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你打开一扇门.doc

为你打开一扇门.doc

举报
开通vip

为你打开一扇门.doc为你打开一扇门.doc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 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优美丰富的语言。 3( 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

为你打开一扇门.doc
为你打开一扇门.doc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 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优美丰富的语言。 3( 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 检查预习: 1( 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 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 朗读训练: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 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2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 研讨课文1—4节: 1( 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 学习1、2两节: (1) 集体朗读 (2) 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 学习3、4两节: (1) 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 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 句子 关于阅读的唯美句子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执行力的经典句子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句子用沉默代替一切的句子 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 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 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 齐读第四节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 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 1( 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 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 学习“致文学”部分 1( 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 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 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 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 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 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 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繁 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亮标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教师亮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化出相关的词句 ?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参考答案: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三、合作探究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 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散文 散文的阅读技巧警察的散文五分钟的朗诵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 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冰心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 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 投影放出作者简介 三(配乐诗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这三首诗,并推荐朗诵比较好的四人(一小组一人),教师放音乐,这四人依次朗 诵这三首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评比出最佳朗诵者。 评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品读三首小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成功的花 (1)、读完本首小诗,你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2)、第二句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要抒发什么慨叹, (3)、体会“明艳“、“然而”一词在本诗中的作用;比较词语:“惊羡”与“羡慕”的区别; 诗中的“泉”和“雨”能否省略, (,)、你还羡慕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嫩绿的芽儿 (,)、“嫩绿”“淡白”“深红”三个词除形象地描绘出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 现芽、花、果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 的话能互换吗, (,)、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有意义, 青年人 (,)、是谁“描写”,“描写”什么,为什么要“珍重”地描写, (,)、感叹句蕴喊着作者对青年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描写”和“着笔”的比喻义。 (,)、你将如何“珍重的”来“描写”你的生命史, 五(学生齐读三首诗,用投影放出冰心诗歌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 六(布置作业 ,( 完成文后的探究练习。 ,( 阅读泰戈尔的〈〈园丁集〉〉〈〈飞鸟集〉〉及冰心的〈〈繁星〉〉〈〈春水〉〉等诗集。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 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 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 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 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 齐读课文。 2( 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 学生自读。 4( 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 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 内容 备注 2003(9(11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 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 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 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见上)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学生自主研究) 3( 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 师生评价。(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 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 2( 思考:《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这几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省略呢, 3( 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诵读欣赏1 教学目标: 1. 用普通话反复诵读,音量适中,感情充沛,节奏感强,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3. 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教学重点:同目标1、2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学生:1.准备好积累的诗词。 2.搜索资料:作者简介、古诗词名句摘录。 第一课时 古代诗词四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赞美优秀的传统文化导入。 二. 实践 1. 教师声情并茂配乐示范,使诗的音韵美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出来。 2. 学生自由读、互相听读、集体读,反复体会、揣摩。 3. 让学生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朗诵水平作出评价。 4. 检测背诵。 三. 探究: 1. 你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 2. 你见过“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般景致吗, 3. 请用一句话评说《赤壁》和 《浣溪沙》。 四. 拓展: 教师推荐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的有关背诵篇目,让学生多读、多背,增加积累。 第二课时 泰戈尔诗三首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 落实字词 1. 学生通过字典疏通字词。 2. 同学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3. 正音。 教学板块之二. 通读课文 1. 通读全文,理解大致内容。 2.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每一首诗的内容。 教学板块之三. 练读课文 1. 全班活动,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要把一篇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和情的渗透。) 2. 学生反复体味,先练习朗读。 3. 分组活动。一组选定一首诗。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怎样读好,在练读。 4. 各小组依次表演朗读,或全组读,或个人代表读,或几位代表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评读。 教学板块之四. 美读课文 1. 朗读指导。可以设计角色读。如《金色花》可分两个角色:调皮的小孩,焦急的妈妈。 2. 同学体会。 3. 分组活动。各小组任务不变,要求同学们群策群力,用智慧设计出最精美、最科学 的朗诵方案,力争以最纯熟的技巧、最饱满的热情准备登台朗读。必要时对课文可略作改动。 4. 各小组依次登台朗读,教师以点睛之语进行评价。 5. 课堂教学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思路] 1.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文学、认识文学,从而喜欢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 2. 本次活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究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 [活动主题] 主题: 我爱文学 相关话题:?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 XX作品给我带来的 [活动形式] 小组、班级交流、评价 [活动过程] 1. 材料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从规定的两个话题中择取你感受最深最有话说的一个话题;再反复 阅读、揣摩该作品。最后写出发言提纲,或者较为详细的讲话稿。 2. 小组交流、评价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交流前师生商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交流发言完毕,每组推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班级交流前,被推选出的代表要对发言稿进行认真的修改,组内同学要积极帮助出谋划策。 3. 班级交流、评价 ?在老师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次序,确定活动评委。 ?各小组代表交流。 ?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辅助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活动安排在报告厅举行,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活动前可以在校园发布告示,欢迎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摩。 ?邀请学校广播站进行现场报道。 ?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围绕自己日常生活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重点难点:1、说自己想说的话 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 1、 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文章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 这,就是第一次“见面文” 的要求。 2、 目标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明确:(1)说心里话,恰当选材 (2)文通字顺,层次分明 二、 习作启发 1、 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 星》的激情。 2、 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 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3、 老舍亲眼见到在反动政府治辖下害人的臭水沟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动,创作了《龙 须沟》。 三、 指导审题 1、 依次对书上的作文题目作相应的讲解、分析、提示。 2、 学生就作文题目作口头交流。 四、 构思 1、 定中心,列提纲 2、 打草稿,修改 五、工整誊抄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 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 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上。 课后学习:1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 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 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 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十三岁际遇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 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 絮语 惆怅 沉淀 尘缘 犀利 呜咽 似曾相知 穹窿 凝垂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迷离 安恬 白驹过隙 通出曲径 涉足 撷取 徜徉 (三)指名三同学朗读课文三个部分,其他同学用心听,认真看书,认为值得欣赏的地方,做 个记号。 (1)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欣赏的句段。 (四)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章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我进入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 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倾吐衷情) 第三部分我是不系之舟 (抒写抱负) 师生共同掺合文章核心: 文章的学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和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五)品读精彩语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刚刚找出的精彩章节。品味字里行间的感情,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读给自己小组的人听,再在全班交流展示。朗读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分组读,分男生、女生对读。读后由学生评,然后教师小结,并给以及时鼓励。 (六)作业 1、摘抄精彩语段,写在摘抄本上。 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幻灯片1张,打印好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图表。 2、印发图表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 二、教学过程 (一)听写三句话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 2、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3、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 (可安排一名学生直接在幻灯片上书写)写后评议。 (二)结合书后“探究练习”的二、三题,在学生反复诵读这三句话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练习题。 点拨:第一句:这是雄壮的誓言,这是自信的表现,从哪里可以看出, 点拨:第二句: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比喻前进的道理历程(90年) 船客------比喻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子。 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导师和教师。 点拨:第三句:不系之舟-------不受环境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一种充分自信,充分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试着背下这三段话。 (三)过渡:研读第二部分 1、过渡语: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字里行间透着灵气,作者的心灵跃然纸上,她用诗一般的话,饱含激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之情。思想一下,在北大的三年中,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 2、研读探讨 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下发的图表(见教学参考)。 3、讨论交流品味。 四、小结语 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个早慧的人才,13岁就上大学,读初中时就向全国出版了自己的诗集,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美文,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 该从她成才的故事中吸取什么呢,那就是自强、执著、大量的阅读、思考、渴望创造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早日成才。 五、作业 1、 反复诵读,对重点语段,要熟读成诵。 2、 写一篇读后感,也可针对自己最欣赏的章节,写一段书评。 附一:探索资料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下面是田晓菲发表于1985年第4期《儿童文学》的一首诗。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附二“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重点段图表 见《教学参考书》 伟人细胞 一、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 2、 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 章来; 3、 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 4、 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XXX》,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三、 课前准备: 、 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理解; 1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昨天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大家说说看《伟人的细胞》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 (二) 简介作者; (三) 检查预习: 、 你预习了哪些生字词,是怎么弄懂它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 、 如果有个人问你:“《伟人的细胞》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2 (1) 要求同桌两个人说一遍; 2) 指名几位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下故事内容。交流后并作出评价。 ( (四)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 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同学默读课文,默读后思考: (1) 课文写了几个部分,分别写出了贾里的哪几件事, (2) 这几件事中,贾里的伟人梦实现了吗, 2、 学生默读,分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共同探索,可归纳出: 共写了四部分: 第一部分:“化敌为友”, 由“恨”变成“友” 第二部分:“矮个风度”, “风度”不起来 第三部分:“打工失败”, 只是一时冲动 第四部分: 意外成功, 凡是从小事做起 总结:四件写了三次挫败,一次成功,它印了中国一句古话,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想想看:他前三次为什么会失败,最后是怎样成为“伟人”的, (五) 探究性学习 1、 开展一次辩论会:可为正反两方 正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该要有贾里这样的人; 反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贾里这样的人不可取。 通过辩论,让学生懂得: 在贾里身上,有许多可贵之处:有抱负、有自信、有正义感、上进心;同样,在他身上也有许多不足:想法不 切实际,把做伟人与做小事分割开来。 2、 分小组讨论,“探究练习四” 从《石墨与金刚石》短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讨论中要帮助学生弄清石墨与金刚石的异同点,从而延伸到一个人在成才的道路中,伟人与一般人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即本来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伟人承受过更大压力,经受过更严酷的烈火锻炼,离开不寻常的高温和高压,结晶碳不能变成金刚石,离开非凡的锻炼和考验,变通人不能成为伟人。 (六) 布置作业: 1、 此篇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具有轻喜剧的效果,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些地方,找几句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 本文人物形象,富有个性。相信你读了也颇有感触,试试你的笔,也仿写一个同学,把它的个性写出来。 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写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实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才能写出真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一切细心观察,慢慢口味,积累丰富的 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情真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片断 (1)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 (2) 《西湖诗情》 2、录音机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过一篇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 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写作知识讲解,写文章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写作知识,概括成两点: 1、写文章要讲真话,抒真情。 2、要多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情感。 五、理解举例。 1、 欣赏《春》中关于淑英到上海后的一段描写。 教师讲解这段文字出现的背景,谈谈表达了怎样的情。 2、 放录音《一件小事》 学生讨论这件小事的真体现在何处,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真情。 六、学生自读一些自己认为“说真话,抒真情”的片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45分钟内完成习作。 2、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作文题 1、题目:教材P67—68一、二中任选一题。 2、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条理清楚。 3、学生习作 附:作文修改放在作文评讲中,选择本次习作中的一篇出现常见错误较多的作文,印发给学 生,教师以投影仪展示习作和学生一起修改,并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常见符号。 《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2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共同体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礼貌用语内容包括称呼语、招呼语和致谢语,并且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体会使用礼貌用语 带来的乐趣。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教学设想 1、一节课。 2、采用情境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环节 导入新课引出主题 1、情境展现。 2、今天的学习主题就是同学们所讨论的话题--"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板书) 1、情境设计,引起学生对学习兴 趣。 2、导出主题,让学生认定本课学习的目的。 1、由两个学生在拟定的情境中,展示其中的情节。 2、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 3、板书--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内容与步骤 A 1第一句话一般情况下,会说什么呢, 2、不同的人,你会怎么称呼呢, 3、假如我是个医生、家长等诸如的角色,让学生讨论 回答。 B 1、(过渡)假设我们已经知道对方的身份,我们又应该怎样跟对方打招呼呢, 2、假定你现在到新华书店去买一本《口语交际》的书,你应如何说呢, 3、哪一种的语言更容易使人接受, 4、那么,我们在使用恰当的称呼语和招呼语时,应注意到什么呢, C 1、(过渡)假定我们已经达到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老师进行阶段总结。 2 D 1、让同学们请教老师一个问题:当你的同学获得成功,你会怎么说, 2、点评同学观点。 3、请同学展示作业,加深体会。 A 1、针对不同对象称呼,学生讨论、回答。 2、老师假定不同角色,学生配合,回答。 A、称呼语的训练 1、同学们互相讨论,初步认识对不同对象的称呼。 、学生配合老师模拟的不同情境,进行对称呼语的训练。 2 B、招呼语和称呼语的综合训练。 1、同学们先进行讨论,然后再请个别学生回答。 2、由学生讨论并回答我们在使用恰当的称呼语和招呼语时应注意的事项。 3、同学们记下(时间、场合、语调、动作、表情、体态、环境等等)在使用礼貌用语时注意的部分内容。 C、致谢语的训练 1、同学们完成问题。 2、同学们感知过程。 D、学生现场训练 1、去请教的同学总结请教过程。 2、同学发表意见。 3、老师点评。 B 1、情境设定,由两个学生使用招呼语。 2、由一生使用称呼语、招呼语。 3、同学们回答。 4、由学生举例,并请个别学生回答。 C 1、由同学们回答。 2、同学们认真体会本课所学的内容。 D 1、一些同学请教老师。其余同学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2、同学展示所收集材料。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应该多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而且要面带笑容、语气亲切、音量适中等。让我们所说的每一个文字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每一句话都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每一次交谈都能展示自己的魅力、睿智和能力。因为,我们在与他人交谈中,我们不仅能达到目的,而且也使自己在别人的心中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 课外迁移 1、王某平时说话声音较轻。下课时,一位调皮的同学在黑板上写道:"王某说话向小鸡叫"--还把其中的"像"字错写成了"向"字。王某一走进教室就看见这个歪歪斜斜的字。如果你是王某,该怎样用有礼貌的语言 较完美地处理好这个难题, 2、一位姓朱的同学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画了个猪头,他明白了,这是刚和自己吵过架的同学画的。但这时候, 姓朱的同学不想再吵架了,他应该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来使那位同学主动道歉呢, 教后记 《社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2.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 3.虚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 2.景物描写。 3.虚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质疑、整体把握全文) 1.指导学生按下列,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 (1)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写成资料卡片)。 (2)阅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的第一段有一个关键词语,它是全篇的中心主题思想,你能找到吗,这个词语又和小说的标题是什么关系, ?小说写了几件事,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来处理, ?课文中你喜欢的环境描写是哪一段,你为什么喜欢它, ?课文中你认为最生动的场面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2.质疑。由同学们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整理在,预习提纲,之中,加以研究。 3.师生共同评点课文。 (1)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与作者的思路脉络。可结合,预习提纲,中的思考?题来研究评点。 先由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资料。抓住要点是?文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2)结合,预习提纲,中第?题进行讨论分析评点,整理出作者的思路应是:文章的标题是社戏(指导学生阅( 读课文注释?),这是民间一种活动,在浙江绍兴一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这是文章的中心线索,全文以到赵庄去看社戏为线索而写出。但文章的主题思想却在“乐土”二字上(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找出这两个字,并作评点)平桥这个小渔村是乐土,去看社戏是在乐土上的快乐活动之一例。 那么去看社戏乐在哪里呢,作者怎样写出“乐”字来呢,你认为乐不乐,(可以和作者一起来讨论一下吗,)循着这个思路,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二个环节,对课文的重点作局部的精读与分析。 (3)结合,预习提纲,中的第?题,讨论研究评点。 请注意作者对平桥村的描写是多么的简单朴素:“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骤然一看,会叫人纳闷,这个小地方有什么可值得写的呢,先用一个冒号,解说清楚了为什么是乐土,平桥村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枯燥难懂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见封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给孩子们心灵中留下的烙印是多么的可怕而又可恨啊~一个冒号点明了主题。一句话作了概述,这是“乐土”与“牢笼”的对比,略提后者,详写前者。 作者怎样详写乐土??平桥村的农家生活特点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2、3、4段后作概述)大家阅读后有什么感受,乐不乐, 一接触课文,就会给我们一种很强烈的感染力:这里是多么有趣生动的生活啊~首先,这里不存在着封建意识中“犯上”的观念,因为“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封建礼教的干扰少些,这是民主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乐土。第二件事写“钓虾”,写出乡间小伙伴的热情好客,心地善良。“照例”二字朴素而又认真地写出这种习俗已经流传很久,人人皆知,事事如此。而第三件事“放牛”,则写出“我”的无能,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光会念“秩秩斯干”是没有用的,而小伙伴们在实践中是怎样的多才多艺啊~ 以上三件事是详写中略写,只在点明平桥村是块“乐土”。是为下面的详写去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课时 用“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一句引入课文重点详写部分,过渡很自然。 课文的第5,9段,在大略读过之后,深感这一大部分虽然只是在交代事件发展的过程,但也少不了作者的精彩的着笔:“我”“急得要哭”到“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和最后的“不开口”,都在说明“我”的“无能”与无奈。而一个“大悟”与“撺掇”,终于使盼望成为现实,难怪大家高兴得“立刻一哄的出了门”。描写形象真切,叫人如闻其声了。少年伙伴们的聪明才干,善解人意,跃然纸上,两相对比,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以上可以划为小说的第二部分。 小说的第三部分是去赵庄看社戏,是高潮部分。部分是详写。让我们来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如果让你来写这段,你将怎样处理这些材料, 小说按照顺叙的思路在发展。第10段是写出发,在这样一段本来是平淡的叙事中,作者也没有放过渲染主题思想的机会:“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多么能干,多么周到,多 么有组织~令母亲与外祖母都非常放心,只有一句“要小心”的吩咐,追上来相送这离弦箭般的小船了。 下面该写什么,当然内容很多,写法也很不同。在选材上,什么是重点详写的部分,这可根据作者写作的不同意图而定。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处理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来。 作者首先详写的是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迷人而又带有神秘的色彩,令人陶醉:真是乐土~ 指导学生三遍诵读第11、12两段,体会它的用词的特点,并在头脑中想象出月夜行船的美景来。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是柔和而不袭人的;月色朦胧在水气里,是溶化为一体,而不是生硬投入的;“朦胧”极为生动形象;而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因为它是淡黑色而又棱角分明的)都远远向船尾跑去了。这是写船在飞速前进。把静态与动态,嗅觉与视觉,真实与想象都和谐地统一起来了。正当你沉浸在美景时,再加上第12段的音乐的描写,那宛转、悠扬的横笛声,便把人们引向一个出神入化的境地而“自失起来”了。大家都会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中。 21段落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一大部分是详写,而且直接是写看戏的情景当我们再继续阅读课文的第13, 的,但人们似乎在这里没有看到精彩的戏剧场面,也没有发现有会意的描述,相反倒是与小主人公一同来到,这老旦真是“最可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唱”(因为一唱就没完没了~)好不容易“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双喜终于熬不住了,”在他一声“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的分析中,大家只得返航回家了。这段描写,我们应怎样理解呢,表面上看,所述的事情很浅显,都能看懂,但你细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且还是详细地写,在这里就有个深层次的理解任务了,这就要与作者一同去思考讨论的了。首先,这一大部分写得很真实,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描写得传神维妙,这是真实可信的。其次,写这部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对少年儿童来说,追求与探索比得到更富有魅力。得到一个物件,或看到一出戏,这些只是暂时的得到与满足。而真正生动的追求与探索,则是在对大自然与社会中的无穷尽的热爱中。可见少年儿童也能领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于山水之间”的道理的。这才是本文的真正旨意“乐土”所在。 所以在这部分将要结束时,作者再次描写了美妙的音乐和归航的欢快。“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段描写的象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它使人近乎进入了一个童话的意境了。 回家路上,本应已无话可叙的了。一般的文章,到此也可以收口了。但作者在这里却又奇峰突起,再次掀起高潮:吃罗汉豆。课文进入第四部分。这可真是神来之笔,略略一写,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了。 指导学生结合,预习提纲,中第?题来阅读第25、26段,找出大家认为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语写出了阿发的淳朴、诚恳、热情的性格,而少年儿童的纯真无私的心境也坦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小说的结尾也很别致:尽管年龄的差异,使老年人与少年伙伴待客方式互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使客人高兴,他们是不惜一切的。所以六一公公得知自己的豆子被偷来待客时,不但不生气,反而说“请客,??这是应该的。”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我”只说了一声“很好”,竟令他“非常感激”地说了许多话,又送来很多的罗汉豆。渔民的善良性格,乡俗民风之纯朴,自在不言之中了。 这一切当然又是“乐土”二字的真正内涵了。扣题在人情美三字上。 (4)指导学生再回到全文的整体上总结全文。 ?小说的主题思想归纳,这是个比较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问题。其旨意也较为深沉。要点是:第一,抨击封建教育制度与封建礼教观念对青少年的禁锢与摧残;第二,赞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与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怀对人们心灵的陶冶与拯救;第三,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平等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归纳总结作者的深刻的主题思想与巧妙的构思谋篇是通过什么写作方法表达出来的,对比(与衬托对比:“乐土”与“牢笼”;“我”与小伙伴;追求的与得到的。衬托:大自然的风光美与劳动人民的人情美相辉映) (3)详略处理方法。略中有详,略写时不草率,抓住每个机会来烘托主题;详中有略,详写时不繁琐,利用详写来深化主题。 四 布置作业 1.第一、二、三题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来解决。 2.必做题:第四、五、六、七题。 3.选作题:第八题。 《端午日》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 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师问:2分钟可以了吗,) (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交替出现有关传统节日的画面) 2(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师) (生回答) (老师作适当补充)(媒体出示有关文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画面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出示朗 读的配乐画面) 要求:(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 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精彩,同学们愿意看吗, (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欣赏) (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画面显示) A: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 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 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 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播放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3)小小组先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作评价。同时画面显示老师写的舞狮子场面。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 资料,做成卡片,准备交流。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思考: 春节,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只是个轻轻松松吃吃玩玩的节日,对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怕是知之甚少,我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除了品读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外,更由此引申开去,通过多种渠道(网络、课外读本),让同学们走进历史长河对中国最传统最民俗的节日有深入的了解,由此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一、预习 1(对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要求读准音、明其义,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流畅。 2(详细阅读第四节,对本段中不甚明了的内容提出问题,做好标记,并思考: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例如:“守(动词)岁(名词)”。 3(课外了解春节的来源及习俗,以备课堂使用。 二、学习课文 (一)新课导入 再过三个多月又要过年了,大家回顾一下以往我们过年有那些活动, 幻灯片(一):现时的年: ?放鞭炮 ?拿压岁钱 ?吃团圆饭 ?守岁 ?拜年 ?贴春联 ?看春节晚会 注:板书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定 现在,我们把我们的过年暂且放一放,一起到作者的家乡-- 北京郊外运河边的村庄作一次民俗风情游,去过一个旧时的年。 (二)放声朗读第四节,在朗读声中观摩农家过年的活动。 1、朗读之后,先各自质疑再小组成员互相答疑,然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个问题小组间质疑并解答,如有意见不一时,老师可加入讨论。(预习2前半题) 2、提问大家 ?大家在村庄里看到了几幅过大年的场景?(预习2后半题) 幻灯片二: 旧时的年: ? 炒年货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畜 ?备糕点 ?送灶王爷 ?换门神 ?守岁 ?拜新年 ?观摩了这十项过年活动,你们最想参与其中的那些活动,说出你的理由。 ?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 幻灯片三: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3、老师朗读第四节,作为本次民俗风情游的结束语。 (三)课文只是个引子,她激发了我探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兴趣,于是我借助网络查到了好多资料,比如,作者只写到正月初一百家拜年就嘎然而止了,资料告诉我正月初一才刚刚开始过年呢;小时候过年都要掸檐尘,以为只是图个清洁,现在才知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典故。相信同学们手头已收集了不少资料,现在大家资源共享。 (四)了解了几十年前北方农村的过年情景及这么多的"春节"知识后,2003年的春节你打算开展哪些活动,既保留民族传统又富有时代特色, 幻灯片四 2003年春节活动计划书 日期 活动内容 活动的意义 腊月二十四 打扫房子 干干净净过新年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我的思念是圆的》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水调歌头》 苏轼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 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 (4) 全班齐读 、 疏通全文 3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 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 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从生活中找“米” 【教学活动目的:】 一、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 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究。 三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活动过程:】 ?、收集和探究 1、收集社会、日常生活中健康、清新的新词汇,感受语言表现力; 2、收集歇后语、名言警句,体会其蕴涵的道理; 3、收集广告词、公共场所标语,探究其语言表达技巧; 4、收集店铺名,探究其折射的文化心理。 ?、交流和点评 ?、学习和运用 1、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拟一条标语。 2、为自己教室或书房学习环境拟一条标语或对联 3、为学校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课堂实录:】 一、出示投影片导入,学生齐声朗诵: 《观书有感 》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 也得引进时的活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眼光投向社会,收集宣传标语、广告词、店铺名,探 究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心理。一起采撷生活,表现生活。 二、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宣传标语交流一下。 生:龙舟龙灯龙风筝,龙城龙园龙文化。 漫步远古时光,聆听现代经典。 ——常州旅游节宣传标语 生: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生:书香世界展示人类文明,知识天地荟萃人类文化。 生:清洗有洁美,生活更和美。 生:新世纪穿什么,东盛绒布。 „„(全班每人三条) 师:这些标语简明、清新、幽默、得体,形式多样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给人以教育。 三、小组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对本组的广告词进行点评。(从语言特点、修辞等方面。略) 师: 这些广告词精练、生动、通俗、实用,巧用修辞,便于记忆,易于流传,有利于产品打开销路。 四、学生自由点评店铺名,揣摩其心理文化。 生:口福鸡、德泰恒,表示店主追求吉祥、发达。 生:小吴理发、小泉剪刀,非常朴实、实惠。 生: 写意空间、猫空、左岸吧。(咖啡店名)有些别致、新奇。 生:万山红、清华园、苏果超市,比较大众化。 生:花之韵、伊可爱、聚雅轩,追求韵味、雅致。 „„ 师:这些店铺,有百年老店,有新开店铺,而店铺名则是人们心理 文化的折射。它们所反映心理追求:(板书) 有追求吉祥发达的,有追求亲切朴实的。 有追求清新雅致的,有追求另类别致的。 有追求华丽典雅的,有追求新奇活泼的 总之,不同的店名,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文化和欣赏品位。 五、学习运用,根据所设置的情景,小组讨论拟定。 设置情景(1): 这学期我们处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个同学都期盼成功。初三开学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想为班级换条标语,来找我。我现在就把这个任务教给你们。 生:想象自己成为胜者。 生:精彩人生从拼搏开始。 生:良好的习惯助你打开知识之门。 生:重要的是你的努力。 生:行动是金。 生:努力就是最好。 „„ 设置情景(2): 上星期天我到二中去学习,看到这样一句口号:“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向学习化社会进军。”我想,创建学习型城市、学校、必须从自我做起,为创设学习环境,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家或书房题名并作简要说明。 生:菁菁小屋、求索、浅草、我的乐园、学习地带、七彩星空、撷趣园等。 设置情景(3) 毕业前夕,同学们要给母校一块匾,上面要书写8个大字,准确表达以下意思:老师对我 们的恩情永远难以忘怀,学校对我们的训导永远记在心中。已拟定“校训永记”4个字,请你 写出另4个字。 生:师恩难忘 师:对联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句意相关或相对,词性相同。) 设置情景(3) 读名著对对联 师:(示例) 上联:亲近冰心点数繁星熠熠 下联:重温鲁迅倾听呐喊声声 生: 品读曹禺聆听雷雨阵阵 生: 走向茅盾仰望子夜茫茫 六、小结: 走出门去,生活是多么广阔,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快乐和宝藏。 走出门去,海阔天空,那里才是我们广阔的课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我们要勤于采撷, 善于思考,才能领略语文学习的情趣,才能品尝生活的甜美,才能生动真实的表现生活。最后, 我就用一幅对联作结,并与大家共勉。 师: 上联:天天阅读社会之书无页不学问 下联:处处采撷生活之花每枝有语文 七、作业设计 1、我校水族馆是常州市生物教学的基地,请你为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2、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自己心爱的课外阅读摘抄本或课外练笔本写一幅对 联式的自勉语。 3、读自然对对联 上联:风吹芳草绿 附: 下联:雨润杏花红 雨洒李花白 雪映梅花红 (以上三题学生可自选有兴趣的做) 4、我看”为话题,写一篇550字的文章。(此题必做) 我看广告、店铺名 ;我看社会、人生; 我看唐诗、宋词 ; 我看歇后语、名言警句。 春 教学目标 一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二 欣赏优美语言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让学生谈谈春天给人的感受,列出词语,并一一写上黑板 二 检查预习工作. 包括字词的注音,解释.多音字的辨别,易混淆的字词的辨别. 以及这篇文章的读后感.(预习中还有一项内容是摘抄好词好句的,放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讲解. 三 集体朗读 因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扫清了字词障碍,朗读时应该不会有不认识的字词.但是在朗读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多音字的读错情况,课堂上予以纠正.课后记. 四 分组朗读,再请个别同学起来读,别的学生予以纠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五 预习时已让学生们把这篇文章熟读成诵,所以在讲课时,学生们的思路已经较清晰了.这个时候就让他们来概括,问; (1)课文可分几部分来读.. 明确:盼春—绘春—颂春(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2)课文中描绘了几幅春天的图画?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五幅.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六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拿出自己画的画,说说理由. 七 找好词好句 让同学们把预习时已摘抄的好词好句读出来给大家听.讲讲理由.可以分三部分让同学们找 先找第一部分的. :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如 如: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手法)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穿插问题,如问: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 的感受? 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 的植物发芽变绿,山的颜色就由暗转明,由干=干枯变为润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表现出融融的暖意。) 接着找第二部分 先找春草图中的好词好句. 如“钻”写出了春草的冲破层土的挤劲,表现旺盛的生命力. 如“做”“躺”“打”“踢”等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烘托欢乐. 接着找春花图,同样让学生找. 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把争春争艳写活.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对应桃树,杏,梨,比喻贴切. “象眼睛 ,象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互补,眼睛和星星都会眨,但星星是星罗棋布 的,而眼睛是眉目传情的,两者一结合,就把野花写活了 接着找春风图. 如’象母亲的手抚摩着你”这既写了春风的温暖,又写了风的柔和. ‘酝酿”则形象的写了在阳光下这种芳香不断的加浓的过程. . 这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 感 继续找春雨图. “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这三个比喻贴切,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 而绵长的特点. 教师穿插问题.问:春雨绵绵,为什么还叫人别“烦恼”呢,(亲切而有趣) 再问,为什么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呢?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是一直贯到末句的;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句的绿,青正连. 接 最后分析迎春图. “赶趟儿似的“照应前文,前文写百花争春,后文写人在争春.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动作次数多,读来有韵律。有节奏。 最后一部分. 同学肯定觉得都好.让他们先说好在哪,教师再明确:“象娃娃`````”表现春天的新,象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象小姑娘``````”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象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三句的顺序,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以上如有学生未找出的语句,教师可以由学生的发言引出问题,尽量把每一段的好词好句都让学生欣赏分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八 让学生们找找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拟人的有哪些?用比喻的又有哪些. 然后再提提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 九 最后,讲练习题. 布置第一课时作业,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把它画出来..为第二课时中的分析语句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作业,背诵,练习题一,二,三。 三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 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 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三峡的风光片,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 二、 授新课 (一)由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简介。三峡具体指什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是以课文,然后作汇报。) 阙 嶂 曦月 襄陵 沿溯 素湍绿潭 漱 属引 补充解释: 重岩叠嶂:即“重岩叠嶂”。嶂:治理向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绝:断。 或:“有”,不能做“有时”。“或``````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有``````(则) ``````”。 有时 其:这 虽:在这里表假设,应译为即使。 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不如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于:从。 其:它们,指怪柏。 漱:冲荡 “清,荣,峻,茂”前皆省主语。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肃:寂静。 故:所以。 两句诗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得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声:几声;三步是确数。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 朗读 分段朗读,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把握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讨论: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 点,情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山:“七百里”(长) “相连无缺”“略”(多) “重”、“叠”“隐蔽”(陡,高峻) “自非“江面狭窄(高峻-——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急)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对比 春冬景色:俯视:“素湍绿毯,回清倒影” 仰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秋:三峡秋景:“晴初霜旦之时”林、涧、猿啸、回声。 渔民的悲惨生活:情景:悲寂,凄凉(与前面对比)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联想: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合理联想) 2、从文中两句渔歌,你还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他们的意境相同吗, 三、 引导学生领会全文的艺术特色。(投影打出) (一) 抓住特点写景 1、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 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二) 语言特点: 1、 动静结合。找出一两处动景和静景 2、 有张有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那些地方平静舒缓,那些地方激烈紧张, 四、 介绍《三峡》中的其他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五、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诵比赛,可是当配乐。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及重点]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是初冬季节。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解题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抗战爆发后,老舍辞去教职,以极大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其创作范围也不断扩大。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嘱曹昌写信请他回国。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得信立即动身,历尽艰难,于1949年底返回北京。从此热情参加各项工作,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从1950年至1965年,光剧本就写了十多个,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明确: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3.作者是怎样描述济南的山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用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从人们的感受描述济南的山: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文章描写雪后山景的时候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写了雪后山景的\"妙\"。 妙在雪光、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5.作者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景象给你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明确:使人感到冬天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激发了我们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四)梳理、总结、扩展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 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布置作业] 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我们光远中学校园景色的文字,写完课下交流。 《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那对于刚刚过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这样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预习 请二三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并交流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时机让他进行个别的朗读,也可以全班朗读某个片段。 四(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 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2 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简案 课题:《夏》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季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由学生对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成果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能否给本文重新拟定标题。 四(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或感 受过的类似情景。 五(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初一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细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 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3、 学习片断描写抓住景物特征 二、 欣赏古代诗词四首 同学们还记得第四单元的引言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的美景真是让人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描写四季景物的课文之后,再来领略一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四季风情。 、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四首诗词。 1 2、 将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组,请四组同学按顺序每组一首诗(词),分成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要求:1)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词句,不懂的字词查《古汉语常用字典》, 2)理解大意之后,诵读这首诗(词),注意读出古诗文的韵律感 3)最后赏析诗(词),参照课文后的简评自己体会、感悟,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作较为深入的鉴赏。要求每人发表意见,不一定很全面,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小组交流 1)小组代表分别诵读四首诗(词),其他同学点评,评比最优者 2)小组交流讨论结果,说明小组意见以及组内不同的观点 4、 交流:你还知道那些有关四季的诗词, 三、 欣赏文笔精华 1、 合对诗词的赏析,仍按照春夏秋冬四组,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心中的四季景色。 2、 和文笔精华中的文章比较,各自有什么特色,优点。 四、 背诵四首诗词,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五、 作业: 背诵四首诗词,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大自然的小诗,或是一个片断描写。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标 一、 在景物描写中,强化“观察”的意识 二、 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景物 教学方式 以说导写(用说话的方式引导写作,促进写作,使说写能力同步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短时间观看后,要求学生口述画面内容。 教师点评:对景物描写前,首先需要观察;要想描写得正确、细致,更好的把握事物的特征,平时必须要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 二、 阅读《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一文,要求学生概括出其中要点。 三、 引出作文训练题: 把文后第一、第二题结合起来(分组与观察的工作,教师已布置),以第一题中的“参考题”为参考,也可以另写对象,500字左右。 四、 15分钟的构思,然后要求学生说出:(1)全文主要内容或感情 (2)某些具体内容:尽量详细,能说出一些好的词句,开头与结尾必须说出,以供大家讨论分析。 五、 讨论分析学生的“说作文”: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来评点,提倡在写作时再次创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活动目标: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活动准备:1、学生自读书中的两个故事 2、教师提出班长竞选方案,学生准备5分钟竞选演说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生)畅谈读完两个故事后的感受, 探究周恩来发言成功的原因----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过渡:看看同学的竞选演说能不能做到这些,) 二、进入演说 1、小组派代表组成评委团,附评分标准: 姓名 总得分 评 比 内 容 分 值 得 分 有吸引力 1分 有针对性 1分 能打动听众 2分 演说效果好 1分 2、学生按序号上讲台演说(事先已经抽定好) 3、同学投票选举班长,同时评委计算结果 推荐两名唱票人统计选举结果 汇总选举结果和评选结果,综合选出班长 三、评点演说 1、请竞选成功者简单谈演说成功的原因 2、选择一位不成功者的演说稿,同学分小组讨论: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简单汇总、归纳: (1)竞选演说要取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开篇要新颖别致;二是自我介绍要有 针对性;三是要提出有感召力的工作目标;四是适当点到自己的缺点,但不必说得过多、过于 具体。 (2)介绍一些说服听众的技巧:1、有的放矢,迂回出击;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3、因势 利导,激发共鸣。 四、课堂小结 《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 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二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1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7、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 再写小时侯,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 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 1、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向大家介绍你所收集到的资料。 2、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二、集中交流学习科学家伽利略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分析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 课文中写了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你能说说伽利略还有哪些业绩, 2、 结合课文,说说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不轻易相信权威,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学生课前已准备好,举手回答) 三、分组交流所搜集到的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1、 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 2、 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优胜组。将该组准备的内容出一期黑板报。 四、全班总结,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的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活水。难以想象,没有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那真是不可想象。 五、作业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 ,、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教学重难点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画“ ”,提问: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由多种答案揭示课题并板书。 ,、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 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约翰 B、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A、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B、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学习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A、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分组讨论交流 (,)讨论: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举了那两个例子, (,)讨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 举例说明) (,)朗读课文,讨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论点,小结课文。 ,、拓展练习 (,)出示图形“ ”“ ”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讨论,找出不同答案。 ,、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朗读课文 (,)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读读、找找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如有困难,教师可作简单分析) (,)找到文中精彩的部分读读体味。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小结课文,讨论“探究?练习,” ,、练笔 以“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为内容写一篇,,,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多元思维 ,,,,, 放飞想象 梦溪笔谈 二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之”“其”“以”“悉”等。 3、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幻灯片。 2、学生预习: (1) 简介作者作品 (2) 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试着翻译全文。 (3) 朗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梦溪园——沈括——《梦溪笔谈》”为话题导入。 二、学习《以虫治虫》 1、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3、小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 4、理解、探究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 (2)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3) 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的启示。 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点词句的解释。 (1) 方为秋田之害。 (2) 其喙有钳。 (3) 如途中狗蝎。 (4) 千万蔽地。 (5)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6) 土人谓之“傍不肯”。 (7) 则以钳搏之。 (8) 悉为两段 、小结课文 6 三、布置作业 1、 分类积累文言词汇。 2、 预习《梵天寺木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实物模型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包括第一则) 2、朗读课文 三、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四、 小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可有教师进行点拨。 五、 理解 探究 1、 讨论“探究、练习二”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的高超技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 结合课文谈谈两篇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六、 出示幻灯片,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1、 患其塔动 2、 故如此 3、 贻以金钗 4、 但逐层布板讫 5、 匠师如其言 6、 盖钉板上下弥束 7、 人履其板 8、 人皆伏其精练 七、 小结课文 八、 布置作业: 1、 积累文言词汇(尤其注意多义词及语境义的使用) 2、 借助工具书,课外阅读《喻皓的〈木经〉》。 诵读欣赏5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论语》八则的内容。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2、感悟赏析,了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 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 教学过程: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对“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要求指出出处。 、 请学生谈谈孔子及《论语》等文化常识。 2 3、 学生交流学习的重点、难点。 、 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释义。 4 (1) 不亦说乎, (2) 人不知而不愠 (3) 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 (5) 思而不学则殆 (6) 诲女知之乎 (7) 不耻下问 (8) 默而识之 (9) 必有我师焉 (10) 不悱不发 (1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诵读欣赏 (1) 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正 范读,领读 (3) 学生齐读;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指明学生诵读 (5) 教师指导美读;学生自告奋勇美读;学生乐读乐颂。 6.指明学生翻译,教师扼要分析,最后总结归纳。 7.背诵或默写比赛,评出优胜者。 8.作业: (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2) 翻译全文。 (3) 请对《论语八则》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文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一般的说明顺序,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小制作。 学会正确地使用词语。 第一课时 写作实践课 课前准备: 回顾以前做小制作所用的材料、步骤和方法,将这件作品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 1( 教师明确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 简单地介绍一件小制作,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制作的过程。 2( 学生写作。 第二课时 作文评改课 课前准备: 以四人为单位分组。 教学过程: 1( 教师明确评分标准。 1) 读了对方的作品,如果你觉得能以此指导自己完成制作,可以评为85分。 ( (2) 虽有疑惑,但对动手制作影响不大,可评为75分。 (3) 关键部分说不清,影响制作的顺利进行,可评为65分。 (4) 不知所云,建议重写。 (5) 如果作文书写工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浮5~10分。 2( 教师给出评改步骤。 (1) 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2) 字斟句酌,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 总览全文,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等提出修改的建议、设想。 (4) 小结本文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客观公正的写上评语。 3( 四人小组合作修改文章。(一篇文章须经四人之手。) 4( 汇集优秀习作,请作者上台朗读。学生评议。 第三课时 《词语的修改》练习课 教师课前准备: 批阅作文,将优秀习作发给作者誊写清楚,班级发表。 将学生作文中的用得不准确的词语病例打印成讲义。 学生课前准备: 1( 预习《词语的修改》 2( 将自己作文中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摘录下来,对照短文,看看属于哪一类。 教学过程: 1( 宣布在班级发表的作品及作者。 2( 将讲义分发给学生。 3( 学生自主探究,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4( 师生点评讲义。 5( 学生小组合作,结合知识短文将病例归类。 6( 教师小结。 7( 布置作业:书后练习。 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你一定会更加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如今正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创新。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收获,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或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一、会前准备 1(从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查阅,或到相关的科研网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2(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小制作的同学,可将有关的成果或设想用恰当的语言写成书面介绍。 3(了解简单的新闻知识,参阅报刊上的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 4(利用班级黑板报书写会标,分工模拟会议主持人、专家、发布人、记者或其他听众。 二、活动过程 1(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两人到发布会展示。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 2(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间记者、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3(“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辅助活动 1(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 2(围绕本次发布会写一则日记。 《专题 ? 狼》教案 一( 导入新课(由复习蒲松龄的《狼》导入) 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狼给我们的印象是贪婪、狡诈的,除此以外,我们还了解有关狼的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对狼这一动物作个小小的研究。 二( 交流并讨论 1( 说起狼,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请说说你所熟知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同学们互相交流) 2( 除了我们中国有许多关于狼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英语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狼死羊安。)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 but never his nature. (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3( 同学们能否从刚才交流有关狼的故事、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贪婪、凶残、狡猾„„) 4( 对于这种动物,人们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惧怕、厌恶、憎恨„„) 5( 然而,我们课本上那篇毕淑敏的散文对狼的态度却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对狼表现出怎样的感情,(称赞母狼的智慧) 6( 母狼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7( 文中老猎人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 刚才我们所讨论的对狼的态度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又是怎样来描绘狼的,8 请看课本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狼”词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不同之处:科学家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到最低限度,科学地、客观地描述事物,以便读者能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事物。 三( 辩论 1(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个“好孩子”。能获得“好孩子”这一殊荣的,或者像羊羔一样温驯,或者像小牛一样憨厚,或者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我们来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按观点的不同,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各选派三名代表组成辩论队) 2( 辩论的程序: 第一阶段:双方主辩手对各方的观点进行陈述,时间各3分钟。 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每位参辩队员均可自由发言,时间为10,15分钟。 第三阶段:双方主辩手进行总结性发言,时间各3分钟。 第四阶段:辩论主持人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 四( 总结深化 1( 今天的这场辩论不在于分出谁胜谁负,关键是就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应当从中受到一点小小的启发。(请同学谈辩论后受到的启发) 2(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对“狼”的探讨,学会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同时,我相信,同学们在查阅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一定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甚至还有异想不到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多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研究。 五(布置作业 1( 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狼的小论文。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 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 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五、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 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 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读出韵味。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第二课时 一(集体朗读全诗,回忆旧课内容 二(讨论、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1、2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 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讨论、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七(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比较、罗列本诗与巴金的《繁星》之异同。 附: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 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 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 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 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 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4、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 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2( 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 3( 体味想像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4( 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5( 散文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学法指导 采用配景朗读,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比较阅读,深刻体会诗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配景朗读带、投影片《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不妨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你们——一群快乐、幸福的年轻人,驾着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上随风漂流。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迷人的幸福的情景啊~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蔚蓝的王国”。现在让我们进入“蔚蓝的王国”,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意境吧~ 1(播放“大海”片段、“听潮”片段及配音。 2(教师范读,学生圈点优美的语言。 (二)欣赏阅读: 1(学生自由阅读。请一到两位同学朗读。 2(想像交流,整体感知。 (1) 把握作者描写的两个场景。 (2) 诗的最后一段和开头是间隔反复。 (3) 探究练习一、二。 (4) 讨论:作者描写如此神奇的大海到底要表现什么,明确:?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歌颂爱情的美好。?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 3(体会语言的优美、生动。 优美的语言表现在:?运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大海的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大海中的一切都是形象化、人格化的。 (三)比较阅读: 1( 投影《天上的街市》,学生朗读。 2( 比较想像的异同。 3( 归纳小结。明确:相同的是都描写了想像中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不同的是,《蔚蓝的王国》通过想像所描写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天上的街市》是生活中不存在的;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的王国》所描写的想像中的世界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写的想像世界,只是抓住了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的勾勒,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更大。 (四)迁移训练: 仿照第8段口头作文:我走在美丽的天街上„„ (五)质疑、讨论: 1( 学生自主默读,提问。 ( 讨论。 2 (六)总结归纳,布置:仿照第10段,充分发挥想像,用常见的景物倾诉自己心底的愿望,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梦中人 想像:(在梦中) 梦中景 梦中情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2、准备好投影仪、幻灯片。 3、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 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交流预习 1(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简介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正字正音 生字词: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 爵士 御聘 多音字: 更衣 随声附和 自称 圈定 系上 三、分析课文 (一)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 ,、皇帝有何嗜好, ,、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 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 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 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 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 最后结果如何, (评析: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这些题,可以把全文内容提起来,并 为 下文分析人物特点、人物受骗原因做准备。)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至4段)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第5至18段)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19至32段)游行穿新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第33至36段)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三)分角色朗读(或听朗读录音)。 根据“思考和练习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分析皇帝的性格 请同学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皇帝性格的语句,并说说反映了皇帝的什么性格,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投影片总结: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2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 3 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 4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5分析皇帝在换上新装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请同学表演) 6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皇帝为什么在被揭穿他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有点儿“发抖”,但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 小结皇帝的性格特点: 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二、 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 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了没有, ,、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了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了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了前一个老大臣的“佐 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了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 8、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为什么骗子可以行骗成功,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 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 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 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 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 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评析: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 三、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四、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老大臣 官 员 皇 帝 自私 被骗 老百姓 小 孩 无私 揭骗 教学分析: 接龙复述课文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下面分析课文做了准备,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举数得,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分析人物被骗原因来归纳主题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输,学生易接受、领悟。 口 语 交 际6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婉转拒绝并学会婉转拒绝。 教学设想: 1、 首先了解什么是婉转拒绝,掌握婉转拒绝的技巧。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表演,学会婉转拒绝。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关于“拒绝”的话题,大家想想,你生活中有没有拒绝和被拒绝的事,心情 如何, 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 勒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这时,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怎样说, 三、学生看书找到答案: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答:“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四、教师小结:罗斯福采用的是婉转拒绝。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准备并表演。 、 妈妈准备用同一种花色的窗帘布来布置所有的房间,而女儿小芳喜欢用另一种花色的布来做自己房1 间的窗帘。小芳和妈妈发生了意见分歧,她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 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2 能不伤害这位同学的感情, 3、 一位同学想利用父亲出差的机会随父去泰山游玩,向班主任请假。如果你是班主任,如何拒绝他, 才能使他心悦诚服, (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适时的让学生评价表演,教师也适时的加以点评。) 六、把你身边发生的或自己身上发生的一次最难忘的关于拒绝的事件讲出来,要求讲真话,露真情 七、 表演的基础上总结婉转拒绝的技巧。 、婉转拒绝的前提和目的。 1 前提是: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 目的是:既拒绝了他人的要求, 又不伤害他人。 3、 婉转拒绝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1) 先顺其意说,后说明不能答应的理由。 (2) 采用另外的说法,暗示对方。 (3) 不直接谈自己的看法,而讲其他人的看法。 (4) 转换话题 想象作文训练 写作目标: 1( 想象要合情合理,富有创新 2( 发挥想象,把文章写的生动而丰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舒缓的音乐 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想象文章,重点掌握文中的奇思妙想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作者的奇妙的想象。其实,不仅是课文中学过的这些文章,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请同学们回忆这些作品,选择一篇文章,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过的,说说它们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2( 导写: 1)学生自由发言,品析想象的精妙之处。 2)学习知识短文《想象》。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所读作品及平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怎样产生的, ——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 ——想象的产生:夸张、综合、拟人化等等方法。 3( 引导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倾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一幅画面。 听完后,学生交流听时想象的画面。 4( 练习 情境设计: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单位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以后,桌上的小闹钟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为什么每天早晨到时候就响呢,盖子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呢,”趁着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定打开来看个究竟。于是我找来了工具,打开后盖,把零件一个一个拆下来,哦,原来闹钟的结构是这样的,这下我知道了。我准备把闹钟重新组装起来,没想到,拆开容易,再装起来,就不容易了。我忙得满头大汗,也没装好,就在我万分焦急,不知所措之时,“丁冬”,门铃响了,“坏了,妈妈回来了” 练习要求:请同学们接着这个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20分钟的时间快速作文:如果你是妈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要注意具体生动,描绘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写好两个人的语言和动作。 5( 展示评点学生作文。 1)学生写好以后,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在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评点,扣住合理、创新的要求,并提出修改意见。 6( 归纳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作文中,丰富的想象使的文章生动形象。想象要想合理,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合理且富有创新精神。想象能开拓思维的空间,使文章更具体、更丰富。我相信,只要我们多看、多思、多想,就一定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天地。 7( 布置作业: 可以在三个练习题中任选一题,也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展开想象训练。
本文档为【为你打开一扇门.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