H 符号互动论论及的知识则是通过对行动的反 思,将行动与对行动的反应联结起来而呈现的行动 的意义.这种意义所指涉的可能是行动者自身的行 动或互动他人的行动.反应可能来自个体,也可能 来自群体.另外,符号互动论涉及行动之前行动者 对情境的认识,这些认识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 新认识,是行动者而非研究者获得的知识.现象 学社会学侧重做出反应的行动者理解始动者的动机 的知识,以及理解时头脑中既存的库存知识和从中 产生的诠释基模.米德(GeorgeHerbertMead)所说 的意义是行动的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认识是关于意 义的知识;而在现象学社会学中,没有关于意义的明 ?关于爱丁堡学派的知识社会学主张,可参见赵万里.科学的社会建 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7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I1月 确定义,只是行动者在行动前的计划中或行动后对 自己或他人的行动反思中做出的行动说明.符号互 动论中的意义是结果性的,并且是互动对方的表现; 而现象学社会学中的意义或者是行动前的,或者是 行动后的,是行动者自身或他人站在行动者自身的 立场上对行动的说明.相同的是,前者对意义的认 识和后者的”意义”都是认知者的主观认知,与认知 者的认识角度和条件相关联.?吉登斯重点关注的 是行动之后反思监控获得的知识.我们这里所说的 是各派思想研究的重点,它们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其 他知识环节往往均有所论及. 除了行动者个体所获得的关于行动的知识,解 释社会学还关注了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知识.米德的 “泛化他人的态度”,舒茨(AlfredSchutz)的”交互知 识”和”规则”,吉登斯的”共同知识”和”规则”都指 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知识,韦伯所说的”诸多事例中 行动者平均或相类似的意义”则是研究者对社会中 共享意义的抽离.它们是社会成员相互理解和共同 行动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些共享知识与早期知识 社会学所关注的概念,范畴和意识形态等集体性知 识的所指是相同的.解释社会学将个体在日常活动 中使用的知识与集体共享的知识关联起来,提供了 关于各类知识形成和运行的机制和过程的一种说 明.我们可以认为,”集体性知识”,”交互知识”, “共同知识”和”共享知识”具有相同的所指. 解释社会学关注在个体间互动时所生产和使用 的知识,这些知识或者相对于特定情境,或者为更大 范围的社会共享;它们是曼海姆所说的专门知识的 基础.依据解释社会学,科学知识之外的各类知识 都由社会建构,均需付诸社会学研究. (二)”社会”所指以及知识与社会的关系 解释社会学基于其社会唯名论立场,在其各学 派中,对”社会”的界定都明显区别于实证主义社会 学所指的不同于社会成员的具有相对独立属性的社 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解释社会学中的”社会”指向 以个体行动为单位的行动集合.韦伯主要指关涉他 人的行动;符号互动论指向人与人的互动;现象学社 会学除了指上述的行动,还有以主观形态呈现的对 “社会”的认识;吉登斯将它界定为连续的社会实践 过程,包括社会行动,社会结构和关于行动的认识等 各种社会要素生产和再生产的辩证关系.纵然有这 些差别,它们都以关联他人的行动为核心内容;只是 因其哲学基础和理论诉求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描述 重心.由此,在解释社会学视角中,知识社会学所要 研究的就是”知识”同这些社会过程的关系. 如果整合社会学中关于”社会”的各种不同界 定,我们可以将所生活的世界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社 会结构,社会共享的客观知识,相对于个体的主观知 识以及个体行动.不同的知识社会学传统在这些要 素之问确立了不同的关系. 早期的知识社会学探索社会结构同集体性知识 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概 念范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迪尔凯姆)以及”社会 决定实际思维的过程”(曼海姆)是传统知识社会学 的主要命题,以”存在的社会决定”作为其核心命题 来考察社会一历史因素对知识的单向型塑或影响. 而且,被社会共享的社会人文知识,决定了个体的认 知和行动.他们特别关注对”错误”的知识产生的 社会条件做出解释. 社会学的批判传统强调在一定的社会理想基础 上对现存社会进行认识和批判.批判的知识社会学 也重点关注宗教,政治,哲学等意识形态知识,但不 同于早期传统,他们的知识社会学有双重面向,既探 究知识的社会一历史根源,又强调知识对社会现实 的能动改造作用.【10]知识是为满足历史确定的需要 而采取的实践的有意识活动而获得的理解,社会是 这种实践活动的结果.研究知识要将其置于历史的 实践过程中,将知识与实践中的意识过程关联起来, 实践的目标等要素渗透到知识的形成中._l 知识社会学的宏观进路揭示了系统知识与社会 结构的共变关系,而解释社会学则阐释了知识与社 会相互关联和变化的过程?.解释社会学通过从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主要见其《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乔治.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5.),其知识社会学思想可参见 JohnCMcKinney.TheContributionofGeorgeH.MeadtotheSociologyofKno wledge [J].SocialForces,Vo1.34,No.2(1955):144—149,或TomWGoff.MarxandMead:ContributionstoaSociologyofKnowledge [M].US:Routledge&KeganPaulLtd.,1980.现象学社会学家,特别 是舒茨,伯格和卢克曼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可参见Mi— chaelDBarber.SocialTypificationsandtheElusiveOther:ThePlaceofSociol ogyofKnowledgeinAlfredSehutz’SPhenomenology [M],Lewisburg:BuscknellUniversityPress,1988. 】8 第32卷第6期李路彬,等: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微观层面考察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知识产生和运 行中知识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在它们之间建立了辩 证的不可分割的关联.行动者进人这个世界,就是 被投入到一定的制度文化背景之中.在与他人的互 动过程中,习得制度和文化.符号互动论讲述了儿 童通过模仿,嬉戏和游戏三个阶段,从认识特殊他人 的态度到认识泛化他人态度的过程.在每一次互动 过程中,儿童通过认识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反应,即心 灵机制,获得关于自己行动和各种符号的意义.这 种意义知识是在反思中获得的.这里预设了”反 思”这种人类的思维能力,而他人对行动者行动的 反应通常是行动者被抛人的世界的文化模式.这些 在互动中获得的行为意义进入个体的知识库存 (knowledgestock).儿童还通过直接的知识灌输获 得大量知识,这些知识也进入知识库存. 具有一定知识库存的行动者运用库存知识对他 人发出行动或应对来自他人的行动.行动者有其动 机,动机来自库存知识.产生什么目的,实施什么行 动,与行动者的处境和旨趣相关.采取行动,往往伴 随反思监控.对方作出反应后,行动者会对刚才的 行动序列予以反思,以决定下一步行动.应对他人 的行动者,会依据知识库存对他人行动的主观,客观 意义和当时的情境进行界定和解释,予以回应,并进 行反思.反思经验进入知识库存.行动者在反思中 调整产生于知识库存的对他人行动的预期,库存知 识也因此发生变化.行动者的反思存在于实践意识 或话语意识中.大多数的反思是实践性的,具有实 用的目的.以话语意识表达的行动目的和理由,是 对行动的说明,是对行动的理性化.在常人方法论 看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主要是用来说明行动的,而不是行动的最 初依据. 我们试图将解释社会学的不同学派各有侧重的 知识关联起来,整合在一个图中.从中可以看到各 类知识的相对时问位置.图中椭圆形的部分是知识 产生和存在的各个环节.(A,B为两个行动者) 共同知识产生于我与他人共享时间空间共同体 的面对面情境中,互动双方通过不断的注意修改,使 我们的意识经验相重合.对共享知识的运用源自 “互主体”的假设,即互动他人和我对情境有着相同 的认识.个体心理意识活动通过行动被外在化,客 观化和合理化,成为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制度知识. 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内在化被个体行动者吸收. 图1知识——行动关系 由此,解释社会学关于社会共享的知识是以个体间 的互动为最终来源的.综上,知识产生的社会性体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知识是在社会互动过程 中产生的,互动是产生知识的基本机制.互动提出 了生产知识的要求,并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没有 互动,就没有知识.第二,目的确立,理解和反思这 三个产生知识的环节都是互动的组成部分.这三个 知识产生的过程都具有其社会关联:目的动机与个 体的知识库存和当下的情境有关;理解运用的诠释 基模来自社会经验,理解的内容号隋境相关联;通过 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进行的反思都与库存知识相 关,前者更多与实用动机相关联,后者与行为的合理 化相关联.这些过程都涉及的库存知识来自于对社 会共享知识的吸收和互动经验.第三,个体获得的 知识需要外化,获得他人的认同,才是有效的.个体 行动者所使用的知识只有经历了互动过程,被其他 社会成员共享才能应用于社会行动中.所以,解释 社会学所探讨的知识是”已被”或”将被”社会共享 的,只是共享的范围或大或小.我们所说的”个体 使用的知识”只是从行动者个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些 知识. 解释社会学将知识置于社会实践的连续过程 中,不仅呈现了知识的社会建构,知识的社会功能同 时表现出来.第一,库存知识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图 景,是主观形态的”社会”.按照现象学社会学,它 是界定情境,进行解释和社会互动的基础.第二,知 识对行动具有引导作用.依据符号互动论,个体采 取的行动取决于通过动机,理解和反思机制为事物 赋予的意义.韦伯区分的目的理性的行动和价值理 性的行动,都是依据知识采取的行动.诚然,他没有 阐明在怎样的条件下行动才依知识而进行.另外, 引导行动的知识不一定是明确的知识,可能是实践 】9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性的默会知识. 如果我们将所论及的知识社会学各流派关于 “知识”与”社会”的思想综合,可以建立下图的关 系.实证主义的知识社会学讨论社会结构和制度对 集体共享的知识的决定作用.具有独立性的社会结 构和知识决定了个体的行动和思想.解释社会学反 其道而行.他们认为个体间的互动生产了知识,这 种知识被社会共享并逐渐制度化.符号互动论更多 关注微观层面的互动和知识.而现象学社会学在解 释个体沟通的基础上,将微观世界同宏观世界关联 起来,这种关联就发生在主观的意识领域.这是不 同于实证主义社会学主要关注可观察的社会结构和 行动的. b 图2知识——社会关系 a知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b现象学社会 学;e符号互动论;d解释社会学;e实证主义社会 学.直线箭头为解释社会学的理论进路;点线箭头 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进路.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社会学的解释社会 学传统并不是在”社会制度和结构”同”集体共享的 知识”之间加入几个环节来解决早期知识社会学将 这两者直接衔接的预设问题,而是通过”社会行动/ 互动”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围绕的”社会制度和结构” 同”个体使用的知识”和”集体共享的知识”关联起 来.”社会制度和结构”还是”社会行动和互动”,哪 一 方是第一性的,这正是解释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社 会学的理论分歧所在.诚然,吉登斯的实践理论强 调行动和结构的辩证关系;但我们认为,承认社会行 动在社会学中占据基础地位,就成为对实证主义社 会学传统的一种反动.所以,知识社会学的实证主 义传统和解释社会学传统是认识知识,社会关系的 不同视角和切人点,它们之问的分歧不能通过解释 社会学完全化解. (三)知识研究的经验方法 经验研究是社会学的根基.不像”行动”可以 被观察,知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特殊 20 性——正如解释社会学所阐述的,需要通过反思借 助话语才能表现出来.沃尔夫(KurtH.Wolff)提出 知识社会学包括推理和经验两种态度:推理要解决 知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和社会背景的关系问 题;经验研究要对具体的问题做出解释.经验的知 识社会学家认为,基本的概念要被视为假设,通过研 究进行证明,由此研究主题会变得清晰.?阿德勒 (FranzAdler,1954)证明,可以通过经验方法研究认 识论思想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将知识变量分为 唯实论,唯名论,有机体论和辩证法四类,将社会条 件变量分为文化社会变迁(速度),个体行动自由和 一 般安全三类.采用量表,由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 哲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变量特征做出评价.? 那么,如何对知识进行经验研究呢?从研究视角 上看,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可分为两种进路:其一, 是在结构层面上对影响知识内容的社会环境因素进 行经验分析,可称为宏观定向模式;另一种侧重知识 生产的日常实践,即知识形成和接受的实践推理过 程,即微观倾向的发生学进路.这两种进路分别主导 了知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和解释学传统. 早期的知识社会学主要采用宏观视角进行分 析.概念范畴和意识形态等集体性知识或以文字形 式呈现,或反复出现在日常话语中.它们呈现自身 的客观形式为对其进行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实证 主义取向的知识社会学进行的经验研究,包括社会 结构和知识生产体制,知识传播的关系,学术体制与 知识生产的关系以及权力和知识的交互作用等.如 迪尔凯姆早期关于集体意识的社会根源的研究和曼 海姆的宏大假说图示.功能主义的科学社会学使用 集合性资料,偏重社会体制层面的分析,没有论及科 学知识的内容.这种研究涉及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 选取恰当的知识变量和社会条件变量的问题.批判 取向的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集中在意识形态领 域,知识的社会功能也是他们论述的重点. 在微观层面上对知识进行研究,涉及把握个人 持有的主观形态的知识,并在微观细节上阐明特定 情境中行动者的知识的生产和接受过程.这是上述 进路所不能触及的问题.韦伯在其社会学方法论中 明确提出通过理性把握和拟情式的再体验来获得行 动者赋予的意义,又通过理想类型把握社会中普遍 的意义模式.借鉴行为主义方法的符号互动论将知 识与社会行动关联起来,用可观察的行动来说明知 识.现象学社会学还探讨互动中的知识和社会共享 的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舒茨的二阶建构或吉 第32卷第6期李路彬,等: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登斯的双重解释学,都承袭了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 立场,主张基于科学研究的立场对研究对象进行观 察和叙说,而不是如人类学研究所采用的站在当地 人的立场上进行描述.但构造的知识类型能够被行 动者及其同伴根据常识理解.可见,研究者做出的 二阶建构的内容需要涵盖并多于行动者自身的一阶 建构.而常人方法论所主张的常人与科学研究方法 的无差异说明了科学研究就是在使用常人的理解方 法和推理逻辑;但不同于常人的是,要对这种方法本 身有所认识. 基于对行动者互动中运用的知识的发生机制的 关注,解释社会学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微观取向的 经验研究方法.符号互动论和现象学社会学都提出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文献或 实地观察,或访谈,统计或描述等,但”描述”的方法 是他们共同的研究取向.这种描述取向是对社会学 理论应该按照形式命题进行陈述的观点的反动.深 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是描述互动情境和情境中产生的 知识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解释社会学微观发生学的 进路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在”强纲领”的预设 下,试图揭示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历史案例考 察,实验室观察,话语分析等手段被用来阐释科学知 识是如何被科学家生产出来的. 三知识的社会相对性与知识社会学的反身性 解释社会学中的各派都试图通过对研究方法的 控制实现其自身研究的客观有效.但知识社会学关 于”知识的社会决定”的基本论题使这种社会相对 性指向科学研究自身,从而社会科学知识和知识社 会学本身面临自我驳斥的危险.?学者们为这一问 题各自寻找出路. 从学科意识形态来看,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自 身的科学性,即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关于人群 或社会的客观真实普遍有效的知识的性质.马克思 赋予科学不同于意识形态的地位,科学的认识无限 逼近世界的本来面貌.科学的关注焦点和发展速度 也许为社会条件所决定,但科学的概念工具和实质 结论是客观的.舍勒主张存在永恒的价值和观念范 畴,各种知识都关联在这种主观领域的不变元素上. 曼海姆主张”关系主义”.当把一种见解同解释世 界的方式联系起来,这种解释方式最终又与构成其 情境的某种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时,就形成”关系 的”研究程序.知识社会学要自觉地思考知识现象 是通过与哪一种社会结构联系而出现并具有有效性 的.布鲁尔提出应将普遍有效性要求转化成知识社 会学的反身性而非自我驳斥.他认为相对主义不可 避免,知识社会学赖以立足的是方法论的相对主义. 所有信念的可信性都应被视作有问题的,有待于社 会学的分析.相对主义不妨碍知识社会学的可能 性,而是知识社会学的首要前提和必然归宿. 在解释学看来,相对性并非为了实现客观性需 要克服的东西,而是认识必不可少的条件.”真理” 的概念被重新界定为具有相对的性质.解释社会学 在此基础上,主张社会科学知识同认知者个人和社 会的背景相关联,认识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研究 者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者的 兴趣相关联,关于对象的解释与解释者的认知取向 相关.但另一方面,解释社会学依然追求社会科学 知识内容的客观性,通过有别于日常话语的话语体 系和逻辑关系(现象学社会学,吉登斯),在特定的 条件下,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客观知识.这种客观 性可由研究者的共识或由被研究者予以确认.常人 方法论则强调对自身研究工作保持不断的反思. 综观上述对知识相对性问题的各种态度,它们 的分歧在于”客观性”究竟指什么?是否追求社会 科学的客观性?社会学的客观性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追求的目标.那种客观性等同于自然科学所追求的 不受主观世界影响的对外在世界的真实反映.人文 学科认为其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涉及人处在 不停的变化中的主观意识,而且研究对象和研究者 本身是同质的,所以不能达到自然科学的那种客观 性.解释学和现象学都致力于寻找获得关于人和社 会的客观知识的途径.当解释学发展到提出解释者 自身具有的意义脉络是进行解释的必要条件,”客 观性”被重新定义. 上述关于社会科学知识自反性的诸种出路,要 么将研究者置于特殊的地位,赋予其获得客观知识 ?关于”知识的社会决定”命题包含的反身性问题,迄今最充分的讨论仍然是阿什莫的《自反性论题》(MalcolmAshmore.The ReflexiveThesis:Wrighting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M].Chicago and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肖瑛 的博士论文《反思与自反:社会学中的反身性研究》,则是国内学者首次对反身性与社会学关系进行系统讨论(肖瑛.反 思与自反:社会学中的”反身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4). 21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的特权,要么承认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是不能避免的. 韦伯,现象学社会学和吉登斯在这一问题上都赋予 了科学研究者一定程度的特权,要求研究者保持价 值中立(韦伯)或者悬置其自身的库存知识(舒茨), 凭借科学的立场和方法获得”客观的”知识.符号 互动论则基于其实用主义立场,回避了这一问题. 这些解释社会学家追求”客观”的社会科学知 识,通过共识和检验来证明其客观性.但我们认为, 这种”客观性”是他们视之为客观的,并且这些知识 产生了实际的效果.在自然科学知识都被认为具有 社会性的时代,社会科学知识也难以去追求其曾经 的理想.借鉴符号互动论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共 识和将结论付诸现实进行检验,证明知识的有效. 我们不去探究认识是否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不去 追求那种”如实”的客观性;我们基于特定的目的和 要求去认识,追求符合这种要求的知识. 在解释社会学内部,还存在另一分歧,即是否要 将常人和研究者进行比较?他们的认知方式是否相 同?社会科学知识和日常知识在产生和性质上具有 怎样的共同特征?又区别在哪里?韦伯和舒茨的现 象学社会学都强调两种知识是不同的;常人方法论 主张二者是同质的;符号互动论关注互动情境中的 知识,”互动”则包含了日常互动和科学研究中的互 动,它的结论同时适用于这两种情境.我们认为,虽 然不同派别结论的宣称相互对立,但这只是他们强 调的取向所致;他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种知 识都具有社会性,即知识生产都与生产者的兴趣,知 识生产的材料(意义脉络,诠释基模等),研究对象, 认识条件等因素相关联;共同之处在于两种知识都 是社会关联的;而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关联性,引起 了在认识方法,认识程度以及知识内容等方面的差 异.我们这里只强调社会因素对知识的影响,生理 因素,物理条件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制约 因素的影响不做讨论. 比较知识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社会学 站在科学主义的立场上,试图通过科学研究方法获 得关于”社会”运行规律的”真”知识;批判主义的社 会学则反对科学主义,直接申明批判的知识具有价 值取向和实践动机.而解释社会学通过揭示知识产 生的社会过程阐述了知识的社会相对性,揭示了知 识被主观视之为真的性质. 四简要评价 解释社会学从韦伯发展到吉登斯,经历了从观 22 察行动理解意义到深入意识领域揭示意义产生机制 的转变,研究方法从侧重客观观察向描述主观活动 偏移.”知识”作为具有主观属性的因素,得到更多 关注,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从解释的材料变成解释的 对象.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伯格和勒克曼直接将他们 的社会学称为”知识社会学”,即知识成了社会学研 究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主观面向受到关注. 作为知识社会学隐传统的一支,解释社会学以 其微观视角和发生学进路对知识社会学做出独特贡 献.它以个体间互动中的知识为核心,建立了个体 所持有的知识同社会共享知识的关联,将微观个体 所持有的知识同社会共享的具有客观性的知识在主 观领域中关联起来,说明了知识的历史承继和不断 更新的双重性质,揭示了微观层面上知识的社会发 生机制.与实证主义知识社会学以宏观的社会结构 来说明社会共享知识的生产不同,知识被置于微观 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突出社会互动和反思等微观因 素与知识的关系.社会行动是社会制度秩序的初始 来源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对知识的社会产生机 制和功能的阐释也立足于微观过程,宏观的社会因 素要通过微观机制发挥作用.行动,思想,库存知 识,新知识之间相互关联,呈现连续的动态过程.解 释社会学在宏观和微观,行动和知识之间建立的辩 证交互关系,既是对传统知识社会学的知识范畴的 拓展,又提出了关于知识与社会关系的全新理解. 解释社会学形成的经验发生学研究进路,有助 于呈现出知识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面向,对于丰富和 完善知识社会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解 释社会学所主张的知识以社会背景为产生条件的理 论逻辑和共识真理观,为解决知识相对性和知识社 会学自反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Hekman,SusanJ.HermeneuticsandtheSociologyof Knowledge[M].Cambridge:PolityPress,1986. [2]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Hamilton,Peter.KnowledgeandSocialStructure:AnIntro— ductiontotheClassicalArgumentintheSociologyofKnowl— edge[M].London,Boston:Routledge&K.Paul,1974. [4]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 联出版社,1998. [5]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5. [6]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M].艾彦,译.北京:华夏出 第32卷第6期李路彬,等: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 版社,2000. [7]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艾彦,译.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1. [8]Berger,Peter,T.Luckmann.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 ality:ATreatiseintheSociologyofKnowledge[M].Lon— don:AllenLane,1966. [9]S?
本文档为【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1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