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举报
开通vip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第22卷第6期 2006年l2月 商丘师范学院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 Vo1.22NO.6 Dec,2006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王夕闻 (中共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张树侯是清末民初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 张氏有重 要建树.生前所着《书法真诠》与以往的书法理论着作相比,呈现出思想解放,认识 超前,思辨深刻, 见解独具,语言精练,立说严谨等特点. ...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第22卷第6期 2006年l2月 商丘师范学院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 Vo1.22NO.6 Dec,2006 张树侯与《书法真诠》 王夕闻 (中共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张树侯是清末民初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 张氏有重 要建树.生前所着《书法真诠》与以往的书法理论着作相比,呈现出思想解放,认识 超前,思辨深刻, 见解独具,语言精练,立说严谨等特点. 关键词:张树侯;《书法真诠》;书法思想 中图分类号:J29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6—015l一02 张树侯,名之屏,安徽寿县人,生于清同治5年(1886 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是民国时期在江淮一带享有盛 誉的书法大家.张氏不仅在诗,书,画,印多方面具有很高造 诣,而且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也有重要建树.生前所着《书法真 诠》分18章详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以五十年之考订,证 三千岁之源流,开后进之坦途,辟前人之怪论",阐精发微,指 归明晰,是民国时期一部重要的书学论着.笔者拟分两个方 面对张树侯的生平经历与书学思想进行介绍与评述. 一 ,生平经历 张树侯生于书香门弟,其父兄皆为秀才,张树侯从小受父 兄熏陶,喜爱诗文书画,25岁考中秀才,入读县学.后因父兄 相继去世,家境日衰,遂弃学回到乡下,在他的"南庄精舍"办 起了私塾,一边教书授徒,一边研习书画篆刻,并参于农事,挑 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1898年,光绪帝下诏变法维新,具有 进步思想的张树侯与州人孙毓筠(曾担任安徽省第一都督), 柏文蔚(辛亥革命元老)等创办"阅报学社"与"强立学社"(社 址均设在张树侯的私塾里),研究和传播新学,从事反清斗争. 同年冬,张树侯,柏文蔚等联络哥老会首领郭其昌,贾冥千等 在寿县组创"岳王会",以反满清.1904年,张树侯应柏文蔚 之邀率生徒20余人人安庆武备学堂.是年夏,张与郭其昌密 谋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准备不足而失败.郭其昌被绞死,张树 侯被两江总督周馥下令通缉,逃往杭州,匿迹韬光庵削发为 僧,化俗名"伊其康",法号"隐康".1905年,张树侯应芜湖皖 江公学(又名徽公学)李光炯之邀,还俗到该校主讲经学. 1906年,张树侯在芜湖结识同盟会骨干吴饧谷,不久即由吴 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张树侯偕皖江公学杨端甫,彭卓 甫走避东北,受聘为延吉陆军学校教习.因参于吉林的反清 活动,被清吏侦悉,遂越境逃至朝鲜清津.在清津,张树侯策 划陈其顺率手下两万中朝劳工举事,因款械不济而未果. 1909年,张树侯经香港回到上海,在沪上组织淮上军地下联 络处,是年与于右任初识于沪上.民国成立后,"自知非政治 材,退居乡里".1913的"袁氏叛国,淮上民军失败,凶焰方 张,修及无辜"-】J,张树侯被迫走避巴蜀.袁称帝失败,张复返 乡.1918年冬,张树侯应友人之邀,北上燕京,在北京女师大 任教,讲授经学与书法.1920年,张树侯返回故乡,潜心艺 事.1933年,张树侯为五烈士省葬事受邀到当时的安徽省会 安庆,"在省年余,求书者日夕盈门,有洛阳纸贵之势."-2J1934 年,张树侯年届七十,时在安庆的柏文蔚等人发布启示寄给国 内外友人,为张树侯做寿.陈独秀,林森,段祺瑞,汪精卫,孙 科,柏文蔚,于右任,翁文灏,齐白石等均寄有贺幅,各地寄至 的祝寿贺件近千件.1935年,张树侯在安庆南庄岭省葬委员 会内无疾而终."身后纸笔一束,清风两袖,老友柏文蔚,权道 涵等缅怀旧谊,为之集资公葬于安庆城西烈士祠内"3J. 二,书法思想 《书法真诠》是张树侯晚年结合一生的学书体会,经过近 20年的撰写,增改与修正,于1932年秋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正 式印刷发行.关于该书的写作过程,按张氏在该着自叙中的 记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民国三四年(1914 年)客英山,日与山人尹介甫谈书法,介甫命笔之书,久而成 帙,谓之说字".此乃该书的初稿,属"兴到即谈,逐事录写,毫 无伦次"的论书笔记.其后,民国八九年间,先生应聘到北京 女师大任教,"多有学子相从问字,又乞余编讲义,乃取说字分 类诠次以授之,用示后进之途,且正前人之误."此乃该书写作 的第二阶段,对初稿进行了分类整理,作了增补与修改,并有 了着书立说的初步意向.再其后是民国10年到民国21年, "归里后,检阅旧稿,觉其中之漏略仍复不少,遂重加增订,共 成十八章."可见,该书从最初的论书笔记到后来成为具有系 统性的书论专着,中间经历了近20年的撰写,修改与增订. 由于该着经过充分思考,反复修改,故此着在论说的系统性, 思辨的深刻性及语言的精炼,准确性方面皆有其特殊之处. 归纳起来,该着与既往的书论着述相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思想解放,认识超前 民国时期的书家大抵可分为守旧派与维新派两类,守旧 收稿日期:2006—03—08 作者简介:王夕闻(1978一),男,河南项城人,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152商丘师范学院2006矩 派书家啦解传统,执着旧学,在创作上以因循守旧为特征;维 新派书家同样重视传统,但不隔离传统,能顺应时代的变化, 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在创作上以传统为基点锐意创新,既守 "法"又不囿于"法",这部分书家在尚势出新的民国书家群体 中占据主流地位.张树侯堪称民国时期维新派书家的典范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张亲自参与了辛亥革命,反袁斗争,五四运动,是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先驱与闯将,他的维新思想与革命精神同样渗入 了他的书法创作与书论研究.在《书法真诠》中,张树侯对古 代书论中一些陈陈相因的说教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从自己 多年的习书实践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许多具有解放意义的书学观点.与 张同时的名书家谢芸皋在细读了《书法真诠》一书后,称赞此 书是"断代为史之作",称着者张树侯先生为"中国近半世纪以 来书家解放之大师"j.谢先生的这段评价并非溢美之辞,在 《书法真诠》的各个章节中,张树侯都能以一种不循旧说的眼 光探讨书艺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参考》章中,张树侯针对书 法学习的"博"与"专"问题发表了与世俗不同的见解:"世俗之 教人者,既恐学子摹习太杂,又恐学子见异思迁,殊不知果能 兼收众长,即亦何妨于杂,果能相观而善,即也何病于迁.知 识期于增进,学术贵能变化,画地自限,不其愚乎?"此种议论 对多年来学书以专为能的思维定势给予了正面的质疑,对解 放思想,探讨新的学书方法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意见.又如在 《分行》章中,张树侯指出:"观字之际,一幅之字,须合全幅观 之,一行之字,须合通行观之;即观个字,亦需纵览其全体,若 毛疵褒贬于一笔一划之间,是无知之徒也.夫一幅数行,或左 右顾盼以相辅助,一行数字,必上下相承以成章法,安得分裂 拆碎逐字品评也."这里张树侯从行间处理角度出发提出鉴赏 品评书法应重视整体效果,这种眼光与认识无疑具有一种宏 观,超前的理性认识. 2.思辨深刻,见解独具 《书法真诠》全书虽然只有30000余字,但论及书法的各 个方面,其美学,史学,书学三者并蓄,内涵包容量极大.在许 多问题上张树侯都能用一种史学与辩证的眼光观察认识问 题,重视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不乏精深之语.在该书 《绪言》部分,张树侯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对书法的本质问题,书 与画的区别,书法与"时尚"的关系,书家的个性化创造,以及 书法的学习与师承等问题都作了阐精发微的论述,提出了精 辟的见解.如关于书法与"时尚"的关系及书家个性化创造问 题是当今书论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张树侯在《绪言》中用了 不到三百字的篇幅将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的问题进 行了区分与阐述.在论及书法的时代特征时,张氏指出:"从 来人情之常,率多范围于时势,即书法亦莫能外焉.商屡播 迁,金文龟甲,迥然殊科;周重尊王,彝器所传,大都不远,秦以 法治,小篆所遗,严整无似;汉法宽大,石刻所见,张弛任情;晋 尚清淡,风韵独绝;唐始统一,概归齐整;有宋以降,政尚因循, 书崇殿体,沿及满清,六七百年用作干禄之具,更无兴会可言 矣."这里,张氏用不到两百字的语言论述了书法艺术自商周 以来随时势而变迁的客观规律,既分析各时代的书风特征,又 指出社会历史环境对书艺发展具有的制约与影响,这种言之 有物的论述足以破除人们内心的一切疑问,使人们对书法与 "时尚"之间的因缘关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对书家的个性化 创作问题张树侯在《书法真诠》中也有深刻的论述:"顾涵蓄既 久,势必横溢,亦多有豪杰之士,具迈往不屑之气,不甘俯同群 辟,各逞其特色焉.以故同一唐也,而颜,许,颠,素攸殊,同一 宋也,而苏,黄,米,蔡迥别,他如明之严嵩,张瑞图,王铎,清之 刘之治,薛鸿,邓石如,陈鸿寿等,固皆各出杼机,自成馨逸,是 皆天机所流露,初不囿于时会者也."这里,张树侯以一种辩证 的眼光明确地提出书风的发展既有随时尚而变迁的总趋向, 同时书家的个性化创作又不完全受时尚所囿,可以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通过前后不到三百字的举例引证,将书法创作中 "时尚"与"个性化创作"这一辩证统一问题给予了清晰明确的 论述.尤其张氏在《书法真诠》中专列《养气》一章,谈书家的 修养与艺术创作的内在关联,可以说触及书艺创作的深层内 涵,张氏指出:"故作字者,或诗书礼乐,养其朴茂之美;或江山 风月,养其妙远之怀;或金石图籍,发思古之幽情;或花鸟禽 鱼,养天机之清妙.果其胸有千秋,自尔森罗万象.凡精神之 所蕴,皆毫翰之攸关者也."这里,张树侯提出:"凡精神之所 蕴,皆毫翰之攸关"的命题,将书艺创作的特殊性给予了深层 的揭示,这种宏大的眼光与深邃的见解与古人一些语焉不详 的含糊论述相比有了明显的逼进与深入,它反映出张树侯对 书学理论研究精审,思辨十分深刻. 3.语言精炼,立说严谨 《书法真诠》在写作上以古文与白话文相互掺用,语言表 述极为精炼.如在《运笔》章中,张氏写道:"作字须力透纸背, 乃能凌空;确有准绳,乃能放纵.譬之处事,必也洞明物理,乃 能超然洒脱."这里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也没有让人嫌烦的 生拉硬扯,它用极精炼,极朴素的语言揭示极深刻,极内在的 义理,虽然话语不多,而论说透彻显明.读张树侯《书法真 诠》,人们感觉不出它是一篇谈论艰深书理的书论着述,相反, 感到它像一篇极优美,极生动的文艺散文,既严密,又活泼;既 深沉,又华丽.张氏在论述书艺的各类问题时,语言力求简洁 明快,对那种着述中故弄玄虚,因文生义,矫饰虚浮的八股习 气彻底摒弃.张氏在该书的《运笔》章中有"源之清者流不 浊","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的议论,以此考察张氏此着,可 以看张树侯在撰写是着时,充分注意了语言的清新明快与论 述的深入浅出.统览全书,该着在写作体例,思维方式以及语 言表述各个方面都有一种严密精炼的特征.可以认为《书法 真诠》是民国时期一部不可多得的论书杰作.如果将张树侯 在创作层面上取得的成就也考虑进去,那么该着在民国书史 中的地位是值得充分重视与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张树侯.自撰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寿县名宿张树树先生逝世[J].学风,第5卷,第1期. [3]安徽文史资料:第五辑[z].合肥:安徽古籍出版社,1983. [4]书法真诠: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
本文档为【张树侯与《书法真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3-04
浏览量: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