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控制与提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控制与提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举报
开通vip

控制与提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摘要]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可持续发展内含着控制与提升两重因素:“控制”强调经济增长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提升”突出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的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实践这种“控制”与“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控制;提升为了应对伴随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我国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

控制与提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可持续发展内含着控制与提升两重因素:“控制”强调经济增长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提升”突出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的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实践这种“控制”与“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控制;提升为了应对伴随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我国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其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特别需要充分认识和揭示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控制与提升这两重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实践控制与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一、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不同方面组成的,每一方面为维持整个系统而执行着一定的功能。社会要正常地运行,不仅要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当某一方面发展的重要性特别突显时,集中力量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比如,在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就成了重中之重。此时,人们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不会去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力。当这种单向度的发展到达一定的历史阶段,发展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就充分显露出来,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便上升为主要任务。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使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快速发展的中国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我们现在所达到的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根据世界发展进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等。”其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解决主要矛盾的制约因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尖锐程度和矛盾关系的结构不同。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经济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融。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资源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又没有达到足够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我国目前就是处在上述早期阶段向中间阶段的过渡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最尖锐的时期,也是解决这一矛盾最艰难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概括说来,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短缺且浪费惊人。“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45年和61年。……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2年至2004年分别为1.30、1.36、1.43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煤/万元,2005年与2004年持平,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8%。”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在环境问题上,老账没有还清,又欠了新账。2006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上升6.5%和4.1%。三是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6左右;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过少,相当数量的物种种群呈下降趋势,个别物种极度濒危;全国围垦湖泊达130多万公顷,围垦导致天然湖泊消失900多个;水土流失绝对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全国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四是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平均29%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污染事件以来,全国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就有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矛盾变化和突出时期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处理得当,就能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台阶,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丧失机遇、延误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突出,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即从传统的发展转为科学发展。这一重大的转变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到来,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已经不是是否要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要明显地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在发展处于转折的关头,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控制似乎与发展是对立的,其实不然,控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就是一种控制。这种约束、控制的要求是由我国面临的实际矛盾决定的,是由发展所要解决的矛盾和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复杂关系造成的。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发展经济,就要开发、利用资源,就会消耗资源,就可能污染环境。对有限资源的无控制开发、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与人们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无限制的追求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资源是无限的,自然环境对消耗和污染的承受力也是无限的,人们尽可以无控制地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这一矛盾也就不存在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威胁全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就我国来说,生态环境危机也日趋严重。因此,重要的是应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污染控制在自然可承受的范围内。没有必要的、合理的控制,发展就不可能持续。正如“没有制动装置或制动装置失灵的交通工具是危险的”一样,没有控制的片面的经济增长快车也是危险的,因为它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甚而至于危及人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增长的极限》指出,不受约束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有可能的只有自己对增长自觉施加控制和大自然自发对增长施加控制两种情况。等待大自然对增长施加控制来迫使增长停止是人类社会难以接受的,人类的出路只有自己对增长自觉施加控制,用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增长在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受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最后向全球平衡过渡。这一思想虽然被称为悲观论调,但它所提出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得到了体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续发展下了一个经典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包括三个重要的内涵:需求、控制与平等。需求强调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满足人类需要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控制指出发展的概念中包含制约、控制的因素,即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环境容量和生物圈承受能力为限度;平等要求发展既要体现顾及未来的代际平等,又要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需要与顾及后代权益的统一,是满足需要与施加控制的统一。作为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着控制的内涵。这种控制不是消极的禁止,而是积极的有约束的发展,是以某些方面必要的有所不为来保障整体上的大有作为。如果把发展理解为向前的驱动,则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理解为有某种制动,理解为对发展的“负效应”和“失控”的约束。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为了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就要控制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数量的行为,就要控制人们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就要控制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无限追求。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第一,控制人们对片面经济增长的追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的中心任务,但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而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了,但社会发展包括教育、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医疗保健、环境质量等关系到“人类发展”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却被忽略了,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引发了如前所述的一系列矛盾。因此,必须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行为有所控制,在发展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统筹安排、协调分配。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将GDP指标在“十五”期间连续增长8.8%的基础上调整为7.5%,是对经济片面增长的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这一控制要求至今仍没有落到实处。据报道,2006年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达11.3%,是十多年来最快的一次。2006年上半年,我国大约新上马10万个项目,投资规模增长率9.2%。又有40%的项目在土地征用、环境评估和审核程序上不同程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若不加以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第二,控制对资源的过度耗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说的:“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来进行,也就是说人类要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去开发新的资源,但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当人类遭遇的灾难用当时的手段无法解决的时候,是否会出现历史的断层?”而且,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虽然从理论上说,人类也可以到其他星球去寻找新的居住地,但空间科学探测证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仍然是唯一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的场所。因而,对今天以及将来一定时期的人类来讲,外部空间以铁的必然性规定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极限和环境容量的极限。第三,控制人们对物质需求无限扩张的追求,满足人民的全面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无限追求来源于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无限追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有精神需求。然而若陷入对物质需求的无限追求之中,“必然导致物质资源的巨大浪费,减少乃至耗尽人类可利用的资源。由于开发和生产了许多并非人所必需的物质产品,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减少了可用于生产人类必需品的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降低了为人类所必需的自然物质资源——水、空气、阳光、土壤等的数量和质量。主体对象化的活动导致危害主体自身的结果。这种异化现象在人类实践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目标突破了传统、狭隘的物质需求的局限,把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全面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强调控制不合理的物质需求,通过人的自我控制来适应外部自然对人类的限制。三、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内在地包含着控制要求,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人的提升,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控制主要是强调外部环境条件的约束,强调要符合客观规律;提升更多的是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设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即强调人是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而且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种依靠人并为了人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道路。人既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的始作俑者,也只有人才能保护环境,“只有人,并且通过人,才能合理地使用其他资源。所以,至上的努力必须集中在发展人的能力,发展控制自己及其世界的意愿上。”马克思说:“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人不能只是工具或者只是目的。人只是目的,人就无法达到目的,因为若忽略了作为现实力量的工具价值的人的作用,“人是目的”的理想就会陷入空想;人只是工具,人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变成了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奴仆。因此,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高度统一起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人的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更重要的着力点。第一,提升人的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社会发展目的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在现阶段,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其次要重视人,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再次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基本素质、能力和需求、人的潜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人的创造力(创造性素质、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需求)的充分发展。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上,还体现在理论、科学、艺术创造等活动上。“人是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物”,但无限发展只是在思想领域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把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设定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上,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能及人的创造性来实现人对无限的追求,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第二,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科技进步,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污染的减轻,发展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说依赖人的素质、能力的发展程度,尤其是人的创造性素质。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资源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人类生存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自然资源匮乏所产生的矛盾,不如说是根源于人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不足。比如,“日本自然资源贫乏,但十分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是要建立学习型社会,以不断的学习求不断的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全面的意义上,这种学习不仅指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包括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给人以安身立命的意义支撑,给人以领略自然和人生奥秘的智慧。二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有利于以人才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缓和资源短缺程度;有利于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开拓出新的有用资源,包括回收利用废物,变废为宝。第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天地人和谐的大智慧。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却是步履维艰。明知故犯,违背法律要求超标排放,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行为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为了所谓的“政绩”。由于保护环境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一些小型企业承受不起,国家三令五申要关闭那些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但在一些地方无法真正落实。即使是大型企业,由于资源环境成本很难进入核算,所以,相比之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更快实现经济效益,也能更快体现“政绩”。“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指标都如期完成了,唯独资源与环境的指标没有完成。2006年上半年不降反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克服成见、私欲和偏执,在协调、统筹的过程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四,提升人的消费层次,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从文明形态的角度看,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要靠寻求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来解决。这就是说,要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目前的需要和追求,并在未来形成全新的需要和追求。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只有把人的需求引导到精神需求上,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精神求索,才可能缓解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无限追求,才可能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它更深刻的本质在于:改变人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物化,使人类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恢复人的需要中的精神性质;使人类社会从注重物质生活向注重精神生活转变;最终建立起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其实这种因素已经在社会中慢慢生长出来。人们并不因为物质财富的增加,幸福感也随之增加。精神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渐凸现。总之,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着控制与提升的双重要求。这种控制与提升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腾飞的翅膀。
本文档为【控制与提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