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举报
开通vip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第十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基本结构: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轴丘与始段神经纤维(有髓、无髓)神经末稍(突触小体)神经元基本功能感受刺激整合信息传递兴奋分泌二、神经纤维分类(1)据电生理特性(传导速度和后电位):A:>10m/s峰电位时短,负后电位短,正后电位小,分αβγδ四类,多用于传出f。C:<2m/s植物神经节后f。B:3—15m/s峰电位时短,无负后电位,正后电位大,有髓植物神经节前f(2)据解剖特点(直径和来源):传入纤维Ⅰ:肌肉运动觉传入Ⅱ:皮肤机械...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基本结构: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轴丘与始段神经纤维(有髓、无髓)神经末稍(突触小体)神经元基本功能感受刺激整合信息传递兴奋分泌二、神经纤维分类(1)据电生理特性(传导速度和后电位):A:>10m/s峰电位时短,负后电位短,正后电位小,分αβγδ四类,多用于传出f。C:<2m/s植物神经节后f。B:3—15m/s峰电位时短,无负后电位,正后电位大,有髓植物神经节前f(2)据解剖特点(直径和来源):传入纤维Ⅰ:肌肉运动觉传入Ⅱ:皮肤机械感受器传入Ⅲ:皮肤温痛觉、肌肉深压觉传入Ⅳ:C类无髓痛觉及内脏温度、机械觉传入(3)根据功能特性分类:1)传入神经元(感觉N)2)传出神经元(运动N)躯体运动N:骨骼肌自主N:内脏3)中间神经元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三、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四、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1)直径:有髓纤维V直径,无髓纤维V直径22)髓鞘厚度:轴索直径/总直径=0.6最快V=20m/s乌贼薄髓纤维φ500微米3)温度:低温使钠导电率↓蛙A类纤维V=40m/s0oC停止传导猫A类纤维V=100m/s4)疾病:有助诊断神经疾患和估计预后。(1)胞体轴突末梢1)快速:线粒体、递质束泡、分泌颗粒等数百mm/d2)慢速:微丝、微管及可溶物质,如胆碱乙酰化酶(2)轴突末梢胞体反馈控制胞体蛋白质合成,V为快速运输的1/2。示踪作用机制不清假说:微管上含ATP,束泡膜上有ATP酶五、神经纤维轴浆运输(双向)六、神经营养效应1、神经末梢释放营养因子(1)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运动神经切断后,肌肉内糖原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引起肌肉萎缩神经组织具有功能作用、营养作用(2)可决定肌肉生理特性:交叉缝合试验,将慢(红)肌快(白)肌神经切断后交叉缝合,神经再生后,慢快肌互变。(3)营养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局麻不改变肌肉内在代谢(营养变化)变化,而是改变神经功能2、支配组织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蛋白质,由α、β、γ亚单位组成,β有生物活性,分子量13200,由神经末梢摄取,逆运至胞体发挥营养作用,促神经定向长入,例如上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生长因子。七、神经胶质细胞支持、绝缘和屏障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维持离子浓度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第二节突触(Synaptic)1)定义: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位点2)分类:轴-体、轴-树、轴-轴3)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末梢膨大为突触小体,内有致密突起和网格栏栅,内含线粒体和束泡。⑴小而透亮,Ach30-50nM;⑵NE30-60nM,内有15-25nM致密中心;⑶大而有致密中心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弥散到达后膜与受体结合后膜对Na+、K+特别是Na+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EPSP。突触后神经元电活动EPSP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使轴突始段去极化,当达阈电位水平时,轴突始段首先爆发动作电位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Cl-和/或K+通透性增大Cl-内流和/或K+外流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图10-1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慢突触后电位慢EPSP慢IPSP突触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有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延搁:兴奋通过突触时耗费较长时间。一个突触延搁0.3~0.5ms总和: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兴奋节律改变:神经传出兴奋节律与传入节律不同,与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有关。后发放:传出神经元在刺激停止后的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的现象。原因:环状回路,反馈回路对内外环境敏感和易疲劳性:缺氧、二氧化碳、麻醉剂、药物均可改变突触传递能力,突触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环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强直后增强:可达60s,突触前神经元内Ca2+↑习惯化: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敏感化: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长时程增强:可达数天,突触后神经元内Ca2+↑长时程压抑:机制不清↑递质从曲张体释放,弥散扩散作用效应细胞,产生反应。(NE.5HT)特点:(1)无突触前后膜结构(2)无1:1对应关系(3)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20nm(4)传递时间>1ms(5)传达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应受体及受体亚型。非定向性突触传递(非突触化学传递)两膜间2-4nM,每侧膜整齐排列蛋白质颗粒,每颗粒由6个长7.5,直径2.5nM亚单位组成,孔1nM,是电流和小分子物质的低阻通道。特点:(1)速度快,无潜伏期(2)双向电突触(缝隙连接)
本文档为【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希望图文
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7
分类:医学
上传时间:2022-05-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