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1)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1)

举报
开通vip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1)人际环是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按照规定序列排列在一个环形的空间。研究目的:研究融合人际互动与人格特质两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中国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人际环状结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人际环为理论基础,设计三种不同关系类型:夫妻关系、同性好友关系和恋人关系,采用多元变量分析和随机化测验方法检验本土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个体的人际特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互动中个体人际特质以两个基本维度(亲和维和控制维)为核心,这两个维度体现出人际关系互动中的两个重要信息:地位和爱。人际特质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1)
人际环是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按照规定序列排列在一个环形的空间。研究目的:研究融合人际互动与人格特质两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中国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人际环状结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人际环为理论基础,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三种不同关系类型:夫妻关系、同性好友关系和恋人关系,采用多元变量分析和随机化测验方法检验本土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个体的人际特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互动中个体人际特质以两个基本维度(亲和维和控制维)为核心,这两个维度体现出人际关系互动中的两个重要信息:地位和爱。人际特质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此六因子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环形,并以规定序列排列成环形空间。标签:互补;人际环;人际特质;控制;亲和1.引言人格相容性一直是小群体人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课题。相容性指个体人格特质相互结合的程度,人际相容能提高关系的稳定性和满意感。人际互补是人际相容性的特殊类型,互补关系与关系双方满意度、人际吸引力、舒服程度、关系稳定性相关,因为互补关系中个体可以获得对自我概念的确定和接受。当互补关系发生时,个体从他人反应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对他人产生反应行为,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将来双方的互动。如果两人互动反应呈现互补,他们的关系就倾向于更稳定,更持久,更满意(Ansell,Kurtz,&Markey,2008)。根据人际理论,互补可以通过三个主要的模型来定义:第一,一维模型即互补只有一个因素,互补集中在控制维度上控制和服从的组合;第二,二维模型即互补是通过两个维度来进行定义的,由控制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了一个人际空间,这是人际理论中最普遍的互补模型;第三,通过自我、他人和自我与他人的融合三个人际空间来定义互补,这就是三维模型。无论是二维和三维模型,都指出互补在各维度上呈现环状模式。环形模型将维度上的各因子视为连续的没有截然缝隙的,能进行更精确的数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征,同时广泛应用于人际相关领域,比如人际特质,人际行为,人际问题,人际沟通,人际影响,人际目标,人际动机,人际价值观,人际能力,社会支持;同时也应用于包括情绪感情,人格障碍,家庭系统,职业兴趣等诸多领域(黄飞等,2010)。互补二维模型是人际理论研究中最普遍的模型。人际理论家立足于人际环结构模型(IPC),发展出一系列可操作的人际环测量工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人际形容词量表(IAS,interpersonaladjectives),国外研究者对人际形容词量表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与修正,最终发展出30个形容词构成的IAS量表。但是在我国人际理论研究中,更多关注人际关系的本土化理论阐述,对人际互动中互补匹配模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互补二维环状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分阶段的研究来探讨我国人际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结构和特征。2.研究理论依据与设计2.1理论依据人际理论家认为互补二维模型是由两个维度组成的人际空间:控制维(dominance、control、agency、orstatus)和亲和维(affiliation、love、communion、friendliness)。人际空间通过两个直角的轴:控制-服从维度(dominance-submissive)和友好-敌意维度(warmth-coldness)形成,即环中的任何一个点(人格特质与行为)都可以通过它在竖轴-控制维度的相反点和水平轴-情感维度上的对应点来进行解释(Gu~an&Pincus,2003)。互动中个体的人际特点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以及在环形结构上的不同排列来定义。互补因此被定义为控制一服从维度上的相反行为,友好一敌意的维度上的相应行为,即控制引发人际对象的服从行为或特质;服从引发人际对象的控制行为或特质;而友好引发人际对象的友好行为或特质;敌意引发人际对象的敌意行为或特质。概括来说,即互补在控制一服从维度上基于互惠原则(reciprocity),在友好一敌意维度上基于对等原则(correspondence)。人际理论家认为这两个维度可以囊括所有的人际间互动特征及行为。所有行为模式根据他们互补的程度进行排列,这种规则可以详细地解释个体行为之后可能引发他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机率(Tracey,2004)。互补包含两个基本理论假设:第一,人际行为或特质是以环形来进行解释,并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第二个假设是定义互补的规则应是精确的。每个人际行为引发他人的随后行为,友好维度上引发相似反应,控制维度引发相反反应,即友好行为引发随后的友好行为,不友好行为引发不友好行为;顺从行为引发控制行为,控制行为引发顺从行为(Wiggins&Trobst,1999)。2.2研究设计要在特质水平上检验人际互补或相似,需要在更长久的关系上检验互补:婚姻和亲密好友关系,每一种关系的持续时间都应该能够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在特质水平的匹配类型,西方文献中还证实了亲和维度的相似性与婚姻、友谊的质量有关(Tracey,Ryan,&JaschikHerman,2001)。因而本研究设计了三种不同关系类型:同性好友关系;异性恋人关系和夫妻关系。在同性好友关系和异性恋人关系中,被试分别对自我和关系对象进行自评和他评,但针对夫妻关系,研究采取由子女对其父母的夫妻关系进行评价。这种设计根源于人际理论家相关假设:由关系中的亲密他人对关系双方进行评价,能避免自评中的社会称许性,而且亲密他人一直生活在这种关系中,能深刻感受到关系双方营造的关系氛围,因而能更真实地评价出关系双方所表现出来的人际特质。关系类型上采取被试间设计,即一个被试评价一种关系类型。对象:研究进行了两个阶段研究,预测和施测。分别从三种不同种类的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两所独立学院和一所专业性大学)的大学生中选取。共928个有效数据参与了分析,其中大学生性别比例,预测中男生占58.8%,女生占41.1%,施测中男生占46%,女生占53%。研究工具采用西方学者修订的人际形容词量表(IAS),经过预测IAS修订为29个项目。其中夫妻关系卷占34%、恋爱卷占30%和同性好友卷占35%。2.3数据分析多元尺度分析MDS(multidimensionalscaling):基于人际理论家对人际环的假设,研究者通常采用MDS来探索互补模型的维度。Fitzgerald和Hubert(1987)提出多元尺度法MDS比因素分析结果能更清晰更简洁地进行分析,特别是在更低维度结果的情况下,能获得一个单一的或环形机构来解释数据(Fitzgerald&Hubert,1987)。MDS作为一个探索性方法来对分布在环形上的每个维度的排列进行视觉上的评价,通过SINDSCAL来进行分析(Adams&Tracey,2004),它是用来处理N个刺激体之问的接近性资料,以便来建造这N个刺激体在欧几里德空间(Euclideanspace)中的结构图形,这种图形又被称为构形(configuration)(陈正昌等,2005)。因此MDS是一种可帮助研究者找出隐藏在观察资料背后的结构,并以图形方式将其呈现的统计方法。它是以评定者对刺激体所评定的偏好程度的顺序数据为处理数据,该模式的作用在于尽可能用空间中点的距离来表征刺激体和评定者之间的接近程序(凌文辁等,1998)。本研究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之一:检验人际形容词的接近性资料是否与西方人际环顺序相符合;目的之二:进行维度属性表征,用以确定人际形容词的分布位置及其潜在属性是否符合亲和和控制两维的意义。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对MDS形成的维度进行表征分析。目的之一在于观察数据呈现的因子结构,以及对总体结构的解释率。将因素分析的结果与MDS展开模式的结果相比较,进一步确认人际形容词的潜在属性。西方人际环在二维环状的基础上在每45度方向上分出一个维度,共得出八个向度。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目的之二在于探索其他维度的具体归类,得出人际形容词的因子结构,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这些因子模型拟合度。随机化测验:人际环描述的是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环形的,意味着变量之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排序,在环形中相似的变量位置更加接近,语义或行为相反的变量位于环形的垂直两端。Hubert和Arabic(1987)提出随机化测验来检验假定的环形序列关系。随机化测验是一种验证任何假定的序列关系模型和已知的数据矩阵之间适合度的验证性测验(Hubert&Arabic,1987)。随机程序需要对模型内在的序列预测的详细完整的描述,然后评价观察到的测量数据与由数据矩阵随机重排行与列的零假设的大小。Hubert和Arabic还提出CI(correspondenceindex),表示预测序列与数据的拟合度。研究数据主要通过SPSS11.5和LISEREL8.70来进行分析,环形验证采用Traeey(1997)根据随机化测验的原理编制RANDALL程序来进行分析(Tracey,1997)。3.结果分析3.1MDS(multidimensionalscaling)分析结果MDS分析结果显示,以两个维度分析时,得到的压力系数为0.06,而RSQ为0.987。RSQ是量尺资料之变异数能被其相对应的距离解释的比率,也就是一般回归分析中回归变异量所占的比率。而压力系数越小或RSQ越大,代表所得到的构形上的各点之距离与实际输入之距离越适合(陈正昌等,2005)。因而两维能更准确地展示数据的结构。根据多元尺度法展开模式的数据处理所产生的人际形容词的坐标点而描绘的分布图。如下图:由上图可知,人际形容词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结构,29个人际形容词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因子。在亲和维度上,敌意方向两个因子:一个是关于报复、残忍等,另一个关于孤独,逃避等;而友好方向也包括两个因子:一个关于热情、自信、坚定等,另一个关于善解、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等,这两个因子与冷漠维的两个因子相对应。在控制维度上出现两个相对应的因子:一个关于竞争、自信、镇定等,偏向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另一个关于服从、轻信、天真等,偏向于控制维度的服从端。由此可见,整个数据隐含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控制和亲和,分别表达了人际互动中个体在关系中的地位信息和爱的信息。六个因子以这两个基本维度为轴,依次排列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3.2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探索因素分析显示29个项目可以用六个因子进行解释,其中总变异解释率为57.53%。此六个因子的内涵和MDS建构图进行对比,与MDS分析理论建构的意义相互吻合。因子1包括谦逊、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善解人意等项目,代表了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所表现出的温情、宜人的特质,与国外人际环八个向度中的LM(warin-agreea,ble)相一致,因此命名为人际亲和性;因子2包括残忍、报复、无同情、冷淡等项目,代表了个体对待人际关系及交往对象的冷漠特质,与国外人际环中的DE(cold-hearted)相一致,因此命名为人际冷漠性;因子3包括坚定、自信、竞争等项目,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个体表现出的自信、控制的特质,与人际环中的PA(assured-dominant)相一致,因此命名为社会支配性;因子4包括爱社交、喜交友、开朗等项目,表现了人际交往中个体的外向开朗的特质,与人际环中的NO(gregarious-extraverted)相一致,因此命名为人际开放性;因子5包括逃避、怀疑、孤独等项目,体现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退缩特质,与人际环中的FG(Aloof-introverted)相一致,因此命名为人际退缩性;因子6包括服从、天真、轻信等项目,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依赖特质,与人际环中的HI(unassured-submissive)相一致,因此命名为社会依赖性。在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中,本研究除了设定虚无假设,即假定观测变量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另设置了3个可比较的模型设置:模型1,设置29个观测变量,6个潜变量,每个潜变量之间相互关联;模型2,设置29个观测变量,6个潜变量,两个二阶因子;本研究的数据有自评和评他两种成对数据,前两个模型的验证采用评他数据来进行分析。根据这两个模型拟合结果,本研究设置了模型3,采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自评和评他数据对模型拟合度较好的结构进行两种样本结构的吻合程度验证分析。结果如下:从数据上,根据三个模型的拟合指数的标准来看:(1)模型1的X2/df的比值为4.02,在2.0~5.0之间,在模型3,自评和评他的吻合度验证中,X2/df的比值为3.01,都属于可接受范围;(2)模型1和模型3的SRMR和RMSEA的取值分别小于0.075、0.075、0.071和0.07,SRMR低于0.08,RMSEA低于0.1,拟合较好;(3)拟合优度指标GFI则有些欠缺,分别为0.86和0.85,低于0.9,但尚属于可接受范围;(4)相对拟合NNFI和IFI取值都大于0.9,拟合较好。因而从数据上来看,模型1比模型2的拟合要好。从理论上来看,人际环理论假设中,人际形容词是以一个环形来进行排列的,各个因子是以两个主要维度亲和维度和控制维度为核心,依次排列,他们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而高阶模型并不符合理论假设。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模型1是符合理论假设的。3.3随机化测验随机化测验是一种验证任何假定的序列关系模型和已知的数据矩阵之间适合度的验证性测验。根据理论和数据验证的结果显示,人际特质是一个六因子的模型,六个因子以环状的序列进行排列。六个因子以环形排列就意味着每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具有一定的规律。即PA和NO的相关最高,之后顺时针旋转逐步降低,到HI的相关最低,在这一点模式逆转,相关逐步增高。以PA为起点,PA与PA的相关大于PA与NO的相关大于PA与LM的相关大于PA与HI的相关,之后逆转,PA与HI的相关小于PA与FG的相关小于PA与DE的相关小于PA与PA的相关。环形中六个因子依次为起点进行排列,共72个假设排序。随机化测验主要验证数据获得的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矩阵与这些假设排序的拟合度。标准的六边形的理论假设是每个变量之间的角度相差60度,语义相反的变量位于环形的两端。标准六边形环状的理论环形图如图2所示。Tracey(1997)根据随机化测验的原理编制RANDALL程序来验证假设的相关矩阵与数据相关矩阵之间的拟合度。CI(correspondenceindex)指数表示预测序列与数据的拟合度的信息。这个指数通过数据中确认的预测部分减去没有确认的预测部分来进行解释。Tracey指出CI在1到-1之间,而0.5表示有75%被确认,因而0.5则代表了可确认的水平指数(Tracey,1997)。研究针对三种关系类型的样本数据进行环形排列,结果如下表:3.4描述性分析本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列出了各个样本中六个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个体在评价人际冷漠性、人际退缩性维度的均值明显低于维度中点值,而人际亲和性显著高于维度中点值。这种均值现象为以后的研究提供警惕指标,可能说明这些维度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称许性影响,也可能说明大学生普遍的人际特质倾向于积极性的一面。具体数据见下表。4.讨论人际环指人际特质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按照一定的序列排列在一个环形的空间。亲和轴的两端为语义相反的类别,友好和敌意;控制轴两端也是语义相反的类别,控制与服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变量分析法MDS析出了两个主要的维度,从语义内涵上分析,这两个维度分别为亲和维度和控制维度。在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因素分析还得出了其他人际特质的因子,人际特质共六个因子组成。这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这六种特质以亲和为水平轴、控制为垂直轴,按照人际亲和、人际开放性、社会支配性、人际冷漠性、人际退缩性和社会服从性的序列排、列在一个不规则的六边环形的结构中。本研究的结果与西方人际环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吻合性。西方人际环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都认可了人际环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人际环是以两个基本的维度,亲和维度和控制维度为核心;第二,人际特质以这两个维度为轴呈现一个环形的序列。这两个特征在本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同时根据Wiggins对人际环的定义,Wiggins认为人际环的这两个维度实际上是以地位和爱为核心进行排列的。这一点也在本研究得到了证实,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体现的是关系个体在关系建立和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而人际亲和、人际开放、人际冷漠、人际退缩则体现了关系个体对关系和关系对象付出的爱和温情。另外在人际特质因子的语义上来看,本研究中的六个因子:人际亲和性、人际冷漠性、社会支配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和社会服从性,在语义内涵上分别对应了西方人际环特质中的LM、DE、PA、NO、FG、HI。同时这六个因子在环形的排列序列与西方研究的结果也相一致。但是本研究也得出了不同于西方人际环的结果。在西方人际环的实证研究中,自从Leary提出人际环中的两个基本维度后,他在随后的研究中,在这两个维度的每45度上形成一个子维度,形成了人际环的八个主要行为类别,主要用来检验人际行为互动特质,后来的研究者也把它用于人际特质的研究中。自Lear]提出人际环的八个向度之后,随后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人际特征的表述,都基本上接受了Lear]的这八个类别,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这八个人际向度的表述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者根据其对互补的定义和实验的操作方式不同,分析出不同的向度表述。但本研究得出了不同于这八个向度的结果,根据对数据进行的MDS、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了人际特质的六个因子,这六个因子不是以一个标准的环形进行排列,而是以不规则的六边形进行排列。与西方人际环八个向度进行比较,本研究未得出的两个向度为BC和JK。Wiggins把BC定义为傲慢算计性的(arrogant-calculating),把JK定义为坦白的(unassuming-ingenuous);Strong等把BC定义为爱批评的(Critical),把JK定义为合作的(Cooperative);Kiesler把BC定义为不信任竞争的(distrusting-competitive),把JK定义为尊重信任的(trusting-respectful)。从不同研究者对这两个维度定义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两个特点:第一、西方更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如定义坦白的,爱批评的;而中国更注重关系的共有性,因而缺少了关于独特性的表述;第二、西方更关注自我利益的实现,自我利益很少会随着情境人情变化而改变,如算计的,而中国更关注的是关系所产生的共有利益;第三、西方对信任的关注要重于中国。这一点也映射了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信任感的缺乏则导致关系互动的和谐常常停留在表面的和谐,而非个体所感受到的真实的和乐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结果恰恰表明了台湾学者黄嘱莉(2007)所提出的中国文化下人际和谐具有实性和虚性的假设。5.未来研究方向互补测量应具有反馈性,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够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Kiesler,1996),只有这样互补才能获得,并在两人关系中保持。结合本研究的设计和结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1)研究采用的自评和评价关系对象的方法。但是要准确验证互补假设,需要增加关系双方的互评,并且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参照双方基率水平的比较,才能更精确地检验互补。因而今后的研究中配对研究是必然的方向。(2)深入研究个体对关系本身的比较,是验证关系性互补模式的前提。只有关系中双方对关系层面进行比较匹配与和谐确实存在某种相关。(3)对人际特质层面的分析仅仅是互动关系匹配的开始,进一步地探讨关系层面和互动行为层面的匹配模式会对互动和谐的影响更大。(4)互补理论进一步假设,随着多种互动关系过程的提高,双方行为类型将随着改变而提高互补。Markey等研究者对大学生室友关系进行了持续2周和15周的测验,结果发现2周后的行为类型互相互补程度不高,而15周之后,室友行为类型互补程度非常高(Markey&Kurtz,2006)。因而纵向研究的方法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文档为【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1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