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举报
开通vip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二、经院哲学的前身 教父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是指西欧5 世纪至15 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但这个哲学形态的孕育、生长却一直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的教 父哲学;它所波及的地区也远远地超过了西欧,包括了北非、小亚细亚等地中海 沿岸地区。 公元1 世纪初,罗马经过近300 年的征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的统一在客观上打破了各民族分离割据的局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 统一。但是,帝国是建立在对劳动人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和【内...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 二、经院哲学的前身 教父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是指西欧5 世纪至15 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但这个哲学形态的孕育、生长却一直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的教 父哲学;它所波及的地区也远远地超过了西欧,包括了北非、小亚细亚等地中海 沿岸地区。 公元1 世纪初,罗马经过近300 年的征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的统一在客观上打破了各民族分离割据的局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 统一。但是,帝国是建立在对劳动人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和【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之上 的。广大奴隶、平民和被征服民族频繁举行【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进行【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但都遭到了罗马统 治者无情的【内容与和谐社会不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帝国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和国家机器,而 这又种下帝国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祸根。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不仅使下层 劳动人民,甚至使一些上层社会分子也深有朝不保夕之感。现实生活的严酷和摆 脱这种状况的希望的破灭使人们只能到来世寻求安慰,只能到宗教中去寻求精神 寄托。各被征服民族旧有的保护神由于不能履行保护本民族的职责而遭到遗弃, 而罗马的宗教也只能适合那些对现实生活的幸福感兴趣的人。社会在呼唤一个新 的世界宗教,基督教应运而生了。 教父哲学约发端于2 世纪,终结于6 世纪。根据教父们活动的区域和使用的 语言,后人把他们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在时间上,希腊教父早于 拉丁教父。在理论上,以查士丁、塔提安、伊里奈乌等人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早期希腊教父 比较注重理性,注重形而上学,主要致力于上帝的“三位一体”、上帝与世界的 关系等学说的建设。这种倾向被后来的亚里山大里亚基督教学派继承,形成了一 个以柏拉图主义为依托的较为系统的宗教哲学理论。而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早期 拉丁教父则比较注重信仰和伦理,注重道德实践。325 年召开的尼西亚宗教会议, 统一了基督教信条,结束了各个教派激烈竞争的局面,所谓的正统派占据了统治 地位。于是,基督教自身的建设工作加紧进行。在此期间,出现了着名的“罗马 教会三大博士”,即安布洛斯(约340 —397 年)、杰罗姆(约347 —420 年) 和奥古斯丁。但安布洛斯更多的是一个教会活动家,杰罗姆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圣 经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真正代表这一时期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则是奥古斯丁的 哲学思想。奥古斯丁成功地运用柏拉图哲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宗教哲学,把教 父哲学推向顶峰。但是,还在奥古斯丁有生之年,罗马帝国已在蛮族的冲击下风 雨飘摇,罗马教会疲于应付混乱局面,无暇顾及教会哲学的建设,以致奥古斯丁 后继乏人。许多哲学史家亦把奥古斯丁看作教父哲学的终结。历史学家甚至认为 5 世纪后欧洲进入文化凋零的“黑暗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尚可称为哲学家的 只有波爱修。 1.早期希腊教父原始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化出来,并没有自己的独特教义, 而是袭用了犹太教教义并加以对自己有利的解释。除了一套圣史和教义之外,有 理论意义的部分非常的少。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万物 包括人类是上帝在6 天时间内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罪过说:认为人类的始祖 亚当和夏娃在天堂犯了罪,上帝罚他们的后代到世上受苦,后来这种说法演变成 了原罪说;?末世说:认为上帝终将派弥赛亚降临凡世,进行末日审判,在地上 建立神的千年王国,而且这个末日已经为期不远。只是因为这个末日在现实中迟 迟不肯来临,才又演化出了来世报应说。后来,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 了三位一体说。 这些教义,对于已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教会需要的是用哲学的词句和理论加以改造的系统的教义。而真正把哲学引入基 督教教义的则是由基督教的教父哲学开始的。 (1 )查士丁 在希腊教父中,最着名的早期人物是殉道者查士丁(约100 —166 年)。 查士丁最初信奉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后改信基督教,终生以哲学家 身份到处游说,为基督教信仰辩护。能够确定属于他的作品有两篇:分别写给罗 马皇帝安东尼。庇乌和马可。奥勒留的《护教篇》以及与犹太人特累封的一篇对 话。查士丁一生爱好哲学,承认自己“喜欢讲授柏拉图”,但又认为只有基督教 才能认识真理。在他看来,基督教既是哲学又是神启。因为一方面基督教说明了 一切时代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把人类从魔鬼、多神教和不道德的威势下 解放出来,基督教又是必要的启示。因此,真正的哲学是先知和使徒们的言论, 即圣经。上帝的观念和普遍的道德观念一样是人们生而俱有。但上帝自身是统一 的、永恒的、非产生的、不可名状的。上帝以他的“道”(逻各斯)创造了圣子, 圣子以“道成肉身”即耶稣;又以他的智慧(圣灵)创造了世界。查士丁对上帝 的“道”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他的基本观点可综述如下:?“道和上帝同在”, “道太初就存在”,它先于创造物。 ?“道来自上帝”,是由上帝内心发出来的,“道”就是上帝的“内在理智”, 它本身就是上帝。 ?“道”在上帝创造万物时表现出来,是上帝创造万物的工具。 ?“道”永恒地普照着整个世界,向所有的人启示真理。因此优秀的异教徒, 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也能部分地分享到“道”的启示。但是,“道” 本身又是超自然的,人们在世界上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道”。完 全的真理只有通过新苏格拉底,即“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来启示,只有坚信基 督才能把握真正的“道”。 此外,查士丁还谈到了人的灵魂不死和自由意志问题。他的思想对教父哲学 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塔提安查士丁的学生塔提安(约130 —180 年),则认为基督教是唯 一真正的哲学。在《斥希腊人》一书中,塔提安极力贬低希腊的科学、艺术和道 德。 他发展了查士丁关于上帝、道及其和世界之间关系的学说。在他看来,上帝 自身没有原因,但却是一切存在的原因。一切存在归功于上帝的存在。在创世之 前,唯有上帝存在。上帝产生了道,但他自身并不因此而有所减少,就象一个火 把点燃许多火把并不减少自己的火一样。因此,上帝与道实际上是同一的。上帝 通过道创造了万物。此外,塔提安还认为,人由肉体、灵魂、精神组成,只有精 神是不朽的。塔提安最后倒向了诺斯替教派。?(3 )伊里奈乌继查士丁之后, 比较着名的希腊教父是伊里奈乌(约126 —202 年)。 他出生在小亚细亚,后成为里昂主教,直至在那里殉职。他着有《揭露和批 驳伪知识》,通称《反异端》。伊里奈乌之所以着名主要不是由于他同异教徒的 论战,而是因为他同诺斯替教派的论战。他反对诺斯替教派主张的大神 产生小神、小神产生世界的流溢说,坚持认为神只有一个,这就是借着自己 的道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他坚持《旧约》的上帝与《新约》的上帝、创世主与 救世主的同一性。伊里奈乌直接采用了圣父、圣子、圣灵这些名称。上帝是圣父, 上帝的道化为肉体则是圣子,圣灵则是上帝的智慧。圣子和圣灵产生自圣父,但 三者并没有先后之分,他们具有同一性质,是同一个上帝。 上帝是全部,是整体。在伊里奈乌这里,“三位一体说”已具雏形了。 ?诺斯替教派(Gnostikoi )是公元1 至3 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神 秘主义教派,他们认为物质和肉体都是罪恶的,只有领悟神秘的“诺斯” (gnosis真知)才能使灵魂获救。一部分早期基督徒亦倾向于该派而被正统 派斥为“异端”。 ?摩泰教派是公元2 世纪由小亚细亚的基督徒摩泰(Montanus) 创立的,宣扬基督即将降临,主张严格的禁欲主义,3 世纪初被宣布为异端。 3.亚里山大里亚的宗教哲学公元2 世纪末,在东方亚里山大里亚城的教理学 校形成了一个企图把哲学与宗教统一起来的流派,史称亚里山大里亚基督教学派, 其中最着名的人物是克莱门和奥里根。 (1 )克莱门克莱门(约150 —211 年)把知识和信仰的统一看作是真正的 基督徒的任务。在他看来,上帝的“道”是最高的准绳。但是,为了从纯粹的权 威信仰前进到知识的更高阶段,从孩童的智慧前进到成人的智慧,哲学是必要的。 在希腊哲学家的心灵中,也分享有上帝的逻各斯的种子。在古代人类认识史上有 两条河流,一条是犹太法律,一条是希腊哲学,这两条河流最后都汇总在基督教 之中。基督教是关于显现在基督身上的逻各斯创造、教育、实现人类的学说。神 是无名无形的,人们只能赋予神以否定的规定。圣子是上帝与人的中介。人的最 高目的是借助于真正的知识上升到神。 (2 )奥里根克莱门的学生奥里根(约185 —254 年),是东方希腊教父中 最着名的一位,也是基督教第一位系统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在着名的教父中,唯 有奥里根自幼就是基督徒。他出生在亚里山大里亚城,自幼在该城的基督教教理 学校学习,受到严格的基督教思想教育,约203 —231 年,继任该校校长。 在此期间曾与柏罗丁共学于萨长斯的哲学学校。由于触犯亚里山大里亚主教 德麦特利欧,被以异端罪名革除校长职务,于232 年又在凯撒里亚另立教理学校, 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奥里根倾向于新柏拉图主义,他力图借助古希腊哲学和当时 流行的学说阐述和论证基督教教义。他不怕触犯传统,大胆地注释圣经,独到地 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新颖论点,成为基督教新思想的播种者。他的学说为教父哲 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在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由于他的 学说超越了基督教教会所许可的范围,因而没有得到象其他教父那样的重视和尊 敬。教会虽然承认他是教父之一,但是他的学说却不时作为异端的典范而遭受谴 责。250 年被罗马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不久就死去。他笃信圣经,终生坚守自 己的宗教信仰,一再声称他之学习哲学,目的在于运用哲学的方法求证神学的真 谛。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实际上就是用圣经的神学思想来改造柏拉图主义,换言之, 就是用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神学。他曾明确声称:“如果俗界智人的儿子说, 几何学、音乐、文法、论辩术、天文学是哲学的婢女,那么,关于哲学和神学的 关系,我们可以说同样的话。”(转引自C.道松:《欧洲的形成》,1935年德文 版第66页)这可谓是“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最早提法。奥里根一生着述卷帙浩 繁,保存下来较完整的为《论原理》与《驳凯尔斯》。 ?上帝和三位一体。奥里根哲学的首要问题也就是基督教的最高问题——上 帝。在奥里根看来,上帝不是人格化的耶和华,而是万物的永恒始基,是完满的 “一”。(奥里根:《论原理》,第1 卷,第1 节)作为整体,这个“一”包含 着圣父、圣子、圣灵这三者。圣父不断地生出圣子(“逻各斯” 或“道”),圣子在基督耶稣身上取得肉身。但圣父之产生圣子,并不是把 圣子分离出去,而是像太阳不断地放射光芒一样,圣子永恒地与圣父同在。 同时,逻各斯又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灵魂的原型,在这些灵魂中,圣灵是最 高者。圣子产生于圣父,已不像圣父那样纯粹,因而是减弱了的本性,圣灵就更 低了。但由于圣子和圣灵都是直接产生于圣父,不能与圣父分离。圣父、圣子、 圣灵在本性上是统一的,都属于上帝这同一个神体。 可以看出,奥里根关于三位一体的主要论点,是在套用新柏拉图主义的“太 一”、“心智”、“灵魂”这三种假设进行论证的。他把“太一”当作至高无上 的唯一的上帝,有时又作为圣父。这是抽象的无规定性的纯粹神体。这是万事万 物的根源,它不可认识,难以形容。“心智”,圣父的逻各斯,也就是圣子,是 可以认识的。它是从“太一”那里流出来的,是“太一” 本身的流。“灵魂”意味着思想、宇宙之魂,它就是圣灵。而且奥里根还运 用新柏拉图主义常用的太阳的例子加以形象地证明,强调圣父、圣子、圣灵三位 一体的同时性。又利用“发射”和“产生”等过程,突出圣子、圣灵在表现形式 上的差别性。可以说,奥里根运用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使三位一体这 个神学命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这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他把基督教义推向一 个新的理论高度,初步勾画出以上帝为主题的宗教哲学的轮廓。 ?上帝和世界。奥里根所处的时代,基督教处于制造舆论、创立理论的时代, 尚未能在思想界取得一统地位,对基督教教义的揭露和攻击时有发生,其中创世 论尤其受到一些思想家的批判。据奥里根着作中摘录的言论和所作的评论看,伊 壁鸠鲁主义者凯尔斯是对基督教《旧约。创世纪》发难的主要代表人物。凯尔斯 对圣经上记载的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揭露和批判说:“多么愚蠢~尚未的时间, 却说花了多少天世界才形成。事实上,天还没有创造,地还没有固定,太阳还没 有围绕大地运转,怎么能说已经有了日子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此外,圣经 上还说,6 天工作完成后,第7 天就休息了。“这么蹩脚的工人,干了这些工作, 就疲惫不堪,需要休息,恢复疲劳”。由此可知,圣经上的话一无可信。(参阅 奥里根:《驳凯尔斯》,第6 卷,第60—61节) 为了反驳凯尔斯的揭露和肯定上帝创世说,奥里根说自己花了18年功夫研究 《旧约。创世纪》。他得出的结论是,纯粹从字面上解释创世纪已经行不通了, 因而他主张应该从“精神实质”上理解,也就是作“讽喻的解释”。 他借用斐洛的论断解释说,把世界说成是在6 天中或在时间中产生的,这是 荒谬的。因为时间是白天和黑夜的总和,而白天黑夜无疑是太阳在地上升起 和下落的结果。由引可知,时间后于世界。这就可以肯定,世界不是在时间 中产生的,而是由于世界,时间才形成。换言之,正是由于天体的运动才使人们 认识到时间的性质。所以,上帝的创造应该是在时间之前,确切地说,它是无时 间性的。 关于上帝的创造,奥里根主要根据上帝“全能”这个概念加以论证。他说, 如果先存在时间,那么上帝在创造之前就无所事事了,这不是和上帝的“全能” 发生矛盾吗,上帝必须对某事物有所活动,才能证明其“全能”。 对象没有存在,也就无法发挥其“全能”。奥里根认为,因为上帝是永恒的、 无时间性的,因而他不可能有时间性的物质的东西作为自己直接的创造对象,而 应当是把与自己相似的无时间的、无形体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直接创造。因此,他 认为,时间中的世界不是上帝的直接创造物。上帝直接创造的是无时间性的、永 恒的、无形体的、与自身相似的灵魂。在奥里根看来,世界的形成是灵魂具有自 由意志的结果。由于诸灵魂运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因而产生了惰性和过失,最 终造成了堕落。由于堕落的程度不一,有的成为高级的神体如天使,有的成为低 级的神体如魔鬼,有的成为日月星辰等光明的天体,有的则成为人。他认为,魔 鬼的灵魂原来是纯洁的无形神体,由于违抗上帝才堕落成有形的神体。所以万事 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灵魂自己堕落而演变成的。 不难看出,奥里根实质上是同其他教父一样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论证上帝 是绝对精神、最高存在,万物是由上帝派生并从属于上帝。但不同的是,奥里根 不是简单地照搬圣经,而是注意结合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 来解释圣经,作为上帝创造的理论根据。这些论述在基督教思想史上是独创的。 奥里根首先使柏拉图主义同基督教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哲学为神学服务。 ?灵魂的获救。奥里根认为,人类,乃是灵魂又一种堕落的表现。就业已堕 落的人来说,人是始终有罪的。就每个具体的人来说,人的灵魂已经被禁锢在肉 体之中,受肉体各种情欲的影响,不能不作恶。正如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 对苏格拉底说的那样:“在人间恶是不可能消失的,但在神那里恶是没有位置的。” (奥里根:《驳凯尔斯》,第4 卷,第62节)可见,人生来都是有罪的,而且还 常常犯罪。恶与上帝却是无缘的,上帝是至善。 不过奥里根又认为,人虽已堕落,但并未失去灵魂的本性和自由。人的灵魂 依然知道向往至善,依然可以运用自由摆脱罪恶的物质束缚,回到至善的上帝那 里。上帝是万能的,一切事物在上帝面前都将得到神化,善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而人人都能得救。 为了阐明自己的这种观点,奥里根甚至提出地狱里的魔鬼也能得救的理论予 以强调。他说:“魔鬼并不是上帝当初创造时就是魔鬼,而是在他们具有思想变 成理性的创造物时,才成为魔鬼这种状态的。”(奥里根:《驳凯尔斯》第4 卷, 第65节)即当初有些灵魂妄用自己的思想自由,不忠于上 帝,堕落成魔鬼的。既然灵魂会由于自由而堕落为魔鬼,那何尝不可以由于 自由而得到恢复。再者,而且主要因为上帝是“至善的”和“全能的”,在他那 里不存在解决不了或办不成的事,一切事物都会被神化,所以魔鬼和人一样都能 得救。至于魔鬼在地狱里受到永世不灭之火的惩罚,奥里根认为,这无非是上帝 告诫人们避恶从善。所谓地狱之火的刑罚,亦如医生用火动刀,目的是为了治病。 所以不妨说,地狱之火就是“神化之火”。神化即成,火也就无用了。最后,魔 鬼也都要回到至善的上帝那里。(参阅奥里根《论原理》,第3 卷,第4 —5 节) 奥里根的灵魂在先论和魔鬼获救论与基督教的传统教义相悖,他因而被教会 认为是思想怪僻者,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异端邪说。 ?哲学和信仰。与那些一味地反对哲学,仅只宣传信仰的教义不同,奥里根 主张研究哲学,利用哲学论证教义,让哲学结合于信仰,使人们对最高存在有真 正的认识。他曾告诫基督徒不要忽视哲学,对哲学要有所认识。奥里根对柏拉图 哲学作了充分的肯定,鼓励信徒们学习和运用。他认为柏拉图就曾阐述过绝对存 在和创造者,如柏拉图清楚地指出存在着一个“宇宙的主人”,他意识到有一个 “创造者”。柏拉图的不少论述与圣经有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柏拉图相信 至高无上的上帝、上帝的逻各斯和他的独生子。 (见奥里根:《约翰福音注释》,第14卷,第14节,第7 段)奥里根认为, 像这样的哲学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宗教信仰。为此,奥里根断言:“人因理性认 识而相信教义,比单纯地相信教义好得多”。(奥里根:《驳凯尔斯》,第7 卷, 第52节) 不过,作为教义,奥里根对哲学和理性的倡导,并没有排斥信仰的意思。 他一方面承认哲学,主张利用哲学,但另一方面又说哲学的不足,宣称务须 接受上帝的帮助和圣灵的启发,发挥其理智的反省,透过事物去认识万事万物的 原因,即最高存在上帝这一绝对真理。为此,他告诫信徒既要有“事物的知识”, 又要有“信仰中的知识”,做一个哲学和信仰相结合的超过一般哲学家的“完人”。 奥里根肯定哲学,强调理智,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而且正因为他重视哲学和信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很大的宣传作用,使基督 教教义呈现一个新面目,为早期基督教的思想和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所提 出来的结合方法,以后一直为着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所采用。 奥里根的学说因为与基督教掌权者的思想发生冲突因而受到了压制,但由于 他熟悉新柏拉图主义学说,首次在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基督教信仰,从而声誉鹊 起,获得了大批的信徒。在他死后,围绕他的学说进行的斗争并未停止,在4 世 纪和6 世纪曾达到过两次高潮。尽管基督教当局最终宣布奥里根主义是异端邪说, 但他用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的原则却为后世神学家继承,并在奥古斯丁那里达 到高峰。 4.奥古斯丁:教父哲学的典型代表 奥古斯丁(354 —430 年)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 特,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按照当地的风俗,奥古斯丁没接受洗礼。 从7 岁起,他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17岁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曾崇拜西 塞罗。稍后加入摩尼教,?曾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最后于386 年皈依基督教。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 门思过,清心寡欲,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他曾做过教师、神父,42岁 时升任北非希波主教。后半生忠心耿耿致力于传教事业,为基督教立下了汗马功 劳。他成功地运用柏拉图哲学,讨论各种神学和哲学问题,阐述基督教的世界观, 把教父们的思想推向顶峰,为教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宗教哲学理论体系。他所论 证的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在中世纪被教会奉为“真理的台柱”,奥古斯丁本人也被 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圣者”等等,一直受到尊 敬。奥古斯丁一生着述甚多,《忏悔录》和《上帝之城》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重 要的还有《驳学园派》、《独白》、《论自由意志》、《论真宗教》、《论三位 一体》、《教义手册》、《布道集》等。 (1 )信仰与理解几乎和所有的神学家一样,奥古斯丁首先面临的是哲学与 神学、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面对动荡的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大 胆地肯定哲学、系统地利用哲学,为基督教义作论证。他以上帝为核心、信仰为 前提、圣经为根据,力求从哲学上阐述各种问题。他宣称真正的哲学只能和真正 的宗教在一起,只有真正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哲学。奥古斯丁断言:“真正的哲学 家就是爱上帝”。(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8 卷第1 节)他从基督教的立场 出发,认为哲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灵魂,一是关 于上帝。“(奥古斯丁:《论秩序》第2 卷第18章第47节)他的哲学就是以”认 识自我,认识你(上帝)“(奥古斯丁:《独白》第1 卷第2 章第7 节)而建立 起来的。 在论证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时,奥古斯丁首先从自我意识即人的思维存在 的确切性出发,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怀疑论观点。在《独白》中,他自问自答道: “你知道自己在思维吗,我知道。所以,你的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吗, 千真万确。“(奥古斯丁:《独白》第2 卷,第1 章第1 节)他认为,人可 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难道有人怀疑他自己在生活、 在回忆、具有认识、在意欲、在认知、在判断吗,„„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 己不晓得任何可靠的东西;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表示赞 同;尽管一个人仍可以怀疑自己有所意欲,但他却不能怀疑这个怀疑本身。“ (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第10卷第10节)奥古斯丁进 一步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错误来证明思维的确实性。他说:“如果我错了, 则我存在,因为不存在的东西显然是不会有错误的。”(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第11卷第26节)他认为,人应该在自己内心深处寻求真理,不要到外部去寻找, 转入你自身。真理就居住在你的内心。“(奥古斯丁:《论真宗教》第39卷第72 节)但是,真理并不是人的认识或思维的结果。感性经验是不能认识真理的,因 为人们所感觉到的是”变“、是”多“。但真理也不是理智的创造物,理性不是 创造真理,而是发现真理。理性无论坚持什么真的东西,都不能归功它自己。人 的理性只能借助于”超自然之光“的照明,认识早就存在于自己内心中的抽象概 念,深入内心的结果不是导向思维着的精神而是导向上帝。”我进入心灵后,我 用我灵魂的眼睛„„瞻望着在我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思想之上的永定之光。 这光,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通的光,也不是同一类型而比较强烈的、发射更清晰 的光芒普照四方的光。„„ 这光在我思想上,也不似油浮于水,天覆于地;这光在我之上,因为它创造 了我,我在其后,因为我是它创造的。谁认识真理,即认识这光;谁认识这光, 也就认识永恒。“(奥古斯丁:《忏悔录》第7 卷第10节)这个永恒或真理不是 别的,就是上帝。上帝是一个神秘的精神实体,人们对于上帝是既无法否认,也 不能认识和无法表述的。我们的思维和一切范畴都不适用上帝。上帝大而无量, 善而无质,现存而无空间,永恒而无时间。一句话,上帝是超越任何范畴的。认 识在此失去了效力。对于上帝的存在和行为,人们应以信仰为满足。奥古斯丁宣 称信仰是绝对可靠的,信仰是十分自然和十分必要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如 果你不理解,信仰会使你理解。信仰在先,理解在后。“奥古斯丁把信仰说成是 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信仰是理解的途径,理智是信仰的一种报 酬。“(奥古斯丁:《布道集》第118 卷第1 节;第126 卷第1 节,第43卷第7 节)他甚至还强调:”所以我不认为理解为了信仰,而是信仰为了理解。“理性 之所以需要是为了论证信仰,奥古斯丁最终还是提出了”信仰为了理解“(奥古 斯丁:《约翰福音注释》第29卷第7 章第6 节;《布道集》第118 卷第1 节)的 原则。这条原则后来成为教父哲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 )上帝和三位一体奥古斯丁认为,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上帝,但却可以证 明上帝的存在。为此,奥古斯丁曾运用了目的论、心理学、伦理学等方法来作论 证。但真正反映他本人特色的、他最常用的方法则是形而上学的思辩方法。受新 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认为,物质世界尽管景象万千,奇妙无比,但都是 些变化无常的东西,在这里是不可能找到上帝的。要找寻上帝,应该在物质世界 之外。要在不完善中认识完善,在相对中认识绝对,在经验中认识超验。为此, 奥古斯丁从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回到自身之内,从肉体回到灵魂,逐级上升,达 到判断力,最后达到理性,“找寻到理性所以能毫不迟疑肯定不变优于可变,是 受那一种光明的照耀„„,最后在惊心动魄的一瞥中,得见‘存 在本体‘。这时我才懂得’你(指上帝——引者)形而上学的神性,如何能 凭所造之物而辨认洞见‘,但我无力凝目直视,不能不退回到原来的境界,仅仅 保留住向往爱恋的心情。“(奥古斯丁:《忏悔录》第7 卷第17节) 这种对上帝的认识只能是一种神秘的直觉,是靠“刹那间悟入于真慧”, “一转瞬接触到超越万有、永恒常在的智慧。”(奥古斯丁:《忏悔录》第9 卷 第10节)这与柏罗丁的“解脱”如出一辙“。 关于三位一体问题,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即‘父’、由 父而生的‘子’和从父出来的‘圣灵’,这圣灵就是父与子之灵。”(奥古斯丁 :《教义手册》第9 卷第17节第1 段)奥古斯丁曾把圣父、圣子、圣灵按顺序排 列成等级,奥古斯丁最后清除了这个不彻底的尾巴。他认为,上帝的实体存在于 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中,但在每一个“位”中,上帝都是完整的存在, 就像人的生命由存在、认识、意志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本质一样。奥古斯丁认为, 人就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对人的思索将有助于领会“三位一体”。但他又 认为:“即使有人在其中捉摸到一些,能表达出来,也决不可自以为捉摸到超越 一切的不变本体”。(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3卷第11节)总之,上帝只能信 仰,不能认识。 (3 )上帝与世界奥古斯丁的哲学,始终以上帝为核心,根据对上帝的信仰 去论述一切,这是他哲学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上帝是一个有意志、智慧和感 情的人格化的神,是不变的、永恒的、全善全能的。作为一个基督徒,奥古斯丁 坚信世界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 切物体,都是因造物主(这唯一的神)的仁慈而被创造出来。宇宙间除了上帝之 外,任何存在者无不是从上帝那里得到存在。”(奥古斯丁:《教父手册》第9 章)但面对异教徒的攻击和基督教内部的派系之争,他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花费 大量的精力进行论证。在这里,他主要谈到了质料,形式、时间等问题,借助柏 拉图学说,提出了基督教的所谓宇宙起源说。 关于上帝创世问题,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的“创世纪”出发,强调上帝是从虚 无中把世界创造出来的。在这一点上,他不能同意柏拉图关于造物主用质料创造 万物的说法,认为如果上帝是运用已经存在的质料去创造世界,那么这种质料的 性质就是对上帝自由行为的一种限制。在他看来,上帝是全智全能和绝对自由的, 他根本无须现存的质料,完全可以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来。“除了你三位一体、 一体三位的天主外,没有一物可供你创造天地。因此,你只能从空无所有中创造 天地。”(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2卷第7 节)上帝创造万物也没有使用任何 工具。“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奥 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5 节)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象的物质,又用这 物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人的子孙所赞叹的千奇万妙。物质是一切创造物的 基础,但由于没有任何形式,因而是近乎虚无。 形式与物质一样,也是在万物之先的,是万物的原本,这就是理念。奥古斯 丁认为,理念是万物的一定的基本形式,是万物的永恒的、不变的本质性,它们 本身不是被构成的,因而永恒地处于同一状态,存在于神的精神之中。它们自己 无生无灭,而有生有灭并且事实上生生灭灭的万物是按照它们构成的。 上帝也不是在空间中创造万物的。空间也是上帝的创造物,是上帝在创造万 物的同时创造的。在上帝创世之前,没有空间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时间的创造者,上帝在创造世界 的同时创造了时间。奥古斯丁极为反对有人提出的“在世界创造之前上帝干什么” 的疑问,认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毫无疑问,世界和时间是上 帝同时创造的,在世界被创造之前,是无所谓时间的。时间只是对创造物来说的, 上帝本身并不存在于时间之中。“创造了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所赖以存在而又不 真实存在的万物,在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中,表现出万物的可变性,我们便从而 能觉察时间和度量时间,因为时间的形成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形象的迁转。”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2卷第8 节) 而上帝是超越一切变化的,因而是超越时间和永恒的。上帝也不是在一个时 间中超越时间,因而也不可能“先于”他自己创造的时间。正因为这种超时间性 和无时间性,上帝才必定是永恒的。奥古斯丁认为,在上帝那里,没有过去和将 来,只有永恒的现在。时间究竟是什么,奥古斯丁经过种种探索,最后把时间规 定为人的思维的功能。他认为:“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0节)因为过去已不存在,将来尚未存在,而 现在又仅仅是一瞬间,是正在过去,因而没有丝毫长度。所以“或许说,时间分 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这三类存在我们心中, 别处找不到,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 物的现在便是期望。”(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0节)这样,奥古斯丁 就把时间主观化为人的思维的三种功能,“即:期望、注意与记忆。所期望的东 西,通过注意,进入记忆。”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8节)奥古斯丁用哲学思辩的方法说明了 时间,使之符合基督教的创世说,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新颖的学说,显示了较高 的思辩能力。
本文档为【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史(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2-29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