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举报
开通vip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东部”的油气产量十分重要.因此在勘探部署 上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概念”l1的指导.笔者以为,进 行含油气盆地问石油地质条件的比较是获得”新的思 想,新概念”的重要途径. 1历史回顾 抗日战争胜利后,翁文波用煤炭定碳比,在中国 划分出三大低变质带,其中第二低变质带——华夏地 槽低变质带的北半部,就包括松辽和渤海湾两盆地口]. 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对自己国土和领海油气远景的区 域划分.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和地质两部门有关专家通力 协作,编制出《中国大陆含油气远景...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东部”的油气产量十分重要.因此在勘探部署 上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概念”l1的指导.笔者以为,进 行含油气盆地问石油地质条件的比较是获得”新的思 想,新概念”的重要途径. 1历史回顾 抗日战争胜利后,翁文波用煤炭定碳比,在中国 划分出三大低变质带,其中第二低变质带——华夏地 槽低变质带的北半部,就包括松辽和渤海湾两盆地口]. 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对自己国土和领海油气远景的区 域划分.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和地质两部门有关专家通力 协作,编制出《中国大陆含油气远景分区》,由翁文波 于1955年元月向全国石油勘探会议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了这一科研 成果.图中明确划出渤海湾及松辽两盆地,是”有较优 越的石油地质条件”的盆地-. 与此同时,在中国东部根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 学理论开展了石油普查.十年后,李四光在一次讲话 中第一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就是,”从构造地质观点看今后石油普 查方向和作法”“.虽然,出发点各有不同,但对渤海湾 和松辽两盆地都是看好的,因此在这两个盆地分别开 收稿日期:1999—08-19 作者简介:安作相(193210一),男,编审.石油地质 I)李四光.美于石油地质工作讲话,内部资料.1972,1卜2n 展普查和勘探工作,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 油田,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胜利油田. “文革”以后,中国学者研究两盆地对比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文 章如雨后春笋.童崇光,把两盆地纳人他提出的中国 东部裂谷系之中,但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对比的研究 不多-.稍后,李德生,在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类 型时,把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都归于拉张型盆地, 但是把渤海湾盆地称为板内多旋回断陷一坳陷盆地, 而把松辽盆地称为板内断陷—坳陷盆地,二者相比前 者多了个”多旋回”.该文并未对此多作解释,因为在 拉张型盆地之下的l0个盆地中共分出5种构造类 型.都没有进一步阐述各自的特点.不过,多旋回可能 说明盆地中沉积层系要多些,含油气层也会多些.可 是,那时他已经注意到两个盆地还有不同方面.他举 出的l3项资料进行对比中有7项基本一致,有3项 无关紧要,而沉积盖层,含油气层系和地震活动差异 较大.这种认识和分析的方法,可称为静态分析法,而 得出的对盆地的认识,在石油地质界比较通行. 到了90年代后半期,有了不同的意见.有学者用 两盆地的成盆机制,地球物理场,主力产层层位和成 藏条件几方面对比,把两盆地分开.认为:”两个盆地 发育的构造背景,成盆地质特征,沉积厚度,主力产层 的时代和断,坳不同的阶段等特征,可确切地认为渤 海湾盆地应与东北地区的依兰—伊通盆地相连,成为 中国经向石油富集带的北端.松辽盆地应属另一石油 新疆石油地质 富集带的范畴”1. 有学者继续使用”东部裂谷盆地”的概念,把松 辽,渤海湾两盆地划为一类,向南包括江汉,苏北和南 襄三盆地.从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及油气藏类型等方 面进行研究,大多是探讨因裂谷盆地演化过程中.各 盆地的同和异.总的来说是在同一类型中,对渤海湾 和松辽盆地也不例外J.稍后,也有学者仿照李德生, 对中国东部的9个盆地进行对比分析,把李德生用的 l3项资料中,取消地貌一项,并将地震特征换为热流 值.而在盆地构造类型方面,称渤海湾盆地为新生代 裂谷,松辽为中生代裂谷,多旋回一说被置于一边1. 近年笔者有感于应当突破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时 只注意将相同类型,相同的地质条件的盆地归于一类 的思路.而是既看到盆地问的相同,也看到盆地间的不 同;既分析盆地的静态地质条件,也分析盆地的动态条 件,特别应当从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三环 节,分析油气藏形成过程的成藏和再成藏问题[9j. 2对两盆地成藏条件分析 2.1生油条件对比 渤海盆地主要生油层系是下第三系,它形成于盆 地断陷阶段.早第三纪渤海湾盆地呈隆起和坳陷相间 状态,隆起是剥蚀区,坳陷水体深度呈旋回性地加深 与变浅,因此生油层发育,以水体最深,沉积范围最大 的沙三段沉积时形成的生油层最好.其上沙一段沉积 时和东营组沉积时形成的生油层分布局限,质量也较 差;其下沙四段沉积时及孔二段沉积时形成的生油层 分布也很局限.应当指出,在早第三纪海水不止一次 漫人渤海湾盆地,可称为海漫式陆相盆地. 松辽盆地的主要生油层系为下白垩统,它形成于 盆地的坳陷阶段.这时该盆地呈现统一完整的湖盆, 同样,盆地中水体呈旋回性加深后又变浅,直至湖泊 消失,所以第三系只在局部分布,且厚度很小,生油层 以青山口组中的生油层质量好和分布广,因为这时湖 盆水体深,范围大,其下的登娄库组和其上的嫩江组 和明水组中都有生油层,但其质量较差,分布范围较 局限.据统计盆地中最大生油面积有6xl04km. 由于在侏罗纪松辽盆地范围内是众多的小断陷, 而且火山岩系比较发育,生油条件大受影响.不过确 有一些断陷里有煤系发育,估计有生烃能力,但其生 烃的数量肯定不如下白垩统.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的生 烃能力,同样因为在断陷中分布局限而大受影响.鄂 尔多斯盆地生油的上三叠统,在渤海湾盆地分布特 2000正 少,白垩系又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所以缺乏生烃能力 而侏罗系是含煤层系,在济阳等坳陷的钻井中发现 有机质有一定丰度,估计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表1). 表l济阳坳陷中,下侏罗统生油岩有机质丰度m 嘴并并,: 洁化桩11342892-3583.610.80027 车镇大4246100461.30140O06 渤海湾盆地生油层还有下古生界,主要是奥陶系 马家沟组,此组不仅在盆地中有多处含油显示,而且 在沉积环境相仿的鄂尔多斯盆地是重要产气层.近年 来在黄骅坳陷南部L店地区钻井中,见到油流.早在 1982年就有学者指出,在华北下古生界寻找油气时, 要注意二次生油问题_].这个生油层位松辽盆地是没 有的.还有可能的上古生界烃源松辽盆地也没有. 渤海湾盆地依据多旋回的特点,比松辽盆地多了 不止一套生油层,尽管这些生油层因为后期构造运动 复杂,其前景究竟有多大,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不过从 理论上它们是存在的.而当前主要产油层的烃源岩沙 三段(渤海湾)和青山口组(松辽),它们无论从沉积环 境和生油岩质量都是很相近的,不过在分布上,渤海 湾盆地分散一些,松辽盆地集中一些. 2.2运移条件对比 目前两盆地主要含油气层系中,在运移条件方面 由于以往注重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所以认为两盆地 十分相似. 如生油层都处在高地温梯度和热流值的情况下, 因为两个盆地是因基岩拉张形成的裂谷,地壳比较 薄,而且生油层埋藏深度也基本一致,所以油气是在 相近的温压条件下排出生油岩发生二次运移的.两盆 地中主要生油层都和储集体(各种成因的砂岩体)相 伴生,组成了上生式,下生式,自生式和侧生式的生储 盖组合,因此,生出的原油可以顺利地进入储油层, 发生二次运移.又因为沉积盆地比较小,沉积形成的 砂岩体多而小,二次运移的距离也不会太长,松辽盆 地比渤海湾盆地长一些,但都属于短距离运移. 渤海湾盆地广泛分布的次生油藏,是因为后来发 生的断层,断开了油藏,使油藏中原油沿着张开的断 层向上发生穿层的再次运移ll1,在以上的合适的圈闭 中形成次生油藏.其实,再次运移和次生油藏应该是 相伴的一对概念,位于油气藏形成过程之中.这样能 较好地解释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第2】卷第l期安作相:渤海湾盆地和橙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油藏的原油来源问题,从而扩展r油气运移的概念 事实上在渤海湾盆地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次生油气藏 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集中于盆地中部的黄骅坳陷, 济阳坳陷和海中坳陷.而靠边缘的辽河,冀中和东濮 等地尚未发现.油气沿地层不整合面发生二次运移, 在基岩凸起风化壳中形成较广泛的新生古储型的基 岩油藏. 松辽盆地发现由再次运移形成的次生油气藏的 数量少,规模小,至今未引起石油地质界的重视而已. 目前已在大安,红岗子等油田的上白垩统中发现有气 藏,研究认为这些气藏是由深部油气藏的天然气,”沿 断层运移到浅部聚集,形成的次生气藏”1].由于他们 尚未明确再次运移的概念,一旦明确,是否还会发现 更多的次生气藏,次生油藏尚未可知. 无论渤海湾盆地还是松辽盆地,在油气藏形成过 程中都存在再次运移后形成次生油气藏的现象,只不 过目前所知分布范围的大小和次生油气藏数量的多 少有些区别. 总之,两盆地初次,二次运移的基本地质条件相 似,都发生短距离的运移.由于多旋回构造运动,使油 气沿断层发生的穿层再次运移,从地层深部到浅部形 成次生油气藏的现象两盆地也都有,不过渤海湾盆地 范围广些,形成的油气藏规模大些和数量多些而已. 如果论及两盆地油气运移条件大的区别的话,可能是 渤海湾盆地的上,下古生界中的烃源岩所生出的油和 气,它们所发生的运移问题,在松辽盆地没有. 2,3聚集条件对比 储集层的岩性在渤海湾盆地称得上种类繁多,最 主要的是沉积碎屑岩,在该盆地20个大油田中有l9 个都是这类储油岩,而且几乎都是下第三系,砂岩体 的成因是多式多样的,最重要的是浅湖相带中的扇三 角洲,此外浊积岩体也是重要类型.上第三系含油层 岩性,无一例外是碎屑岩.在少数油田中,发现火成岩 侵入体也是含油的,这是相当罕见的.变质基岩含油 则在辽河坳陷和济阳坳陷等则不鲜见,且找到了可观 的储量,其储集空间是构造裂缝l1,时代为太古代,岩 性也多种多样,其中浅粒岩,混合岩和变粒岩类无论 宏观裂缝,还是微裂缝都比较发育;片麻岩等黑云母 多的变质岩,宏观裂缝和散裂缝属于中等;而花岗岩 和辉绿岩等,两种裂缝都不发育该盆地储集岩中,碳 酸盐岩是一大特点,有元古界基岩凸起经风化淋滤形 成的缝洞型,如任丘雾迷山组储集层;也有因海漫带 来的造礁生物形成的小型生物礁,如平方王油田. 在松辽盆地则比较简单,4个大油田(大庆,朝阳 沟,榆树林,扶余)的储油层都是沉积碎屑岩,而且沉 积环境也多为河流三角洲相.当然在该盆地还有泥 岩裂缝性储集岩,分布在古龙凹陷中,不过其重要性 不大.这两个盆地中的碎屑颗粒成分相当复杂,岩屑 所占比例较大,是杂砂岩. 圈闭类型在渤海湾盆地是应有尽有,已划分出 24种细类】.其中,形成大油田的主要类型有披覆背 斜,逆牵引背斜,复杂断块,古潜山,地层不整合,砂岩 透镜体等.大部分都组成构造一岩性,断块,地层等类 的复合型的油气藏.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了低潜山 复式油气聚集带,高凸起型复式油气聚集带,中央背 斜型,同生断层和滚动背斜型,以及斜坡型,凹槽内各 类构造一岩性型6种复式油气聚集带,后来,越分越 多.松辽盆地圈闭类型比渤海湾盆地简单,但是仍可 以分出17种细类,其形成大油田的类型有块状背斜, 层状背斜,断块一岩性圈闭等.在盆地中油田分布都 和生油区相合. 总之,两盆地的聚集条件有明显的不同,渤海湾 盆地要比松辽盆地复杂得多,渤海湾盆地在早第三纪 主要生油期时,被分割成若干断陷,而且断陷基岩又 不平整,造成了复杂多样的储集岩和圈闭.而松辽盆 地主要生油期已经是统一的湖泊,它的聚集条件主要 是沉积和构造,显然简单些. 3讨论 对比了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之后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怎样看待油气再次运移问 题.因为最近有学者把次生油藏和原生油藏共存视为 油气藏破坏程度三个层次之一.其它两个层次是不彻 底破坏和彻底破坏. 由于油藏是流体矿藏,无论温度,压力的变化,还 是矿藏形态的改变,都会引起油藏敏感的反映.断层 切入油藏引起原油沿断层运移出走是一种类型,对于 原生油藏来说自然可以看作是破坏作用,因此将次生 油藏和原生油藏的共存状态,视为油藏破坏的第一个 层次未尝不可.不过事物往往可以多视角去观察,如 果从次生油藏的形成来看,和原生油藏的区别就在 于:前者与再次运移相联系而后者与初次,二次运移 相联系.把次生油藏的形成看作原生油藏的扩大也是 能说得通的.这样就可以把油藏的破坏限制在不彻底 和彻底两个层次,可能更加清楚些.至于”古油藏”一 词目前颇为流行,依笔者看不用为好.以免给油藏这 新疆石油地质 个概念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应该是什么就如实描述和 称呼,如沥青脉,含沥青砂岩,古沥青生物礁等. 李舂光先生指出:”将原生油藏定义为油气的第 一 次成藏,则次生油藏称为油气的二次成藏”】.他讨 论的地区是东营凹陷,在这里油气发生再次运移后, 形成次生油藏的现象较多,所以笔者引来说明.虽然 次生油藏确系原生油藏遭到断层切割,发生油气再次 运移,确实是破坏作用,但是在再次运移中又聚集成 藏,那么称为二次成藏也是可以的.而笔者一再说明, 油气运移只有和聚集成藏联系在一起,研究起来才有 实际意义,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4意义 以往多年来,比较盆地问的油气地质条件时,其 出发点往往为了分类,也为了借鉴同类型盆地的勘探 经验.特别是和勘探程度高,发现油气田多的盆地对 比时,这种目的就更加强烈.现在渤海湾和松辽两盆 地,在中国各大含油盆地中,可以说无论勘探成熟度 还是发现大油田的数量,以及油气储藏量,都在伯仲 之间. 笔者用油气藏形成的三环节(油气生成一油气运 移一油气聚集)来对比这两个盆地的目的,并非要把 它们划分在同一个含油带之中,因为那样已经没有任 何意义了.而是想和最近的拙作.盈]一起,向中国石油 地质界的同行们传递一个信息:咱们是应该走出上述 的思想定势,在盆地问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中,除静 态条件外,还应补充上如油气运移这样的动态条件. 只有在油气藏形成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 油气成藏的动态模式,才能系统地掌握已有的勘探资 料,从而找到油气潜力资源,而不是满足于将盆地分 在哪种类型或者划分在哪一类含油区域内. 其实,相同类型的盆地问油气储量的贫富差别是 很大的.即使过去划在同一”黄金带”中的盆地,它们 之间的含油情况同样贫富悬殊,这种蜊子不胜枚举. 5参考文献 [1]翟光明.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J:勘探家1996, (2):1. [2]翁文渡.从煤炭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A].翁文波学术 论文选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22,127. 2000盎 c3]翁文渡.中国大陆按油气藏希望的区域划分[A].翁文渡 学术论文选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66- 272. [4]童崇光.中国东部裂答系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J].石油 .1980.1(4):19-26. [5]李德生.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J]石油, l982.3(3):1-11. [6]罗志立.田作基.徕旺.试论中国大陆经向和纬向石油富 集”黄金带”特征[J].石油,1997,18(1):l—l9 [7]王涛中国东部裂备盆地油气藏地质[M].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97. [8]吴奇之.王同和.中国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9]安作相.准噶尔盆地和松=匣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异同 [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1):1-5. [10]安作相.浅析陆相沉积盆地的演化模式[J].石油勘探与 开发,1983,10(3):17-22. [11]宋建国,窦立荣.中国东部中生代盆地分析和含油气系 统[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2]潘钟样-关于找油的某些石油地质问题[A3.潘种样石油 地质文选E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244-260 [13]安作相.中国陆相沉积模和生储油岩分布[J].石油实验 地质,1995,17(1):1. [14]张厚福,张万选.石油地质学(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1989:161. [15]安作相.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再次运移[J].新疆石油地 质.1996,17(2):188-193. [16]高瑞琪,蔡希源.梧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88. [17]张学汝.胨和平,张吉昌,等.变质岩储集层构造裂缝研 究技术[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8]张文昭.中国陆相大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383—I63. [19]李德生.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开发前景 [J].石油,1986,7(1):1-22. [20]吴元燕,吕修祥.张长宝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A].北京 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地震 出版社,1998:132-141. 【21]李春光.试论东营凹陷油气二次成藏[J]_复式油气田, 1997,4:12-19. [22]安作相准噶尔盆地和松辽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异同 [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1):l,5
本文档为【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09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