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举报
开通vip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外国语言文学(季刊) 2006年第4期 (总第90期)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闫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深深扎根于土地的王龙一生中有三次离开土地,三次都与气候的变迁有关. 可以说气候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王龙与土地之间的亲密与疏离,后者又决定了王龙的生命轨迹和 意义.本文拟从这一点谈开 去,剖析赛珍珠《大地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意义. [关键词]王龙;土地;气候;生态 【中图分类号】110...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外国语言文学(季刊) 2006年第4期 (总第90期) 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 闫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深深扎根于土地的王龙一生中有三次离开土地,三次都与气候的变迁有关. 可以说气候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王龙与土地之间的亲密与疏离,后者又决定了王龙的生命轨迹和 意义.本文拟从这一点谈开 去,剖析赛珍珠《大地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意义. [关键词]王龙;土地;气候;生态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720(2006)04?0274-05 生态文学研究或称生态批评发端于20世纪70年 代,经过短短的20年,至9o年代已成为文学研究领 域的显学.促使生态文学研究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的 一 个主要原因乃是当今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生态文 学家和生态文学研究者探讨和揭示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其中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 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人对自 然的破坏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等.生态文学所说的自 然诸如土壤,山脉,河流,森林,气候,植物和动物 等,不再是文学抒写的边缘和客体,即不再是比喻, 暗示,象征人的感受,思想或心态的喻体,象征物或 客观对应物,而是有生命的存在物,它们与人一道"并 列在同等完美的阶段上"(王诺,2003:34).换言之, 人不再是自然的主宰和万物的尺度,而是自然整体的 一 部分,或是生态整体的一分子,人与自然万物互为 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印证,共同组成一个统一和谐 的生态整体.惟其如此,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才具有终 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可以因此万古长存,而且还 能够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保持纯真善良的本性和 美好的心灵,获得精神上的宁静与幸福,这一点已被 卢梭,华兹华斯和梭罗的生活体验所反复证实.相反, 一 旦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人就会疏离于自然之 外,甚至与自然对立起来,丧失真善与同情,最终遭 受长期的精神痛苦. 从自然与人的这一关系出发重新审视美国女作 274 家赛珍珠的《大地》,我们会发现《大地》有着超前 而又强烈的生态意识.《大地》自1931年在美国出版 以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究其原因,小说主人公 王龙身上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中国农民面对天灾人祸的巨大 承受力无疑给当时正在经受经济危机的西方人以极 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除此之外,《大地》持久的魅 力还在于它"不仅仅评说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更多的 是在对生命的意义和悲剧进行评说"(TheNewy0 l~mesBookreview,1993),而王龙"生命的意义和悲 剧"则集中体现在他与土地的关系上.王龙一生中多 次历难,经历了饥荒,涝灾,蝗灾,匪灾和兵灾,而 支撑他战胜一个又一个灾难的信念乃是"谁也夺不走 的土地"(Buck,193l:53).作者通过王龙表达了"我 们是大地,大地也是我们"(王诺,2003:86)这一 深刻的生态思想.但王龙与土地血肉相连的情结不仅 体现在他与土地亲密无间融洽相处的关系中,而且也 体现在他与土地疏离甚至对立的紧张关系中,因为每 次离开土地以后王龙都会发生"病变",而惟一能够 疗救他的妙方便是回归土地重返自然.那么是什么在 影响王龙与土地的亲密与疏离呢?是气候.作为一种 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气候在《大地》中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龙与土地的悲欢离 合,也决定了王龙生命的轨迹和意义.本文拟从这一 点谈开去,剖析作品所蕴含的生态主题. 1.风调雨顺与幸福生活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无论是作为贫穷的农民还是 富裕的财主,王龙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光乃是脚踏实 地,春耕时耙地,秋收时挥镰,饿了吃在田头,困了 就躺在犁沟里,沁着泥土的芬芳酣然入睡."人与天 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篇》),王龙的快 乐实际上源自他与生命本源土地之间的一种本然的 和谐性.土地是王龙生命的依托,土地的天然本性不 仅造就了王龙诚实,坚毅,勤奋和朴拙的性格,同时 也使他在与土地的亲密交融中实现了生命的潜能,得 到了永恒的快乐和幸福.总的来看,《大地》中王龙 与土地和谐统一的完满的生命方式基本上与风调雨 顺的气候保持一致.博厚的大地给王龙的辛勤劳作予 以相应的馈赠,但馈赠的多寡在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 时代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的好恶.这样,王龙, 土地,气候组成了一个"生态圈",其中气候影响土 地,土地又影响王龙,王龙的幸福与命运归根结底取 决于气候,这就决定了王龙对气候好坏的价值判断标 准,即看它是否对庄稼有利.小说一开始交待了王龙 结婚那天的天气:"一阵微风从东边吹来,轻柔温和, 悉悉牢牢,充满了雨意."按照传统的惯例,大喜的 日子应该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但在王龙眼里有雨 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因为有了雨干渴已久的麦苗才能 抽穗,有了雨,"大地才能结果".(p.1)可见王龙渴 望成家的心情就像麦苗企盼春雨一样迫切,作者通过 对天气诗意的描写再现了王龙与自然之间的内在一 致性.绵绵雨意兆示着风调雨顺的好年头,预示着王 龙的好日子即将到来.果然,王龙娶了朴实如土勤劳 善良的阿兰以后,连续两年取得好收成,手里有了多 余的银子,还从黄府购得好地,整个人充满了自信和 自尊.王龙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能够挺起胸膛做人, 除了夫妇两人的勤奋耕耘之外,我们不能不说气候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旱灾与异化 王龙与土地的和谐不久就遭到破坏,起因仍然是 气候.王龙一生中有三次离开土地,三次都与气候有 关.旱灾迫使王龙第一次远离土地,流离失所.旱灾 发生前夕嘎嘎呜叫的乌鸦在王龙的头顶反复盘旋,像 乌云一般挥之不去.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乌鸦的出现 并不像传统文化所说的那样是不祥的征兆,而是鸦群 对反常的气候做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整个夏天火辣 辣的太阳日复一日地炙烤着万物,土地裂开了口子, 焦渴的麦苗"在太阳底下停止了生长,静静地耷拉着 脑袋,最后逐渐枯萎死去".(p.47)大旱之后便是饥 荒.饥饿使得王龙,家连牛也杀了,吃了,仅有的一 点粮食也被村民们洗劫一空.这年冬天的气候也是异 常的恶劣:"从沙漠吹来的风冰冷得像钢刀,又干又 硬."(p.52)生态失衡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到处光 秃秃的,不仅野菜和树皮无处可觅,而且"一个人一 连走上好几天也见不到一头牛,一头驴,或是任何野 兽或禽鸟."由气候引起的生态失衡也使得人性的天 平严重倾斜,人的精神生态也随之失去了平衡——就 连平日里善良诚实的秦也加入了抢劫王龙的行列,对 天地向来顶礼膜拜的王龙也开始对天地咬牙切齿,甚 至"有意将口水唾在土地爷的脸上".(p.54)王龙的 这一举动无疑象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而人 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 村子里有人开始吃人肉.为了避免像野狗那样彼此吃 掉对方,为了留存住人之所以为人的那点本性,王龙 决定离开土地,举家南下,开始了他远离土地的流浪 生活. 远离土地的王龙流落到了南方某个富庶的城市, 但处在城市的边缘和底层,他只能干最苦最累的活, 过的却是最穷最苦的日子,遭受的是最为严重的歧视 和不屑,甚至连生命也受到威胁(王龙差点被抓了兵 役).王龙虽然有幸活了下来,但他的生活怪诞得如 同"富人家的一只老鼠,乘人不备时啮食几口人家扔 掉的剩菜烂叶,东躲躲,西藏藏,永远不可能成为人 家的一分子".(p.75)如此恶劣的生存境况使得王龙 的两个儿子也学会了偷窃,王龙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而阿兰则认为孩子偷窃充饥是理所当然的事.远离土 地的王龙一家被严重异化了,其异化的程度或许仅次 于家乡吞食人肉的饥民.所不同的是,王龙虽然也被 异化,但拥有土地的安慰和回归土地的信念自始至终 成为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情感依托,也是他本性未 泯的最根本的原因.每当王龙经受苦难和打击的时 候,只要想到他的土地"在遥远的地方等着他,他的 心情就能平静下来".所以尽管王龙跟大多数难民一 样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但"他心中明白他不是他们中 间真正的一分子……他属于土地,感受不到脚下的土 地,他的生活永远是残缺的".(p.87)作者将王龙置 于一个远离土地的环境中,通过环境对人的异化从反 275 面表达了人离不开大地的生态思想. 3.涝灾与堕落 王龙第二次离开土地的起因是涝灾.从南方回到 自己的土地上以后,王龙用抢劫大户得来的钱从黄家 买进更多的土地,再加上气候宜人,王龙连续六年取 得好收成.粮多了,钱也多了,房子也大了,两个儿 子也进了私塾,王龙一家从此过上了怡然自得的富足 生活.但到了第七个年头,北方由于雨水过多,再加 上积雪融化,黄河开始泛滥,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淹没, 王龙的土地也未能幸免于难.整个晚春至初夏,洪水 一 直在涨,直到后来变成汪洋一片.由于土地无法耕 种,一生没有消停过的王龙不得不歇了下来,这一歇 就歇出了问题."身体太舒服了,精神就会败坏."(卢 梭,1991:84)吃饱喝足的王龙由于无所事事而变得 烦躁不安,动辄发火,土地所赋予他的那种宁静平和 的本性也开始蜕变.他生平第一次以挑剔的眼光看待 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阿兰,"发觉她的头发又干又黄, 没有光亮,她的脸又大又平,皮肤也粗糙不堪." (p.121)就连阿兰的那双大脚在王龙眼里也变得不堪 入目,可他忘了,阿兰正是靠这双大脚才成为他田里 的好帮手,成为他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事实上,王龙 对阿兰的嫌弃意味着他对土地的嫌弃,因为阿兰不仅 本性如土,外表也像土,尤其当她在田里劳作的时候, 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土做的一样".(p.29)气候的反 常导致了王龙精神生态的失衡和价值观的错位,而这 种失衡和错位使他愈发远离土地,远离土地的朴厚本 性.王龙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一次被打破,但这次水 灾所造成的后果比旱灾还要严重.王龙不再思念土 地,心灵没有了慰藉,而且还与自然发生了严重的对 抗:自然的,边是水,王龙的一边是火,水愈平静, 火愈燃烧,面对"月光下被水覆盖的银色的田野,王 龙的"血液在悄悄地流动,在迅速地沸腾".(p.126) 地面上的积水导致了王龙内心的饥渴和焦灼,他再也 坐不住了,于是逛起了窑子,并娶妓女荷花为妾,过 上了堕落的生活,他那土地一般的本性在迷上荷花以 后几乎丧失殆尽.他不再关心农事,每天坚持洗澡, 将自己打扮得油头粉面,一尘不染,生怕与"土"扯 上瓜葛,心肠也随之变得冷酷起来:为了博得荷花的 欢心,他夺走了阿兰,生中仅有的两颗珍珠,两颗寄 托着阿兰作为女人可怜而美好的愿望的珍珠.但他的 276 残酷在阿兰死后使他的良心倍受折磨,这是后话. 离开土地的王龙不仅人格出了问题,生理健康也 出了问题,他变得憔悴不堪,无精打采,而最终治愈 他的仍旧是土地,但救治的前提条件则是气候的好转 和洪水的退却: "初秋的一个早晨,天空清亮湛蓝,蓝得像海水 一 样,透着阵阵寒意的秋风劲吹着大地.王龙仿佛从 睡梦中醒来一般,他走到门前,朝地里望去,只见洪 水已经退去,大地在干冷的秋风中,在灿烂的阳光下 熠熠生辉. 这时一个声音在他内心开始呼唤,一个比其他一 切更响亮的大地的声音在向他呼唤.王龙脱下长袍, 褪去黑丝绒的鞋子和白色的袜子,将裤脚卷至膝盖, 生气勃勃地喊到: '锄头在哪里?犁在哪里?麦种在哪里……我 要到田里去.(P.152) 毋庸置疑,气候的好转使王龙又一次回归土地, 回复本性.就像他从南方逃荒回来土地使他残缺的生 活变得完整一样,这回土地又修复了他的人格缺陷, 治愈了他的生理疾病.回到田里的王龙又有了笑声, 蜡黄的肤色在阳光下变成酱紫色,泥土又,次成了他 的亲密伙伴,甚至晚上睡觉前也舍不得将身上的泥土 洗掉.梅洛?庞蒂认为,世界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 "我的一切思想和我的一切外观知觉的自然环境和 场所."(蒋孔阳,1988:232)从这个意义上讲,明 媚的阳光和松软的泥土无疑是王龙的思想和外观知 觉的自然再现,表明王龙的心中充满了美和善.这一 点还体现在王龙对阿兰的态度转变上.为了治好阿兰 的病,王龙甚至要卖掉他视作命根子的土地,而当阿 兰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时,阿兰的种种不幸以及自己对 阿兰的亏待使王龙悔恨万分,伤心落泪,并尽心尽力 陪伴服侍阿兰走完了她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4.涝灾与毁灭 阿兰和父亲死后,王龙又遭遇了他有生之年最大 的一次涝灾.决堤的河水像大海一样淹没了所有的良 田,麦苗和稻秧全都沉了底,一座座村落变成了一个 个岛屿,可"雨仍旧不停地在下".(p.198)所有受灾 的地方颗粒无收,饥民与饿殍遍地,活着的人有的南 下乞讨,有的当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王龙由于叔父是 红胡子土匪头目之一,所以他虽然有钱有粮,却免遭 杀戮和洗劫,但也时时受到叔父一家的要挟,令他敢 怒不敢言.洪水退去以后,灾民们逐渐返乡,王龙便 开始放高利贷,并以低廉的价格攫取更多的土地,同 时还买来穷人家的儿女做奴仆.涝灾带给王龙的与其 说是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还不如说是暴利,因为 涝灾之后王龙无需耕种只需放贷收租就能过上奢侈 的生活,这就为他离开土地打下了经济基础.有钱有 势的王龙最后决定搬进城里住进黄家大院,一来可以 洗雪他当年初进黄家大院时所蒙受的耻辱,二来他也 可以尝尝坐在大堂中央对下人发号施令的滋味.气候 使王龙又一次远离土地,但这次他不仅疏离了土地, 而且还将土地物化成功利性的工具,用以维持自己及 儿子们奢侈腐化的生活,殊不知"你的财产越多,你 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得越多" (转引自赫素玲,1997).王龙谦和宽厚的本性受到 了财富的严重侵蚀,他开始变得趾高气扬,开始贬低 那些像他当年一样勤劳但不富有的农民.尽管如此, 王龙本质上还是善良的,这是因为他虽然是靠出租土 地赚钱,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卖土地,在他的内心 深处,土地永远是根,他的肉,血,脑都属于土地, 他对土地始终有着,种深深的敬意和热爱. 但王龙的儿辈就不一样了,他们进城后一个个全 变了.首先是王龙一心想留在土地上的,J,JL子进城后 急不可耐地离开了土地,先是习文,后来当了兵,变 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军阀,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见(JL子》).王龙的大儿子肥胖慵懒,势利虚荣, 生怕花钱太少在城里人面前不够体面,--JL子奸诈精 明,,毛不拔,生怕花钱太多以后分得的家产太少, 两个儿媳妇也是唇枪舌剑,互相攻讦.王龙的家里充 斥着不满和罅隙,贪欲和憎恨,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王龙自知很难过上宁静幸福的日子,这就使他倍加思 念土地,思念自己住过的土坯房,"在那里,他可以 把凉茶泼在地上而不致损坏贵重的东西,在那里,他 一 抬脚就可以走到田里."(p.229)最后,生年无多的 王龙又从城里的大宅门里搬回自己乡下的土屋里,回 到了埋葬阿兰,父亲和好友秦的土地上,在土地宽厚 博大的胸怀中重新找到了心灵的欢欣和慰藉.如果说 导致王龙离开土地的诱因是自然气候,那么使他最终 回归土地的诱因则是人文气候和王龙对土地生死相 依的情结. 遗憾的是,王龙留在城里过着奢侈生活的两个儿 子永远体会不到父亲对土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情, 王龙视作命根子的土地在他们眼里只是可资赚钱的 工具,他们对土地没有丝毫的敬畏和热爱,相反,他 们只会"出卖它,分割它,滥用它,用它讨价还价, 把它当做投机的对象."(王诺,2003:35)王龙一息 尚存,两个儿子就商量着卖地分钱做投机生意,王龙 得知后气得差点晕厥过去,叱责他们是"活到头了", "一 家子从此完了",(p.260)因为王龙的生命体验告 诉他,土地就是生命的本源,失去土地无异于自杀, 无异于自斫生命的根脉,他的儿子们再也别指望在土 地上"发芽,开花,结果".(p.225)正如黄家的败落 是从卖地开始一样,王家的败落也从此开始了.王龙 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涝灾在给他带来暴利的同时也 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更可悲的是他的儿子们自 斫其根而不自知,这或许也是人类自毁家园的一个隐 喻?人类靠榨取和出卖土地满足自己无尽的贪欲和 私利,但用生态学家利奥波德(AldoLeopold)的话来说,当"地图上没有一个空白点的时候(失去土地 —— 笔者注),40种自由又有何用?"(Ofwhatavail aref6nyfreedomswithoutablankspotonthemap?) (利奥波德,1997:139) 通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王龙与土地的悲欢离合,我们发现两点 有趣的现象,即王龙和土地的关系与提坦巨人和地母 该亚的关系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提坦巨人取之不竭的 力量源泉就是地母该亚,受伤或疲劳时只要将身体贴 近大地母亲的胸膛就能重新获得力量,甚至还可以死 而复生,但一旦被举离大地,他们就会失去力量,甚 至连性命也会丢掉.同样,地母也是王龙的生命之源, 精神之本,王龙与大地母亲息息相通,须臾不可离分, 一 旦失去大地母亲的佑护,他也就失去了力量和生 命.王龙的故事与神话故事的相似性印证了拉夫洛克 (JamesLovelock)所说的一个着名的生态观点,即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与地母该亚的关系,而不是自身利 益无休止的满足(Lovelock,1987:121).第二,王 龙离开土地的诱因是气候的失调,但作品中没有任何 迹象表明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自然系统自我调 节时引发的.生态批评关注的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生 态失衡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自然对 人的惩罚,《大地》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自然本身也 可以使人与自然产生严重的对立.认识到这一点更能 使我们对自然产生敬畏:自发的自然灾害已经足以使 277 人性产生如此严重的扭曲,使人的生存受到如此严重 的威胁,如果人类继续像现在这样破坏大地,破坏自 然,那么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受到自然毁灭性的惩罚. 这,无疑是《大地》给我们的生态启示. 参考文献 …1Buck.PearlS.TheGoodEarth[Z].NewYork:TheJohnDay Company,Inc.,1931. 【2】Lovelock,James.Gaia:ANewLookatLifeo?lEarth[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3】TheNewY0rkTimesBookReview[N].1931.quotedfrom "CriticalExcerpts"'inTheGoodEarth(ed.)byPeterConn.New Y0rk:Simon&Schuster,lnc..1994. 4赫素玲等.大地》中的生命意~zIJ].外国文学研究,1997.(1). 【5】蒋孔阳.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着选【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8. 【6]6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7】卢梭.爱弥)LI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接第258页) 笔者以为不然."洋味"要有点分寸.多年前, 刘宓庆《汉英句子扩展机制对比研究》(《现代外语》 1992年第1期第10.15页)认为英语句子结构的总体 特征是头轻脚重的正三角后续性规律,汉语与此相 反,是头重脚轻的倒三角前置性扩展机制.所谓"扩 展"是指基本句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呈现的线性延 伸.英语句子作线性延伸时,是顺线性延伸,即从左 到右(简称LR);汉语是逆线性延伸,即从右到左(简 称RL).英语句子的LR扩展,使得句尾呈开放式, 句首呈收缩式;汉语句子的RL扩展,使得句尾呈收 缩式,句首呈开放式.例如: 开放式 7thecat. 7括thecatthatkilledtherat, ThisfS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 7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that fdvthehouse. 7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that fdvthehousethatJackbuilt. 开放式.. (基本句) 一 度 二度 有条有理. 干得有条有理. 一 切干得有条有理. 三度..I—————————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四度..I———————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五度..I—————.;也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六度..I—一她说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英语句首收缩性,汉语句尾收缩性,并不是说 一 点也不能扩展,但扩展度有限.问题的另一面是: 当英语句尾开放性转换为汉语句首开放性时,如果无 278 限制扩腱,无异于从反面"欧化"汉语了,反而弥漫 出太浓的"洋味".理论上的无限扩展度实际上是要 受到语感制约的.比如汉语句首扩展到一定程度会显 得太"紧",化"紧"为"松"的一般方法是将长句 打碎变成短小的"流水句".比较: ,.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 l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的少年. 1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 ,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显然第一句太"紧",文气流动不起来,不符合 汉语语感. 分析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语 言学界读者对"欧化"文风多有意见.南帆在《文学 理论》"后记"中(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 页)谈到:"我记起了一些学生的抱怨.他们表示, 没有读到文学理论之前,大约还明白什么是文学;读 到文学理论之后,反而更加混乱了.我猜想,他们所 接触的文学理论读本可能缺少一个循循善诱,循序渐 进的逻辑秩序."笔者猜想,"缺少一个循循善诱,循 序渐进的逻辑秩序"与语言表述的"欧化"文风可能 不无关系.整个外语界,尤其是中青年作者,今后是 否一起努力避免汉语写作中的"欧化"文风?参考外 文原着不但可以而且必要,但能不能像已仙逝的许国 璋,王佐良和仍健在的王宗炎,胡壮瞵等老一辈外语 研究者那样,先消化外文原着,然后再优化整合,最 后转换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话语输出昵? 如果中国人不讲中国话,如果研究语言的论着给 读者提供的是"惨不忍睹"的言语,长此以往,如何 壮大我们的研究队伍?作者又如何以"我"的语言方 式而在场呢?
本文档为【解读赛珍珠《大地》的生态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