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

举报
开通vip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 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 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 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 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 研究中药制剂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 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 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 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 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 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消除与处置指什么, 答:药物或其代谢产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 为消除。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3. 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包括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 一、填空题 1.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特点。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3. 膜孔转运有利于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 4.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pH=?(C/C)。 aiu5. 固体制剂溶出度参数可通过单指数模型、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模型等拟合方程求算。 二、名词解释 1.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的学说。 2. 肠肝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小肠移动期间返回肝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 1 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3. 肝首过效应:药物透过胃肠道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 物可产生生物转化,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4. 被动转运:指药物的生物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与膜孔转运。 三、问答题 1. 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答: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2、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答: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1)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加药物溶解度,包括将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如HP-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等制成包合物;?增加药物表面积,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等。 (2)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蛋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给药途径包括经肺部、经直肠、经鼻腔等。 二、问答题 1. 哪些给药途径避免肝首过效应, 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特点说明其避免 首过效应的原理。 2 答:可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 有: (1)静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亦不存在首过效应。 (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 (3)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 (4)经鼻给药: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 (5)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 (6)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给药。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直肠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脏代谢作用。 第四章 一、是非题 1.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X 1.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 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2. 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 合的程度有关。? 二、名词解释 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 各脏器、组织、体液和细胞的转运过程。 2.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 3 度溶解时所需 的体液总体积。可用体内药量和血药浓度的比值开表示。 三、问答题 1.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 答: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 而当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 容积。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2(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答:由于大分子药物和微粒等容易通过淋巴管转运,药剂学通常采用现代制剂技 术,制备脂质体、微乳、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来增加 药物的淋巴转运。 3(药物淋巴转运的意义, 答: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需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 一些传染病、炎症、癌转移的治疗,需要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 避免肝首过效应。 第五章 一、是非题 1. 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X 2. 药酶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 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 3.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型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X 二、名词解释 1. 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和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 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这就是药物代谢 过程。 2. 首过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 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三、问答题 1. 试从干预药物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高效药物制剂设计的原理。 4 答:根据药酶抑制剂的性质,可设计利用一个药物对药酶产生抑制,从而来减少或延缓另一个药物的代谢,达到提高疗效或延长作用时间的目的。以左旋多巴为例,为了减少脱羧酶的脱羧作用,设计将脱羧酶抑制剂和左旋多巴同时应用,组成复方片剂。如采用的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和盐酸羟苄丝肼。它们可抑制小肠、肝、肾中的脱羧酶的活性,故能抑制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这两种脱羧酶抑制剂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而不会影响脑内脱羧酶的活性。结果是既能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的量,又能使摄入脑内的左旋多巴顺利的转换成多巴胺,进而发挥药理作用,大大降低了左旋多巴的给药剂量。 第六章 一、是非题 1. 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最重要因素。 ? 2.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肺。 X 3. 分子量在500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 二、填空题 1. 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膜过滤,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2. 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3. 药物的肾排泄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三者的综合结果。 4(除肾排泄外,药物也可通过胆汁,肠,肺,乳腺,唾液腺,汗腺排泄。 三、名词解释 1. 肠肝循环:从胆汁排出的药物,先贮存在胆囊中,然后释放进入十二指肠, 再由小肠上皮细胞重吸收,这些直接或间接在小肠、肝脏、血循 环,称为肠肝循环。 四、问答题 1.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 (1)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滤过率下 降,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 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等)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下降,尿 5 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 盐水),则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多。 (3)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反之,滤过率低。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隔室模型: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只要 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不管这些药物 的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如何,都可归纳为一个隔室。隔室模型中的 隔室不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隔室,而是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 法划分的。 2. 单室模型:给药后药物迅速分布,瞬间达到分布平衡,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 一个隔室,并且药物在体内以线性速度进行消除,这种药动学模型 称为单室模型。 二、问答题 1. 试列举两个可以用于描述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动力学参数,并加以说明。 答:描述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动力学参数有消除速率常数和生物半衰期。 消除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药物消除速率可表示为: n-dX/dt=kX 其中k表示消除速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的大小可以定量地描述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消除速率常数越大,消除过程进行的越快。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表示。生物半衰期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1/2 一般来说,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短;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t1/21/2长。 第八章 一、是非题 1. 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h,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 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3h。 ? 2. 亏量法处理尿排泄数据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X 6 3. 静注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分布容积小 的血药浓度小。X 4. 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 二、填空题 1.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单室模型药物。 2. 静脉滴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3. 达峰时是指达到峰浓度的时间;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三、计算题 1. 某药物静脉注射给药8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0mg/ml,4h后血药浓度降 为7.5 mg/ml。求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假设药物以一级速度消除)。 -1答:?C=-kt/2.303+?C,求出k=0.072h,则t=9.6 01/2 2.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1/2 达到4μg/ml,应取k值为多少, 0 答:C= k/kV,k=145.9mg/h ss00 -13. 某药k=0.07h,口服给药250mg后测得AUC=700h(μg/ml),已知F=1,求V。 答:AUC=FX/kV,V=5.1L 0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二室模型 :二室模型由中央室和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由血流丰富的组织、 器官与血流组成,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药物在这些组 织、器官和体液中的分布较快,能够迅速达到分布平衡;而周边 室一般由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构 成,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 中的分布较慢,需要 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分布平衡。由于药物的 消除主要发生在中央室,药物在中央室与周边室之间进行可逆的 转运。 二、问答题 7 1. 隔室模型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隔室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采样点及采 样周期的时间安排;?血药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2、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征, 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分为三个时相:?吸收相,给药后药物浓度持续上升, 达到峰值浓度,在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分布相,吸收至一定 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为主要过程,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消除相,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 以消除为主,药物浓度逐渐的衰减。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 稳态血药浓度:多次重复给药,随着给药次数n的增加,血药浓度不断增加, 当n充分大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达到稳态水平,这时的血 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2.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给药间隔时间所得的商称为平 均稳态血药浓度。 3. 坪幅:重复给药达稳态时,在一个给药周期内,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称为坪幅。 二、问答题 1、重复给药与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有何不同, 答:与单剂量给药不同的是,重复给药时,由于第二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尚未消除 完全,所以体内药物量在重复给药后逐渐蓄积。随着不断给药,体内药物量 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稳态。稳态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于 给药速率,血药浓度维持在稳态,即在一恒定范围波动。 2、重复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重复给药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对于重复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时,在注射的瞬间(t=0)的血药浓度最大, 8 即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而对于血管外重复给药,达稳态时,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并不是在给药的瞬间(t=0)达到,而是在两次给药时间内的某一点(t,maxt= t)达到。这是由于血管外给药时药物有一个吸收过程,使给药的瞬间(t=0)max 的血药浓度不是最大。 3、对患者进行间歇静脉滴注时,为什么消除半衰期为36h的药物比消除半衰期 为6h的药物更难进行给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调整, 答:重复给药时,大约在5个半衰期内可达到稳态。对于半衰期为36h的药物, 大约要经过180h才能达到稳态,因此对半衰期很长的药物进行给药调整是很 困难的。而半衰期为4h~6h的药物,则可在大约20h~30h(或1d)达到稳态。 第十一章 一、问答题 1. 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线性药物动力学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 答: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 其主要表现为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这种药物动力学特征 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在线性药物动 力学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消除速度常数及清除率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关系,当剂量改变时,其相应的时间点上的血 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的改变等。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则表现为血药浓度及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药物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半衰期、清 除率等表现为剂量依赖性。 2. 药物吸收、分布及消除中哪些过程应考虑“容量限制” 、“可饱和”或“剂量依从性”因素, 答:一些药物表现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主要是由于药物吸收、分布及消除中涉及 容量限制的可饱和体内过程,具体有:主动吸收过程;可饱和的肠代谢过程; 可饱和的肝首过代谢;可饱和的胃肠道分解;可饱和的血浆蛋白结合;可饱 和的组织结合;可饱和的出入组织转运;肾小管的主动分泌和主动重吸收; 胆汁分泌;肠肝循环;酶诱导;可饱和的肝代谢过程等。 第十三章 9 一、名词解释 1. 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通常第1次给予一个较大的剂量, 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个首次给予的较大剂量,称为负 荷剂量。 2. 药物治疗指数 :是指药物中毒或致死剂量与有效剂量的比值 二、问答题 1. 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药学中有何应用, 答: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药学上的应用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中毒症状易于疾病本身相混淆的药物、个体差异大的 药物等开展TDM研究,调整给药方案,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毒性 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临床上,合并用药的情况 相当多,开展TDM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确定合并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意 义。?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开展TDM对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药物急性过 量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能发现一些仅临床观察不易及时确诊的 病例。?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有些药物血药浓度与效应有较好的相关 性,但有时用药剂量已达最大仍不见疗效,临床诊断是否正确,开展TDM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 性的手段。 2. 重复给药中,当维持剂量恒定时,负荷剂量对药物的稳态浓度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负荷剂量仅影响体内的初始血药浓度。一般给药后需要4.32个t才能达到1/2 95%稳态水平,需要6.64个t才能达到99%稳态水平。在达到95%稳态的1/2 情况下,负荷剂量仅占其中的5%。在99%稳态水平时,负荷剂量仅剩下1%。 第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2. 生物等效性:是指药学等效制剂或可替换药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予相同 剂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问答题 10 1. 简述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对新药研究的意义。 答: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药效 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物动力学参数是 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 或毒性)的依据;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 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临床研究中,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结 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对于未上市的速释、 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考察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 后该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并与已上市的被仿制产品或普通制剂比较,考 察试验制剂的释药特征。对新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则可 以提供组方合理性的药物动力学依据。 11
本文档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