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3,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4,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3,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4,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6、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7、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客体永久性:大约在9-12个月,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人能知道该物体是存在的。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物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10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1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戈U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场独立: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者内部感知线索做指导。场依存: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部环境和参照物做指导。智力: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使人能够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能力为核心。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无条件反射:由无条件刺激(食物)所引起的反应(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中性刺激(灯光,铃声等)和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相伴随而出现),即在给狗吃食物时也亮以灯光或响以铃声,也会引起狗流唾液的反应。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15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经验。16、强化:是指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认知结构:就是人们关于现实世界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并且是不断变化和组合的,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事物类别做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学科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实现:使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基本需要: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需要,基本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成长性需要:又称心理需要,成长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求下,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是无限的,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期望:是某人对某一任务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找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中去。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者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过度学习:指达到恰能背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是的心理准备状态。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改结构不是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由遗传得来的。表征:是指只是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即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含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知识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人脑中的反映。遗忘;是指对经历过的食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和重现。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目标意象: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动作目标的模式表象。目标期望:学习者对自己完成技能的作业水平的估计。练习曲线:是表示练习的过程中练习次数(练习时间)与练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的图示。高原期:练习进程中的中间的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心理练习:是指练习者在头脑中对动作进行反复操作来练习技能的心理活动。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转化,是内部动作映像的形成过程。算子:是把一种问题状态改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方法,是把一种知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知识状态所采取的操作。过度练习:是指达到掌握程度后继续进行的学习。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种肌肉活动的特性,为我们提供身体运动的信息。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者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随意识记:是一种没有目的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忆术:当学习本身的意义性不强时,通过应用精细加工的策略,可以认为的赋予它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这些精细加工的策略方法称之为记忆术。生成:是指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9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SQ4R学习法:就是由包括预览(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复习(review)六个步骤或程序构成的,一个一般的阅读基本程序。问题:是指给定的信息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9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表征: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问题空间:是指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要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其实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个中间状态和相关操作。算法式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解决的所有可能途径都加以尝试的一种策略。启发式策略:是指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思想,方法,理论,也可以是一种物品或其他东西。障碍:指总体的精神,身体或心理过程的障碍。缺陷:指功能性的限制或在某一具体行为上没有能力。特殊学生:只在身体上,心理上或行为上与正常人不同(要么高,要么低),需要其他帮助或服务来满足其需要的个体。学习障碍: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学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交流障碍:是指阻碍学生接受并理解从别人那里传递来的信息,以及阻碍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的困难。言语障碍:有时也叫表达障碍,它包括构成和排列语音的困难。语言障碍:也叫感受障碍,它包括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困难。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指对有各种特殊需要的人进行专门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指针对各类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全纳教育:将障碍学生安排到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学,并给他们提供支持性的服务。9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9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9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9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9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9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9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教养方式:一般指抚养着(主要是父母)的育儿态度,教育观念以及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态度定势:指个体在形成新的态度时受到以往态度的影响。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他是到的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青春期:指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指11,12-17,18岁的青少年,具体指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偏差行为:偏激,不正常的行为,及正常学生有显著差异并存在负面影响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行为塑造: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用刺激-反应或强化,惩罚等程序帮助个体消除不良行为,习得适应性为;。代币制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个体表现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给予其数量向当代币作为强化物,个体可用代币换取有实用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从而强化其良好行为。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有道个体缓慢的露出导致其焦虑,恐惧情绪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训练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理性情绪疗法:个体出现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不是他所经历的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对这一事件的不正确认知导致的,引导个体领悟其不合理信念并加以改进,就会解决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为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系统计划,前者叫课程决策,后者叫教学决策。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教师不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的一种策略。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由布鲁姆等人提出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要掌握的程度。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教师中心教学:在教室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教学的策略,由教师布置教学目标,选取学习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定型期望:源于一种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对某一类人在行为表现,意向动机等方面的期望。社会助长:指群体对个体所起的促进作用。社会阻抑:指群体对个体所起的阻碍作用。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非正式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范围,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一种心理学状态。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问题行为:指学生违反课堂教学规划所表现出来的行为。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一定的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参照单位的测验量表。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评价结果。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150皮革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感染力。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专家型教师:指有专长的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够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富有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职业动机:指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夕卜部目的(即职业利益观),教学效能感。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本文档为【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upe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0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