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学专业认知

建筑学专业认知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学专业认知建筑学导论课论文 建筑学专业认知 ——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 建筑学专业认知 ——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前言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大学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神圣殿堂,校园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时间不断的积淀和积累,也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校园中原有建筑物记载着学校诞生,成长,发展的历程,给每一位学子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美好的回忆。原有的校园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代表了学校的个性化形...

建筑学专业认知
建筑学导论课论文 建筑学专业认知 ——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 建筑学专业认知 ——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前言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大学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神圣殿堂,校园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随时间不断的积淀和积累,也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校园中原有建筑物记载着学校诞生,成长,发展的历程,给每一位学子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美好的回忆。原有的校园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代表了学校的个性化形象。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是特定的人群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基础上所建设的文化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文化底蕴的载体。思维激烈碰撞,激情极度迸发。老师们传递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们汲取文明的精华,而这一切活动都在大学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完成。 学生们在校园中度过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这段时间内的青春热火会让他们铭记一生。对于那些毕了业的校友而言,他们对大学的记忆明显主要由校园的实体环境和建筑构成。此外,校友在返回母校时经常会有一种“重归故里”的感受,就像离家的游子再次踏上故土,校园中的特色建筑和充满温馨的街角巷隅都会触发他们对于那段时光的记忆。就像那些年,在食堂我们一起排的队,插的队;那些年,在图书馆我们一起占的座位;那些年,我们在宿舍一起聊过的不眠夜;那些年,我们在校园田径场上一起流的汗;那些年,我们在教学楼一起上那云里雾里的高数......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等等一切建筑都构成了一个大学的独特文化,这份独特的文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审美及情感体验。这就是大学校园建筑彰显的人文精神,它使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产生留恋,有一种归属感。 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意气风发,充满创造激情。而大学校园环境空间丰富的层次,多变的形式,跌宕起伏的变幻恰好能满足他们活跃的思维,满足他们心理上的热切渴望。同时校园建筑以它特定的气质,纯净的外观,健康,富有情趣的的个性塑造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塑造了校园的良好意象,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极大德增强凝聚力。生机勃勃的建筑形象令人振奋,有助于稳定学生心态,激励学生求学奋进。 每一所高校风格不同,其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也大不一样。而区分一所高校不同点,标志性的建筑物往往成为其典型的差异特征和富有代表性的象征。让我们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三所高校作为例子,探讨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即建筑与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篇论文将以建筑导论课和调研内容为出发点,围绕建筑物人文的关系,来阐明我对建筑学的一点认识。 正文 1.北京大学——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建立之初身兼太学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北京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着崇高的名声和地位。 正是由于北京大学承上启下,北京大学的校园环境和建筑风格古朴与现代并存,但两者之间的存在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了北京大学的独特文化底蕴。 1.1北京大学校园分成校本部,医学部,昌平园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芍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承泽园等。此次调研的大学校园是北京大学的校本部。燕园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图片来源:实地调研) 1920年墨菲在进行燕京大学校园规划中,充分利用校园是古典园林遗址的优越条件,利用湖岛,土丘,曲径等园林要素,将多组规整的三合院的建筑群体与蜿蜒曲折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了现代大学功能与传统园林意境。北京大学的建筑也极具特色。其建筑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由建筑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综合运用了我国工艺艺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多方面的成就。如门窗上的柩格、额房上的匾额等,都是既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还有绿荫小径、大片的草坪、潺潺的流水、校园建筑小品与周围的主体建筑和谐的组织一起。整个大学沉浸在古香古色的氛围中,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传统风格。 1.2北京大学理科教学组群建设基地选择在未名湖南部教学区50,60年代建设的图书馆,文史楼等的东南侧,使教学区的这条东西向轴线得以发展完全,并且将教学轴线和博雅塔,未名湖形成的景观视线交点落在理科教学组群包绕的主要广场空间,亦是北大东校门广场中。另一方面,理科教学组群延承了北大三合院或四合院落为母题的空间形态。集中建设,多层高密度的规划方法促成了整体式理科教学楼群——以四合院落空间为原型,按功能“形成毗邻连接的网络式”同时整个建筑群又形成朝向未名湖的三合院形态,与墨菲20年代的三合院建筑群遥相呼应,并且在三合院与未名湖形成的视轴上挖池,造景以延续校园形态景观特质。而在建筑造型上设计者选择了创新,半坡的屋顶处理,古典建筑符号的运用以及与旧校园建筑颜色上的呼应等都在力求在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寻求突破,诸如在红柱垂帘的敞廊,群房檐口等的处理。 位于校园西部的中国古典建筑群和位于东部的理科教学组群遥相呼应,其间苍松翠柏,红墙绿水,相互映衬。不同的风格在这里碰撞,在建筑师巧妙的安排下完美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中国铁建网) 2.清华大学——传承与发展 2.1说到清华大学,就不得不提其清丽端庄的“二校门”,这是清华最有标志性的建筑,是清华的一张名片,人们一说起清华,脑子里出现的绝对是这“二校门”。清华“二校门”由西方古典建筑的装饰元素汇合而成,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中段是四根多立克式装饰柱,立在高大的柱础上,中间两旁小的三扇拱券门,中间用巴洛克式涡卷装饰。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图片来源:昵图网 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建筑。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嬷嬷弄红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和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 清华校园建筑的规划就不能不说到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师——墨菲,他在清华移植了当时美国流行的学院派艺术校园的布局,利用建筑轴线来控制园林布局,与以柔见长的中国古典园林结合甚为生硬。 2.2清华大礼堂取法美国总统杰弗逊亲自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大礼堂,古罗马帕提农式的穹顶和古希腊爱奥尼柱式构成的门廊相结合,传递着浓重的学院气息。但是“清华的大礼堂,因有南面无限的阳光和开阔的草坪的‘扶持’显得格外‘洵美且都’”(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在很多人的心中,清华大礼堂是中国最美的古典西式建筑,对于万千清华学长来说,肃穆庄严的大礼堂又何尝不是他们一生的情怀所寄? 图片来源:实地拍摄 2.3与清华大礼堂齐名的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1919年9月。由公顺记承建,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科学馆主体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立面分为三段,并点缀石柱,暗红砖墙,灰色坡顶,黄铜大门,青瓦钢窗,门额上镌有铁铸的汉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端庄古朴,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 从这科学馆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科技精英,四坡顶,红砖墙,花岗岩勒脚三段式构图的科学馆是当之无愧的科学殿堂。 2.4被誉为“天衣无缝”的清华图书馆又是清华大学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清华大学图书馆由连成一体的东、西两部分组成,全馆总面积为27820平米。东部老馆建于1919年,1931年扩建;西部新馆1991年建成,在近80年不同时期的建设中,中外三代建筑师在共同的建筑空间里充分施展着杰出的才华,他们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奠定并不断加强清华园融贯中西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格调,留下了一组建筑精品。在一期老馆和二期新馆之间,建筑师通过内部两个小的八角形的过厅,很自然的把里面的空间结合成一个整体,有在外部做了两个八角行的楼梯,这样一来,把外形也很好地连在一起,三期的图书馆又通过一条廊,来连接新旧两馆。这是一条传承历史的走廊。从旧馆里提炼出来的拱形符号,构成了一条过度带,提现了现代建筑跨越时空的表现能力。充分验证了“整体一定要很和谐,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意识,我们要尊重这个环境,同时要尊重历史,就是要跟整个环境非常协调。”清水的红砖墙,意大利式的坡屋顶和罗曼式拱窗,是清华园特有的建筑语境,新馆传承了旧馆的历史文脉,在结构、色彩、符号、体形和尺度上都是与旧馆和谐统一的。 2.5清华大学的建筑景观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体量、布局都能够做到基友继承又有创新,全园一盘棋,突出校园的整体美,如蒙伟明楼,三、四、五教学楼的建筑,都沿着红砖墙,使校园建筑朴素中形成了统一风格,而各建筑在空间构成上又各具特色,溶入了时代的气息。 3.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3.1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其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北京交通大学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因校址多次搬迁,现在的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历史的沧桑,没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的古风古意,但是北京交通大学整个校园都迸发着时代的气息,彰显着青春的活力,激情澎湃。北京交通大学南门,高耸,气势恢宏,红色的外墙在一片绿色中格外显眼。 3.2北京交通大学通过长达100米的轴线统摄全局,沿途一校徽,升旗台等节点来加强连续感,尽头以高耸的“思源楼”结束,两边对称式排列建筑,给人一中宏伟、气派的感觉,表现了浓烈的权利欲与控制欲,体现了强烈的集权性,营造了强烈的礼仪性,但是这缺乏了刺激知识、启发创新所需要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更缺乏了大学的主体——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校园的气氛较为冷漠、僵硬。思源两侧是较为低矮的思源东楼和思源西楼,两楼衬托了思源楼的高大。思源楼的穹顶是塔形的,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北京交通大学的图书馆的红顶白墙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夺目,八卦阵的外形使人给人一中浑厚的感觉,透显出默默的文化气息。 图片来源:实地拍摄 结语 建筑的人文精神是指建筑文化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尊重人,体现人的需要。人文金山是以人为万物之本,为万物的原型,以人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衡量万物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的内在运作逻辑,也是建筑创作应遵循的逻辑。从建筑角度来说,体现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维护,体现人的尊严价值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创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的创造要从符合人的需求,当人的需求被高质量地满足是,才能表现出对人的重视。而人对建筑的需求最原始的就是使用的需求,然后发展到了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的的基础上的,当物质需求没有建立时,精神需求就失去了它所依托的基础。 建筑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物质表现形式而发生的,这种物质表现可以分解成两个层次:一是行为层次,当人在进行活动和交往时候,建筑空间所提供的物质交往场所符合人的使用需求时候,人就会感觉到满足的愉悦:二是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存在的物,是可以通过人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应而被人体会到的,这些客观的感觉在人脑中形成了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反应就形成了建筑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大学,青年人梦开始的地方。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尽情的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体验自己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各色各样的校园建筑千方百计的满足他们的愿望。大学校园建筑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戴维.拉金,布鲁斯.布鲁克斯费佛编著,苏怡,齐勇新译,弗兰克.赖特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引自:宋泽芳,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2 (3)建筑初步/田学哲,郭逊主编.-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大学校园群体/姜辉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5)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陈晓恬,任磊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
本文档为【建筑学专业认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07
浏览量: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