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

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

举报
开通vip

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 第一章总则 背景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为实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北京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北京中心城协调发展的密云新城,新城规划综合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新城总体发展、...

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
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 第一章总则 背景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为实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北京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北京中心城协调发展的密云新城,新城规划综合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新城总体发展、城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分区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究、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等方面内容。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保障密云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密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舒适宜居、节约高效、社会和谐的生态新城。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 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切实解决好交通、教育、医疗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2)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落实节水、节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全面展现和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4)建立健全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构筑高效、便捷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5)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和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发展建设的和谐有序。 规划目标 总目标: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密云新城的城市定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密云未来 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密云建设成为环境 优美、舒适宜居、节约高效、社会和谐的生态新城。 具体目标: (1)充分发挥首都水源地的优势,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2)优化县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重新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条件 (1)京津冀发达的区域经济实力与日益密切的区域合作,为密云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都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为密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2)密云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 (3)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密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4)建设用地紧张,新城缺乏强大腹地的支持,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5)未来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行也将成为密云潜在的政策优势。 规划编制重点 (1)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年—2020年)》,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 新思路、北规委的要求和密云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新目标,优化、整合、 提升新城规划的编制内容。 (2)以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作为新城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加强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内容,县域范围内重点解决好水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突出新城功能定位、增加规划向分区和管理层面落实的内容,制定分区引导、城市设计、新城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规划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年—2020年)》 《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2000年) 《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密云县人民政府) 国家有关部委和北京市有关文件 强制性内容 以下文本条文中刷为黑体部分作为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密云县行政辖区,包括1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地区办事处(檀营乡),总面积为2229.45平方公里。新城规划用地的范围包括:檀营乡、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的全部行政范围,穆家峪镇处于京承铁路以南的地区。控制范围总面积为136.0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发展的总体目标 创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富裕安康的宜居、节约、和谐的国家级生态县。 经济发展目标 (1)密云县GDP的增长目标:2010年GDP为140亿元,2020年GDP为363亿元。 (2)产业发展目标 分为两个阶段,2005,2010年和2011,2020年 ?第一阶段(2005,2010年)发展目标 以培育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壮大支柱产业规模为核心,到2010年,密云基本形成以“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 “休闲旅游业”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主要企业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导和优势产业的地 位突现。 ?第二阶段(2011,2020年)发展目标 2011,2020年为密云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阶段。中心任务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促进密云产业的全面升级,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建立起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增长模式。 区域发展战略 (1)生态环境优先战略 修复地带性森林植被,提高山区生态屏障中的森林质量和植被覆盖率,继续开展小流域治理,严格保护水库流域湿地,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地区生物的多样性;整治水土污染源,严格控制有污染企业的引进;有计划地引导水源保护区内的人口外迁;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与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生产方式。 (2)区域协调整合战略 在京津冀层面,重点加强对周边兴隆、丰宁和滦平三县的辐射带动,加强与上述地区在农产品加工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在北京市域层面,重点抓住北京国际化与郊区化进程加快的机遇,立足密云的生态环境优势和高新技产业基础,有计划地吸纳北京向外扩散的功能,大力发展会议培训、休闲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 在东部发展带层面,密云一方面要加强与顺义、平谷、怀柔、通州等区县在基础设施、旅游业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平谷、怀柔这两个与密云发展条件相似区县的分工,培育自身的特色产业。 (3)产业优化升级战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组建生态农业网络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的基地化、园区化和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建设以绿色食品为中心的“首都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落实“引进强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清洁型工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面向中心城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商业、餐饮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相衔接的休闲旅游和会议培训基地。 (4)空间高效集约战略 加强产业的空间集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三产业向中心城镇、开发区、工业园集聚,加强各镇产业布局的空间协调,防止产业发展造成的结构性土地浪费。 (5)基础设施完善战略 在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各镇镇区,规划期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库南平原经济发展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县域职能定位 密云是北京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屏障;北京市国际交往、休闲旅游与会议培训基地之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生态农业等产业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 发展目标 强化水源保护 发展绿色休闲产业 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第三章城乡统筹发展 总体发展策略 发展与保护协调共生,以发展促保护,以环境促发展。 分区发展策略 密云县域划分为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 (1)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 包括库北9个镇,总面积1568.88平方公里,现状人口14.78万人。 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城镇和村庄建设,为北京和密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与依托。 (2)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 包括库南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地区办事处(檀营乡),总面积660.57平方公里,现状人口30.98万人。 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它肩负着密云山区城市化的重任,是密云未来发展的主要基地,应大力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生态友好型产业,积极开发休闲旅游、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 分区管制 密云县域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城镇协调发展区三类区域。 (1)禁止建设区 范围为《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划定的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区内严禁任何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 (2)限制建设区 范围为密云水库的二级、三级保护区和东南部山区,包括太师屯、石城、冯家峪、不老屯、高岭、古北口、北庄、新城子、东邵渠、大城 子等建制镇及巨各庄的部分山区。此区应适当控制人口和产业的发展规模;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以及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级、三级保护区内部的建制镇禁止建设对水质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严禁向水库汇水面排放污水及处理过的尾水,产业发展要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禁止发展污染型、耗水型工业,适当加强产业的集聚发展;旅游项目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为保护水源,严禁随意排放、堆放不经处理的各种废弃物、生活垃圾;山 区要严格管理,禁止破坏山体、植被。 (3)城镇协调发展区 其范围主要是指水库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密云镇、檀营、十里堡、河南寨、西田各庄、穆家峪、溪翁庄和巨各庄的平原部分,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地区。本区是密云县的经济发展集聚区,但部分处于北京市地下水水源补给区,开发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地下水保护要求。 铁路 (1)京承快速铁路通道:包括规划的京承快速铁路和现状京承铁路,规划为4线铁路,线位按现状京承铁路预留。 (2)京通铁路通道:规划为双线铁路,按现状线位控制铁路通道。 (3)北京市铁路外环线:自怀北至三河方向沿密云与怀柔的分界线附近,规划预留北京市铁路外环线线路用地。 (4)铁路专用线:规划取消铁16局专用线,保留油库、铁矿及密云水库铁路专用线。 (5)铁路场站:规划保留京承铁路和京通铁路的现状场站。密云新城铁路客运主要利用密云站,铁路货运主要利用小大唐庄站。 公路 公路网分为国道、市道、县道和乡道四个等级,规划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太师屯为库北枢纽、以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承路为主干线、以环库路为衔接的路网格局。 各等级公路的用地控制范围为:高速公路80,100米,一级公路60,80米,二级公路40,60米,三级公路30,40米,四级公路30米。 (1)国道 规划国道有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承路(G101)两条。 规划京承路在新城段过境车辆改在城区西北部、沿京承铁路南侧道路绕行,远景建议在铁路北侧布置线位。 (2)市道 规划市道有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东南部过境通道和密兴路共3条。 市道规划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3)县道 规划县道共36条,其中由现状县、乡道改(扩)建形成的有31条:分别是琉辛路、密关路、松曹路、水库南线、密平路、密西路、后太路、北清路、河东路、西火路、黄下路、旧密古路、高上路、后半路、穆九路、左堤路、长司路、马北路、单平路、荆平路、司水路、木邵路、 水(堡子)对(家河)路、番(字牌)南(台子)路、道(边)吉(家营)路、新(城子)坡(头)路、小(口)二(郎庙)路、曹(家路)花(园)路、久(远庄)黄(土窝)路、辛(安庄)沙(厂)路、河(北庄)西(沙地)路;在县域西南部平原地区规划新建5条,分别是和城西路、西统路、密(云)新(峰)路、密(云)怀(柔)路和穆(家峪) 巨(各庄)路。 县道技术等级原则上采用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个别山区路段可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4)乡道 乡道主要是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造,提高道路等级。 乡道技术等级原则上采用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个别山区路段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水资源利用 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及生态用水以地面水为主,地下水为辅,村镇生产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规划新城与西田各庄镇统一由密云县自来水公司供水。 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发展 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内各镇区除太师屯镇以外均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太师屯镇、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各镇区以及新城采用雨污分流制。 (2)规划县域内新建污水处理厂13座: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古北口镇、石城镇、冯家峪镇、不老屯镇、高岭镇、新城子镇、北庄镇、大城子镇、东邵渠镇采用一体化净水器处理后经湿地净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各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穆家峪和巨各庄镇合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深度均为常规二级;密云新城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深度为三级深度处理。 在位于潮白河口的现状新城污水处理厂内建设4.5万吨/日的再生水处理设施;改建太师屯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为强化二级生物处理。 电力工程 220千伏变电站:新建220千伏密云站; 11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大石岭站、110千伏太师屯站、110千伏巨各庄站,对110千伏太子务站、110千伏高岭站、110千伏冯家峪站进行扩容,对西智35千伏站进行升压改造。 燃气工程 (1)规划密云新城、穆家峪、巨各庄、西田各庄和溪翁庄各镇的主要民用及工业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其它建制镇以液化石油气为主。 (2)天然气气源由北京天然气大管网引入。 电信工程 (1)太师屯端局容量扩建为7万门;新建溪翁庄端局,容量为7万门,局间线路全部采用光纤连接,保留现状端局。 (2)县域3个重点镇和3个特色镇建设邮政支局。 防洪工程 潮河、白河及潮白河城区段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潮河、白河水库坝下至新城段规划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山区建制镇山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县域内其它河段为10年一遇标准;远期将沙厂水库和半城子水库设计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环卫工程 (1)规划全县新建三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分别是密云新城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河南寨镇南部的山谷内;高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高岭镇上甸子村的山沟里;西田各庄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西田各庄北部的山沟里。 (2)规划建设古北口、高岭、新城子、太师屯、北庄、大城子、巨各庄、穆家峪、东邵渠、西田各庄、溪翁庄、石城、冯家峪、不老屯14座垃圾中转站;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利用密闭循环收集车定期清运垃圾。 资源与生态保护策略 (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为密云水库水源地一、二、三级保护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云蒙山、资源型矿藏、潮河和白河蓄滞洪区、基本农田。 (2)城市空间向南部浅山地带拓展时,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协调规划用地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留生态结构性绿地,在新城建设时要保证足够的生态用地,确定合理的生态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为动植物的迁徙留出通道。 (4)加强地下水补给区污染防治的强制性条文制定。 村庄整合 (1)村庄搬迁整合 在继续推行补偿移民的基础上,加强产业移民、就业移民、教育移民的措施实施,最终达到禁建区内无人居住的目标。积极引导二、三级水源保护区内靠近中心城镇的村庄纳入城镇化,统一规划安排,大力整合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其它村庄要引导集约化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屋安全状况。 (2)中心村的选择 选择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充足、建设限制条件少,对周围村庄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村庄为中心村。发展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3)村庄建设原则 县域内保留村庄,应体现生态、自然的特点。建设过程中,不得破坏山体、植被;不得占用耕地、良田;尽可能多地保持地面的透水能力。贯彻“节水、节地、节能、治污”的原则。 第四章城镇结构与空间总体布局 县域空间结构 形成“一库一城三区”的县域空间结构 一库即以密云水库为中心的水源生态保护核心区 一城即密云新城及周边城镇建设区 三区即西部生态旅游区、东北部人文自然旅游区和东南部绿色产业发展区 县域人口规模 2020年全县人口63万人,其中新城人口35万人,其它镇总人口28万人。 人口引导 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逐步向水库下游(库南)城镇产业发展区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规划期末,库北人口将由现状的14.78万人减少到9.3万人,库南人口由现状的30.98万人增加到53.7万人 教育移民: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密云县人口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劳动力非 农就业技能,加快农业人口转移。 产业移民;发展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产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产业 移民目标。 政策移民:泥石流易发区险村险户搬迁,水库一级保护区原住民迁移。 人口分布 (1)新城:最大限度的发挥增长点的作用,吸引更多人口向新城集聚。 (2)重点镇和特色镇:人口将在近期或中远期有一定增量。 (3)一般镇:吸引周边农村居民点人口集聚,集约使用土地。 人口素质与就业 (1)建立健全密云县人口素质培养体系 鼓励发展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 完善现有企业职工培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农民就业提供服务平台。 (2)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及会议培训服务业。 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低成本就业环境。 通过促进乡镇企业产业优化和升级,不断拓展就业新领域。 充分利用密云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的现代产业。 (3)促进就业结构的顺利转换,提高密云人口素质 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保证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密云的高效发展。 积极创造吸引外来人口、留住人才的环境,主要是创造新城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其次是完善对外来人口管理的体制,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城镇等级结构 城镇等级按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四级设定。 中心城市即密云新城(含密云镇、檀营乡、河南寨镇、十里堡),人口规模35万人; 重点镇3个,包括:溪翁庄、太师屯、西田各庄。 特色镇3个,包括:古北口、巨各庄、穆家峪。 一般镇8个,包括冯家峪、石城、北庄、不老屯、新城子、东邵渠、大城子、高岭。 县域各镇主要职能 太师屯镇:库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密云东线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城镇人口29000人。 西田各庄:密云重要的工业与旅游服务重点城镇。规划城镇人口58000人。 溪翁庄镇:水源保护、旅游服务重点城镇。规划城镇人口30000人。 巨各庄镇:工业、都市型农业、教育产业与密云东线旅游服务基地,县域东南部的中心城镇。规划城镇人口40000人。 穆家峪镇:旅游服务、生态休闲、居住重点镇,新城重要的职能疏解地。规划城镇人口24000人。 古北口镇:北京远郊区的历史人文休闲旅游区与旅游服务基地,京冀边境贸易重镇,密云北部的中心镇。规划城镇人口5000人。 东邵渠镇:生态旅游、工业、都市农业为主的城镇。规划城镇人口2000人。 大城子镇: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与服务基地。规划城镇人口1000人。 北庄镇:生物制药、休闲旅游服务与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规划城镇人口1000人。 新城子镇:密云北部休闲旅游基地与农副产品集散地。规划城镇人口3000人。 高岭镇: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规划城镇人口2000人。 不老屯镇:水源保护、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城镇。规划城镇人口1000人。 冯家峪镇:水源保护、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城镇。。规划城镇人口1000人。 石城镇:水源保护与休闲旅游基地。规划城镇人口3000人。 第五章新城主要职能、发展目标与策略 主要职能 北京市生态科技新城,休闲旅游与会议培训基地;密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发展目标 (1)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的宜居新城。 (2)环境优美、山水景观独特的生态新城。 (3)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科技新城。 空间发展策略 (1)以生态新城为总体目标,从宏观至微观予以落实。 (2)挖掘文化、景观内涵,打造新城特色。新城结构围绕山、水进行组织,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沿河绿带与周边山地农田联通,构筑绿化生态体系,制定生态新城建设标准。 (3)突出对全县域的辐射功能和核心带动作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高水准的城市中心区,形成城市级的金融、商贸、文化中心。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潮河、白河与潮白河沿岸度假、休闲产业带的建设,落实休闲旅游与会议培训用地空间。 (5)创建绿色交通体系。 第六章新城规模 人口规模 2020年密云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35万人。 用地规模 2020年密云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向南、向西发展,预留铁路以西的城市发展空间,以利于城市的集约发展和塑造山、水、城相融的景观环境。 用地控制引导 结合密云县现状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将密云水库以南的平原地区划分为八个功能分区。 (1)生态通道保护区:沿潮河、白河、潮白河、京密引水渠两侧,京承铁路以西主要地下水采集区,龚庄子和立新庄之间,大石岭和东白岩之间,冶山塔和山口庄之间约200米,2000米宽的控制区域。 控制建设要求:此区内严禁新增成片建设用地,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地貌,增加植物配置,提高绿化覆盖率。 (2)新城集中建设区:京承铁路以南,潮河总干渠以北,城西路以东围合的地区。 控制建设要求:围绕现状新城及其周边集约发展,是密云最主要的城市建设区。保持适当的建设密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要为城市向南拓展预留足够的通道。 (3)会议、休闲旅游区:新城周边,白河两侧,冶山、南山近山地区。 控制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密度,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持南山、冶山的自然生态,处理好建设区与自然山体的关系。 (4)产业发展区:云西组团用地。 控制建设要求:配建少量的职工宿舍,单身公寓和相配套的商业、娱乐、文化、教育、管理设施,以工业用地为主。注重做好污水及生产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 (5)城镇发展区:溪翁庄、西田各庄、穆家峪、巨各庄现状镇区及周边用地。 控制建设要求:作为未来新增区域职能的预备发展空间,以承担起北京市及密云县的专业职能,注重培育各镇特色和环境塑造。 (6)新城远景发展区:新城用地以西,城西路以东地区。 控制建设要求:作为生态预留地,提前做好控制,严格限制零星建设,以免增加未来城市向西拓展的建设成本和工作难度。 (7)低密度田园风光旅游区:城区外缘、靠近景区、环境良好、生态敏感的三块用地。 控制建设要求:以乡村田园建筑为主,结合村庄改造、景区配套服务设施要求,建设少量旅游配套设施,总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得超过总用地的百分之五。 (8)农业生产区:新城及产业发展区以西、穆家峪和巨各庄以东的平原用地。 控制建设要求: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为主,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突出农副产品绿色、无污染的特色,生产过程生态、节约、环保。 第七章新城空间布局与分区指引 空间结构 新城总体布局为“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城市格局。 “一心”是指潮河与白河汇合口处形成的生态绿心和城市中心; “两带”是指潮河、白河两条滨水绿化带及沿河布置的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带; “三片区”是以潮河、白河和潮白河为界划分为东、南、西三个片区。 功能布局 (1)公共服务中心 按区域级、新城级、社区级三级设置。 区域级:布置在潮白河沿岸以及环境优美的近山地区。承担北京市休闲旅游与会议培训基地的区域服务职能。 新城级:城市中心集中布置在鼓楼南大街及南延段两侧。沿潮河北岸集中布置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密云市民服务。 社区级:布置8个社区级服务中心,分别为:东部片区的长城环岛服务中心、站前服务中心、檀营服务中心,西部片区的大唐庄服务中心、李各庄服务中心、十里堡服务中心,南部片区的宁村服务中心、河南寨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 (2)居住用地 划分为8个居住区,东部片区3个,西部片区3个,南部片区2个。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在新城的南北浅山地带适当安排一类居住用地。 (3)工业、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集中布置在规划建成区的西南侧,开发区三期的现状工业用地逐步进行置换,改造为生活用地,以改善城区环境和提高滨水空间的利用效率。 土地与交通的整合 (1)土地开发建设要与交通设施建设密切协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纽带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模式。 (2)尽快制定严格的交通影响性评估程序,对于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块应进行各方面的交通影响评估,妥善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影响问题。 (3)在轨道交通线路经过地区必须预留实施条件,并在站点周围预留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的接驳用地。 (4)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用地功能及布局应进行优化,并考虑轨道交通设施用地(包括车站用地、车辆段用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5)建立对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附近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 (6)新建大型居住区,按每万人2000,3000平方米配备公交首末站用地。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构筑“一环、一心、两带、多点”的网络状绿化结构。规划期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在新区建设中,各开发用地内绿地率不能低于40%,旧城改造绿地率不能低于30%。 一环:以城区东南北三面山体为生态屏障,形成绿色大环围绕新城的生态新格局,使整个城市建造在绿色背景之中。 一心:潮河与白河汇合口处形成新城的生态绿心。在新城中心区以西结合潮河绿化,规划密云新城的中心公园。 两带:结合白河、潮河和潮白河两岸绿化,规划两条游憩绿化带。 多点:在网络状绿化的节点上,分布多个大、中、小型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绿化广场,共同构成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市民与绿地之间的可达性。 分区指引目标与内容 (1)分区指引是为了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调整以及规划建设管理,落实新城总体发展的各项内容。 (2)分区指引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各分区的主导功能、人口规模,对各片区建设强度、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以及风貌特色进行控制引导。 分区指引 分区1: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改造。 分区2:面积3.24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新城西部门户地区,以居住为主,建设环境优美的中、低密度居住区。 分区3: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以环境改造带动北部火车站地区发展,逐步引导城郊农村居民点改造。 分区4: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农村居民点改造地区,以绿化带为轴线,以冶山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居住区。 分区5: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以行政、居住、传统商业为主的老城中心区。 分区6:面积3.21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左右。一类工业为主的都市工业区。 分区7: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逐步进行农村居民点改造,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区。 分区8: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左右。以滨河公园、体育文化中心与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为主,辅以低密度居住区的地区。 分区9: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新城未来的商业中心,以商务功能为核心,兼顾商贸功能。 分区10: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以中密度居住为主的居住区,引导长城环岛服务中心的建设。 分区11:面积4.39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潮河南岸城市服务中心,以优美的山前风光为特色,建设中低密度居住区 分区12: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新城重要的旅游、度假、会议服务基地,兼有低密度居住的片区。 分区13: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0.5万人左右。以冶山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与低密度居住区。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就业 产业发展战略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密云产业定位为指导,立足密云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服装加工业及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不断强化教育、会议、培训、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以项目为载体,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化、 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有机融合。 产业发展格局 构筑一区(开发区)、两带(白河休闲产业带和潮河科技产业带)的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三大产业体系——即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侧重清洁生产和废料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生产体系以及注重废弃物处理、循环利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产业 (1)发展重点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林果业的比重;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北京市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发展布局 北部山区:林果业; 南部平原:都市型观光农业。 第二产业 (1)发展重点 绿色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服装加工、节能环保型建筑建材 (2)发展布局 开发区增量发展,农民就业基地存量发展,加大工业布局的集中度。将现有开发区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密云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将太师屯就业基地做精,逐步形成以开发区为主体,国家级小城镇——太师屯为辅的产业布局体系。 第三产业 (1)发展重点 休闲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业、教育和培训业、商务会展业 (2)发展布局 休闲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业:依托一个中心,开发三条带 “一个中心”,即以新城为中心展开,做强中心城区,带动周边。搞好文化、娱乐、购物、吃住行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既是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又是游客进出密云的旅游中转站。 “三带”,即西部自然生态旅游带、东部休闲及历史文化产业带、南部休闲体育、休闲娱乐带。 教育和培训业:在巨各庄镇积极建设高教园区,建立教育培训基地。 商务会展业:在潮河、白河、潮白河沿岸以及环境优美的近山地区,以生态促会议,以会议促旅游,以旅游兴三产,打造未来北京重要商务会议中心。 产业引导措施 (1)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协调村镇工业和开发区的关系,使开发区和乡镇经济都得到健康发展; (2)加快人才培育,加强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培训机制,为密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开发区应按专业化园区规划,扶持一批优强企业,创建密云品牌,促进产业集聚; (4)强化对外宣传,加快旅游资源的配套和整合,发展第三产业; (5)制定支持产业集中在水库以南发展的政策,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6)招商引资应根据产业链需求进行。 就业 (1)以增加就业量、提高就业稳定性来确定主导产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新城居民多种渠道就业,鼓励发展中小型服务企业,鼓励灵活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 (2)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改变就业结构。 (3)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从事社区服务、个体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职业技能;尽量做到当地就业,引导他们在新城及周边新镇实现稳定就业。 第九章住宅与社区 居住空间分布 社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全面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各类居住用地采取相对集中成片开发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居住用地内不得安排工业项目,对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的工业项目逐步搬迁或改造。 居住用地划分为三个片区,即白河东部居住片区、潮河以南的南部生态居住片区和白河以西的西部居住片区。居住用地在三个片区中分为8个居住区,东部片区3个,西部片区3个,南部片区2个。 住宅类型 坚持普通商品住房的主体地位,新城内以多层住宅为主,高层住宅为辅,只在新城南北浅山地带安排少量低密度住宅。 社区建设 加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居民生活的三级单元:基础社区(社区居委会,3000-10000人)、功能社区(4-6个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社区(10万人),把基层政府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治安等各项内容统一到社区建设中来。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建,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社区配套设施 (1)各片区新建部分的居住用地按居住区和居住小区方式建设,并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规定配置相应的中学、 小学、幼儿园、社区医疗、公共绿地、体育设施、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 设施。 (2)居住区内绿地率不低于40%,合理安排道路、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住宅建设2020年达到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以上,并满足现代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城中村改造 (1)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新城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改善城市面貌,解决城中村的居住环境、治安、社会保障等问题。 (2)对部分具备开发条件的城中村居住用地实行土地一级开发;对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城中村居住用地,要控制现状,制止旧村违法建设的蔓延,做好确权工作。 第十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行政办公 (1)新城的政府办公用地保持不变。 (2)在长城环岛东南侧现状办公用地的基础上扩建,形成集中的长城环岛行政办公区。 (3)在新城各社区结合商业中心布置相应的办公用地。 科技 (1)以知识和技术转移为目标,构筑网络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2)以工业开发区、孵化基地为载体,建立服务功能完备的科技创业体系。 (3)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技术创新体系。 (4)结合密云现状开发区,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北京高校产业基地、北京绿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软件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5)建设密云新城科技馆,结合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设立科普活动室,设立科普宣传专栏。 文化事业 (1)新城级公益文化设施按0.6—0.7平方米/人的标准配置,具体包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新华书店等。 (2)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和文化广场(含露天电影院)。 (3)每乡镇建设一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每个行政村、中心村设置一座村文化室。 (4)在现状密云图书馆东侧建设密云新城少儿图书馆,藏书面积应达到2000平方米。 (5)在城市新中心区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多厅影院。 (6)结合居住区建设,设置8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站),每处占地面积3000-3500平方米。 (7)完善新城现有的13处文化广场,结合居住区中心和公共绿地新建25处文化广场(每万人一处),每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8)改造完善新城14个乡镇文化中心,提高其文化设施硬件水平。 文物保护 (1)对现存文物和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有针对性地划定各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提出分级保护要求。 (2)保护并利用城区内的历史文保单位大成殿、大公主府,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形成城市历史风貌区。新城北部的冶山塔除满足文物保护以外,同时作为城市重要标志物予以视线控制和保护。 教育 (1)坚持城乡统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设施和师资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和辐射范围,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2)新城设高中4所,初中9所,小学18所。 (3)按高标准完善现有职业高中、聋哑学校、成教中心和电视大学。 (4)结合社区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学校。 (5)在密云新城东部的巨各庄镇的焦家坞村北、潮河以南建设高教园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医疗 (1)以新城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乡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新城综合医疗卫生设施按4床/千人的标准配置,用地面积按120平方米/床计。新城布置综合医院3所,包括密云县医院、城西医院、城东医院。密云县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医院。专科医疗机构3所,包括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保健院、县中医医院。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对于地域较大、人口过多的街道可按3—5万人口设置一个中心,密云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期共设置8个。 (4)新城综合医疗机构扩建项目: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密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密云县医院外科综合楼、传染病楼。新建精神卫生保健院、密云卫生监督所和输血站。 (5)完善提高密云新城以外14个乡镇卫生院以及240家村卫生室。 体育 (1)新城公共体育设施按0.6平方米/人的标准配置。建设内容执行《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建设新城综合体育中心,主要设施包括:3万人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射击场馆,总占地40公顷。 (3)社区体育设施按《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配置,建设5处社区体育场地,占地2-3公顷/处。 (4)各中心镇建设1个小型体育场(可与文化公园合并建设),面积为1~2公顷,各镇均建设1个灯光球场(可结合露天电影院建设),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 (1)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引导社会慈善事业和民间力量投入的原则,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各类各级社会福利设施和救助设施。 (2)新城结合社区规划设立8座养老院,各乡镇各设立1处社会福利中心。 (3)新城设置一座儿童福利院,床位100张,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4)全县设立1个救助管理站。 (5)新城设立4处残疾人康复所。所有市政道路、公共场所必需按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设计建设。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目标与原则 (1)全县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县为战略目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保障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 (2)新城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遵循保护环境、涵养水源的原则;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遵循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原则。 生态网络 (1)生态廊道 规划在京承铁路以西设置宽1200米的绿色生态廊道,龚庄子和立新庄之间、大石岭和东白岩之间生态廊道宽度按2000米控制,为动物迁移和植物种子传播提供有效的通道,使城市内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相互联系,成为整体。 京密引水渠的两侧绿带宽度各为100米;潮河两侧绿带宽度按各200米控制,现状200米内的建设用地,在改造时按不低于100米绿带控制;白河因两侧已建设,城区河段两侧绿带宽度各控制为30—80米,城区以外同潮河要求;潮白河两侧绿带宽度各为200米。 (2)生态廊道控制标准 最小绿化带标准如下: 灰道(道路、铁路)两侧:国道在城区外两侧各150米,城区内两侧各30米;高速公路两侧各200米;城区段铁道两侧各30米。 蓝道(河流、水渠保护地)两侧:30—200米。 (3)生态廊道控制要求 生态廊道内,禁止开发建设,城区段以人工绿化为主,可兼作公共绿地使用;城区外地段以自然绿化为主,包括农田、果林绿化。 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地下水补给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是减少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途径。 (1)提高本区乔木种植比重,逐步建立生态群落,对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进行植被建设补偿,以提高本地区的区域生态功能。 (2)根据建设需要,控制硬化地面的比率,加强裸土绿化,提高建设区域内非硬化地面的乔灌木绿化率,实现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目标。 (3)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内透水地面面积要达到7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大乔木的种植面积达到绿化用地面积的35%以上。 生态保护策略 (1)水库上游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草、防风固沙等生态保护工程。严禁保护区内盗伐植被,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严禁秸杆焚烧、无证采集砂石和开采铁矿。 (2)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应保留生态结构性绿地,在新城建设时要保证足够的生态用地。 (3)城镇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能大于水库下游城镇产业发展区总面积的30%,应尽量减少占用林草地、强渗透带和基本农田,尽量使用旧村宅基地、黄沙地和产量低、坡度缓的坡耕地用于建设。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新城建设严格控制污染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水源管理,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区不得有超标的污染源。 (3)完善新城市政排水管网,排水实行分流制,污水应处理达标排放。 (4)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气化率,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减少烟尘污染。 (5)加强运输车辆及物料堆放的管理,采用固定场地封闭堆放和使用密封车辆运输,减少二次扬尘。 (6)实行车辆检测,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7)加强城区噪声综合治理,限制过境车辆穿过城区,加强车况、路况及交通管理;限制社会噪音及施工噪音,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噪音源的治理。 (8)垃圾实行密闭转运、卫生填埋,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搬迁现状垃圾填埋场。 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目标 (1)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2)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0%。 (3)环保型建材使用率达到100%。 (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原则 (1)清洁能源优先。 (2)对再生资源利用采取鼓励政策。 水资源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严禁污染水源。 能源 加强建筑节能,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土地资源 严禁破坏山林地及植被;开发建设尽量选择不宜耕种的山地、荒地、贫瘠土地;保护基本农田;集约利用土地。 建筑材料 使用自然、无毒产品;优先使用本地建材。 废弃物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收集和分离废弃物,提高重复利用率;利用自然废弃物和由其制成混合材料;不要在建设后留下污染的场地。 交通 提倡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交通,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车辆。
本文档为【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