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地理

山东地理

举报
开通vip

山东地理第一章  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 1、经、纬度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 3、经济地理位置: 4、行政地理位置: 5、“山东”名称的由来: ? 山东一词,金代以前作为区域名称,泛指崤山、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非行政区专名,包括今日河南、河北、山东的广大地区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赵构命济周通判李迨为“山东撵运使”——第一次以“山东”二字命地设官,但非行政区专名 ?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所辖范围与今日出入较大 ? 明代山东...

山东地理
第一章  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 1、经、纬度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 3、经济地理位置: 4、行政地理位置: 5、“山东”名称的由来: ? 山东一词,金代以前作为区域名称,泛指崤山、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非行政区专名,包括今日河南、河北、山东的广大地区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赵构命济周通判李迨为“山东撵运使”——第一次以“山东”二字命地设官,但非行政区专名 ?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所辖范围与今日出入较大 ? 明代山东布政司(后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辖区跨海管辖辽东半岛 ? 清代置山东省,范围近于现代 ? 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山东省 二、行政区划和空间结构 全省面积15.78万平方公里 ,分17个地级市 ● 空间结构 半岛地区:烟、威、青、潍、日(济、淄、东) 胶东地区 内陆地区:  鲁中:济南、泰安、莱芜、淄博 鲁北(鲁西北):德州、聊城、滨州、东营 鲁西南:菏泽、济宁 鲁南:枣庄、临沂 三、历史沿革 ● 周朝时期今山东地区封国大约有40多个。其中齐国和鲁国是西周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诸侯国 ●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齐国吞并大多数小国,势力强盛,形成与秦东西对峙局面。战国末,今山东大部分地区归齐,只有南部一部分属楚,一部分归赵。 真正的行政区划设置,当从秦朝实行郡县制起始。  1、秦朝 实行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全国初分为36郡,后增加到46郡。山东地域上主要有临淄郡(治临淄)、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东南)、济北郡(治博阳,今泰安东南)、琅琊郡(治琅琊,今胶南市夏河城村)、薛郡(治鲁县,今曲阜),另有部分地区分属东郡(治濮阳)、砀郡(治砀山)、东海郡(治郯县,今郯城北)、泗水郡(治相县)和巨鹿郡(治巨鹿)。共约设50个县。 2、汉朝 ●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以田都为齐王,都于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于博阳;田市为胶东王,都于即墨。 ● 刘邦立汉(前206年--公元8年)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分14个行政监察区,除京畿范围外,其余13个称为十三刺史部,每部设一名刺史。由于十三刺史部有十一部是以《禹贡》和《周礼》中的九州予以调整后命名,所以又通称十三州,山东地域的主要有青、兖、徐三刺史各部之地。冀、幽、豫三刺史部各有不少地区延伸到山东境内。(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 ● 青州刺史部管辖徐州刺史部管辖今高密以南、曲阜以东的广大地区。下领3郡4国。在山东境内有琅瑘郡(治东武,今诸城,领51县)、东海郡(领38县)和鲁国(领6县)。 ● 兖州刺史部拥有今天聊城、长清、博山以南,沂源、蒙阴以西的鲁西南广大地区,下辖5郡3国。山东境内的郡国有泰山郡(领24县)、山阳郡(领22县)、济阴郡(领9县)和城阳国(领4县)、东平国(领7县)。 ● ,下领6郡3国:平原郡(领19县)、千乘郡(领15县)、济南郡(领14县)、北海郡(治安丘,领26县)、东莱郡(治掖县,领17县)、齐郡(领12县)、淄川国(领3县)、胶东国(都即墨,领8县)、高密国(领5县),共统领119县。 3、隋朝 ● 隋文帝对州县加以并改,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又废州改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大业年间,全国设190郡,1255个县,山东地区分属于15郡,即:东莱郡(治掖县)、高密郡(治诸城)、北海郡(治青州城)、齐郡(治历城)、济北郡(治卢县,今茌平西南)、鲁郡(治瑕丘)、琅琊郡(治临沂)、彭城郡(治彭城,今徐州)、东平郡(治郓城)、济阴郡(治左城,今定陶县西)、东郡(治白马,今河南滑县)、渤海郡(治阳信)、平原郡(治安德,今陵县城)、清河郡(治清河)、武阳郡(治贵乡,今河北馆陶县境内),共166县。 4、唐朝 ● 初袭前朝制度。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整治地方行政区划,对州县大加并省,还以山川形势和自然地理,把全国分成十道,道不设长官,随时派员进行巡视。道之下设州,州辖县。到贞观十三年,全国共设10道,358州,41个都督府,1551个县。 ● 山东地域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面积较大,设在山东的州有登州(治蓬莱)、莱州(治掖县)、密州(治诸城)、青州(治益都)、淄州(治淄川)、齐州(治历城)、济州(治卢县,今茌平境内)、郓州(治郓城)、曹州(治左城,今定陶县内)、兖州(治瑕丘)、沂州(治临沂)。河北道设在山东的有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东南)、德州(治安德,今陵县)、博州(治聊城)。 5、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 初基本仿照唐制。后改道为路,到徽宗时,全国已设26路,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州府、县三级制。今山东地区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及河北东路的一部。全省设18个州府、1军和90个县。 ● 京东东路(治青州)所辖山东境内的有济南府(治历城)和青(治益都)、密(治诸城)、沂(治临沂)、登(治蓬莱)、莱(治掖县)、淄(治淄川)、潍(治北海,今潍城)7州; ● 京东西路(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辖山东西部地区各州府 ● 山东北部地区,分属于河北东路的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滨城镇北)、棣州(今惠民县城)、德州(治安德)、博州(治聊城)及大名府、开德府、沧州、恩州、永静军等。 6、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 ● 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金国辖区分为19路,再往下分府、州、县,并改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山东”这个古老的地理区域作为行政区划名称。 7、元朝 ● 朝廷设中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一级行政区称“省”始于此。中书省直辖的地区称“腹里地区”,山东初为腹里,后设行省。实行行省、路、府、州、县五级行政制度。 8、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 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废路。下设府和直隶州,再下设散州和县,为地方三级行政体制,全国各地分设13个布政使司,山东为其中之一,治济南府,此后,济南一直为山东省会。明朝后期,一级行政区称省。 ●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6府15州89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6府是:济南、东昌、兖州、青州、登州、莱州。此外,河间府、大名府的部分县也在今山东境内。 ● 军事上设都指挥使司主管军队 。山东都指挥使司统领境内个卫所驻军。明代在山东地区共设有9卫10所,分别是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任城卫、平山卫和雄崖所、夏河寨前所、浮山前所、王徐寨前所、宁津所、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金山左所、海阳所、奇山所。 9、清朝(公元1636--1911年) ● 清代统治者将地方一级政区一律改称为省。除沿用明代13省外,又新置5省,共18省。光绪时增至23省。 ● 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清末,山东省下设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等10个府,临清、济宁、胶州等三个直隶州,共104个散县(含8个散州)。另外,直隶的庆云县、宁津县、东明县也属于今山东。省治驻济南,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全境。清政府还为了监察地方,还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域,道设在省与府之间,山东有三道,即济东泰武临道、兖沂曹济道、登莱青道。 9、民国时期 ● 各省一律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山东设岱北(济南道)、岱南(济宁道)、济西(东临道)、胶东4个道,共辖107个县 ● 1929年,济南由历城县分出,设济南市 同年,设青岛市,隶属中央行政院 第二章 自然环境 一、地貌特征与地质基础 (一)地貌特征 1、地貌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阔 山东省山地丘陵面积共约5887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45%。其中,山地面积约1737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1.05% 山东省平原面积(含湖泊与沿海滩涂)约为9834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62.55%。平原地貌类型中,除分布于断块抬升丘陵边缘的剥蚀平原外,其他各类平原均形成于断陷构造基础上。面积最大的黄河冲积平原属华北断坳的一部分,其余均处于鲁西断隆与胶辽台隆中的次级断陷部位。平原划分为冲积平原、河湖积平原、海积平原以及剥蚀平原4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鲁西断隆区地壳地壳抬升强烈。全省海拔高度逾千米的中山有6处,即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徂徕山及崂山主峰与其周围的山地。除崂山位于胶州湾沿岸外,其余均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鲁、沂山山岭连绵展布于该区中北部,略呈弧形;蒙山、徂徕山分布于该区中部,构成全省地势最高处 l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为山东最高峰 l 鲁山海拔1108米 l 沂山海拔1031米 l 主峰龟蒙顶海拔1150米 l 俎徕山海拔1027米 3、山地丘陵切割较为强烈 山东山地丘陵的构造基础是断块山、断裂谷、断陷盆地。中生代形成以后,长期受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呈高度破碎状态,表现出脉络不明显,孤山孤丘较多,坡度平缓,相对高度较小,沟谷数量多,外形宽浅 4、半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山东海岸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止于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大陆岸线长3121公里。其中,蓬莱老北山以西为渤海海岸,老北山以东为黄海海岸。沿岸岛屿共299座,有6座岩岛已与大陆人为连接)。其中,岩岛241座,集中分布于黄海沿岸;砂岛58座,集中分布于渤海沿岸。 l 在地质构造上,山东海岸分属不同区域。胶莱河口以西,属济阳坳陷和沂沭断裂带区,长期沉降,形成平原海岸;胶莱河口以东为胶辽台隆区,长期隆起侵蚀-剥蚀 ,形成山地丘陵海岸。 l 据地质基础、海岸岩性、河流入海泥沙对海岸发育的影响、海岸形态与成因的差异,将山东海岸分为粉砂淤泥质海岸、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3类。 l 基岩港湾海岸是山东主要海岸类型之一,以海岬、海湾相间分布,岸线曲折,海蚀、海积地貌复杂为特征。反映基岩港湾海岸特色的重要海湾,自北而南有:芝罘湾、威海湾、荣成湾、桑沟湾、石岛湾 、靖海湾、乳山湾、丁字湾、崂山北湾、胶州湾、灵山湾及崔家潞湾等,形成许多重要的商港、军港和渔港 (二)地貌区划 山东省地貌区划采用三级划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划分3个一级地貌区,8个二级地貌区, 29个三级地貌区。 1、鲁中南低山丘陵区:该区西侧被鲁西-北平原包围,东侧以潍河-沭河谷地与鲁东丘陵为界,北临莱州湾,南与江苏省接壤 鲁中山地丘陵区 鲁南丘陵平原区 泰鲁沂山北平原区 2、鲁西-北平原区:鲁西-北平原区呈弧形半绕于鲁中南山地丘陵的西及北部。其内侧大致以小清河 、黄河、鲁西湖带为界;外侧与江苏、安徽、河南及河北四省接壤。 鲁北平原区 鲁西平原区   3、鲁东丘陵区 :该区位于潍河谷地与沭河谷地一线以东的鲁东地区。北、东、南三面临海,西与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相接。 区域构造基础为胶辽台隆的胶北隆起、胶莱坳陷和胶南隆起三部分。在地貌上总的表现为经长期剥蚀的低缓山地丘陵与平原相间的景观。除个别山地外,极大部分地面海拔在300米以下。北部与南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低下。三面环海,岸线曲折, 多海湾、海岬和岛屿。 胶北低山丘陵区 胶南低山丘陵区 胶莱平原区 (三)地质基础 地层、构造、岩浆岩、地质单元 本省在地壳演化、岩性、构造等方面以沂沭断裂带为界线,分鲁东、鲁西两部分 一)地层 鲁西: 1、太古界 (1)泰山群 该群主要分布于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及泰安、肥城、新泰、枣庄、临朐、沂源、蒙阴、沂水、平邑等地,构成“鲁西断隆区”的结晶基底。 该群主体岩石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为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该群原岩主要是一套泥砂质碎屑沉积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缺少碳酸盐岩和典型石英岩建造。原岩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后又经受了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一般认为其区域变质作用的终止年龄距今约24.5亿年以前。 根据岩石组合,泰山群自下而上由老至新划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 和山草峪组,总厚度在12000米以上。 (2)沂水群 该群为1984年后新建的地层。分布于沂水县城东“沂沭断裂带”内的“汞丹山凸起区”。多呈岛状、带状断续出现于花岗质岩体中,出露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主要由二辉麻粒岩、紫苏麻粒岩、紫苏斜长角闪岩和紫苏变粒岩等岩石组成。已知总厚度为1792米。其下部石山官庄组同位素年龄值为29.2~30.3亿年。 2、元古界 (1)济宁群 山东地质局第二地质队于1970年在山东济宁钻探揭露了一套浅变质含铁岩系。称济宁群。 该群主要由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条纹状假象赤铁矿层及变火山岩组成。该群最大控制厚度为102米,与上覆下古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变质程度浅。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7亿年,时代应属早元古代 (2)土门群 主要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中及沂水、临沂、枣庄一带,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页岩、泥灰岩、长石石英砂岩、含海绿石钙质石英粉砂岩、白云质灰岩等,厚1200米 。为一套浅海相地台型沉积,与下伏泰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寒武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同位素年龄值为5.47~6.69亿年。 3、古生界 (1)寒武系 ∈        广泛分布于鲁中南地区。主要由页岩、各种不纯石灰岩、鲕状石灰岩、竹叶状石灰岩等组成,为浅海相沉积,厚303~1866米。寒武系与下伏泰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土门群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馒头组、毛庄组,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组和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寒武系产三叶虫化石,有中华莱得利基虫、刺山东盾壳虫、德氏虫、中华蝴蝶虫、潘氏蝙蝠虫、蒿里山虫及济南虫等。 (2)奥陶系    O 境内缺失上奥陶统。中、下奥陶统的分布与寒武系一致。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划分为纸房庄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中奥陶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阁庄组和八陡组。 奥陶系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石灰岩组成,厚376~1510米。产冶里角石、多泡角石、链角石、八陡双棱角石及梨形八陡角石等化石。 志留系、泥盆系缺失  S  D (3)石炭系     C 境内缺失下石炭统。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主要分布于“鲁西断隆” 的各断陷盆地中,即淄博、章丘、新汶、莱芜、兖州、济宁、枣庄、平邑、泗水、临沂等地,但多被第四系覆盖。本溪组底部发育铁质泥岩和铝土岩,与下伏中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主要由砂页岩及石灰岩组成,厚141~ 277米。 (4)二迭系     P 二迭系划分为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其分布与石炭系相同,多被第四系覆盖,章丘盆地和淄博盆地露头较好。 二迭系为一套陆相砂页岩为主的沉积,厚516~835米,下统中夹有煤层。 4、中生界 主要分布于境内各断陷盆地中。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鲁西断隆” 区都很发育,为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及火山岩。 三迭系   T 侏罗系     J 白垩系     K 5、新生界 (1)第三系  N 省内除缺失古新统外,其他都比较发育。主要分布于“临清坳陷”、“济阳坳陷 ”及“鲁西断块隆起”区的断陷盆地内。 (2)第四系   Q 比较发育,自老至新分为更新统与全新统。其分布受地貌控制,在平原和山地丘陵区有明显差异。 鲁东: 1、太古界 胶东群 该群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北部,构成“胶北隆起”的古老结晶基底。原岩建造为一套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属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中深变质岩系。岩石组成主要为黑云变粒岩,条纹条带状混合黑云变粒岩、角闪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该群总厚度为7918米。同位素年龄值大多为25.1~28.6亿年。山东省地质局于1982年将其时代划归晚太古代。 2、元古界 (1)胶南群 分布于胶州湾以南的鲁东南区,出露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构成“胶南隆起”的古老结晶基底。主要由黑云钾长片麻岩、白云钾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及大理岩组成。原岩为火山碎屑岩和浅海相砂质-粘土质类复理石沉积,经受中深级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自下而上减弱。 该群原称“胶东群”。1982年山东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将其改称为“胶南群”,并划分为两个亚群。下亚群厚度大于3196米,同位素年龄22.33~26.18亿年;上亚群厚度大约为1750米,同位素年龄19~20亿年,该群时代归为太古-元古代。 (2)荆山群 分布于山东半岛北部掖县、平度至荣成间,构成“胶北隆起”古老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原岩为一套正常碎屑-化学沉积岩系,经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系,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强烈。岩石组成复杂,主要为石榴黑云片岩、黑云片岩、蛇纹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透辉黑云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石墨黑云变粒岩和蓝晶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等。该群总厚度约2940米。同位素年龄值为19.98~24.84亿年,时代暂归于早元古代。 (3)粉子山群 分布于烟台、福山、蓬莱、掖县等地,以烟台福山和掖县粉子山一带最发育。主要岩性有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黑云片岩、大理岩、疙瘩状二云片岩、石英岩等。原岩下部为泥砂质陆屑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泥砂质陆屑建造,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原岩经受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微弱。粉子山群同位素年龄值为20.0~23.8亿年,时代划归早元古代。 (4)五莲群 分布于“胶南隆起”,以五莲坤山及胶南七宝山至王台一带最发育。该群原为“粉子山群”,1982年山东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将其改称为“五莲群”。为一套浅中深变质岩系。岩石组成主要为云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及石英岩等。该群总厚度大于604米。时代暂归为早元古代,可与粉子山群对比。 (5)蓬莱群 主要分布于栖霞县的寨里于家、陡崖、香夼一带。蓬莱、庙岛群岛、黄县凤凰山、莱西直蕨山亦有小面积出露。该群主要由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及结晶灰岩组成,为一套滨海-浅海相陆屑及碳酸盐岩地槽型沉积建造,下部及中部经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上部灰岩未受区域变质作用。该群由老到新分为豹山口组、辅子夼组、南庄组和香夼组。总厚度大于4103米。1980~1982年在该群中发现微古植物组合与迭层石组合,认为该群的时限为距今6~7亿年,其时代为晚震旦世。 3、古生界    鲁东缺失古生界 4、中生界 在“胶辽台隆”区很发育,为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及火山岩。 (1)侏罗系    莱阳组主要分布于莱阳、海阳、高密、胶县、诸城及五莲等地,为一套河流相及湖泊相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沉积。总厚度1487~7407米,与下伏蓬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白垩系 主要出露于“胶莱坳陷”。为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陆相碎屑岩沉积,厚1233~19852米。与下伏侏罗系为整合、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 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青山组和上白垩统王氏组。    青山组以莱阳南部和即墨一带最为发育,为一套火山岩系及火山碎屑沉积,各地岩性变化很大。总厚度436~13355米。    王氏组主要分布于“胶莱坳陷”内,以莱阳、诸城发育较好,为一套以红色为主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夹火山岩。总厚度797~6497米。 5、新生界 鲁东的下第三系为黄县组,分布于黄县盆地内。为一套湖泊沼泽相的含煤、含油页岩的粘土岩碎屑沉积,厚1540米,与下伏白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可与五图组相对比。 上第三系分为唐山棚砾岩组、栖霞玄武岩组和蓬莱玄武岩组。 第四系 二)岩浆岩 山东地区经受过多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的岩浆岩分为侵入岩与火山岩二大类。 1、侵入岩 侵入岩分布最广泛,岩石类型颇为复杂。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碱性岩类均有发育,以中性、中酸性和酸性岩类为主。侵入岩的形成分为5期,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和新生代喜马拉雅期(简称喜山期)。其中以燕山期侵入活动为最强烈。 (1)太古代泰山期侵入岩 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区,各类岩石均侵入于泰山群中,同位素年龄值为22~25.08亿年。超基性、基性岩类主要有角闪岩、蛇纹岩、辉长岩等,还包括闪长岩类、花岗岩类 (2)元古代桃科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各类岩体侵入于泰山群、胶东群、粉子山群等地层中。同位素年龄值一般为6.0~25.0亿年。超基性、基性岩类主要有角闪岩、辉石角闪岩、橄榄岩、榴辉岩等,还包括闪长岩类(如泰山普照寺闪长岩体)、花岗岩类(如著名的昆嵛山交代花岗岩体,为“胶北隆起”区较大的岩体,横跨乳山、牟平和文登3县 (3)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主要有招远玲珑花岗岩体、文登花岗岩体、磁山花岗岩体等,是印支运动的结果。岩体侵入胶东群之中,并被燕山期侵入岩体切割。如招远玲珑花岗岩体,面积可达1900平方公里,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侵入于胶东群中,并被燕山期郭家岭石英二长岩体侵入。 (4)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 为早侏罗世晚期~早第三纪初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产物。该期侵入活动在鲁中南表现较微弱,在鲁东则十分强烈。按其形成顺序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燕山早期侵入岩产状为小岩株 燕山晚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活动晚于白垩纪青山组。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由早到晚可分为艾山阶段、崂山阶段、峡山阶段。 艾山阶段岩体侵入于青山组三段,被王氏组一段覆盖。鲁东与鲁中南均有分布。其中: 基性岩类:著名的主要有济南杂岩体,由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苏长岩等组成。 中性岩类:主要分布于莱芜,泰安,淄博,五莲,沂南,临朐及蒙阴等地。主要为闪长岩、辉石闪长岩、角闪闪长岩等。 中酸性岩类:分布于鲁东区。主要有艾山花岗闪长岩体,荣成伟德山岩体,胶南石英闪长岩体,掖县南天门花岗闪长岩体,日照石场花岗闪长岩体等。 花岗岩类:主要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等。分布于海阳龙王山,牟平盘长岭,乳山三佛山、南天门,荣成人和集、登登口,日照石场,莒南兴隆店,五莲会稽山,沂南金厂,汶上卧佛山,滕县桑村等地。 崂山阶段侵入于王氏组第二段,被王氏组第三段覆盖,先后有5次侵入,以酸性岩类和碱性岩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鲁东。其中: 酸性岩类:主要有花岗岩、白岗岩、花岗斑岩等。分布于青岛崂山,荣成槎山、马山、龙须岛,蓬莱解角山、北崮,乳山下马山,海阳岚店、东玉叶、招虎山,日照马吉山、奎山,胶南藏马山、大珠山,莒南石柱山,平度花山,费县忠义山,莒县老营顶、玉皇顶,沂水石宗崮,莒南王家山等地。先后有多次侵入,如青岛崂山花岗杂岩体呈岩基产出,据其岩石特征和相互关系可分4次侵入:第一次为黑云花岗岩,第二次为钾质白岗岩(崂山花岗岩),第三次为正长白岗岩(青岛花岗岩),第四次为中细粒花岗岩。崂山阶段尚有第五次酸性岩类侵入,仅分布于薛家岛一带,岩性为花岗斑岩。 峡山阶段侵入于王氏组第三段,被第三系覆盖。主要有分布于安丘峡山一带的峡山石英斑岩岩体和蒙阴常马庄、西峪一带的金伯利岩体群带。金伯利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0.88亿年。 (5)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规模很小,主要表现为呈脉状产出的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超基性岩脉主要分布于鲁东南,如莒南的碱性苦橄玢岩脉等;基性岩脉分布于鲁中南,如沂源等地的辉绿岩脉等。 2、火山岩 山东省火山岩的规模较侵入岩为小,但其分布仍较广泛,岩石类型亦多样。按其形成时代可分为中生代火山岩与新生代火山岩。 (1)中生代火山岩 主要形成于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区以及断裂带内,通常呈带状及面状分布。火山岩分为3个成岩时期: 侏罗纪火山岩形成偏碱性、中基性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类,以玄武粗安岩为主,并有少量英安岩。仅见于海阳一带,被侏罗系莱阳组地层覆盖。 早白垩世青山期火山岩 在鲁东主要分布于“胶莱坳陷”区,以及蓬莱、栖霞、荣成和青岛-即墨地区,岩性以安山岩类为主,次有粗安岩类、流纹岩类以及与各岩类相应的火山角砾熔岩、火山集块岩、凝灰角砾岩及凝灰岩等 白垩纪王氏期火山岩 该期形成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为橄榄玄武岩、斜长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等。主要出露于即墨之大桥与中华埠一带,夹于王氏组地层中 (2)新生代火山岩 山东境内新生代火山活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至第四纪早期,由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喷溢于地表,形成相应的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和霞石苦橄岩,次为碱玄岩与玻基辉橄岩。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值平均为0.73~16.40百万年。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沂水-安丘、栖霞、福山、蓬莱、黄县和无棣大山。 三)构造 1、褶皱构造 2、断裂构造 山东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并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断裂以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和聊考断裂带及近东西向的齐广断裂带为最重要,它们是构成山东断裂格局的主干断裂和重要地质分界线。 (1)沂沭断裂带 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在山东境内的区段。南由江苏入境,经郯城北至昌邑入渤海,纵贯山东中偏东部,平均走向17°,长达330公里。是山东最主要的深断裂带,主要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其中昌邑-大店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东界。它既是泰山群、土门群以及古生界分布的东界,又是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五莲群、蓬莱群分布的西界。它形成于太古代末期,控制了山东东西部绝然不同地块的沉积作用和主要构造,成为它们之间的地质分界线。 (2)聊考断裂带 被第四系掩盖的隐伏断裂带,南起河南兰考,北至聊城以北 ,大致呈北北东向延伸,全长达270多公里,是鲁西断隆和临清坳陷的分界断裂和地质分界线。新第三纪以来,仍表现出强烈活动性,也是山东地震源地之一。据文献记载,从1502年到1948年,沿该断裂带发生五级以上地震达5次。其中1937年在菏泽曾发生7级破坏性地震。 (3)齐广断裂带 即齐河-广饶断裂,西起聊城之北与聊考断裂相交,东至昌乐附近与沂沭断裂相交,长约300公里。物探资料揭示为一组近东西走向的正断裂,南盘抬升,北盘下降,奥陶系相对落差达650~2000米。该断裂至少在中生代开始活动,它控制了鲁北下第三系沉积南界,成为鲁西断隆和济阳坳陷的地质分界线。 (4)鲁西断隆区主要断裂 (5)胶辽台隆区主要断裂 (6)华北断坳(山东部分)断裂  四)地质单元 据1980年任纪舜等所著《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一书,山东隶属于中国Ⅰ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其下属鲁西断隆、胶辽台隆和华北断坳为Ⅱ级构造单元。 (一)鲁西断隆 东以昌邑-大店断裂与胶辽台隆分界,北以齐广断裂、西以聊考断裂与华北断坳分界。据其内部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可划分为鲁西断块隆起和沂沭断裂构造带两个Ⅲ级构造单元。 1、鲁西断块隆起 以鄌郚-葛沟断裂与沂沭断裂构造带分界。其基底由泰山群构成,构造复杂,以紧密倒转褶皱为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盖层由土门群、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构成。构造简单,以单斜为主,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发育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4组断裂。这些断裂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该区断凸和断陷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2、沂沭断裂构造带 以鄌郚-葛沟断裂与鲁西断块隆起分界;以昌邑-大店断裂与胶辽台隆分界。主要由北北东向4条主干断裂组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形式。其基底由泰山群构成,盖层由土门群、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构成。为活动性深断裂构造带,也是鲁东和鲁西两陆块的构造结合带。 (二)胶辽台隆 西以昌邑-大店断裂与鲁西断隆分界。据其内部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可划分为胶北隆起、胶南隆起和胶莱坳陷3个Ⅲ级构造单元。 1、胶北隆起 该隆起包括胶北台凸、黄县台凹、臧格庄台凹和荣成台凹。胶北台凸基底由胶东群、荆山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为长期隆起区,缺失盖层沉积,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甚为发育。黄县台凹由黄县组构成,臧格庄台凹和荣成台凹由青山组构成,皆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2、胶南隆起 为长期隆起区,隆起轴线与主要断裂大致呈北东走向。结晶基底由胶南群和五莲群组成,缺失沉积盖层,唯诸城桃林一带沉积了莱阳组。中生代火山岩系及燕山期酸性岩体大面积分布。 3、胶莱坳陷 地处胶北隆起和胶南隆起之间,呈东北部狭窄,向西南展宽的簸箕状。为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由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和王氏组构成。该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 (三)华北断坳(山东部分) 位于聊考断裂以西,齐广断裂以北。山东境内的次级构造单元为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和埕宁隆起。 1、济阳坳陷其东北部是渤海湾,东临沂沭断裂构造带,西南为临清坳陷,北部为埕宁隆起,南以齐广断裂与鲁西断块隆起分界。济阳坳陷为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块断盆地,由中生界、新生界构成。 2、临清坳陷以聊考断裂与鲁西断块隆起分界,东北部与济阳坳陷和埕宁隆起相邻。主要由中生界、新生界构成。 3、埕宁隆起位于济阳坳陷的北部,呈北东向展布。基本上由泰山群、寒武系及石炭~二迭系组成,上第三系不整合超覆其上,构造简单。 三、气候 气候特征: 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冬季受偏北大陆性季风控制,寒冷晴燥;夏季气流源自低纬太平洋面,盛行偏南风,气候湿热,降水集中。冬夏风向转换十分明显。全省各地大陆度均在50%以上 ,从大陆度分析,全省均属大陆性气候,故又称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气温 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1.0~14.2℃,总的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内陆高于沿海,平原高于山区。 全省有两个高温区和两个低温区。 2、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 全省1月份最冷,各地平均气温在-4.4到-0.8之间,半岛地区表现出经向地带性,西部内陆表现出为纬向地带性。 全省除黄海沿岸各地外,最热月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在25.0~27 .4℃之间。温度自东向西递增。黄海沿岸各地最热月出现在8月 3、10℃积温 各地活动积温,年平均在3592.3~4760.2℃之间。 (二)降水 1、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 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毫米之间,全省年平均约710毫米,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其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等雨量线多成西南-东北走向。鲁中山地的东南部、鲁南平原至东南沿海和半岛的东南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其中临沂、枣庄及日照一带在900毫米以上,鲁西北平原西部、鲁北平原北部在600毫米以下,其余地区介于600 ~900毫米之间。 2、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冬季(12~2月),是各地降水量最稀少的季节,平均为28毫米左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9%。 春季(3~5月),降水逐渐增多,整个春季降水量平均在63.6~143.6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的10.7~17.1%。 夏季(6~8月),夏季风带来了大量水汽,成为全年中降水量最多最集中的季节。 各地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300~6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 65%左右 秋季(9~11月),既是气温迅速降低的季节,也是降水不断减少的季节,平均降水12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7.7%  四、河流域湖泊 (一)山东水系 本省河流分属于黄河、淮河、海河、半岛诸河流域。 在鲁中南地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辐射状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沂河、沭河,均流经江苏省入黄海,组成沂沭河水系属淮河水系;北流的有潍河、弥河、白浪河等汇入莱州湾,小清河西北入渤海;向西流的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属黄河水系,南流的有泗河、白马河、十字河等,均入南四湖,东南流主要有潮河、绣针河、白马河、吉利河等流入黄海。 在鲁西北地区,黄河以北的鲁北平原诸河,属海河流域。主要有卫运河、漳卫新河、徒骇、马颊、德惠等河,均自西向东流入渤海;鲁西平原发源于黄河决口扇的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等注入南四湖,属于淮河水系 在胶东半岛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构成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及黄、渤海的诸河,主要有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等。 京杭大运河从台儿庄入省境,经韩庄运河、伊家河入南四湖,复经梁济运河至黄河,黄河以北经位临运河(位山引黄灌区三干渠)至临清入卫运河,至四女寺入南运河经德州通天津,涉及黄、淮、海三大流域。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1、径流资源比较贫乏 多年平均径流量227.5亿立方米,人均300立方米; 2、径流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平均深度170mm,鲁中南山地、崂山、崑嵛山在300mm以上,鲁西-北平原在30~60mm; 3、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丰水年、枯水年相差悬殊,最高记录690亿立方,最低61.7亿立方; 年内分配:70~80%集中在汛期(6-9月)洪水泛滥现象普遍; (三)湖泊 历史上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外围山前冲积_洪积平原相接的地势低洼地带,以及莱州湾南岸和胶莱河平原区。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河流的淤塞、黄河的频繁迁徙和泛淤,以及气候渐趋干旱等原因,山东古代的湖泊至近代绝大多数已湮没,或形成个别的新湖。现今仅存微山县的南四湖、东平县的东平湖和稻屯洼、章丘县的白云湖、博兴-桓台县的麻大湖和锦秋湖及高青县的大芦湖7处。  1、鲁西湖带 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有西北--东南的带状湖群,通常称为鲁西湖带,是在鲁南断裂带基础上,由于黄河南徙,汶、泗河下游被塞潴水而成。以济宁为界,南面的称为南四湖,分别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组成;北部称为北五湖,分别由东平、马踏、南旺、蜀山、马场等五湖组成。 南四湖位于微山县境,是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串连湖泊的总称,因在济宁以南而得名,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狭长,中部较窄,南北长约126公里,东西宽约5~25公里,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 南四湖在地貌上处于以郑州桃花峪为顶点的黄河扇形平原,与鲁中南山丘区西侧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的接合地带,这一地带地势相对低洼,为湖泊、沼泽的形成提供了地貌基础。 南四湖汇集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317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入湖河流有50多条,呈辐聚状集中于湖。 南四湖湖盆呈浅平形,湖水不深,一般情况下,除京杭大运河湖区航道外,大部分湖区水深不及1米。最深处在微山岛以南,水深3米左右。其它各湖最深处仅1.5米左右。  东平湖位于东平县,分老湖区与滞洪区两部分,中以二级湖堤分开。老湖区在东北部,面积209平方公里,常年蓄水,即一般所称的东平湖。滞洪区亦称新湖区,在东南部,面积 423平方公里,大部为农耕地,是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分洪区。 东平湖承担着随时分蓄黄河洪水的重任,但平时黄河水并不流入湖内,河湖是分离的。它也是大清河的蓄纳水库,河水流入湖内,再通过出湖闸流入黄河。因此,东平湖既是黄河的滞洪水库也是黄河的补给水源。 五、土壤 (一)山东省土壤分类 根据山东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面积为18165.5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7.03%。土壤类型有18个土类、35个亚类,分别归属于淋溶土、半淋溶土 、水成土、半水成土、盐碱土、初育土、人为土等土纲 山东土壤类型统计表 土纲名称 土类 亚类名称 名称 % 淋溶土 棕壤 14.09 棕壤 、酸性棕壤 、漂白棕壤、潮棕壤 白浆土 1.10 白浆土 山地暗棕壤 0.01 山地暗棕壤 半淋溶土 褐土 14.66 褐土 、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 水成土 山地沼泽土 --- 山地沼泽土 半水成土 潮土 38.53 石灰性潮土 、无石灰性潮土 、湿潮土 、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 砂姜黑土 4.42 普通砂姜黑土 、石灰性砂姜黑土 山地草甸土 0.02 山地草甸土 盐碱土 盐土 3.82 内陆盐土、滨海盐土 碱土 0.01 潮碱土 、盐化潮碱土 初育土 人为土 粗骨土 20.23 硅铝质粗骨土 、钙质粗骨土 水稻土 1.20 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         (二)主要土类 1、棕壤 成土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成土母质 成土过程:淋溶作用、淀积粘化作用  ——诊断层: 土壤性质: 2、褐土 成土条件: 成土过程:                                    ——诊断层: 土壤性质: 3、潮土 潮土的形成与哪两个因素有关? 成土条件:母质、地形、水文 成土过程:潴育作用    ——诊断层 4、砂浆黑土 成土条件: 剖面结构: 5、粗骨土:特殊的土体构型 (三)土壤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的总规律是:自东向西随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的变化,依次为棕壤、棕壤与褐土交错分布、潮土。具体讲,鲁东地区以棕壤为主,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棕壤与褐土并存,二者交错分布,鲁西北半干旱平原区,广泛分布着石灰性潮土与盐碱土。 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异: 山地暗棕壤、灌丛草甸土 1000米 粗骨土、酸性棕壤 600米 漂白棕壤、粗骨土 200米 普通棕壤为主 六、植物地理 山东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植被属森林分布区,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内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多具次生性质,或为人工栽培。 山东省地带性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 (一)、植物区系 山东省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地位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山东半岛部分为辽东、山东半岛亚地区,其他部分则属华北平原、山地亚地区。 山东地处暖温带南部,与植物区系丰富的亚热带相毗连,省境西部与北部以大平原与华北各省相连,植物迁移无自然障碍,因而热带、亚热带起源的植物由南部渗入,古地中海或泛地中海分布的植物种由西部分布到山东省,西伯利亚、蒙古等北方种类也能南下。此外,在地质历史上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曾经相连,两地植物亦能沟通,中国与日本在新生代才分离,植物区系中多中国-日本成分。  1、区系成分复杂多样 依照现代地理分布,可将山东种子植物123个科大致划分为12个分布类型,既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成分,又有典型的东亚、北美、智利、热带大洋洲和热带非洲的间断分布成分。 山东种子植物597属可划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分别占全国的100%和32.3%。从区系起源和生态地理特性看,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又有较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成分。  2、温带成分优势明显 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具温带性质的科有30个,占34.1%(不包括世界分布科),如杨柳、胡桃、桦木、榆、槭等典型的温带科。 从属的分布类型看,具温带性质的成分计332属,占山东总属数(不含世界属)的64.7%, 3、热带成分比例较大 种子植物科中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成分共58科,占65 .91%。 从属的分布区类型看,各种热带类型成分有158属,占山东总属数的30. 79%,它们在山东植物区系中起到一定作用。 4、区系中缺少特有科、属成分 山东区系特有性低,区系中没有特有科与特有属,特有植物亦少,全部维管植物 约有30多个特有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种、种子植物20余种 5、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分布在山东的世界单种属、少种属及中国特有属和古老木本属,多系原始的或较古老的属,表明山东植物区系起源上渊源古老 。 (二)植被类型 山东省内原始植被应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类干扰与破坏,现有天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山东现状植被普遍分布的是温性针叶林,阔叶林仅在保护较好的山丘沟谷内有小片残存,而山丘岭坡大面积分布的多为次生灌草丛构成的荒草坡。 山东植被类型可划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草甸、沼泽、沙生植被、盐生植被、水生植被等10个植被型。  植被型  ——针叶林 群系组  ——松林群系组 群系  ——赤松林群系 1、针叶林 针叶林是山东省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暖温带地区针叶林系温性针叶林,生境条件较为严峻,组成种类比较贫乏,主要由松属、侧柏属等构成群系组。  (1)赤松林 赤松林是山东省最主要的针叶林。总面积达400万亩以上(其中天然次生林250余 万亩,人工林约150万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20.19%。赤松林要求比较温暖湿润 的环境,省内天然分布区为胶东丘陵和沭东丘陵,生长在中性及微酸性的棕壤和森林 褐土上,鲁中南山地的赤松林系人工栽植。其垂直分布情况是:胶东丘陵至海拔900 米(昆嵛山泰礴顶)~850米(崂山棋盘石),鲁中南山地至海拔700米(泰山)。 赤松林纯林较多,与其天然混生的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槲栎及南方植物黄檀、 盐肤木、黄连木、山合欢等;在人工林中混生有刺槐、黑松、油松、侧柏、日本落叶松及杜仲、乌桕等。 赤松分布地区都属海洋性气候,但仍较耐干旱瘠薄,为山东省海拔700米以下低山丘陵的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裸岩地、崩塌砾石地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山脊岭顶,赤松天然更新亦良好,只要封禁保护好,3~5年即可达到绿化要求。 (2)油松林 也是山东省代表性针叶林类型。是海拔700米以上山地习见的森林类型。油松天然分布广但不连续,主要分布于泰山、蒙山、鲁山 和沂山等处 油松林分布地海拔较高,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因而群落结构较为完整。纯林外貌整齐,郁闭度0.4~0.7。常有赤松、侧柏、黑松、刺槐、麻栎和栓皮栎等不规则混生于油松林中  (3)黑松林 亦名日本黑松,原产日本,20世纪初引入费县塔山林场与青岛崂山林场。省内现有黑松林100万亩左右,主要栽植在胶东丘陵及沭东丘陵的沿海沙滩和鲁中南低山丘陵上,垂直分布最高达海拔760米。 黑松更适生于海洋性气候,对虫害抗性优于赤松和油松,在省内沿海一带分布很广。  (4)侧柏林 山东省是侧柏中心分布区之一。侧柏广泛分布于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上,是石灰岩山地主要造林树种 除天然散生树外,很少有侧柏天然林,现存均系人工林,且大部分为建国后营造 ,林龄在30年以下。老龄侧柏零散分布在寺庙、公园、村旁和坟场上,最古老的侧柏见于泰山岱庙、灵岩寺,树龄在2000年以上。泰山前怀有侧柏二万余株,树龄均在200年以上,树高10米左右,胸径40厘米。孔林有侧柏人工林2000余亩,树高近20米,年龄也在200年以上,还有千年以上古侧柏树。 侧柏适应性较强,耐干旱和瘠薄,pH值在5~8范围内的各类土壤均可分布和栽培,还可耐一定盐碱。但气候寒冷则生长不良,故在泰山均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下。侧柏为石灰岩山地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相对稳定的群落。侧柏寿命长,生长缓慢,但枝干不直,宜修剪易造型,为城市、庭院、名胜古迹和风景区绿化的优良树种。 2、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为山东省地带性植被类型,由暖温带落叶树种组成。构成群落优势种约有35种,分属于12科、18属,主要科有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榆科、豆科、胡桃科及玄参科等。主要类型有栎林、刺槐林、杨柳林、杂木林等群系。 在山地丘陵,主要为栎林、刺槐林与杂木林,而平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主要为杨柳林、刺槐林等。 境内原生落叶阔叶林已不复存在,除局部地区尚保留少量次生天然林外,全省大多为人工林或萌芽林。总面积610万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43%,是用材和木本粮油的重要资源。 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受土壤条件制约,其中栎属与栗属只适生于中性及微酸性土壤 ,多分布于山地丘陵棕壤和少量褐土地区,平原上罕见。刺槐、榆、楝、臭椿等可耐含盐量在0.2~0.3%的土壤,不耐水湿,而杨属、柳属、赤杨等则耐水湿,但不耐盐碱和干瘠。 省内落叶阔叶林的外貌比较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麻栎、栓皮栎等组成的林分例外);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 (1)刺槐林 刺槐自20世纪初由德国引入青岛,适应性强与速生的生态特征使刺槐很快遍及全省,是山东省阔叶树中造林面积最大、木材蓄积量最多的一个树种。 刺槐林的外貌比较整齐,林中混生有少量山合欢、楝、黄檀及臭椿等。 刺槐林下的灌木和草本较少,特别是林分郁闭度过大之处尤为稀少。 刺槐为喜光速生的树种,不耐严寒也不耐高温、高湿,怕风、怕涝,但对土壤适 应性较强,耐盐能力超过榆、楝和臭椿。 刺槐根系发达,呈网状分布,能固沟护坡、固沙和保持水土。有根瘤菌能固氮,树形优美,花多芳香,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且耐烟尘和有毒气体,因而为绿化环境、 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好树种,为山东省山地、丘陵、河滩、沙荒和盐碱地的主要造 林树种。 (2)杨柳林 杨与柳均属杨柳科植物。杨柳科植物要求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 杨林主要树种有毛白杨和各种杂交杨(如欧美杨、小美杨),柳林主要为旱柳。在山丘区的山麓河边、沟旁的杨林以毛白杨占多数,欧美杨中加拿大杨主要构成平原区农田防护林和行道树。而鲁西平原、黄河故道及鲁北滨海盐土区以旱柳林分布较多。 (3)麻栎林 麻栎林是栎林中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及胶东丘陵的岩浆岩山地,鲁中南山地的泰山、鲁山、沂山、 蒙山和徂徕山,胶东丘陵的崂山和昆嵛山均有面积不等的分布。麻栎林常与其他栎类混生在一起,或与松属几种组成混交林,单纯林很少。垂直分布至海拔1100米。 麻栎林建群种为麻栎,纯林多为小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林中混生栎类其他种,如栓皮栎、槲栎、槲树、短柄栎等。此外,尚有赤松、大叶白蜡树、刺楸、糠椴、白檀等。麻栎林中,乔木树种组成复杂,是山东省阔叶林的特殊类型。  (4)栓皮栎林 栓皮栎林是栎林中面积较大的一类。由于栓皮栎适应性强,因而分布面积也较广,鲁中南山地的泰山、蒙山、沂山及胶东的崂山、昆嵛山、大泽山、牙山均是栓皮栎林的集中分布区。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米(泰山)以下,在海拔300~700米处较为集中。 栓皮栎群落中种类组成、群体结构特征与麻栎林极相似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资源量小,但耕地比重大,自然生产力高 山东省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人口占7%多) 地形、历史因素影响,垦殖率高42%,耕地占全国的7% 条件好,自然生产力大,农业规模大,单产高,众多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水资源贫乏 山东省多年平均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34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 28124亿立方米的1.23%。 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量计算,山东省分别为448立方米 /人及327立方米/亩,均约为全国平均数的1/6,属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之一。 (三)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较为丰富,金属矿产资源缺乏 全省累计发现矿产12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68种(含亚 矿种共78种)。其中27种矿产储量在全国居前五位。 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大、质量好 能源矿产:石油资源、煤炭资源丰富 金属矿产:除黄金以外,其他矿产储量小、品位差 (四)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适中 日照时数: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301.8~2856.2小时之间 ,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 10.0℃的积温:全省年平均在3592.3~4 760.2℃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全省各地在543.1~915.7毫米之间  (五)森林覆盖率低,资源量小 有良好的条件,但森林覆盖率很低,17%,建国初只有1.9% 多为人工林、幼年林、农田林网、四旁树,木材蓄积量很低,人均1方 (六)海洋资源丰富 港口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 海水化学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七)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有山、有水、有圣人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资源缺乏 全球人均3.7公顷,全国0.77公顷,本省0.16公顷 未利用土地面积大约有10%,极难利用 未来对农业用地的占用仍不可避免 2、土地类型多样,以耕地为主 3、土地资源质量较好 地形 气候      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 二、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林地比重偏小,分布零散——结构问题 2、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较为严重——保护问题 3、耕地持续减少,用地矛盾突出——合理利用问题 三、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对策 (一)到2010年的战略目标 基本控制和防止不合理开发,基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加强管理,实现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适当增加林牧渔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具体目标是: 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全省耕地力争保持在680万公顷(1.02亿亩) 进一步优化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盐碱地、沙地、陡坡地要退耕,充分利用滩涂、浅海发展养殖业。 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取得成效。通过加大造林、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乡镇企业集中布局,取缔、治理高污染工业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法制化管理。土地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加强执法。 (二)基本对策          加强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保护优质耕地; 推进土地整理,合理施肥,提高农业土地质量; 积极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二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水资源的特点 1、本地水资源贫乏 ● 全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345亿立方米。 ● 现状可供水量 :选取保证率为50%的可供水资源作为现状供水能力,全省计 28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4.9亿立方米,地下水73.9亿立方米,客水72亿立方米。 2、水资源年际与季节变化大,旱涝不均,水资源保证率低; 由于降水的年变率大,季节分布又很不均匀,因而年际 径流量和各季的径流量悬殊,加之7、8月的大量降水又系几场暴雨所致,更给径流的栏蓄利用造成很大困难。 地表径流多年平均值:227亿方,最大年份超过600亿方,最少年份60多亿方,丰水年枯水年相差极大。 3、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全省年平均天然径流深 172.2毫米, 然而其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步锐减,半岛东部大于300毫米,马颊河以北只有40毫米以下。 4、客水资源保证率低; 黄河入境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多年平均400多亿方,丰水年800多亿,枯水年200多亿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一般年份可供水量280亿立方米,全社会需求总量约33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用水将达到430亿立方米。 2、地表水的拦蓄利用率不高; 3、水资源浪费普遍,有效利用率低; 农业占全省用水量的五分之四,有效利用率仅为0.45% 4、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污染严重的河流:小清河、大汶河、徒骇河、马颊河、淄河、南四湖水系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对策 ——节流、开源、治污、强管 1、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农业节水解决的问题: 工业节水解决的问题: 生活节水解决的问题: 2、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供水能力; 3、加快治理水污染步伐,切实保护好水资源; 4、依法治水,加强管理; 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矿产资源的特点 1、成矿时代多,矿产种类多样 太古代、元古代:多变质矿床(石墨、大理岩、滑石) 古生代:多沉积矿床(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 中生代:多内生矿床(黄金、铁、萤石、重晶石、金刚石) 新生代:多沉积矿床(石油、天然气、石膏) 2、部分矿产储量大,有一批大型矿床 金矿、石膏、饰面花岗岩 金刚石、石墨、石油 滑石 煤炭 3、资源分布的地域特色明显,矿产分布较为集中 鲁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原盐 鲁西南地区:煤炭、石油、水资源结合良好 鲁中地区:铁矿、煤炭、冶金辅料、建材资源 胶东地区:黄金、石墨、滑石、花岗岩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产量全国第一:黄金、原盐、石墨、花岗岩、兰宝石 原油产量全国第二 拥有一批大型矿业企业: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玲珑金矿,胜利石油管理局,兖州矿务局(全国三大之一) 产值构成:石油天然气开采40%,煤炭37%,黄金加铝土13% 矿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程度低; 矿产品的深加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度低,资源开发效益低; 矿区环境问题突出; 第四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岸线长度3121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1980万亩。 山东为中国海洋资源大省。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砂矿、旅游等6种资源进行沿海各省海盐资源丰度指数评价,山东居第一位。 一、海洋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1、港口资源数量巨大,港航条件优越 岸线总长3121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占1/6,其中2/3为基岩港湾海岸,海湾众多,坡陡水深,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 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海湾49处,水深大于5米的32个,大于10米的18个,有10万吨级以上的港址23处,5-10万吨级的港址14处; 最适合建设港口的海湾:胶州湾、芝罘湾、威海湾、龙口湾、石岛湾、古镇口湾等 具有不冻不淤的特点; 具有辽阔的腹地:华北、西北、中原,海上距离主要贸易伙伴日本、韩国距离很近; 2、海洋水产资源种类丰富,养殖环境优越 浅海面积(水深小于20米)2.9万平方公里,滩涂3000多平方公里 地处暖温带,水温适宜、水质肥沃,为海洋生物栖息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经济鱼类60多种: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鲅鱼、梭鱼、鲳鱼、牙鲆鱼、真鲷、黑鲷 甲壳类:对虾、梭子蟹、鹰爪虾、毛虾、虾虎 经济贝类20多种:毛蚶、文蛤、贻贝、牡蛎、蛏子、 菲律宾杂色蛤 经济藻类10多种: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 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星; 腔肠动物,如海蛰; 3、盐化工资源量大,开发条件好 滩涂是盐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山东沿海滩涂面积为3 223.57km2,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5%。 山东沿海赋存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该资源广泛分布于渤海沿岸的无棣、沾化、河口、利津、垦利、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莱州等10个县(市、区)的滨海地带,为我国沿海地区极少有的大型卤水盐矿区。 鲁北沿海蒸发量大,降水少。  4、山、海、岛风光构成重要的滨海旅游资源 山东半岛子蓬莱往东,山地近海,山峦起伏,海岸曲折,海岛星布,海水蔚蓝,沙滩延绵,冬暖夏凉,构成了重要的海滨旅游资源。 便利的交通,相对内地发达的地区经济,丰富的物产,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则为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发展条件。 气候宜人。山东省海岸带位于东亚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温日数少,气候凉爽宜人,具备发展夏季避暑度假旅游的优良条件。  海上名山。崂山、崑嵛山、大珠山等 沙滩众多、海水湛蓝。沿岸海湾中拥有众多优质的沙滩,沙细坡缓,平展宽阔,海水清澈,那些远离城镇的沙滩多数处于轻度开发或尚未开发状态,适于建立海滩度假区. 海岛美丽。山东沿海面积大于0.005平方千米的海岛有326个,总面积147平方千米。其中,岩岛199个,面积100.27平方千米,沙岛97个,面积47.34平方千米。 海岸地貌奇特。山东海岸带的海岸地貌类型有基岩港湾式海岸、平原淤泥质海岸以及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海岸。 滨海动植物生态系统独特。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长岛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拥有二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鹳、灰鹤、大天鹅、金雕等各种珍稀鸟类200多种。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海滨城市景观和历史建筑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栖霞牟氏庄园、云峰山和天柱山摩崖石刻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崂山道教文化和建筑,以及黄岛胶南齐长城遗迹、青岛水族馆和海产博物馆、青岛海洋游乐城等人文景观。 5、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较为丰富 陆架区浅海域的石油与天然气、各类滨海砂矿和海底煤矿。已发现并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有锆英石、玻璃石英砂、磁铁 矿、砂金和可综合利用的伴生矿物金红石、钛铁矿、独居石等。此外,尚有大量可供建筑用的石英沙 海洋能源:潮差能、波浪能 二、“海上山东”的建设构想 用好用足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省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构想,与黄河三角洲开发一起作为振兴山东经济的两大跨世纪工程。 所谓“海上山东”建设,就是通过对山东近海资源的开发,使海洋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带陆促进全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为什么要提出“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 陆上人地矛盾突出,要解决吃饭、就业等问题,就要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上山东建设与人类在地球表层生存发展的新潮流是相适应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向海洋、通过海洋走向世界是富民强国之路,历史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二) “海上山东”建设的重点领域及方向 1、海洋渔业农牧化及产业化 2、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 3、大力发展港口和海洋运输业 4、大力发展造船业 5、海滨旅游打造特色 三、海洋经济区建设 根据资源特色、发展历史和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海洋产业基地: 以潍坊、寿光为中心,形成原盐、盐化工、贝虾养殖业基地; 以蓬莱、长岛为中心,形成海珍品基地; 以烟台、威海为中心港口和海水养殖业基地; 半岛东部沿海渔业、休闲旅游业基地; 以青岛为中心的港口、航运、造船和海洋科研教育基地; 第四章 山东省人口状况和人口发展战略 第一节  山东省人口现状 一、山东省人口发展过程 (一)人口发展的阶段 1、古代人口发展阶段(公元2年至1840年) 2、近现代人口发展阶段(1841年至1949年) 3、当代人口发展阶段(1950年以后) 建国后,山东省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1949年底全省人口4549万,仅次于四川,列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人口的8.4%。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山东人口在五六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70年代以后,为了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大力提倡计划生育,80年代更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逐步做到使人口有计划地增长。 (二)人口迁移 1、元代末年,兵连祸接,山东许多地方成为无人区。明代洪武、永乐年间,曾多次将山西等地的人口大量迁入山东 2、清末,民国初期,不少山东居民到东北垦荒 3、“9.18”事变后 ,山东大量人口被掠夺到东北开矿筑路。 4、1949年以后,山东人口迁移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1980年前仍有大量人口外移,迁出多于迁入;1980年后,由于山东经济的发展,迁入人口多于迁出人口 二、人口现状特征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 ● 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239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079万人相比,增加了160万人,增长1.76%;年平均增加32万人,年平均增长0.35%。2005年底总人口为9248万人。 ● 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158万人,占总人口的4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081万人,占总人口的5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85个百分点。 ● 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665万人,占总人口的50.49%;女性为4574万人,占总人口的49.5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96。 ● 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46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5 %;15-64岁的人口为6858万人,占总人口的74.2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7万人,占总人口的9.9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 ● 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172万人,占总人口的99.2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7万人,占总人口的0.7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5万人,增长了1.72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万人,增长了8.06%。 ● 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57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008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361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0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5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6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66万人。 ● 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319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07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9人。集体户人口为16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2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农村为2.91人。 (三普的时候是4.2,四普是3.75,五普是3.22) (二)人口“三率” 2001 11.12( 9.93)6.24(5.46)4.88(4.47) 2002 11.17(10.20)6.62(5.86)4.55(4.34) 2003 11.42( 9.31)6.64(6.07)4.78(3.24) 2004 12.50(10.59)6.49(5.60)6.01(4.99) ● 总结特征如下: 1、人口数量庞大 2、进入稳定低速增长阶段 3、老龄化加剧 4、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速度较快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转变仍没有实现由“制度型”转变向“发展型”转变过渡 二、面临着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压力 三、未富先老 四、人口素质低下 五、人口城市化水平太低 第三节  山东省人口发展战略 《山东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到2023年山东省人口发展的近、中、远期阶段性目标 1、近期(2004~2010年)目标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抓人口总量控制,重视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把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期末人口总量不超过9600万。 2、中期(2011~2020年)目标 以控制人口数量为前提,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核心,全面提升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左右,平稳渡过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人口总量控制在9900万以内,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正常,建立起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3、远期(2021年以后)目标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总量在本世纪20年代前期达到峰值9900万左右后实现平稳下降,至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人口现代化,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第五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与评价 1、类型多样 名胜古迹众多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使山东在中国古代中居重要地位。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化代表之一。相传五帝之一的少昊曾建都曲阜,齐、鲁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泱泱大国,经济、文化发达,哲人辈出。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屡屡巡幸山东,文人墨客聚会历下,宋江等聚义梁山,台儿庄大战、莱芜战役在抗日战争中作用都不可忽视。因此,山东文物古迹遍布,仅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达157处。曲阜“三孔”、邹县“三孟”、蓬莱阁及水城、灵岩寺、临沂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潍坊“十勿园”、德州苏禄王墓等最为有名,曲阜、济南列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后来居上,成为我国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 自然风景多样 山东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泰山为五岳之首,以雄著称。崂山临海峙立,为道教圣地。鲁中山区岩溶溶洞规模在北方屈指可数。大明湖与七十二泉使济南获“泉城”美誉。鲁西带状湖群(以微山湖最大)风光撩人。沿海多良港和海水浴场,青岛、烟台、蓬莱、威海等都是避暑胜地,长岛列岛海水洁净,沙细滩平,美石如玉。 2、自然与人文资源高度融合 山东之地历史悠久,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活动频繁,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泰山:海拔1532米,断块山,自然风光一般,但位于华夏文化发祥地,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上,赋予了泰山更多的文化内涵: 帝王封禅 赋予泰山以神性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亦与秦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封建帝王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 封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下扫出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于是,凡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 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赵恒、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泰山神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道教产生后,纳入道教神祇系列。道教认为,泰山神“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 建国前,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祭祀日。泰山以外,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举行祭岱仪式的场所。 “泰山石敢当” 一般认为,石敢当来自石神信仰,是一种原始信仰形式。在石信仰中,有作为古代巫术手段的石崇拜,石敢当加上泰山字样,是从古代诸侯升封泰山的传说,到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至高至尊而来,言泰山之石,不同凡石,有奇异神力。 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 半岛沿海也不是以纯自然风光著称,也有很多的文化内涵: ? 与秦始皇东巡有关的瑯琊台、养马岛 ? 北洋水师提督公署与威海卫 ? 德国在胶澳的城市规划建设 ? 蓬莱丹崖上的凌空飞阁 济南府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获“泉城”美誉 3、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评价等级较低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评价方面:美,奇,险,绝,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 4、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评价等级较高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评价方面:年代、类型(古代遗址、古建筑、庙宇、墓葬、石窟造像、古城、现代建筑与现代城市等)、保存状况、历史文化价值、可观赏性等等 齐鲁古国留下的::三孔、三孟、武圣、齐文化(临淄古城、东周殉马坑、齐长城) 泰山文化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武氏墓群石刻 城子崖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 曲阜鲁国故城 孔庙及孔府、孔林 四门塔 灵岩寺 大汶口遗址 冯玉祥墓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千佛崖造像 光岳楼 聊城山陕会馆 岱庙、孟庙及孟府 十笏园 云峰山 天柱山摩崖石刻 铁山 薛城遗址 苏禄王墓 二、旅游业的发展 ● 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 ● 旅游配套设施发展迅速 ● 旅游软环境不断改善 ● 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收入不断增长 三、旅游区域 按照新的规划方案,我省旅游区分为三级共八个: 一级旅游区包括: 1号:青岛的“山、海、城”旅游区 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自20世纪20年代就成为著名的观光旅游城市和疗养避暑胜地。青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蜿蜒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多姿的海上山峦,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构成中西合璧的山、海、城交融的海滨风景线,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和商务、会展的最佳目的地。沿青岛海滨自西向东,从海上可以看到一条如诗如画的海滨风景线,从陆路可以领略4个风格各异的旅游区。 (1) 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与欧亚风情区 掩映于秀丽自然风光之中的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百年青岛的风雨沧桑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小青岛、小鱼山、鲁迅公园、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湛山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提督楼、各种建筑风格的八大关别墅区,充满海风、海情、海趣、海韵和浪漫色彩的多处优质沙滩、海水浴场,都是游人的极佳去处。 城市风貌之——红瓦、绿树、黄墙、碧海、蓝天 江苏路基督教堂(1908-1910)和 德国总督官邸(1908年)都是中世纪塞堡式风格 (2) 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 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建筑群,横贯东西的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旅游观光大道-香港路、东海路、澳门路,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等,构成一幅幅瑰丽的海滨都市旅游景观。 (3) 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 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细坡缓的海滨浴场,海洋游乐城、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是理想的度假、国际性会议、博览、运动、休闲目的地。 (4) 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崂山被称为汇天地之灵气的海上第一名山,主峰1133米,是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集山、海、林、泉、瀑布于一体,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青岛崂山遍布道院、道庵,太清宫成为当时全真派道教第二丛林。 崂山的最高峰叫巨峰,也叫“崂顶”,海拔1132.7米,在崂山山脉中,它还被称之为“万山之祖”。登上巨峰,大千一览,群峰拔海,万壑竞秀。巨峰顶上还有“三大奇观”:“云海奇观”、“彩球奇观”和“旭照奇观”。 2号:烟台/威海的“岛屿、历史、海滩”旅游区 该旅游区拥有海滨、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众多岛屿,具有海滨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烟台 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市分散的旅游资源按点、区、带科学组合为“三区十景一条带,四城五园六条线”。三区是:烟台金沙滩省级旅游度假区,养马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蓬莱风景旅游区;十景是:蓬莱阁、长山岛、云峰山、昆嵛山、罗山、屺山母岛、徐福故里、丛麻院、牟氏庄园、凤城万米海滩十个旅游观光景点;一条带是:西起莱州三山岛东至牟平养马岛沿海观光旅游带; 烟台金沙滩省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区最具特色的景观是万米黄金沙滩,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海滩”的美誉。沙滩长10000米、宽60——180米,沙砾幼细,色泽金黄,面积广大,坡度平缓,是进行日光浴、沙滩排球等沙上运动的极佳之地。这里夏季中午水温25℃左右,是我国最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之一。 沙滩南侧的防风林带长10000米、宽300米,面积3平方公里,树龄均在20年以上。春暖花开时节,千花竞放,槐树飘香,不仅能净化空气、减低噪声,还可供游人林间漫步、休憩,冬季又可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烟台山公园 烟台山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烟台”一词即源于此。 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 蓬莱阁 蓬莱,因有海市之胜,历史上曾是秦、汉之君巡幸的地方;之后,八仙过海的传说又长久地依附在这里,遂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仙境。蓬莱阁即缘此而建,坐落在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丹崖拔海面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水相映,时有云烟缭绕,蓬莱阁高居其上,“仙阁凌空”确是一幅天开的画图。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 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市蜃楼 蓬莱城北海上常现海市蜃楼,古称“登州海市”,历史上多有记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蓬莱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现海市奇观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蓬莱水城 水城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宋庆历二年(1042)于此建停泊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它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同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 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这里风景秀丽, 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我国对外开发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旅游的城市。 距市区2.1海里的刘公岛,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有“东方天涯海角”和“天尽头”之称的成山头,直插黄海,地势险峻,大浪淘天,海蚀地貌似天然雕塑,蔚为壮观。秦皇汉武礼拜名山都曾登临此地,并留下大量遗迹。 3号:济南/泰安/曲阜的“山水圣人”旅游区 “山水圣人”旅游区,包括济南、泰安、曲阜、邹城等城市,以泰山、济南泉水、孔孟历史文化遗存为主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曲阜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府、 孔庙 、大成殿、 杏坛 、12碑亭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1.5千米处。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代家族的墓地,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园。占地200公顷,有古树2万余株,墓葬无数,碑碣如林。景区内修筑了环林路便于游览。主要景点是孔子墓和孔尚任(清文学家,《桃花扇传奇》的作者)墓。
本文档为【山东地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3-06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