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学习笔记

业务学习笔记

举报
开通vip

业务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一: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荆门市沙洋县拾桥小学谢红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

业务学习笔记
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一: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荆门市沙洋县拾桥小学谢红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 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 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 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新课程下,光是新课程新理念,还不能满足现行的课堂要求,我们还要有教学智慧,而教学的智慧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的细节着手,把推敲课堂追求课堂的完美,追求课堂的魅力当成每天的工作和习惯。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二: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认真推敲。充满魅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从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感受教师推敲课堂细节的魅力。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新课改倡导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而教师只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彻底的放下“架子”,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让他们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在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中,不断的有精彩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高强度的心智活动,情绪状态的优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的学,积极的学,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张扬语言魅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 的情景,组织恰当的语言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尽显教学智慧。魅力源于教者扎实的教学根底,深厚的教学底蕴,巧妙的设计。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智慧,以一个学生的智慧带动几个甚至全班学生的智慧。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让我们为打造魅力课堂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充满魅力,让我们的教育洋溢魅力~ 展示教师语言魅力 构建心中理想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其实,上课也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的确如此,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 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1、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激情。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而抑扬顿挫,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教师只有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才能让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文采。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是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教师总能印象特别深刻,也特别怀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诸多的效仿。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妙语连珠,学生又怎能不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三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 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 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课文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付 印。 (二)上课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文本,深挖出文本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文本的作者说了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并把作者的观点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本和作者三者间,形成思维的一致性。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仅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 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话题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但“问题”和“话题”不同,“问题”出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是有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为了把思维更大范围地引向答案。而“话题”则明显不同,教学中的“话题”,有且仅有部分属于备课时预设,其余则多源自课堂的生成,属于那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再者,“话题”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它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说,“话题”并不需要一个精彩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话题”的内容,可能一段时间后才有个明确的答案,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产生确定的答案。 再次,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传统教学中,文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做了例文。教师和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文本的思想,必须从文本中获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识。而新课 程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文本不在只被当作拥有唯一解读方式的“范文”,师生都拥有了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权利。同时,文本还可以仅仅被作为一种“引文”,作为借以引出教师教学目标的桥梁。这种文本本身身份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多样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面对了一篇新的课文时,他就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本的内在思想核心是什么;文本中是否包含着作者本人尚且未能发掘出的更深层的人文思想;文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文本是用来做“例读”用还是做“引读”用;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思想。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听课 一、 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 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 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 ,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四 新课标指导下如何备课上课 第一部分:关于备课。 一、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文本的教育资源。 1、准确把握字词句的读法、写法、用法。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准确把握课文中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的读法、写法、用法,为学生切实过好阅读关做好准备。 2、注意对文本潜在语义的开掘与把握。 对文本语义的把握: (1)对课文声、韵、调、平仄蕴含意思的发掘与把握。 (2)对课文基本、转变、社会意义的发展与把握。 基本意义层,即通常所谓的字面意思。如课文讲述的故事、描绘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转变(引申)语义层,即镶嵌在上下文中词语、句式、段落所拥有的特殊或潜藏的意思。 社会意义层,即整个语篇所要阐述的道理、价值取向及联系社会背景而形成的意义。 (3)对课文题材和内部结构语义的发掘与把握。通常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课文题材样式所蕴含的结构语义。比如记事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小说中典型情节与典型人物;诗歌描述的意境、谴词造句;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手法;等等。 另一方面是文本内外联系蕴含的语义。 A、关注课题各部分的相似联系。课题往往是窥探语篇意思的窗口,抓住课题各部分的联系,常可对课文的内容或语义生发猜想。 B、抓住一课内部的相似联系。把握课文的要点及线索,关注要点与线索间的内在联系,从已知走向未知和整合。 C、抓住课与课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课与课间的内在联系,从散点走向整合,形成上位观念。 D、抓学科与学科的相似联系。察觉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似,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E、抓住所学与所用的相似联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发现学与用的洽接点,将所学与所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加强对学生已知和未知情况的把握。 一是要对大多数学生的已知有一个基本准确的估计。 二是要对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个估计。 第三是预设学生接受吸纳有效信息的基本方式和流程。 教学目标要简要前瞻; 教学过程要清晰贯通; 教学手段灵活有效。 第二部分:关于上课。 阅读课的基本流程:(阅读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形成话题与猜想。3—5分钟。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2—4部分25分钟) 在小学低年级,要抓对课文描述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则要求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甚至是课文的要点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什么叫正确连贯,凭借自己的阅读期待和教师的激励,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逐渐实现不错字、不漏字、不掉字、不破句、不重复,正确、连贯朗读课文。到高年级变成自学。 4、强化对生字词的认知。 5、有指导的写字练习。(不少于10分钟) 第二课时 1、复习。提倡再现第一课时的生字,听写默写订正。 2、围绕话题,突出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如何选择要理解的问题: (1)涉及课文的中心或关键而又必须把握的问题。提倡减法思维,学会舍弃。 (2)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可以理解的问题。 (3)在低年级重点要抓对关键词语的了解;在中高年级,则重点抓关键词句段和课文结构的理解,对它们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体悟。 3、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文化是积累而来的,要成为文化的贵族,要三辈子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多种形式的课堂演练。 第三部分:评课标准。 有人: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有本:关注语文基本目标的落实。 基本目标指:1、识(字);2、写(一手规范整齐有一定速度的汉字);3、读(正确连贯有感情,六年阅读总量200万字以上);4、背(六年背200篇优秀诗文);5、说(用普通话说自己想说的话);6、做(40分钟能写400字以上文通字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7、习(良好习惯)。 有情:关注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 有智: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一、怎样备课: ,、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集体备课。 ,、备课的几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 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备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上课: 上课时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释疑。 相信学生,不过多的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如何评课: 了解教学内容。 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精心备课,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备课的重要性、备课的作用无须多言。然而能够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却只能是少数老师的事了。因为我敢断言,各地教师中,抄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追教案的大有人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写教案是因为领导要检查,或是评职称需要。尽管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可我认为,对写教案持绝对应付的态度,对写教案持抵触情绪的老师很难在业务上有很好的发展。我也曾固执的认为写教案只是一种形式,然而近几年的阅读和教学实践,改变了我对于备课的看法。特级教师窦桂梅,备《秋天的怀念》一课,九易其稿。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 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下面谈谈我对备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不能让备教材、备教程成为备课的全部 所有老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上课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即通常意义上的“不备课无法上课”。于是不少老师就有意无意的将备课与备教材等同起来。至于备教程,对多数教师来说,几乎可以不予考虑,至多只要略作考虑。因为多数老师多年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方便易行,无须多虑。 至于上课效果,孩子不想听,则大多归究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而有的老师则已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幽默的语言等教学技巧,对自己每节课的“表演”已感满足,事业上缺乏进取心。况且还有“计划不如变化”这句话呢, 如果将备课仅仅理解为备教材,可想而知,这样的备课只能是过于肤浅与粗枝大叶。一个老师,多年来,一直满足于这样的备课,业务上怎么能够成长,我们常常忽视备课的必要环节: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 二、备教法,崇尚贾岛“苦吟”精神 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窦桂梅老师为一节课九易其稿,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学“植物的根”苦思如何让学生对新知感到好奇,华应龙老师教学“角的认识与度量”一节,找到“玩滑梯”这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黄爱华老师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游戏贯穿课堂……无不经过“苦吟”后才能获得。专家称之为“磨课”。教学上我们不能年复一年的走老路,无激情,缺创新,我们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更多的感动,我们要想收获成长的乐趣,就得以“苦吟”的精神精心设计教法。 三、 超前备课很有必要 既然备课需要“苦吟”,就需要时间,加之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如果不做到超前备课,很有可能因一个突发任务的干扰而导致匆忙“上阵”。 这样,备课就很难做到充分。另外,超前备课,我们可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搜集到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超前备课,也为进行有效的隐性备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单元备课、教案提前写一两个课时等都是超前备课的常用形式。我在QQ群中得知有的学校领导要求老师提前写七八个课时的教案,我认为不一定妥当。因为教学设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联系,一个老师很难超前那么多时间去预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况。 四、重视隐性备课,但不要忽视显性备课 如果写教案作为显性备课,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隐性备课最重要。这点,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承认,但很多老师排斥写教案,忽视显性备课。客观上说,写教案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而教师的工作量往往很大,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思想。其实,写教案能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条理化,教学策略明析化,教学信息资料化,可以这样说,教案是自己教学策略、所搜教学信息、教学思想的记载,是自己的“文献资料”,如果丢失了这个环节,无疑是可惜的。 我也赞同写教案不要太过形式化,拣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去写,比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自己的理解,对自己设计的精彩的情境创设,自己发现的一个妙解,某个环节的新教法等等。自己所熟悉的教程则可以粗线条提纲式的写出,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写。写教案也不一定要写得太工整,那样往往太浪费时间, 只要自己能看懂、能过得去就行,写教案,追求一个实在,但千万不要不写。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五——谈精心备课的必要性 教师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同样的在课外要花许多时间来准备。要想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相当全面充分,因此,备课就显的犹为重要。教师的备课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备课,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结果。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应以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素质,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要方向。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策略。 一、备学生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备课内容设计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所以要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制定分层的教学内容。习惯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际上是以优等生为教学起点,放弃了中下等生的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但最终以落脚优等生为归宿;而“抓中间促两头”,是以中等生为教学起点,这比起“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来得公正一些,但这是以优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部分无效和低效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中设计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同时在要求不同认 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二、备教材是指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恰到好处 首先要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 其次要合理配制课堂练习。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练习,这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起关键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练习,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不是不好,只是书上的练习有共性,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投入精力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的练习,会更省时更有效的。另外,如果有些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太短,练习的要求又太单一,或者要求实践的作业流于形式,学生就不会真正的参与进去。这些做法,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 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当然,还需要设计适量的综合练习,以不脱离课本为前提,允许学生不做难度大的题,精讲多练不能以时间论,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实践的操作练习。练习要有一定数量,但要与效果成正比,不能机械重复。同时,一个知识网络是由知识点连续而成的,练习设计必须覆盖到该堂课的知识点,因此必须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力求小题量获得最好的练习效果,克服随意性盲目性,在忌多、乱、杂的同时做到练、编、改的形式多样,增强趣味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备策略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也应该进行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特征。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引 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同样对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也要合理选择和运用。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融入课堂教学。它的优势突出表现在能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浅显易懂;计算机辅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而人机间的交互使信息的交流、反馈更及时,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激励教学动机,矫正教学程序,检测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运用得好,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得不好,非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搅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适量、适当、适时, 注重实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和素材。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与教学方法相协调,与认知结构相兼容,做到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其价值。 总之,备课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备课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素质教育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精心备课、深刻反思,教师成长之阶梯 最近的数学课上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黑板上一遍遍地讲解计算的过程,可是,交上来的作业还是错误很多。细细地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些是有据可查的,可有些错误则根本无法理解,甚至孩子们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问题。或许应该在备课前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实际情况,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课堂的程序和结构。看到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每节课总是备三遍的事例。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教学实践,许多时候,自己只满足于知道教学理论中的几个名词、术语;满足于多多少少有些“经验”,满足于自己浅薄的“授业”、“解惑”,不思深入,不求进取,在少有办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情况下,只好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将学生置身于“题海”之中,大量地、重复地、高强度地训练,以“游”得所谓的好成绩,理所当然,师生都难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教学之累、之苦~于漪老师之所以能成为特级教师、博士、教育界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是与她们苦心、精心备课、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分不开的。正是“精心备课、深刻反思,教师成长之阶梯”的最好佐证。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精心备课 精线条地设计,灵活机动地运用。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要在深入研究好教材、分析学生现状、总结课堂教学得失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设定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如何使教学目标在具 体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提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目标达成度的预测等。 粗线条的设计,意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不必过多地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的顺序,淡化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应顺应学生思维规律,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知识性的东西应随文而出,随机训练,克服教学设计上的程式化。在新教材的实验中,要重新认识备教一致、环环紧扣、步步到位的传统观念,把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运用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创新的契机。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七 一、开展“和谐高效”课堂建设与课改反思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抓住课改关键~构建高效课堂~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教改目标和战略~把加强课堂建设和注重课改反思~作为实现我市课改新突破、提升学校办学新水平的重要工作~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2(开展“和谐高效”课堂建设与课改反思活动~要坚持“建设—反思—调整”的原则~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科~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实现龙口教育的均衡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3(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走轻负担、重能力、高效率的人才培养之路,依托教师~注重反思研究~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教学的继承整合、合理对接、协调高效,依靠管理~加大课程领导力~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形成学校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4(加强课堂建设~注重课改反思~是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然选择~是从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回归于理性的日常教学实践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教研、科研和行政等手段~实现和谐高效目标的真正落实。 二、在课堂建设方面~我们要做哪些工作,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二是要在理清“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使教学目标既能“顶天”更能“立地”~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允许一节课重点突出某一目标~也允许某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以知识目标主线~打牢基础,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过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 2(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最活跃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它来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活动要把握层次性~师生活动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帮助~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方式表达想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生成性与预设性、动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科学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活而不乱~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学法~讲课讲学法~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杜绝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四是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呈现给学生知识的结构、前后的联系以及重难点提示~“低起点~小跨度~快反馈”地组织教学~通过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改革课堂教学必然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要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虽然目前我市一些学校达不到部分要求~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合理适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依托无限的网络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把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营造一个开放的、信 息化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4(其它诸如课堂教学策略、集体备课教研、课堂教学评价、作业优化设计、试题命制开发、试卷讲评分析等方面~以及学校自主生成开发的有关内容~各学校也要本着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年”的工作安排~及时提炼总结~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形成学校发展的整体优势。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八 三、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1(反思作业改革。要把作业改革~放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上来认识~切实抓好抓实。各单位要在前段作业改革的基础上~结合烟台市的《指导意见》~充实、完善、修正学校学科作业改革方案~不仅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而且还要在设计、管理、评价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反思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一个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受部分学校管理的松懈、学校发展短期行为、对考试升学不正确的认识等影响~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很少开展~甚至根本不开展~整个学校上下松松垮垮~缺少活力~缺少精神~更不用谈教学质量的持续增长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了。当前~针对课堂建设和课改反思活动~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应以开展反思型课例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主题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校本教研经常化、系列化、特色化。 3(反思课程管理。规范课程管理~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更是一种法律行为。各学校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保证音、体、美、微机、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开展和开发好地方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并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反思课程管理的同时~也要反思教学管理~严格遵守省教育厅和烟台市教育局的要求~使规范办学秩序和办学行为工作真正落实。 4(反思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特色建设体现一个学校文化的内涵~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品位。各学校要在反思办学理念的同时~加快具有特长、能发展特色项目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在德育、体育、艺术、科学和学科等某领域的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九 ]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一:心存感激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我们不必去捕鱼狩猎,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不必去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同辈,心存感激。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地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 ——选自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二:大学的理想与使命 【内容提要】现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是培养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良好的大学教育应当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良心。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缺憾,其根本原因是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很不够,忽视对学生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应当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场所,使受教育者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关 键 词】大学理想/教育目标/理性精神/创新能力 【 正 文 】 理想总是高于且先于现实而存在的。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的大学教育的理想,没有某种关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从事教育。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是浸淫于“文化—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 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主要是通过“人的培养规格”来表征的。我们的大学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无庸讳言,我们对于教育中这个最为核心和最为根本的问题缺乏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这份著名报告中所指出的:“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陈规的特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 我们需要不断地、严肃认真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这是一个关涉教育的理想与使命的问题。 一 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多元?平等的社会,一个推行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一个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一个需要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一个其活力与综合国力取决于全民创新能力的社会,我们的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 1.具有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二是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之所以能够止于智者,是因为智者不会轻信,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别。 2.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 拥有知识并不见得就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时,知识才成为了个人的教养。 一个人的基础文明的教养越广博、越深厚,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越强。我们可以从以下公式中得到说明: A[n][,m],m(m,1)(m,2)„„(m,n,1) 我们可以将m视为一个人的总的知识储量,把n视为他从事某项活动具有的有效知识量;而所谓有创造无非是结构的重组,正如人们所指出的,没有新的要素,只有新的组合。也就是说,知识愈丰富,组合出新的最优化结构的可能性就愈大。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如果说,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是博的问题,那么,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是专的问题。博与专的问题是人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博”的重要性就犹如挖井,如果井口很窄,就不可能挖得很深,高山之所以“高”,就在于它基底的雄厚。但“专”的价值也是很大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得我们在分析、看待任何问题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就是专业的眼光;二是使我们在分析、看待问题时能保持在一定的层次、一定的深度上。《中庸》中有三句话可谓微言大义:“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大意是:我们对于德性的推崇必须经由学问的修养来达成,对于博大境界的追求也需经由穷尽精微来实现,极其高明的东西需要通过中庸来体现。它很好地道出了“人格修养与学识修养”、“广博与专深”、“伟大与平凡”之间的关系。 4.能有效地表达自我。 “表达自我”,不仅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书面语言的表达、身体语言的表达,而且应该包括待人接物、衣着仪表等,甚至应该包括所有的创造。而所谓“有效”,有这样两个维度:充分地和体面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5.具有自我延伸(迁移)的能力。 自我延伸的能力,也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舞台,并成功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发展(判断力、鉴赏力、洞察力、学习能力、创造力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发展。我们能想什么,能做什么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从其现实性上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有一部分是给定的,有一部分则是生成的。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包括能力、个性人格的发展,也包括他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提出过“系列自我”的概念,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的丰富性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 6.具有自由—责任意识与能力。 “自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有“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之分,还有“消极自由”(free from, 避免做什么的自由)和“积极自由”(free to,可以去做什么的自由)之别。 这里所说的“自由”是与“选择”和“责任”相联系的,没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就无法对其行为追究责任。具有自由—责任的意识与能力,意味着具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并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意味着犯了错就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高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 以上六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的人应是一个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有灵魂”,意味着有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意味着能够有所执着、有所崇奉、有所敬畏、有所依傍。“有头脑”,意味着才智清明,多谋善断,意味着有眼光,有韬略。“有专长”,意味着学有专长,能以某种专长服务于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一言以蔽之,就是良好的大学教育应当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民族的良心。其实,蔡元培先生在其《教育独立议》中早就告诫我们:“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人才可能具有免疫力,也只有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中,人才能生长出抗拒诱惑的能力;对真理的执着追问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诉求,是大学教育的鹄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强调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学会尊重少数、个别、弱势群体,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学会宽容,学会对自我的行为、观 点所依持的立场进行反思和检视。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 我国的教育是有很大的缺憾的,造成这一缺憾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我们鼓励人们的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还很不够,忽视了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哲学气质的熏陶。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缺乏雄浑浩博的哲学气质,那么,最多只是能够修修补补的匠人,而不是可以在某一学术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如果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问题,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这个民族在人类学上的退化。 是到了深刻地反省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我们的教育中,严重地存在着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漠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问题。教师中心、教师主宰、对学生理智能力的蔑视,以永远正确的说教敷衍学生等等现象,必须加以改变。对社会生活中价值冲突的正视是与开放的心态、宽容的精神相联系的,而对学生个体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的关注,即是与对个体成长的关注相联系的。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是与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缺乏主体性的、可以根据教育者的意志任意塑造的观点相联系的。这种观点,企图在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中教育学生,理由是学生缺乏免疫力,是为了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但问题是,如果学生缺乏判别是非的能力,难道不应该用教育来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吗,如果离开了社会问题和矛盾,总是接受那些“永远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很好地发展吗,回避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割断了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要知道,洞察力、判断力、鉴赏力——这些都是智慧能力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充满理智挑战的精神氛围中,只有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才能培养起来。上述做法可能导致这样一些消极后果:一是我们的教育造就的只是一些惟命是从、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造就有独立人格和自由个性的创造型人才;二是造就出阳奉阴违、言行不一、双重人格的伪君子;三是造就出什么都不信的道德虚无主义者。 实际上,回避社会问题和矛盾,无视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是与漠视教育的人性价值、过分重视教育的外在价值相联系的。而只重视教育目的上的外在 价值取向,那么受教育者就易沦为工具;没有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和弘扬受教育者的自主理性,使其批判精神、创新能力获得发展。应该由学生在课堂上处理有争议的价值问题,这些问题因其不确定性可激发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探讨问题的方式应当是讨论而非直接教授,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应允许各种观点的存在。如果我们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怀疑,而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却人为地设置禁区,那么,教育的统一性原则就将受到挑战。 世界大学教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大学只有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才能造就民主社会的建设者,才能成为知识创新的阵地。“美国高等学府运动的一贯倾向是,尽其最大的能力和知识使学府成为民主社会中的民主机构”[2]。德国的大学特别强调学术成就、 知识的创立和培养有学识的专业人员。“在十九世纪处于精神文明领导地位的德国大学制度,实质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即一个真正的高等教育机构首先应该是‘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的车间’。这种注重通过基本的调查研究而公正地追求真理的做法,一方面导致产生了真正的大学必须在经过某种审慎地确定的范围之内维护教授的自由和学习的自由。另一方面,这最终也导致了对每个高等学府应对各州提供的各种服务的重视。”[3] 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怎样培养人。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不难发现,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独特个性、多样性的尊重和提倡,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价值标准。 教育是人们寻求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且是通过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来实现的。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幸福和个人的自由都有着“独立的善”的价值,它不需要别的任何价值来证明。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个人自由是社会自由的条件,也不是因为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条件,个人自由、个人发展才有了价值,个人自由、个人发展其本身就是目的,有着自足的价值。更何况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离开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是不可理解和毫无意义的了。 在我们的教育中对自由探索的推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限制。而自由探索需要我们宽容不同意见,尊重个人表达其思想的权利。之所以有必要推崇自由探索,是因为如果存在对立意见自由交换的机会,我们就有通过商谈而达成共识的可能,就能拓展我们的视界;相互交换意见的过程往往与结果同样重要,在教育中甚至更为重要。因为真理更多的是一个过程,我们始终只是在真理的路途之中。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一 真正的大学应该是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最佳处所。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崇,能够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在这里所感受的一切能够把人带回到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 的生活中,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被崇高的信念所感召,所引领,使人们有准备去承受那些在社会共同生活中所必然带来的沮丧。 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的思考力是大学的灵魂。在这里充盈着一种有尊严的多样性——既有着对人类的核心价值虔诚的尊奉,也有着对于道义与良心的不懈的吁求,又保持着对任何教义和宣称的诘难和质疑;教师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经由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着的追问、从容的表达,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地培育人的精神,培植着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生成着洞幽察微的睿智和深刻。 为此,我们必须强调,教育须力图唤醒人们理性的自主,对问题不懈的质询与追问,而获得真理的澄明和内心的敞亮。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和辅佐学生建构真理的过程。在教育者那里,真理只是我们可能拥有的视界的融合。我们过于重视断言和肯定,却未必能够理解问题和怀疑的意义,更不愿像苏格拉底那样说:“我知我之不知。”其实,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而是让终极秘密永远作为不可思议者存在。这样,知识和真理就永远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在这里,没有强求一律和苛严的规训,建设性、创造性的冲突得到认可与欣赏。教师倡扬用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现和弘扬。当下的每一个场景都能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时间的“流”中,能够清晰地觉知到历史老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浸淫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因为,真理仅存在于对话当中,而对话中的真理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去得到不同阐释的叙事。 大学的静谧、安宁、优雅与古朴陶冶着人们闲适与安祥的心境,喧哗与骚动不属于大学,急功近利、追求时尚也不属于大学。因为只有在晶莹明澈、静谧安祥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幽闭的思绪,放飞囚禁的情愫。 在一流的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师生都不知不觉地发生着一种变化:它永远地改变一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环境,学习以及自我的关系;在这里,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朝着进一步向未知之境开掘迈进的阔大和开放。 只有在良好的大学氛围中,年轻人健康的成长、和谐的发展才有可能;而惟有良好的教育,能够为每一位公民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引领他获致足够的鉴赏力,去享受整个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富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品,使他有机会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人生。在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内在于大学校园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诗意的存在者”。他们之间的诘难问疑,他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唤醒着彼此心中的眷念与期待,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 情,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生活世界。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二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三: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纯净而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的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生命。阅读中你一次次受感动,又会在一次次感动之后更深切的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因为它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时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 柏拉图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 文章录入:王志南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四:闲适 别将生命之弦绷的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 闲适不是慵懒,不是无所事事的光阴虚掷。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与逼仄的心理空间。 急功近利时,不会有闲适;心存芥蒂时,不会有闲适;欲壑难填的人,不会有闲适;老谋深算的人,也不会有闲适。 闲适,在蓦然回首的追怀中,在悠然心会的禅意里。 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 留一份闲适给自己,聆听心灵的悸动和低语。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五:真诚的言说 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 教育之所以要呼唤诗意,还在于情感的苍白、才思的枯竭、内心的冷漠,都与唯理性的教育有关。 教育中呼唤诗意之所以可能,就因为诗是一切生命的永恒的超越性激情。这是每个心灵蕴藏的朴素的诗:它解释了人性渴望不朽的冲动,解释了人精神如渊海般的神秘与不可言说,解释了热那内心伸出对于永恒与无限的渴望。我们都向往一望无际的大漠,喜欢辽阔的草原,乐于亲近浩瀚的大海,反映我们希冀超越局限、走向永恒的内心冲动。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三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十八: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上期回放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5月17日郭晓明)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我的解释框架中,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恃征:学习者参与确切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带领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谓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王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情感体 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四、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一一受”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自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四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六:为教师而写作 在今天的华夏神州,有1400万教师,这也是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为他们而写作,是我今后治学为文的一个重要的追求。我有许多许多的朋友是教师,他们在不同的城市,教着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尽相同的境遇却有着共同的追求。我的著作和文章的读者,基本上也都是教师。 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可能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学校应该是语言的世界,文字的世界,书籍的世界,因而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理所当然的场所。教师理应是书生,他们理应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书生,不同于官员,不同于商贾,不同于匠人。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或 戏曲中,书生的形象总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秀外慧中。书生的举止言谈充满了书卷气,文质彬彬,谦恭有礼,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力行“居仁由义,体用已全”(《孟子》)。他们既没有太多的奢望以至为富不仁、唯利是图,也不会自我膨胀而盛气凌人、专横跋扈;既不轻率冒进,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伟人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气磅礴的诗句,更是一扫旧时书生过于文弱、有点迂腐的积弊,赋予书生英姿飒爽、伟岸挺拔的风姿。 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是文字赋予了读书人独特的气质。教师大多有着读书人的那份细腻和敏感,敏感于细节的真实。他们向往光明,他们相信美好,他们虔敬神圣。当你的写作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群体时,你关注问题的视角,你的叙事方式,你的语言的气息就会形成一种风格。当你将教师作为一个阅读群体来写作时,语言就可以是弥漫着、荡漾着书卷气的、文人气质的、人情味的。它散淡而又清新,它轻盈而又凝重,它稚拙而又老道,一如老师的立身行事。而风格即思想,这其中渗透着我的立场,你的主张、价值追求和精神旨趣,,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普通的义理,将为人处世的道义和良知融渗于日常的生活;在理想的光辉里触摸真相,在眺望的瞳孔中考量现实;把寻常的道理烹制成可口的美味佳肴,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点缀出诗意的灿烂。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沧海如何变桑田,人性始终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徘徊。为教师而写作,更多地彰显人性的光明,更多地倡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更多地关注人的成长那充满曲折和艰辛然而令人心动的历程。那炽热如夏阳、清丽如秋月的文字湿润心灵、滋养生命,使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职业变得温暖、温馨、温情脉脉,美丽动人。人类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教育因而永恒,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因此而永存。缘此,为教师而写作,这可能的读者就远远不止是1400万。为教师而写作,也就可以成为融入人类追求正义与光明、自由与解放的永恒的事业之中。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五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七:与经典为友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 媚俗的重要表现就是赶时髦。现在,人们动辄就用“根本变革”、“全新的理念”、“截然不同”来描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或举措。这多少都有些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甚至是耸人听闻。的确,社会在变,教育也在发展变化,但总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譬如,教育内容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增减,但历史和文学却是教育两大永恒的支柱,这两大支柱在“诗、书、礼、乐、易、春秋”中就已确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如果教育中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方法大概都很难奏效,不管它多么的“新”。 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用意当然不在于我们立论行文“言必称尧舜”或“言必称希腊”,而在于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我们的理论界也就可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而多一些智慧。我们的实践界,就可以少一些一哄而起的“培训班”、“研讨班”,而多一些扎扎实实的学习与钻研。因为这些古老的智慧不是疾风暴雨般地浇注就能心领神会的,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它需要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做到“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结合,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义。 既然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守经答变,返本开新”。所谓“守经答变”,即坚守、守护那些永恒的真理,古老的智慧,不变的“伦常”,并以此对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给予回应。如果不能“守经”,“答变”也就缺乏了根基,“守经”是为了“答变”。 既然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那么,任何改革都不能急于求成。这些古老的智慧理解起来都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转化为千千万万教师的信念和行为。这可不是三天五天,甚至是一年半载就能奏效的,它需要经年累月涵养、尝试、摸索、积累和深化。 对于我们来说,意识到教育的道理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使我们的言说和宣称更加审慎,也更加合乎实际,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现在人们普遍迷信所谓的“新”:“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于是对于“新”的言说充斥于我们生活的空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真价实的创新。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 有人总是琢磨着如何打着改革的旗号,挂着创新的招牌,谋求一点话语霸权,进而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尽可能捞起更多的好处,而不是真正地探索真理和服膺真理。这倒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和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相比,教育学术领域中的经典实在太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地坐下来,以古典的心情,以从容的气度,打磨经典。这是“与经典为友”的另一层含义。
本文档为【业务学习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