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史纲第一章的重点总结: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a、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b、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c、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史纲第一章的重点总结: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a、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b、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c、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 年 5 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 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 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名师。(1841 年编成《海国图志》); b、在 1843 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史纲第二章的重点总结: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 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 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b、《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 岭。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 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c.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d.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 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为了挽教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邻 庐抗议》一书中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a、首先,要不要变法; b、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 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维新派的局限性: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惧怕人民群众。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 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史纲第三章的重点总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掘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a、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 1 日布新”的良药; b、邹容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写《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 华共和国”; c、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 廷”。 (3)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 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 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 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 收买。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 权利。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 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 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 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史纲第四章的重点总结: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 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b.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3、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 举行;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a、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 强的领导力量;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c、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 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d、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 年 7 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的纲领,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 a.打倒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1)国共合作的形成 a、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 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b、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a.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史纲第五章的重点总结: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张学良于 1928 年 12 月 29 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史称东北易帜)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国民党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927 年 7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2)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a、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 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4)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挫折后转移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 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5)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 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 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 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 c、《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 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 想的初步形成。 (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a、192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 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 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b、1929 年 4 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 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 侵犯。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召开了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 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史纲第六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共产党于 1935 年 8 月 1 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 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 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35 年 1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12 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a、1937 年 9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曰,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193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1937 年 9 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既统一,又独立。 (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a、“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b、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 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 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 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5、延安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 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a、主观主义是“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形式 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b、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c、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 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d、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6、中共七大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 全党的指导思想。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 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a.毛泽东思想; b.坚持抗战的旗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e.民族先锋。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e、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 好的未来。 史纲第七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10 月 10 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 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1946 年 1 月 10 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2、全面内战爆发: 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1、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a、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就将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 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 变革。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a、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 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b、从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 义国家; c、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格局的形成 1949 年 1 月 22 日,《对时局的意见》,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 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1949 年 3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a、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b、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 径; d、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 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3)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 开幕,会议通过了《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3 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 作用。 史纲第八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 一个新纪元。 a、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 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世界人口总数 1/4 的中国人从此站 立起来了; b、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 主人; c、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 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 造了条件; e、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 围内的建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1949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本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 (2)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1951 年底到 1952 年 10 月,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 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 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a、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b、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c、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3)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 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 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3)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 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史纲第九章的重点总结: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 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a、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两点: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 法;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 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此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从“大跃进”轨道转入全面 调整。 史纲第十章的重点总结: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 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 来。 (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 公社体制的解体。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的提出。 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中共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4)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6)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 党章。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现在我们 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3、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部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 要求。 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提出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等新的要求。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 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六、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一是到 2020 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2)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8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11-27
浏览量:513