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学方法论》问答题

《经济学方法论》问答题

举报
开通vip

《经济学方法论》问答题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的问答题 第一章两种不同的经济观 一.根据本书内容,说明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相同之处和三个不同之处。 提示: 二者相同点: 都在研究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 都是以商品和市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都对商品和市场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都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 二者不同点: 一个认为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转的千年王国,而另一个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的暂时阶段; 一个认为雇工合情合理,而另一个认为雇工是剥削; 一个认为资本主义有缺点但可以完善;另一个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

《经济学方法论》问答题
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的问答题 第一章两种不同的经济观 一.根据本书内容,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相同之处和三个不同之处。 提示: 二者相同点: 都在研究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 都是以商品和市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都对商品和市场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都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 二者不同点: 一个认为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转的千年王国,而另一个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的暂时阶段; 一个认为雇工合情合理,而另一个认为雇工是剥削; 一个认为资本主义有缺点但可以完善;另一个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危机而最终会被推翻; 一个为私有制张目,一个为公有制呐喊; 一个提倡按资分配,而另一个主张按劳分配; 一个主张自由竞争,而另一个坚持计划发展; 虽然都有一定的研究范式,但各自的研究范式在内容上是不同的; 二.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 提示: 市场经济的优点很多,一般认为主要的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自动调节生产与消费,促进多快好省地生产和生活,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自动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社会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求新创优,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三是符合人的自私本性,认为自利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伸张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每个人自利博弈的结果却在整体上于社会有利。而达到这种效果所要做的,仅仅是顺理成章地发挥人的生物本性就行,使社会的管理者省却了多少批阅公文的辛苦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四是在或然率意义上的公平合理,人人享有言、行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机会均等的致富条件。 总之,市场经济的优点被认为是明显的。它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受到许多人的礼赞,也是顺理成章的。因而市场经济的拥护者认定,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千年王国。即便说得谦虚些,市场经济也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佳经济体制 三.简述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主要前提条件 提示: 从逻辑上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下述前提条件上的: 第一,它需要完全彻底的私有制,以便在商品交换中能做到合理而严格的计较,不至于出现浪费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冤大头”。这个道理已在前面作了简要论述。 第二,它需要完全理智的“理性经济人”作为行为主体,以免疯子、傻瓜以及有怪癖行为的人因胡乱交换而导致市场紊乱。 第三,它需要有一个完全的信息系统,特别是不能有虚假信息,以免影响交易双方作出正确盘算。并且, 1 这个信息系统还要使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以保证每一桩交易在决策意义上的科学性。 第四,它要求资源和人员能完全自由流动,任何外在的干预都属于欺行霸市之列,就连政府也不要对市场上的交易进行干预,以免交易偏离应有数值。亚当·斯密心目中原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也不依赖于政府,每一个市场中人都是相互平等的交易者。 第五,它要求市场中的每一个生产者生产出的商品数量都要足够小,而市场中的消费者都足够多,以致任一单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至于改变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否则就会影响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当然也不能允许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行动,更不应该有一家独大的经济垄断行为。 第二章两种经济体制的实践 一.试举例分析说明市场经济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克服的矛盾 提示: 八大问题可任选其一举例加以说明。 1.规模生产 2.供需失调矛盾 3.节约与浪费问题 4.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不一致问题 5.造成与伦理道德的冲突问题 6.暴发暴死问题 7.建立法治社会问题 8.人类社会之癌问题 第三章两大历史性难题的探讨与猜想 一.根据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什么是相对性原理。 提示: 几千年来,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运动”与“静止”是物体不同的两种状态。 例如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是运动着的,而站台则毫无疑问地是静止的。然而,一个躺在火车卧铺上熟睡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给出了一个深刻而广义的回答:其实并不存在绝对的运动或绝对的静止。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包括运动的速度有多大,一定要看是以什么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说的,这在物理学上叫做“选择参照系”。 以车站为标准,火车上的人就是随着火车在运动着;而以火车为标准,卧铺上的人就是连同铺位一起静止的。同样道理,也完全可以讨论车站的站台是否在运动。因为站台是与地球连在一起的,若以太阳为标准,地球就在运动,站台也是运动着的。如果标准改为同步地球卫星,则地球和站台又是静止的。简言之,认为车站不动而火车在运动,和认为火车不动而车站在运动,都是同样“正确的”,所不同的只在于前者以车站为标准而后者以火车为标准。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基于这样一种新观念而建立起来的物理学理论被称为“相对论”。 相对论的建立是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它极大地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单性原则。 提示: 对于同样的现象,如果有两个理论都可以解释,那么逻辑上简单些的更可取。这就是科学方法论中的“简单性原则”。 例如:您要是打算从北京乘火车前去上海,您就以地球为参照系,计算旅行时间有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就够了。您要是准备从地球飞往火星,您就以太阳为参照系,这样行进路线的计算工作最简单。假如从北京到上海,您也偏要以太阳为参照系,虽然也说不上“不正确”,但算起时间和路程就需要更高程度的数学,未免麻烦了些。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又得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观点:当初哥白尼之所以能提出日心说,就是由于不满意托勒密体系中为解释天文现象而不得不用的、繁琐之极的“本轮”和“均轮”。他深信行星的运动应该具有最大的简单性,于是从寻求简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当然,相对论的逻辑简单性比日心说更高一筹,因此现代科学又接受了相对论。 总之,既然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选择哪种参照系在逻辑上应当都是可以的。而从实用的观点看,哪个简单就选用哪个,怎样方便就怎样干。这就是所谓的简单性原则。 三、为什么说相对性原理与简单性原则是辩证思维的科学提炼? 提示: 1.什么是相对性原理,什么是简单性原则? 2.譬如对物体运动的认识,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一个物体要么是在运动,要么是在静止”,推论开来有“是就是,非就非,除此而外,全是鬼话”的世界观。而辩证法的观点则是:“一个物体既在运动又不在运动”。反对形而上学而信仰辩证法,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熟练掌握辩证法很难,有时使人错以为“怎么说都对”,很容易给诡辩和含糊模棱的说法留下位置。而相对论则在体现辩证思维的同时,又能保持思维过程的严格性。说躺在火车卧铺上的人既在运动又不在运动,其正确性在“参照系的不同”中得到了统一。相对论使我们认识到:在对一个事物的辩证认识后面,必定隐含着参照系的变换。而对同一个参照系来说,当然只能“要么运动,要么静止”,只能“是就是,非就非”。 (作为一种有力的认识论工具,相对论从更高或更深的层次上对地心说与日心说的论争作出一个新的解释: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无非是不同“参照系”的选择而已。您以地球为参照系,那就是地心说,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您以太阳为参照系,那就是日心说,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可略。 所以说,相对性原理与简单性原则是辩证思维的科学提炼。 四.“市场经济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 在市场上,您的产品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获得什么样的报酬,只取决于产品的质与量,而不问它的生产过程。因此,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把公平的参照系定位于上市产品(商品)上的一种经济运转方式。譬如,在市场上出售粮食,顾客出什么价只看粮食的好与坏和多与少,而不介意这粮食是怎么播种,如何收割的。生产者的一切甜酸苦辣,都融化在市场认可的产品售价里了。对于卖者来说,谁的商品好我就买谁的;对于卖者来说,谁出的价格高我就卖给谁。这是市场经济公平观的参照系。 因而说市场经济只讲效率而不讲公平,不仅是对市场经济的极大“偏见”,而且也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一个不公平的系统也是不可能有效率的。其实,对市场经济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在于它有没有公平,而在于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系讲公平,或者说它的公平定位何在。 市场经济讲的是“商品面前人人公平”,也就是把公平定位于商品,或者说定位于生产过程的终点。可它运转开来的结果,却从另一方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极大的不公平。这是因为,生产商品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生产资料。譬如生产粮食不仅需要投入劳动,还需要土地。由于土地“肥瘦”程度不同,投入同样的劳动所打出的粮食数量也就不等。肥地亩产上千公斤粮食不难,而瘦地亩产数十公斤粮食不易。按照商品进行评 价,投入同样的劳动所获回报不同。前者的回报是后者的几十倍。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无疑是太不公平了。只有当在全体劳动者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在质与量上完全相同时,对商品的评价才与对劳动的评价等价,而这就相当于人们要把所有的土地改造成“肥瘦”完全相同一样,事实上又不可能做到。 只看商品而不看生产商品的过程,或只看生产结果而不看生产起始的市场经济,有利于人们千方百计地拿出新的和好的商品,大大促进了社会产品的丰富。但占有生产资料的巨大差别又极大地导致贫富不均。如此循环,马太效应又促成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及道德困境。 五.运用相对性原理,论述什么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指出它们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特点或利弊。 提示: (1)简单举例说明什么是相对性原理见书81-82页 (2)公平与效率的相对性见书84-85页 (3)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与效率的定位是什么,并且要说明这样的定位的利与弊。见书85-87页 (4)计划经济体制的公平与效率的定位是甚么,(所谓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把公平的参照系定位在生产过程的起点,即劳动上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并且要说明这样的定位的利与弊。见书87-88页 (5)公平与效率的新观点见书90页。 第四章选择适宜的方法论观点 一、简述科学的试错法的基本内容。 提示: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证伪观点,认为一个理论如果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反驳或证伪就属于神学一类东西。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唯一方法就是“试错”。科学的试错法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1.提出充分多的不同类型的理论。 2.应用演绎逻辑从这些理论中推出一系列特殊的观察命题。 3.对这些命题进行足够严格的检验。如果一个理论在不断进行的严格检验中仍然不能被推翻(证伪),那么就显示出该理论的顽强性格,人们就可以把它暂时接受下来。这就是科学理论的确立。 4.但是这种被确立的理论并不一定是真理,而要在未来经受持续不断的证伪、试错,直到有一天被证伪为止。 不过,波普尔并不否认真理的存在,他只是认为人们不能达到客观真理,但却可能通过不断的理论猜测和试错逼近真理。 二、简述科学方法的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提示: 将科学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不同,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普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各门科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它属于各门科学本身的研究对象。例如,数学物理方法,说的是数学这种一般方法在物理学这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再如经济计划学的投入——产出法、经济统计学的随机抽样方法,是数学这门一般方法在经济学这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 第二个层次是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它是从各门科学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许多学科或所有学科都普遍适用的方法。例如,各学科中普遍运用的抽象方法,如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 第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它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一切科学的最一般的方法。例如,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等。这些方法实际上在指导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认识和研究。 三.简述经济学方法论的两个基本特点。 提示: 1.经济学方法论的定义: 从本学科层面看,经济学方法论就是关于经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的理论;而从整个科学体系看,经济学方法论就是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经济学方法论的两个基本特点。虽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都使用一些共同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然而,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一些著名科学家,包括计算机和经济竞赛论的创始人冯·诺意曼,都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远比数理科学复杂的学问。原因在于它并非简单地面对物与物的关系,还面对物与人和人与人的关系。 2.研究过程中的立场制约。 自然科学能够进行重复实验用以获取客观的经验材料,而经济学则更多地要从社会调查、查阅历史文献中得出结论。这就使得研究结论受到研究者的自身立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说到的阶级性)、取材范围和观察角度的制约。 四、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主要阶段? 提示: 库恩把是否具有不同的范式作为科学分界的标准。根据范式理论,库恩提出了他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一般都要经过下列几个主要阶段: 1.常态科学时期。一个学科形成了统一的范式以后,就进入渐进发展的常态科学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家对于范式坚信不疑。在常态科学时期,科学家的任务是解决难题,发展范式,完善范式而不是否定旧范式,建立新范式。科学发展呈现出稳定性。稳定局面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范式的正确,而是由于科学家们盲目地信奉现有的范式,因而常常压制重大科学创新,限制人们的视野。但是“这对于整个科学的发展是必须的,因为这样就可以把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狭小范围内的一些深奥的问题上,从而迫使他们细致而深入地去研究自然界的某一小部分。否则,科学的进步是不能想象的。” 2.反常和危机时期。“反常”就是出现了与范式的预言相反的现象,它表明观察与范式不相符合,人们无法根据范式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当反常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就会出现“危机”。危机到来时,人们对原有的范式产生怀疑,对它的信念动摇,科学家集团开始分裂,不同派别展开争论。危机给科学家带来分歧和混乱,也给他们带来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科学家们热烈地探索新的理论,勇敢地批判旧范式,创造、建立新范式。危机是新范式诞生的前奏。 3.科学革命时期,即旧范式向新范式过渡的时期。由于旧范式与新范式是互不相容、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不可通约。因此,不抛弃旧范式,就不能建立新范式。但不建立新范式,也就不能抛弃旧范式。抛弃旧范式与接受新范式是同时发生的过程。科学革命不仅是一种破坏,也是一种建设,是破坏与建设的统一。 库恩认为,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过渡,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认识的转向,而且是他们信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靠理性的说服,而是靠宗教式的狂热宣传。同时认为,年轻人往往是新范式的创立者和拥护者,是科学革命中的进步力量。老年人往往成为阻碍科学革命的保守力量。库恩把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进行类比,认为二者具有相似的性质。政治革命是从旧制度不堪应付新的政治问题开始的,科学革命则是从旧范式不堪应付新的科学问题开始的;政治革命以政治危机为先导,科学革命则以科学危机为先导;政治革命必须通过各政治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而实现,科学革命则必须通过各个科学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而实现;政治革命的任务在于清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科学革命的任务则在于清除旧范式、建立新范式,等等。 通过建立新范式又进入一个新的常态科学发展时期,如此周而复始,科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总之,可 以把库思的科学发展模式大致概括如下: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时期…… 第五章思想方法的精彩篇章 一、简述形式化的公理系统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两个特点。 提示: 1.公理化方法的定义: 公理化方法是指人们在建立某一学科的逻辑体系时,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公理或公设出发,运用逻辑演绎规则推出并证明该学科其余结论的方法。公理化方法能极大地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 2.公理化方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形式化的公理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完备性,指系统中所有的定理都可以在这一公理系统中得到证明;二是公理的独立性,指系统中的公理没有一个是可以省略的;三是相容性,指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得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3.公理化方法有两个特点:第一,公理系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中的命题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基本的命题有两类:一类是不经证明而直接引入的原始命题;另一类是需要经过论证才能确定其成立的衍生命题。前者称公理,后者称定理。第二,在公理系统中,任何非公理命题都不能不加证明地加以引用,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命题都不能作为演绎推导的前提。这一方法排除了一切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的演绎前提的可能。 4.举例:参照书140--141页 第六章测量、标准与数据 一、举例说明标准、标准量、标准单位三者的区别。 提示: “标准”与“标准量”和“标准单位”这三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常常混用,其实三者是有区别的。标准仅仅是定性地说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标准量则还要定量地指出其数量界限;标准单位则是为了使标准量在使用中更加方便,进一步选定表示该标准量大小的单位。 譬如,轻重、长短、快慢,指的是事物的某种特征,我们认为它是确定事物性质的某项标准;而相应的重量、长度、时间则是确定其数量的界限的标准量;而相对应的克、厘米、秒则是表示标准量大小的标准单位。 一般地说,将这一件物品与另一件物品作比较,是人们最常有的行为之一。在实际的比较中,又总是选定物品的某些特征进行比较,而将其余特征暂时忽略。例如在“买粮油”的称重过程中,是将粮油与代表克的砝码两相比较。此刻当事人所关注的是物品的轻重,而其余特征,无论是粮油的产地、商标还是价格等,都暂时忽略。在比较过程中所用的操作工具“砝码”,当然有着量的明确规定,即标准量;而“克”则是这里的标准单位。 标准量和标准单位有时在叙述中为了简洁,可统称为标准量。 二.举例说明初级标准量的要求和高级标准量的要求。 提示: 初级标准量的要求是同一性和通约性。 同一性是指用来进行比较的事物,应当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在相同的特征上进行比较,,称之为标准的同一性。举例见书167-168页 通约性是指在若干个对象物之间,不但有共同的特征,而且相互之间还有能够共同接受的标准量,称之为通约性。举例见书168页 高级标准量的要求是可加性。 可加性是指两个对象的测量结果之和等于两个对象和的测量结果。举例见书169页。 三.写出测量的定义,并简述社会科学在测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示: (1)测量的定义为:测量就是将所要认知的量与所选标准量作比较,看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或多少分之一。无论测量什么,都必须有一个标准量。没有标准量的测量是没有意义的。 (2)社会科学目前在测量研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A:并不认为事物所有的特征都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也在原则上是能够测量的。而根据唯物辩证法,世界一切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既然如此,我们认为所有事物都是能够测量的,只不过在于是否找到了适当的测量方法或适当的标准参照物。 B:社会科学对测量研究还很初步。例如在大百科全书中,经济学没有专门论述测量的条目。在社会科学中尽管频频使用“标准”这个词,但常常不明确所说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含义,更缺乏对“标准参照物或标准量”的研究和说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后者的必要性、作用和意义。 C:违背同一性要求。是指标准参照物(标准)与被认知的或者被测量的对象物之间不具有相同的性质。比如科举制度中,选拔官员,不是考查他的管理能力如何,而是考察他会不会写八股文,官员的职责是管理社会的,改用管理能力为标准参照物进行测量和选拔,才符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一性的要求。 D:没有遵循公理化方法制定标准体系。公理化的三个特点是独立性、完备性和相容性,而实际制定的标准,不但有失于繁杂零乱,而且自相矛盾的不少,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缺乏积极性的地方,一定是有关的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其标准处于紊乱状态所致。 E:采用具有无限性质的标准参照物。例如;20世纪60年代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标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全心全意”具有“无限性质”,用它作标准参照物相当于对通约性的精确度要求极高,因而很难找到适合它的测量对象,结果是任何人和事同它相比都是远远不符合要求的,失去了测量的意义。 F:制定标准但未制定标准参照物。比如;20世纪70年代提出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革命化作为干部选拔的标准。年轻化作为一个标准,年龄就是它的标准参照物,年龄是个时间概念,在物理学上是有明确定义的。而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他们的标准参照物到底是甚么,没有严格的定义。在实际操作中流于空泛,只能是一个定性的号召,不能具体转化为操作办法,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被“私人关系”所取代。贯彻起来难免事倍功半。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标准量的漂移和可溶性差异。 提示: 1.飘移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流逝,既定的标准会渐渐发生不易察觉的偏离,或者说偏离了原先规定的数值,不再准确了。飘移不同于“作弊”,是在无意中发生的情况。标准飘移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譬如一个砝码,一开始是准确的。但时间一长,由于磨损而变小变轻,偏离了原先规定的数值,不再准确了。再如:买来一块手表或一个闹钟,启用时是校准了的。但无论多么准确的表或钟,总有一些误差,只是一时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罢了。每经过一段时间,一旦发觉自己的表有了可察觉的走时偏差,就要用广播中的“标准时”来校准。而广播中的标准时,也会发生误差,它是用天文台里的“钟表”来校准的。 2.可容性差异的定义:虽然标准发生了漂移,或测量不十分精确,但所发生的差异不明显,是可以容忍的或不必计较的。例如:买一袋25千克重的大米,实际并不是准确的25千克,而是多了或少了不到10克。买卖双方都不会去计较这点差异,甚至不会觉察出这点差异来。买两米衣料,实际上多了或少了不到1公分,也于买卖双方无关紧要。反过来,真要为这点差异计较,那就要去寻找更加准确的秤和尺,反而很不经济! 由此我们又体会出一个道理:任何测量与标准量,都不是绝对精确的;从实用角度看,任何测量和标准量,总有一个可容许的差异;提高精度需要增加成本,不计代价地追求高精度并不一定划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也不可能去追求绝对的“好”和“精”。(可略) 五.举例说明我国经济数据失真的浅层和深层原因。 提示: 1.举例说明(符合浅层和深层原因其中之一即可) 2.数据失真的浅层原因:一是工作粗枝大叶,造成丈量、数数、计算和汇总错误;二是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心不强,监督核对工作没有跟上,或者明知有错也未能及时纠正;三是为了某种私利故意弄虚作假,包括两本账。我们将这几方面的问题归结为“工作作风问题”。因此,只要解决了人的思想觉悟问题,工作做到扎实认真,就可使数据真实可信。 3.数据不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般说来,统计数据可划分为实物统计和价值统计两大类。其中价值统计例如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财政收入等这类数据的统计,首先归根结底要以产品价格为基础。而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的现在,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的。其次,价值统计中的基本标准含糊不清。例如研究积累与消费的合理比例,但积累和消费各自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尚属正在讨论的问题。这说明统计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本身还不成熟,在学术上也没能解决好准确地给产品定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统计数据失真是在所难免的。 第七章证明与根据 一、举例简述哥德尔定理的思想精髓。 提示: 哥德尔定理在1931年发表,指出一个概念系统如果不借助于系统之外的某种根据,则这个概念系统只能循环证明而难以自洽,即使是数学理论这样严密而广泛的概念系统也是如此。这就是20世纪出现的“哥德尔定理”的思想精髓。 例如:标准-------衡量事物的准则,用准则来解释标准,而准则也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概念;准则--------言论、行动所依据的原则。用原则来解释准则,而原则同样也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概念;原则------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标准。为了解释原则又转回到了标准的概念上,形成了循环证明的“怪圈”。要想走出这个循环证明的怪圈必须在概念系统之外找到证明。 换句话说,缺乏测量基础的任何概念或名词,都是可以任意解释的,并且是自圆其说的循环证明。哥德尔定理的思想精髓,是人类思想的最深刻的成果之一,启迪我们正确认识到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循环证明的陷阱。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循环证明? 提示: 循环论证是指在作逻辑推理性质的证明时,前提与结论互为根据,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怪圈。 循环证明是放大了的自我证明。如自欧几里德以来,数学证明被认为是逻辑证明的典范。如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用“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来证明。在中学阶段就是这样教学的,给人以天经地义之感觉。但若追问一句又成迷惑:如何能证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呢?当然,我们也可以倒过来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以证明。但这又成了“循环证明”。 走出循环证明陷阱的办法在于旁证。要想打破这种循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这个概念系统之外寻找根据。一个概念系统如果不借助于系统之外的某种证明,则这个概念系统只能循环证明而难以自洽,即使 是数学理论这样严密而广泛的概念系统也是如此。这就是20世纪出现的“哥德尔定理”的思想精髓。 哥德尔定理是在1931年发表的。作为一个数学性很强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这个定理很少为专家圈子之外的人所懂。它是人类思想最深刻的成果之一,所昭示的观点,已经越过数学的疆域,启迪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循环证明陷阱。 三.简答一个可靠的证明至少要具备哪三方面的要求? 提示: 一个可靠的证明至少应当在三个方面要经得起推敲:一是要有旁证,无论直接或间接,这个旁证一定要同被证物无“近亲”关系。二是旁证本身已被证明为“真”。三是推理规则不能矛盾或基本概念不能含糊。否则,即便看上去有了证明,实际上也可能是假的,是不能作为证明的。 如果是分值较大的问答题,要求举例说明。 四.举例说明马克思是如何看待经济数学方法的? 提示: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不仅这样看,而且身体力行地运用数学方法。在《资本论》中,运用数学方法表述经济学法则的事例为数很多。在论述价值规律、价值形态、货币流通规律、剩余价值、再生产、利润率、生产价格、级差地租的章节中,马克思广泛地运用了数学手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历来引起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注意,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甚至指责马克思热衷于使自己的思想披上数学的外衣,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仅运用初等数学,而且力图将高等数学运用于经济分析之中。不管怎样,在这样一个基本点上是毫无疑义的,即马克思通晓他那个时代的数学成果,重视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数学方法。恩格斯在谈到《资本论》第三卷手稿时写道:“在手稿中,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差数(M–P),还可以看到各种极为详细的计算。这种差数具有各式各样的有趣的特色。它的运动显示出这两个比率越来越远或越来越近的各种情况。这些运动还可以用曲线来表示”。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还写道:“您懂得表示价格、利息等在一年内上下波动的动态的数字表。我好几次想——为了分析危机——把这些上升和下降作为错误曲线来计算,考虑(现在还认为这一点根据相当可靠的资料是可能的)用数学方法从中引申出危机的主要规律。” 这些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方法的重视。 第八章有关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些实例分析 一.什么是政府采购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提示: 1.政府采购定义: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关使用公共资金,采购所要物品或劳务,召请愿意承担供应责任的企业,对采购对象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竞价,从而择优选择的方式。 2。基本特征:第一、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政府采购所用的资金不是任何个人的钱,而是国家或政府的钱。第二、采购目标的公用性。政府采购来的物品不是用于任何个人而是用于国家、政府活动或公共需要的。如国防物资、政府办公用品、公用设施等。这两条突出地体现出,这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的花钱方式。第三、采购方式的规范性。政府采购不是简单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预先规定采购程序,进行公开招标,让众多厂商能够充分和公平地竞争。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阳光下的交易,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规范政府行政开支的制度。 第九章金牌等价公设 一、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待完成的关键课题。 提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中,首先就指出,要有一个价值的绝对衡量物,一个表示价值的共同标准——社会必要劳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讲到了商品价值的测量问题。至于这个测量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来测量,包括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的标准单位,马克思在后续的文章中就当时对市场的观察,指出通过反复进行的物物交换,可以自然地形成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标准。 虽然马克思没有具体指出测量劳动价值的具体方法,但丝毫不说明马克思轻视价值测量。他只是把研究的重点和大量篇幅放在了“产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在于社会必要劳动”这一面,而假定“劳动的价值量为已知”。这是由于任何研究都不能穷极一切,都只能从某一点开始,马克思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当一门科学处在观念范围里的纯理论研究阶段,也的确可以暂时不考虑价值的具体数据问题,而是先要考虑整个理论架构问题。马克思所处的正是那个阶段。而当理论走向实践,欲使图纸变为大厦时,则必须以数据作为联接二者的桥梁。这就一定要先解决好测度基础问题。 当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需要由理论变为实际,社会主义的理想需要由蓝图变为大厦时,它的建设者当然必须找到劳动价值的标准单位。(这个问题有一种比较通俗的提法: 如何把复杂劳动折算为简单劳动,譬如“手术刀”劳动的一小时,相当于“剃头刀”劳动的几小时)。如何确定一个可资实用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标准单位以及相应的测度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待完成的关键课题。 二.试论金牌等价公设的主要内容。 提示: 在体育竞赛中,无论什么项目,凡是获得竞赛第一名者,都得到金牌,都获得同样的待遇。虽然不同项目的具体技术指标和成绩不可通约,譬如跳高几米与跑步几秒无法相加,但各个项目都有自己的“金牌”,金牌是可以相加的;金牌获得者都得到社会同样的认可。 因为无论什么体育项目,摘取金牌的道路都是十分艰难的,都要付出无比辛勤的劳动,达到人的体力和脑力支出的极限,达到同一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在这一点上,不但各种体育项目都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无差别的支出,是同质的,能够满足比较、相加或测度的必要条件,而且“金牌”在达到“极限”,达到最高水平这一意义上,本身就是一种“等价”,具备了作为“标准”的必要条件。这种等价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将“跑得多快”与“跳得多高”两相比较,找出一个“对应关系”来。 把“比赛项目”的范围扩大到生产劳动领域,比如进行砌墙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也相当于当得到了“金牌”。把比赛项目扩大到教育领域,每年全国高考中所产生的“高考状元”,也是一种“金牌”,等等。既然金牌与金牌等价,也就可以推论出银牌与银牌等价,铜牌与铜牌等价……由此可在每一个相同领域中确定出一个“名次序列”,并进而在不同领域中找到相应的“对应”点。 因此,只要是社会公认的“项目”,只要以同样的规则竞赛出同等的成绩来,人们都给予同样的评价。对于其中达到了最高水平者,社会发给价值相同的“金牌”。这就是“金牌等价公设”的基本内容。它对我们解决不同行业经济效益如何评价的问题,以此来作为对比不同行业之间劳动强度乃至待遇高低的一种标准或尺度。 三.试论为什么做到了人尽其才,也就必然做到了物尽其用? 提示: 据说日本有个公司曾大量购买中国的某种瓷碗,中国人眼见其粗暴装卸造成破损。后来才知道,这些瓷碗到了日本就进了粉碎机,从原料中提取稀有金属,价值高昂。 所以,对资源的利用能到什么程度,是与人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认识水平越高,对资源的利用才能越充分。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对资源利用不可能超过人们既有的认识水平。到此我们可以猜测出一个重要的政治学和社会学命题:资源配置最核心的是人尽其才。只要人尽其才,也就必然会做到物尽其用。因为所谓理想社会,并不是一个无比华丽却又死气沉沉的水龙宫,而是一个以最佳方式发展的动态社会。社会所面临的任何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也就等于说达到最优状态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社会状态不理想,其实就是在说,原本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或者说,虽然我有更好的办法,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归结到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美国社会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其说是资本主义制度好,不如说美国能较好地重视人才和发挥人才。反过来说,正是由于美国社会重视和发挥了人才,才有它的进步和强大。因此,只要时时处处都做到了人尽其才,也就等同于时时处处做到了经济上的最优化,等同于做到了政治上的平等、公正和公决,实现了理想的社会。 所以说,追求理想的社会经济系统,只追求“人尽其才”一个目标就行了。 第十章社会管理的理想运作框架 一.试论公平竞赛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提示: 公平竞赛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两个基本概念、一项审核程序、三大职能分设结构、五条基本原则。 (1)两个基本概念是指效益标准和效益指标。效益标准实质上就是把现行工作中的考核办法及其内容加以规范化的处理,使之趋于严谨。比如:在进行政府采购时,它就是所要采购的种种物品,类似地,在进行工程招标时,它就是招标的内容,等等。在已然确定的效益标准上定出数量界限,称为效益指标。比如政府采购,提出要“一辆汽车+两部空调”这是效益标准,而关于汽车、空调的综合报价“50万元”,则是效益指标。效益标准定性,效益指标定量,两者合在一起定性定量 (2)一项审核程序:信任推定法。是指用来对所提效益指标加以取舍的一种推断原则。其内容的核心在于:凡不能对所提效益指标加以否定的,就予以肯定或信任。信任推定用于针对企业提出的效益指标所做出的竞标,挤干竞标中的“水分”,做到既不承认一个“牛皮” 指标,也不埋没一个有创造性的指标,对效益指标加以评定,进行客观审核的一项工作程序。 (3)三大职能分设结构:一是调节职能,提出效益标准。二是执行职能,根据效益标准确定效益指标。三是监督职能,对前两者所提出的效益标准和效益指标进行监督。三者互不兼职,既能目标一致地协调工作,又能互相分立制约。 (4)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二是费资料的按劳分配原则;三是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原则;四是劳动任职的能者优先原则;五是组织规模的分级调控原则。 (5)特点:第一,公平竞赛办法符合公理化的要求,是一个完备的整体,每一项内容不仅有明确的涵义,且多一条不必要,少一条不完备,相互之间无矛盾。第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包括在前提上具有“三不依赖”的长处,一不依赖参与者的大公无私,二不依赖合理的价格体系,三不依赖外部给定的数据资料。第三:逻辑简单而且便于复制,只要一个企业在试行中见效,可能很快被模仿和推广。
本文档为【《经济学方法论》问答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20-03-09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