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1)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1)

举报
开通vip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1)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 1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以的分子式为HmROn,其通式可以写成Hl-Rm--〔O-H〕n,〔其中l,m可以为0,n≥0〕,也可写成ROm-nOHn,其中R称为成酸元素,.无机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酸强度取决于酸分子中羟基-O-H的电离程度,也可以用Pka值来衡量。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在电离过程中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对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成酸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如果成酸无素R的电负性越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则其酸性越强。原因是成酸元素R...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1)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 1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以的分子式为HmROn,其通式可以写成Hl-Rm--〔O-H〕n,〔其中l,m可以为0,n≥0〕,也可写成ROm-nOHn,其中R称为成酸元素,.无机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酸强度取决于酸分子中羟基-O-H的电离程度,也可以用Pka值来衡量。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在电离过程中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对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成酸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如果成酸无素R的电负性越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则其酸性越强。原因是成酸元素R的电负性越大,则其偏移O的电子越少,从而减小了O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增大的趋势,使得其对质子的吸引减弱,有利于质子的转移;非羟基氧原子越多,则分子周围越易形成离域π键,这种键将成酸R原子及O原子包裹在其中,一方面增强了羟基-O-H键的极性,有利于质子的转移,其次使得整个酸基团周围的空间减小,阻碍了质子与O原子上孤对电子的结合,从而使得酸性增强。 含氧酸的酸性一般存在如下规律[1]: (1) 同一成酸元素若能形成几种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其酸性依氧化数递增而递增;如HClO4>HClO3>HClO2>HClO 〔原因:从HClO 到HClO4非羟基氧原子逐渐增多,羟基-O-H键的极性增强,质子转移程度增强,故酸性增强〕 (2) 在同一主族中,处于相同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上而下减弱。如H ClO>HBrO>HIO,HClO2>HBrO2>HIO2、HClO3>HBrO3>键HIO3、HClO4>HBrO4>HIO4 〔原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依次减小,羟基-O-H键的极性依次减小,所以酸性依次减弱。〕 (3)在同一周期中,处于最高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左至右增强。如HClO4>H2SO4>H3PO4(4)〔原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吸引电子对的能力逐渐减小,电子偏向成酸元素R一方的程度增大,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的极化程度增大,所以酸性增强.〕 (5)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此类酸的酸性强弱可以有鲍林规则来初步判断,具体规则如下: 鲍林规则[2]: (6)规则Ⅰ: (7)多元酸的逐级电离常数Ka1、Ka2、Ka3…其数值之比为1∶1×10-5∶1×10-10… (8)如:H3PO4  Ka1=7.6×10-3  Ka2=6.3×10-8  Ka3= 4.4×10-13 (9)在P区元素中,其它含氧酸如H2SO3,H2CO3,H3AsO4等均符合规则Ⅰ,其它如 H5IO6、H6TeO6、H2SiO3不符合规则Ⅰ。 规则Ⅱ: (10)具有ROm-n(OH)n形式的酸,其Ka值与n的关系是Ka1=105(m-n)-7, m-n为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 (11)第一类:当m-n=0,是很弱的酸,Ka1<10-7; (12)第二类:当m-n=1,是弱酸,Ka1=10-2~10-3; (13)第三类:当m-n=2,是强酸,Ka1=102~103; (14)第四类:当m-n=3,是极强的酸, Ka1>108。 (15)m-n与酸的强度关系见下表:(16)① 表中例外的是H3PO3和H3PO2,对亚磷酸来说,若取P(OH)3的形式,则m-n=0估算其Ka1≈10-7,这是因为亚磷酸是二元酸,其结构简式为HPO(OH)2,它有二个羟基,一个非羟基氧原子,亦即 m-n=1,于是: (17)Ka1≈105(m-n)-7=10-2 (18)② 同理次磷酸(H3PO2)的结构简式为H2PO(OH)为一元酸,它有一个羟基和一个非羟基氧原子,亦即(m-n)=1,所以Ka1≈10-2。 (19)另外,H2CO3的Ka1值过去测得为4.16×10-7,现经纠正后为2×10-4。 (20)③ 碳酸(H2CO3)违背上述的理由则不同,按它的结构简式Co(OH)2,预计H2CO3的Ka1≈10-2,但实验测得的Ka1≈10-7,原因是溶质CO2在溶液中所形成的“碳酸”是松驰的水化CO2,不是以Co(OH)2形式存在的。查阅相关资料[3]可知:298K时,1L水中溶1.45克约〔0.033mol〕,溶解在水中CO2的大部分以弱的水合分子存在,只有1%~4%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实验测得:「CO2」/「H2CO3」=600..经改进实验所测得的 Ka1≈2×10-4,这与预料的结果相接近。 (21)④ H3BO3R的结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B〔OH〕3,每个硼原子用3个SP3杂化轨道与3个羟基中的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但硼酸是一元弱酸也有人认为其为三元弱酸,但它的酸性不是由它本身给出的质子,而是由于它是缺电子分子,接受了来自H2O分子上的孤对电子,而释放出质子,所以才显微弱酸性,所以其不符合上述规则。 (22)补充说明:(不同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之间的关系) (23)纵观p区同族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通过不同周期的对比可得出结论[4]: (24)a. 第二周期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比同族第三周期要强。如硝酸(103)大于磷酸(10-2); b. 第四周期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比同族第三周期有的略强如H4GeO4(10-9)大于H4SiO4(10-10);有的相近如H3PO4与H3AsO4(10-2)。 (25)c. 第五周期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明显地弱于第三、四周期。如H5IO6(10-3)、 H6TeO6(10-7)均为弱酸2 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 (1) 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反映的实质是指其成酸元素得电子的能力,成酸元素得电子能力越强,则其氧化性越强。 (2) 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能与排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单质反应。如: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Ag4HNO3(稀)= 3AgNO3NO↑O2↑ ② 能将变价金属从零价氧化成较高的价态。如: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 能与不太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如: C+2H2SO4(浓)= CO2↑+2SO2↑2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P5HNO3(浓)= H3PO4↑5NO2↑H2O I210HNO3(浓)= 2HIO3↑10NO2↑4H2O ④ 能多种元素从较低价态氧化到较高介态。例如: 4HNO3(稀)FeS=Fe(NO3)3S↓NO↑2H2O HClOH2SO3=HClH2SO4 (3) 氧化性酸的氧化性强弱,一般情况下存在以下规律: ① 对于同一氧化性酸,浓度越大(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例如: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稀的高氯酸氧化性很弱,但浓高氯酸却有很强的氧化性。 从电极电势上看,增大酸根或氢离子的浓度,氧化能力增强,例如:硝酸根及氢离子浓度增大(尤其是氢离子浓度)电极电势的值变大。这可由Nernst方程解释: E=Eθ0,0591/n lg(ox)m/(red)n 〔对于有 H 参加的反应,氧化态物质应包括 H 和酸根,否则不用考虑 H〕 由此方程式可知:增大H和酸根离子的浓度,均可提高电极电位,从而使酸的氧化性增强。 ② 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含氧酸,一般低价态的比高价态的氧化性强。 例如: HClO>HClO2>HClO3>HClO4  HNO2>HNO3               ③ 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或相对应的低价含氧酸,从左到右,氧化性依次增强。例如,高氯酸常温下氧化性很强,硫酸浓度大加热时才表现出强氧化性,磷酸则几乎无氧化性。HClO3>H2SO3 ④ 同族副族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随原子序数Z的增加而略有下降。 ⑤ 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价态含氧酸,氧化性强弱的规律复杂,一些常见各族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如下: HBrO4≈H5IO6>HClO4  HBrO3>HClO3>HIO3  HClO>HBrO>HBrO H2SeO4≈H6TeO6>H2SO4  HNO3>H3AsO4>H3PO4 (4) 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 一种含氧酸被还原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4]: 1中心原子(即成酸元素的原子,用R表示)结合电子的能力2中心原子电负性愈大,愈容易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因而氧化性愈强。该因素可说明主族元素含氧酸氧化还原能力强弱。 3如:   HNO3 > H2SO4 > H3PO4 4例外情况  H2SeO3 ≈ H6TeO6 > H2SO4    HBrO3>HClO3>HIO3 ② 中心原子和氧原子之间键(R-O键)的强度 5含氧酸还原为低氧化态或单质的过程包括R-O键的断裂。影响R-O键强度的因素有中心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成键情况、H离子反极化作用等。 6下面是一些含氧酸根的分子构型及成键情况: 分子构型   实例       孤电子对     成键情况直线    ClO- 、BrO-、IO-     3       不等性sp3杂化 V型    ClO2- 、BrO2-、IO2-   2       不等性sp3杂化 三角锥形  ClO3- 、BrO3-、IO3-   1      不等性sp3杂化  正四面体  ClO4- 、BrO4-      0      等性sp3杂化 7    SO42- 、PO43-、SiO44-  0      等性sp3杂化,d←pπ 键 8    B(OH)44-        0       不等性sp3杂化,缺电子 平面三角形 NO3- 、CO32-      0       不等性sp2杂化,∏46 9正八面体 IO65-          0      sp3d2 杂化 10 11③ 在含氧酸还原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其它过程的能量效应 12在实际的反应中常伴随有一些非氧化还原过程的发生,如水的生成、溶剂化和去溶剂化作用、离解、沉淀的生成、缔合等。这些过程的能量效应有时在总的能量效应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这些过程放出的净能量愈多,则总反应进行趋势愈大,即含氧酸的氧化性愈强。 13④ 含氧酸根自身的稳定性 14 (其稳定性与酸根的结构构型,对称性及R-O键强度有关)。如:硫酸根比亚硫酸根稳定,硝酸根比亚硝根稳定,所以氧化性: 15H2SO4(稀)
本文档为【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