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举报
开通vip

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 概况 1.1 自然概况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平均水深约18米,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渤海大陆岸线长约3 170公里(包括烟台市的黄海部分),其中,辽宁省的大陆海岸线(渤海部分)约1 235公里,河北省约487公里,天津市约153公里,山东省约1 494公里。 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约45条,分为海河、黄河、辽河三大流域,七个水系,其中,辽东半岛诸河水系、辽西沿海诸河水系、滦河水系和山东半岛诸河水系为省内或者基本上是省内水系,辽河水...

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 概况 1.1 自然概况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平均水深约18米,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渤海大陆岸线长约3 170公里(包括烟台市的黄海部分),其中,辽宁省的大陆海岸线(渤海部分)约1 235公里,河北省约487公里,天津市约153公里,山东省约1 494公里。 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约45条,分为海河、黄河、辽河三大流域,七个水系,其中,辽东半岛诸河水系、辽西沿海诸河水系、滦河水系和山东半岛诸河水系为省内或者基本上是省内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黄河水系为跨省水系。 渤海自然简况图 1.2 渤海海洋开发用海现状 2008年,环渤海的各类开发新增用海总面积为103 258公顷(包括大连市和烟台市的黄海部分),其中,渔业用 顷,海底工程用海564公顷,海94 756公顷,交通运输用海3 728公顷,工矿用海1 014公顷,旅游娱乐用海300公 围海造地用海2 196公顷,特殊用海700公顷。 自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截至2008年末,环渤海三省一市海洋开发用海总面积为753 671公顷,其中,渔业用海652 642公顷,交通运输用海41 583公顷,工矿用海25 225公顷,旅游娱乐用海3 022公顷,海底工程用海1 385公顷,排污倾倒用海622公顷,围海造地用海17 493公顷,特殊用海11 229公顷,其他用海460公顷。 2008年环渤海确权用海面积统计图 2 渤海环境质量状况 2.1 海水环境质量 2.1.1海水环境总体质量 2008年渤海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春季、秋季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约占总海域面积的70%;夏季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约占总海域面积的80%。渤海中部海域海水质量状况良好,近岸海域污染较重。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三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 2008年春季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008年夏季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008年秋季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1.2 渤海三大湾及中部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渤海三大湾夏季海水环境质量明显劣于渤海中部海域。莱州湾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渤海湾,辽东湾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2008年夏季渤海三大湾及中部海域海水质量状况 莱州湾 海水污染最为严重,其中夏季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达26%,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 渤海湾 海水污染较重,其中夏季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达11%,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辽东湾 海水污染相对较轻,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渤海中部 海水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未受到污染。 2.1.3 三省一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环渤海三省一市近岸海域夏季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污染海域面积较大。其中,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最重,其次为山东和辽宁近岸海域,河北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相对较好。 2008年夏季环渤海三省一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2.2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08年渤海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部分区域沉积物受到石油类和镉的污染。 莱州湾 莱州湾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渤海湾 渤海湾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辽东湾 辽东湾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部分区域受到石油类和镉污染。 2008年渤海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 2.3 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 2008年,渤海近岸海域贝类监测种类主要有贻贝、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四角蛤蜊、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等。近岸海域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污染物有镉、总汞、粪大肠菌群、砷等,个别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量超过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污染对渤海贝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贝类体内镉残留量超标率最高、汞残留量超标倍数较大,部分站位超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个别站位贝类受到粪大肠菌群和砷的污染。 2.4 海洋垃圾分布状况 2.4.1 重点监测海域海面漂浮垃圾 渤海重点监测海域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聚苯乙烯泡沫、木块和塑料瓶等。海面漂浮垃圾以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37%,其次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和木制品类垃圾,分别占27%和15%。 2.4.2 重点监测海域海滩垃圾 渤海重点监测海域海滩均有垃圾分布,主要垃圾为塑料袋、烟头、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橡胶片和纸类等。海滩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最多,占30%,橡胶类、织物类和纸类垃圾分别占19%、10%和9%。 2008年渤海重点监测海域海面漂浮垃圾种类和数量分布 2008年渤海重点监测海域海滩垃圾种类和数量分布 2.4.3 重点监测海域海底垃圾 重点监测海域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袋、玻璃瓶和金属片等,其中塑料类、金属类和玻璃类分别占32%、31%和37%。 2008年渤海典型渔港附近海域海底垃圾构成 2.4.4 海洋垃圾来源 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渤海重点监测海域以中小块垃圾为主,特大块垃圾极少。垃圾种类以生活垃圾为主,主要为塑料类、木制品类及烟头等垃圾。 海滩垃圾和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占海洋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与航运、捕捞等海上活动相关的垃圾是海滩垃圾的另一重要来源,随意弃置垃圾是渤海海面漂浮垃圾的重要来源。 3 典型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3.1 海洋功能区海水环境质量达标总体状况 渤海近岸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包括海水养殖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港口航运区、海上油气田及海洋倾倒区,渤海中部主要功能区为矿产资源利用区和渔业资源利用区。其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易受周边环境影响,港口航运区、海洋倾倒区和海上油气田区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海水养殖区则二者兼而有之。 受水质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2008年渤海不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率相差较大。以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最高,平均达78%;捕捞区次之,海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平均为69%;自然保护区海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最低,仅为14%。 渤海海洋功能区划图 注: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分布范围采用沿海省级海洋功能区划,远岸海域采用《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渤海海洋功能区水质评价执行标准分布图 2008年春季渤海海洋功能区海水环境达标状况 2008年夏季渤海海洋功能区海水环境达标状况 2008年秋季渤海海洋功能区海水环境达标状况 3.2 海洋保护区 至2008年,渤海共建有国家级和省级海洋保护区19个,保护区面积达182.6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2个,保护区面积151.78万公顷。2008年开展了7个海洋保护区水质环境监测,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和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其它海洋保护区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氮、磷,对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2008年渤海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海水环境达标状况 3.3 滨海旅游度假区及浴场 2008年对秦皇岛亚运村滨海旅游度假区、蓬莱阁旅游度假区,绥中海水浴场和北戴河老虎石海水浴场进行了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2008年渤海滨海旅游度假区及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状况 滨海旅游度假区 秦皇岛亚运村滨海旅游度假区和蓬莱阁旅游度假区海洋环境均达到了适宜开展各类休闲(观光)活动的标准,水质状况与2006年和2007年相比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 滨海浴场 葫芦岛绥中海水浴场和北戴河老虎石海水浴场水质状况良好,个别时段粪大肠菌群偏高。适宜、较适宜游泳的时段集中在7月至9月。 3.4 海水增养殖区 2008年,对渤海17个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监测。其中有11.8%的海水增养殖区海水环境质量达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52.9%的海水增养殖区局部达标,35.3%的海水增养殖区不达标,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个别养殖区沉积物中有汞、砷、铅超标现象。部分养殖区贝类生物体总汞、镉、铅和石油烃等残留水平超过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2008年渤海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 3.5 海洋油气区 2008年,对渤西油田、埕北油田、曹妃甸油田和渤中25-1油田等4个海洋油气田周边海域进行了水质、沉积物质量监测。监测油气田附近海域海水环境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个别油气田建设后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有所增加,但仍符合油气田功能区海洋环境质量要求。监测结果表明油气田平台周边2公里以外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维持良好。 2008年渤海油田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3.6 海洋倾倒区 2008年,对渤海9个海洋倾倒区进行了水动力、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等环境现状监测。渤海海洋倾倒区周边海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群落状况较好,个别倾倒区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倾倒区内水深地形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锦州港临时海洋倾倒区内25%区域水深发生变化,黄骅港海洋倾倒区C1区内约46%区域水深发生变化,水深变浅最大值达2.7m。 2008年渤海倾倒区海洋环境状况 4 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渤海6个生态监控区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生态类型包括海湾和河口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2008年,双台子、滦河口—北戴河、渤海湾和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和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2008年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 4.1 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水环境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体氮磷比严重失衡,局部海域溶解氧浓度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浓度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双台子河淡水入海量减少,2008年海水盐度出现回升,盐度波动较大;镉和铅是影响本区海洋生物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显著偏高,底栖生物数量仍然偏低;鱼卵仔鱼密度低。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恢复状态。陆源污染、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水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是影响生态监控区健康的主要因素。 4.2 锦州湾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水体氮磷比严重失衡,5月氮磷比为29,8月氮磷比达457,局部海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和石油类含量超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湾内栖息地面积减小,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偏低。 连续四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锦州湾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不健康状态。湾内沉积物污染严重,生物质量较差,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减,生境丧失严重,湾内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数量始终偏低,生物资源明显减少,赤潮时有发生。陆源排污和围填海工程是影响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4.3 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水氮磷比严重失衡,春季近90%活性磷酸盐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部分生物体内镉和砷含量偏高。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常,细胞数量偏高;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下降。 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压力加大,淡水入海量逐年减少,适于文昌鱼栖息的沉积物类型生境区域缩小和破碎化,文昌鱼数量和生物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4.4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水氮磷比失衡,大部分水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水域活性磷酸盐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部分生物体内总汞、砷和镉的含量偏高。生物群落结构状况较差,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偏低;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密度偏高;夏季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偏低;鱼卵仔鱼密度低。 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始终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失衡状态,滩涂海岸开发过多,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小,导致许多重要经济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种类多样性迅速下降。陆源污染和围填海工程是影响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4.5 黄河口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海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氮磷比严重失衡。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部分生物体内砷残留水平偏高。浮游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差,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偏低。 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调洪调沙和黄河水入海量的持续增加,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处于恢复状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有增高趋势。但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及渔业资源衰退等生态问题仍然严重。陆源排污、黄河水入海量和人类开发活动是影响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4.6 莱州湾生态监控区 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水体氮磷比严重失衡,大部分水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近30%水域油类浓度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生物体内砷、镉、铅和石油类的含量偏高。生物群落结构状况较差,鱼卵仔鱼密度低。 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莱州湾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部分生物体内总汞、砷、镉、铅和石油类等污染物残留水平偏高,滨海湿地萎缩严重,海水盐度升高,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萎缩,渔业生物资源衰退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陆源排污、围填海工程和不合理养殖活动是影响莱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5 主要污染源及排污状况 5.1 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5.1.1 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2008年,共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96个。渤海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情况依然严重,超标率为82,,其中,山东省超标率最高,达96,,河北省超标率最低,为66,。渤海沿岸排污口环境污染影响严重的A级排污口有11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12%;环境污染影响较重的B级排污口14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15%;C级排污口19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20%。 设置在海洋保护区的排污口全部超标排放,设置在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的排污口超标排放达91%,设置在旅游区的排污口超标排放为55%,设置在其他功能区的排污口超标排放达89%。 2008年,渤海陆源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Cr、石油类和磷酸盐等。其中:莱州湾主要污染源为黄河、弥河、小清河和围滩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Cr、石油类;辽东湾主要污染源为小凌河、大凌河和辽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Cr和磷酸盐。 2008年三省一市不同功能区内排污口超标率 2008年渤海陆源入海排污口(含河流)评价结果综合示意图 5.1.2 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状况 沿海地区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给近岸海域,尤其是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008年,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中,高达8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所处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44%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为四类和劣四类;22%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 5.1.3 特征污染物 2008年,连续第三年对渤海沿岸2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特征污染物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其它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国际公约禁排物质及剧毒重金属等。 在所监测的排污口入海污水中,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95,,超标率为19%。入海污水中多环芳烃浓度最高浓度为4 359纳克/升。剧毒类重金属铍(Be)、铊(Tl)和锑(Sb)的检出率均达95%。部分监测排污口出现高浓度排放锌、钼、铝、锡等重金属的现象。 5.2 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 2008年监测的渤海主要入海河流(黄河、小清河、大凌河、小凌河、大辽河等)入海污染物总量为47万吨,主要污染物为CODCr、氨氮、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等。其中,CODCr44万吨,约占总量的93%;氨氮2.2万吨,约占5%;磷酸盐0.1万吨,约占0.2%;油类、重金属、砷不足0.1万吨。 5.3 海上污染源排污状况 渤海海上污染主要来自海水增养殖、港口航运、油气勘探开发、海上倾倒等用海活动。2008年,主要针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海上倾倒入海污染物进行了统计监测。 5.3.1 油气勘探开发 渤海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及渤海中部海域。截至2008年12月,渤海共有海上油气田20个。目前渤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产生的水基泥浆、钻屑、食品类固体废弃物经处理达标后排海,油基泥浆、非食品类固体废弃物全部运回陆地进行处理。 2008年渤海石油开发污染物构成与分布 从2005年至2008年,渤海油气产量年均增加21,。 与2005年比较,2008年生产污水排放量减少9.2%,机舱污水排放量减少27.6%,钻屑排海量增加约16%,泥浆排海量增加约5.6%。 2005-2008年渤海钻屑、泥浆排海量 5.3.2 海洋倾倒 2008年,渤海新批准倾倒区4个,实际使用的倾倒区为8个,其中,山东省1个、辽宁省3个、河北省3个、天津市1个。全年共签发倾倒许可证11份,倾倒的废弃物主要为疏浚物,均属于清洁疏浚物。 渤海倾倒区分布及使用状况 近年渤海海洋倾倒物主要是建港疏浚物和港池、航道维护性疏浚物及少量骨灰。自2000年开始,渤海疏浚物倾倒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至2005年达到最高,年疏浚物倾倒量为5 118.2万立方米。2005年以后渤海疏浚物倾倒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截止2008年12月,渤海共接受疏浚物倾倒量约33 547.7万立方米,骨灰3 898具。 2000-2008年渤海疏浚物倾倒情况 6 重点开发海域环境压力 6.1 环渤海重点开发海域分布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带,相继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6.2 重点开发海域的主要环境压力 6.2.1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渤海滨海有三个“点”,包括: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锦州湾沿海经济区。 (1)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29.7平方公里,规划用海面积33.9平方公里,主要产业有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化工产业。该工业区邻近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保护斑海豹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开发活动将影响到斑海豹栖息与繁殖环境。因此,工业区建设开发应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生态补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斑海豹的栖息环境和洄游路线的影响。尤其是在长兴岛北侧岸线海域(邻近保护区核心区)应限制开发对斑海豹栖息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长兴岛 岸线年度变化情况 注:本章内岸线为卫星影像 中提取的水陆分界线 (2)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所在海域位于辽东湾底部,包括鲅鱼圈船舶工业区、盘锦船舶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规划用海面积78平方公里。邻近双台河口水禽自然保护区。至2008年,约2/3岸线成为人工岸线。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主要产业有化工、冶金、重装备等。开发活动对营口沿海的湿地、岸线和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建议开发过程中应按照集约原则进行密集规划,减少对滩涂、芦苇田的占用,并按照海域的环境容量确定周边各排污口的排污份额,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 制。 营口 岸线年度变化情况 (3)锦州湾沿海经济区 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82平方公里,规划用海面积19.1平方公里。因工业迅速发展,锦州湾海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均受到铜、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较高。锦州港主要规划产业有石油化工和金属冶炼等,开发过程中应加 大产业技术升级和改造,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6.2.2 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规划用海面积129.7平方公里。伴随着首钢的迁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始了大规模填海造陆,至2008年底,围填海总面积达109.6平方公里。曹妃甸附近大面积海域丧失海洋自然属性,曲折的自然岸线变成了平直的人工岸线,沿岸海岛变成了陆连岛。曹妃甸附近海域已无自然岸线,填海区域向海最大延伸长度为18.5公里。海岸形态和海底地形的大幅度变化对周边海域流场、沉积物冲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规划的钢铁、化工等产业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开发建设中应按照海域的环境容量确定周边各排污口的排污份额, 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6.2.3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陆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自1995年起天津已无自然岸线,均为人工岸线。在建海洋工程项目用海总体呈现垂直于海岸的向海延伸突进的开发态势,向海延伸距离为3.8公里至16公里,造成了天津近海海域纳潮量降低。天津近岸海域海水环境中氮、磷超标面积较大,天津需建立并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确定各类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时空分配指标和方案。在规划的港口、物流、重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开发过程中,应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 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 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6.2.4 沧州渤海新区 沧州渤海新区规划面积3321平方公里,规划用海面积117.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74.6平方公里。利用岸线北起南排河口、南至大口河口全长约37.1公里。在工程施工过程和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岸滩冲淤变化的监测,掌握岸滩的变化情况,以改进填海方案,降低用海风险。沧州渤海新区依托黄骅港的港口资源,建立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力能源、铁合金及新型材料、新型建材与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过程要加大废水、废气、废物的回收利用,对该海域制订严格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以确保海洋环境质量。 6.2.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近几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预测未来两年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 考虑到黄河三角洲正处于大规模综合开发的起步阶段,因此,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开发并举,重点开发区要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将海水淡化、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作为产业给予重点支持;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合理开发滩海油田和风能,严禁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设立海洋倾废区;重点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海洋污染事故和赤潮灾害 7.1 油污染事故 2008年,渤海共发现12起小型油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次数较2007年有所上升。油污样品经鉴定已确定其中6起为船舶用重质燃料油。 2008年渤海海域油污染事件统计 序号 发现时间 油污染事件海域 等级 发现途径 油品鉴定结果 1 1月27日 渤西油田天然气管道泄漏 小型 石油公司报告 未鉴定 卫星监测发现并经船舶用重质燃2 3月18日 沧州附近海域 小型 证实 料油 卫星监测发现并经船舶用重质燃3 3月21日 黄河口附近海域 小型 证实 料油 4 5月12日 河北昌黎翡翠岛附近海域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未鉴定 船舶用重质燃5 5月25日 河北昌黎翡翠岛附近海域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料油 6 6月11日 东营飞燕滩附近海域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原油 7 6月14日 绥中附近海域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原油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浅水湾)船舶用重质燃8 7月3日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浴场 料油 9 7月8日 葫芦岛海滩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未鉴定 船舶用重质燃10 9月20日 长岛附近海域 小型 当地报告并经证实 料油 卫星监测发现并经船舶用重质燃11 10月8日 渤海中部 小型 证实 料油 10月20卫星监测发现并经12 大连西部海域海上漂油 小型 未鉴定 日 证实 7.2 赤潮灾害 2008年,渤海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全年仅在渤海湾驴驹河附近海域发生1次叉状角藻赤潮,赤潮面积约30平方公里。 2005-2007年间,渤海共发生赤潮27次,占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的8.3%;累计发生赤潮的海域面积8 463平方公里,占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总面积的11.7%。近年来,渤海赤潮发生次数与累计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 2005-2008年渤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 8 渤海主要生态问题 近年来,渤海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海水盐度升高,渔业资源衰退,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8.1 入海径流量锐减,低盐区面积萎缩 近年来,渤海沿岸河流入海径流量显著减少,成为导致渤海盐度升高、河口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生物产卵场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河是渤海最大的入海河流,其淡水入海量约占渤海入海径流量的3/4。黄河中、下游自1972年开始,经常发生断流现象,1997年利津水文站断流226天。1999年以后,黄河不再断流,但径流量仍比较低。2008年黄河入海径流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明显降低。 黄河历年径流量变化(引自黄河利津水文站 单位:亿立方米) 目前,渤海海域呈现平均盐度升高,低盐区面积减少趋势。2008年8月,渤海低盐区(<27)面积为1 900平方公里,与1959年8月相比减少了80%,与200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0%。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渤海三大湾底部均有较大面积的低盐区分布,2008年8月,仅莱州湾底部分布有较大面积的低盐区,渤海湾、辽东湾底部低盐区面积严重萎缩。 8.2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海水氮磷比失衡 8.2.1 渤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2008年渤海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重。春季,渤海富营养化海区面积约为19 000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5%,其中,天津和大连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夏季,渤海富营养化海区面积为14 700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0%,三大湾底部及黄河口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重。 2008年渤海富营养化海域面积与2005年相近,富营养化情况严重区域分布于莱州湾、辽东湾底部和天津近岸海域。沿岸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是造成渤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8.2.2 渤海水体氮磷失衡 渤海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结构失衡。2008年渤海海水氮磷比值为67。渤海湾底部、莱州湾底部、辽宁近岸氮磷比值高达200以上,渤海中部氮磷比值为40。 渤海中部海域氮磷比值持续升高,1982-1983年渤海中部海域氮磷比值为2,1992-1993年氮磷比值为5,1998-1999年氮磷比值为16,2008年氮磷比值增大至40。 2008年5月渤海海水氮磷比值状况 2008年8月渤海海水氮磷比值状况 8.3 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导致渤海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形势十分严峻。造成渤海天然湿地生境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围填海、水产养殖、修坝、筑路、石油开发及其它海洋工程等。 湿地的退化导致其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渤海近岸污染加剧、渔业资源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均与湿地面积萎缩存在一定联系。 8.4 养殖引种导致局部海域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2001年前,莱州湾及黄河口附近海域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泥螺分布。自2001年开始在滩涂引种养殖泥螺以来,泥螺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滩面的优势种群。 莱州湾西岸滩涂泥螺栖息环境 2008年黄河口附近海域滩涂泥螺分布 2007年,泥螺在莱州湾西岸中、低潮区的出现频率高达80%。2008年,渤海南岸泥螺分布区进一步扩大,泥螺成为渤海湾南岸、莱州湾西岸滩涂多数岸段的滩面优势种,其分布区比2003年扩大近2倍。 9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 9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 9.1 海洋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 9.1.1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环渤海三省一市相继制定了有关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 《天津市海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06)相继颁布实施,《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于2005年3月25日修订通过。 9.1.2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编制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 -2020年)》,于2009年1月获批准。规划中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着力攻克关键技术,建立渤海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系统;强化责任分工与力量整合,建立渤海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等五大重点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客观性与长期性。 环渤海三省一市及绝大部分沿海地(市)相继编制发布了环境保护规划。其中,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分别出台了《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6-2015)(2006年)”、《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7年)、《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6,2015年)》(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2008年),对辖区内未来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9.1.3《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规划纲要》 为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和《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规划纲要(2008~2012)》,其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渤海立体监测网,构建业务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型评价体系,提升对渤海环境现状的认知能力和对环境问题的诊断水平,解决渤海入海污染物总量、渤海海峡 污染物输移通量以及渤海环境容量等关键问题,为实施“以海定陆”战略,制定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对渤海环境保护和入海污染物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9.1.4海洋应急预案体系 渤海区海洋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海洋生态灾害与污染损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响应执行程序》的发布实施,目前环渤海各级人民政府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9.2 行政管理与执法监察 9.2.1海域使用管理 自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渤海区海洋开发与海域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有明显好转,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海域的整体开发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科学、合理开发用海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于渤海区海域使用的科学管理高度重视,2008年,环渤海三省一市已确权海域面积约12.46万公顷(含黄海部分),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2 820本,征收海域使用金约18.14亿元。 9.2.2海洋倾废管理 在渤海区海域严格执行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和海洋废弃物特性和成分检验制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倾倒许可证审批程序,依法颁发倾倒许可证,2008年共发放倾倒许可证18份,从源头上控制海洋倾废活动,避免和减轻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按照“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完成龙口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临时海洋倾倒区选划和黄骅港C1区、天津B、C区等3个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评估,在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同时,满足了沿海海洋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9.2.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坚持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2008年对渤海区域所有新建和扩建海洋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新建和扩建海洋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赵东油田新增C-4油田等建设工程环保设施进行“三同时”检查;对歧口17-2油田东高点平台等建设工程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在海洋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管。 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海的监督管理,受理并批复112份钻井泥浆、钻屑的排放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 2008年批复6份溢油应急计划,开展现场溢油应急演习6次,提高了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企业的溢油防治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9.2.4 海洋执法监察 2008年5月8日至6月18日,北海分局组织环渤海三省一市海监队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历时42天。共检查了435个涉海项目,其中海洋环境保护项目277个,海域使用项目158个。 2008年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开展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区定期巡航监视14个航次,巡查期间共登检平台179个次,实现对管辖的石油勘探开发区每两个月巡视一次、主要平台每季度登检一次;开展海上巡视和陆岸巡视38个航次,实现对管辖海域每两个月巡查一次、对重点海域和环境敏感海域每个月巡查一次。 9.3 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渤海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逐步形成类型较为齐全、布局相对合理、功能趋于完善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 2008年新增山东东营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山东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山 东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在渤海逐步形成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并重建设的格局, 使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环渤海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概况 面积 建立时保护区名称 所在地 主要保护对象 间 (公顷) 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辽宁省 17 000 1980 蝮蛇、候鸟及其生态环境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 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天津市 97 588 1984 及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省 5 300 1988 鹰、隼等猛禽及候鸟栖息地 丹顶鹤、黑嘴鸥、白鹤等珍双台河口水禽自然保护区 辽宁省 80 000 1988 禽 海域自然景观及其邻近生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 30 000 1990 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及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山东省 153 000 1992 禽 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辽宁省 672 275 1997 斑海豹及其生存环境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 山东省 80 480 2006 贝壳堤岛、湿地生态系 自然保护区 山东昌邑海洋生态 以柽柳为主的滨海湿地生山东省 2 929 2007 态系统和多种海洋生物 特别保护区 山东东营黄河口生态 黄河口生态系统及生物物山东省 92 600 2008 种多样性 海洋特别保护区 山东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 半滑舌鳎及近岸海洋生态山东省 9 400 2008 系统 海洋特别保护区 山东东营黄河口浅海贝类生 黄河口文蛤、浅海贝类及其态 山东省 39 000 2008 物种多样性 海洋特别保护区
本文档为【2009年渤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