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举报
开通vip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PAGE/NUMPAGES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思想主要源于A.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B.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手工生...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PAGE/NUMPAGES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思想主要源于A.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B.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D.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3.明朝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制品有极高成就。同时民窑生产发展很快,产品质量提高,嘉靖万历期间形成官民竞市、官搭民烧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瓷等品种都取得卓越的成就,景德镇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中心。据材料可知A.制瓷业在明代进入彩瓷时期B.官营手工业以明代开始日益衰落C.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D.明代制瓷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8.“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9.“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10.“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A.飞机B.火车C.汽船D.汽车11.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12.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封闭,致使陈不得不迁厂于澳门。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织布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官股,另募商股,最终建立了大生纱厂。.这充分说明A.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B.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官办企业C.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13.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14.下图是1929—1939年美国经济发展的柱状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B.新政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C.美国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殖民掠夺D.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低谷1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16.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他的企业也最为红火。出现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A.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B.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C.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D.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7.钱满素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说:“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是政府干预经济,二是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这里美国“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的具体表现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整农业生产D.实施社会救济,以工代赈18.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B.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D.发展“国营经济”的时代19.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20.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对我的西方朋友们,我得说:这是历史上一个富于动力的伟大时代……他(斯大林)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苏联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苏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D.斯大林模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2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22.“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24.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25.“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付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主要说明A.美国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国家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特征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26.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下列事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B.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C.两极格局的结束D.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7.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欧元的使用A.加强了民众对欧洲的认同感B.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C.表明欧元成为欧洲统一货币D.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28.“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A.注重以人为本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29.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30.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的第一次人文文化高峰——春秋战国时期。就体制而言,整个中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以专制主义为特征的,这很难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凸现,而形成真正的人文文化。不过,无论哪种社会体制,都有其发展相对薄弱的时期,就有可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文化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力的式微,诸侯并起。学逐步走向民间,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等,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产生“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第二次人文文化高峰——民国时期。和同期的政治斗争一样,民国的思想文化斗争也异常尖锐、激烈和错综复杂。思想界群体和思想流派甚多,思想文化论战此伏彼起。民主与科学逐渐深入人心,民族主义浪潮不断掀上高潮。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民国时期的多元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所造成多元文化以及自由学术环境。——摘编自《中国人文文化的两次鼎盛时期》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考查两次人文文化高峰期,概括其生成环境方面的共性特征。(10分)(2)据材料三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材料二日本的改革家们曾预想用“西方的技术、东方的道德”作为日本变革的方式,但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与实行近代化是相背离的”,此后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经济上,政府设立工部省等机构,开办了众多国营企业,其景象可以与清王朝的洋务运动相互辉映。但是很快政府认识到国有官营弊端太大,便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民营化,伊藤博文认为,明治政府创办各种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示以实利,以诱人民”,当这些工矿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方面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政府就应该把这些官菅企业售给民间商社。民营化运动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摘编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经济近代化的措施,并分析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两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的异同,并分析造成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10分)试题解析部分1.【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势力,采用“算緡”,“告緡”政策,D项符合题意,正确。此政策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并不能促进工商业的健康发展,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材料涉及打击富商大贾势力,与农业土地兼并无关,C项排除。故选D。【答案】D  2.【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珍惜食物,不能浪费,这种思想源于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海禁闭关是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故选B。【答案】B  3.【知识点】手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景德镇的彩瓷卓有成就,但不代表明代进入彩瓷时期,A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提及明朝时期形成官民竟市,“官搭民烧”的局面,但未体现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项排除。材料强调明朝景德镇的官营手工业品和民营手工业品都成就卓越,并且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中心,C项符合题意,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答案】C  4.【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下的集体生产形式,不利于生产积极性的调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现象出现在春秋时期,商周时期阶级关系未变,不符合题意,排除。生产组织形式是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C项符合题意,正确。D项只符合春秋时期的小农经济,排除。故选C。【答案】C  5.【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宋代的城市设有专门的金银铺,出现出租宅舍,可见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符合题意,正确。“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无法确定,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故选D。【答案】D  6.【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在广州一地进行,并受到严格限制,反映清政府实现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广州十三行”存在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A项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材料强调中外贸易在“广州十三行”,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D。【答案】D  7.【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中国民间贸易的流通媒介从“谷物与钱”到“白银”,可见与明朝商业发展有关,C项正确。AD两项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均排除。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故选C。【答案】C  8.【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大清国农村的乡绅靠自然威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这源于农村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分散性,C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后期逐渐瓦解,后世在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深刻,A项表述有误,排除。清朝中央集权强化,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地方政府权力下移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答案】C  9.【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以“全球史观”来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强调全球之间的了解性加强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正确。AD两项都是对欧洲的影响,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答案】C  10.【知识点】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18世纪后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内陆交通工具的革新,了解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AD两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是改变的水上交通的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答案】B  11.【知识点】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19世纪90年代的汽车业的迅速发展,了解所学知识,其原因在于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B项正确。AC两项都与材料无关,均排除。D项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答案】B  12.【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继昌隆缫丝厂被南海知县封闭,可见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有阻碍作用;张謇在两江总督的帮助下将湖北织布局存沪未用的纱机,最终建立大生纱厂,可见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有促进作用,终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对张謇创办实业的认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官僚资本的挤压,排除。故选D。【答案】D  13.【知识点】大众传媒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梁启超创办的《中外纪闻》、《强学报》来宣传维新变法,推动其活动的发展,可见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社会“各阶层”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答案】A  14.【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占据优势,193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下滑,但从此以后,受罗斯福新政的调整,经济出现回升并逐渐发展的趋势,到1939年时基本发展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可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无法体现经济增长率的问题,A项排除。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政只能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缓和、调整,但不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B项排除。美国经济的复苏主要是靠罗斯福新政的调整,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答案】D  15.【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意思,辫子代表着满清政府,辛亥革命前后对“辫子”的认识,代表着变革推动习俗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表象,排除。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辛亥革命后,封建陋习依然存在,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答案】C  16.【知识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的“一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了解所学知识,其外部原因是欧洲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内因,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D。【答案】D  17.【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罗斯福新政中国“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了解所学知识,可知其表现在社会救济、福利政策等方面,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D。【答案】D  18.【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是“新的经济时代”,了解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后,世界经济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前是自由放任时代,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福利国家是英国开创的,罗斯福发展的,C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D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之一,排除。故选B。【答案】B  19.【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可见C项符合题意,正确。“混合经济”强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经营者革命”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导权的分散,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答案】C  20.【知识点】斯大林模式【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斯大林不仅改变俄国的生活,也改变全世界的生活,了解所学知识,这指的是斯大林模式下社会化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西方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国家而言,无疑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思路,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的经济结构轻重比例失调,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民主制度,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斯大林模式下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没有充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D项排除。故选B。【答案】B  21.【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之前的报纸报道的是“革命、斗争、社论”,可见此时强调阶级斗争,现在第一次看到“如何养猪的报道”,可见此时的中国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之时,此处的“变”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项正确。农村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此时未变,A项排除。农业合作化出现在1953-1956年,B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出现在21世纪,D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答案】C  22.【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此时的农业体制改革使“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了解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土地的使用权,D项符合题意,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实行集体生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大跃进”是工业领域,B项与农业无关,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生产,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答案】D  23.【知识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的某经济组织是南北半球成员国贯穿,位于亚太地区,了解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见中国存在其中,A项排除。欧盟存在与欧洲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不是东盟的成员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答案】B  24.【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欧洲在“二战”后从之前的打打杀杀到后来的和睦相处、互利合作,了解所学知识,可见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欧洲在战后的联合,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同盟,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北约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表现,B项排除。美国的争霸,要控制西欧,不利于欧洲的联合,D项排除。故选C。【答案】C  25.【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美国的汽车生产涉及到韩国、日本、德国、广告商,可见生产的国际化分工,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B项正确。A项是表象,排除。C项是现象,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答案】B  26.【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区域化经济组织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都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ABC三项都是全球化发展的推动因素,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亚洲金融危机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D项正确。故选D。【答案】D  27.【知识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使用“欧元”,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可见欧元的使用加强了民众对欧洲的认同感,A项正确。“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B项排除。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A。【答案】A  28.【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春秋》涉世,可见儒家思想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社会现实,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道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答案】B  29.【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清朝的教育强调父母的教导和命令,孩子必须听从,可见其注重儒家伦理教育,B项正确。A项是表象,排除。CD两项都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故选B。【答案】B  30.【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思想家是“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了解所学知识,这是庄子的“齐物论”思想,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旨意,均排除。故选C。【答案】C  31.【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的信息,两次人文文化高潮出现在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了解所学知识,从两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思想自由等方面分析共性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儒家思想“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它合乎时机”,概括材料即可得出: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答案】(1)社会转型期;国家分裂动荡,专制体制受冲击;新经济因素;新阶级力量壮大,新旧力量斗争激烈;教育平民化文化垄断被打破;思想相对自由,社会环境宽松。(2)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  32.【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明治维新【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及明治维新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的信息,洋务企业“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可见其特点凸显政府主导性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信息,洋务企业实施中“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了解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开办了众多国营企业”,“示以实利,以诱人民”,“便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民营化”,从中逐一概括特点即可。第二小问,了解材料二信息,“民营化运动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从中可以总结其作用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的核心信息,中日在政府干预经济上是一致地。第二小问,不同点在于中国未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日本缺转向了民营化。第三小问,出现此类结果的根源在于中国“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日本进行了全面改革。【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具有垄断地位。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有诱导和阻碍双重影响。(2)措施:设立专门政府机构管理,创办国营企业,推行民营化。作用:经济近代化是日本全方位改革的一部分,国营企业对工业发展起到示范和诱导作用,民营化促进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3)同: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异:中国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日本逐渐转向民营化原因:中国政治制度没有根本变革,(维护封建统治)日本进行全方位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高二历史参考答案(9月)一、选择题:1-5DBCCD6-10DCCCB11-15BDADC16-20DDBCB21-25CDBCB25-30DABBC二、非选择题31、(1)社会转型期;国家分裂动荡,专制体制受冲击;新经济因素;新阶级力量壮大,新旧力量斗争激烈;教育平民化文化垄断被打破;思想相对自由,社会环境宽松。(10分)(2)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6分)32.(1)特点:政府主导,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具有垄断地位。(4分)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有诱导和阻碍双重影响。(4分)(2)措施:设立专门政府机构管理,创办国营企业,推行民营化。(4分)作用:经济近代化是日本全方位改革的一部分,国营企业对工业发展起到示范和诱导作用,民营化促进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2分)(3)同:政府干预经济发展,(2分)异:中国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日本逐渐转向民营化(4分)原因:中国政治制度没有根本变革,(维护封建统治)日本进行全方位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4分)
本文档为【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笑一笑就好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1-10-14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