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

举报
开通vip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洛克的教育思想.doc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1 洛克善于处世,广结良友。他曾与牛顿、波义耳、塞登汉等名流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据说,洛克的藏书中,有60多册波义耳的著作,大多数为波义耳亲手所赠。 洛克对波义耳运用经验方法所取得的成就钦佩不已。他后来提出的哲学主张和观点不少都得自波义耳的启发。同时他对医学家塞登汉也大加赞赏。塞登汉提倡要象画家不放过模特身上一颗小痣那样去观察描绘对象。洛克对这种观察法的严密性非常欣赏,把塞登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人格视为榜样。 启迪洛克走向哲学道路的是笛卡尔。洛克曾对友人说过引起他对哲学发生兴趣的第一本书,就是笛卡尔的著作。在最初读到笛卡尔著作时,洛克就发现它与众不同。他认为笛卡尔的著作极富明晰性,具有自由思考的独立精神。 洛克广结名流和科学界泰斗,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主张。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并以此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自己的人生蓝图。 知遇勋爵 洛克在牛津时,曾拜塞登汉为师,对医学造诣很深。他精通医理,医术高明。只因他在哲学及教育学上的名气委实太大,医术之事倒鲜为人知。 1666年的一天,艾希利勋爵(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即后来的辉格党的领袖莎夫茨伯利柏爵)旧病复发,危在旦夕。经友人介绍,勋爵家人请洛克出诊。洛克从人道主义出发,急病人之所急,应允马上出诊。经认真检查,诊断为肝脓肿。洛克当即施行外科手术,并对症下药,终于使勋爵康复如初,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真可谓妙手回春。、 勋爵感激不尽,器重洛克才华,二人建立了终生友谊,这偶然的机会,使洛克的生活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洛克跟随艾希利走上了政治舞台,使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了可能,这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态度。洛克把艾希利看成自己政治理想的化身,称赞他是英国完美无缺的政治活动家。二人对思想自由的共同向往、政治见解的惊人一致,使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增强。 1667年,洛克受勋爵之聘,迁入埃克塞特庄园(勋爵邸宅)毒担任他的私人秘书和医学顾问,并兼做其子的家庭教师。从此,洛克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家庭教师 2 洛克在勋爵庄园,酝酿着自己的政治、哲学和宗教主张,他的思想和教育实践也深深影响了这个家族。 洛克主张,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理智”而有才干、“机敏”而有“预见”、态度“优雅”而“善于处事”的人,即有“德行、有能耐而又具有礼貌与取好教养的人”。他对勋爵之子进行体、德、智的系统教育;教导有序,训练得法,成效显著。这使他获得了教育实践的第一手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但是,第二伯爵当时业已成人(15岁),其教育只涉及较高年龄阶段的某些侧面,而未涉及早期教育的实践活动。 洛克在教完勋爵之子后,接着又负责勋爵之孙(莎夫茨伯利第三伯爵)的家庭教育。他从早期教育入手,对其严格训练,获得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经验。第三伯爵在洛克的谆谆教导下,后来成为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从他的伦理学著作中,可以看出洛克闪光的思想火花。可以说,洛克对他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洛克可谓两代人的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发轫于勋爵之子,验证于勋爵之孙,成书于《教育漫话》,其理论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家庭教育的实践也使洛克自觉见识浅。1670年冬,在艾克塞特庄园,洛克和“五六知己”讨论“道德与宗教原理”,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足,常使讨论陷于停顿。因此,他计划花些时间,做些必要的研究,探索一下“人类理解的范围”。于是这一研究“开始于偶然,因友人的请求而坚持了下来,写作时常断断续续,不甚连贯,又每每搁置数日,随后又兴会所至,机缘所致,才又重新拾起”。遂奠定了他20年后《人类理解论》这一巨著的基础。因此,不少研究者把这一时期看作洛克一生的另一个重大转折。 洛克涉猎广泛,学识渊博,但自觉识浅,孤陋寡闻。这种谦虚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律己品格成为后世的楷模。 流亡51外 洛克的命运与艾希利勋爵息息相关。 1672年,艾希利勋爵任商会主席和大法官,洛克协助他处理公务。繁重的工作使洛克积劳成疾,身患疾病。后来,勋爵失宠去职,洛克便去法国医治休养。在法国,他广交知名(人士,商讨政治主张,构思《政府论》的框架。 1679年,艾希利出任英国枢密院议长,位升伯爵,洛克应邀回国,继续协 3 助他工作。1682年艾希利因政治斗争失败,被控叛国,囚禁于伦敦塔狱,后虽获释,但无法立足本国,遂于1682年11月逃亡荷兰,1683不幸病故。洛克追随艾希利,因而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晶,受尽了王党的迫害。国王下令取消他的学者身份,不准再入牛津半步。1683年,他只身逃往荷兰。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向荷兰提出了引渡要求,洛克不得不隐姓埋名,辗转于阿姆斯特丹、克莱威斯等地,过着深居简出的非人生活。密探的跟踪与搜捕,使他承受了无可名状的心理压力,曾一度几乎精神失常,成了“难以捉摸”的人物。 然而,洛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厄运,孜孜求索真理,寻求治世之道。构思撰写了《人类理解论》、《政府论》和《论宗教宽容的书信9等三部重要著作的草稿。 洛克流亡期间,在鹿特丹与威廉(奥伦治亲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邂逅。威廉信奉新教,洛克鼓吹革命,二人政见略同,一拍即和,遂建立于深厚友谊。1688年12月,威廉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拥戴,被邀回国,立为英王,废黜了詹姆士二世,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便以“光荣革命”,即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妥协而告终。洛克非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了。 1689年,洛克与玛丽公主同船回国,受到了新政权的热烈欢迎。此时,他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洛克卧薪尝胆,终于荣归故里。他激动不已,才思横溢,遂于1689年整理、出版了《政府论》和《论宗教宽容的书信》;1690年出版了《人类理解论》,这三部巨著构成了洛克哲学、政治、宗教和伦理思想的完整体系。回国后,洛克不顾体弱多病,担任上诉法院院长、贸易与殖民事务大臣等要职,从事繁忙的国务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竭尽全力。 “白板”之说 洛克所处的时代,正是“天赋观念论”盛行的时代,可他逆流勇?,与其作了坚决的斗争。他虽然赞赏笛卡尔的某些哲学主张,却坚决反对他的“天赋观念论”。他认为,此论是不可靠的、自以为是的学说。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同时指出,“天赋观念论”之所以流行,是由于懒汉和不学无术的“教师”、“工匠”欢迎它,因为既然一切观念和原则是天赋的,则懒汉便省去了探求之劳,教师和工匠的门徒 4 们则不经考察各种观念就可信以为真。因此,该论的危害就是使人不去探索知识,放弃理性与判断,堵塞认识发展的道路。 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人类理解论》第54页)这就是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白板说”的提出,沉重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揭露了唯理论的片面性,极大地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和研究。同时,在教育史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鞭挞了等级差别和遗传决定论,为“智力平等说”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书信巨著 洛克中年时,曾经与年轻的达玛丽丝相爱,但对方已有婚配。洛克非常理智,恰当地处理了二者关系,愿与对方保持纯洁的友谊。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晚年是在她家度过的,巨著《教育漫话》也是在她家里完成的。 1691年,洛克辞去一切职务,去爱塞克州一位男爵家居住,却未想到,男爵夫人就是他往日的恋人达玛丽丝。在她家,体弱多病的洛克得到了周全的照顾。他利用她家近5000册的藏书,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同时,他和友人爱德华?葛拉克书来信往,讨论子女教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葛拉克深受教益,遂建议洛克将其整理出版,以使更多的人获益。洛克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将这些书信重新加以整理,以《教育漫话》为名于1693年公开发表。在发表之前,洛克于1692年3月7日致函葛拉克,以极其谦逊的态度,将成书之功归于葛拉克,信中说;“按理说,这些'漫话'本是属于您的,因为它们是我为您写的,内容不出您在我的信礼中所已知道的”。 洛克也对该书的文体作了说明;“读者看了我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般朋友间的私人谈话”。 洛克以教育后代为己任,阐发了自己的成书初衷:“因为我觉得,尽心竭力地为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谁若没有这个想法,他便与他家的牲口没有分别了。” 5 洛克对教育失误的严重性也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信中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教育漫话》第2页) 《教育漫话》的雏形是书信札记,后经整理得以发表,可谓是书信成巨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绅士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时代要求。 教育价值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他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教育漫话》第4页) 洛克精辟、形象地论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不仅回击了天赋观念论和遗传决定论,而且首创“教育万能”的思想;后经爱尔维修和欧文的继承和发展,概括成“教育万能论”。虽然,洛克过分地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毕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的价值,从而把教育的作用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反对溺爱 洛克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溺爱是非常有害的。他说:“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一点(指溺爱)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接着,他分析了溺爱的成因:“'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他们爱护自己的子女,这个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常常连子女的过失也放纵不管。……对于一个溺爱子女的、对于子女的恶作剧总是一味原谅不去改正、说那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的父母,梭伦的答复最好。他说:'不错,但是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大事情啊'。” 6 洛克分析了溺爱的恶果:“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那苦水,却又感到奇怪。”(《教育漫话》第23至24页) 洛克接着又说:“那时他们才知道孩子刚愎讨厌,才知道他们亲手养成的种种恶习是很麻烦的;那时他们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芳草根已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 洛克把溺爱子女比作源头投毒和手植莠草,既形象生动,又说理充分,借以告诫父母应引以为戒,教育子女应从早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形式训练法 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才干、处理事务。他说:“教育的事务……并不是使年轻人在任何一门科学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开放和安置他们的心,使他们在需要专心于某种科学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学习它。”因此,他强调指出,教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可见,只有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就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从上述思想出发,洛克提出了“形式训练法”的教学思想,并创制了许多具体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第一为激发求知欲法。为了启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洛克强调寓学习于兴趣、寓读书于娱乐之中,儿童们就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即所谓“乐学。” 第二为鼓励好奇心法。洛克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其具体方法有:(1)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2)当着儿童所敬重的人,赞扬他们的求知欲;(3)成人对儿童所提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4)“故意使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使他们发现问题。” 第三为集中注意力法。洛克确信,只有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他 7 们专心勤奋地接受知识,学有所得,迅速进步。 第四为逐步训练思维法。洛克强调思维活动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特点,他要求训练循序而进。他说:“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份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所教的材料,才可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教育漫话》第162页) 洛克针对17世纪欧洲传统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死记硬背而忽视发展智力、训练能力的严重弊端,明确提出了提高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主张,这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教学法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和我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有极为相似之处。 自撰墓志铭 洛克于1704年10月28日因病逝世,葬于奥提斯教堂。洛克墓前立有石碑,碑文出自洛克之手,是他生前用拉丁文早已写好的,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墓志铭或表白。 碑文写道:“约翰?洛克长眠与此。他们如问他是何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以从著作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文上的令人生疑的颂扬之词,将更为真实可信地告诉你们有关他的其他一切评说。他的德行,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说明他的声望,也不配作为你们的典范。让他的罪恶随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范例,福音书中已经有了;罪恶的范例,仍以没有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这块即将蚀灭的石碑就是一个证明。” 洛克的碑文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这位伟人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和温良谦虚的崇高品质。 8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5)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本书所选内容集中反映了洛克关于教育的作用、知识的来源、德智体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即有道德、有学问、有礼貌的人。为此,洛克提出了一套包括德、智、体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和实施办法。他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绅士首先要有强壮的体魄,能吃苦耐劳;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但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洛克还提出了包含大量实用知识在内的教学科目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教育影响很大。他的绅士教育理论较之封建的、宗教的教育是一大进步,符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洛克的思想具有妥协性。他的唯物史观不彻底,仍然相信上帝;他歧视劳动人民,主张为他们设立劳动学校,等等。 在哲学观上,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如果说人的观念、知识是天赋的话,那么人的观念、思想获取的途径只能是天赋,但事实是人们不必通过这一途径,而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如天然感官就可以得到确实可靠的知识。因此,“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明确指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面的,知识归根结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白板”说的提出,在人类的理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承认“白板”说,就是坚持任何观念都是可以无约束地怀疑和分析,如果观念是天生而不可怀疑的,那么就不可能为人类的理智所批判,人类的理智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但洛克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他认为经验还有另一个来源,即人的反省。他把经验分为外部和内部经验两部分,外部经验是人通过感官获得的,内部经验是心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而得到的关于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理等观念。这实际上是把人的感性认识和人的理性认识的统一的认识过程割裂开了,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二重经验论”。 应当指出的是,洛克的“白板”说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确立了新的儿童发展观。既然人的观念不是天生的,那么从获得观念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本质上就与成人有区别。虽然儿童刚出生就与成人有同样的素质,但儿童没有观念和经验,他们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取各种经验的。其次,确立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个体出生时心灵都是一块“白板”,无任何观念。因此,个体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取观念,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智进行独立的学习。 王晶 摘要: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所提出的“绅士教育”是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他详细论述了在资产阶级家庭中怎样有效地教育子女,从而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他强调了绅士所需具备的“德行、 9 智慧、教养与学问”这四种品质,尤其是着重指出了“德行”的重要性。虽然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是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每位父母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及教育家,曾就读于威斯敏斯公学和牛津大学。在同波意尔、牛顿等著名的科学家交往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在担任莎夫茨伯利伯爵的家庭教师的10年中,总结出了“绅士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其代表作《教育漫话》(1693)一书中。 一、洛克绅士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在总结了蒙田的教育思想,吸收了弥尔顿实科教育的理论后,洛克以前人的思想资料为基石,建立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性)有才干)有作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健全肉体中的健全的精神。”1 洛克这里所提到的绅士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绅士,而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是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说,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上了正轨了。那么如何培养一位绅士,绅士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洛克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怎样培育绅士,及其所需具备的“德行、智慧、教养与学问”这四种品质。 一个资产阶级子弟在经过教育后,应“具有上层社会所理解与要求的道德思想与行为,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能力、机敏与自信,善于与人交接,在各种社会场合都具有高贵的文明的礼貌仪态;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足智 10
本文档为【洛克的教育思想.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