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邹孟轲母阅读及答案

邹孟轲母阅读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邹孟轲母阅读及答案【篇一: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t>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④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⑤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⑥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⑦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迭也。”行者服而退。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农夫耕于田 于:(2)欲速则不达 速:(3)行者服而退 服:14、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

邹孟轲母阅读及答案
【篇一: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t>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④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⑤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⑥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⑦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迭也。”行者服而退。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农夫耕于田 于:(2)欲速则不达 速:(3)行者服而退 服:14、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15、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农之惰也!译文: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译文: 16、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远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于是惠子恐发于南海惠子相梁,子知之乎于是 得腐鼠止于北海欲代子相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c.非梧桐不止停止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达到。大学:大学者。19、下列四个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城里人)大姓文不识B、勤学(勤奋读书)而无烛C、邻舍(邻居家)有烛而不逮D、主人怪问(奇怪地问)衡20、本文重点写了匡衡的精神,文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两个句子是 。21、翻译下列句子:⑴衡乃穿壁引其光。 22、匡衡的这种精神后人用一四字词语概括,即 (2分)五文言文阅读(四)鹦鹉救火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选自刘义庆《宣验记》)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①鹦鹉自念()②然尝侨居是山( )③虽乐不可久也,便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②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译: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要说说。3⑵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译:文言文阅读(五)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④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⑤。其阴逾⑥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节选自《苻子》)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4)而其身逾湿( )2、解释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4文言文阅读(六)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注释:(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复徙舍学宫之旁。译:内容:5启示:【篇二: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汇编】ss=txt>一、鹦鹉救火③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④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⑤⑥⑦“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选自刘义庆《宣验记》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译文:一只鹦鹉从别处来到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便离开了。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①鹦鹉自念()②然尝侨居是山 ()③虽乐不可久也,便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②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要说说。参考答案:1、①思②曾经这③离开2、①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②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3、天神被鹦鹉的这种重情义的行为所感动。4、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二、郑人逃暑①②③④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⑤⑥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节选自《苻子》)【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①②【阅读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4)而其身逾湿() ...2、解释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移动(2)离开(3)逃暑:避暑,乘凉(4)逾:同“愈”,更加。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①②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③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④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注释:(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复徙舍学宫之旁3、简答题(3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启示:参考答案:1、(1)离开(2)等到,至。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3、(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四、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节选自《杨时传》)【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小时侯特别聪明,能写文章。稍长大后,专心学习经史。熙宁九年,考中进士。当时河南的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讲宏伟独到的孔孟儒学。在熙、元年间,黄河、洛水流域的学士都去拜师。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理解其用法。(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2)德望日重:(3)吾道南矣: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1)师从,拜某人为师(2)一日日,一天天地(3)向南11.(1)(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2)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3)那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偶然闭目养神,杨时便与游酢等人侍立在旁边,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看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12.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如“韦编三绝”。五、《楚人隐形》解读①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②③④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⑤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注释】【译文】楚地有一人很贫穷,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看到“螳螂伺机捕蝉时找一片树叶遮挡住,能隐藏身形”的话,他就到树下仰起脸寻找螳螂捕蝉时能遮住身形的那片叶子,便采摘那片树叶。那片树叶落下来,与树下早已落下的树叶混在一起,就不能分辨出那一片了。于是他扫回好几斗树叶,拿着树叶遮住自己,一一问他的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妻子开始时回答:“能看见”。时间长了,他的妻子便厌烦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他很高兴,便带着树叶到集市上去了,当面就拿人家的东西,官吏便捆绑起他去见官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说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致富。若要抱着不劳而获的心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虽然一时得逞,但终究会“隐形”不住的。1、写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义。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2、翻译语句。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⑵对面取人物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答: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答:5、“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答: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参考答案:1、(1)凭借。(2)来,连词。2、(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着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3、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5、“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6、一叶障目。六、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①“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②③④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⑤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⑥⑦⑧战自五也。异曰,有献一囊糗鞴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刘向《列女传》(节选)【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阅读说明】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士卒得无恙乎?(2)子发于是谢其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3、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疾病。(2)道歉。(3)(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王的事吗?3、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六、董遇“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②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③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节选自《三国志》)【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篇三: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答案:1.①、给。②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二)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启示:答案1.①离开②等到,至。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三)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案:1.⑴:移动⑵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去之南都b、之虚所卖之c、后天下之乐而乐d、子将安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范仲淹二岁而孤( )去之南都( )辄以水沃面()3、翻译下列句子。(2分)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从这段文字中你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3分)5、请评价一下范仲淹其人。(3分)答案:1、c2、少年丧父离开就3、于是精通“六经”的意思,并立下雄心大志。五、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案:1、且:几乎,重达。募:招募。徐:慢慢的。实:装满,充实。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六、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终于②对于③书信2、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3、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七、铁杵磨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 )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铁杵磨针(启示略)八、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这)(做法)2、以待来年然后已(停止)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行为。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九、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2、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3、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4、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十、汝人识字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注:累世:连续几代。辄:就。具币:准备钱币。拟:打算。治状:写请柬,写文书。 趣:同“促”,催促。搦管:拿着毛笔。恚:恼怒。夥:同“伙”,多,很多。1、翻译下边句子3分①聘楚士训其子。②请谢去。③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本文档为【邹孟轲母阅读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4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