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山健身步道

登山健身步道

举报
开通vip

登山健身步道附件3   登山健身步道配置要求1 范围本配置要求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分类与分级、选址要求、设计要求、建设要求、配套设施要求、标识系统要求、智慧信息系统要求、环境保护系统要求、安全救援系统要求、检测要求、验收要求。本配置要求适用于各类登山健身步道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登山健身步道
附件3   登山健身步道配置要求1 范围本配置要求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分类与分级、选址要求、设计要求、建设要求、配套设施要求、标识系统要求、智慧信息系统要求、环境保护系统要求、安全救援系统要求、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要求、验收要求。本配置要求适用于各类登山健身步道场所。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19079.30-2013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0部分:山地户外场所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4部分:体育运动符号GB/T23268.1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HJ/T6-1994 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配置要求。3.1 登山健身步道 mountaintrailsystem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行道路。3.2 环境容量 environmentcapacity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3.3 流量控制 flowcontrol基于生态压力,对单位时间内通过登山健身步道总人数进行的限定。3.4 缓冲带 bufferzone登山健身步道两侧为保障使用者安全与降低对登山健身步道所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带状区域。4 分类与分级4.1 分类线状登山健身步道一条拥有独立起点和终点,且起点与重点互相不重合的登山健身步道。环形登山健身步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的一条登山健身步道。网状登山健身步道由多条登山健身步道交错形成的网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4.2 分级按建设程度,分为A、B、C三级。A级属性:完全开发。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路面宽、坚实、稳定,通常整条步道规格统一。交通流量低到中等时设计单行线。交通流量中到高时设双行线。设计宽度(除注明外均为非荒野路线):无荒野路线,单行线宽度1-2m,双行线宽度1.5-3m,建筑最小宽度1m。设计坡度:理想断面坡度2%-3%,最大断面坡度3%,最大距离密度为步道总长的0%-5%。设计断面坡度:理想断面坡度2%-3%,最大断面坡度3%。设计洁度:宽度1.5-2m,无植被侵占;路肩清洁0.45-0.6m。设计路面:无突起,无障碍物,台阶总长度通常少于步道总长度的8%。设计转弯半径:1.8-2.4m。路面材料:通常用沥青或其他外来材料硬化。建筑特点及路面元素:建筑普遍或连续;通常使用外来材料。可包括桥梁、木栈道、路肩、扶手、路边便利设施及类似设施。一级导示标识:设置于各出入口。在第一出入口修建步道大门。二级导示标识:设置于各关键节点、功能区、岔路口。三级导示标识:每500m等距设置。警示标识:全面设置,内容详尽。劝示标识:全面设置,内容详尽。附属设施:可能高度修整过。有步道服务中心。有固定式露营地以及中转式露营地。有广被利用的休息点,通常形式完整。有多个停车场。有多个活动准备区(缓冲区)。对步道环境,通常是郊区。B级属性:高度开发。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路面宽且相对平整。少有不规则处。主要为单行线,局部交通流量大的区段设双行线。设计宽度(除注明外均为非荒野路线):荒野单行线宽度0.6-0.8m,双行线宽度1.2-2m,建筑最小宽度0.5-1m。设计坡度:理想断面坡度2%-10%,最大断面坡度15%,最大距离密度为步道总长的5%-20%。设计断面坡度:理想断面坡度3%-7%,最大断面坡度10%。设计洁度:宽度1.2-1.5m,无植被侵占;路肩清洁0.3-0.5m。设计路面:突起不常见、不连续。障碍物不常见、量小;单体直径小于0.2m。台阶总长度为步道总长度的8%-10%。设计转弯半径:1.2-2.4m。路面材料:就地取材或外来材料修建。路面也许硬化。建筑特点及路面元素:建筑普遍或大量;就地取材或使用外来材料。人工或自然涉水。在保护资源或方便使用者时,可架设桥梁。可有路边便利设施。一级导示标识:设置于主出入口。可在第一出入口修建步道大门。二级导示标识:设置于各关键节点、功能区、岔路口。三级导示标识:每500m等距设置。警示标识:全面设置,内容详尽。设置数量为等长A级步道长度的80%。劝示标识:全面设置,内容详尽。设置数量为等长A级步道长度的80%。附属设施:可能修整过。有步道服务中心。有露营地(固定式或中转式)。有较多休息点。有停车场。有活动准备区(缓冲区)。终点应设置清洁区,配备气流除尘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衣物烘干设备。对步道环境,通常是半原始到田园。C级属性:开发。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路面连续、明显。单行线。设计宽度(除注明外均为非荒野路线):荒野单行线宽度0.5-0.6m,双行线宽度1-1.5m,建筑最小宽度0.5m。设计坡度:理想断面坡度3%-12%,最大断面坡度25%,最大距离密度为步道总长的10%-20%。设计断面坡度:理想断面坡度5%-10%,最大断面坡度15%。设计洁度:宽度1-1.22m,植被可能侵占清洁区域。清洁0.3-0.5m。设计路面:突起可能常见,但不连续。障碍物也许常见,但量不大,且不是为增加挑战性;单体直径小于0.25m。台阶总长度为步道总长度的10%-20%。设计转弯半径:0.9-1.8m。路面材料:就地取材或用外来材料修建。建筑特点及路面元素:建筑常见。就地取材为主,较少使用外来材料。涉水路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在保护资源、连接道路时,可架设桥梁。一级导示标识:设置于主出入口。二级导示标识:设置于各关键节点、重要功能区。三级导示标识:每500m等距设置。警示标识:设置必要的劝示标识。设置数量不低于等长A级步道长度的50%。劝示标识:设置必要的劝示标识。设置数量不低于等长A级步道长度的50%。附属设施:自然、大部分未修整。有步道服务中心。有露营地(单程超过8h路程应设露营地)。有必要的休息点(间隔1h路程)。有停车场。有活动准备区(缓冲区)。终点应设置清洁区,配备气流除尘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衣物烘干设备。对步道环境,通常原始到。5 要求5.1 选址要求应选择在海拔3500m以下(西藏地区海拔5000m以下)的山地中。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暴发、易发泥石流、风雪灾害等地质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危险区域。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应保证群众健身的通达便利性。应达到健身目的与享受登山乐趣,符合山地户外运动的安全原则,维护经过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历史文化和景观原有特征。5.2 设计要求登山健身步道路线设计前须经前期勘察调研。应利用和改造原始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等原有路径;不破坏自然环境、并使自然景观充分发挥价值。登山健身步道路网中每条道路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并应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对于难以避让的危险区域,应建设标志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登山健身步道路线的设置应易于救援队实施救援救护、方便使用者撤离。根据环境和使用需要,设置活动准备区。根据环境容量和流量控制原则,进行登山健身步道路线、本体、配套和附属设施的设计。登山健身步道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当地城乡总体规划、自然生态保护区、文化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上位规划相统一。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应通过评审方可建设。5.3 建设要求应坚持环境保护、保持原始环境状况,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施工现场的地形与素材进行修筑,避免产生建筑垃圾。登山健身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登山健身步道主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等其他辅助类道路。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应尽量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以土质、草质、腐殖质等松软、具有一定弹性的路面为宜。登山健身步道应具有一定坡度。坡度超过25°的路段应设置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应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根据环境容量和流量控制原则,宜采用相应的施工工法进行步道路面、缓冲带、木栈道、桥梁、台阶、排水系统、配套和附属设施等的建设。5.4 配套设施要求休息点应就地取材。休息点的建筑物形态颜色宜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应设置固定座位。根据环境及使用需要,可设置遮雨篷、固定桌子、厕所等设施。休息点的设置间隔以1h路程长度为宜。露营地单程超过8h路程,应设置露营地。应建在山体地质结构稳定、无上方威胁、无洪水危险、干燥平整、靠近水源地的安全地区。应设置帐篷区、用火区、卫生区。根据环境及使用需要,可设置取水区、用餐区、娱乐区、休息区等。应设有厕所。厕所的设立应避开水源地60m以上。步道服务中心应设立步道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可设置多处。视条件,可提供登山健身步道信息咨询、住宿、补给、垃圾处理、安全救援、医疗等服务。停车场应在登山健身步道主出入口设置停车场。有条件的可设置多处。清洁区应在B级、C级登山健身步道终点应设置清洁区,配备气流除尘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衣物烘干设备。5.5 标识系统要求应设立完备的标识系统,包括导示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路书。导示标识:呈现登山健身步道路线、方向、长度、距离、分级等信息。共分三级:a)一级导示:登山健身步道的整体介绍、使用说明和路线图。设置于主出入口;b)二级导示:登山健身步道的路线全图和当前位置说明、区域重要信息介绍。设置于关键节点和重要功能区,如:登山健身步道服务中心、露营地、停车场等;c)三级导示:承担定位功能、实现引导作用。警示标识:呈现安全、紧急救援、环境及动植物保护等警示性信息。劝示标识:呈现科学健身、运动教育、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等劝告性信息。路书:登山健身步道的使用指南,全面介绍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地理区位信息、详尽的登山健身步道路线信息。路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登山健身步道路线图、登山健身步道服务中心、出入口、起止点、长度、高差、健身系数、登山运动指数、装备指南、沿途景观、补给点、服务点等介绍、标识系统使用指南、登山健身步道各配套设施介绍、科学登山健身指南、环保指南、安全和紧急救援指南、以及登山健身步道所在地概况、休闲旅游指南(包括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景区景点、交通指南、食宿服务等)。标识物的材质宜以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为主;部分警示标识可用金属材质制作。依照登山健身步道分级,各种标识物的数量由A级至C级逐级减少。各类标识物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4的要求。5.6 智慧信息系统要求智慧化步道信息系统的构建由WIFI和数字化智能终端支持系统共同现实。登山健身步道所在区域应实现WIFI的全面覆盖,有互联网服务平台,配备物联网信标、电子监控系统和传输网络、运营商基站数据系统。应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能性,提供登山健身步道客户端服务,包括在线预约与支付、电子地图下载、路书下载、电子导示、智慧导游、登山健身步道解说、使用者全程实时定位、使用者个人体验评价提交、使用者群体交流互动等。应提供运动效果可视化功能,通过个人电子穿戴设备实现使用者实时运动参数、健身效果可视化功能,通过登山健身步道智能化终端中的标识系统实现运动里程、高程、上升与下降数据统计成果的可视化。5.7 环境保护系统要求依照环境容量和流量控制原则进行登山健身步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区域内的建设、土地利用或开发等行为不得对野生动物或植被构成重大影响。设置禁止倾倒垃圾的标识。登山健身步道使用中产生的垃圾应带到指定地点并进行集中分类处理。5.8 安全救援系统要求预警登山健身步道应尽可能修建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登山健身步道的预警功能应由标识系统中的一级、二级、三级导示共同实现。救援登山健身步道救援系统应包括安全管理机构、救援队、救援设备。应制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救援设备应符合国际、国家相关规定,并定期养护、更新,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6 检测要求登山健身步道建成后应通过检测方可进行验收。检测表详见附录A。7 验收要求登山健身步道建成后应通过验收方可对公众开放。验收表详见附录B。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登山健身步道检测表登山健身步道检测表见表A.1表A.1 登山健身步道检测表项目名称项目位置检测单位检测时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服务单位归口管理单位登山健身步道基本条件检测项目实际检测情况评定合格不合格步道选址步道分类步道分级步道本体总长度交通流量宽度坡度断面坡度洁度转弯半径路面建筑特点及路面元素路肩排水系统(边沟、涵管)配套设施步道服务中心休息点露营地停车场清洁区标识系统一级导示二级导示三级导示警示标识劝示标识路书环境保护系统安全救援系统预警避险处定位灯杆安全管理机构救援队救援设备 应急预案 办公室装修施工应急预案 下载公司关于消防应急预案火灾的应急预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施工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登山健身步道提升内容检测项目实际检测情况评定合格不合格智慧信息系统WIFI互联网平台电子监控设施客户端软件电子地图电子路书电子导示智慧导游电子解说实时全程定位实时运动数据在线预约在线支付使用者评价使用者交流其他管理维护运营赛事推广检测意见单位:检测组组长:日期:注1:步道本体基本要求参见中国登山协会《登山健身步道实施细则》。注2:为简明表格内容,“登山健身步道”在本表中简称“步道”。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登山健身步道验收表登山健身步道验收表见表B.1表B.1 登山健身步道验收表项目名称项目位置验收单位验收时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服务单位归口管理单位登山健身步道基本条件验收项目设计与建设要求实际验收情况评定合格不合格步道选址•应选择在海拔3500m以下(西藏地区海拔5000m以下)山地中。•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暴发、易发泥石流、风雪灾害等易发生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危险区域。•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遭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区域。•应保证群众健身通达便利性。•其他:参见配置要求相关内容。步道分类◯1线状  ◯2环形  ◯3网状步道分级◯1A级  ◯2B级   ◯3C级步道本体总长度不小于30km交通流量◯1低到中时单行线,中到高时双行线◯2局部流量大设双行线 ◯3单行线宽度◯1无荒野路,单行1-2m,双行1.5-3m;◯2荒野0.6-0.8m,单行0.8-1.5m,双行1.2-2m;◯3荒野0.5-0.6m,单行0.6-1m,双行1-1.5m。坡度◯12%-5%,最大5%-12%,密度0%-5%;◯22%-10%,最大15%,密度5%-20%;◯33%-12%,最大25%,密度10%-20%。断面坡度◯1理想2%-3%,最大3%;◯2理想3%-7%,最大10%;◯3理想5%-10%,最大15%。洁度◯1宽度1.5-2m,无植被侵占,路肩清洁0.45-0.6m;◯2宽度1.2-1.5m,无植被侵占,路肩清洁0.3-0.5m;◯3宽度1-1.22m,植被可能侵占,路肩清洁0.3-0.5m。转弯半径◯11.8-2.4m;◯21.2-2.4m;◯30.9-1.8m路面◯1沥青或其他外来材料硬化;◯2就地取材或使用外来材料修建;也许硬化;◯3就地取材或外来材料修建。建筑特点及路面元素◯1建筑普通或连续,通常使用外来材料,可包括桥梁、木栈道、路肩、扶手、路边便利设施及类似设施;◯2建筑普通或大量,就地取材或使用外来材料;可设桥梁、路边便利设施;◯3建筑常见,就地取材,涉水路面自然或人工,可架设桥梁。路肩•必须表面平整密实,不易积水。•可使用石、木、金属等材质修建。•压实度、平整度、宽度、横坡均不小于设计值。排水系统(边沟、涵管)•线条顺滑、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沟底高程、边沟断面、铺砌厚度均不小于设计值,坡面坡度不陡于设计值。•涵管进出水口、涵身应密实不漏水,浆砌结构应抹面。为防止泥沙堵塞,可增设网状拦泥栅。配套设施步道服务中心•应设立步道服务中心。有条件可设置多处。•视条件,可提供咨询、住宿、补给、垃圾处理、救援、医疗等服务。休息点•应尽量就地取材。建筑物的形态颜色宜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应设置固定座位。可设置遮雨篷、固定桌子、厕所等设施。•设置间隔以1h路程长度为宜。露营地•单程超过8h路程应设露营地。•应建在山体地质结构稳定、无上方威胁、无洪水危险、干燥平整、靠近水源地的安全地区。•应设置帐篷区、用火区、卫生区。根据环境及使用需要,可设置取水区、用餐区、娱乐区、休息区等。•应设有厕所。厕所的设立应避开水源地60m以上。停车场应在主出入口设置停车场。有条件的可设置多处。清洁区B级、C级步道终点应设置清洁区,配备气流除尘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衣物烘干设备。标识系统一级导示步道的整体介绍、使用说明和路线图。设置于主出入口。二级导示步道线路全图和当前位置说明、区域重要信息介绍。设置于关键节点和重要功能区。三级导示承担定位功能、实现引导作用。每500m等距设置。警示标识安全、紧急救援、环境及动植物保护等警示性信息。劝示标识科学健身、运动教育、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等劝告性信息。路书基本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步道路线图、步道服务中心、出入口、起止点、长度、高差、健身系数、登山运动指数、装备指南、沿途景观、补给点、服务点等介绍、标识系统使用指南、各附属配套设施介绍、科学登山健身指南、环保指南、安全和紧急救援指南、以及所在地概况、休闲旅游指南。环境保护系统•依照环境容量和流量控制原则进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步道区域内的建设、土地利用或开发等行为不得对野生动物或植被构成重大影响。•步道使用中产生的垃圾应带到指定地点并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安全救援系统预警步道应尽可能修建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避险处设置于步道沿线。定位灯杆设置于步道沿线。安全管理机构•登山健身步道救援系统应包括安全管理机构、救援队、救援设备。•救援设备应符合国际、国家相关规定,并定期养护、更新,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救援队救援设备应急预案应制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登山健身步道提升内容验收项目设计与建设要求实际验收情况评定合格不合格智慧信息系统WIFI全面覆盖互联网平台有电子监控设施监控覆盖步道全域客户端软件有电子地图有电子路书有电子导示有智慧导游有电子解说有实时全程定位支持实时运动数据支持在线预约支持在线支付支持使用者评价支持使用者交流支持其他管理步道归口管理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步道管理,制定管理手册、巡查制度、使用者准则、维护计划等。维护定期对路面、路基状况、植被干扰、重要配套设施、防灾救灾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护,使步道维持在良好状态。运营在步道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取得步道主管部门许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从事约定范围内的经营活动,接受步道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赛事推广基于步道制定长期赛事、活动推广计划验收意见单位:专家验收组组长:日期:健走步道配置要求8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健走步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验收。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健走步道。9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体育运动符号GB/T15566.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7部分:运动场所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CJJ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10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0.1 健走步道 joggingtrails位于地形平缓、坡度不大于27%的区域,路面符合运动锻炼要求,并配置健身指导设施、标识系统等必要配套设施,可供散步、健步走、跑步等健身运动的道路。11 分类按照健走步道的形态,可分为以下两种:a)线形健走步道:有独立起点和终点,且起点与终点相互不重合的健走步道;b)环形健走步道:形成一个闭合环形的健走步道。12 要求12.1 选址要求应因地制宜,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自然和人文特色。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与便捷性。选择健走步道的路线时应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应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条件,尽量不占或少占其他用地。建设环境应远离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等有空气污染的区域。12.2 健走步道要求健走步道面层材质可分为合成材料、砾石材料、沥青材料、木质材料、砖制材料、天然材质等。应保持路面平整,宜选择柔性材料。线形健走步道的长度宜不小于1000m,环形健走步道的长度宜不小于300m。宽度应不小于1.2m,两侧缓冲带不小于20cm。应排水通畅,不积水。坡度应不大于15%,以不大于8%为宜。健走步道区域上方垂直空间高度以2.4m以上为宜。宜结合休憩设施、步道出入口等处设置健身指导宣传栏、多媒体健身指导设施、智能型健身指导设施等。应设置完善的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向标识和警示标识。各类标识应统一规范、清晰、简洁,符合GB/T10001.1、GB/T10001.4和GB/T15566.7的相关要求。各类标识的设置要求见附录A。12.3 配套设施要求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线路的起终点处,其他出入口宜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健走步道出入口宜配置信息标识、停车场、环卫设施,有条件的步道还可配置小广场、展示区、室外健身器材活动区等。沿线应合理设置休息椅凳,休息椅凳的设置应符合GB50420-2007中7.4的规定。可结合休息椅凳设置其他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商业设施、救护设施和安保设施的设置宜依托公园、社区、道路及周边区域的原有设施统筹考虑。沿线宜设置垃圾箱和厕所等环卫设施。垃圾箱的设置应符合GB50420-2007中7.4的规定;厕所的设置应符合GB50420和CJJ14的相关要求。12.4 安全要求宜制定健走步道安全手册、健走步道维护计划等。不宜与机动车混行;宜根据路面材料和使用情况,限制非机动车通行。应定期对健走步道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检查,若出现损坏等情况,应及时维护。应预留足够的无障碍区,邻近水面、陡坎等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13 验收健走步道建成应通过相关验收,验收表参照附录B。附录A(规范性附录)健走步道标识系统设置位置要求及内容要求健走步道标识系统设置位置要求及用途见表A.1。表A.1健走步道标识系统设置位置要求及内容要求标识类型位置内容要求信息标识步道信息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步道出入口、停车场、步道沿线、配套设施集中或人流量大的节点处等处。提供健走步道名称、位置、长度、线路、使用说明等信息。里程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及步道沿线,每50m或100m设置一处,可采取地面标识或标识牌两种形式。提供健走步道的里程信息。健身指导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出入口、主要交叉口、步道沿线、配套设施集中或人流量大的节点处。提供正确的锻炼方法与功效、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救护及运动量评估等健身指导信息。其他信息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出入口、交叉口、停车场、步道沿线、配套设施附近、步道节点等处。提供服务设施信息、体育科普宣传信息、管理信息、活动信息等多种信息。指向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出入口、主要交叉口、停车场,可采取地面标识或标识牌两种形式。通常以箭头加文字或图形的方式标明健走步道方向和线路。条件有限的健走步道可将指向标识与里程标识合并设置。警示标识健走步道起终点、特殊路段与危险地点及其之前10m~50m处。标明禁止和警示事项。附录B(规范性附录)健走步道验收表健走步道验收表见表B.2。表B.2 健走步道验收表项目名称项目位置验收单位验收时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归口管理单位健走步道基本条件名称设计要求实际验收结论健走步道选址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自然和人文特色;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与便捷性;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条件;远离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等有空气污染的区域。健走步道面层路面平整,面层宜选择柔性材料。长度线型健走步道宜不小于1000m,环型健走步道的长度宜不小于300m。宽度不小于1.2m,两侧缓冲带不小于20cm。坡度不大于15%,以不大于8%为宜。排水保证排水通畅,不积水。空间环境步道上方垂直空间高度以2.4m以上为宜。健身指导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栏、多媒体健身指导设施、智能型健身指导设施等。标识系统完善的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向标识和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休憩设施休息椅凳,可设置其他体育健身设施。环卫设施垃圾箱、厕所等。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其他出入口。其他设施商业设施、救护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健走步道安全制定健走步道安全手册、健走步道维护计划等。不宜与机动车混行。定期对健走步道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维护。预留足够的无障碍区,邻近水面、陡坎等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验收意见:单位:        日期:        自行车道设施建设要求一、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建设路面符合骑行运动要求,并配置有关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的自行车道及其附属体育场地设施。二、自行车道建设规模自行车道单行线宽度不小于1.5米,双行线宽度不小于2.5米,长度不小于10公里。三、自行车道建设要求自行车道路面应为硬质路面,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彩色沥青或塑胶颗粒路面。自行车道起始地及其沿线应配置相关服务设施和宣传标识系统,体现浓厚的体育运动元素。自行车道起始地宜根据骑行线路情况及周边环境设自行车停车(租赁)、休憩和售卖(餐饮)等场所。在可驶入机动车的区域应设置隔离带(墩),防止机动车进入。自行车道市政设施包含照明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宣传标识系统包括指示标识、警示标识等。自行车道应优先考虑建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公园、滨水滨河地带等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的区域。四、资金使用补助资金专用于建设完善自行车道及其附属的体育场地设施。
本文档为【登山健身步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0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5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