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章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

第3章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

举报
开通vip

第3章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第3章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第3章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
第3章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包括:自噬和凋亡,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作用时会表现出自噬的特征。氧化应激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的主要原因,内皮细胞损伤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介导了斑块由稳定到不稳定的转化。血管平滑肌增殖;炎症;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进展性疾病,由早期的动脉硬化,僵硬,到最后的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通常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动脉硬度增加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无论是猝死、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应重视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reclinicalatherosclerosis,PCA)的研究。PCA通常是指已有动脉硬化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症状也可称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ubclinicalatherosclerosis)。在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的人群,通过一些无创或者微创的方法加强识别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他们发展为“临床期”或“终末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查找亚临床器官血管损害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颈动脉壁增厚即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0.9mm或斑块和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如颈动脉-股动脉(cfPWV)>12m/s均提示大动脉硬度增加;踝臂指数(ankle-brachindex,ABI)<0.9提示外周血管疾病。目前无创动脉硬化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动脉功能检测1、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心脏泵出血时形成动脉搏动波沿动脉血管壁由近心向远心端的传导速度,为两个记录波点位的距离(L)与脉搏波传导时间(T)的比值(L/T)。PWV主要是反映动脉僵硬度、弹性和顺应性的指标。动脉脉搏波可由压力换能器、多普勒超声、MRI等探测。大动脉,尤其在主动脉的PWV,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上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参数。PWV随血管僵硬度的增加而增加,由Moens-Korteweg公式估算,PWV=(Eh/2pr)(E是动脉壁的杨氏模量,h是动脉壁厚度,p是血液密度,r是舒张期末动脉半径)。动脉的脉搏波可在中央血管被记录,如颈动脉,也可在稍远的血管如股动脉上记录。脉搏波行进的距离可在体表测量,也可在踝动脉、脚趾动脉等相对较小的动脉进行测量。PWV可换算为m/s。颈股PWV主要应用于评估中央动脉,如主动脉等的血管硬度,臂踝PWV则既反映中央动脉的,也反映周边肌肉动脉的硬度。比颈股PWV测量更为简单的臂踝PWV(baPWV)测量法已经可以用于测量PWV,用血压计箍带裹在四肢上就可以方便地测量baPWV,它可以作为更简单的血管损坏程度指示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人群的研究。研究显示,PWV正常范围大致在9~13m/s之间,在24~62岁健康人群中试验,得出由颈动脉到股动脉的PWV变化范围为6~10m/s。颈-股动脉的PWV在高血压患者较健康人群增长快。血压控制良好则PWV进展较慢,心动过速及血浆肌酐大于8mg/L(71μmol/L)也是加速PWV的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长久坐姿等都是PWV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PWV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及其程度相关,并且可以提示冠心病的预后。在不同的人群中包括终末期肾病、高血压和老年人中,PWV增加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研究表明,PWV能够在传统危险因素之外提供额外的心血管疾病信息。在健康人群中所进行的Rotterdam研究表明,调整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IMT(CIMT)、ABI以及脉压后,PWV仍然可以预测冠心病和卒中。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PWV上1/3位数者心血管风险是下1/3位数者的2.40倍。2、脉搏波波形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pulsecontouranalysis)2.1收缩期脉冲波形分析(SPCA):外周血管压力波形(动脉波形)可由压力测定法获得,可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ugumentationindex,AI)。动脉波形以上臂血压校准,SPCA传导功能可以从外周血管,如桡动脉,获得中心大动脉波形。利用中心大动脉波形可计算中心血压值以及增加系数AIx。AIx是从动脉波反射获得的中心脉压比率,通常用于测量动脉硬度。反射波到达中心大动脉的时间大致由大动脉的PWV决定。PWV受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影响,并受反射波密度影响,即由小动脉直径及弹性决定。AIx与平均动脉压(MAP)值呈正相关,并与体重、心率呈负相关。SPCA是简单、快速并可用于临床的技术。2.2舒张期脉冲波形分析(DPCA):利用经调试的Windkessel模式,舒张期压力脉冲曲线分析可获得近端及远端动脉信息。在DPCA中,舒张期波形有2部分非常显著。一个指数衰减曲线描述大动脉的顺应性,以C1表示。另一个部分为C2,描述顺应性的不稳定或反置。联合SPCA,利用标准的血压计校准血压,具有满足临床无创动脉硬度检测的潜能。DPCA为早期血管疾患的灵敏标志。特别指出,减少的C2,作为血管脉动功能减损的早期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征。3、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arterialstiffnessindex,AASI)利用临床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arterialstiffnessindex,AASI)能够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由于人体内正常血管的弹性储器作用,一个心脏射血周期中,既能避免收缩压上升过高,又能维持舒张压在适当的水平;但是当血管硬化,弹性储器作用减弱后,相同的射血量会引起更高的收缩压,和/或更低的舒张压。因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动态关系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的弹性,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正好提供了一天不同生理状态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AASI正是利用这些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计算得来,等于1减去24h舒张压对24h收缩压的回归系数,AASI越接近1,动脉的弹性越差,动脉硬化越严重。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测量动脉硬化的方法,有很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被认为是测量动脉硬化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设备昂贵以及需要专业操作人员,限制了它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3.1AASI的影响因素现有对AASI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多,多数研究一致发现AASI与年龄、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等已知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相关,与身高负相关,女性高于男性;同时AASI也受到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如与心率和夜间血压下降负相关、与血压变异正相关,而且受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中白天/夜间读数个数比例影响,比例越大,AASI越大。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反映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决定系数r2影响AASI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r2的升高,AASI与年龄、平均动脉压、身高和心率的关系变得密切,所以作者建议在研究AASI与动脉硬化时,需考虑r2的影响。同时,个别研究也发现AASI与某些体内的化学物如尿酸、血红蛋白等相关,提示其可能为AASI预测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1AASI与其他动脉硬化评价指标的关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脉硬化评价指标为PWV,被认为是金指标,并且在2007年收录入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作为高血压管理时评价动脉硬化的方法。其他动脉硬化评价指标还包括主动脉或外周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脉压等。针对AASI与其他动脉硬化评价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结果不尽相同。有研究认为AASI与PWV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并且在调整了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存在;但是也有研究提出AASI受到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较大,在调整了夜间血压下降等混杂因素后,AASI与PWV之间的相关性减弱或消失;正因如此,一度引起了学者们对AASI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动脉硬化的质疑。有Meta分析对AASI与PWV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发现相关系数(95%CI)为0.30(95%CI0.19,0.42),相关性较弱。该作者同时对AASI与脉压和反射波增强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95%CI)分别为0.47(95%CI0.40,0.54)和0.27(95%CI0.14,0.39),相关性为中等程度。由此可以发现,AASI不是一个单纯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而是一个能够一定程度代表动脉硬化程度,同时也包含血压变异等信息的动脉系统综合指标。2AASI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非常重要,是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多数研究发现AASI与反应高血压肾脏功能损伤的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24h尿白蛋白排泄量等,与反应高血压血管损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等,以及与反应高血压心脏损伤的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壁厚度等存在相关性,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相关性仍然存在。但是也有研究指出,AASI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受到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在昼夜节律为勺型患者中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相关,而在昼夜节律非勺型患者中其相关性失去统计学意义。迄今为止,多数研究证据都指向AASI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存在相关性。AASI能否准确地预测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决定了其最终的临床意义。针对AASI预测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风险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开展,首先报道AASI能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研究是爱尔兰的都柏林动态血压研究,该研究发现AASI对脑卒中预测作用优于脉压(AASI和脉压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21,1.04;P=0.02,0.66),并且在白天动态血压正常者中,AASI仍然对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病死率具有预测作用并且优于脉压(AASI和脉压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死亡风险分别增加:心血管病死亡1.26,0.96;P=0.04,0.70;脑卒中死亡1.81,1.12;P=0.007,0.58)。在调整了其他混杂因素后,Cox模型发现对脑卒中的预测作用AASI优于PWV(1.68,0.91;P=0.01,0.62),而对心血管病的预测作用PWV优于AASI(1.15,1.04;P=0.03,0.68)。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准确评价动脉硬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现有方法由于设备昂贵及技术专业等原因,不易在临床上常规开展,而动态血压监测目前逐渐成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如果能够用其提供的AASI信息,准确地评价动脉硬化程度,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同时节约医疗资源。动物实验也发现AASI与动脉硬化的决定因子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密切相关,证实了其对动脉硬化的指示作用。然而现在对于AASI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AASI的影响因素较多,如何根据年龄、临床意义等合理地确定正常值范围,目前关于高血压治疗药物对AASI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更少,因此要使AASI发展成为临床上能应用的评价指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不断涌现,将AASI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预防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4、超声成像手段超声显像直接检测某个特定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在压力增加下对动脉直径或截面积变化的研究发现,当压力增加时动脉血管,如颈动脉、肱动脉直径均发生变化,其扩张性是反映血管硬度的有效指标。超声成像模式应用最为广泛,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管直径-压力曲线可同时用超声与张力测定法获得。直径-压力曲线可应用于获得扩张-压力曲线。颈动脉的扩张性在高血压中可被研究及进行对照试验,计算出MAP时颈动脉的扩张性,以DistMAP表示,实验中,高血压组的DistMAP较低,表明动脉扩张性降低。年龄的增长在颈动脉硬度上的效应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DistMAP逐渐降低,提示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所导致的动脉扩张性降低较压力增大所导致的更为显著。弹性模量增加曲线(Einc)描述周围管壁压力,将动脉壁横断面积及厚度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应用于Einc的计算中。Einc独立应用于动脉几何成像并可成为动脉壁内在硬度的测量方法。在心动周期中Einc随压力增长,且在高血压中较高。数据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单一的颈动脉压力增大将导致动脉弹性下降。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血管周壁压力的Einc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中年及老年受试者中,Einc与血压的相关性和Einc与年龄的相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扩张性也是心血管事件重要的预测因子。二、动脉结构检测1影像学技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是指采用高频B型超声探头测定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膜-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外周动脉硬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全身血管的硬化,且IMT的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简便、有效的特点,故该方法对心脑血管早期硬化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测量IMT主要应用以下两种方法,①徒手测量IMT法: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使得评估结果差异显著,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测量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②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为实时血管IMT自动测量技术,可在1~6个心动周期内,自动测量6个时刻点的IMT,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比徒手测量法在精确度上有大幅提升,精确度可达到微米级,从而保证了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IMT增加是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之一,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而斑块面积则是动脉硬化进展更为敏感的标志。颈动脉超声通过测量IMT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有力时机。近期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颈动脉IMT与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因此,通过研究儿童颈动脉IMT,对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颇具意义。有学者研究发现,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情况对于中青年人心血管事件有明确的预测意义,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指标,并可筛选出无症状的高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测量IMT具有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相对客观地评价“血管年龄”,故可应用于肥胖人群早期IMT的微小变化的检测。有学者在大样本研究中发现,CIMT每增加0.1mm,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性即增加10%~15%,而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性则增加13%~18%。超声波难以分辨内膜与中膜之间的界面,只能测得内膜和中层的总厚度。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以影响内膜和中膜,测量IMT正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IMT反映的是动脉结构的变化,是研究相对较多的无创动脉粥样硬化评价指标。既往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可以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提供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管腔狭窄和血管重塑的信息。CIMT增厚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冠脉钙化,动脉造影证实的冠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超声证实的斑块等相关。而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CIMT常常作为PCA的观测指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研究的中间指标。根据2003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颈总动脉IMT≥0.9mm确定为增厚。超声还可以看到颈动脉斑块并且对斑块性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一些研究提示CIMT增厚可以预测无症状人群的心血管事件,而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人群可以预测事件再发。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研究(ARIC)以及心血管健康研究(car-diovascularhealthstudy,CHS)均提示IMT增加可致心血管事件。有研究提示CIMT每增加0.1mm,心肌梗死增加11%,在调整了一些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人群IMT每年增长≤0.03mm,但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增长速度>0.03mm。增长速度增加与心肌梗死以及卒中风险的增加相关,而且连续测量能够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既往研究提示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和体积比CIMT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CIMT正常值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因此一旦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常认为是异常的。颈动脉斑块对于既往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者预测意义可能更为强烈,而CIMT对于无症状者则更有预后意义。AHA建议对于45岁以上人群在有经验的中心测量CIMT,可以在传统危险因素外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特别对于那些中危者。2、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踝臂指数是指踝部动脉收缩压(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国外多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甚至在未出现症状之前),评估其预后的简单、有效、无创的方法。在心血管领域也发现ABI反映了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其异常也预示着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风险将会有明显的增高。美国心脏协会(AHA)第五次预防学术会议指出,50岁以上或冠心病中、高危的个体应作为ABI测量的适应证。2.1ABI的测量和计算ABI测算方法不够统一,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倚,AHA公布了他们推荐的测算方法: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并取其平均值,若两侧血压差值大于10mmHg(1mmHg=0.1333kPa)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缩压;最后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收缩压,所得的值即这一侧的ABI。双侧下肢的ABI均需测量,选择较低的ABI值用于预测心血管风险。ABI测量可以用听诊器、光传感器或带血管探头的多普勒(Doppler)超声探测仪等多种仪器测量,但以Doppler法最为简便和准确,是测量ABI的金标准。Doppler测量血压的具体方法是:患取仰卧位,休息至少5min,选择宽度为所缚肢体直径1.5倍的袖带缚于所测肢体(测踝部动脉收缩压时,袖带缚于小腿远端靠近踝关节处),Doppler探头置于动脉搏动处,调整探头直到清晰闻及动脉音,不断打气,在动脉音消失后再将水银面提高20~30mmHg,然后以2~4mmHg/s的下降速度放气,再次听到动脉音时的血压即为收缩压。2.2ABI判定标准通常认为ABI≥1为正常,而研究中常取<0.9为异常,数值为0.6~0.9时,预示着轻度异常,若<0.6则意味着明显异常。但由大规模人群组成的研究发现ABI<0.9和ABI>1.4在预测心血管死亡率方面有相似的作用,呈U型关系,目前多数研究者也认为ABI过低或过高都属于异常。3ABI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ABI异常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显著(P<0.05),绝大多数ABI异常患者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需要临床干预治疗。使用传统危险因素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是有限的,而ABI能够估计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提高危险因素及预后的预测,提供有效的预防策略,尤其对于60岁以上人群作用更为显著,因此,ABI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4A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BI作为疾病预测或风险评估的特异性强但敏感性并不高。综合资料显示:ABI<0.9对于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为24%,特异性为92%;ABI<0.9预测将来发生冠心病的敏感性为16.5%,特异性为92.7%,而预测卒中敏感性为16.0%,特异性则为92.2%,预测心血管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分别为41.0%和87.9%。ABI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应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风险评估的一部分。ABI异常是已经证实心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和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过测量运动后的ABI可以发现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者。静息时ABI值正常而运动后ABI值下降的患者,其死亡风险较静息、运动时ABI值都正常的患者明显高,可见运动后ABI比静息AB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关注静息ABI的同时,同负荷心电图一样,还要关注运动后ABI的重要性。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弥漫性血管中层钙化的患者,可出现ABI升高,影响ABI值的准确性。趾动脉通常不涉及近端弹性动脉的钙盐沉着,因此在这些患者测量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进行下肢PAD的诊断,TBI<0.7即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另外,ABI只能反映踝动脉压与上臂动脉压的比值,而下肢踝部以上动脉的单节段或多节段病变都会出现踝动脉压降低,因此,ABI降低只能提示踝部以上动脉狭窄或闭塞,不能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必要时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血管显像(MRA)和血管造影等检查来明确定位。总之,ABI的测量就像普通测量血压一样方法简便,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并无创伤,因此既可在诊室中常规使用,也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三、各种生物标记物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Lp(a)、tPA、PAI-1、纤维蛋白原、微量白蛋白尿、CRP和内皮功能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PWV、ABI、TB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判断血管阻塞及其程度提供了方便高效的筛选手段。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可间接获取动脉压力波形及中心压力,可能有效并简化对中心压力的评估。这些研究可能提供更加简单可靠的无创技术,使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查、监测和临床干预更加准确高效。(陈文广)
本文档为【第3章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检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