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举报
开通vip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执教林淑玲指导老师林秋田 作者简介: 林淑玲(1976- ),女,福建安溪人,本科,小学高级,教龄18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林秋田(1972- ),男,福建安溪人,小学高级,教龄21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势不可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

《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执教林淑玲指导老师林秋田 作者简介: 林淑玲(1976- ),女,福建安溪人,本科,小学高级,教龄18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林秋田(1972- ),男,福建安溪人,小学高级,教龄21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势不可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调动情绪。 1.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2.播放几组解放军战士抗震救灾的真实镜头,讲述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武文斌的事迹,让学生的情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升腾。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经历少,文章中所描述的人和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他们对这类人与事感触并不深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了解抗震救灾中的真实事例,通过“热身”活动,使文本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读题激趣,猜“桥”文意 1.板书课题:“桥”,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并简要说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预测文意: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字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从题目导人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理清脉络,初析“桥”意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个层次讲的? 2.认读字词,联想画面。 出示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沙哑、豹子 呻吟、乱哄哄、跌跌撞撞 搀扶、祭奠 指名读,齐读,提问:每一行的词语让你联想到课文的哪些画面? 3.问题导向,启发探究。 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是一座怎样的桥?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吗?(窄窄的桥、生命之桥、希望之桥、死亡之桥)窄窄的木桥留给人许多感触,请同学们分层认真读课文,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细细品味,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加强整体把握是“整体性”教学观念的体现。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既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又从感情上对老汉有个初步印象。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既复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又为深入学 文做了铺垫。】 三、分层品读,深悟“桥”意 (一)扣紧第1—6自然段,感受故事背景,体会“希望之桥”。 1.感受故事背景:借助课件出示山洪的图片和视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抓关键词语理解词义、句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体会到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2.体会“希望之桥”:品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理解句意,感受语言的表达特点。 3.领会潜在危机:晶读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思考“拥”是怎样的情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理解在生死危机的关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拥向木桥,使这座唯一的逃生之桥危机四伏。 (二)学习第7—23自然段,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生命之桥” 1.默读批注,想象感人画面。 找出描写洪水水变化的语句,并想想在洪水变化的几个瞬间,你都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旁边。 2.分层品读,感悟人物形象。 画面一(7—13自然段。水没腿深,老汉如山。)通过抓重点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感悟: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吗?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画面二(14—16自然段。水齐腰深,揪出加塞。)通过抓住重点句“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体会(1)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有什么后果,让老汉这么“凶”?(2)把句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一个小伙子”换成“儿子”,再读一读。(3)假如你是他的儿子,你有什么话想问你的父亲?(4)一个个问题像一把把尖刀刺在老汉的心里。让我们走近老汉的内心,替他回答吧! 画面三(17—23自然段。水齐胸深,父子牺牲。)通过抓重点句(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思考:从“用力”这一“推”,你感觉到老汉心里想的是什么?(2)“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你能帮他喊出了吗?(3)这一“揪”一“推”,写出老汉怎样的矛盾心理? (三)学习第24~27自然段,感受不朽灵魂,体会“永生之桥” 1.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2.情境说话,抒发情意。 假如你就是搀扶这位老太太的人,你想对她说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老支书的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从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三段话为侧重点和突破口,借助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深人人物内心,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桥”的内在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在角色体验中披文人情的感悟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同时受到老支书崇高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受到一次深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四、通读思辨,明析“桥”意 1.读文辨析,领会人物品格。 自由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辨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好父亲吗? 小结: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自己的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正是因为老汉危难之时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无私无畏的行为,才使原本会成为“死亡之桥”的窄木桥变为人们得以逃生的“生命之桥”。虽然老支书离去了,然而他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了一座永恒的心桥, 2.再读课题,点明“桥”的含义。 危难时刻,心系群众,他就是一座镇定如山、通往希望的——桥, 紧急时刻,不顾私情,他成了一座刚正无私、超越生命的——桥, 悲痛时刻,精神永恒,他化为一座浩气长存、永生不朽的——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题,领会人物的高尚品格,通过排比式的引读,点明题意。】 四、延伸课堂,思“桥”文道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课文那么短,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描写洪水的威胁?为什么读到课文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老汉和那个年轻人是父子?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节课探讨。 2.阅读课后选读课文《丰碑》,比较两篇课文的相同点。 【设计意图:作业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以“桥”为题的用意,启发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选读课文比较异同。一方面激发学生课后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下节课“感悟文章表达方法”做好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这边宛如站着读者,桥的那边宛如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读,积极思维,从课文中的动情点上细读感悟、合理想象,恰如其分地把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并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人情入境,从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深化感悟,升华情感。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读文写话,升华感受 1.互动交流,深化主题。 交流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2.通读课文,抒发情感。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走近这座桥,走近这位高大如山的村支书。 3.练习写话,深化认识。 从2004年开始,我国每年要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并举办专门的颁奖晚会。每个“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仅100字左右,却高度概括了获奖者的感人事迹或突出贡献。下面是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武文斌的颁奖词,“天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请你为《桥》的主人公——那位令世人感动的老支书撰写一段这样的颁奖词,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勤动笔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练笔,深化对于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体会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另外,通过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提升人物形象,升华学生情感。】 二、研读品悟,学习写法 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板书:人物) 1.感受环境描写。 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后交流:课文那么短,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描写洪水的威胁? 小结:课文一开篇就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和洪水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且把这一环境描写 贯穿始末,看来故事的展开,人物的描写是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板书:环境) 2.感受独特情节。 师配乐深情朗读故事结尾的24—27自然段。引导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直到最后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最后一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汉的妻子,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结尾处为何连续用了三个“她”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作者利用短段间的停顿来充分表达悲情,“她”字的反复运用更使这种悲情得到充分渲染。作者利用这样充满悬念的情节,这样独特的构思,读起来才让人揪心,让人震撼。(板书:情节) 3.感受语言特色。 这篇课文大量运甩短句,以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洪水的肆虐、人们的表现等进行间接描写。你能试着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品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情况危急,衬托老汉的形象) 4.总结课文写法。 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或者叫微型小说。小小说篇幅非常简短;小小说的构思都很奇特,总能让你感到出乎意料,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小小说的语言魅力。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环节设置分层读悟,有利于写法的分析和归纳。】 三、拓展阅读,丰富体验 浏览选读课文《丰碑》,交流阅读体会:《桥》与《丰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拓展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舍己为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个体受到高尚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两篇课文相似的表达方式也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四、迁移写法,指导写作 这节课我们着重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品味《桥》这篇感人的小小说。其实现实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只要你留心关注,这样感人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随时可见。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武文斌的事迹,你能否运用《桥》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手法,试着将武文斌的事迹写成一篇感人的文章呢?(生交流,课后试写)【教学意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堂伸向生活,也是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意图:本课时板书着重体现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文体特点。】 【第二课时设计说明: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课时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为老汉写“颁奖词”,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我还让学生试着将2008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武文斌的事迹写成一篇感人的文章,以期将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本文档为【《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27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