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纪念汤显祖策划书

纪念汤显祖策划书

举报
开通vip

纪念汤显祖策划书纪念汤显祖策划书 篇一:我 们 该 如 何 纪 念 汤 显 祖 我 们 该 如 何 纪 念 汤 显 祖 ,(上) ——汤显祖诞辰450周年与徐朔方教授对话 武汉大学 邹 元 江 邹:您是新浙江大学文科院系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授。您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您也是公认的汤显祖研究专家。 徐:不要这么说。 邹:今年是汤显祖诞辰45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历史事件”,是因为中国戏曲自汤显祖“临川四梦”产生之后,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不断思...

纪念汤显祖策划书
纪念汤显祖策划书 篇一:我 们 该 如 何 纪 念 汤 显 祖 我 们 该 如 何 纪 念 汤 显 祖 ,(上) ——汤显祖诞辰450周年与徐朔方教授对话 武汉大学 邹 元 江 邹:您是新浙江大学文科院系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授。您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您也是公认的汤显祖研究专家。 徐:不要这么说。 邹:今年是汤显祖诞辰45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历史事件”,是因为中国戏曲自汤显祖“临川四梦”产生之后,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徐:在新千年伊始我们该如何纪念汤显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邹:对~我注意到几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一是昆曲《牡丹亭》按汤显祖原本改编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引起轰动 1 (准确地说是引起争议);二是您重新校订增补的《汤显祖全集》出版;三是国内关于汤显祖的第一篇博士论文通过了答辩;四是《才子牡丹亭》的最早刻本(影印本)在美国被发现?? 徐:还有几件事也值得注意:《牡丹亭》第三种英译全本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又发现几篇汤显祖的重要佚文;《汤显祖遂昌诗文全编(转载自:CspeNgBo.cOm 蓬 勃 范文网:纪念汤显祖策划书)》由遂昌人氏项兆丰先生自费内部出版?? 一 邹:应当说汤显祖与现实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澳门的回归。澳门被葡萄牙租借正发生在汤显祖的时代。 徐:对~这是汤显祖出生的第四年(即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发生的事件。葡萄牙商人用贿赂手段取得了在广东香山县澳门停靠船舶的便利,之后又用不正当的手段于1557年在海澳向颟顸的明朝政府“租借”这片土地作通航经商用。这是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占领的第一个立足点。中国的文明古国长期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此由停滞而落后以至挨打,一部屈辱的近代史将渐渐地拉开它的序幕。 邹:汤显祖曾到过澳门。万历十九年(1591),他曾上了一道把矛盾直指皇帝和首相的《论辅臣科臣疏》,震动朝廷, 2 被贬官到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典史(添注)。就在这次南贬途中,他特地取道澳门。如果不是澳门这时已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借已近四十年之久的特定事件深深触动了他,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徐:可以这么讲。而且事实上这次澳门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有他的诗文和《牡丹亭》为证。如他写的纪行诗《香岙逢贾胡》,“香岙”即澳门。“贾胡”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人。又如他写的七绝《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可以说是极其敏锐地意识到从欧洲传入的鸦片(阿芙蓉)具有毒害人的作用,而这时距1840年的鸦片战争还有250年。《牡丹亭》中言及香山岙者有第六、二十一、二十二等出。柳梦梅云“寒儒偏喜住炎方”(第二出),“你骂俺岭南人吃槟榔,其实柳梦梅唇红齿白”(第五十五出),及剧中出现的“番鬼”、“通事”(通 晓中外语言的翻译)。汤氏曾写有《听香山译者》诗),第二十一出《谒遇》中出现的“香山岙里巴”,以及两支《驻云飞》所写的光怪陆离、无可名状的西洋贡物等,都是他这次澳门之行所留下的深刻印记。 邹:您曾认定《谒遇》首曲 [光光乍] 所唱的“香山岙里巴”即指澳门三巴寺。近日周育德教授对您的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三巴寺是圣保罗(San Paolo)教堂的音译。周先生查阅了有关文献,发现澳门的三巴寺俗称“大三巴”,是 3 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的。据此,1591年汤显祖在澳门是见不到这座辉煌壮丽的教堂的。迟至1594年,耶稣会教士才初创圣保罗书院,即大三巴。此书院草创者罗明坚神父早于1580年就在大三巴的山坡上有一建筑,虽说规模没有后来的大三巴那么巨大,却也非同小可。至1582年耶稣会教士放弃原有建筑迁到此处,附设圣堂与学校。1602年,耶稣会教士所建位于大三巴专为华人讲授教义的小堂被焚,耶稣会教士乃于是年始兴建圣保罗大教堂。这些见之于澳门基金会出版的《澳门总览》上的情况如果属实,那么,汤显祖当年在澳门所见的那个“巴”,不会是今日门壁仍存的大三巴教堂。不知徐先生如何看。 徐:我所依据的是吴历《墨井集》,其卷三即题名《三巴集》,里面都是他寓居澳门时所作的诗,即《澳中杂咏》三十首。第一首自注:“三巴即耶稣会之堂名”。当然,吴历是明末人。如果三巴寺是建于1602年之后,他所见到的三巴堂当不是汤显祖所说的“香山岙里巴”。“香山岙里巴”当指罗明坚神父1580年在澳门大三巴山坡上的建筑,当时三巴寺尚未建。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建筑可以是实,也可以虚实参半。我感谢周育德教授的指瑕。 二 邹:关于《牡丹亭》全本上演成了这两年的新闻热点,也成了争议的焦点。1998年初夏在上海上演了人们期待已久的 4 55出全本昆剧《牡丹亭》,没料到立即遭到各方面的批评。同样让人关注的是,同年该剧将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Lincoln Center Festival)上演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也被取消了。1999年仲夏,同一台昆剧《牡丹亭》在紧邻林肯中心的拉瓜地亚表演艺术学校演出大厅上演,可知情人都知道,虽然道具、服装及布景仍是一年前在中国精心制作的,但除了少数上海昆剧院的艺术家之外,整个演员阵容已非原班人马。而从大洋彼岸反馈回来的演出评价也与国内的批评形成鲜明的对照。排除其它复杂因素,我以为这种在《牡丹亭》400年演出史上奇特的两班演出人员在中西两个演出舞台所产生的两种不同评价,从根本上反映了中西戏剧观上的差异。 徐:是这样。从表面上看,“导演”两班人马演出《牡丹亭》的是在中国唱过花鼓戏的36岁的美籍华人陈士争先生,而事实上这出戏从最初的构想到制作上演都是由西方人和按西方人的艺术感受方式来运作的。1996年初,林肯中心艺术节导演约翰?洛克威尔(John Rockwell)对陈士争先生提及他对汤显祖的巨著《牡丹亭》很感兴趣,他希望能将这出戏完整地搬上美国的舞台。很显然,他需要有十多年戏曲舞台表演经验,又有近十年在美国演艺界导演和制作经验的陈士争先生的帮助。1997年他们两人到中国实地考察经常上演《牡丹亭》折子戏的昆剧团,并拜访了我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 5 邹:您1956年完成了《汤显祖年谱》,1959年完成了《牡丹亭校注》,1962年完成《汤显祖诗文集编年笺校》。仅《牡丹亭校注》自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前后四次印刷就高达26万册。您作为国内外汤显祖研究的权威,一定会对洛克威尔和陈士争先生想将《牡丹亭》全本搬上美国舞台感到高兴。 徐:是的。虽然《牡丹亭》在1933年和1935年就由中德人士合作分别在北平和上海上演过,但当时经北京大学德文系洪涛生教授(Prof?Q?Hundhausen)译为德文的《牡丹亭》只是其中的几出戏文。上演的大概也就是《劝农》、《肃苑》、《惊梦》等这些折子戏。面美国人却要按《牡丹亭》原本上演,这无疑是令人高兴的事。直到现在我也这么想,林肯中心艺术节上演全本《牡丹亭》,对于保持这个旷世杰作的完整性和扩大它的影响范围都具有空前的意义。的确,昆曲象这样规模的演出已经有几个世纪未见过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并不知道这些人会如何将中国400年前的剧作搬上美国舞台,他们从我这儿离去后就很少有消息。当然,我也听到一些传闻,但直到最近接到一位在美国的朋友给我寄来的林肯中心艺术节1999年7月份的戏单,我才知道他们的一些想法。 邹:我看了这份装帧讲究的戏单,它主要以介绍与上演《牡丹亭》有关的背景材料、导演阐述、演员、音乐、以及您和 6 周育德教授的文章为主。我让我的一个研究生将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都译了出来,我作了审校,近两万字。从这份戏单上所披露出的信息看,美国艺术界和中国艺术界对如何面对艺术遗产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异的。林肯中心艺术节导演尼格尔?瑞登(Nigel Redden)也在“欢迎词”中坦率承认,有关这次演出的一些争论,的确显示出对于舞台艺术与真实性是有不同的观念(differing concepts)存在的。他所指的不同观念“争论”就是1998年《牡丹亭》全本在沪上首演所引起的中国艺术界的不同看法。瑞登对1998年《牡丹亭》上海全本演出的态度显然代表了美国方面的一致看法:上海昆剧院的艺术家克服了上演全本《牡丹亭》的各种障碍和困难,已经充分展现出了这部汤显祖写于400年前的名剧的深度(depth)。可沪上一家大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却不这么看。文章认为这个用西方的视角,去迎合那种对东方文化的浅层猎奇(实际上是故意去展现过去的落后)的搬演,缺乏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双重准备,变成了一种仪式、一个热闹的炒作。这篇文章的立意显然也是基于东西方戏剧观的差异,用文中的说法就是将中国古典名剧搬演到美国舞台上是否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中最根本的艺术精神。以这种标准来衡量,《牡丹亭》的上海全本演出则是在一种理论上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去重新解读它的,因而读到的只能是一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从舞台的二度处理来看也捉襟见肘。导演试图用 7 一种现代戏剧观去还原古典艺术的原生态,用开放式的舞台去承载最古老的表演。可是,二度语汇的过分渲染对传统昆曲的艺术品格形成了伤害。导演想要破译历史文化,展现时代氛围,希望展现给观众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文化图景。可是,在整台戏中昆曲的本体色彩被淡化了,留下的是一个文化空壳,里面充斥着种种古风、曲调、世俗、服饰和建筑等等民俗大观式的不厌其烦的展示,因而有人称之为“大杂烩”,隐含着对其整体定位不明的批评。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即《牡丹亭》是否只有折子戏有艺术价值,而演全本则意义不大。按文章的说法,《牡丹亭》在历史上鲜有全本演出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的。而数百年来象《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折子戏经历代名家演绎,已形成几乎完美的表演形式,久演不衰,也被公认为是《牡丹亭》的艺术精华,其崇高地位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某种象征。这就是它的艺术价值,它是文化的积淀,是历史的选择。 徐:《牡丹亭》全本少有演出,原因固然有许多,比如冰丝馆本《牡丹亭》就是进呈给皇帝看的,凡剧中所谓”碍语”都删掉或改写(《虏谍》、《围释》全删,《淮誓》个别句子删掉,《牝贼》中 [北点绛唇] 、上场诗被改写等)。又如因“填词太长,本难全演”为由而加以改窜,硕园改本变原本五十五出为四 十三出,冯改本为三十七出,臧改本为三十五出等。但关 8 键的问题恐怕还在于《牡丹亭》是大诗人的大手笔,“非知音,未易度也”。这一点汤显祖在世时就已感到悲哀:“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当然,这不专指演出而言。之所以“伤心”并不仅仅指象《审音鉴古录》批语所说的“最难于排演者,如《寻梦》、《玩真》”这些单折戏,而在于“小伶“对全剧的主旨并不领会,即汤显祖说的“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因此,只有了解全剧,才能真正认识汤之“曲意”。我们不能脱离全剧而割裂地指认某折某出就为《牡丹亭》之精华。过去不具备全本演出的条件(演员的、场地的、照明的、观赏的等等诸多困难),并不能说明折子戏之外的戏就非精华,折子戏就一定是“历史的选择”,就一定是《牡丹亭》全部的“艺术价值”所在。 邹:我同意您的看法。汤显祖曾说:“知音常苦稀”。我们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牡丹亭》全本搬演上舞台,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汤翁的“知音”。断简残篇是难以窥其郁郁乎之美文的大端的。汤翁在世时就被留都南京太学国子监祭酒戴洵称为“千秋之客”,这是就汤翁的整个生命存在的气象而言的。《牡丹亭》作为汤翁生命历程中的颠峰之作,正可视作他生命辉光气象的全景投射。只有完整地演绎出这部旷世杰作,才能真正领悟汤翁无论是其生命境界、还是其艺术创造的真际。不然,“千秋之客”岂不千秋无对乎, 徐:当然,将全本《牡丹亭》搬上舞台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9 尤其是搬上西方舞台,面对当代的西方观众。这里自然就存在着与面对中国观众很为不同的处理方式。陈士争先生与约翰?洛克威尔的想法显然是与中国的戏剧观相去甚远的。他们是想将西方关于文本完整性和演出真实性的观念注入主要通过口耳相传而延续的东方戏剧表演风格中。他们一方面认为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的瑰宝,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在20世纪仍保留下来的戏曲表演传统不能够足以表现它的影响力或潜力。本来,任何一次排演都是一种新的诠释,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导演按照自己的理解注入自己的意念也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种诠释却不能置传统于不顾,甚至象陈士争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表演传统也是多余的。这就涉及到对一种文化艺术传统的根本无视和任意割弃的问题。比如中国戏曲并不以真实性的表现为特征,舞台是一个假定的空间,但导演却在舞台上的亭台楼阁制作上下大功夫,由十三位熟练的木匠用木雕手法并按中国典型的建筑技巧加以精细制作。而在表演的过程中,舞台上同时展示演员化妆、换服装、伴奏者的在场及道具、布景的操作过程等这些通常观众看不到的活动??很显然,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真实观。这种表现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即并没有让西方人了解东方戏曲艺术的真正魅力。 邹:这种危险实际上是存在的。在美国演出时舞台前面甚至出现了一个荷花水池,水面上有几对真的鸳鸯和鸭子游来 10 游去,水边树上还挂着鸟笼。鸭子和鸟儿时不时叫上几声,与演员唱腔相呼应。据称这种西方当代舞美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中最时髦的“发生学”方式临场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美国媒体的和观众的认可。这就更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引人入胜”了。 三 邹:与《牡丹亭》全本上演闹得沸沸扬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先生您却不声不响地推出了新版《汤显祖全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徐:不要这么讲。这家古籍出版社业务较新,技术力量薄弱,电脑排字,错误较多,达140多处。严格说来,这个本子是不能留传后世的,但要出订正本恐 怕就不知是新世纪何年何月的事了。另一方面,我自己的疏漏也相当多。所以古人说校点一部书不免有终身之忧。现在,我算是相信这句老话了。 邹:我注意到新版《汤显祖全集》是由您一人笺校的,而1962年版《汤显祖集》则是您笺校汤氏诗文集、钱南扬先生笺校汤氏戏曲集。在读了新版您写的“编年笺校汤显祖全集缘起”文后,才知原版洵是一部“奇书”。 徐:有那么一点,1962年的《汤显祖集》,前一年约稿,限定次年出版。我以晚辈和钱氏并列,并由我撰写全书《前言》,钱氏不会感到高兴。钱氏《汤显祖戏曲集校例》所说“汤氏尚有酒、色、财、气四剧,今佚”以及他的《后记》所说 11 《牡丹亭》吕家改本就是毛氏汲古阁《六十种曲》本的吕硕园改本等等失误,我也无法同意。按,硕园改本的编者不姓吕。据该剧明刻本序,编者姓徐名日炅,一作日曦,西安(今浙江省衢县)人。见《西安县志》卷二十五。我和钱先生的另一分歧是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他的论文见《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一九六三年第二期,拙作原刊《戏剧论丛》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两人的合作全凭上级的意志,实际上是各管各的,互不通气。拙作《汤显祖集前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之后,出版社来信告诉我,“中央负责同志”看了之后不满意,必须修改。我回信说我只能在重新研究以后才可以修改,怕他们急于出版,不能等待。他们又来信告诉我可以参照侯外庐最近发表的汤显祖论文加以修改。侯外庐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编,而我当时是不到四十岁的一个讲师。侯氏的论文写得似乎很漂亮,但他引用的汤氏诗文以及他对它们的诠释往往违背原意,无法令人信服。为此我写了一篇批评文章《关于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及其它》发表在一九六二年二月十八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我答复出版社,根据百家争鸣的原则,我不能按照侯外庐的观点进行修改。权威不可触犯,而编校者的意志也不能随意践踏,亏他们想出一个两全之计,侯和我的两篇《前言》同时采用,都排在卷首。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我写信给那位“中央 12 负责同志”,指出《汤显祖集》采用两篇彼此矛盾的《前言》是出版史上没有前例的事件,我要求得到纠正。果然,后来《汤显祖集》不再按照原样出版,而是分成《汤显祖诗文集》和《汤显祖戏曲集》分别出版。这样就可以删去侯外庐的《代前言》而不至于使他感到不被尊重。据“四人帮”控制下的报刊的揭露,“中央负责同志”指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扬副部长,他通过前杭州大学林淡秋副校长告诉我同意我的要求。他们和当时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李俊民所长都已作古,但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遵照“中央负责同志”的意旨给我的来信应该归档,万一不归档,当时《光明日报》批判周扬副部长的论文可以作证。十年动乱之后,副部长为本书落实政策的努力令人赞赏。 邹:这恐怕在书籍编校史上也算是“奇闻”了,它也从反面说明《汤显祖全集》应予重新编印的必要。新版《汤显祖全集》在内容上还有什么主要特点呢, 徐:除了将汤氏的尺牍重新编排,其可考者都作简单说明和订正过去的错解外,新增了一卷过去没有发现的汤氏的制艺,以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所藏涌泉堂刊本万历癸未《海若先生文》(一名《汤海若先生制艺》)为底本。这是我一二十年前在北京图书馆找到的,但一直没有公布过。这卷制艺共五十五篇,其中《大学》五篇,《中庸》十二篇,(《论语》)“上论”十篇,“下论”八篇,(《孟子》)“上孟”十一篇, 13 “下孟”九篇。 邹:这种“四书之文(‘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原于经义,创自荆公”。即由宋仁宗嘉 朝的王安石创立,王安石正是汤显祖的 篇二:汤显祖诞辰400周年专题报道方1 汤显祖诞辰466周年专题报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一、新闻专题的选题策划 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著作《临川四梦》堪称我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汤显祖和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两位伟大的作家,“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优美而熟悉的唱词,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璀璨回忆,这期,是关于汤显祖诞辰400周年的专题报道。 二、专题的角度策划 关于汤显祖诞辰400周年的专题报道,我打算从汤显祖生平的历史及他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报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两个东西方的文学巨匠他们在某种情况下是否有共同之处呢,并通过这次专题报道让更多的人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汤显祖,关注他的不仅是他的作品,还有他的人格,他的精神更需要我们去认识。 三、专题的内容策划 我们的专题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周边信息、辐 14 射信息。 (1)核心信息是汤显祖诞辰400周年的当天的活动报道,最新消息,我们将汤显祖生平的历史,著作的对后世人的影响,当代人对《临川四梦》的看法等设置栏目报道。而在地域上,我们将对比其他地区对汤显祖的纪念活动,在其他地域上,汤显祖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做一个栏目报道,而我们还会特设一个专区,采访当地民众的看法,在他们心里的汤显祖又是怎样的,对这次汤显祖诞辰400周年的纪念活动,他们又是怎样看的,愿意去看到这样一个活动吗, (2)栏目名称: 1、解梦人生——认识汤显祖 2、梦里人生------解析《临川四梦》 3、我心里的临川四梦 4、中西方的交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相遇 四、专题的形式设计 专题的首页版式是以“日”字型形式“解梦人生——认识汤显祖 ”,栏头的左下方是“最新消息”栏目,最新消息的右边是‘消息细节’“ 梦里人生------解析《临川四梦》”,‘视频报道’在事件细节的下方,新闻图集是由小幅图集组成的,以通栏的形式放在整个专题的中间,‘类似事件’放在版面的左下方,讨论区“我心里的临川四梦”放在版面的右下角, 15 文化专区“中西方的交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相遇”。 五、 专题的实施和运作: 联系本地报社和电视台进行报道,在百姓中间去采访关于本次纪念活动的问题,在中小学中间去做一次特殊的课堂学习——观看《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惊梦”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和类同,网站工作组要多次讨论和分析,每三天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讨论工作进程,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改进然后写出最终的 实施方案 关于机房搬迁实施方案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公交公司安全生产实施方案成立校园管乐队的实施方案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并根据活动消息和新闻事件是变化进行动态修正,做好实时调整,以保证专题报道的实效性。 六、专题的应急措施和预备方案 1、在专题的设计上面,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状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好防备工作。 2、必须多做出两套的预备方案,一旦某一个方案有问题,能及时采用下一个方案。 邹宁鑫 201240110139 篇三: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简介(中文) 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简介 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是为纪念世界百位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而建的综合性文化场馆,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 16 为弘扬临川文化,纪念先贤汤翁,抚州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在城南选址僻地百亩筹建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汤显祖纪念馆,1995年建成后正式对外开放。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为更好地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2013年市委、市政府投资六千余万元对汤显祖纪念馆进行改造提升,并把该项工程纳入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2016年竣工。纪念馆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主要有综合展馆玉茗堂、清远楼、牡丹亭、碑廊等二十余处景点。其中,玉茗堂展厅布展凝聚了国内数十位汤学专家心血,采用了360度全景投影、幻影成像、场景还原、大屏幕影像互动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完整展示了汤显祖波澜起伏的一生和其不朽的传世戏剧。这让更多的人走进抚州,走近汤显祖,了解这位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也是汤翁故里对先贤最好的纪念。 汤显祖纪念馆现有国家二级文物清同治文昌汤氏宗谱、国家三级文物清光绪文昌汤氏宗谱、清乾隆汤显祖家传木刻版、明版清刻臧懋循雕虫馆《还魂记》、清代叶堂纳书楹《临川四梦》全谱、清版冰丝馆《还魂记》,明版《玉茗堂集》、《玉茗堂尺牍》等一批具有极高汤学研究价值的珍贵馆藏。 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向公众完美呈现戏剧大师汤显祖笔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美丽景致,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了解不朽名著《临川四梦》中的旷世奇情。 17 欢迎您到江西抚州汤显祖纪念馆参观游览、文化寻根,在 汤公故里做一次别开生面的寻梦之旅~ 18
本文档为【纪念汤显祖策划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8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