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提纲_doc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提纲_doc

举报
开通vip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提纲_doc高一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自然天体人造天体1、天体及主要类型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包括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教材P4图1.4)(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提纲_doc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自然天体人造天体1、天体及主要类型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包括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教材P4图1.4)(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能够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三、存有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有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安全的宇宙环境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当——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3、地球上具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概况: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主要成分氢和氦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持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3、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动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其中特别注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注意生物量与太阳辐射的关系P9活动题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一般来说太阳高度角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一般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小,所以能够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强。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大气层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所以说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天气状况好的太阳辐射强。我国南方虽然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阴雨天气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所以南方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少,4、日照时间。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丰富。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注意教材P10图1.10及图右侧文字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黑子: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因为黑子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2)耀斑:色球层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3)周期:大约11年,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地球上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相关,如水旱灾害和地震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区别项目自转公转考前须知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运动方向通称自西向东通称自西向东能识别侧视、俯视图,能在图中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能结合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半球和经度,及地图上的方向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地球表面各地角速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平均1°/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平均约30km/s(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注意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结合,判断地球公转的速度。侧面图定向有两种类型(自西向东)②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逆南顺)关键看中心处的字标N、S关键看极地区域的海陆分③依据经度数变化定向关键信息看东西经度值递变情况:东经度递增方向为向东,反之向西;西经度递增方向为向西,反之向东④部分圆弧形经纬网应注意是南极附近还是北极附近,若北极附近,则沿纬线呈逆时针,南极附近相反,如下列图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当前约为23°26′。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2)因为黄赤交角的存有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注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三、地球的自转与时差1、昼夜交替(1)昼与夜的形成,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如何判断晨昏线:首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看,若由昼过渡到夜为昏线;由夜过渡到昼为晨线。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因为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表现为:春分、秋分日时,二者为重合关系;其他任何时间则为斜交关系,其斜交的角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表示为:春分、秋分日时,二者垂直;其他任何时间则为斜交,为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如下列图所示:(2)昼夜交替的产生:因为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所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地方时的计算: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1°(东加西减)3、时区与区时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所以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4、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若日界线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重合,此时世界一个日期,其他时间地球上有两个日期。地球上新的一天就是从地方时为0点向东一直到180°经线。相反从地方时为0点向西到180°经线则是地球上昨天的范围。5、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6、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能在图上比较)三、地球公转与季节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②世界随纬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春分—秋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③春分日和秋分日:世界昼夜平分;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⑤同一天,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之和为24小时。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南半球昼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南半球昼变长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间距(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4、四季和五带(1)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2)天文四季: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为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3)五带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快固液气三态横波较慢固态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表~莫霍界面平均17千米(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2)各地厚度不一(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17~2900千米(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2)上部有一软流层(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心2900~6371千米(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3)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处于持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生存环境与大气、水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本文档为【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提纲_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8-07-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