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举报
开通vip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P4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的概念: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二、简答题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答:(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第一章绪论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P4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的概念: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二、简答题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答:(1)制定观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2)观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要求详细、准确、客观;(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访问法5.问卷法6.谈话法7.作品分析法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详见P7~92、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18-54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2.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简单口语在2-4岁;掌握数概念在5—5岁半;形象视觉发展在4岁以前;坚持性在4—5岁;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5、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6、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二、简答题1.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言语的发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39答: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言语的发生在1~3岁时期,说明了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逐渐发展,逐渐齐全,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需要认真的教育,不要以为为孩子还小。成人是否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技巧,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发展很重要。2、学前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名称P24我国现在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3).学前期3~6岁其中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4).学龄期6、7岁~18岁其中可分为: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新生儿期(0~1月)的心理特征: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莫罗反射、巴布金反射等);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出现;认识世界的开始(感知觉是低级的心理过程,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人际交往的开端(新生儿和别人交往是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1~6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4—5月能抓住所看到的东西);主动招人;开始认生(5~6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出现最初的独立性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最初步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P18-20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生活时间——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的。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此外,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2.联系实际谈谈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P44答:(1)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①最初步生活自理②认识依靠行动③情绪作用大④爱模仿(2)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50-54答:(1)好问、好学。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5~6岁儿童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5~6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三角形”;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在注意活动中,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4)个性初具雏形。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P21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3、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4、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5、客体永久性:学前儿童确信在眼前消失的东西仍然存在。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7、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3岁儿童能集中3-5分钟、4岁能集中10分钟5-6岁能集中15分钟至20分钟)8、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断中民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幼儿2--4个成人4--6个)二、简答题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P69答: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及具体表现: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主要是额叶部分成熟程度的局限。额叶大约在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远未充分发展。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成人的指引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同时引导了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例如,为了注意看书,幼儿会用手指着书。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意注意。2.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P69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及具体表现: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主要是额叶部分成熟程度的局限。额叶大约在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远未充分发展。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成人的指引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同时引导了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例如,为了注意看书,幼儿会用手指着书。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意3、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因而也称为视觉偏好。2.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4、婴儿注意的选择性有如下主要规律和特点:(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5、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P180”的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6、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如何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三、论述题1.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P70-72P59答:注意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四、案例分析题1.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请你:(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面?P73答:(1)小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王教师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这是正常情况。(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教学内容过难过易,都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分散。第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其中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数概念或学习几何形体时,除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第三,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作业时间应当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不能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做一件枯燥无味的事。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P76-112解释概念或术语题适应是指感觉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常见有明适应和暗适应)2、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等。3、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4、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新生儿的最佳视距20厘米)5、颜色视觉(辨色力)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往往与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色盲分4种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6、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大小知觉(知觉恒常性)、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它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是其中一种)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8、学前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和观察方法的发展(观察方法的形成是幼儿知觉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9、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先后对比、同时对比)10、新生儿听觉发生的指标(新生儿偏好听人的声音、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11、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的,痛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是一种内在的感觉。疼痛包括痛的感觉和痛的情绪。疼痛发生的条件是: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痛觉阈限,痛的情绪。简答题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77答:(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阶段。P77~79答: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历3个阶段:(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3)掌握知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幼儿观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106~108答: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三、论述题1.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P109~112答:人的感知觉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1)适应现象,即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比如,人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待久了,会毫无觉察。这是嗅觉适应。根据这一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2)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人的视觉存在同时对比现象,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点,而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一些。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颜色对比,提高幼儿的感受性。(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2、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P106答: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不能接受任务。幼儿中期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时不能克服,不能坚持。6岁的幼儿开始逐渐能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观察。(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5岁幼儿有所提高,从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不细致。经过细致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幼儿对图画的观察经历四个阶段,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5)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以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
本文档为【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