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 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2009年第6期 总第48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HubeiAdministrationInstitute No.6,2009 GeneraNo.48 ? 政治学研究?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 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黄莉,龚华香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079;2.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0) [作者简介】...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 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2009年第6期 总第48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HubeiAdministrationInstitute No.6,2009 GeneraNo.48 ? 政治学研究? 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 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 黄莉,龚华香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079;2.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0) [作者简介】黄莉(1984.),女,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比较政治制度;龚华香(1986.),湖北松滋入,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制度. 【摘要】政治冷漠是民众消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现象,它有违现代民主政治的自由理念,不利于 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伊斯顿政治系统论的分析框架,建立我国县域政治系统的的政策 输入——输出模型从而对我国县域政治系统决策过程做出剖析,进而探寻公民政治冷漠的制度成 因,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县域政治系统;政治冷漠;成因分析 冲图分类号】D621【文献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码】A[文章编号】1671—7155(2009)06—0020—04 所谓县域政治系统是县域政策的制定,执行和 反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 政治冷漠现象,而一个健康运行的系统却不应该是 公民政治参与的长期缺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发 展水平,摆脱政治冷漠,对政治系统的良性循环有 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政治冷漠的概念及其表现 所谓政治冷漠(PoliticalApathy),是与政治参与 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 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某项 政治活动,即对政治活动的"心理卷入"度较低l11.政 治冷漠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极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它 有违现代民主政治的自由理念. 收稿日期:2009—08—27 在县域政治系统内,政治冷漠主要表现为公民 政治认同感降低,公共意识淡薄,政治参与的自主 性和自觉性较低,不参与和消极参与程度高.仅以 我国县级选举这一最基本,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 来说,公民厌选的情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其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选民对选举事务的不作为. 部分选民对选举中的各个环节较少参与,既不关 心,也不愿花精力,不去中心会场投票,对选举事件 本身不感兴趣,甚至有的选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对选举组织者的违规操作,即使知道了也不介意. 有的选民对上门的流动票箱采取抵制的态度,他们 经常说出的一句托词是"我正在忙,没有时间投". 有学者认为选民厌选已经成为一种弥漫之势.第 二,公民的选举存在"泡沫型"高参选率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据 国家民政部的不完全统计,公民参选率一般在 90%以上,在一些表象的,暂时的参与率高和热闹 的场面后,政治参与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是让人担忧 和怀疑的. 2009年第6期黄莉龚华香: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21 "最应当反对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无政府状 态或专制,因为漠不关心可以几乎分毫不差地创造 无政府状态和专制"~1(r'894).政治冷漠的危害非常大, 它使民主政治丧失根本的生命和动力来源,为专制 主义的滋生提供适宜的心理环境,如果是因为公民 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采取的政治冷漠,在一定条件下 有可能发展为政治不服从,甚至导致政治反抗.如 果任由这种政治冷漠持续存在和蔓延,不仅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无法实现,而且还会动摇人 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导致执政党产生政治合法性 危机.基于政治冷漠的危害,笔者打算从伊斯顿创 立的"政治系统论"分析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造成 公民政治冷漠的制度原因. 二,理论假设前提:县域政治系统的政策输 入——输出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创立的"政治系统 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到和深刻的分析框架.伊 斯顿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 把国家机构的决策与公民社会的反馈结合起来,创 立了以输入和输出为循环系统的政治系统论.如图 所示: 图1.政治系统的简化图 系统处于一个环境之中,并且易于受到来自环 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要把系统的基础变量逐出 其临界范围.系统为了持续下去,必须要采取一些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成功地缓和这样造成的压力,并且对此作出 反应,当局至少能够获得已发生的事情的信息,使自己必须在想要这样做或者被迫这样做的限度内 作出反应. 根据此理论,我们提出了一个县域政治系统的 理论假设前提.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县域政治系统的简化系统 图.从此图我们不难看出:县域政治系统是与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的.县域政治系统的主体,即县委,人 大,政府和政协等权威性的组织,在外界环境压力 下,进行着与环境的能量交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政治系统感受着外界政治压力的存在,为了消除外 图2.县域政治系统输入——输出图 界压力,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与外界发生联系,输 入外界的诉求,经过与政治主体的能量,信息交换 以及政治决策,输出政策,并在执行中不断地反馈 信息,以修正决策的目标,重新调整资源的配置,以 达到政策配置资源的最大化,这就是县域政治系统 的政策输入——输出的一个模式l3l.我们具体来分 析一下县域政治系统进行决策的政治过程.它有如 下几个特征: 1.政府主导式输入 (1)需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的 提出,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共问题进入公众议程加以 讨论,然后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 最后才形成政策问题并由政府决策者加以确认.但 是在县级政治系统中,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认定是 由县委和政府来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并把它们直 接列入议事日程,然后输送到县级政治系统中的政 策中枢,从而完成整个政策输人过程. .单独的需求输入不足以驱使政治系 (2)支持 统运转,而支持是驱使政治系统运转的动力源.在 县域内,支持取向的对象一般是县委,县政府,县人 大,县政协等机构. 2.民意表达机制"输出性"功能与"输入性"功 青色的j均衡 在县域政治系统内,主要的利益表达机制有: 县域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 等.而在县域内,政治结构相对分化非常弱,几乎每 一 种参与体制都有两重功能:一是为适应公民政治 参与的需求而建立的;二是党和政府用来进行政治 控制的体制,后一种功能显然更为突出.例如,人大 和政协担负着集中和表达民意以及广泛吸纳公民 参政议政的"输入"功能,但同时也承担着将党的决 策和工作布置予以传达,贯彻,落实之重任这种"输 出"功能,而人大和政协在这种"输入"上表现得较 为迟钝,而对"输出性"的功能上则相对"敏感".因 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这些参与机构出现了高度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行政化","机关化","一边倒"的特征.公众时常会 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作为理应代表群众向中 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表达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的组织机构,常常反 过来协助党和政府做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 工作. 3.政策的强输出与公众利益表达水平的失衡 在县域政治系统中,系统的政策输出是非常频 繁的,强度也非常大.笔者认为,县域政治系统的输 出主要有两种:一是X,1上级,中央的既定决策的"贯 彻","实施","执行";二是系统内部的政策制定,政 策执行和政策调整等各个环节.而这两种的输出强 度都与公众利益表达低水平相失衡.第一种输出是 全局性,战略性的宏观决策,它与普通大众参与所 关注的局部性,切身性的微观利益往往难以一致, 因而公众的利益表达水平在此种情况下是极低的; 在第二种政治输出中,由于上述两个特点的限制, 也影响了公众的利益表达. 4.系统主4#-活跃于整个政治过程 系统主体即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机 构,有着多重的政治身份.我们通过这个输入—— 输出图可以看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活动于县 级政策输入输出过程的始末:首先,他们是对需求 的主要认定者;其次在争取支持对象的时候,他们 又充当了对需求的支持者身份.而在转化过程中, 他们依旧是利益整合和政治沟通的主要领导者,最 后在输出的过程中,他们是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 执行,反馈的主力军. 三,公民政治冷漠的原因探寻 1.输入上的问题症结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政府决策一般要经过输 入,转换和输出三个阶段,公民利益表达是民主政 府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为政府决策输入信息和动 力.笔者认为,公众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应主要 由社会性结构来承担,而非政府. (1)非社会性结构输入易导致公民参与动员性 强,主动性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对需求的认定不能完全与公民的真 实想法和要求划上等号.究其原因:一是政)t-f~F"q 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随着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利益需求逐渐多元化, 而政府对民众需求的了解渠道和了解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都是有 限的,而且在层层的利益表达输送过程中,还存在 着信息失真和不对称的情况,因而政府了解到的民 众需求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二是我 们不能完全排除县域政治主体的经济人特征,如果 当自身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博弈时,他们是极有可 能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政府对需求的认定不利于公民政治参与 利益驱动力的发挥.公民能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最 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有着利益的驱动,这些公民意 识到了参与政治与自己生活有着利害关系.而政府 对公民利益的确定让公民十分被动.所以,在我国 政治参与只有给人们带来利益,才能引起他们的兴 趣.而在县域政治系统中,政府确定好了利益,然后 对公民政治参与进行较强的动员,使民众对政治参 与形成一种"走过场"的印象,自己的意见根本无法 表达或者无法正确表达,从而在感情上疏离于政治 参与. (2)监督制度的无效降低了公民对政治的信任 和认同 如图2中所示,输入包含着需求和支持两个部 分,缺一不可.由政府确定需求,然后寻求支持对 象,如果能够得到县域主体的支持,那么这种需求 就是有效的,反之,这个需求也是没有能力输入进 系统内部的.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支持 者看作是对需求者的一种监督.而在县域政治系统 中,需求的认定者也就是需求的支持者本身.那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监督是无效的.笔者认为, 造成体制内监督无效的原因是政治系统内政治参 与体制分化程度不高,其自立性也比较低.正是因 为监督的无效,会让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度下降,严 重的时候甚至演变为x,l政治的不认同,基于这种消 极的政治态度,公众会以一种不作为的方式远离政 治生活,按照罗伯特?A-达尔的说法,它们构成了 社会的无政治阶层. 2.转化过程中的原因探寻 (1)利益表达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使公民参与 政治难以获得必要的组织依托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国家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非 常完备的,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心 声,但是理论与现实有很大的落差.在县域政治系 统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县委手中,这就使党组 织以外的人大,政协等不同程度地丧失了自主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为党的工作机构或在党领导 下的附属机关.在县域中,还存在着一些群众性的 组织,但由于政府控制社会的能力过于强大以及政 治权力的高度一元化,这些组织从总体上看缺乏组 织上的自立性,参政能力普遍较弱. 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减少甚至堵塞了公 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公民的真实想法和要求难以准 2009年第6期黄莉龚华香: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 确或根本不能传送到行政决策中枢,造成公民参与 决策以无效告终.在我国,有部分弱势群体因为这 种原因仍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在影响到他们命运 的决策之处,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这些最需要 得到政策帮助的群体反而不能参与政策的制定和 执行,这无疑加重了他们对社会制度认同的危机. 由于长期无法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这些群体甚至 对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产生了悲观,消极,甚至反 叛的心理和行为. (2)政治透明度不高削弱了公民的政治效能感 县域政治系统的主体活跃于整个政治过程中, 而又加之对其监督不够,因而政治透明度不高,存 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垄断性,神秘性.例如,在系 统转化过程中,利益表达,整合和政治沟通都由政 府来主导,他们通过系统内部的会议,讨论,通报, 批示,文件传递等形式来进行沟通从而完成政策的 转化过程,而作为与公众进行政治沟通的参与体制 由于分化程度不高,自立性比较低,他们很难完成 与公民政治沟通的任务,那么普通公民是很难了解 到系统内部的这些内容的.那些想积极参与政治活 动的公民在了解决策过程上存在着障碍,很难对政 治系统决策发挥实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削弱了公民在制度内参与政 治的效能感.公民的效能感越强烈,政治参与的内 在冲动也越强烈.选民在投票过程中,认为自己的 一 票将决定谁当选,那么他就会极力去投票.相反, 如果他认为自己的一票无论如何也不能影响谁当 选,即他的政治效能感很弱,就有可能导致他根本 不会去投票.长期生活在这种制度环境下的人们很 难对政治产生好感和忠诚. 3.政治输出所面临的困境对公民政治冷漠成因 的影响 由于以上环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政治输 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从而影响公民对政治的 信任与合作. 第一,公共政策输出不能有效满足民众的政治 诉求和心理期望.在前文中,我们论述过政府对需 求的认定不能真实,完全地代表公众的利益,因而 制定出的政策必定与公民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 例如,县级政府注意到了农民问题,不断有反映农 民利益和愿望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如取消农业 税,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取消农业税相对于农业 生产资料的增长而言呈现出一种杯水车薪的状况, 也很少注意到农民当前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 等问题.政治输出的速度也与公民的期望存在误 差.由于政治不透明,公众很难及时准确地与系统 内部形成沟通,等到有些政策执行时,问题已很严 重或者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解决时机,利益要求不能 得到及时地满足,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积极性. 第二,输出与执行的失衡影响公民对政府公信 力的认同 由于有些政策从开始输入时就缺乏民主的土 壤,没有汇纳进公众的意见和思想,那么这个政策 输出的执行,其可操作性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 如县域系统输出的农村医疗合作,这是个好政策,但 是这个好政策不是在县域内的任何地方都能执行 的.有的地区民众收入低,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因此 合作医疗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贫困地区即使建立 了合作医疗也只能是低水平的,而且会加重民众的 负担.这与当时制定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初衷是相 违背的. 政治输出是政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个 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转变的 系统,输出通常并不代表一个内部过程的终点, 而是代表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即 输出——反应——信息反馈——再输出.政治输 出所面临的困境会使公民的政治冷漠加深,而政 治冷漠会造成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或者说政 府与其公民之间的某种隔阂,使政治参与效能低 下,增大政府内耗,如不加以解决,只会是恶性循 环. 【参考文献】 『11肖立辉.解析农村选举中选民的政治冷漠.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IDB/OL].2002-11-01. 『2]【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f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8. 『31张劲松,纳麒.县域政治系统的政策制定:政 府主导输入与公民政治参与——兼论丘北县的民 族政策输入机制?】.思想战线,2005,(5). (责任编辑汪志强)
本文档为【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10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