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比例说课稿(1)

反比例说课稿(1)

举报
开通vip

反比例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反比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大量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教具:小黑板。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小黑板出示﹚1、复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谈话引入: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反比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反比例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索﹙一﹚初步感知理解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出示情境﹝1﹞﹚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法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你们发现了什么?(1)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和不变,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乘法表”中两个量的变化关系。(2)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学生感知积不变,一个因数随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扩大),并且所有积为12的数成一条曲线﹚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对于“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两个变量,都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但是它们的变化关系是不同的。“加法表”表示的是和一定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积为12的数成一条曲线。﹙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1、出示情境﹝2﹞﹙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写完整。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详见教材)﹙2﹚观察发现: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3﹚寻找规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变的?用表中的数据说明。﹙同桌合作交流﹚学生讨论反馈:10×12=120,40×3=120,80×1.5=120…﹙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出示情境﹝3﹞﹙小组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填表:(详见教材)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2﹚表中有哪两种量?﹙3﹚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4﹚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数据说明。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体积 ﹙一定﹚3、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1﹚比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意义的概念:反比例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情境1、情境2所讲的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怎样的式子?学生回答后板书:XY=K(一定)4、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这两种相关联量的积是不是一定的,同时,还要看这两个量变化规律。﹙三﹚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学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又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解决问题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判断。﹙1﹚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设计意图:通过五道 练习题 用券下载整式乘法计算练习题幼小衔接专项练习题下载拼音练习题下载凑十法练习题下载幼升小练习题下载免费 ,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知识。最后又通过找一找环节,学生说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了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全课总结,深化提高这节课,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所得,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程,是知识再现的过程,又是再次学习、巩固的过程。﹞五、布置作业:P26 1、2、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反比例的意义可以仿照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复习引入部分加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思维训练,促进思考方法的迁移,利用加法表、乘法表、表格式,通过第1题的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进行比较探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观察变化图像,增加了学生的感性体验,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在上新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图表的形象具体有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反比例”内涵,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也随着缩小(或扩大),但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不变的。在直观感知充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比例的意义,在训练的内容,以呈现方式上的多样性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在训练形式上由模仿到独立,注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的地方在于忽视了学困生的表现,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
本文档为【反比例说课稿(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