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举报
开通vip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1-14%)。 四、玉米田间调查方法 (一)植株性状调查 1、植株高度 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抽雄前测量植株自然高度,抽雄后测量从地面至植株雄穗顶部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度 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3、可见叶数 拔节前心叶露出2厘米,拔节后露出5厘米时为该叶的可见期。新的可见叶与其以下叶数相加,即为可见叶数。 4、展开页数 上一叶的叶环从前一展开叶的叶鞘中露出,两叶的叶环平齐时为上一叶的展开期。新展开叶与其以下已展开叶数相加,即为展开叶数。 玉米生育中后期由于下部叶片脱落,难以判断叶位,可采用下列方法:每个茎节上生长一个叶片,基部4个节在根冠处通常难以区分,第5节大约距1-4节有1-2厘米,以此,通过辨认节位来判断叶位。 5、见展叶差 见展叶差=可见叶数-展开叶数。 6、叶龄指数 也龄指数=主茎展开叶片数/主茎总叶片数 7、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只计算绿叶的面积,叶片变黄部分超过50%时,即不予计算。逐叶测量叶片长度(中脉长度,可见叶为露出部分的长度)和最大宽度,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最大宽度×0.75.单株叶面积为全株单叶叶面积之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叶面积则为平均单株叶面积与总株数之积。叶面积指数LAI=该土地面积上的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8、群体整齐度 玉米群体整齐度一般指株高整齐度,用变异系数的倒数表示,选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连续测量15-20株,以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厘米)计算植株平均值(X)和标准差(S),整齐度=X/S。 9、经济系数 是指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称收获指数。经济系数(K)=籽粒干重(克)/植株总干重(克) 10、倒伏度 植株倒伏倾斜度大于45°作为倒伏指标。倒伏程度分轻( )、中(Ⅱ)、重(Ⅲ)三级。倒伏植株占1/3以下者为轻,1/3-2/3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11、玉米病、虫调查记载 病、虫株率=(病、虫为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病级×该病级的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二)种植密度调查 距田头4米以上选取样点,计算出平均行距(米);连续测量21株的距离,除以2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见表。 玉米种植密度(株/亩)=666.7平方米/(品均行距×平均株距) 株距(厘米) 平均行距(厘米)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15 11112 9877 8889 8081 7408 6838 6350 5926 16 10417 9260 8334 7576 6945 6411 5953 5556 17 9804 8715 7844 7130 6536 6033 5603 5229 18 9260 8231 7408 6734 6173 5698 5291 4939 19 8772 7798 7018 6380 5848 5398 5013 4679 20 8334 7408 6667 6061 5556 5128 4762 4445 21 7937 7055 6350 5772 5291 4884 4535 4233 22 7576 6734 6061 5510 5051 4662 4329 4041 23 7247 6442 5797 5270 4831 4460 4141 3865 24 6945 6173 5556 5051 4630 4274 3968 3704 25 6667 5926 5334 4849 4445 4103 3810 3556 26 6411 5698 5128 4662 4274 3945 3663 3419 27 6173 5487 4939 4490 4115 3799 3528 3292 28 5953 5391 4762 4329 3968 3663 3402 3175 29 5747 5109 4598 4180 3832 3537 3284 3065 30 5556 4939 4445 4041 3704 3419 3175 2963 31 5377 4779 4301 3910 3584 3309 3072 2868 32 5209 4630 4167 3788 3472 3205 2976 2778 33 5051 4490 4041 3673 3367 3108 2886 2694 34 4902 4358 3922 3565 3268 3017 2801 2615 35 4762 4233 3810 3463 3175 2931 2721 2540                   田间速测法:调查6.67平方米种植面积的植株数,在扩大100倍即为1亩地植株密度。例,平均行距为40厘米,调查16.67米行长中植株数量,如为46株,则种植密度为4600株/亩,为保证准确度,调查时可选3-5行,取平均数见表。 不同行距下1/100亩行长表   平均行距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调查长度 16.67 14.82 13.33 12.12 11.11 10.26 9.52 8.89                   (三)大田测产 一般在玉米籽粒灌浆的蜡熟期至完熟期进行测产。 丈量土地,确定种植面积,高产田内的渠道、人行道、建筑物等占地不得扣除。 随机选点。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1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 收获密度测定。见种植密度调查。 空秆、双穗率测定。选取田中3-5行有代表性的种植行(垄),连续调查100株内空秆和双穗株数,获得双穗率、空秆率。穗粒数少于20粒的植株为空株,并且不计算在双穗率内,其籽粒数也不计入穗粒数。 穗粒数测定。在样点处连续测定20个果穗的穗粒数,取平均数。玉米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 其中,穗行数:计算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行粒数:计算一中等长度行的籽粒数。 产量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根据籽粒含水量等情况,按85%折后即为估计产量,以5点的平均值为该地块的品均产量。 产量(千克)=收获密度×(1+双穗率-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克)×0.85/106 马铃薯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在好、中、差地力各随机选取不少于3亩的代表地块,进行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20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进行测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同时要调查每个点的亩播量、平均株行距、平均亩株数、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商品薯产量。同时,选取51米行长求取平均株距,取51米垄宽,求取平均行距。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折算成平均亩产量。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量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千克,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平均亩产量(千克)=(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1-杂质率) 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千克)×666.7(平方米)×(1-杂质含量)/该取样点面积 非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千克)×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 马铃薯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 百亩核心攻关田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测产单元随机取样3个点,共15点;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分为10个测产单元,每个测产单元随机取样3个点,共取30个点。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 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快。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快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若收获时薯快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样点平均亩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1-杂质率); 样点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该取样点面积; 样点非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该取样点面积; 万亩示范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万亩示范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万亩示范点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 大豆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采取等行或宽窄行播种的,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依据平均行距,计算临近2行的2平方米的行长与平方米株数,连续测定10株的株粒数,相加除以10计算出平均株粒数。百粒重按该品种常年百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株数(株)×株粒数(粒)×百粒重(克)×10-5×90%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万亩片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3亩以上,进行实收实脱,称重,用水分测水仪测定含水率。如果机械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二)计算产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重(公斤)×(1-含水率)÷(1-13.5%)。 注:13.5%为标准含水量。 黑豆、豇豆 芸豆、荞麦实收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地块分布情况,将千亩示范区平均分为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10个点,每点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少于67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植株全部收割后装袋,并在标签上记录采样地点、户主和采收的株数。 三、上场脱粒。将样点袋装植株倒出晾晒2小时后打场,要用扇车风选,扬簸打净,并防止籽粒外溅损失。 四、测定含水量。一般籽粒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五、计算公式。平均亩产量(公斤)=单个样点籽粒重量_公斤×(1-籽粒含水量_%)×666.7(平方米)÷该样点面积_(平方米)÷(1-14%)=_公斤/亩 绿豆分次采收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情况,将千亩绿豆示范区平均分为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10个点,每点面积=行长×行距×行数,不少于67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并将样点做四角标记。 二、田间实收。绿豆分三次采收,每次将样点全部黑荚采收后装袋,称颊重后,记录荚重(公斤),作标签装袋封口,置干燥处待脱粒。 三、上场脱粒。将从样点每次采收的豆荚袋查验标签复秤后,统一上场脱粒。打场时场边要挡遮拦,防止豆粒外溅损失。 四、测定含水量。豆粒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水分测定仪测定豆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五、计算公式。平均亩产量(公斤)=单个样点豆粒重量_公斤×(1-豆粒含水量_%)×666.7(平方米)÷该样点面积_(平方米)÷(1-14%)=_公斤/亩 谷子、糜子、高粱实收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根据示范田自然分布情况,将千亩示范田平均分为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10个点。每点面积=行长×行距×行数,不少于67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样点面积确定后,做好样点四角标记。将样点的谷穗或糜穗、高粱穗掐取袋装后,做好标签,记录户主、地点、取样时间等,一并封口。 二、上场脱粒。将袋装穗头倒出晾晒2小时后打穗脱粒,打净后用扇车风选,去杂去瘪。 三、测定含水量。谷子、糜子、高粱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四、计算公式。平均亩产量(公斤)=单个样点籽粒重量_公斤×(1-籽粒含水量_%)×666.7(平方米)÷该样点面积_(平方米)÷(1-14%)=_公斤/亩 水稻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85%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三)计算公式。 Y=(666.7÷S)×W×(1-I)×(1-E)×[(1-M)÷(1-Mo)]; 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花生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品种、地力、作物长势将万亩示范田分成5个自然片,每片选取有代表性的1~3块地,对每个田块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进行测产(每个点面积为10m2)。计算每亩株数,每点连续取10~20株,测定单株平均果数、百果重按照品种特性确定。 (二)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果数×百果重×10-5×0.9。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测产。从5个自然片中分别挑选1~2块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地块面积不得小于3亩,所种品种必须具有代表性。在每个备选地块上选择1亩以上,然后进行刨墩、摘果、去杂、称重,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 (二)计算产量。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荚果鲜重(公斤)×[1-含水量(%)]÷[1-10%]。 注:10%为标准含水量 棉花测产方法 一、取样步骤和方法 (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每个万亩示范片随机抽取20户的棉田作为样本田。每个样本田抽取3~5个样点,样本田面积大于10亩(含10亩)取5个样点,小于10亩取3个样点。县级自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样本田数量。 (二)西北内陆棉区每个万亩示范片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连),每个行政村(连)随机抽取5块棉田作为样本田,样本田的面积应在50亩以上。每个样本田抽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为6.67平方米。 (三)3点取样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采用梅花形法。 二、调查测定方法 (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 1、行距测定:每个样点中取11行测量行距,计算平均行距,记录表1。 2、株距测定:每个样点中随机选取1行的21株测量株距,计算平均株距,记录表1。 3、铃数调查:在株距测定的21株中选连续10株,调查成铃、幼铃、絮铃,计算成铃数,记录表1。 4、每户样本田选铃数调查中的10株棉花,测定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高度等,以平均数记录表1。 5、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二)西北内陆棉区 1、行距测定:测定4~6个播幅(膜幅)棉花的宽度和行数,计算行距,行距=总宽度/总行数。 2、样点宽度和长度确定:取一个播幅(膜幅)作为样点宽度,根据公式行长=6.67米2/行距,计算测产样点长度,确定样点面积,记录表1。 3、株数和铃数调查:在上述“2”确定的样点中调查计数所有棉花株数和铃数,记录表1。 4、每个样本田选铃数调查中的10株棉花,测定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高度等,以平均数记录表1。 5、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三、产量计算方法 (一)铃重(克):每块样本田随机收取吐絮铃100个,晾晒干后称重量,计算平均铃重。铃重(克/铃)=100个絮铃籽棉干重(克)/100。记录表1。 (二)衣分(%):计量铃重的100个絮铃试轧后,计算平均衣分(以皮锟轧花机为准,锯齿轧花机衣分加2个百分点)。衣分(%)=100个絮铃皮棉重(克)/100个絮铃籽棉干重(克)×100。记录表1。 (三)产量计算: 1、西北内陆棉区收获密度(株/亩)=样点实测株数×100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收获密度(株/亩)=667米2/(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其中,平均行距(米/行)=11行距离(米)/10,平均株距(米/株)=21株距离(米)/20 2、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成铃数/株数,总成铃数=成铃数+絮铃数+1/3幼铃数 3、籽棉亩产量(公斤/亩)=收获密度(株/亩)×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单铃重(克/铃)/1000×校正系数(85%) 4、皮棉亩产量(公斤/亩)=籽棉产量(公斤/亩)×衣分(%) 测产结果记录表1。 四、留取棉样以供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纤维品质 从每个样本田(或每户)测试衣分的皮棉中,留取50克棉样,注明测试样点编号,供纤维品质检测用
本文档为【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2-11
浏览量: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